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学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沂蒙·书舍民宿:板栗树林下的自然再造与共生 /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9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91.html#comments Thu, 17 Aug 2023 13:15:13 +0000 项目位于山东蒙山旅游区百花峪内沿街的一处民居住宅。原有场地由两户单进传统民居院落组成,其中一户便是当地老村长的家。业主希望在原有的住宅建筑边界范围内新建一个民宿,同时为老村长保留独立的居住空间。

△ 项目概览

原始场地内的住宅被硕大的板栗树群包裹着,成为基地内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前院则是老村长搭建的木质树屋,简易却颇有趣味,有很多艺术学生常常会在此进行写生活动。整个设计也正是基于对现状栗树林景象的保留,自发而质朴的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民居空间类型学形制演化三个维度的思考。

△ 原始场地(航拍和树屋)

前院、刺槐与书屋

设计保留了前院的三角地带,作为项目的入口景观空间。同时,所有的板栗树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我们对老村长的树屋进行了修缮与更新,作为场地原始记忆的留存。

△ 鸟瞰

△ 保留的板栗树与紫藤

△ 保留的板栗树与景观平台

△ 树屋的更新

我们对不规则三角形院落标高进行了整体抬升,使得入口建筑顶部的屋顶露台与树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在场地内形成了三个相互独立的台地区域,增添了景观与户外活动场景的丰富性。

△ 前院台地空间

入口的长条形体量延续了原始场地的建筑边界,隔离开了前院与后部的客房空间。它承载了整个民宿的接待、休憩与早餐厅的功能,同时也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书屋。我们希望它以一个更开放的姿态存在,依然为艺术写生的学生和路过的游客提供一个驻留的场所。

△ 书屋夜景

△ 书屋夜景

书屋的立面采用了在地的自然废弃材料-刺槐枝干。4年前我们偶遇了当地村民在路边堆放修剪下来的刺槐树多余树杈,这可以算是在最初调研过程中的一次意外发现。设计希望书屋的立面可以随时间和光线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同时在场地中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与周边的树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 书屋立面与入口

△ 书屋立面与休憩平台

△ 书屋内部

树影与内院

内部院落保留了传统民居的围合形制。后部客房空间为两层的建筑体量,底层和书屋环绕出了一个带浅水池的下沉式内院。同时,一层客房靠近水池的部分通过角窗与下沉庭院形成互动关系。

△ 下沉庭院

△ 底部角窗与庭院

△ 下沉庭院细部

客房区域的二层外部露台与书屋的顶部形成了连续环绕的露台空间,整个屋顶界面都被外部的板栗树包裹着。

△ 书屋屋顶露台与板栗树

△ 客房外露台空间

院落后部保留了场地内部的原始高差和板栗树,建筑倾斜的顶部天窗和树影之间形成了有趣而不断变化的光影场景。

△ 客房与板栗树

△ 屋顶天窗

整个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是相对内向的,客房通过角窗在可观察到景观的位置向自然环境打开, 与山野和庭院对话。

△ 室内角窗

△ 室内角窗

艺术与居所

从项目所在地的艺术写生文化背景和未来运营策略角度出发,我们置入了十一个艺术主题作为室内空间氛围营造的切入点。在色彩搭配与艺术装置的选用上使得室内与室外空间,以及建筑形制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趣味性和主题性。

△ 室内空间与艺术主题

△ 室内空间与艺术主题

△ 室内空间与艺术主题

△ 室内空间与艺术主题


项目图纸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节点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东沂蒙书舍民宿

项目类型:建筑,景观,室内

项目地点:山东,蒙山百花峪

设计单位: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苏鹏,刘漠烟

设计团队:琚安琪,应世蛟,姚静洁,莫仙,李园园,李佳辰

业主:山东沂蒙慢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 2019 年4 月-  2023 年 2月

建成时间:2023年4 月

占地面积:1422㎡

建筑面积:751㎡

结构顾问:马海清

施工: 杭州归乡宅院科技有限公司

材料:刺槐,钢板,木

摄影:陈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91.html/feed 0
吉尔福德火葬馆 / Haverstock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2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25.html#comments Tue, 09 Aug 2022 13:56:54 +0000 1_guildford-crematorium-haverstock_7.jpg

这是一座由 Haverstock 设计团队与吉尔福德(Guildford)市政厅通力合作,新建而成的火葬馆。由于旧火葬场已经寿终正寝,几乎没有改造的余地,于是便有了这个除旧更新的建筑项目。

6_guildford-crematorium-haverstock_6.jpg

作为一座已开发的建筑,该场地尚有几个现存的限制因素,包括地下埋葬的骨灰、纪念树、1902 年火葬场法案(Crematorium Act 1902)所规定的建筑控制线,以及控制线内的一栋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建筑。除此之外,客户还希望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继续该场地的运营,致使最终的阶段划分战略变得格外复杂,并多了临时教堂/殡仪馆的安排计划。

2_guildford-crematorium-haverstock_12.jpg

为了完成任务,阶段划分战略由客户、设计团队以及承包商共同筹划并实行。该战略从建立新的工具车间开始,并兼任一个蝙蝠保护区,然后是停车场、临时教堂和火葬场的建造工程。 在进行这些工程的同时,纪念庭院也建成了,其后进行的是主楼的拆除和建造项目。

建筑和景观的设计理念都以现有场地的访客范围为出发点。哀悼者的体验经历,是火葬馆的设计所探讨的核心。火葬馆还照顾到了那些经历着不同悲伤阶段的人,包括为他们制定的葬礼安排、观看棺材下葬的选择权、仪式后的骨灰收集,以及还能重回故地,纪念死者的未来。

该建筑使用了围墙花园的类型学,建筑的砖砌石墙为纪念花园内的人间隔了内部和外部空间。混凝土横梁在墙壁与柱子的顶部设置了一条坚实而连续的基准线,在基准线上,高高突出两块几何形的建筑体量。这两个体量由木材制成,并由锌板覆面,指向出火葬馆的两个主要功能空间,教堂和火葬场。

在教堂内,院子里的景观依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裸露的工程木制屋顶结构成为一个干净而实用的室内装饰,并通过高层的纵向天窗,为空间提供了额外的自然光。它的外观形式与宗教建筑类型相呼应,同时保持着对现代用途的细致思忖。通过对用户的步行之路以及送葬路线的测算与设计,从而形成教堂外具有引使功能的双面几何物体。

教堂内,灵柩和棺材放置于一个低低的罩棚下,被垂直的橡木覆板所包裹,为人们营造出一丝温暖和亲密感。该(垂直的橡木板)特征被延伸到了教堂大厅、办公招待区和外部雨棚。

火葬馆中常见的麻烦是在一天内不间断地进行葬礼。导致了首尾相继的情况。在好的情况下,它可能只是导致葬礼过程混乱,但在坏的情况下,这可能会使人感到困扰和痛苦。为了减少葬礼交叉的可能,吉尔福德火葬馆将主建筑的不同功能元素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个纪念庭院,为人们精巧地设计出能够反思、独处和回忆的空间。

吉尔福德市政厅作为这座新设施的运营者,以 1000 万英镑的预算自发启动了这个项目。


项目图纸

△模型图

△基地示意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Haverstock

面积 : 748 m²

项目年份 : 2020

摄影师 :Simon Kennedy Photography

厂家 :  RHEINZINK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25.html/feed 0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展览馆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十室+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5000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50002.html#comments Tue, 28 Sep 2021 02:25:42 +0000 调整大小 16_2_依势赋形——展览馆东北向鸟瞰.jpg


溯源山海  阁馆相望

传说中的仙山蓬莱,是古人对仙境的美好想象。长岛与蓬莱隔海相望,本设计基于人的视角,从“远眺——泛舟——登岛”的过程营造自蓬莱阁远眺“仙山”直至馆前的一系列“暂时性”场景,最终形成“阁——馆”之间的跨海长卷。

8_1_阁馆长卷.jpg

调整大小 2_5_与山形岛势呼应——展览馆沿海鸟瞰.jpg


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类型推演

运用类型学推演方法|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方案设计生成综合运用形态类推、形式重构的类型学推演方法,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探索历史与现实、物体与场所、形式与意义的互动关系。

12_3_类型推演逻辑.jpg

类型推演逻辑

调整大小 15_7_展览馆鸟瞰.jpg


01 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形态类推

方案从造型、平面、细部三个层次抽象目标原型类型关系,运用类推方法,并演变出维持类型特征的拓扑关系。

10_2_造型、平面、细部的形态类推.jpg

造型、平面、细部的形态类推


02 从共时性的角度出发——形式重构

通过对环境肌理的分析和类型学方面的构建,基于海岛-礁石-海浪-群岛……等环境元素符号提取与形式重构,力图创造一种山海交融的建筑体验。


规划、建筑、景观的一体化设计

以海岛海岸线为线索,方案探讨海与岛“蚀”与“时”的关系,既是场地、环境、设计的统一,也是规划、建筑、景观的多维一体的统一。方案注重山海之间的过渡关系,通过剖面的精细化处理,形成山海辉映的整体意向。

13_3_规划、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jpg


生态与绿色设计

该项目于2020 年11 月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认证。项目力图通过环境塑造和空间组织表现当代生态文明的两大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_9_绿色设计策略.jpg

绿色设计策略

14_8_绿色设计策略集成.jpg

△绿色设计策略集成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三层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十室,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面积:26014 m²

项目年份:2020

摄影师:阿尔法摄影, 许可

项目指导:何镜堂

主创建筑师:王扬,李天世

规划、建筑及景观方案设计:陆超,刘锐,张逸群,唐号,许可,张妍,陈楚宜,王子键,吴秋虹,邓理璇,陈咏雯,何晓茜,郑晨,马进发,梁晨,廖湘君

绿色建筑设计:黄献明,刘加根,葛鑫

建筑施工图设计:李晓辉,林敏,洪丽娟

结构设计:吴春凤,史金田,赵青杰

给排水设计:王吉亮,田丽

电气设计:刘清芬,高雪为,梁堃,魏云涛

暖通设计:王丽,张伟东,孙小洁

景观设计:钱宜忠

室内装修:赵志新,高晓琳,王纬霞,汤靖嗣,李军波,林玉梦,高大领

市政设计:孟振华,姚丽娜

委托方:长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方: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方: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中国,烟台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50002.html/feed 1
《信条》世界里会有建筑师吗?那么画风一定是拆拆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0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00.html#comments Thu, 22 Oct 2020 09:07:56 +0000

01

建筑师,还是拆迁大队?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电影会让人一脸懵逼,一种是导演不行,另外一种就是观众不行

诺兰的新电影《信条》,就属于让观众不行的那种。

0.jpg

不是平行宇宙,不是时间倒流,诺兰仅仅利用了一个中学就学过的“熵”的概念,就迷惑了一大票人。

只不过不是熵增的世界,而是熵减的世界。在熵减的世界,一切运动都是倒着的。鸟倒着飞,风倒着吹,甚至说话,都是倒着发音的!

0.gif

那么问题来了,熵减的世界,建筑师还存在吗?为同行捏一把汗

答案是:不存在滴!或者说建筑师变成了拆迁师。将一栋栋伫立的建筑拆回转瞬即逝的灵感。

0 (1).jpg

是不是感觉很酷?再想想建筑师要争着往甲方爸爸的口袋里打钱,感觉好像也没有那么酷了。

今儿个,咱们就来走一遭电影里的转换门,去体验一把拆迁大队的乐趣!

02

拆迁过程

在某块遗址保护区内,有这么一栋造型别致的谜之建筑。

造型纯粹又不失灵,大大小小的体块与院落共同簇拥成一个集体。

0 (2).jpg

说是作为某块历史遗迹的展览馆。哼,哥儿几个今天就让它变成遗迹,拆!

0 (3).jpg

首先二话不说,先把这个屋顶掀了!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一堆房间。


0 (4).jpg

接下来就是敲墙壁,让我们逐一来敲。首先是办公区,出于办公人员的出行方便的需求,靠近道路。拆!

0 (2).gif

由于办公空间层高较小,因此这里做了局部二层,拆!

0 (1).gif

其次是库房,为了不引入瞩目,设置在南侧角落,需从道路引一条小路进来方可到达。出于运送货物的需求还设立了杂物院。拆!

0 (4).gif

另外一部分功能是会议室和报告厅,设置在了靠近北侧入口附近,拆!

0 (3).gif

然后是整栋建筑最核心的展厅功能,一大一小展厅设置在主要展览流线两侧,并附带走道设备用房等其他配套设施。继续拆!

0 (5).gif

最后便是包括卫生间楼梯间等服务功能,大卫生间朝西北侧开门,服务于游客部分,小卫生间朝东南侧开门,服务于办公人员,十分合理,然并卵,拆拆拆!

0 (5).jpg

终于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后,整个房子被我们拆成了几个大片区。然而还是有些地方闹心。

原来是那些为了避免过度采光所设置的密密麻麻的小窗户让人头疼!我们也cha……阿不对,这里我们应该补上它。我补!

0 (6).jpg

与其不同的是,办公区的窗户则需要更多采光,因此开了大窗,继续补!

0 (7).jpg

等补完以后,整个内部空间终于干净多了。南侧游客活动区域看似不规则,实则被分成了两块:

0 (8).jpg

一块为主门厅,另外一块为尽头的休息大厅,作为流线的终点,视线上与西侧的历史遗迹串通一气。

而中间的连廊则与院落勾连,丰富了展览过程的空间体验。

0 (9).jpg

而办公流线,办公辅助流线,则基本上是围绕着中间大展厅的另外三面布置。因此整体空间为简单的“回”字形流线

0 (10).jpg

主要逻辑为以中间大展厅为核心,四周依偎着许多室内外空间。让我们逆时针来分别看一下。

0 (11).jpg

首先是入口院落,为了增加空间的界限划分,在入口处设置了屋顶作为灰空间。

0 (12).jpg

然后是入口门厅,屋顶设置了三个不规则形状的天窗,烘托空间的主导地位。

0 (13).jpg

入口门厅一侧携带有另外一个院落,作为两个大厅之间的过渡。

0 (14).jpg

再然后是西侧的小展厅

0 (15).jpg

以及作为终点的休息大厅。

0 (16).jpg

休息大厅一侧设置了一个小院子,以利于游客进入到室外遗址区。

0 (17).jpg

再往右是库房区,库房的一侧设置了一个长条形院子,利于搬运货物。

0 (6).gif

杂物院另一侧是办公区。

0 (18).jpg

办公区与会议报告区之间的院子则用于次入口沟通室内外。

0 (7).gif

功能分区是理的差不多了,但是要追根溯源,我们还要再看外部形态

首先是先补掉天窗,再把建筑师为了烘托陶土色混凝土墙的粗糙肌理,而在屋顶四周开的光带也补回去。

0 (8).gif

另外再把只起划界限作用,不起实际维护作用的院墙去掉,建筑的体块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0 (9).gif

然后提取每个体块屋顶的折线元素,倒退出坡屋顶。

0 (10).gif

最后抛弃人工设置的规整摆放,恢复自然的不规则布局。咦?是不是有那味了?

0 (11).gif

最后再去掉屋身,只保留最单纯的坡屋顶元素,一个好似史前时代的原始聚落就被我们还原出来了~

0 (12).gif

这就是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曾群建筑工作室所设计的位于浙江嘉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博物馆~

而这样的灵感,事实上则来源于7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聚落区,小小的房子围绕着中间的大房子,体现出一种朴素的氏族社会结构。

果然熵减的世界,时间是会倒退的吗!让我们再时光穿梭一下~

0 (13).gif

以及看看实景照片:

0 (19).jpg

0 (20).jpg

0 (21).jpg

0 (22).jpg

0 (23).jpg

0 (24).jpg

0 (25).jpg

0 (26).jpg

0 (27).jpg

0 (28).jpg

0 (29).jpg

03

建筑类型学

如果说黑洞塑造了一个连接两个不同空间的空间,那么优雅的建筑就是塑造了一个连接两个不同时间的空间。

而事实上,最早带着建筑穿越时空,企图寻找这场时间旅程终点的,是一帮自称研究“建筑类型学”的家伙们。

0 (30).jpg

什么是类型学?就是一门研究分组归类方法的学科,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建筑精蓝精灵归为一类。

0 (31).jpg

0 (32).jpg

而建筑类型学那帮人,则深信任何建筑都可以归纳到某几种原型之中。而建筑设计,就是一项基于原型而不断再创造的过程。

0 (33).jpg

比如对于今天的案例来说,原始聚落就是一种空间与形式的原型。

0 (34).jpg

0 (35).jpg

虽然带有形而上学的色彩,但是对于建筑学来说,一昧地往前呀,有时候不如停下来回顾过往。有可能,某种灵感就在起点等着你~

0 (36).jpg

图片来源:

1.照片来源:感谢章勇摄影师提供的马家浜遗址博物馆照片。

2.图纸版权:TJAD/曾群建筑研究室

图纸来源:http://www.archdaily.cn/cn/944491/ma-jia-bang-wen-hua-bo-wu-guan-tjad-ceng-qun-jian-zhu-yan-jiu-shi/5f1d394cb357653f3b000145-ma-jia-bang-wen-hua-bo-wu-guan-tjad-ceng-qun-jian-zhu-yan-jiu-shi-

3.其他图片及《信条》电影截图和海报来源:www.baidu.com

4.以上内容仅作者自己观点,如有雷同,就跟我二刷《信条》吧!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00.html/feed 0
原来案例分析才是设计中最难的阶段,因为你并不是真正地分析?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4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40.html#comments Wed, 22 Apr 2020 09:12:53 +0000 image.png

从案例分析到建筑类型学,你以为最难的东西有时候很简单,你以为最简单的可能非常难



01

什么是案例?什么是类型?



其实我们不知不觉都在用类型的方式做设计,却不一定掌握了类型学的方法。


假如你得到了一个设计菜市场的任务,那最开始你必定会先在网络或书籍里找出许许多多优秀的菜市场。这个步骤,已经开始进入类型归纳范畴。再往下,每个设计师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这些信息。

对于初入设计行业的人而言,很可能就直接强硬借用某几个优秀菜市场的形式,又或者是毫无头绪苦思了几日,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称之为“灵感”。

image.png


△ Inside the Fruit & Veg Market (Courtesy Brand New Covent Garden Market)



但是类型学的方法不会在前期依靠这样的直接借鉴或无中生有,因为它们有可能缺乏说服别人的逻辑。

使用类型学方法的建筑师会对这些菜市场进行各种方向的研究,比如以菜市场的周边环境为方向,总结出一系列同类型环境下的菜市场构成;或者以菜市场内部的人流组织为研究方向,总结出一系列的同类型组织流线下的菜市场等等各种方向。

总结完后再把它们抽象成一系列简洁的图像化语言。然后把这些语言作为接下来设计的指导方向。
image.png


 Aldo Rossi



这么通俗理解后,就发现其实类型学和我们设计前期的调研、总结的过程好像没什么不同。难就难在,很多人并不是真的会调研、找案例、总结,或者说只是自以为自己很会总结罢了。




02

案例分析并不容易




我们具体深入下去,需要从大量的菜市场案例去提炼出,不同研究方向上它的形态和内部组织的规律。但是要怎么总结?怎么表达?怎么成为系列?怎么运用?

所以我们先不要把“建筑类型学”当成一个高冷的学术理念,因为本质上,都是在做项目分析。或者我们就干脆把“建筑类型学”这个概念抛开,就想,怎么才能做到深入的项目分析?

image.png


 MVRDV & HASSELL



在无数的案例里寻找答案。所有的建筑学教育都会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并且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于是每个建筑学生都明白要设计一个建筑要有场所精神,要有历史底蕴,要有文脉,要有自然情感。

大家都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开始总结和运用时,又被打回了原型。就像你知道一个人长得好看,也知道要衬托对方好看应该从各种侧面角度去说,但是当你开口时,依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这些想法。因为平时积累得内容太少。

翻译成设计,就是缺乏案例分析总结。

image.png


△ The Ideal City



可是知道了这点,问题依然存在。案例确实很重要,我们无论是学习理论还是学习软件,肯定从案例开始的。但是哪些案例值得归纳,哪些值得总结,又是一个问题。我们大概只能从建筑领域的评价中,去找到一些可以帮到我们的事务所。

荷兰建筑教育下的事务所可能最有发言权,我们可以再去看OMA和MVRDV的建筑。他们的作品似乎总有很多争议,但这些建筑的形式语言恰恰不是让它们成为典型的原因,它们背后严密的生成逻辑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其实不仅是他们,很多大家喜欢的建筑师的成名作都有值得被解析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欧美和日本的建筑师。

最近中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接受了荷兰的教育后归国。他们也把这种以类型学和研究性为导向的设计运用到国内的建筑中,并且有着很好的成果。

image.png
△ MVRDV




03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我们也邀请一个有着荷兰教育背景的建筑师来给大家解析大量案例,那便是MAT Office唐康硕老师。

唐康硕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工作七年后又选择去荷兰贝尔拉格学院学习。

回国后,唐康硕与张淼在2013年成立的MAT Office,致力于观察和思考当下城市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引发对新的建筑类型的探索。唐康硕专注于城市的空间转型策略以及基于类型学研究的建筑设计等领域。

他近年来的建筑实践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文化教育建筑、文创办公园区以及老城改造更新带来的工作、居住空间和社区空间的营造,其事务所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北京设计周等。

image.png
 张淼(左)和唐康硕(右)
唐康硕是MAT超级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北京建筑大学校外指导教师,荷兰注册建筑师。

MAT Office这个名称来源于欧洲一个已经消失在建筑历史长河中的建筑理念mat-building。

它的概念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建筑师最早提出,是由许多相似类型的单元组合成的无限延展的建筑群。他们想探索一种更加社会化的,更加有人情味的,更加有一种聚落精神的建筑理念。

事务所取这个名字,并不是为了夸大自己,而是用“mat”表达一种跨越尺度、打破等级和重建新秩序的含义。

image.png


 Noah's Ark.

Piet Blom曾在20世纪60年代设想的十万人口的城市而作的“诺亚方舟


image.png

 北京百环社区广场更新设计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image.png


△ 春晖路青年公寓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image.png
image.png


△ 北京窦店幼儿园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打破、重组也正是我们这次课程的关键。

就像我们前文一直论述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学会案例分析呢?唐老师的方法是让大家学会抽象思维和图解思考。

为什么我们需要抽象思维呢?我们都拥有把简单事物复杂化的能力,会头脑风暴,会不断发散,但是却缺乏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的训练。抽象思维便是实现化零为整的一项能力。

在抽象的思维中,我们对物体会有更清晰、更整体、更接近本质的认识,因此这项能力在建筑分析里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Still Life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图解?这里的图解不是简单的分析图,而是指能够揭示建筑或者城市本质的图示语言。因此,图解可以用来简洁地表达环境特征、空间组织、建筑意象、生成逻辑等等的内容,它可以说是上方说的抽象化思维的一个表达工具。
image.png


 图解案例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我们从无数的案例里面去寻找一些答案,可以用图解的方式去得到抽象的总结,我们可以把这些抽象的总结变成一个重新组织空间和形式的纲领,并在设计中不断应用。然后我们在持续的研究中去巩固和迭代这些方法。

我们先不用想着“建筑类型学”,但是等你掌握了这些案例和案例分析的“工具”,那时候就理解了类型学,也摸到了类型学的入口。

这些都是唐康硕老师接下来会说的内容,他从过去到现在、从欧美到日本的许多案例中找到150多个合适的案例。通过这150个案例让你学会案例分析,并帮你打开类型学的大门。

今天晚上(4月22日)20点,我们将公开直播唐老师会先用一个多小时来解释这4个基本概念,欢迎来看!



 1587546608643058.png


识别二维码预约公开课

公开直播 前往预约

移动端 把本文发送至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或任意好友,打开文章识别上方二维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587546608643058.png


识别二维码 预约公开课

PC端 前往预约

移动端 把本文发送至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或任意好友,打开文章识别上方二维码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40.html/feed 2
寻找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连接:S 住宅 / 柄泽祐辅建筑设计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42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420.html#comments Fri, 30 Aug 2019 08:08:51 +0000 S-House是建在日本埼玉县大宫站附近一个居住区里的小房子。在一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场地上,建筑师将住宅分成两部分,空间上以错层的方式进行组织。在立面上看来,两个部分每层都与相邻的一层交错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空间体系。

b1 _s-house_001.jpg

楼板的交错延伸,在外檐形成独特的交织形式。这个复杂的建构逻辑不仅适用于标高平面,也适用于内部空间。在这里,不同楼层之间是交错相连的,两个相对的空间中部是交通空间。

尽管从中间和两边的空间可以有视线交织,但是一个人只能上上下下经过相当复杂的动线到达另一部分。虽然看起来相邻,也是要走很长的路径。

人们普遍理解的空间深度和距离感正在被模糊,就像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流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一样。这个建筑实现了这样的网络——类型空间,作为一个“复杂层次的网络”,多个层次被网络化和分层,不同的距离之间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希望这种复杂的、分层的空间架构能成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它捕捉到当今信息时代中的各种活动:复杂、多样化。

建筑夜景

项目图纸


▲ 地下室平面图

8_1_level_foor_plan.jpg

▲ 一层平面图

21_1_copy.jpg

▲ 1.5 层平面图

22_2_level_floor_plan.jpg

▲ 二层平面图

20_2_copy.jpg

▲ 2.5 层平面图

19_roof_plan_copy.jpg

▲ 屋顶平面图

26_south_elevation_copy.jpg

▲ 南立面图

25_north_elevation_copy.jpg

▲ 北立面图

24_east_elevation_copy.jpg

▲ 东立面图

27_west_elevation.jpg

▲ 西立面图

28_section(1)A-A'section.jpg

▲ 剖面图A-A'

31_detailed_section(1)A-A'section_copy.jpg

▲ 西部剖面A-A'

29_section(2)B-B'section.jpg

▲ 剖面图B-B'

30_detailed_section(2)D-D'section_copy.jpg

▲ 西部剖面D-D'

32_Main_Door_Detail_Plan.jpg

▲ 主门详细平面图

34_Main_Door_Detail_Section.jpg

▲ 主门详细剖面图

33_Bathroom_Door_Detail_Plan.jpg

▲ 浴室门详细平面图

43_Bathroom_Door_Detail_Section_01_copy.jpg

▲ 浴室门详细剖面1

35_Bathroom_Door_Detail_Section_02.jpg

▲ 浴室门详细剖面2

40_Wall_Detail_Section_01_copy.jpg

▲ 墙体细剖1

39_Wall_Detail_Section_02_copy.jpg

▲ 墙体细剖2

38_Wall_Detail_Section_03_copy.jpg

▲ 墙体细剖3

36_Wall_Detail_Section_04_copy.jpg

▲ 墙体细剖4

41_Roof_Window_Detail_Plan_copy.jpg

▲ 屋顶窗户细部平面

42_Roof_Window_Detail_Section_copy.jpg

▲ 屋顶窗户细部剖面

23_disposition_copy.jpg

▲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事务所:Yuusuke Karasawa Architects

地址:Chichibu, 日本

类别:独立住宅

主创建筑师:柄泽祐辅

建筑面积:104.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3

摄影师:鸟村钢一

结构工程师:Alan Burden, Hiroaki Inukai

建造公司:O’hara Architectural and Construction,Ltd / Akira Ohara,Satoshi Kikuch

场地面积:89 平方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420.html/feed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