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是谁?杀死了你的设计方案!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2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24.html#comments Fri, 19 Oct 2018 02:41:11 +0000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建筑师的终极理想是什么?

通过设计向那些是素昧平生的人表达爱心,用自己的设计来争取世界的和平(弗雷·奥托)。 -知乎用户 : MsXii

终极理想是:遇到好甲方,服务按小时收费。  -知乎用户 : Ray049

甲方善解人意,业主财大气粗,设备专业吃苦耐劳,做建筑的我乐此不彼  -知乎用户: 一只疯喵

我的终极梦想就是能够挣到足够的钱,然后做一个真正的建筑师。 -by : 知乎用户星不星

小编最近身心疲惫,凌晨三点一刻终于交出去建筑方案第七轮修改意见调整,如果说我的终极理想就是:养家糊口!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不是在做建筑做设计,而是在给资本运作做嫁衣。

看不见的手

“每个人都试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一开始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或损害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或损害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还大。”

终于有一天当亚当斯密告诉我,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把玩我的时候,我正在寒风里瑟瑟发抖。

想当初和金主爸爸称兄道弟,推杯换盏,一起眉飞色舞豪情万丈,要开发世界最大,国际一流、中国速度的xx项目,情绪一度被点燃到不能自已,微醺中仿佛看到自己的成名作近在咫尺,不用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结局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饼画的太大,这双手就会扯你的蛋。

方案流产是个病

越是老油条,不,老练的设计人员,才越是能有平常心。方案流产家常便饭,房子盖到半截儿还能给整个烂尾,早些年的小心脏现如今都变成了大秤砣。尤其现在行业寒冬,自己手里方案的靠谱率、成活率能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有个数。说实在的,你看街上那一排一排五花八门,按建筑风格都没法归类的房子,但凡能建成的,不论面积多大多小,哪个没遭过大大小小磨难。

哪里有一把就通过的方案?就算有,哪里有一把就报过的手续?就算还有,哪里有一把就痛痛快快结的款?哪路都是神仙大仙儿,苍天饶过谁?

难道方案流产都是我们当妈的设计师的错么?爸爸们只怕也是一把辛酸泪。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能活着真是好……让我们含泪细数一下能导致建筑方案流产的原因吧。

甲方非说能争取指标,方案卒。

甲方换业态了,方案卒。

甲方拖欠设计费,方案卒。

甲方资金链断了,方案卒。

甲方换领导了,方案卒。

甲方领导进去了,方案卒。

甲方不懂孝敬,方案卒。

甲方为了炒地卖地,方案卒。

有关部门不给批,方案卒。

有关专家反对,方案卒。

设计标书错别字,方案卒。

设计投标失败,方案卒。

设计理念太超前,方案卒。

设计压价,同行方案卒。

规范变了,方案卒。

。。。。。。

讲真,如果是真枪真刀拼设计,那大丈夫死而无憾。然而不知道哪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设计就要挨刀。这一刀如果砍在各位看官熬夜虚脱的身子上,我就问一句疼不疼。

这双在暗处挥舞着刀的看不见的手,你想捉住它看看它的真相么?

 真相

这几天才看了《一出好戏》。一个遗憾是人性考验的不够狠。还有一个感受,真相只被少数人掌握。

人类对于追求真相是有极大的情怀的,这也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历史上从来不缺真的猛士。死都要死个明明白白,更何况活着的时候了。你没法让一个年轻人糊糊涂涂的活,浑浑噩噩的活,得过且过的活,莫名其妙的活着。

电影里真相只是一个信息而已。掌握这个信息对他们重要么?太重要了,因为这决定他们是否能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掌握这个真相的人占有选择的筹码,才有机会去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均衡。别的人只是活在知道真相的人制造的假象里。

所以开个脑洞,建筑行业有所谓的真相么?如果有,那么是谁看到了那个真相?或者,谁是那个最接近真相者?

我想了五分钟,算了,这个脑洞够魔性的。我也不能纠缠了。

经济/政治规律

我们已经发现在建筑行业里只凭设计师的键盘和鼠标无法决定一个建筑的命运这一现象,并且确实能感觉到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左右这一切的进程。其实大家都有体会,这双手就是钱和权力。即资本和政治。

建筑行业作为一项社会的集体经济活动,背后有着明显的资本和政治博弈的痕迹,自身的兴衰都符合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行业兴,从业者必然享受其红利,行业衰,从业者必然也要承担其代价。

 建筑经济的两个面向

第一个,满足建筑行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经济。

国家对建筑的基本要求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其中经济主要指经济效益,包括节约建筑造价、降低能源消耗、缩短建筑周期、降低运行、维修和管理费用等等。现在越来越严格的建筑审批流程,都在强调尽早的确定项目的结构选型、材料类型、施工工艺,一旦可研投资批复,以后谁也不想往枪口上撞。

建筑执业考试有一门关于建筑经济的科目,主要考察建筑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费用以及建筑材料费用的相关知识。

当然除了设计工作外,行业的前策划与后评估都是密切与经济学相关,具体表现在造价咨询、立项服务等方面。

反正盖房子就得和钱打交道,就要解决钱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如今国家的钱都是烫手的山芋,花多了不行,不花也不行,打了水漂更是不行。所以让整个行业生态链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是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

第二个,需要建筑行业去服务的社会经济。

建筑行业作为支撑国民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必然要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影响。比如我们今年总能听到的大基建、劳动力市场萎缩、总供需关系不平衡、去产能、搞环保、营改增,每一项都直接影响了建筑市场的活力。

为什么设计费常年不涨?

为什么现在人工费这么高?

为什么门窗产品创新力低下?

为什么存在低价中标的现象?

建筑设计行业从业人员饱和了么?

建筑行业乘着经济发展的浪潮发展至今,成果不菲,但荒诞的问题也不少。这可以说是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必然,但确实也是行业发展的负担。这些问题都可以一个一个细说,现在我也是盲人摸象,以后再做研究。总之这个锅,从业者想不背都难。

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的确,就算知道了这些,平面还是布不出来,立面开窗还是丑、方案还是没概念。分析这些问题,反思背后的经济规律并不能提升你的设计能力,但建筑设计是个手艺活,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技艺还是需要通过不断参与到一线的项目里,边思边学,最后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但如果能突破思维定势,多维度的思考建筑行业的现象,绝对会有助于你理解建筑的本质。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周平

天津大学建筑学 民间建筑观察员

- END -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24.html/feed 2
设计与资本 —— 相亲易结婚难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60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601.html#comments Thu, 29 Jun 2017 16:14:51 +0000 最近一年,不少业内朋友和我谈到资本与他们谈入股或收购。这些设计公司大的有几百上千人,小的只有三五十人。资本方主要有地产公司、施工企业、已上市或拟上市的工程公司,还有少量其他背景的。


早些年没听说资本市场对设计行业感兴趣,为何忽然间又这么火呢?我想,根子还是市场上钱多了,但好的投资方向并不多,而设计公司智力型、高毛利率、位居产业链前端的特征对资本方来说,是个“讲故事”的好题材。还有,设计公司盘子小、轻资产,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代价不大。


设计公司咋想呢?嘿嘿,首先应该暗自高兴一下吧,资本市场过去一直和老爷(甲方)携手赚大钱,师爷(设计师)一边看着眼热,一边数着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点小钱。现在有可能捞一票大的,落袋为安,嗯,挺好的选项!



不过,资本方在多数情况下,不会用现金直接购买股权,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非现金手段是常用的,还要再加上锁定期。


不能快速套现也罢,至少资本方承诺能给设计公司带来一些业务。虽然近一年来市场挺火,但接活还是挺辛苦了,更何况前景难料,如能傍上个真大款,应该有助于设计公司的稳定吧?


可能还有一个交接班问题。第一代民营设计公司至今大约20多年,创始人50岁出头了,与资本市场对接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之一。


设计与资本,相亲时应该挺有眼缘的,但恋爱很难谈下去,真到谈婚论嫁的就很少了。



《麦肯锡传奇》中说了一则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华尔街资本市场与一些咨询公司眉来眼去,一些公司禁不住诱惑,公开上市,如博思咨询发售了15%的股票。麦肯锡的马文·鲍尔站出来反对行业的短视风潮,他认为专业机构的独立性不能受到经营业绩的压力,咨询顾问只应为客户价值负责,而不是为股东负责。因此专业机构不宜公开上市。后来,博思咨询上市两年后以两倍的价格回购并退市。


设计公司不是管理咨询公司,但有极大的相似性。马文·鲍尔以专业主义的视角反对咨询公司上市,很是高大上。我等平常人没有那么高的见地,但也必须面对“人合”与“资合”这两种性质的组织在本源上的差异。



设计公司是人合的组织,想与资本市场对接,就要转型为资合的公司。大多数设计公司并不适合进行这种转型,就像谈恋爱谈到一半,男方才知道要当上门女婿。


那么,那些下决心对接资本的设计公司准备好转型了吗?或许没有,有的不仅没有做好准备,甚至还不知道需要转型。不仅大部分设计公司没做好准备,资本方也大多停留在一见钟情的认识阶段。


传统设计公司的盈利方式很简单,通俗地说,画图挣钱。投资方式也很简单,创业的时候不需要多少投资,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靠自我滚动就可以了,没有天使、A轮、B轮那套戏码。而且,智力型组织的成长要适度,大资本投入不会加速设计公司的发展。换个角度说,一个不能靠自我滚动发展的传统设计公司不是什么好公司。



转型,就是要转这画图挣钱的模式,要在传统设计公司里找到“钱生钱”的支点。


我将设计公司分为五种类型——产品型、生产型、技术性、产业型、客户型。前两种是典型的传统设计公司,数量上最多,国内外实践中基本没有上市公司;后两种类型的公司,国内外有很多上市公司;中间的技术型公司是否适合上市,尚不明朗。



阿特金斯的转型是经典案例。八十多年前,阿特金斯创业时是个结构设计事务所,生产型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随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义新政,阿特金斯扩张为一个包括上下游产业的产业型公司,并成功上市,成为英国最大的工程公司。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打通产业链不是把上下游若干环节拼凑起来,而是要有产业型产品。比如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数字展示领域的领先者,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产业型公司。它的上下游各环节是通过“城市规划展览馆”这个产业型产品体现出来的。国内有不少大而全的产业型工程公司,下属若干资源型子公司,如策划、设计、土建施工、市政施工、监理、投资、项目管理等等,各自为战,自负盈亏,没有贯通各环节的产业型产品,算不上真正的产业型公司。



设计和资本间的联姻也有一些是出于双方业务发展的目的。那么,考虑的重点是业务方向的契合度和互补性。比如一个打算发展“火锅店设计”产品的室内设计公司,如果海底捞有兴趣注资,可能是不错的选择;专注于汽车4S店设计的公司可以和大型汽车销售公司联姻;发展文旅设计产品的公司可以和文旅投资、运营集团合作。


这类合作的关键是:投资方不控股,设计公司有经营自主权。


设计与资本的对接开始不久,很可能因为中国特色,中国设计公司入赘豪门或与资本联姻的比例会高于国外,而且确有轻资产带动重资产的机遇。要想有幸福的婚姻,必须参透内里的商业逻辑。



感谢 ADU咨询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wlcy102425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60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