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婺川复园——遵义市务川县文化中心设计方案 / 外行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79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793.html#comments Sat, 02 Apr 2022 08:01:22 +0000 调整大小 建筑内部1.jpg

文化中心地点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龙潭仡佬族文化村,在历史文化村西北角。该项目从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地域文化角度出发,将传统木结构点状分布在由玻璃与钢结构搭建而成的花型外壳中,新旧结合,希望再现质朴结构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满足游客与村民的活动需求。

场地信息 区域文化

▲场地图片

空间组合

场地位于遗存游览区和民居生活服务区中间必经的主干道北面,座落在树林之中,隔着耕地与住宅区交相辉映。建筑用地为长方形地块。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为15000m²,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0000m²。为保护历史建筑,场地选择与文化村有一段距离,尽可能的保护原始村落的状态。

▲场地平面及景观分析

景观设计由密到疏从室内中央向外扩散,室内、外景观与外壳形状相呼应,设计成有机曲线。

轴测图.jpg

▲建筑轴测

该设计旨在为村民和游客创造能够满足阅读学习、民俗展览和开放讨论的公共空间,同时彰显出仡佬族在建筑方面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方面的文化传承。

设计意向

综合体功能分布为东面图书馆、模型制作区,西面傩戏特色展厅、村民培训室、办公室和咖啡厅,用一个大型旋转步道将两个部分串联,合成一个复合型建筑。

功能组织分布图.jpg

▲功能排布

内部空间以共享开放为原则,打破常规的封闭式布局,让景色更加引人入胜且独具特色。

平面图纸1.jpg

平面图纸2.jpg

▲平面图

建筑结构

建筑单体来源于传统仡佬族穿斗结构,采用了五柱二骑、八字朝门结构。

八字朝门结构拆解.jpg

▲八字朝门结构

附加的现代金属材料,一方面使造型更加符合当代审美,另一方面更加经济,巨大的空间体量需要更有力的结构支撑,获得更大更自由的室内空间。

建筑外壳爆炸图.jpg

▲建筑爆炸图

图纸表现

调整大小 室外1.jpg

传统的仡佬族木构因为造价高昂、工匠的减少以及难以应对火灾,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从改良结构到不再被使用……如何平衡当下生活空间配置与传统建筑风貌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

调整大小 室外2.jpg

该方案从传统建筑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进行思考,将传统结构搬入室内,在不放弃充当支撑结构的传统职能的同时,在当代语境里也有更好的延续。

通风分析图.jpg

▲通风策略

为满足空间通风的需要,我们上下各开了一道80厘米的通风口,保证建筑的空气流通。

调整大小 室内俯瞰1.jpg

▲屋顶花园

同时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用透明玻璃将建筑空间罩起来,所有建筑单体也都基本保持通透,在建筑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树林。空间内部由木结构、玻璃或细柱支撑,几乎无实墙,由带有特色纹样的格栅或者百叶窗改变空间的私密程度。

调整大小 室内俯瞰2.jpg

在屋顶也布置了植物,打造消隐于自然的建筑意境。与此同时,屋顶是感受建筑曲线浑然一体的最佳观赏区域,流畅顺滑的金属曲线与室内外有机自然的绿植曲线,更能感悟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功能介绍

▲模型制作区

模型制作区是制作传统木结构的活动区,在这里可以体验建筑内部所用到的所有传统结构。该区域的支撑结构就是采用仡佬族传统木结构中的五柱二骑式,希望加入动手学习这一方式,打破传统的单一观赏形式,不仅帮助游客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而且为宣扬传统文化提供传习所。

▲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建筑场地的核心空间,是占地最大的区域。由八字朝门进入,通顶围合的书架将图书馆分为下沉的儿童读物区、自习区、悠闲阅读区,弥补周边村落无大图书馆的遗憾,满足村民和游客的阅读自习需求。

咖啡厅前面是傩戏展厅,中间的环状展架展示出非遗傩戏文化的基本简介与精彩活动瞬间,让游客对仡佬族的传统傩戏的表演和传统节日有个基本了解。右边为精品傩戏面具展柜,左边则是非遗产品及文创产品的售卖区。内部,咖啡吧与座位区由通顶的特色纹样格栅隔着,游客们可以在品味咖啡的时候感受树影婆娑,遮天蔽日,林中鸟鸣的情态,感受陶然自得的慢生活。

▲村民培训室

村民培训室主要服务于村民,在传统木结构下培训,为发扬传统更加责任感,头上的星空顶则增添了现代性。

结语

诚然,传统文化在流逝,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已不能够顺应当下生活所需。该设计方案关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保护传统建筑建造方式和当地非遗文化的同时探索发展的新可能性。一方面推动发展仡佬族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补足历史文化村现代需求的同时,保留自然体验。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婺川复园——遵义市务川县文化中心设计方案

设计方:外行建筑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22年1月

主创:丁向磊

设计团队:陈博闻 赵倩 罗宝祺

项目地址:中国·贵州

场地面积:15000㎡

建筑面积:10000㎡

摄影版权:场地图片源自网络,其余图片版权均属:外行建筑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793.html/feed 3
遵义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 / 麟和建筑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3/5069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3/50691.html#comments Tue, 08 Mar 2022 02:57:26 +0000 1_DJI_0309.jpg

项目背景
遵义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旨在为广大群众、捐献者家属以及青少年等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一处静谧的公共场所,以悼念和缅怀人体器官(人体、眼角膜组织等)捐献者们,表达对他们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的敬仰。建筑师受业主委托,介入到此项与生命有关的半公益性设计。

2_DJI_0437.jpg

项目选址在凤凰山半山腰西南角的一处市民休闲健身广场。基地毗邻凤凰山隧道入口,靠近山脚,与市内交通衔接便利,市民可从山脚沿台阶步行直达参观。项目尊重原有场地及其自然环境肌理,仅拆除部分健身器材,并充分保留了广场的休息凉亭等设施及其原有的基础布局,以最大化适应性介入周边环境;同时使得新建筑尽可能呈现质朴和低调的姿态,与当地的自然风貌以及当代社会人文精神保持谦逊而开放的互动。

设计理念

建筑赞美生命:那些在生命终点前志愿捐出身体或器官的人,一定拥有一个乐观灿烂的生命。设计基于“光/Englightment”的理念来展开:生命的光亮,或强或弱,但四散开去照亮一隅,美好而沉静!这是纪念碑的最初原型。

26_01_设计草图.jpg

17_DJI_0441.jpg

诗性:遵义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的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命题,功能的限定是模糊的,也恰好给到精神的与诗性的考量第一位次的机会。“建筑物本身从来不是诗性的”(彼得•卒姆托),而建筑师正是物质与精神的联结者,是物质的精神赋予者。

空:“空”是建筑师面对纪念性诉求的一贯策略,对于“物”的中心性的抵触,使建筑师一开始就以场所的思考代替物的标志,从而使得纪念的过程成为一种静谧的、沉思的空间体验过程。“空”构建了一个光的中心,片墙辐射开来,巧妙嵌入到山脚高低零落的场地,这是设计的赋形和启示的时刻,设计激活了这一平凡乏味的场地,亦谓之“启蒙/Enlightenment”。

场所系统与物质构建

纪念碑成为一个微型的日常场所系统,全部由白色混凝土浇注而成,如同磬石,与山脚自然的林木、地势嵌为一体。建筑的材料是纯一的、厚重的,衔接呼应,如同生长出大地。

18__DSF4831.jpg沿放射线形成不同的台地与阶梯,提供端坐静思之地,沿台级而上的路线形成折转忽见的参观之径,纪念碑、纪念墙与坐凳围合成核心的圆形场地,提供可供五六十人使用的小型纪念活动场所。

9__DSF3873.jpg

花台之上,回首可见城市繁华灯火,在沉思与反观之间感受生命之美好;汉白玉的石板用以雕刻每一位捐赠者的姓名,每一批名字的雕刻成为一种纪念的仪式。


项目图纸

△ 总平面图

△ 一层平面图

△ 功能流线分析图

△ 分析图

△ 分析图

△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 麟和建筑工作室

面积 : 178 m²

项目年份 : 2020

摄影师 :章鱼见筑

厂家 :  无锡鑫凡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浙江胜源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阿尔博

主创建筑师 : 李麟学

设计团队 : 周凯锋、刘旸、单云翔、侯苗苗、温良涵、刘聪聪、马骁

业主 : 市红十字会

地点: 中国,遵义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3/50691.html/feed 0
小十二背后的秘境方舟 / Wutopia Lab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5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54.html#comments Wed, 13 Oct 2021 07:37:52 +0000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调整大小 01_DJI_0179-CreatAR.jpg

Wutopia Lab接到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在贵州遵义的小十二背后景区,创造一座秘境方舟。从清溪湖景区码头出发,乘快艇走水路18公里,在一颗水中的指路石引导下,可以到达时空裂隙一般的小十二背后的入口,入口狭窄,前后都是积水,在雨季水能没过肩膀。秘境的入口,无法从陆地到达,而小十二背后,又是别样的一片天地,等待我的是整段徒步溯溪的2.8公里。


01  溯溪而上

秘境方舟是一座驿站。

舍弃快艇,跳上临时搭建的浮桥码头,穿过狭窄入口,入口前后竟然都被水所包围着,在另一端又是竹筏码头在等着我们。乘竹筏漂流一小段,便是徒步溯溪才能前进的水路了。起初是及膝的缓流,随着步步深入,水深的地方已漫过腰身。穿过的每一个山谷都回荡着水流声,清凉的风徐徐吹来。经过2.8千米的徒步溯溪,对于城市人来说非常疲惫,我需要休息,渴望清洗布满是泥泞的身体,在出口,远远看到像灯笼一样的秘境方舟,在终点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02  豁然开朗

秘境方舟是一种外来文明。

在秘境终点,你被群山环抱,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很容易想到用木材或石材去塑造一个东西融入环境,但是如果我们在终点看到一个不像此处应有的一种物质,在这个疲惫的尽头获得的兴奋感,会使得我们有更好的体验,因此选用了白色织物去塑造秘境方舟,形成异质感。

 

03  吐丝作茧

秘境方舟是一只茧。

向着半透明的白色装置继续前行,沿着最后的水路一直走,便可以发现通往方舟的阶梯。方舟主要功能是厕所和浴室,以及供游客休息的一处平台,底层内部功能组件,形成一座小迷宫,如遗迹一般。由于方舟位于景区深处,到达交通困难,在材料选择上,底层突出一种原始和蛮荒。院里螺旋上升的阶梯,联通到二层平台,与底层材料不同,钢结构组成的构架,支撑起白色半透明织物,如同蚕茧。茧作为一种状态,被我记录下来,保护着自己,也为小十二秘境提供一个安全场所。在茧的包围之中,穿过交错的“蚕丝”登上屋顶,仰视群山,内心平静。

 

04  没有树的树院

秘境方舟有一个没有树的树院。

阳光可以穿过蚕丝打在院子里,雨水可以从洞口中滴落进来,在这个一方庭院,你站在那里,仰起头,感受风雨,不必移栽也不必栽种,在小十二背后的这个终点,你和自然变成了伙伴,你成为了他院里的那棵树。

 

05  逐渐失控

秘境方舟等待着远航。

2019年底经历了疫情,随之而来的又是各种人生起伏,我几乎已经忘记了当时埋下的这颗种子,虽然她不够完美,但这一刻,这里让我忘记了城市带来的烦恼和哀伤,痛苦和绝望。听着风,哼着曲,小十二背后的秘境方舟无需承载更多的东西了,我躺在甲板上,等待远航。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Elev.jpg

△剖面图

△手绘图

△爆炸图

△生成示意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小十二秘境·方舟

设计公司: 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

项目建筑师:李灏

项目经理:濮圣睿

设计团队:李子恒,王晔(实习),林志豪(实习)

施工图咨询:上海宕桦建筑设计咨询事务所

施工单位: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部

业主单位: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贵州十二背后清溪湖景区

建筑面积:360㎡

建成时间:2019.12

建筑摄影:CreatAR Images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54.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