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锯齿形屋顶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光明东滩源(原前哨织布厂改造)—客房区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1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10.html#comments Sat, 12 Nov 2022 12:48:56 +0000

初次探访前哨农场是在一个初冬的下午,驱车穿过前哨公路两侧齐整的水杉,便能看到高耸的水塔掩映在浓密的树丛中,颇有些柳暗花明的意味。踏入厂区,场地北侧一组颇具规模的锯齿形厂房传达着具有旧时织布厂记忆的宏大故事,而其余残破的小建筑散落在杂乱丛生的绿化之中,消隐在环境里。这组标志性的厂房与水塔作为场地的记忆,从环境中剥离出来,被我们保留了下来。

为满足防汛需求我们筑堤造景,形成了一条环场地的生态绿堤,这条生态绿堤体系在锯齿形厂房的东西两侧放大为节点,形成两组地景建筑,与主体厂房形成了一种并置的关系。建筑本身往往具有独特的场域感,空间的特质会如同涟漪一般由建筑向周边的场所逐渐蔓延开来,而并置的关系则会带来不同场域的交叠,因而产生了更多趣味性的空间,这种由并置而产生的交集传达了建筑与建筑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建筑与场所间的关系。

而选择以地景形式处理与主体厂房并置的两组新建体量,意在弱化新建建筑的形式感,使其外部简单化而增强内部空间的多样性,以趋于景观化的姿态并置于老厂房的两侧。西侧为会议中心,东侧临河的一组错落的体量作为特色的河景客房,与保留厂房形成了一组新老对话的街巷空间。

绿堤体系的弥漫式路径不断延伸,在两组核心的锯齿形厂房间也以另一种新的并置策略介入了其中。两片混凝土墙体从堤的体系中延伸出来,从两组旧厂房间的空隙中插入,向上升起、翻折托起悬置于空中的钢木结构体量。在场地的更远处观望,仿佛一个木盒子悬于老厂房的锯齿屋顶之上,有了些虚幻的意味。位于顶层的观景客房空间可以眺望下方绵延的屋面,在新的空间中找寻与场所记忆的关联。

与前面提及的并置关系相异的是,受到现状的空间制约,这种新与旧的并置是竖向的;而新体量下部介于老建筑之间的空间即是这种并置关系所产生的交集,这个交集是更具趣味性的;我们用通透的玻璃界面将其围合起来,作为酒店最为核心的大堂与共享空间。为了进一步增加空间的艺术感与趣味性,我们对两片混凝土墙体又做了进一步的演绎,墙体在空间内部发生扭转,使原本尺度规整的空间有了收放的节奏,弧形墙面也为艺术展示等复合功能创造了更多可能。

保留的两组锯齿形厂房中北侧一组内部空间尺度较大,同时坐拥北侧广袤的稻田景观,为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考虑改造为两层空间使用。受到既有结构梁的制约,二层局部空间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我们通过局部利用金属平屋面替换原有坡屋面的形式为二层客房争取了更优的空间条件,同时也在屋面形成了别样的时间韵律。南侧一组厂房高度较低但较具规模,通过整体结构加固与局部去顶成院,我们将其改造成为特色庭院式客房,保留屋架的斑驳与庭院景观相映成趣;而私密性空间以异质的新增体量形式植入,形成了新旧并置的关系,而在这种形式上的并置间,空间仍是连续的,空间作为一种媒介将不同时期的建造形式联系起来。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剖面图

△鸟瞰图

zong-ti-xing-tai-sheng-cheng-1-min.gif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面积:7267 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章鱼见筑

主创建筑师:章明、张姿

设计团队 : 肖镭、席伟东、潘思、冯珊珊、黄晓倩、费利菊

设备设计 : 郭长昭、方涛、李菡茜、沈冰春、杨佳澎

照明设计 : 杨秀、顾兴花、卞晨、吴洋、刘宇、葛文静

结构设计 : 王瑞

标识设计 : 屹珂设计

室内设计 : 万景百年

建设单位 : 上海乾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点 : 上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10.html/feed 0
“简易改造”:精炼元素的空间意义 / 合木建筑新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5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52.html#comments Thu, 12 Mar 2020 03:00:27 +0000 a1 -封面-园区南侧远景_调整大小.jpg

▲ 园区南侧远景

项目位置在北京东五环外,属城市边缘地带。所在文创园区的前身为某化工厂。厂区肌理稀疏,建筑之间的距离较大,构筑物和建筑体量多为简单的几何形体。改造对象位于园区东南侧,属于园区体量较小的建筑,与南侧两个白色的工业罐体围合出一个小型广场。

▲ 场地平面图

▲ 鸟瞰

b3-园区东南视角_调整大小.jpg

▲ 园区东南视角

▲ 与罐体形成小型广场

建筑现状为单层建筑,占地160平米,檐口高度为5.8米。高耸的空间尺度,及破损屋面洒下的光感,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激发了对未来空间的想象;同时我们了解到,园区的定位是将生产性的厂区转换为社区性的文创园,两者合力促使我们将其承租下来作为工作室使用。希望通过设计使孤立的单体对环境氛围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使建筑内部与外部社区和外界自然产生多样的空间联系。

▲ 原建筑东北视角

▲ 原建筑东南视角

▲ 原建筑室内由西向东

因是租用的空间,造价控制和简便施工是设计之初的重要考量,分空间操作和材料选择及相关构造设计两点来说明,我们是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审慎地打磨设计来达成高品质的工作空间。

设计以最小的动作和最少的元素增加,来调整空间以及人的行为感知。锯齿形屋顶延伸向天空,顶部天窗让阳光洒入室内,光影变幻;建筑四周面对的环境氛围各不相同,四面外墙不同的开口,及雨篷下灰空间和花园带来的空间层次给人停留、交往创造可能性,将原生产性用房转变成社区性建筑。

▲ 园区南侧远景

▲ 东面小花园

▲ 东立面

▲ 天窗

▲ 雨棚

▲ 阳光洒在北侧墙面上

室内一面通高的主隔墙将内部空间做南北划分,北侧高耸的大空间,非日常的尺度有利于人的状态转换,放大的人均空间体量给思维以自由天地;南侧划分为两层,近人的尺度空间靠近小广场一侧,主入口也放在这一侧,表达了期盼交流的基本立场。

▲ 主空间

▲ 室内夜景

▲ 办公空间夜景

▲ 二层会客空间夜景

休息区设在入口处,设置了横向大窗和窗台桌,供临床工作或休息;窗外有出挑雨蓬形成檐下空间;一个窗口,内外两侧不同高度的水平板设置,给对话创造了情境。建筑西侧是园区过道,做了横向展窗,行人路过可看到前景的展品,及空间深处的工作场景。窗高度的设置,需要走近稍微低下头,伴随着脚步就会慢下来,为“看”创造情境。

外墙与屋顶整体呈白灰色,与两个白色罐子在一起,像是由几何体形成的一组“素描静物”,随着日升日落,形成丰富的物体与光影的组合图景。

▲ 茶歇区

▲ 二层办公空间

▲ 西面长展窗

▲ 东南面夜景

▲ 东立面夜景

材料及与之相关的建造方式、人员组织、设备工具、工艺技能等,成为我们挖掘设计潜能的出发点。材料选用普遍的低造价工业建材,方钢、瓦楞夹芯板、聚苯颗粒夹芯板、水泥纤维板等,这些材料在城市边缘地带被大量使用。

▲ 西侧通道视角

▲ 西立面

建筑新增加的元素,皆是轻钢骨架加围护板材的构造系统。简明的构造设计,使得小型的施工队伍,使用简单的设备工具,以手工操作为主便可完成建造工作。

项目图纸

m2 -Master Plan.jpg

▲ 总平面图

m3-Plan-F1.jpg

▲ 一层平面图

m4-Plan-F2.jpg

▲ 二层平面图

m5-section A.jpg

▲ 剖面图

m6-section B.jpg

▲ 剖面图

m7-Sectional Perspective.jpg

▲ 剖透视图

m8-Exploded Axo.jpg

▲ 爆炸轴测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合木建筑工作室 | Atelier Heimat

项目位置: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1号幸福七和文创园

设计团队:刘文娟、张东光、马迪

建筑面积:210平方米

建成时间:2019年9月

摄影:合木建筑工作室 | Atelier Heimat

联系方式:office@a-heimat.cn

总体施工:北京大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屋面施工:北京百信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52.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