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十三厝当代艺术馆 / 黄锋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7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76.html#comments Wed, 08 Nov 2023 13:48:45 +0000

十三厝当代艺术馆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古厝始建于清末。该建筑的主体结构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悬山顶,主座柱础石雕,木雕雕刻内容工艺俱佳,平面屋面梁架格局保存完好,是一座现状保留非常完整的前后双天井加梓院的闽侯典型民居。受业主方华宇一塑企业的刘义华先生委托,将古厝改造成集艺术馆、图书馆、办公及商业接待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建筑师提取了中国园林连廊的元素,并将屋中造园的手法应用于空间设计中。通过用平桥的概念,将原本不连贯、参差不平的房间及高矮不同的门槛串联起来,创造出一个类似现代“T台”的观展线路。参观者可以在展厅内移步异景,体验空间变化的同时欣赏艺术品,也能够感受到古建筑的斑驳感。

同时为了保持前后展厅参观动线的完整过渡,在正堂的东西两侧廊道间置入暗色的钢构及圆润的光面异形不锈钢体块作为“驿站”空间,让动线变得更有连贯性。设计上力求新材与旧物的对话。新建的过渡空间与原建筑之间也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

正堂设计成图书馆,用玻璃围合成开敞明亮具有轻盈感的方形空间,通过影射自然光线和老建筑的历史痕迹。建筑师旨在平衡古建与新空间新旧融合相生。正堂也是古厝的精神内核,“书房”的介入也着重隐喻了华宇一塑企业迎天下客的初衷。

后院天井院中造园、钢板与玻璃成型的茶亭、耐力板围合的现代“围墙”,置入蓝白可变的光色,若隐若现,充分保证了接待的隐私性。同时,错落有致的生态造景,四时交替,于喧嚣的城市中独享一隅静谧。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十三厝当代艺术馆

项目类型:古建保护与开发、展览空间

设计方:黄锋设计

完成年份:2023年

设计团队:黄锋、许小灵、林佳

项目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

建筑面积:1900㎡

摄影版权:朱润资

客户:福建华宇一塑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76.html/feed 0
身体与精神的疗愈:指沐-水印spa / 元秀万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1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17.html#comments Mon, 06 Mar 2023 09:20:13 +0000 举世正营营,閒中意味深。
无忧伸足梦,自乐曲肱吟。
火软香凝穗,檐虚树长阴。
客来难举似,指水印禅心。

—— 宋    叶因

△建筑外观© fang zhu

建筑坐落在福州台江区永升城商住楼的三层,一楼门厅与老药洲街道接壤。项目总建筑面约积3500平米,是一所规模相当的足疗spa连锁店。

△建筑入口 © fang zhu

赋有质的洞石门面将熙熙攘攘杂乱的城市界面打断,忙碌奔波的人流目光锁定在拱洞深处。

△一层入口门厅 © fang zhu

幽静的黑色饰面的首层入口门厅,似乎让客人慢慢遗忘过去。打开三层的电梯门,一个假山盆景壁龛的序厅唤起崭新的记忆篇章。

△三层入口前厅 © fang zhu

△大厅和接待区域 © fang zhu

接待大厅连续的波纹金属拱顶的弧面光廊,似时光隧道连接未来与过去。映入眼帘的绿植光影,引导客人寻一处安静的等候区。

△竹肌石材墙 © fang zhu

△换鞋等候区 © fang zhu

閒中意味深

四周天然石材的质感如一幅宋代山水画,前台对面的照壁缝隙似山涧中一线飞瀑直泻而下溅起蓝色波澜,左面黑色竖向机理的半圆形曲面石材墙体如崇山峻岭直指云霄。

△前台&服务台 © fang zhu

洞墙外的都市与大厅虽一墙之隔客人似乎已在山水画卷里游荡,沐浴户外柔和的阳光,坐等服务人员的接待。

△厅与水廊 © fang zhu

足浴、足疗起源中国而水疗spa早于欧洲,项目是想融和中西文化。拱是中西古老的建筑元素,通过拱顶的变化划分区域功能,打造一个贯穿中西文化的同时、连接古代与现代的养生休闲体验场所。

△中轴水廊© fang zhu

指水印禅心

随着客人脚步的不断深入,空间给人的感觉也将从粗犷变得愈发温馨和放松。

三层象征精神的中廊水轴自然划分了四个区域,一水之隔划分茶室区、休息大厅、餐厅和洗浴两个区。水轴两端分别是大厅和spa足疗区域。

△更衣室© fang zhu

△泳池温泉区 © fang zhu

spa足疗围绕商住楼核心筒以五行五色划分了五个区域;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房间和青色泳池温泉区域。

△茶室© fang zhu

△客人休息区 © fang zhu

△公共走廊 © fang zhu

三处动线转换区域,利用曲面退台形式塑造山水意境。

△水吧台 © fang zhu

△餐厅 © fang zhu

△Spa服务台 © fang zhu

设计以宋画为质感以宋诗为背景,为客人提供净化心灵,连接古今穿越时空的体验之旅。为时代塑造一个清澈明朗的养生休闲场所。

△走廊© fang zhu

△按摩室© fang zhu


项目图纸

△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指沐-水印spa

项目地点:中国福州

业主: 常州市指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建筑及室内设计:元秀万建筑事务所(ams)

主持建筑师:元秀万

设计团队:邹赫,尹成旭,金雪,王庆瑞

灯光顾问:第壹舍灯光设计

施工方:江苏玖顶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上海方筑影像

主要建材:洞石,科技木皮,波纹金属板,微水泥,瓷砖,石材

设计时间:2022-05—2022-09

施工时间:2022-09—2023-02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17.html/feed 0
时代共生:朱紫坊历史古厝中的“现代白” / 平衡空间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1/5024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1/50249.html#comments Wed, 24 Nov 2021 13:51:03 +0000 历史与当代共生的“活力街区”

调整大小 1.jpg

朱紫坊位于福州津泰路安泰河沿,旧名三桥,为唐罗城护城河之一,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居此,朱氏兄弟四人皆登仕版,朱紫盈门,故名。朱紫坊是近代“海军世家”,是萨镇冰、萨师俊、方伯谦、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

△ 朱紫坊的历史原貌 图源网络

 △ 修缮后的朱紫坊建筑 图源甲方

三山脚下,两塔之间——

朱紫坊与历史古街三坊七巷隔街相望,记录着福州千年历史,承载着古城乡愁。悠长的历史让朱紫坊的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保护修复工作的持续推进,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正以“活力街区”的姿态回归公众的视野。该项目朱紫坊游客中心就以这种姿态亮相于众。

 01 当代漆艺术的载体

调整大小 6.jpg

中国是漆文化大国,福州是中国漆艺重镇,福州与中国漆艺的现当代发展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沈绍安家族开创的近现代福州漆艺高潮,到沈福文建构的中国最早的漆学科,从改革开放中国漆画创作的勃兴,到如今漆艺作品当代手法的呈现,当代美术思潮与漆文化艺术的碰撞、交融开启了中国的漆语时代。

著名漆文化大师沈绍安的漆艺博物馆也坐落于朱紫坊的芙蓉园,芙蓉园也是目前当地保存最大完整的古典园林之一。朱紫坊的漆文化迎来了首届及第二届的国际漆艺双年展,展览以“新时代·新漆境”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9个国家的180多名艺术家及近300件艺术品参展。回顾过往、望其当下,朱紫坊在历史与当代的使命始终在谱写、延续……

接到项目之初,设计师也在思考“古厝文化街区里的游客中心一定要古色古香吗?我希望它还可以有不同的样子”,沿着街区和主干道一圈,车流马龙、阳光忽烈忽弱、主干道与周围商业街之间停满了车、五颜六色的各家商招与项目的外幕墙并肩。

这些现象让设计思考始于和周边环境的反差,不论方向的视线都能看到建筑外墙的“白”、“光影”、“行走的光束”;替代烟熏灰外墙的白色幕墙、富有层次砖瓦的马鞍墙、纵向阵列的金属管、穿梭于金属管的光柱,随着光影的移动,白色外墙呈现给路人不同的视觉享受。

在纷杂的环境中第一眼让人看到这个建筑,驻留与建筑的外广场,也是这条中心街唯一的内退广场。这就是设计想赋予它的外衣。但遗憾的是由于是历史传统保护街区,甲方与政府多次沟通,建筑外围能动的只有幕墙与马路的内退地面、墙面至今未能。

02   游客中心的重新解读

游客中心的构造与定义我们重新解读、重新架构、 延展了 A级景区旅游功能指标以外的更多价值意义。

方案核心以人为本,手法简约却细致,剥去繁缛的装饰,在简约的观感下呈现出层次和微妙。

当下大部分城市的公共空间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许多空间都塑造着距离感,让人望而却步,在其空间的使用者难以产生互动和沟通。围绕中心球梯的两个环形围坐,就像儿时门口纳凉的大长凳,并排而坐、避免不同城市访客对视而坐的陌生与尴尬,建筑户外广场的大长椅也是出于同理思考,拉进人与人的距离,产生不同文化的传播和共享,也让公共空间面积最大化。

03 城市文化的在地性

建筑主体位于安泰河畔与路道大榕树的交叉处,主入口必经安泰河畔,通过古式花格门隐约可见空间内部的轮廓,此时的建筑仿佛被赋予含蓄、谦逊的气质。

进入空间主体,中心位置的白色巨型球体瞬间进入眼球,整个空间提取“白”作为主色,古厝外建筑的灰色与内部空间的白色金属球体、白色墙面、米白色环氧水磨石地面、玻璃产生视觉强烈的冲突,全视野里跳出“一抹白”,同时凸显了三坊七巷建筑群俯瞰景的灰色墙面浮雕。

为历史建筑与当代空间的艺术融合创造了可能性,也为通过视线的引导扩大访客的空间感知。

 

空间和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贝聿铭

由于建筑单层平面面积不大,功能间及办公处都尽量考与平面的后端,留给受众最大的公共空间。在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满足了A级景区游客中心的所有功能需求。球形楼梯的功能衍射到历史文创品的展陈需求及贯穿二楼,将空间由二维平面转换为三维立面,结合球形层架不同文化书籍、大漆器皿、艺术品等物件,犹如一个大型魔幻球,供访客自由探索艺术与知识的魔力。

有限的平面空间切出一个圆形内核,把人群聚集在空间的中位,破除建筑场域的既定界线,在开放式的平面格局里回归到建筑空间本身的社会本质使用性,并最大程度把户外的自然光影引入室内。二楼露台午后的阳光透过古式花格门映在山脊线的白墙上,如把历史的记忆刻画定格在此时,从前与当下变得模糊,彻底融合与空间的感受。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空间轴测图   

△爆炸图

项目完工还未正式开放,已引来当地百姓、网红博主接踵而来的拍摄,回顾最初和甲方的沟通透底:政策上能接受的改动范围、落地上大概的项目预算、以及强调项目的“网红”、“流量”。

作为设计方,董欣猛认为“网红”是一个敏感的边界词汇,空间应该让当代人愿意停留,才能有机会聆听历史的述说。设计构思所要传达的“文化传播及共享性”、“公共空间里人的心灵距离”是更为重要的设计内置。

坚信好的设计应该根植于城市的特质肌底,催生城市的进化更新,为城市文化和生活记忆创造更多的镜头定格与思想衍生,这样的网红结果才具有生命力、设计思考完整的空间网红是结果,而不是起念。这也符合平衡空间设计事务所一贯的平衡设计理念。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福州朱紫坊游客中心

项目地点:中国 福州 朱紫坊

项目面积:室内426平方 户外180平方

项目甲方:福州古厝保护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福州市朱紫坊保护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机构:BALANCE DESIGN 平衡空间设计

设计主持:董欣猛

设计团队:董欣猛、陈英衍

竣工时间:2021年5月

文案主持:林云平

项目摄影:夏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1/50249.html/feed 1
马尾船政书局 / 万境设计 WJ STUDI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4991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49911.html#comments Wed, 08 Sep 2021 08:26:17 +0000 调整大小 DSCF1837.jpg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意象需要更多的记忆和文化。福州,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记忆与文化一定离不开“船政”。

船政书局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的输出点,也是它的落点。通过设计,这个空间可以拥有更完善的文化表达。它不仅是一个书局更是一处精神空间。

——胡之乐  万境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自古以来,闽越之地——福州,便因善于造船和用船而闻名遐迩。行舟千年的它,也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1866年,左宗棠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福州马尾因此成为了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船政文化由此萌生。

而如今,位于船政学堂旧址的船政书局以“船舱和书局”,呼应百余年前的“造船与造才”。它尝试用一种新的隐喻,来传承和表达船政文化,并将它的精神内涵融入人们的生活。

△船政书局 – 场地鸟瞰

船政书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船政文化广场内,原建筑为当地船厂的仓库。作为该区域文化精神的聚合点,它汇集了船政文化的宣传、教育以及学术研究等多种功能。它的设计,以“造船”回顾历史,以“营书”望向未来——它通过抽象而现代的语言,在室内构建起船舶;同时也以图书馆式的服务与体验,探索文化传播的新模式。

△船政书局  – 入口及室内实景 

设计以“船”为元素,将整个书局想象为一艘在文化浪潮中航行的方舟。借由传统船舶的空间布局,书局中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空间组合。船首、船仓、船尾,都被抽象化为不同的室内空间,而开放的甲板、半开放的舱室等象征性的船舶空间,也以现代化的方式,在这艘方舟上被重新演绎。

2.jpg

△室内剖面图

3.jpg

△室内功能分析图

4.jpg

△室内轴测图1层

5.jpg

△室内轴测图2层

浪潮与甲板

更新改造后的书局,由原来的一层空间变为了带夹层的两层空间,通过方舟船首的巨大台阶相连。

首层作为阅读与展示的区域,以书为主,似是文化浪潮,引人进入知识的海洋。二层则作为休闲与活动的区域,被设计为甲板,邀人登上船首,继而可以在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中停留与思考。 而两层之间的大台阶,不仅成为了连贯上下的通道,也将船首变为了一处阶梯状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室内的使用功能。 

△巨大的阶梯连通两层的空间

△二层的甲板空间

△二楼休息&活动区域

精神的船舱 

方舟中部的中庭,是整个书局的核心。设计以船舱为喻,将它营造为了一处让人沉浸其中的精神空间。

中庭之下,可移动的书架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布局,构建出了一个满足阅读、展示等多种使用场景的复合型图书室。而中庭之上,巨大的船舶骨架高悬,回溯着船政的历史。顶面的黑色镜面像水面一般,将一切倒映其中,仿佛时空在此映射,时间在此沉淀。 

DSCF1572s.jpg

△中庭 – 精神的船舱

6.5.jpg

△可变的复合型图书室

△将时空之感融入设计

阅读的船室

方舟的船尾还呈现出了另一种形态的舱室。这个圆形的阅览区,呼应着船舶中较为封闭的船室,因而被设计为了书局中更加安静与独立的一处阅读空间。

DSCF1673s.jpg

△圆形阅读空间

船舶的零件

除了对船舶抽象的空间表达外,设计还将造船的零件作为装饰元素,为许多细节赋予了船的意象。

船舶上的栏杆、钢梯以及货箱,都以现代化的手法被重现。新的设计语言、新的材料,与旧的空间、旧的形制,在对比中融为一体。新旧结合,呈现出了书局文化内容的时间跨度,而这些碎片化的设计,也将船政文化的精神渗透进了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船政书局 – 设计细部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马尾船政书局

项目地点:福州市马尾区

竣工时间:2021

项目类型:复合空间改造

项目面积:1200平米

业主 :阳光城集团

业主人员:张伟、熊晴星、袁建榕

设计单位:万境设计 WJ STUDIO

主创设计:胡之乐

设计团队:徐业友、苏白雪、张永慧

灯光设计:方方,易宗辉 

软装:深圳市布鲁盟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田方方、张锡

视频:张锡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49911.html/feed 0
福州茶馆/如恩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51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515.html#comments Fri, 25 Jun 2021 03:48:26 +0000

△福州茶馆

福州茶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镜头里的福州金山寺。英国著名摄影师约翰·汤姆森是历史上最早到访中国旅行的摄影师之一,用影像向西方传递了东方的风景与文化。在摄影集《福州与闽江》里,汤姆森记录了1871年他沿闽江逆流而上的传奇旅程,并用相机捕捉到了这座罕见的建于河流之中的古寺。古老的庙宇静静地栖息于河流中的浮石之上,这个画面成为了福州永恒的记忆。

△约翰·汤普森,《岛塔》,1871

△一楼

如恩用福州的历史文化作为画笔,将这座茶馆描画成了一件城市文物。茶馆内的古代木结构是一栋清朝古宅,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上充斥着丰富的装饰木雕,复杂而精美。如恩将木结构包裹于新建筑结构之内,成为茶馆的点睛之笔。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逐渐侵蚀着传统文化与文化认同。在此背景下,福州茶馆的设计不失为一例独特的历史传承。

△一楼

茶馆被设想为休憩于岩石之上的房屋,连绵山丘般的铜制屋顶高架于夯砼墙体之上,且与室内木结构的屋顶线相呼应。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材料为夯砼,既表达了对当地传统土楼民居的现代致敬,也强调了原始的凝重感。走近建筑时,观者可以看到茶馆的两幅图像:建筑物的直立轮廓,以及周围水池中的倒影。

△建筑外立面

进入茶馆,踱步于一楼的古建筑中,观者仿若游走于明与暗,轻与沉,细与拙之间。光线从天井窗投射到内部结构深处,照亮了这座弥足珍贵的清朝古宅。覆铜桁架将金属屋顶提高了半米的高度,又将自然光影从侧面引入到了室内。走到夹层楼时,古建筑原本的面貌才清晰地得以显露。身处于此,观者环绕在历史之间,赏鉴精湛的木雕工艺。

△一楼

△二楼夹层楼

茶馆在地下一层设有接待大厅、下沉式庭院和品茶室。圆形接待厅的顶部为一楼室外的露天水池。阳光透过水池底部的圆形玻璃投射到地下的接待厅,光影浮动,令人着迷。

△露天水池

△负一楼


技术图纸

1624601818929419.jpg

1624601818798422.jpg

1624601818602930.jpg

△平面图

△总规划图

△草图


项目信息

地点:福州

时间:2021年

客户:阳光城集团福建大区

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郭锡恩,胡如珊

资深主持设计师:  Scott Hsu

设计团队: Jorik Bais, 李奕男, 胡云清, 黄永福, James Beadnall, Ivana Li, Jesper Evertsson, Du Shangfang, Bingmiao Li, Evelyn Jiang, Junho Jeon, Ath Supornchai, 辛海鸥, 黄惠子

摄影&影片:陈颢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515.html/feed 1
狭窄逼仄空间的设计美学:小中见大 / 黄锋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2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29.html#comments Tue, 05 Mar 2019 06:49:16 +0000 “世界承载了过多的代表事物的符号和信息,没人能完全理解,因为它们反过来又是代表其他符号的符号。真实的东西隐匿了,没有人能够看见。”

                                          ——彼得·卒姆托

设计不是擦脂抹粉的刻意装饰,也不是追逐潮流的自我标榜,而是一股直击内心的力量,它穿透表象,唤醒真实的向往。绝尘天下茶舍正是以谦卑的姿态,向人们展示着设计原有的模样。

011-2A7R1806.jpg

▲“绝尘天下”茶舍外立面

受限于狭窄逼仄的基地条件,设计师黄锋遵循小中见大的美学思想和叙事性的设计语言,顺势而为。通透的建筑玻璃外观和体块穿插的室内造型,呈现一种自然的姿态,同时引发人们的好奇和探索。张弛间透露出的力量和智慧,如同短小精悍的行板,又如同温润清纯的岩茶,散发着原初而静谧的优雅美感。

012-2A7R1812.jpg

▲入口玻璃门和体块穿插的室内造型

025-2A7R1760.jpg

▲欧松板装饰散发着原初而静谧的优雅美感

茶会所由两个长15米,宽3.4米,高4.2米的店面改造而成。入口玻璃门和茶室的玻璃外立面共同构成了统一的外观,揭示内在空间的开放性,社区概念的导入亦增加了室内外的互动,催生了亲切的归属感。入口一侧的斜面墙体为灰色的过渡空间增添仪式感,营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障景效果,激发观者的想象。

013-2A7R1808.jpg

▲入口玻璃门

020-2A7R1779.jpg

▲入口一侧的斜面墙体为灰色的过渡空间增添了仪式感

整体设计欲扬先抑,室内公共区域敞朗而富于变化,让人由相对狭小的入口登门之际,豁然开朗。原本非常有限的场地面积,经由设计师的反复推敲和斟酌,出乎意料地得到放大。一层功能分区为两间面向街道的会客厅、三间包厢。由一层深入探索,还可辗转发现,登上二层的楼梯,便隐藏于具有储藏柜和墙体分隔功能的欧松板中间。二层则规划出两间包厢、办公区及储藏区。不同的层高设置,保证了每个功能区的舒适度,且构成了空间内在的韵律。

015-2A7R1749.jpg

▲会客厅

019-2A7R1781.jpg

▲会客厅

026-2A7R1766.jpg

▲会客厅入口处

023-2A7R1791.jpg

▲欧松板墙体分割空间

018-2A7R1757.jpg

▲隐藏于具有储藏柜和墙体分隔功能的欧松板中间的楼梯

030-A7R1800.jpg

▲站在楼梯上看向会客厅

外在节奏的变化自然而逸趣横生。不锈钢板和欧松板墙面打破传统生硬的切分疆界,高低错落的结构营造出沉静的雕塑感和建筑体块感,在减少空间压迫感、延伸视线的同时,调和出层次丰富的动感画面。材质的明暗变化和刚柔对比实现了不同区域的转换和过渡,在人们静坐品茗之际,又消融隐退为和谐适宜的背景。

017-2A7R1817.jpg

▲室内高低错落的结构,营造出沉静的雕塑感和建筑体块感

024-2A7R1762.jpg

▲不锈钢板和欧松板墙面打破了传统生硬的切分疆界

028-2A7R1770.jpg

▲不锈钢板墙面

027-2A7R1773.jpg

▲会客厅墙面装饰

在这茶舍中,设计师藉由对人文精神的感知和理解,构建出简单质朴而又充满力道美感的心灵之境。行走于这一方天地之间,品茶交友,不仅可望、可品、可赏,更可居、可游、可与之相鸣。

014-2A7R1810.jpg

▲简单质朴而又充满力道美感的茶舍

项目图纸:

立面解刨图.jpg

▲立体解剖图

平面图1层.jpg

▲一层平面图

平面图2层.jpg

▲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小中见大

建 筑 师:黄  锋

公司网站

联系邮箱:7437919@qq.com

完成年份:2019年1月

建筑面积(平方米或平方英尺):150平方

项目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

摄影师:吴永长

建筑材料:不锈钢,欧松板,防古砖


1551773197524219.jpg

设计师  黄 锋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29.html/feed 0
福州万科天空之境 / 万境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28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280.html#comments Thu, 01 Nov 2018 15:43:22 +0000 5_天空之境-02-©黄明德.jpg

“天空之境”是万科福州天空之城的售楼中心,当接到设计任务书时,我们最初的设想不是以一个传统售楼的风格思维倒入,而是希望传达给空间的最终使用者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永远不要错过一个好故事 – 订阅我们的每日时事通讯。

31_方案一建筑分析.jpg

方案一建筑分析

如何将生活的概念植入到售楼中心?我们所认为的生活价值绝不是某一个风格,而应该是一种体验。

3_天空之境-11-©黄明德.jpg

天空之境旧址由一个车库空间改造而来,三面石墙,空间灰暗,车库的顶面为人行入口。在如此封闭的空间里怎样去与自然链接?我们的设计通过天井的植入,将自然与光线引入室内,以人的体验为核心来整体展开。

经过坡道,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平静的水面,水的灵动带给建筑更多生机与活力,于是我们将整个建筑唯一的对外立面尽可能打开,通过落地玻璃,让景观在视觉上与室内最大融合,同时水面的映射也恰如其分地成为室内空间构图的一部分。大面积的无边水池与建筑辉映,镜花水月,光影相呈,倒影下的建筑或虚或实,亦静亦动,更具美感。

室内的天井很好的链接了上层小区的入口,让空间能具有更好的沟通方式,雨水和阳光的直接进入让空间更加的自然真实。自然空间的相互渗透,让室内空间获得了一种鲜活的风格,让室内的人能更自然的喜欢待在这里。

图纸

地理位置

爆炸图

平面图

正立面

 项目信息

建筑师:WJ Design

地址:福州, 福建,中国

主创建筑师:胡之乐

设计团队:应幸波、张杰

建筑面积:8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黄明德, 申强

软装设计:C&C壹挚设计集团

照明设计:杭州泰洁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灯光顾问:徐雨雪

业主单位:万科地产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280.html/feed 1
福州新地标,散落在海边的五片‘茉莉花瓣’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5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52.html#comments Mon, 22 Oct 2018 09:51:18 +0000

鸟瞰图 © Marc Goodwin

在赫尔辛基和上海设有工作室的PES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七个项目:福州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从河对岸看建筑 © Marc Goodwin


五片茉莉花花瓣 © 章勇


© Yong Zhang

福州作为省会,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之一,被评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都市区之一。 2013年,福州市政府举办了一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设计该市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来提升福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同时激活马尾新城开发区。


总平面图

PES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这项优胜方案的设计灵感来自福州的市花–茉莉花。建筑的整体造型就似一朵盛开的茉莉花,建筑的外观也采用了茉莉花纯净的白色。

立面近景 © Marc Goodwin

陶瓷材质的立面百叶窗 © Marc Goodwin

螺旋形坡道 © Marc Goodwin

场地中共有五个场馆,就似五瓣茉莉花花瓣一般。场馆里包括歌剧院(1600个座位)、音乐厅(1000个座位)、多功能剧院、艺术展厅和电影中心,这五个体量由一个共通的文化大厅(Cultural Concourse)和一个大型的屋顶露台相连。

广场大堂 © Marc Goodwin

曲形廊道场馆入口 © Marc Goodwin


曲形廊道和楼梯 © 章勇

曲形廊道 © Marc Goodwin

观众可以通过位于茉莉花园(Jasmine Gardens)和中央茉莉花广场(Central Jasmine Plaza)的两个坡道进入屋顶露台,这样的动线设计将文化艺术中心与一旁的岷江河滨空间紧密地连接了起来。在地下层,我们沿着梁厝洪水河修建了一条景观廊道,从而开阔了室内的空间,并将该文化艺术中心连接到附近的地铁站。


场馆大厅楼梯 © 章勇

场馆大厅细部 © Marc Goodwin

PES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 Pekka Salminen 这样描述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我们将文化艺术中心这个大型的综合设施划分为更加人性化的小单元,使观众们能自由地出入室内和室外空间。

歌剧院剖面图


歌剧院 © Marc Goodwin

歌剧院的楼座 © Marc Goodwin

我们为每个单独的体量设计了一个半公共的弧形走廊,它是每个体量的核心区域,将公共室内空间与建筑物周围的茉莉花园的景观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将整个文化艺术中心与其前方的马杭洲岛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

歌剧院 © Marc Goodwin

歌剧院陶瓷材质细部 © Marc Goodwin

陶瓷被用作该项目的主要建材,因为它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之一,象征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连接。

多功能厅剖面


多功能厅 © Marc Goodwin

多功能厅侧部 © Marc Goodwin

 PES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台湾陶瓷艺术家 Samuel Hsuan-yu Shih 合作,使用著名的“汉白玉”材料为两个主礼堂设计了艺术陶瓷内饰,并采用了全新的科技以满足场馆的声学要求。另外,所有的立面也都覆盖着白色的瓷砖和百叶窗。


音乐厅陶瓷材质细部 © Marc Goodwin

音乐厅 © Marc Goodwin

歌剧院和音乐厅的内部墙面采用了几何形状的陶瓷板贴面。基于声学家的研究,我们开发了两种声学面板:雕刻面板和马赛克瓷砖面板。这两种面板都可以实现很好的声学效果,同时也具备很好的装饰性。


音乐厅剖面


音乐厅舞台 © Marc Goodwin

音乐厅楼座 © Marc Goodwin


立面图

露台层平面


歌剧院平面


音乐厅平面


多功能厅平面



    建筑师: PES建筑设计事务所

    地址: 马尾新城, 福州, 中国

    主创建筑师: Pekka Salminen (首席设计师), Martin Lukasczyk (项目建筑师), Samuel Hsuan-yu Shih (陶瓷艺术家), Lai Linli (项目经理)

    设计团队: Wei Li(项目协调人), Xiaojing Guang(项目经理), Yizhou Zhao, Masahide Nakane, Matti Kankkunen, Anna Blomqvist, Clara Juan, Uros Kostic, Antonio Barquinha, Martin Genet, Jian Dou

    建筑面积: 1530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 2018

    摄影师: Marc Goodwin,章勇,Martin Lukasczyk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52.html/feed 0
百年教堂的新生 —福州花巷社区中心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9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98.html#comments Tue, 09 Oct 2018 09:21:08 +0000 抑制与新生 

花巷教堂从1938年建成以来,历经了几轮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巨变:一是,其所位于的老城从几十年的低迷演变成了有着飞速发展的新城;二是,从改革开放之前所有宗教活动的绝对禁止到之后聚会合法的重新恢复,教堂信徒人数突增了几十倍。如今的花巷教堂,独自矗立于一片迷宫般的市区高楼之中。由于对额外空间的需求,会众们共同决定了要来新建一个毗邻教堂的社区中心(即“新堂”)。

HUAXIANG_PHOTO_(1).jpg

HUAXIANG_PHOTO_(2).jpg

矛盾与冲突
然而,“新堂”的实施条件非常不易:不仅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与体量控制下实现业主复杂的空间需求,并且要妥善处理场地本身与所在环境间所存在许多的矛盾与冲突。新建的建筑需要通过建筑形态上的创新,使其与周边的高矮不一、有现代的、有传统的、有东方的、有西方的等不同年代风格的建筑群形成融洽的关系。

 和谐与进化

该项目用其设计说服了业主和主管部门:通过自身的过度,来化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失衡。竖向设计时用了不间断的上下起伏来塑造轮廓,并在视觉上碎片化其体量,在比例上使其得以隐藏掉实质上比花巷老堂这座历史建筑大了七倍的“新堂”。碎化后的小体量随着临近历史建筑而逐渐降低高度,从而将“老堂”至高点的十字架钟楼突显出来,也彰显了这片有机生长的城市天际线。

“新堂”的外墙与其高光泽感的幕墙形成了刻意的反差,由红色花岗岩制成,与“老堂”的表皮使用了视觉相似的石材,捣滚成光滑的小石子,再采用网粘石的手法平铺在外墙上,使这种曾用在本地典型乡土建筑上几乎完全被遗忘的老手工艺又复苏了起来。

从宗教意义上看,这片无穷无尽的小石子诠释了物质的二重性,“教堂”一词不仅指单一的建筑本身,而且指所有犹如这些凝结在一起的小石子般的基督徒之间万众汇聚的总和。

HUAXIANG_PHOTO_(9).jpg 

从人性层面上,它赋予了这个社区中心特有的触觉体验,温和亲切的手感,总让途经的大人和孩子在抚摸墙体时脸上扬起微笑。从美学上,它展示了一种被认为是过时的材料、传统技术和手工艺中可以被发现的出人意料的惊艳,并证明了在极端的环境中,有时恰恰最出众的,其实是最谦逊的。

HUAXIANG_PHOTO_(10).jpg 

功能组织上,该建筑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多功能空间来满足业主的需求。同时,作为这个“新堂”的中心组成部分,屋面区域被构想为社区成员在户外举行露天聚会的场所。然而从周边的建筑物来俯视,它已是这个城市第五立面一个特殊的构成部分。

花巷教堂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宣扬自己信仰的同时,与城市分享着喜悦。这些基督徒所兴起的自我意识,也是其新生使命的传达:从一个封闭的小众群体到一个开放的、想向世界敞开心扉、伸出援助之手、并邀请新人加入的社区。

新花巷教堂建成后仅仅几个月,就变成了这座城市里年轻人最喜爱的场所之一,在微博等大众新媒体上成为当地人和游客频频打卡的热门去处。



图纸

项目信息

建筑师:INUCE

地址:福州,中国

设计团队:Joshua Cubero, Yuanquan Gao, Shenming Lü, Sisi Zeng

结构工程师:QingFang DI

建筑面积:75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5

摄影师:Shikai / INUCE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98.html/feed 5
远离尘嚣默如禅 —— 福州 , 泰禾青云小镇 /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70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704.html#comments Fri, 07 Sep 2018 07:33:56 +0000

泰禾青云小镇售楼处前广场

拈花带笑静无言,远离尘嚣默如禅。身处都市、奔走匆忙,我们也曾幻想桃花源境,小船摇曳,灯影婆娑,轻描时光。于是,泰禾寻了一方青山绿水,做了一个青云小镇,依照宋代极简美学,糅合佛家禅意文化,在千年文化的福州永泰,为你建一处可寻的世外桃源。

泰禾青云小镇与周边环境

水陆交替,曲径通幽

周边环境作为建筑的依衬,在独立于建筑的同时,又赋予建筑以独特的气息与氛围。在青云小镇中,建筑师巧妙化弊为利,改造示范区北侧的停车场和码头,将其作为路径的起点,将水上交通纳入到访建筑的游历体验。室外景观作为建筑的延伸,被建筑师融入建筑之中。乘船而行,两岸风景尽收眼底。水陆交通的转换层层递进,给行者以转换心境的时间与空间。由是,进入建筑主体的过程如同次元空间的转换,让来访者更能体会到建筑的侘寂空灵美学。

泰禾青云小镇总平面图

寻访桃源般的到访体验设计

泰禾青云小镇入口大门

酌古沿今,美轮美奂

售楼处主体建筑构成了视觉焦点。其设计从宋代建筑屋顶提炼三角形结构,将建筑体块重新组合,通过体量的拼接组合,用去繁极简的手法将建筑外部装饰简化,形成一个纯粹的几何体块空间。

建筑整体采用钢结构,依照宋代建筑屋檐的比例提取三角形支撑作为主要的形式元素,加以木纹铝板线条的勾勒,将其重复排列,形成极具韵律的肌理,作为售楼处的主体构架。同时,为了营造大跨度的通敞空间,建筑师用鱼腹式桁架结构连接竖向支撑桁架。

从建筑形态中提取三角元素

删繁就简,获取建筑基本形态

桁架结构衍生分析图

源自燕尾脊的屋顶设计

鱼腹式桁架支撑结构

作为售楼处立面效果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结构“大挑檐金属屋面”的形式一方面保证了屋檐出挑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屋面的轻薄感,赋予了传统建筑大挑檐屋面新的时代意义。屋檐设计镂空百叶,可应对当地台风干扰。

出檐深远的金属屋面,秩序明确的建筑立面,轻盈的步道连廊,在光影的变换中,亦虚亦实,亦真亦幻。

泰禾青云小镇售楼处剖面

泰禾青云小镇售楼处屋檐下空间

藏拙于巧,删繁就简

为达到立面效果的简洁纯粹,设计需要从功能上尽量消隐一切繁琐的构件,屋顶排水和屋檐排水成为首要挑战,设计师将排水天沟隐于屋顶,又将雨水管道隐藏在建筑四角柱中,每片屋檐百叶设计了排水坡度,并在内侧设置了挡水。在雨水不大的情况下,屋檐下的室外空间基本不受雨水影响。最终,通过排水系统的精细化设计以及创新的结构组合,为纯粹简洁的效果提供可能。

屋檐节点大样

排水细部大样

图16 角柱消隐排水管布置.jpg

角柱消隐排水管布置

引山入室,虚实相生

建筑师采用双层中空、横隐竖明的LOW-E高透光玻璃,消隐建筑的维护结构,突出承重构件。大面积、高通透性的处理,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关系,赋予了空间呼吸感与灵动性,消解了庞大的建筑体量,于虚实之间形成建筑的与自我的对话。简洁的建筑形体,深远的大屋面,虚实结合的立面效果,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做法,共同营造出轻盈的而富有变化的、充满现代感的中式立面效果。

泰禾青云小镇售楼处立面

简洁纯粹的外观效果

室内外通透效果

立面玻璃处理大样图

引水造境,归于静谧

建筑建在半坡之上,水资源稀缺,消防是本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建筑师在建筑周围引入水景,一方面将户外水池作为消防取水地,一方面也拉开了建筑与商业街之间的距离。水池作为建筑与人流间的缓冲带,削弱了喧嚣的商业氛围;水影与实体间的虚实对比,也更突出了建筑表皮的通透精致与体型的舒展开阔。

泰禾青云小镇售楼处与水面景观

商业街依水而建,在前卫现代的商业氛围中融入传统意向。红砖古厝,双燕归脊 。建筑师采用独具闽南风情的燕尾脊,让建筑更显挺拔俊逸。在室内外交界处,建筑师增设了一系列灰空间,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这些空间作为商业庭院的有机组成,为行走其中的人们提供静坐休憩之地。在这方寸之地,静谧与开阔并存,纯净与丰富同在,让来访者身于俗世而处于纯粹。

沿水禅意商街

沿水景观布置

斗转星移,步移景异

从此,园日涉,石日黝,鱼鸟日聚,花木日烂漫,篇章词翰,日异而岁不同。示范区设计采用景观递进和移步换景的设计手法,依水旁园,小桥流水。从高处俯瞰,所有建筑如同星星般散落庭院。后院的山石、松树、半圆形拱门与地纹也是基于宋代美学打造,致敬传统园林的趣味,又与现代化建筑交融,整体视觉更加立体。缓步前行,便是“石径听泉”为主题的景观走廊。这里,精心考究的材料与植物运用,见于细节,触发乡野趣味,点线面巧搭,也使空间更有层次感。

泰禾青云小镇鸟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泰禾青云小镇

建筑设计: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网站: http://www.thape.com/

电邮: thapepr@tianhua.com.cn

主创建筑师:徐栋 谷孟杰

设计团队:朱龙飞 荆哲璐 

项目地址:福州永泰县葛岭镇

项目完成时间:2018年6月

建筑面积:3000㎡ 

摄影:是然建筑

业主:泰禾集团

景观设计:上海广亩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森之国际设计事业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704.html/fee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