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桁架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at, 09 Nov 2024 15:14: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九间廊桥 /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5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51.html#comments Tue, 11 Apr 2023 07:58:45 +0000

园博村在南京园博园北区的线山之阴,地势南高北低,山水秀在这里设计了VOCO民宿酒店的北区客房、西北角的瓜田小棚和村北的步行廊桥。这一段七乡河沿线山北麓流淌,东西两面可顺着山谷远眺宝华山、钟山方向,景色颇佳。步行桥将村子和北面的珍宝馆联系起来,方便客人来往。从北向南过河,这座桥是进村的步行通道,村后的线山、连山、阳山矿坑在眼前展开。在此处造一座步行桥,除了满足通行之外,我们还希望它是一处休憩之所,一个村北的地标,让人望桥而有“归家”在即的感受。

在过往的桥梁类型中,廊桥是一种“慢”桥,桥上的覆盖结构能够提供观景、休息甚至集市活动的空间。廊桥的案例遍及世界,中国南方、欧洲、北美均广有分布,结构体系大都依托下部结构支撑上部的廊亭,比如泰顺的互承木杆拱廊桥、威尼斯的Ponte di Rialto 石拱桥、卢塞恩用连续桥墩支撑的Chapel Bridge,也有结构与空间结合的,比如麦迪逊县的类桁架廊桥。在南京园博村,我们尝试从环境风貌和人的体验出发,为这座廊桥探索恰当的结构形制。

七乡河的驳岸是自然放坡,由于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相差较大,河宽的变化在18米到30米之间。这一方面使结构跨度达到37.8米,另一方面,桥面标高需要一直维持在高水位再加通船的安全高度之上。如果采用传统的拱桥形式,至少3米的起拱高度将使上下桥变难,也无法解决无障碍的需求;如果采用单跨普通箱梁,底部结构厚度将近2米,同样对步行体验不友好,在枯水期更会削弱桥上观水的亲切尺度;如果采用细杆拱或桁架结构,高大的结构构件会有很强的工业感,很难与村庄风貌协调——在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碰壁之后,我们再次从双坡屋顶这一传统民居形制中找到了方向。

在山水秀之前的作品中,折板作为一种屋顶结构,既可以满足较大的空间跨度,也可以与江南传统民居获得空间尺度和形式上的关联。这一回,我们尝试赋予折板结构更多的能量,在覆盖空间的同时,作为桥梁的主体结构悬挂下部的步行桥面。

这次的折板为两折双坡,包含四片倾斜的钢桁架,由直径500mm的上下弦钢管、斜腹杆和底部的水平撑杆合成两个三角形断面的空间桁架,中部缓缓起拱构成组合式桁架折板拱,两侧再由桁架板出挑成檐口,为折板提供翻边强度,也为下部空间遮阳避雨。整个折板拱由上表面的钛锌板和下表面的木条板包覆。两个寻常坡顶构成的形态在剖面上十分小巧,与村舍建筑的屋顶取得了风貌协调,但隐藏在其中的折板拱则十分强大,以1.6米的矢高完成了37.8米的跨度,并有足够力量悬挂下方的桥面。

桥面空间的构思仍然来自小尺度的村舍,我们将8米宽、36米长的桥面分成九块8m X 4.2m的平台,像九个连接在一起的小亭。九块平台三升五降,用非对称的方式衔接南高北低的驳岸标高。平台两两之间只有300mm的高差,在叠合部用直径50mm的吊杆悬挂在桁架折板拱的底部。叠合解决了平台的稳定性,并使每个平台都拥有6个挂点,挂点间距只有4米,平台也因此获得了190mm薄的结构厚度,最大限度减少了桥面和水面的距离。我们在平台之间铺设无障碍坡道,在吊杆之间悬挂竹帘,将桥下空间营造成连续错落、模糊隔断的九间通透小屋。平台中央通行,两侧布置桌椅,供休憩观景和桥上市集使用,廊桥的“慢性”特质在这里被放大和诠释。在平台边缘,栏杆在平面上微微错位偏转,以避开高低扶手相撞,并在东西两侧的风景面前引导了身体和视线的方向。

悬挂平台的垂直荷载经过桁架折板拱,转化为拱方向的内力向两侧传递,在两端的支座点通过桥头堡把重力和侧推力传给驳岸上的基础。桥头堡由U形的混凝土剪力墙构成,平面尺寸与轻盈的桥台近似。加入粗颗粒卵石骨料的现浇混凝土墙面和家常尺寸的门窗洞口,使桥头堡呈现出厚重质朴的味道。我们将廊桥的双折屋顶从支座处延伸出来,悬盖在桥头堡上方,一方面以自身压重帮助平衡主体结构的起拱受力,另一方面和混凝土剪力墙共同形成了两间桥头“半屋”。看见半屋,穿过屋里的小门洞,就能走上屋后的廊桥。

在桥上小坐,木檐遮阴,竹帘滤光,两岸的山林田园沿七乡河向远处延伸。籍由桥头半屋对进出家门的隐喻和悬挂桥台上闲适的身心体验,我们通过形制与技术的结合,赋予这座廊桥归家和游观的意象。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手绘图

△总平面图

△田间小榭结构示意图

△廊桥结构示意图

△客栈轴测图

△廊桥平面图

△廊桥剖透视

△廊桥剖面图

△廊桥剖面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面积 : 400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梁山, 锐境建筑空间摄影

设计团队 : 祝晓峰,周延,李启同

结构顾问 : 张准/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合作设计单位 :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 : 中建八局文旅博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装饰单位 : 江苏帝豪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业主 : 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地点: 南京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51.html/feed 0
宜黄一中综合楼 / 以靠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6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65.html#comments Thu, 10 Feb 2022 03:41:39 +0000 2_DJI_0212副本.jpg自柯布西耶于1914年提出著名的多米诺(Dom-ino)模型以来,大多数现代建筑物往往产生于水平方向的楼板与垂直方向的柱网的互动之中。即便在框架裸露的多米诺模型中,两个方向之间的张力业已隐藏在柯布西耶对于建造细节的构想中:当垂直方向的柱网需要现场浇筑之时,水平方向的楼板则可分解为砌块拼装,在工厂进行预制,并于现场直接拼装。这一极其简单、极易建造并且极富经济性的空间模型既使得资本驱动下的空间增殖成为了二十世纪的建筑现实,亦为建筑师的空间操作提供了一种基本框架,令其在网格与平面之间,在适度与节制的条件下,去发掘空间的丰富潜力。

无疑,以靠建筑最近完成的宜黄一中综合楼属于了后一种情况。在这片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的场地内,建筑师李以靠通过层叠的楼板创造出一座错动的学校综合体。它既借助水平面上的偏移与转向同时回应城市与校园的场地状况,又通过结构的垂直叠加与转换满足了不同跨度的空间需求,并最终通过水平楼板与垂直柱网之间的竞争性互动,形成了一座开放而丰富的校园建筑。

交叠的网格
综合楼位于宜黄一中校园东南角,东侧毗邻世纪大道,南侧隔着露天篮球场与解放大道相邻,西端靠近学校主要教学区,北面则朝向学校足球场。在这一不规则四边形场地内,面对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的紧张要求,建筑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由城市外部网格和校园内部网格的转向所形成的场地不规则性。场地的南边界与西边界分别与解放大道平行和垂直,东边界与世纪大道平行,而北边界则与和世纪大道垂直相交的校园内部道路平行。基于解放大道的城市网格和基于世纪大道的校园路网之间产生了一个转动的锐角,而如何消化这一锐角便成为了设计的起点。

3_JNNN2090.jpg

多米诺模型无疑在此提供了一个契机。事实上,场地中存在的两套网格暗示出两个不同方向的多米诺模型在这一项目中的叠加与交错,这也正是李以靠的草图所概念性地勾勒出的。第一个多米诺模型基于校园网格,构成了整座建筑的主体,第二个多米诺模型显露于扭转的一层和二层平台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局部柱网,其中一层平台整合了两个网格系统,而二层平台则完全遵循城市网格的走向。由此,从下至上,似乎可以发现一种从城市性到校园建筑的逐渐过渡,而这恰恰与场地所面对的双重界面相呼应。

6_jnnn2894.jpg

当水平楼板通过转向显露出两个网格系统的交叠之时,建筑师对于两套柱网的细节处理则更进一步地体现出了面对城市与处于校园的不同空间特征。基于校园网格的主导柱网均采用常规的方形柱,而遵循城市网格的局部柱网则采用了圆柱。前者是标准的、高效的、且更为接近身体与日常尺度的,它们与填充墙体共同形成了退居建筑内部的各类使用空间。后者无方向性的截面形状则暗示出校园空间与开敞的平台空间之间的连续性。更近一步地,圆柱因水平楼板的扭转与错动而产生了不同高度,由此形成尺度和空间上的差异——更具引导性的柱列和更为高耸的独柱。

9_JNNN2246.jpg

面朝校园,在西北角与西南角,两根两层通高的圆柱分别占据了两个角点,与两处入口大台阶一起,邀请学生们的进入。在二层,楼板的转向在面向露天篮球场、足球场以及校园绿地的三个方向上形成了高为一层的开敞柱廊,赋予了这些交通空间以休憩与观看的可能性。面朝双向八车道的解放大道,内退的教室体量使得承托三层体育馆的5根通高圆柱,即便在局部与扭转的二层平台相交的情况下,也可清晰地阅读出其在垂直方向上的连续性。这种超乎常规尺度的处理无疑构成了对世纪大道的尺度回应,并通过一种更具正面性的形象出现于城市空间中。

转换的结构
作为一座校园综合体,整座建筑容纳了图书馆、计算机机房、实验教室、学校电台、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及停车库等不同功能。这其中,大多数功能往往可以通过标准跨度的柱网满足,而室内篮球场与羽毛球场的特殊空间需求则使得大跨度成为了需要解决的结构问题。对于一座规模不大的普通校园建筑来说,将大跨度空间置于标准跨度空间的上方,通过“减柱”来实现结构转换的需求,无疑是一个更为适宜和匹配的选择。

14_JNNN2356副本.jpg

四个容纳了逃生楼梯、电梯、洗手间的钢筋混凝土筒体贯穿上下,构成了常规跨度空间与大跨度空间所共享的结构系统。尽管一些巨构式建筑往往借助筒体式结构形成令人惊叹的巨大跨度,然而对于一座普通校园建筑来说,辅之以柱网结构无疑是更为节制的选择。从半地下室至二层,一个基于标准柱距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上述筒体共同支撑起不同层的水平楼板。在这由一标准柱网所形成的匀质空间中,半地下室解决了校园停车的需求,一层容纳了计算机房、各学科实验室、校园电台、网络服务中心等较为复杂与琐碎的功能,二层用作校园图书馆,包括了开放的书库空间和小型阅览室等。

12_JNNN3145副本.jpg

标准柱网既形成了可自由流动的开放式空间,又可在局部由填充墙体进行划分,满足更为精细化的功能需求。用作体育馆的三层,采用了钢结构以实现较大跨度。最为外围的一圈混凝土柱子在此转换为钢管混凝土柱,与四个核心筒筒体共同支撑起上方的钢结构桁架。锯齿状桁架为体育馆空间带来了明亮的采光,同时也使得这一无柱空间在日常使用的室内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之外,也可承担礼堂的作用,满足学校大型活动的需求。

15_JNNN2364.jpg

垂直方向上多种功能的并置不仅意味着跨度的转换,也使得建筑师需要处理“静”态内容与“动”态内容之间的噪音与震动问题。当三层之下的水平楼板均为常规混凝土梁板结构之时,作为“静”与“动”之间的缓冲带的三层楼板则采取了更为复杂的密肋钢梁混凝土楼板的做法。楼板之上铺设运动专用的地板缓冲层,而其下方则利用密肋钢梁之间的井格空间,填充吸声岩棉层,保证二层阅读空间内部免于运动空间的干扰。而在环绕二层图书馆的开放式敞廊中,暴露的密肋钢梁为空间增添了一种更为绵密的韵律感。

17_JNNN2038副本.jpg

开放的平台
正如上文业已提到的,两套多米诺模型的叠加与交错在宜黄一中综合楼中形成了水平楼板与垂直柱网之间的竞争性互动。在某一些时刻,譬如面朝城市界面或是入口转角楼梯处,柱获得了更具标志性的表达,而在另一些时刻,柱则退居其后,甚至由于内部墙体的包裹而丧失了可见性,使得楼板的水平性获得了强调。后一种情况发生于建筑的南北长边立面以及西侧短边立面。可以发现,上述三个界面分别面对校园绿地或是运动场地,由此,这些界面亦承担了面向校园空间的观看平台作用。可以想象,当露天篮球场或是足球场进行比赛之时,综合楼二层与三层的开放式平台无疑是视野极佳的看台。

20_JNNN3074副本.jpg

建筑对于地面的处理更进一步地强调了楼板的水平性。与校园地面标高相比,综合楼标高被整体抬升至1.6米处,学生们需要通过两处入口大台阶进入至综合楼一层。与此同时,建筑也下挖2.6米,形成了一个不设维护结构的半开放地下室。这种做法使得整个建筑的“地面”与周边场地脱离,形成了一种“漂浮”的效果。它似乎并非建立于大地之上,而是真正成为了由不同平台垂直叠合而成的人造构筑物。这似乎再次令人想起柯布西耶为多米诺模型所绘制的图解:对于柱础以及阴影的表达强调了多米诺模型的架构性,使得其更富有工业装配的特征。

18_DJI_0410.jpg

在宜黄一中,一层楼板与地面的清晰脱离使得“平台”本身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之感,而二层平台的扭转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则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水平楼板与垂直柱网之间既相互依赖又试图挣脱的关系。在不同平台之间,得益于扭转所产生的空间变化,放大的局部可被学生们灵活使用,并设有连结上下的单跑楼梯,赋予整栋建筑以更多的流线可能性和空间趣味性。

16_JNNN1862.jpg

19_JNNN2335.jpg

与完全开放的一、二层平台相比,三层平台被不均匀布置的白色折线形金属网格构件包围,以一种近乎半透明的方式,微微暗示出三层水平体量的体积感,而凸起于水平屋面之上的体育馆锯齿状钢桁架则被白色金属打孔板完全包裹。由此,从下至上,从楼板边缘所形成的白色水平线条到退居其后、甚至局部被室内墙体藏匿的垂直圆柱,从纤细的白色金属网格立面及同材质扶手栏杆所形成的半透明界面再到围合室内的白色墙体以及局部玻璃幕墙,综合楼为宜黄一中校园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开放的建筑形象。如果说在大多数采用多米诺模型的建筑物中,正是楼板、柱网与围合结构的完全一致化使得这一模型丧失了空间的潜力而仅仅成为了“生产空间”的手段,那么宜黄一中综合楼恰恰通过水平楼板与垂直柱网之间的竞争性互动以及不同透明性的竖向界面之间的叠加,显示出多米诺模型所蕴含的丰富可能性。


项目图纸

△形体生成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半地下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爆炸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 以靠建筑

面积 : 9395 m²

项目年份 : 2020

摄影师 :章勇

主创建筑师 : 李以靠

设计团队 : 王博,徐文力,张家启,José Maria Esquivel,杨滨瑞(分析图),苏羽茜(分析图)

客户 : 宜黄一中

地点 : 中国,抚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65.html/feed 0
家的延伸:云锦路活动之家 /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0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06.html#comments Fri, 09 Aug 2019 08:50:43 +0000 ▲法南餐厅内景,©梁山摄 Interior view of the restaurant.jpg

▲活动之家内景 ©梁山摄

随着浦江西岸的贯通开发,有着百年历史的龙华机场被改造成城市干道旁的跑道公园。在这条南北纵向的城市绿化带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为公园和社区服务的小建筑。云锦路活动之家是这个系列里比较集中的一处聚落,由社区之家、咖啡小屋、法南餐厅三座建筑组成。

▲区位图 Location.jpg

▲区位图

3.jpg

▲总平面图

文脉与布局

线性的公园场地决定了建筑的布局。我们沿东西方向布置了间距和长短不一的混凝土墙,它们是空间分隔,也是竖向结构,支撑着用倾斜钢桁架构成的折板屋顶体系。这些高低起伏的屋顶沿纵向延伸,隐喻了跑道上的起飞动作,并籍此获得了与龙华机场的历史关联。而一系列屋顶覆盖的,是与跑道平行的内部空间,这些空间延绵联通,又在各自屋顶和隔墙的界定下获得了相对的独立,仿佛一个个聚集在一起的家。这种模糊的聚落空间关系介于开放和封闭之间,为未来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手绘草图 Sketch.jpg

▲手绘草图

▲手绘草图 (2) Sketch.jpg

▲手绘草图

▲公园北向鸟瞰图,©苏圣亮摄 Aerial view from the south.jpg

▲公园北向鸟瞰图 ©苏圣亮摄

家屋的延伸

如同传统的家屋建筑一样,确定了统一的檐口高度(2.8米)和屋顶坡度(53°)之后,根据不同的房间进深就可以决定不同的屋顶高度。建筑的开间则根据场地和空间的需要来划分。

▲传统屋顶,©祝晓峰摄 Traditional roofs.jpg

▲传统屋顶 ©祝晓峰摄

这样,自由分布的混凝土墙支撑起一个双坡屋顶的集群,大小屋面交错嵌套,生成了高低起伏、栉次鳞比的形态,如同一个聚合的小村庄。整个建筑在横向剖面上的近人尺度源于对传统居住空间的日常体验。

▲模型照片 (2) Photo of model.jpg

▲模型照片

▲模型照片 Photo of model.jpg

▲模型照片

▲喷泉广场看向法南餐厅,©江萌摄 View from the fountain plaza to the restaurant.jpg

▲喷泉广场看向法南餐厅 ©江萌摄

而在纵向尺度上,坡屋面则突破传统的开间尺寸,沿着飞机跑道的方向不断延伸成为连续的坡屋面。在屋顶的覆盖下,这两种尺度共同构成了新的空间秩序,我们称之为家的延伸,这是一种基于场地特质的、兼具独立性和开放性的内部空间。

▲北向鸟瞰,©苏圣亮摄 Aerial view from the north.jpg

▲北向鸟瞰 ©苏圣亮摄

两道山墙支撑一个坡屋面可以认为是传统家屋的基本原型,那么用四道混凝土墙支撑的两折屋面,则是本项目“家的延伸”的基本演绎。多道混凝土墙更加灵活的组织,支撑上部多折的屋面,以及纵向上的不断延伸,形成活动之家空间结构的基本逻辑。

1565341806183848.jpg

▲法南餐厅内景 ©苏圣亮摄

1565341824503723.jpg

▲法南餐厅内景 ©苏圣亮摄

折板的灵性

从结构体系来看,活动之家是一种变异的折板体系,两折屋面间波谷的平段在同一个高度,但波峰的高度根据跨度(进深)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利用折板的整体高度,建筑只需要很薄的板厚便可以获很大的南北向跨度。我们最终选择钢桁架实现折板屋面,最大纵向跨度达到20米,屋顶结构厚度为120mm。钢桁架采用方钢管焊接而成,并与预埋在混凝土墙上的支座铰接。

▲结构逻辑图 Structure Logics.jpg

▲结构逻辑图

屋面采用钛锌板轻型屋面系统,完成后的屋面整体厚度仅为240mm。轻盈动感的屋面形态和质感,是对机场历史渊源的回应。

▲社区之家东北向外观,©苏圣亮摄 View of the community pavilion from the northeast.jpg

▲社区之家东北向外观 ©苏圣亮摄

东西方向的混凝土墙采用的不是传统山墙的形式,而是高度均为2.65米的水平片墙,这样可以在坡屋顶和混凝土墙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高侧窗,为室内空间创造不同的明暗氛围。而折板屋面轻轻放置在混凝土墙上的受力特征,也在“山墙”面上直接体现出来。

▲法南餐厅高窗,©苏圣亮摄 The high window of the restaurant.jpg

▲法南餐厅高窗 ©苏圣亮摄

▲咖啡小屋西南向外观,©苏圣亮摄 View of coffee shop from the southwest.jpg

▲咖啡小屋西南向外观 ©苏圣亮摄

▲咖啡小屋南向外观,©祝晓峰摄 View of the coffee shop from the south.jpg

▲咖啡小屋南向外观 ©祝晓峰摄

活动之家是东西朝向的建筑,西晒较强,混凝土墙之间的东西外墙采用大面积玻璃窗,窗台高度45厘米,玻璃内置可调节百叶,以控制光线的进入,为室内创造朦胧均质的光。窗框和窗台为木色铝合金,为白色屋顶和混凝土墙构成的素朴室内增添了一抹温暖的感受。

▲法南餐厅与社区之家东南向外观,©苏圣亮摄 View from the southeast.jpg

▲法南餐厅与社区之家东南向外观 ©苏圣亮摄

▲社区之家室内看向跑道公园,©苏圣亮摄 Interior view of the community pavilion.jpg

▲社区之家室内看向跑道公园 ©苏圣亮摄

包容的体系

跑道公园里的几座建筑都由这一结构体系生成。通过对这一体系的灵活组织,我们还为每座建筑赋予了自身的特征。咖啡小屋在地铁口开放的灰空间、社区之家不同区域之间的庭院、以及法南餐厅的下沉屋和小阁楼都反映了这一体系的适应性和空间潜力。

▲社区之家庭院,©梁山摄 Courtyard of the community pavilion.jpg

▲社区之家庭院 ©梁山摄

▲社区之家屋顶露台,©苏圣亮摄 Roof terrace of the  community pavilion.jpg

▲社区之家屋顶露台 ©苏圣亮摄

▲社区之家入口供人休息的洞口,©苏圣亮摄 View from the fountain plaza to the community pavilion.jpg

▲社区之家入口供人休息的洞口 ©苏圣亮摄

▲法南餐厅阁楼,©苏圣亮摄 The loft of the restaurant.jpg

▲法南餐厅阁楼 ©苏圣亮摄

▲咖啡小屋入口,©苏圣亮摄 Entrance of coffee shop.jpg

▲咖啡小屋入口 ©苏圣亮摄

云锦路活动之家建筑完成的状态为简装,因此在商家入驻建筑后,也会根据其需求和气质进行一些改造。社区之家作为公共活动设施,将经常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期待建筑空间的灵活性激发出更多使用上的潜力。

▲社区之家北入口内景,©苏圣亮摄  Interior view of the community pavilion.jpg

▲社区之家北入口内景 ©苏圣亮摄

法南餐厅将下沉屋和小阁楼单独划出来作为办公空间,北侧扩大为备餐间,中部作为自由的就餐空间,餐厅更将面向儿童乐园的窗户修改为推拉折叠窗,让窗户可以完全打开,建立了内外交融的景观对话。

▲法南餐厅内景,©苏圣亮摄 Interior view of the restaurant.jpg

▲法南餐厅内景 ©苏圣亮摄

▲法南餐厅室内看向儿童乐园,©苏圣亮摄.jpg

▲法南餐厅室内看向儿童乐园 ©苏圣亮摄

▲儿童乐园看向法南餐厅,©苏圣亮摄 View from the playground to the restaurant.jpg▲儿童乐园看向法南餐厅和社区之家 ©苏圣亮摄

咖啡小屋入住商家为CoffeeCall,人们在小巧可爱的建筑中与友人相聚,享受咖啡美食,这里已然成为了网红咖啡屋。

▲咖啡小屋灰空间,©祝晓峰摄 The grey space of the coffee shop.jpg

▲咖啡小屋灰空间 ©祝晓峰摄

▲咖啡小屋内景,©苏圣亮摄 Interior of coffee shop.jpg

▲咖啡小屋内景 ©苏圣亮摄

图纸

1565342561606293.jpg

▲平面图(法南餐厅、社区之家)

1565342613919188.jpg

▲平面图(咖啡小屋)

剖面图 (1) Section.jpg

▲剖面图1

剖面图(2) Section.jpg

▲剖面图2

剖面图(3) Section.jpg

▲剖面图3

剖面图(4) Section.jpg

▲剖面图4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云锦路活动之家

项目功能:公共设施

建筑事务所: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事务所网站: http://www.scenicarchitecture.com

主创建筑师: 祝晓峰,江萌,Pablo Gonzalez Riera

设计团队: 祝晓峰,庄鑫嘉(项目经理), 江萌(项目建筑师),Pablo Gonzalez Riera,石延安,杜士刚,盛泰

委托方: 徐汇滨江开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张准/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景观设计: Sasaki Associates

合作设计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宏润建设

设计/建成时间: 2014/2018

建筑面积: 502.9平方米(法南餐厅),539.20平方米(社区之家),72.62平方米 (咖啡小屋)

项目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云锦路280号

摄影师: 苏圣亮/是然建筑摄影、梁山、祝晓峰、江萌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06.html/feed 0
山水秀|东原千浔社区中心 : 来自驻场建筑师的报告(下篇)——钢桁架和玻璃幕墙的建造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45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455.html#comments Fri, 11 Aug 2017 14:09:42 +0000  微信截图_20170811215816.jpg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盛泰

概要: 

东原社区活动中心,是一个建造难度大,但施工周期却很紧张的项目,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开放只有短短9个月时间。短时间内的设计和建造,势必会影响到项目最终的完成度,所以为了把控项目质量,山水秀建筑事务所派出了驻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为期3个月的现场服务。

640.webp.jpg 

东南向立面/摄影©苏圣亮  

 

施工周期:2016年11月15日  ~  2017年6月15日  

驻场时间: 2017年3月15日  ~  2017年6月15日

 

这次带来驻场建筑师报告的下篇,在混凝土墙体和筒壳屋面建造基本完成之后,项目进入到钢桁架和玻璃幕墙的建造。

640.webp (1).jpg 

摄影©盛泰 

钢桁架分三个方面介绍

1为什么建筑的局部采用钢桁架?

2钢桁架和混凝土墙体,筒壳屋顶的交接。

3钢桁架的建造过程

 

幕墙分两个方面介绍

1 普通幕墙的节点设计

2 大厅幕墙的设计概念,节点及建造过程

 

钢桁架篇

 

: 为什么局部选用钢桁架?

 

项目位于小区东南角,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大片的湿地公园。

为了将湿地公园的景观延续进社区中心,我们在建筑南侧营造了芦苇丛和开阔水面。(一层平面图)为了将景观最大化的渗透入场地,此处我们需要大跨度的结构来营造空间。(红色虚线为钢桁架投影线)

 

640.webp (4).jpg 

一层钢桁架范围

640.webp (5).jpg 

二层钢桁架范围

 

一开始我们考虑使用混凝土结构,但是29米跨度的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不仅破坏了整体建筑轻盈的效果,也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

所以我们转而选择了钢桁架,既可以实现通透的空间效果,而且能快速施工。

 

总结一下:景观最大化的渗透,轻盈的建筑效果,快速方便的施工,这些就是当初选用钢桁架的原因。

640.webp (6).jpg 

摄影©盛泰 

640.webp (7).jpg 

摄影©苏圣亮

二:钢桁架与混凝土墙体以及屋面的交接

640.webp (8).jpg 

南向鸟瞰/摄影©苏圣亮  

640.webp (9).jpg 

钢桁架轴测图

 

1.钢桁架和混凝土墙体的交接

640.webp (10).jpg 

钢桁架东侧在下弦杆有两个柱支座,落在一层高的剪力墙上。(下图蓝色虚线框)

但桁架西侧与东侧最近一个支座之间有22米跨度,桁架西侧上弦杆主要受力节点应力很大,所以设置了较长的埋件,插入西侧的混凝土墙体里固定。

640.webp (11).jpg 

 

2.钢桁架和筒壳屋顶的交接

640.webp (12).jpg 

钢桁架上弦杆与筒壳屋顶的交接关系:两个通长的C型钢先焊接到上弦杆上,浇筑筒壳屋顶的时候混凝土会填满两个C型钢之间的空隙(下图红框),将混凝土和钢结构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640.webp (14).jpg 

建筑节点

640.webp (13).jpg 

 结构节点

 

三:钢桁架施工过程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1.吊装两品钢桁架  

640.webp (17).jpg 

2.焊接主梁和屋面曲梁

640.webp (18).jpg 

3.焊接楼板次梁,开始铺设花纹钢板

640.webp (19).jpg 

4.花纹钢板铺设完毕

640.webp (20).jpg 

5.幕墙和吊顶安装(整个项目中唯一安装吊顶的空间)

640.webp (21).jpg 

6.完成照片

 

玻璃幕墙篇

 

.普通幕墙节点设计

.大厅幕墙的设计概念,节点及建造过程

 

. 普通幕墙节点设计

640.webp (22).jpg 

由于混凝土墙体外露,所以我们构造上选择了内保温。内保温结合雨水管,幕墙体系,以及室内石膏板墙体,形成宽度为220mm的空腔。内部空腔构造宽度反应在外部立面上,我们用了160mm的铝板凹槽将其体现。

640.webp (23).jpg 

平面大样

640.webp (24).jpg 

凹槽节点

 

1.幕墙顶部节点:因为幕墙采用了后置埋件,那样后置螺栓会突出混凝土底面30mm~40mm,所以幕墙横框下降了60mm,我们顺势做了一个铝板凹槽(下图蓝线),退在幕墙横框之后。

640.webp (26).jpg 

节点位置

640.webp (25).jpg 

节点放大

640.webp (27).jpg 

节点位置示意(红框处)

 

2.幕墙底部节点:因为室外地面有不同的标高和材质(硬质地面,草地,水面),所以采用混凝土来作为幕墙框底部分隔室内外的界线。

640.webp (29).jpg 

节点位置

640.webp (28).jpg 

节点放大

640.webp (30).jpg 

节点位置示意(红框处)

 

.大厅幕墙的设计概念,节点及建造过程

 

1.大厅幕墙的设计概念

 

为了延续建筑的虚实交错的设计语言(下图右),我们将大厅通高幕墙分成上下两部分来设计,下部分幕墙较实,上部分幕墙通透,和远处的二层墙体产生虚实交错的感觉。(下图左)

按照这个逻辑,下部分幕墙框我们选用白色加宽的铝型材,并且装上白纱,强调“实”的属性。

上部分幕墙框我们采用截面尺寸较小的T型钢,并且保持玻璃通透,强调“虚”的概念。

 

2.大厅幕墙的节点设计

 

640.webp (32).jpg

640.webp (31).jpg 

下部白色铝型材节点:

640.webp (33).jpg 

为了凸显“实”的概念,我们将白色铝型材宽度增加到了80mm(普通幕墙框为60mm),并且在幕墙框之间装上白纱。

640.webp (34).jpg 

节点位置

640.webp (35).jpg 

节点放大

 

中部C形钢横梁节点:

640.webp (36).jpg 

位于上下幕墙之间的C形钢横梁,我们将其归于“实”的部分,综合结构和美学的因素,我们将高度定在200mm.

640.webp (37).jpg 

节点位置

640.webp (38).jpg 

节点放大

 

上部灰色T型幕墙框节点:

640.webp (39).jpg 

节点位置示意(红框处)


上部分幕墙框为深灰色,为了强调其“虚”的概念,以及加强和下部“实”的对比,我们采用截面尺寸较小的T型钢,来做竖向的幕墙框。

640.webp (40).jpg 

节点位置

640.webp (41).jpg 

节点放大

 

.大厅幕墙的建造过程

 

640.webp (42).jpg 

1.在地面焊接好的幕墙框整体吊装然后焊接固定

640.webp (43).jpg 

2.一层钢结构焊接完毕后,开始焊接二层的T形钢。

640.webp (45).jpg 

3.焊接完成

640.webp (44).jpg

640.webp (46).jpg 

完成照片

 

总结:

 

轻盈通透的玻璃幕墙,将白色混凝土墙体的搭接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两者虚实相映,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建筑。

在结构墙体,屋面和玻璃幕墙施工完成之后,施工重点开始转向了室内和景观……….

 

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成功建筑的落地,离不开建筑师,结构师,甲方各部门和施工队紧密高效的配合,所以在这里感谢每一个为东原社区活动中心付出的团体和个人!谢谢大家!!!

 

另有番外篇,敬请期待:现场沟通的技巧

640.webp (47).jpg 

更多项目信息:山水秀|东原千浔社区中心

项目结构信息和作|叠墙空间

 

上篇回顾:驻场建筑师报告(中篇)——筒壳屋顶的建造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东原千浔社区中心

项目地点:苏州市相城区

项目功能:社区公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无界美术馆、咖啡厅、健身中心、休息厅、亲子教育、社区阅览、便利店

建筑规模(面积):2238.2㎡(地上)1089.40㎡(地下)

设计/建成时间:2016.7 / 2017.6

项目团队:祝晓峰(设计总监)庄鑫嘉(项目经理)石圻(高级设计师) 盛泰(驻场设计师)杜士刚 李成 付蓉 罗琪 肖载源 尚云鹏

业主:东原地产

建筑设计:山水秀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作设计院: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方案设计:张准



感谢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ScenicArchitecture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455.html/fee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