» 阶梯屋顶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南布净水站改造项目——坪山阳台 / 南沙原创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55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556.html#comments Wed, 03 Jun 2020 04:16:38 +0000 a1 _风井与折面屋顶_调整大小.jpg

△ 风井与折面屋顶

项目背景

坪山河位于深圳市东北部坪山新区,发源于梅沙尖,干流从西南至东北纵贯坪山新区全境,河道全长13.5km。在区域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坪山河水质下降,生态恶化,给沿河和下游城区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

根据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规划,沿河设置净水站、调蓄池和人工湿地以改善坪山河水质,提升沿岸景观环境。2018年年初,应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的邀请,我们承担了南布净水站上部建筑、碧岭湿地管理用房和吓山湿地公园的设计。

b1 _坪山河流域节点_调整大小.jpg

△ 坪山河流域节点

南布净水站,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坪山河中游燕子湖片区,场地周边规划有大型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斜对岸为坪山东部国际会议中心。根据上层次规划设计,燕子湖片区将成为深圳东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地区的城市新客厅。

△ 燕子湖片区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

△ 场地周边环境

恰是因为燕子湖片区在整个坪山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一直都在变化中;但已投入建设的水质净化站则无法停工,在项目没有竣工的前提下,建筑就已进入需要边施工边更新的状态。我们这个阶段的设计介入,是希望能创造新的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设计挑战和空间理念

原建设中的南布水质净化站,以5100平方米的地下建筑为主体,地面之上设计了一层约1200平方米的办公管理空间。然而建筑在整个南布片区是个孤立的存在,南临坪山河,北侧通过新规划的道路与南布村相连,东西两侧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公园,目前由于燕子湖片区城市设计的升级,暂未施工。

接到设计任务之时,地下净水站的主体混凝土框架已经完成施工,原净水站布局采用传统中轴对称的手法,为何对称,又似乎理由不足;即便如此,业主希望在不改变主体结构框架的条件下增加一些公共使用的面积,具体内容和面积由我们自定。如何在对称布局的一层典型办公管理用房处有效置入新的公共开放体验空间,同时新增加的内容能够与已有功能空间及结构相契合,并在circulation上分流,是方案设计的最大挑战。

△ 施工中的地下净水站

△ 南布净水站原工程剖面设计示意

首先设置一条南北方向贯穿建筑的公共步道,直接由北侧的公园绿地地面延伸至办公管理用房的屋顶,连接南侧地面水景广场和坪山河;作为水基础设施建筑的特有属性,这里水景广场的水源,先由地下净化站运输至地面后再入坪山河。

g2 _方案设计过程.jpg

△ 方案设计过程

△ 概念剖面示意图

建筑屋顶的延展

办公空间屋顶之上,设计使用钢结构建构出一个与办公管理空间等大的整体大阶梯屋顶活动平台,使之与湖面及周边景观相呼应,成为眺望城市和休憩的公众活动场所。

△ 贯穿建筑的大台阶

△ 贯穿建筑的大台阶

屋顶的大阶梯活动平台由多个不同维度的折面拼合而成,与单层平房屋顶空间相互交织,形成丰富多义的建筑体验空间。这部分的公共开放体验空间与办公管理空间在人流上可互相独立,保证净水站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的同时提供来此参观游览的市民一个可停留观摩的公共场所。

△ 二层屋顶

△ 屋顶

△ 折面屋顶平台

因地下水质净化处理的要求,需要设置高出建筑15米的风井,在此,也对其进行体量造型的考量,增设旋转楼梯,楼梯连接二层地面层与屋面,使其成为游览的另一条路径,也成为了整个屋顶系统中的一个标志性高点。

△ 风井与旋转楼梯

△ 风井、旋转楼梯与屋顶平台

建构与建筑,局部与整体

已有的地下水处理设施建筑是整体混凝土结构,其中管理用房区域突出地面一层。“坪山阳台”需要加建于此水设施建筑上部。如何在已施工完成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上增加一层空间和可上人屋面,轻型的钢结构无疑是唯一的结构选择。

但是新加的异形空间、折面屋顶如何与原混凝土规矩的结构柱网对应,是这个方案的核心技术难点之一。设计把屋顶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的梁架,这梁架落在一个相对规矩的钢结构柱网上,再与原混凝土结构柱网衔接,同时还要满足原混凝土结构计算荷载。钢构梁架的整体性设计,既直接作为二层折面的天花效果,又同时解决了屋面主体坡度问题。

△ 上盖建筑与地下净水站

△ 结构体系示意图

然而,可上人屋面在满足观景安全坡度的同时,还需要有效处理排水。构造做法则是方案的另一个技术难点。设计根据屋面造型折面自然坡度先汇水引导到屋顶边缘,再设集水沟收集将其引到整个屋面几个区域最低点,靠近柱子位置由雨水立管排到地面接市政管网,在个别挑檐的最低点,设计成造型自然排水口排到建筑范围外的地面景观水池,直接、实用又美观。

△ 屋顶系统示意图

△ 屋顶排水示意图

屋顶作为公共界面,地面完成效果需要保证。塑木完成面一方面需要满足安全坡度规范,同时也要顺应排水坡度逻辑。塑木构造层用纵横方向龙骨架空与钢结构的结构面形成架空层:主龙骨顺应了折面排水方向,塑木面层遮盖构造层,留缝排水至架空层排出,同时结合安全护栏,形成干净简洁美观的统一完成面。

△ 屋顶檐口大样

△ 屋顶檐口大样

△ 台阶收口大样

△ 建筑墙身大样

二层联系屋顶也设有大面积阶梯,作为公共剧场或活动场所,和整体的延展地面向上的坡度相协调,走向更高的“坪山阳台”屋面,平视坪山一河两岸、开阔的山水景观。而大阶梯与折面的过渡界面、细部收口及安全护栏成为是现场施工误差产生的、不可预见的解决重点部分。

△ 二层平台与屋顶

△ 二层活动平台与屋顶围合而成的阶梯教室

“坪山阳台”可以说是一个连续的、移动的体验界面,从地面层到二层大尺度的灰空间、再继续延展到一览无遗的开阔屋面,一气呵成,没有重复路径。既是功能性建筑、又是具有地域气候特点的巨构公共空间。

o1 _首层水景广场,地下净水站-1_调整大小.jpg

△ 首层水景广场,地下净水站

△ 不同维度的活动平台

△ 二层平台与屋顶平台

△ 不同维度的活动平台

△ 屋顶眺望城市 ©陈永裕

南布净水站的“坪山阳台”是这几年事务所在基础设施的公共化系列实践的又一件落地建筑。我们的初衷,希望通过建筑师主动的设计努力,让这个坪山河无法缺席的、服务于民的净水设施,成为良好的公共体验和教育空间,重新赋予基础设施在精神向度和审美维度两方面的意义,创造并确立一种“仪式感的日常”——关于“人”的基础设施。

△ 坪山阳台

△ 坪山阳台与周边环境

△ 坪山阳台鸟瞰

△ 首层水景广场,地下净水站

△ 夜景

△ 二层活动平台,眺望湿地公园

q1_坪山阳台-2_调整大小.jpg

△ 坪山阳台

△ 夜景

设计图纸

s1 _总平面图.jpg

△ 总平面图

s2 _新建首层平面图_©南沙原创.jpg

△ 新建首层平面图

s3 _新建二层平面图_©南沙原创.jpg

△ 新建二层平面图

s4 _新建屋顶平面图_©南沙原创.jpg

△ 新建屋顶平面图

s5 _南立面图_.jpg

△ 南立面图

s6 _北立面图.jpg

△ 北立面图

s7 _东立面图.jpg

△ 东立面图

s8 _西立面图.jpg

△ 西立面图

s9_总体剖面_©南沙原创.jpg

△ 总体剖面

s90 _剖面图1-1__©南沙原创.jpg

△ 剖面图1-1

s91_剖面图2-2__©南沙原创.jpg

△ 剖面图2-2

s92 _剖面图3-3__©南沙原创.jpg

△ 剖面图3-3

s93 _轴侧_标注.jpg

△ 轴测图

s94 _南布施工草图.jpg

△ 南布施工草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工厂,更新项目

项目地点:深圳,中国

建筑设计: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面积:9500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张超

主持建筑师:刘珩

设计团队:刘珩,黄杰斌,何欣杰,张诗晗,连晨,卢青松,常雪石(实习)

Epc总承包: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图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

地下净化站及湿地工程设计: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深圳市坪山区水务局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556.html/feed 3
唤醒沉睡的废墟记忆——蓬巴尔古堡访客中心 / COMOC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0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00.html#comments Fri, 25 Oct 2019 06:31:22 +0000 a1.jpg

位于葡萄牙的蓬巴尔古堡(Pombal castle)可谓充分证明了“时间是最能改变建筑环境的一大要素”这一定律。

自罗马帝国以来,这一古堡就坐落于阿伦卡河畔(Arunca river)的山巅,扮演了多种不同的角色,并参与了各类空间和社会实践。这个古堡从最初的的小型社会,逐渐发展为军事战争里领土网络中一个重要的防御体系,再到现在,最终成为这一片区的地标和大众的旅游目的地。COMOCO建筑事务所在完成蓬巴尔古堡山顶的整合设计之后,又被业主邀请为古堡再设计一个游客中心。设计范围包含了这一片区的室外场地,以及古堡既有设施的维护更新。

b1.jpg

项目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针对古堡丰富的多层历史进行设计策略的定制,使之既不喧宾夺主,也不黯淡无光,而是恰到好处地在众多文物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在设计过程中,有一点是值得确定的,那就是保留那些作为集体记忆存在的废墟和文物,甚至在必要时候,对其进行强化处理。而这一点也就成为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的一大基础原则。

建筑师在项目中所采取的设计策略是相当直接的。首先,建筑师对既有的石灰石鹅卵石人行道进行了修复,用砾石对残损部分进行了填补。其次,建筑师对高楼内的栏杆进行了微调,并重点设计了塔楼内展览空间的平面和家具布局。而项目中,最棘手的问题则在于如何在这一片区置入一个新的空间体块,以扮演游客中心的角色,并承担三项基础空间需求:访客的接待空间、呈现古堡虚拟历史的显示屏和一个存储空间。

考虑到古堡片区只有1200平方米的较小面积,加之其内还有不少文物,若置入一个全新的体块势必会和既有的元素产生不小的冲突。因而,建筑师对新建的游客中心进行了一些定义:一方面,其要能和既有的古堡特性进行无缝的融合;而另一方面,其又要能成为既有建筑结构的全新部分。换句话说,建筑师希望能和既有环境创造一种对话关系,以让这个全新的构筑物能够激活既有的沉睡空间。

0.jpg

建筑师将新建游客中心的面积压缩到了最小,而建筑体块的灵感则是源于古堡传统的石砌技术。建筑师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楼梯,可以使游客行至与古堡内部相连的平台。同时,该平台还可以让游客欣赏到位于古堡西南侧幕墙的16世纪葡萄牙晚期哥特风格的窗户。新置入的这个游客中心,对现有的古堡室外景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并使其能更好地免受未知威胁的影响,从而创造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边缘空间,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份别样的空间体验。

e1.jpg

总的来说,蓬巴尔古堡访客中心的设计采用了一种刻意的模糊手法,以在既有的石灰石单体、和蔼可亲但茕茕独立的古堡、以及初来乍到的访客中心间,寻找一种最佳的地形特征和空间契合感。

项目图纸

18_CP_Equipamento_1_copy.jpg

▲ 基地平面图

19_CP_Equipamento_2_copy.jpg

▲ 基地布局图

8_CP_Equipamento_3_copy.jpg

▲ 项目平面图

21_CP_Equipamento_4_copy.jpg

▲ 首层平面图

20_CP_Equipamento_5_copy.jpg

▲ 屋顶平面图

22_CP_Equipamento_6_copy.jpg

▲ 立面图1

23_CP_Equipamento_7_copy.jpg

▲ 立面图2

24_CP_Equipamento_8_copy.jpg

▲ 节点图

项目信息

地址:蓬巴尔, 葡萄牙

建筑设计:COMOCO

建筑面积:12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4

图片摄影:Fernando Guerra | FG+SG

主创建筑师:Luís Miguel Correia, Nelson Mota, Susana Constantino

结构、液压及声学工程师:ABL – Gabinete de Projectos Lda

电气工程师:Luís Ribeiro

机械工程师:João Gonçalves Madeira da Silva

承包商:ALVAPE, Construção e Obras Públicas, Lda

业主:Pombal Municipality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00.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