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动式建筑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Thu, 19 Sep 2024 08:16:3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瓦伦顿 Samuel-Paty 中学 / Archipente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4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45.html#comments Fri, 04 Aug 2023 02:50:03 +0000

三座建筑,三种功能
位于 Guy-Môquet 大道和 Rue du Colonel-Fabien 街的拐角处,该项目由三座独立的建筑组成,可以独立运作。教育楼和体育馆的主要入口位于 Mail Yvonne-Hagnauer,这是瓦伦东市政府最近在 Rue du 8-Mai-1945 和 Rue du Colonel-Fabien 之间开放的一个步行区。这个空间不受汽车交通的影响,为学生和家庭提供了一个平静和安全的环境。六个员工宿舍(双人间或三人间的T5公寓)位于该地块的北部,与附近的住宅结构相连。他们面向 Guy-Môquet 大道,允许居住者与他们的职业环境断开联系。

体育馆有一个集体运动场(用于手球、篮球等),一个舞蹈室,以及一个 14 米高的攀岩墙。根据日期、时间和用户提供各种操作模式。在课余时间,它也提供给协会和体育俱乐部使用。一楼是学生可以直接从校园进入的地方,设有多功能厅、更衣室和厕所。一楼是专门用于体育活动的。它由带有底层横梁的木质框架组成,并在西北立面上有高大的开口,由五个面向东北方向的长方形屋顶灯延伸。

中学学生有一个自行车和机车的停放区,由入口大门边上的雨棚遮挡。他们从操场进入教室(项目要求),要穿过位于教学楼下的有顶棚的走道。建筑物朝南的方向允许最大限度的冬季太阳能增益,并通过电动百叶窗(可调节和倾斜的板条)保护教室免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大部分时间,操场只被植被遮挡。在内部,主要的颜色是白色、木材和原始混凝土。

淡雅的色调与明亮的空间相得益彰。通过木铝混合框架内的连续三层玻璃实现了充足的自然采光。一百多条光导管(不锈钢管,弯曲或笔直)为中央走廊和实用工作间(用于艺术和科学教育)的后部提供自然采光。

所有的外墙都有相同的设计语言,无论是教育楼、体育馆,还是工作人员的住所。窗框、窗户和百叶窗的颜色为乳白色,与木质内饰相呼应。MOB(木制框架)的填充物用浅灰色的纤维水泥板(Equitone)进行包覆。作为遮阳板的钢制遮阳板被安装在楼梯和独特的空间(如图书馆和体育馆)前面,以创造不同的照明氛围,其动力由一天中的时间和阳光引导。

按照惯例,ARCHIPENTE 预计在建筑的 “第五立面”安装光伏板的可能性。朝南的屋顶坡度、技术规定和结构尺寸都是为了适应面板及其框架的重量。考虑到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该部门已经接受了自己生产电力的想法。一项研究已经被批准在学院的屋顶上实施一个光伏发电站。然后,该项目将符合“被动式建筑 ”认证的标准。

开放式计划,积极的框架
基本上有两种方法来建造节能建筑。第一种涉及到依靠厚厚的绝缘材料和机器的效率。第二种方法涉及优化设计阶段,考虑到不花在技术上的钱可以投资在材料选择和空间上。在 Valenton,第二种方法显然更受青睐。在这方面,木材是一个很好的盟友。木材框架代替了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其框架内容纳大部分的绝缘材料。在该项目中,总共使用了约 1000 立方米的木材,其中 85%来自法国。

使用干式建筑方法建造地板需要精确的结构规划。所有的胶合木框架都安装在 120 厘米的网格上,这个尺寸与木板(或木质衍生物)的标准宽度相一致。因此,项目中的所有尺寸都是 30 厘米的倍数(60 厘米、1.20 米、2.40 米、3.60 米,等等)。没有隔断墙阻碍了开放式建筑的原则,这使得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来修改隔断变得灵活。楼梯的混凝土核心部分和一些斜向支撑部件足以稳定木质结构。

ARCHIPENTE 设想的“主动框架”概念是项目灵活性的另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它涉及到在中央走廊的两侧保留一系列长的服务管道,用于分配电力和公用设施。这一策略简化了双流通风系统的空间管理,降低了假天花板的层高,并允许在不影响教室的情况下访问技术元件。在为学校实施光伏发电系统时,这种方法将特别有利。正如杰出的阿尔瓦罗-西萨所强调的,“当所有的限制都被整合时,建筑就开始了”。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Archipente

面积: 8500 m²

项目年份: 2022

摄影师:Nicolas Trouillard

建筑师: Edouard Molard, Christophe Lauer, Victor Caballero, Christian Pupier

项目业主: Département du Val-de-Marne

景观设计: Omnibus

结构顾问: betrec INGENIOR structure

流体工程顾问: Enertech

声学顾问: Rez’On

人体工学: Preventech Consulting

地点: 法国,Valento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45.html/feed 0
BMW宝马前海客户体验中心 / 朱海博建筑设计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7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73.html#comments Tue, 18 Apr 2023 15:38:36 +0000

前海作为新经济特区的最前沿,延续深圳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创新的特质,承载独有的海洋文化作为核心内驱力,彰显着锐意创新、包容兼蓄的城市精神。宝马客户体验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前海合作区振海路与港城路交界处,设计师综合考量在地湿热环境、顺应城市精神气质,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原则,对既有建筑进行了重新诠释。建筑物和城市肌理的关系,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判断的综合。融入城市肌理,并不止于外观风格的契合,更在于内在精神的融汇、生活方式的同步、未来发展的对应。项目由一栋既有旧车间建筑改造而成,设计师直面其建筑界面、噪音、遮阳及通风采光等问题有的放矢,重新焕发项目整体的内在生命力。

以外立面表皮设计为改造重点,设计师结合前海作为深圳新经济特区最前沿的特质,在外形方面放弃了异形浮夸的设计形态,而将简单干练的立方盒子做体块的堆叠,建筑形态恰如几何罗列的集装箱,以现代工业特质融入城市街巷肌理之中。具有生命感的建筑应当与城市脉络表里呼应,更要因晨昏更迭、顺四时而动。深圳作为海洋中心城市,湿热气候特征尤为显著,将生活与工作融入前海,就要直面其气候规律与地域特点。

设计团队采用被动式建筑防热策略,以PVDF氟碳漆穿孔板、穿孔铝板、圆孔形穿孔板综合形成建筑表皮,在以双层幕墙形成“复合表皮”设计之余,亦实现将日光过滤为漫射光,从而为室内空间提供了自然通风和温度的稳定。穿孔板材料的另一优势,是可借由将材料与肌理疏密比例控制得当,实现展现肌理效果的丰富变化、块面形态的层次分明,保证良好采光的同时,又为建筑笼上一层“面纱”,营造神秘科幻的氛围感。与城市的朝晖夕阴同步,整体项目随太阳的东升西落,直观映射出日光的流动与变换,将光影效果演绎至极。“可持续”强调一种成长性,将发展预期纳入设计构思中,让建筑与城市同气连枝,共生共荣。迎合经济特区发展大势,满足办公及后勤扩容的需求,办公区域对原有挑空部分进行加建,外立面采用双层low-e中空玻璃,可阻止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天同样可完整保留室内热量,有效改善室内舒适度。

城市肌理的外刚内柔
如果说建筑表皮犹如码头集装箱般的刚性设计语言的话,那室内便话锋一转,海岸线般的柔性设计手法则是大湾区肌理更深层次的精神属性转译。临海枕浪,万象入怀。为了回应前海地域特点,设计师将“扬帆起航”确立为室内设计概念,空间采用大量波涛浮动的海岸线概念造型及风帆鼓动的创意造型。空间天花模拟海浪的自然弧度,并以吊顶层次具现浪沫堆叠的视觉效果,立面部分则以风帆的弧线造型呼应天际的浪潮翻涌,让顾客踏入此间便可饱览一派海天倒悬、飞帆竞渡的浩瀚图景。项目从由钢结构及混凝土建筑结合的原有建筑结构中重塑筋骨。为了让原有两种结构在交界处存在的大量立柱“消失”,设计师将柱子化作弧形造型墙,将其融入风帆造型结构之中,巧妙的利用材料与空间之间的浮动特性,模糊“有”与“无”的虚实边界,从而弱化原有立柱凌乱交错的遗留问题。

漫步“海岸线”
“自然界中没有直线或尖角。因此建筑也必须没有直线或尖角”,设计师一改功能区“各自为政”的布局方式,将海岸线的蜿蜒起伏糅入空间造型,增强了互动性体验动线,给顾客更多“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自由与惬意。

一层的销售动线与二层的售后动线也更加泾渭分明,动线的合理规划有效分流了客流人群,运营的提升服务也让客户体验感拉满。在浮浪堆叠处拾级而上,就更能触及海天交汇的原点。二层区域分成饮品吧台与客户休息区,从天顶盘旋垂落的波浪造型围成了艺术吧台,与天花绵延起伏的浪涛形象呵成一气,饮品吧台的功能属性亦暗合了“水”的实质意蕴。顾客闲坐于吧台侧畔,外部风物天光穿过格栅缝隙照进室内,虚与实的交融与暧昧在现实框架的基础上,赋予空间更广阔的精神境域。

空间美学是设计师对材料、方法和想象力多方的掌控与胜利。设计师运用水波纹不锈钢材质与外缘玻璃护栏相呼应,在素雅静谧的纯白浪花中点染“水”独有的灵动与澄澈气息,呈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般的璀璨水色。整个休闲区藉由书架进行巧妙划分,顾客或寻静处小憩、或把一卷漫读、或眺远景闲望,皆可不受打扰,随心尽兴。当夜幕收受尽白日的湿热与喧嚣,落日余晖在外刚内柔的建筑中漾动最后一丝斑斓,外立面错落分布的灯光便熠熠亮起,回应着纵横交错在慢速快门下的汽车尾灯拉丝流光。城市的新陈代谢正如晨昏四季的变化,贯穿着可持续设计理念,将前海大湾区肌理的神与形汇流于特区打造未来城市的宏伟愿景之中。


项目图纸

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朱海博建筑设计事务所

面积 : 8155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吴鉴泉

主持建筑师 : 朱海博

方案设计团队 : 方洁、许畅

深化设计团队 : 谭传利、赵庆、邓冠英、何梦君

地点 : 深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73.html/feed 0
科威特国家银行新总部 / 福斯特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0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03.html#comments Mon, 11 Jul 2022 13:57:59 +0000 5_national-bank-of-kuwait-headquarters-foster-plus-partners_20.jpg

由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科威特国家银行新总部已完工,这座 300 米高的摩天大楼在科威特金融区不断发展的建筑群中独树一帜。新塔楼意在将银行的所有员工聚于同一片屋檐下,既促进他们的协同工作能力又增加幸福感。方案将环保意识和结构创新结合在一起,是一座节能的被动式建筑,独特的设计将使办公楼免受科威特极端气候的影响。

建筑北侧的弧形立面向内部使用者展现了阿拉伯湾的全景。一系列的混凝土鳍片顺应日照方向排列在一起,沿着塔楼的整个纵向立面延伸,以提供结构支撑和遮阳。建筑师还将楼板内侧、朝向底部的一端设计成渐变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上层的楼面空间,并通过下侧办公室上方的悬垂楼板提供自遮阳。方案通过协调被动和主动措施来减少项目用水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使用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塔楼的独特轮廓使得建筑顶部能够设置宽广的顶层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了俯瞰周围全景的机会。大楼的 63 个楼层均设有空中大堂,为员工提供了聚会空间和会议设施。塔楼底层的 18 米高厅是迎接员工和访客进入的首个空间。建筑师还在 18 楼设置了双层餐厅,在 19 楼配置了最先进的健身房,并在 38 层设计了独特的宴会厅和礼堂,以欣赏海湾和城市全景。这些公共区域与位于塔顶的主席俱乐部相辅相成,主席俱乐部拥有独特的弧形天窗,在空间内划出一道弧线。


创新的双电梯策略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的核心筒尺寸,从而增加了可用楼板的净面积。项目的室内设计还采用了定制家具和照明设备。董事会议室则采用了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工业设计团队研发的吹制玻璃吊灯,其独特优雅,在 13 米的大型会议桌上方形成了一个云状集群。


项目图纸

△基地示意图

△一层平面图

△18层平面图

△常规平面图

△38层平面图

△48层平面图

△59层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Foster + Partners

项目年份:2022

摄影师:Nigel Youn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03.html/feed 0
从大地上掀起的口袋——伊萨正厅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39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3996.html#comments Mon, 08 Apr 2019 02:25:33 +0000 a1.jpg

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一次实践,它探索弱化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边界的方法,像是使用了某种骗术,让人们察觉不到这片土地上还存在着一栋建筑。考虑到这个“天赋之地”不仅坐落在美丽的维斯岛上,实际上它也位处于地中海,我们希望这栋房子能像苏格拉底正厅(第一座被动式房屋)那样,将古老的传统石墙重新诠释,并且创造出一种新的人为的田园地形。

b1.jpg

这个项目是在一处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土地上为一家人设计一座临时度假屋,同时,还要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基础设施完全缺乏并且难以再从外界获取的场地上,自我可持续性系统是完成项目的唯一解决方法。而且,这种系统对这个项目来说,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合理的,可行的,比如它花销较少,可以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不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和城市规划,还可以完成建筑手法的表达。这座房子使用了自然散热和通风系统,雨水采集利用系统,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其他精心设计的自然资源利用系统,使得这里的设施能满足生活需求。


c1.jpg

设计师设想这座住宅是一个在地下开凿出来的体量,一个从大地上掀起的口袋,一座人造石窟,一处唤起人们对原始住处记忆的空间。这座建筑一共有两层,一层布置着休息区,楼下则是布置在屋檐下的开放式餐厅,厨房,休闲区,以及露天的露台和泳池。

建筑的所有轴承元件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场地上原来的石头被用来装饰立面。新旧石地被处理得很微妙,相互融合。虽然这里有一座人造的建筑,但从外观看来,它似乎与环境融为了一体,当然,这种效果是设计师所希望的,也成为了他选择建筑材料的准则。

设计图纸:

16_IM_location.jpg

▲区位图

17_IM_site_plan.jpg

▲总平面图

6_IM_groundfloor_plan.jpg

▲一层平面图

18_IM_1_st_floor_plan.jpg

▲二层平面图

8_IM_section.jpg

▲剖面图

19_IM_concept_scheme.jpg

▲设计概念

20_IM_sustainability_scheme.jpg

▲可持续性设计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PROARH

地址:克罗地亚

类别:独立住宅

主创建筑师:Davor Matekovic

设计团队:Vedrana Jancic, Bojana Benic

建筑面积:420.0 m2

项目年份:2016

摄影师:Damir Fabijanić, Miljenko Bernfest

厂家:Hansgrohe, Bosch, Sto, Prostoria l.t.d, Laufen

结构设计:Branko Galić, MSc

建筑能源施工:Assist. Prof. Mateo Bilus, MEAU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3996.html/feed 0
形如崂山巨石的亚洲最大被动式建筑——青岛西门子创新中心 / 路德维希·荣恩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26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260.html#comments Mon, 25 Sep 2017 07:53:29 +0000 这座建筑形如崂山之巅的巨石,有着特殊的流线和韵律感;如同凝固的音乐散发出迷人节奏和韵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然而,吸引更多人目光的却不止在于建筑的流线。
在这座形如巨石的房屋里,不用空调和暖气,无论室外雪花纷飞还是烈日当空,室内温度能一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

青岛西门子创新中心,曾经被称作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作为青岛地区的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由中德生态园与德国荣恩建筑事务所、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建造,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被动房项目。

四季恒温的维持,主要通过房屋的保温层和密闭性实现,被动房保温层采用岩棉材质,厚度达到25厘米,比普通建筑的保温层厚出两倍以上。

项目施工建设按照德国PHI被动房标准进行,采用的节能技术包括:高效的外保温技术、智能化楼宇控制技术、无动力冷梁、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带热回收的新风机组、地源热泵系统等。

被动房每年可节约一次能源消耗130万千瓦时,节约运行费用约5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4吨,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节能达90%以上。

建筑设计者、德国被动房设计大师荣恩教授,说:中德生态园的被动房是青岛第一家,其实,被动房的设计已经有25年的历史,节能效果好,居住舒适度高。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青岛西门子创新中心

建筑师:路德维希·荣恩

项目时间:2016年

项目面积:13768.6 ㎡

项目地点:中国,青岛

项目位置:青岛市黄岛区中德生态园C2组团西北角

建筑摄影:青岛直译建筑新媒体工作室

摄影师: 何炼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260.html/feed 2
真诚地建造,诗意地栖居——铁血山庄 / 左通右达建筑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7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70.html#comments Fri, 28 Jul 2017 06:42:20 +0000 铁血山庄的设计历时3年,期间经过无数次的方案推倒重来和细节调整,它倾注了建筑师大量的心血,这也是“铁血”二字的由来。铁血山庄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建筑师自我成长和重生的过程,作为自宅,建筑师身兼业主和受委托方的双重角色,这就要求建筑师“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居住需求,以及“真诚”地去解决问题。

1A5A5524 摄:孙海霆.jpg

建筑外观

铁血山庄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解决两个客观现状:一是因为建筑背靠山坡,冬天温度极低,如何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满足室内生活的保温需求,同时有效节能;二是如何在满足严苛的保温技术要求下,让建筑继续拥有宜居的人文气质。通常的房屋会在平面的四周布置房间,于是屋子的中心区域会很难获得采光,而变得昏暗空洞阴冷。当建筑平面体量越大,情况会越严重。给采暖通风带来诸多困难。

1A5A5319 摄:孙海霆.jpg

通过中庭解决了采光问题

1A5A5374 摄:孙海霆.jpg

穿越中庭的连桥联系了入口与起居空间

1A5A5488 摄:孙海霆.jpg

1A5A5233 摄:孙海霆.jpg

底部的活动空间

1A5A5493 摄:孙海霆.jpg

底层的起居空间与中庭相连

1A5A5483 摄:孙海霆.jpg

起居空间内景

“铁血山庄”在建成之后邀请清华大学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前来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测试,力求打造一座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被动住宅。

003 - _DSC5152-Pano 摄:陈颢.jpg

007 - 2292 摄:陈颢.jpg

中庭集合了空间中的视线关系

004 - _DSC5151-Pano 摄:陈颢.jpg

002 - _DSC5147-Pano 摄:陈颢.jpg

从连桥看向客厅

建筑背靠山坡,造成冬季冷空气冲刷北外墙,因此建筑师因地制宜的利用场地空间,并且根据太阳方位和角度,确定了建筑总体布局, 对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做了严密的计算,外墙使用了150毫米的保温板,在中庭设置了一座采用巨大玻璃盒子结构搭建的阳光房,在冬天源源不断提供热量的来源。

1A5A5474 摄:孙海霆.jpg

1A5A5288 摄:孙海霆.jpg

位于一层的主客厅

经过建成后第一个采暖季的采集数据实验证明,冬天室内在不开供暖设备的情况下能达到11度的均温。同时利用空气流动原理,在夏天把凉爽的空气从地下室引入,从屋面排出,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1A5A5328 摄:孙海霆.jpg

1A5A5333 摄:孙海霆.jpg

餐厅

根据自己真实的生活习惯,建筑师对室内各个独立空间的大小都做了仔细的考量,以6米柱距限定所有的空间的适度体量,并不一味追求所谓的“大”。在视觉化信息泛滥的浮躁年代,建筑也日益变得图像化,更多的时候是建筑照片吸引了人们,而非建筑本身,但真正的建筑之美以及空间的抽象性和关联性的本质,是图像无法表达的,建筑是需要亲身体验的。

1A5A5359 摄:孙海霆.jpg

走廊

1A5A5387 摄:孙海霆.jpg

卧室

1A5A5399 摄:孙海霆.jpg

浴室


海德格尔曾说:“诗意地栖居,不应该只是观看的诗意,而是居住的诗意。”居住的舒适度是建筑师不能回避的问题。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卢斯在《装饰与罪恶》中反对那些把材料装扮成另一种东西的做法,因为那是造假。因此,在这个项目上,建筑师摈弃了一切为视觉冲击而存在的装饰性设计,它最终是建筑师直面自己的居住需求而呈现的“真诚”设计。

1A5A5417 摄:孙海霆.jpg

1A5A5439 摄:孙海霆.jpg

入口

001 - 2287 摄:陈颢.jpg

大门

001 - 2277 摄:陈颢.jpg

011 - _DSC4976摄:陈颢.jpg

图纸

GF.jpg

一层平面图

2F.jpg

二层平面图

3F.jpg

三层平面图

SECTION 1.jpg

SECTION 2.jpg

剖面图

HOUSE W diagram .jpg

分析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铁血山庄

室内设计:左通右达建筑工作室

建筑设计:左通右达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址:北京

建筑面积:1200㎡

建成:2017年

设计周期:2012年—2015年

建设周期:2015年—2017年

结构顾问:刘粟

灯光顾问:周红亮

节能技术顾问:王金成

幕墙顾问:唐斌锋

摄影师:陈颢、孙海霆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70.html/fee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