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格建筑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at, 09 Nov 2024 15:14: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非典型性”乡建:面向田野的住宅 / 空格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0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06.html#comments Fri, 17 Apr 2020 09:27:00 +0000 缘起:由不确定性引发的思考

这几年乡建的话题在政策和资本的引导下,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设计界不可或缺的热门话题。我始终认为,场所和人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如果无法精确地定义场所中人的生活、行为、动线,设计前期对不确定性的研究会生成多种空间形态,在最终的方案里被动形成一部分多义性空间。在城市脉络中做设计,这种不确定性普遍存在,整个设计过程,甚至建成之后都需要面对功能变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是资本、市场、政策、业态等外部条件本身的变动导致的。和大部分城市项目一样,典型乡建项目无法逃脱外部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

带着这些思考,空格建筑在2019年完成了一次“非典型性”的乡建住宅项目。业主是一对年逾六十的本地夫妇,他们的房子是三十多年前修建的,几年前已经被政府部门鉴定为危房。业主决定在原有的宅基地上重修一座新的自宅,作为夫妇二人自住养老的归所,也可以供市里生活的子女偶尔回家小住。因为业主完全没有任何商业化的考虑,设计的价值完全体现在使用者的体验之上。在与业主进行沟通之后,我们决定为业主设计一处浸于日常生活的、反乌托邦的家。

总体策略:回应乡村的“两套规则”

项目位于上海郊区,基地东西紧邻其他村宅,南边面对农田为开阔景观,北侧靠近道路。原来的房子和村子里大部分自建房的形式比较接近,主房部分为两层,辅助用房与主房共用山墙,只有一层,主辅用房都是双坡屋顶。在深入调研之前,我们认为江浙一带农村自建房千篇一律的原因是业主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在有限的造价和建造技术限制下,只能采取一样的形制来得到更多的房间和面积,美学追求甚至不在讨论的范围。而事实上,自建房的设计要求是一个系统化决策,设计规范对方案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造价、技术和审美。

乡村私宅的设计需要面对两套规则的限制:一是农村自建房管理规定,比如屋脊、檐口高度必须统一,住宅面积和宅基地面积等数据也是明文限定;二是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阳台露台不计入房屋面积,南北房屋靠马路一侧的山墙要对齐,房屋的南立面不能比西边邻屋的北立面更靠南,山墙上不能做拱形窗户等等。设计规范和当地规矩这两套规则共同作用,生成了现代村落的肌理,清晰地定义了建筑的总体尺寸和形式。

△ 轴测图

△ 建筑南立面不超过西侧相邻房屋北立面

我们决定采用低调的姿态积极地融入当地的乡村肌理。通过对两套规则的分析和深入当地的调研,设计自然呈现为一个南北向双坡双层的矩形体量,在保持面积不超出规范的情况下,面宽被拉长,南向景观和采光面相应增加。在房子的南侧靠近田野的部分保留了室外菜园和晒场,建筑设计中则强化江南建筑挑檐的语言与低缓的水平线相结合,利用宜人的尺度统一景观与建筑两个部分。

c1 _architecture_(1)-值更_调整大小.jpg

△ 融入当地乡村肌理

空间逻辑:公共/共有/私有

在法语中,公共的意思是执政者创造出的空间,共有则是人们自己创造出的空间。在空间排布方面,我们强调了室内空间和室外景观之间相互观照的高度互访性,将建筑的公共/共有/私有三个部分整合并加以区分。对于室内部空间的排布,满足业主夫妻日常生活和邻里交往成为整理两层空间的关键。

e1 _architecture_(12)-值更_调整大小.jpg

△ 菜园夜景透视

一层南边院子里按照业主的习惯保留了菜地,并在一侧重新设计了宽大的洗涤槽,平日里洗菜刷碗、种地取水等都在户外完成。建筑师在院子的边界设计了一些简单的体块来限定场地,不需要晾晒作物和被褥的时候,这里也可以成为邻里相聚休闲的场所。

村子里的流动人口比例远比城市里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为业主和邻居设计了客厅、厨房、餐厅等一系列共有空间。客厅的概念在这里被无限放大,位于一层的菜地、晒场、厨房、餐厅都可以是邻居相聚聊天的地点。从院子里的菜地拔出带着泥土的萝卜,就在菜地边冲洗干净,过路的邻居在院子门口寒暄几句,便搬张凳子坐下来开始聊天。天气好的时节,相熟的邻居一起在院子里洗洗涮涮,杀鸡杀鱼也在院子里的大水池旁聊着家长里短。平日里做饭的时候,来串门的邻居和主人同时待在厨房里,不时下到菜地里取来新鲜蔬菜。

△ 一层平面图

△ 庭院局部

△ 与邻居相聚

△ 玄关

江浙一带的农村住宅依然保留着传统民居的布局逻辑——正厅或堂屋的中央空间是神格空间,每逢重要节日需要承担祭祖、宴会等功能,其他房间都围绕着堂屋这个精神性的空间展开。堂屋既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亦是室内外联系的节点。在这次设计中,堂屋的概念与客厅重叠,形成一个可变空间。

乡村住宅的整个一层几乎是可以与邻居共享的。我们希望在设计的节点空间充分还原江南建筑室内外交融的特点,所以除了厨房、餐厅这部分辅助用房,主房的玄关与客厅的交接处设计了移门,玄关也可以作为打麻将或会客的独立空间。

△ 客厅

△ 厨房

在楼梯处设计了半通透的木格栅门,作为进入二楼的提示,也是共有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分隔。

细节落实:两代人的生活

二楼主要包括业主和儿女的卧室,以及供家庭成员偶尔交流休闲的角落。二楼的空间排布以功能和效率为出发点,利用走廊串联各个卧室、洗手间。我们在走廊挑空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水吧,将“共有”的概念从一楼玄关延伸到二楼,也消解了走廊作为纯粹交通空间的用途。

业主的儿女平时在上海工作生活,希望回到远郊父母家中可以保留乡村生活的悠闲与城市的私密感。我们将客卧和客卫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空间,在景观和采光上充分考虑视野和采光的需求。除了马桶之外,洗手间的各项功能都以开放的姿态存在,室内和家具更加强调原木带来的温暖和放松的气氛。

我们希望为习惯了现代生活的年轻一代可以充分享受回归田野的自由感,在自然中感受时间的印记。

△ 二层平面图

△ 二层走廊

△ 二层主卧

△ 主卧浴室

二楼的阳台和露台是二楼室内空间向外的延伸,偶尔可以邀请亲友进行相对私密的露天晚餐、烧烤派对,并且不会受到打扰。二楼的室外空间与一楼和远处田野在视线上的联系很紧,又保留了一些距离。

△ 二层露台

△ 二层露台看远处房屋

阁楼处在住宅最私密的部分,是完整的私人空间,由多功能活动室、储藏室和一个很小的屋顶户外花园组成。小花园位于坡屋顶最高的山花部分,在坡屋顶开洞,化解了层高的限制。除了提升阁楼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私密的阁楼花园可以成为偶尔回来小住的女儿提供一片瞭望、思考、冥想的私密天地。

△ 阁楼平面图

△ 通往露台花园的玻璃门与储藏室木门

△ 阁楼多功能空间

△ 阁楼屋顶花园

为何而建:占有与使用

如今资本依然推动着建筑的商品化,人们所憧憬的乡村生活方式的意象赋予了乡建项目很高的投资价值,建筑作为一种视觉的文化符号被消费和传播。我认为居住的本质,是基于使用者在空间中的身体经验的集合。当使用者进入一种意象之中,其空间体验并不能成为居住。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质的建构、形式、构成、细节等等陷于设计语言层面的讨论应归于技术和美学的范畴,而非建筑本体。

n1_architecture_(7)--值更_调整大小.jpg

△ 西立面

作为建筑师,我时常反思“为何而建”的问题。在“作为占有对象”和“作为使用对象”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所面对的责任和享有的自由并不相同,其中的“不确定性”是始终存在的。这些不确定性最终可以呈现为一场激进的建筑实验,亦或是,一次对生活的回顾和冒险。

建筑与景观细节


设计图纸
28_Site_Plan.jpg

△ 总平面图

29_Roof_Plan.jpg

△ 屋顶平面图

38_South_Elevation.jpg

△ 南立面图

35_North_Elevation.jpg

△ 北立面图

37_East_Elevation.jpg

△ 东立面图

36_West_Elevation.jpg

△ 西立面图

32_Section_AA.jpg

△ 剖面图AA

33_Section_BB.jpg

△ 剖面图BB

34_Section_CC.jpg

△ 剖面图CC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独立住宅

项目地点:上海,中国

建筑事务所:空格建筑

面积:230.0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值更

厂家:Jinda 金达彩瓦, Rongzhen 荣振石材, Terraco 涂耐可, Urksir 欧克斯

主创建筑师:高亦陶、顾云端

设计团队:高亦陶、顾云端、方寒柒、周怡、陈和巧、叶常青、陈静仪

施工方:上海堂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恒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06.html/feed 11
湿地中的红砖塔 / 空格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66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669.html#comments Tue, 04 Dec 2018 08:09:42 +0000

场地与历史

衡水湖湿地公园与衡水市区之间,曾经有一块芦苇丛生的洼地多年来周边工厂的排污令这里的水质和土壤环境收到严重伤害。作为旷野中唯一的建筑,砖窑高耸的烟囱极有辨识性。随着国家保护耕地,禁用实心黏土砖的政策,这类曾经遍布城乡的霍夫曼窑,瞬间退出历史舞台。这座砖窑也荒废下来,成为无主之物,逐渐坍塌。人的记忆敌不过城市发展速度,要不了几年,大家就会以为这里从来都是衡水植物园。这种与过去完全告别的方式不免有些可惜。所以即使结构的安全鉴定是“拆除”,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新的建造串联场地的过去和现在,为这里留下些历史的痕迹。

调整大小 A (4).jpg

西南转角立面

调整大小 A (1).jpg

对岸望东立面

调整大小 B (1).jpg

水岸边东立面局部

调整大小 A (5).jpg

东立面局部


重建≠复制

业主计划在砖窑的旧址上修建一个花房艺术中心,主要用来展示花卉盆栽。从空间上,它需要完成从内向的生产建筑(砖窑)到外向的展览建筑之间的转化。通过对砖窑空间意向的保留,形成砖窑所代表的过去与花房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观景塔保留了大烟囱的符号性,形成一个具体的记忆点。从可达性上,也能让人“爬上烟囱看一看”。

调整大小 A (2).jpg

水岸边看东立面


空间从内向到外向的转化

砖窑是一个外人禁入的生产性建筑,外廊是烧制砖坯的隧廊,中心是封闭的烟道。花房艺术中心从平面参考了霍夫曼窑,由环形拱廊包围中间内院的形式组成一个回字形平面。

调整大小 plan-first-floor.jpg

花房艺术中心平面

花房艺术中心面向公众开放,有科普展示功能。公共性在几个层面体现:通过打断外圈的拱廊打开内院,形成半开放的小广场。这些小广场将内院与周边环境联系在一起,内部与外部、景观与建筑的边界被模糊化。这些院落形成观景塔入口的同时,也是游客快速穿越建筑的路径;裙房的屋面被设计成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屋顶花园,提供一个非常规的游览角度;南北两端的餐厅和厨房之间设置院落,即满足功能分区也增加采光。

调整大小 A (3).jpg

东立面

调整大小 B (3).jpg

主入口广场

调整大小 B (4).jpg

内院望观景塔

调整大小 B (2).jpg

餐厅院落


环形拱廊与陈列空间的重合

规则排布的出入口使得光影形成规则的空间序列。设计将这种序列提取出来,形成一个个花卉盆栽展厅,关于空间与光影的记忆同时被记录下来。序列性的拱廊一方面在空间上对老砖窑环形外廊产生关联,一方面把展廊切割分段,定义了一个个相互连接的展厅空间。

调整大小 B (14).jpg

调整大小 B (12).jpg

餐厅夜景

调整大小 B (15).jpg

拱形餐厅

调整大小 B (19).jpg

办公入口

调整大小 B (16).jpg

拱廊细部

调整大小 B (21).jpg

拱形展廊


从烟囱到塔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爬上烟囱看看的想法。将砖窑最具符号性的烟囱部分转换为观景塔可以算是达成了很多人一直以来的心愿。人们可以选择电梯,也可以步行,登到塔顶。观景塔的四个方向在不同高度设有平台,给爬到不同高度的人提供不同的观景体验。

调整大小 B (9).jpg

西侧入口

调整大小 B (18).jpg

调整大小 B (17).jpg

观景塔

调整大小 B (5).jpg

主入口

调整大小 B (7).jpg

观景台远眺植物园


从材料到光影

黏土砖出于环保原因已经不可使用。原本建筑的红砖也早已风化,失去承载力。但面砖和劈开砖无论在颜色质感上都是无法接受的。这类砖也无法满足镂空的拼花要求。经过无数轮筛选,终于找到一种与黏土砖颜色、尺寸、比列都极为接近的的页岩砖,作为回应场地历史记忆的物质媒介。

调整大小 B (2).jpg

裙房部分的庭院空间采用镂空砌筑方式,暗示着庭院空间的公共性。红砖材料的通透性打破砖墙的沉重感,给人通透、公共的心里感知。调整大小 C (5).jpg

砖砌筑细部

调整大小 B (13).jpg

餐厅夜景

调整大小 B (22).jpg

内院入口

调整大小 B (10).jpg

内院

红砖立面采用了不同砌筑方法,控制质感的同时,形成不同开孔率。用建构的方式控制光影,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都得到加强。观景塔上砖的镂空效果增加了内部楼梯间的采光、减弱塔楼的封闭性,在早晚太阳高度角比较低的时候,光线投影在墙上形成戏剧性的效果。

调整大小 B (20).jpg

展厅入口

调整大小 C (1).jpg

砖砌筑细部

调整大小 C (3).jpg

调整大小 B (11).jpg

观景塔内部

伴随着植物园建设和整体的环境治理,水质从浑浊到清澈,洼地转身成为湿地。植物园里的维护人员几乎都是周边村民,问路时,他们也许不知道花房艺术中心在哪里,但都能准确告诉你,“窑”在什么地方。

调整大小 A (6).jpg

水岸看西立面


图纸

调整大小 site plan.jpg

总平面图

调整大小 plan-4th-floor.jpg

4F观景塔平面图

调整大小 section1-1.jpg

剖面图

调整大小 section2-2.jpg

剖面图

调整大小 section3-3.jpg

剖面图

调整大小 elevation-east.jpg

东立面图

调整大小 elevation-north.jpg

北立面图

调整大小 elevation-south.jpg

南立面图

调整大小 elevation-west.jpg

西立面图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669.html/feed 2
莱佛士幼儿园及早教中心 / 空格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31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317.html#comments Mon, 05 Mar 2018 14:38:33 +0000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的中心城镇——沙城,这里海拔550多米,距离北京市中心120公里。这个地处燕山山脉北侧的县城海拔高、空气透明度好、日照强度也非常高。尤其是冬天,风沙大、太阳亮到人睁不开眼睛。它是内蒙的风沙刮进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地名也起得直白——沙城。当地人调侃沙城的风是“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

除主体幼儿园之外,还有面向社会开放的早教中心部分以及为在北京等地聘请的老师提供的宿舍楼。这三种功能,有需要的时候得互相连通,平时又需要完全隔离。

复合功能与空间组织

根据这些先决条件,设计通过用一条折线型体量,将场地分成条状肌理,用建筑体量替代围墙,对幼儿园的各个功能进行组织与区分,令面向东侧支路的尺度与相邻的住宅区呼应;早教部分作为对外经营的区域,将幼儿园区域与北侧主干道隔开。

architecture (10-1).jpg

褐色体量部分是有明确功能界限的房间,如早教中心、职工住宅、班级活动室、专业教室、教室办公、后勤服务区等。而白色体量则是公共性较强的活动区域,将其他功能体块连接在一起。

自北向南根据建筑高度限制与日照要求,依次布置早教中心、职工住宅和幼儿园。三种功能之间分别有600mm的高差,这些高差又通过内部庭院的台阶联系起来。即是分隔,也是过渡。

architecture (19).jpg

职工住宅和早教中心通过后勤广场分隔,并将儿童的活动场所与这些区域隔离。横跨班级活动室与职工住宅区的体育活动室,有着开阔的视野。孩子们在上体育活动课时,也可以看到操场。

院落产生空间层次

褐色与白色相间的体量之中,植入了若干大小不一的院落,比如入口小院、西侧外挂楼梯小院、后勤院落等。这些院子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夏天的户外活动场地,也为每个房间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同时也为从室外与室内空间之中产生了一种过渡及缓冲的空间,增加了空间层次与丰富性。

architecture (10-1).jpg

交通即交流空间

儿童需要通过奔跑、玩耍来释放能量以及认识这个世界,幼儿园的设计规范也一直强调需要户外的班级活动场地。但是在怀来,刮大风的时候,只要张嘴就会吃到一口沙子,连成年人也无法在风中站稳。


设计方案提出了一个超尺度的、满足全园儿童四季可用的室内活动空间。它颠覆了以往走廊的概念,将该走廊拓宽至6米,形成中庭。长度达80多米,连接15个班级活动室。因为这个空间足够长,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仅可以在里面做普通的游戏,还可以进行羽毛球等活动,甚至还可以骑自行车。小朋友各个班级之间的活动也可以相互看见,产生视觉听觉上的联系。

室内设计中考虑到过大的建筑尺度会对儿童造成心理压力,在大空间的墙上嵌入一些符合幼儿尺度的小盒子,为幼儿提供了玩耍攀爬的空间。班级活动室外的橙色墙面下的小柜子,既可以用来存放孩子们室外穿的鞋,也是他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的小凳子。

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轴测图

东立面图

模型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莱佛士幼儿园及早教中心

项目地点:河北省怀来县

用地面积:11850㎡

地上建筑面积:10044㎡

地下建筑面积:550㎡

容积率:0.85

占地面积:3555㎡

建筑密度:30%

绿化率:30%

功能:15班幼儿园、早教中心、宿舍

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

设计单位:空格建筑

设计范围: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主持建筑师:高亦陶,顾云端

团队:高亦陶,顾云端,刘闻天,黄晋,方寒柒,龚宇婕,祁立晖,董行,陈鑫,孔鸣,司马志彦,杨诗雨

灯光设计:缪海琳

建设单位:莱佛士幼儿园

合作设计院:张家口中天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摄影:顾云端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317.html/feed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