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0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07.html#comments Sat, 21 Oct 2023 07:57:32 +0000 HOPE·生命之光

“建筑的灵魂是光。”——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科研基础装置,承载着引领未来科研方向的使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HOPE装置),旨在建立生命科研的学术研究范式,并提供开放领域的生命科学研究平台。方案以“HOPE·生命之光”为主题,从生命元件的角度出发,以“神经元细胞”概念切入科研实验室和公共研学空间,打造“生命之光”、“科技之光”、“建筑之光”,形成一个极具中心感、未来感的大科学装置。

△场地鸟瞰

项目选址于北京怀柔科学城起步区,总用地面积约 35494㎡,总建筑面积94580㎡。地块东侧为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装置,西侧为先进光源平台,南侧为正在建设的怀柔城市客厅,基地坐拥得天独厚的科研设施集群空间。

科研装置以自然生命之光,点亮未来科技之路为使命。为营造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象气质,方案整体布局完整内聚,采用四组标准化的科学实验模块围绕边界,并利用中庭大空间打造科研学术会堂及对外科研观摩区,构成系统分明的科研学术中心。建筑四角面向城市局部打开,设置开敞式办公会议空间,平面布局层次清晰、垂直交通逻辑高效。设计语言跨功能、跨空间,不屈从传统科研建筑风格,交叠融合并恰当渗透,创造一种更为多元可读的空间秩序。

△建筑夜景

△建筑正立面

△主入口人视图

△室内空间

细胞牵拉张力

作为“细胞容器”,建筑四边界面平行于周边道路,最大限度地融入城市环境。外立面整体采用窗墙体系,不仅有效节约了造价,并实现了内部热工环境的绿色节能效果。造型整体使用了白色横向遮阳构件,并在建筑角部弧形处分叉、扭转、消隐,建立了生命科学的神经网络立面秩序。递进式地过渡立面元素,塑造了端庄厚重与轻盈开放两种视觉感知,凸显了神经元细胞张拉特点,带来具有漂浮感的新奇建筑体验。

△建筑立面

△室外转角平台

核心象征的生命之树

为与生物细胞核心对应,设计打造了中庭的视觉中心——能够自然采光的“生命之树”。在这里,围绕“生命之树”为主轴,周边平台不断环绕线性层层生长,构成整个科学会堂区域的动态核心,科学家们在此自由交流、科学探讨。为保证各个科研系统单元高效连接,空间二层地面全部连通,三层、四层则以科研最短路径设置空中连廊,形成立体高效的通行体系。科学会堂中设置了弹性的交流平台和立体高效的空中连廊系统,融入科学交流平台、生命单元会议室与学术讲堂功能,赋予研学空间充分的人文关怀。

△生命之树

△学术讲堂

△观光电梯及立体交通系统

对外观摩区域则展现了中控大厅、重大科学设施及实验研究场景,提供了开放式、场景化的动感参观体验。同时,以“细胞介质”为特征灵活布置了接待、科研展示、沉浸式体验等功能,并结合“生命之树”设置景观休闲洽谈区,打开了科研交流与生态自然的联通渠道。

实验空间外围设置透明环廊,可观摩 GMP 车间、智能存储、微纳加工、质量监控以及中控大厅。科研观摩区对角处则设置观光电梯,可以纵观整个科学会堂以及顶层的动物房观摩区。

△景观洽谈区

△科研观摩区

△人工智能实验室

净零碳空间       

学术会堂形成无直接、间接碳排放的“净零碳空间”。建筑屋面设有约 8600㎡光伏发电区,提供内部所有电力。屋顶设备区域顶部采用BIPV光伏一体化设计,预估装机容量可达 860kWp,同时兼顾设备遮蔽作用,延长屋面设备使用寿命,并打造形体整体化效果。

建筑空调系统采用了光伏直驱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由屋面光伏电池阵列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经屋面汇流/配电单元传输至首层变配电室,为地下一层的热交换站/制冷机房内离心式冷水机组供电,并用光伏微网及暖通群控发用电一体化监控系统监测。同时,光伏系统按无储能装置的非逆流系统设计,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为学术会堂内的离心式冷水机组、照明系统及全息投影等设施提供电力,真正实现建筑公共共享空间的净零碳排放。

△净零碳空间示意图

屋面天窗既让学术会堂成为拥有自然光照的室内共享中庭,也为中庭内侧的科研实验用房获得长足的采光。在夏季时,利用电动百叶遮阳帘和屋顶高侧窗排出顶部温度较高的湿热空气,并向低层活动区域送入新风及冷却除湿后的空调风。过渡季系统则利用屋顶风机拔风,加大排风量及室外新风进风量,保证室内的全新风运行。在冬季时,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将顶部高温空气抽送入门厅及会堂底部区域供热,在保证最小新风条件下,减少竖向温度梯度,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

△室内声光热环境分析

室内学术会堂的走廊墙面、吊顶均采用超微孔吸音金属板,具有全频带吸声特性,确保了建筑室内声环境的舒适性。同时,应用光导纤维、全息投影、电控雾化玻璃等多种前沿材料,极大地提升了空间体验。设计以“科研交流开放式大平台”为初心,尽可能的弱化传统封闭的科研模式,契入活力自然的设计元素,带来崭新的科研建筑视觉体验。

△未来科研空间愿景


项目图纸

△首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类型:科研建筑

项目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设计单位: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主持建筑师:李昕滨

建筑设计:李昕滨、马小川、张春雨、黄祺媛、宋颖、郭雪婷、陈博文

工艺设计: 黄建宇、马小曼、刘阳、邹懿

专业配合: 朱继忠、孟庆宇、张晋波、李欣、余旸

业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建成状态:中标候选方案

设计时间:2023年

用地面积:35494㎡

建筑面积:94580㎡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07.html/feed 0
小米北京新总部概念规划 / FT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78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785.html#comments Thu, 31 Mar 2022 13:24:41 +0000 调整大小 nk01.jpg

小米北京昌平总部MIPARK概念规划设计 ©FTA

小米北京新总部“MIPARK”项目位于北京昌平区未来科学城,用地面积约39.3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0.9万平方米。在与众多国际事务所的角逐中,FTA中标了该项目的概念规划方案。
十年间不断生长进化的小米,已经从“为发烧而生”的科技公司生长进化成“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智能生活服务商。随着5G+AI+IoT时代的来临,FTA从小米的视角,展现“未来、链接、平衡、无限可能、可参与性”小米哲学,将小米昌平总部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微城市型总部”,探索未来城市生活新路径。

源起ORIGIN
从小米哲学看未来城市

项目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条件,距离东侧北京中轴线上的科学城绿心仅有500米距离。作为我国四大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的拓展区。小米昌平总部将承载大科学装置研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功能。项目重点布局产业发展和产业配套两大功能,建设小米未来工厂、科技生态部落、科教创新街区及米家智能社区四大园区。集办公、研发、智能生产于一体的新型科创园区。 

城市设计师的视角下,小米的企业哲学包含着对未来的清晰认知,小米的产品特征不是在重新发明,而在于相互链接,探索无尽的可能,同时希望人人都能具有参与性,享受科技的乐趣。 

调整大小 nk02.jpg

企业与城市公园融合©FTA

本案中,FTA以“小米交织圈”设计理念回应小米的企业哲学,采用一体化设计思路,园区将与片区核心交相融合,共融发展。用空间演绎「总部园区与城市中心的交织」、「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交织」、「基于万物共生的绿色交织」。

调整大小 nk03.jpg

“小米未来发布会”©FTA

未来愿景VISION

区位多重属性下,探索未来城市生活场的最优解

项目位于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西区科技服务产业园核心区内,基地周边三轨交汇,极具TOD综合开发潜质。 基于基地的多重属性,FTA以小米的视角,探讨多种空间布局的可能性,串联中心绿地,塑造“柔性边界”,以“学院式”的布局方式构建低容积率低密度的总部区域。

调整大小 ts01.jpg

©FTA

未来的MIPARK不仅是小米的总部所在,它更是未来科学城园区的核心,也是一个全新的京北目的地,人们体验未来创新场所的好去处。  

交织社区MIXED COMMUNITY
「小米交织圈」串联未来城市生活场

本案以“交织”为核心设计手法,划分“科技生态部落、小米未来工厂、城市配套服务、科教创新街区”四大板块,串联成为“小米交织圈”。总部内各空间组成部分互联互通,各功能板块相互赋能,交织成为一体化城市生活场域。 

1/ 总部园区与城市中心的交织

基地位于中心绿地南北两侧,空间结构规划依托交织圈,以中心公园为绿色核心激活场地,以小米科创云廊为骨架,塑造多元复合的场地空间,实现总部园区与城市中心的交织,同时也为潜在的总部空间不足做后续储备。

1.jpg

总部与城市绿地的关系 ©FTA

调整大小 ts03.jpg

小米科创云廊 ©FTA 

2/ 工作与未来生活的交织
小米交织圈链接五大功能板块,将办公研发融入生活场景,倡导更加健康、生态、智能的生活态度与办公环境。

企业微信截图_d58dfe8a-a4b4-460d-b45b-f8e3ce599623.jpg

小米交织圈链接五大功能板块 ©FTA

调整大小 ts02.jpg

调整大小 nk05.jpg

24 小时活力街区 ©FTA

3/ 无界公园与四季场景的交织
五大功能板块与无界公园进行交织处理,尤其考虑到北京冬季的寒冷气候,分别设置了适应于四季变化下的使用场景。

调整大小 nk04.jpg

©FTA

未来的小米新总部将达到动态的平衡,同时强调链接作用链接生态绿色,智能交通,功能空间,创新生活,最终成为复合化未来城市创新生活新场域。

nk01-2.jpg

最终落地方案©FTA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集团昌平⼆期MIPARK项⽬概念性规划

项目地点:北京昌平区未来科学城

概念规划设计单位:FTA

方案状态:中标

用地面积:约39.39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30.9万平方米

业主:小米集团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785.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