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村大院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扫楼攻略.西村大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63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637.html#comments Fri, 30 Nov 2018 10:32:45 +0000

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西村大院,是刘家琨长达数十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产生于近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设计手法与材料构造早已成熟且难起争议,而不同之处是刘家琨作为经验丰富的成都本土建筑师对一座建筑出发点的思考变迁——在“此时此地”对城市,对居民,对日常生活的思量。

笔者在成都游学期间有幸拜访了这座尺度超常却充满人文气质的城市综合体巨构,借此游记整理并分享所见所得。

本文旨在介绍西村大院部分设计亮点,可作为建筑学生日常学习借鉴的思路。

「游记之前」 

写在游记之前的必是该项目的设计构思,作为背景引入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读懂这座“新奇的房子”——作为本土设计师的刘家琨提出并贯彻了其“当代手法、历史记忆”设计理念,西村大院满足了甲方贝森集团的对城市功能和地域体现的要求。在建筑形态以及尺度上打破了人们对同类建筑的固有认知,内部空间、景观场地的设计也是建筑师的一次全新大胆的实践。

卫星截图可见其尺度的超常性

在此基础上,设计者借鉴周边街区建筑形态空间为原型,将这种带集体主义色彩、由围合而产生强烈社区感的空间模式承接到贝森大院这一带资本色彩的文创空间综合体上,不仅回应了街区作为地域性的体现,更使整个院子充满人文关怀。

(一)尺度

沿着贝森北路一路朝南便能看到那在网络上无数次浏览并且熟记于心的建筑立面——眼前的便是西村大院本院了。

建筑沿街立面面宽尺度非常大

大院东西立面长237米、南北长178米,四面临街,住宅环绕,社区成熟。超常的尺度使该建筑具有一种纪念性。院子围合而成的空间也因尺度太大而失去了传统住宅四面(或三面)围合带来的聚集感,加上北面入口处底层架空,面向公众开放的管理模式也让内院在空间尺度上进一步扩大。

北面进入大院

开放性的沿街入口

在城市中,街廓的内院通常服务于楼上的使用者,常见于办公楼、医院、学校和部分住宅社区一类的建筑,而西村大院的内院向城市开放,可供成都居民自由进出,这更像是扮演了城市广场、公园的角色。这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效果——普通居民参与,人们在院子里进行活动,使这个巨型的混凝土构筑物不再是冰冷的,它有人们的生活气息,它有别具一格的气质。这也正是设计师理念的体现。

(二)布局

功能布局上,西村大院并没有把建筑的体量和功能简单地集中放在场地的中间,并让其他空余的场地直接还给周围的社区人民大众。通过对场地周边成熟社区的肌理的呼应,刘家琨把建筑体量放在了场地的边缘,从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名副其实的大院。

首层平面,多方向入口体现开放性

然而,这样的处理手法也并没有让大院像中国传统住宅庭院或近代集合院落那样变得内向而封闭。他巧妙地利用了场地四面临街的特点,在建筑四周设置了人的路径,使人们能够自由地从四面进入大院,让大院变成了社区人们聚集活动的外向的场所。

传统住宅庭院、上海集合住宅隆昌公寓

内部空间组织中,西村大院存在中国传统模式的影子,如:成都传统的三面封闭、一面开敞的院落组织方式(体现在北向的坡道立面上),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的秩序控制方式。这些同样也是对本土传统历史的记忆与记录。

北面设置的坡道立面弱化了建筑内部空间的限定

西村大院平面中轴线

(三)“成都性”的典型意向——“竹空间”和“茶馆”

此次的游学中, 成都本地人使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他们爱喝茶的“巴适得板”的生活习性了。因此,茶馆对于成都人民来说,是必不可缺的。

“竹空间”和“茶馆”作为关键概念,通过墙体、小品、廊道构件等,被分散安置在大院内,成为“院中院”。各种不同种类的竹子,作为成都本土的文化特色,产生了成都历史印迹中的农耕文化和市井生活,营造了一种休闲安逸的成都田园气质。

竹林中的茶馆空间,现状管理有些差强人意

小尺度,私密性更强的竹林茶馆空间

(四)步道

西村大院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莫属步道。从北立面入口开始,步道在二层延伸到大院内,沿内立面布置一周后在北立面结束,并继续以坡道的形式延伸至顶层。

整个步道完成了从地面至顶楼、院外街道到内院空间的衔接,成为大院中最活跃的空间元素。

作为居民活动租借场地的二层步道

(五)立面

在相连的5座主体建筑平面上,均采用外双廊的布置,使得内外立面在语言上保持一致,同时,建筑水平方向的走势得到了强调。反观内部功能房间的外墙,刘家琨没有过多地对其进行设计,均采用简洁通明的铝框高透玻璃,立面效果更多地由业主自行进行表达,他们贴满各式的广告牌、或自行设计的橱窗,凡此种种形成了世俗生活拼贴出的建筑立面。

在沿街立面中,由于丰富的“市井立面”后退于走廊,暴露的楼板、横梁结构使得其多样性受水平延展的楼板和走廊栏杆在形态外观上的视觉控制,因此整个大院的外立面丰富而均质。

经业主表达过的沿街立面

(六)材料

在西村大院里,刘家琨继续延续了“低技策略”的概念,几近直接暴露的建筑结构、构件与粗暴直接墙体表达,让整个建筑显得粗犷有力。在入口处,刘家琨故意取消“蜂巢芯空腹密肋楼盖体系”的内模,使井字形的密肋梁底面暴露出来,形成类似于传统“藻井”的效果,同时又强调了出入口。同时采用这种结构体系有利于释放层高,增大梁下净高,给业主更大的创造、发挥空间。

刘家琨采用当地常见的手工竹胶板作为模板,制造出具有细腻竹纹理的清水混凝土墙面,竹子文化在建筑表面以抽象的竹纹理的到表达。

大孔砖的使用与平时不同,砖的孔洞朝外放置为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上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也为机房的通风散热和展品的放置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多孔砖在建筑的屋顶上大面积铺设,呼应了传统屋舍的瓦覆屋顶肌理。

屋面植草多孔砖,同样的现状管理效果不好

此外,还有建筑回收废料、再生砖等。

「感想」

参观了西村大院之后,笔者不免在此慨乎言之。

项目的建筑和设施部分基本达到设计意图,除了使用率不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物业管理原因,商业店铺出租率也不高,内院露天公共空间,包括茶室、露天影院、酒吧等的现状也远不如建成之初那般积极投入使用。而让笔者稍感痛心的是,该项目的景观由于疏于管理,已然竹黄叶落,水体景观也偶见一两片垃圾。所幸的是,人们欣然愿意进来这个城市广场、城市绿地散步,说明其城市空间的价值已然得以兑现。

作为一个极具人文气质的建筑项目,游走其间,有着非凡的体验。

当我走在楼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沿着设计师布置的构筑物所限定的步道空间,慢慢游走,看着成排成列栽满植物的空心砖,粗犷裸露的管道,院内或静或动的人群……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徜徉其间,心间油然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楼顶步道

在这个由刘家琨所创造的“乌托邦”里,既有象征城市的工业炊烟,也有田园独到的绿色景观(图17),有调节微气候的水体、水沟、有居民、有小院子、有体育场、有餐馆……更多的,是一种美好城市意象的描写。

旭日当空, 西村的光景不仅仅萦绕于成都居民的记忆中,也深深镌刻在我这游人的记忆里。

或许西村大院本身的意义,已然超越了其作为一个商业建筑的意义。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637.html/feed 6
刘家琨讲建筑实践:“产权是他的,理想是你的,实践没有绝招,就是多实践”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4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42.html#comments Thu, 15 Nov 2018 15:23:07 +0000 11月2-3日,中央美术学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学术论坛,名为“挑战:反观建筑思想、教育与实践”。多位国内外大师及著名学府的院长都参与到这次学术讨论中,包括矶崎新、雷姆·库哈斯、王澍等。11月3日下午,中国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家琨建筑事务主持建筑师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了这次论坛。刘家琨老师以亲和幽默的方式,围绕他在成都的“西村大院”项目讲解建筑实践的要义。

庄惟敏:下面邀请主讲是刘家琨先生,家琨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他的作品应该说还是享誉中国海内外,多次被选送德中文化、法中文化年、荷兰当代建筑展、俄中文化建筑展、俄罗斯双年展等国际重要奖项。同时也获得很多个建筑的大奖,包括亚建协荣誉奖、中国建筑艺术奖,包括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他的作品被 A+,WA 等等重要杂志收录,同时他在中国大陆境内以及海外,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等也都有讲座,下面我们掌声有请!1_DSC_7029.jpg 

刘家琨:首先谢谢朱锫的邀请,朱锫“登基”以后,这是最大的一个活动。我不会说英语,只会说四川话和普通话,我就把两个结合起来说川普。另外就是我纠正一下庄惟敏院长的说法,我没有在学校待过,十年前我是当过交大的“野鸡教授”,野鸡教授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学校里面要有一个人, 学校外面有个人,两个人合起来带一个研究生,我就是外面那个野的。讲实践教育就要讲项目,讲项目就要放PPT,放PPT是我们平常的日常工作。就是给甲方汇报,所以我就没有什么太多理论性的讲法,我就放一个PPT,讲一个项目。

2_DSC_7043.jpg 这个项目是西村大院。关键词就是大院子和本地生活。有两个我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型,一个是集体的居住,另外一个就是竹子。因为这个项目在成都,成都人很简单,成都人的幸福指标就是只要有竹子,在竹子下面随便干什么,那就是幸福。这儿有一块独立的地,这个地当年还是有点在城市的边缘,四面都邻街,但其实在经济上,它在成都的三环之内,是周边2800亩土地里面的一块社区配套用地,这么一块地是很贵的 ,以前有一些设施是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游泳馆等。虽然是社区的配套体育用地,但其实只能服务于少数人。而后来,在这儿还是需要一些建筑来激活社区,于是政府就给了一些指标。这个指标不高:容积率不能大于2,覆盖率40%,不能高于24米,所以这个建筑其实是不能做得很高的。

因为它四面邻街,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四面邻街要做一个创意商业类的建筑,比如创意文创、文创商业,反正就是盖一些不知道干什么的房子。我做这个大院——后来有些人说到情怀——其实我在这么大的项目里面并不是揣着情怀找机会的状态。四面邻街,我要运用到街道的活力,肯定就是房子沿着边盖,因为容积率有限。所以第一个动作就是房子沿着边缘盖。另外,它是社区配套用地,肯定就是要满足一些休闲和体育的功能,但是这个体育并不是竞技体育,就是社区的休闲作用。所以,就有这么一个事:做一些跑道、做一些球场,一圈一圈的。但又因为房子比较低矮,房顶又很大,所以跑道弄了以后不够长。一看,这儿有那么大一个房顶,不用白不用,所以很自然的跑道就上了屋顶。

西村大院02_白天鸟瞰.jpg

西村·贝森大院

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实践建筑师,我不太知道怎么跟学生讲课、教课。我只会告诉他们,作为建筑师,我们首先是处理一些问题。建筑师面对的很大的问题就是资源,你怎么样处理你的资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花那么多钱把一块土地占一百年,这些都是对资源的运用。 要用和怎么最好的用到资源,这两个动作就构成了建筑的基本状况。这个状态出来以后,我会想到一些东西,比如说四川本身就是一个盆地,做了一个外面高里面低的建筑,其实是契合了四川人所接受的原风景。有些标志性的东西一定要高,但是在四川人的眼里边,周围高,我自己低,这个盆地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习以为常的,而且在心理上早已接受。这就是四川房子的大概状态。

房子盖完以后其实是没有浪费的,它一共差不多14万平方米,上面也差不多用尽了。它的高度完全用尽了,覆盖率完全用尽了,但它的面积没有用尽,是因为有些地方是两层高。算的时候按单层算,好像少一些,但是严格一点,超过一定高度按两层算的话,它其实也满了。围了一个院子,有些人说会不会像一个监狱,其实到处都有入口的,它是一个架空的空间,是一个面向社区开放的围起来的大院子。因为刚才说了,把房子绕着周边盖是街道活力用得最好的,另外,绕着周边盖就得到了最大的公共绿地,出发点主要是这两个指标。

4_6.1_Yard_Drawing08_AA_Section.jpg西村·贝森大院 剖面图

这边是街道、这边是院子。这每一家都有一套自己的门面,有一个宽宽的走廊,有他自己的后阳台,每一家是独立的。这是后来招租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进来的创意产业都希望有自己表现的空间。一个大院子又套院子,院中院。这个建筑很大,十多万平方米,我是一个乙级的设计所,其实我不能做这么大的建筑,但是切了缝以后我就能做了,所以分成很多段。在一般的建筑学教育里边,缝就要拿铝皮、铁皮盖起来,但我故意让它拉得很开,就变成一线天,所有的空调、通风设备就藏在这个缝里边。因为它是一个一线天,它的风速会快一些,对通风和采风都会好一些。楼顶上因为人上去,我们又用砖在上面铺了,可以种植。其实现在也没有想好种什么,当年考虑过种辣椒,因为老板跟我说如果种辣椒,他们公司全年的费用就可以解决了。

这个院子景观比较简单,全部都是竹子,各种各样的竹子。反正我也学了大概二十多种竹子,我一个院子放一种,差不多都用尽了。我没学过景观,就想了一招比较简单,到处种竹子做景观,因为人是猴子变的,没人骂树、骂竹子。

5_西村大院04_景观小品.jpg


西村·贝森大院

平常有一些人在那儿跑步,自行车也可以上房顶。有两个我没有想到的好处,是他们告诉我的,一个是没有红绿灯,另外一个因为是塑胶的跑道,手机掉在地上不会坏。所以一到傍晚,尤其是夏天的傍晚,这里面很多人,他不光是为周边的社区服务,我不知道服务到多大一片,反正很多人都去那儿活动,还专门半夜三更去夜跑的。

本来管理公司还在考虑,如果这么大的院子开放是不是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后来还是下决心把它打开了,打开以后反而好了,因为打开以后它是一个公园,区政府的巡逻队就可以骑着摩托进去,反而更安全,而且不出管理费了。里边有很多店铺,店铺自身就是一个监视站。

这个建筑并没有设计立面,因为几百个客户也没法设计立面。我等于是设计了一个书架,每本书可以有自己的样子,然后就填进去,租的人也比较高兴。既然是创意产业,就要容许别人来自我表现,当一两个的时候觉得有点乱,多了以后其实又变成某种机理,我把它叫市井立面。我们总是到小镇怀念那些小小的纪念品,但是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又不愿意做,建立一个秩序之后,就可以让日常的东西有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我是不怕乱的,而且院子方方的,随便怎么塞,这样很民主。假如一个设计师设计三百个立面,其实也没什么意思,看起来也差不多,就好像双胞胎、三胞胎、十几胞胎。但是自由地让人进来就很重要,甚至有点纪念性,这就是日常生活的纪念性。

6_西村大院07_运动_交叉跑道跑步3.jpg

西村·贝森大院

我励一下志,建筑是无中生有、参与造物,这本来是神做的事情,能够参与这个事情其实是很光荣的。它是在现实的一切的控制之下做出现实不理解的诗意,我觉得也是很神圣的。它是一个别人给你钱,让你画几张图,再教他怎么用他的钱,这也是挺好的事情。产权是他的,理想是你的,不管男同学、女同学,这活可以干。实践没什么绝招,就是多实践,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认识、结交好的甲方。谢谢大家。

庄惟敏:非常精彩,成都是中国最休闲、最有趣的城市之一,家琨的演讲一直都是很放松的状态,非常感染人。但是从这样的一个非常亲切质朴的项目,其实我们也能读出很多的内容,比如说对气候的关注,对地势的利用,对生活的考虑,资源的节约,甚至还有技术和民主。刚才在他的演讲说到的很多的细节听众们都笑了,其实都反映出来一个建筑师对实践项目的细微的观察以及他最终的体会。这个项目并不是很炫,但是这个项目确实很社会。给我感动最深的是普通大众的关注,我们看到很多都是身边发生的事,并不是很高大上或者很阳春白雪,很多都是让我们感动的小事。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42.html/fee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