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图书馆不用来唱歌难道还用来看书吗?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83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832.html#comments Thu, 20 Sep 2018 07:36:30 +0000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科特·柯本





1

不 插 电


1993年11月18日,三个衣着干净的年轻人走进位于纽约的MTV演播室,录制了一场演唱会。

在那个还没有网络传播的年代,这场录播演出迅速让全世界陷入疯狂。

Unplugged。

不插电。

那时的我们肯定不会想到,仅仅五个月之后,涅槃乐队便开始涅槃——柯本在西雅图的家中用一把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我们更没想到的是,

很多年之后,我们不但习惯了电音的肆虐横行,甚至我们自己都变成了插电青年——

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

社交靠手机,

游戏打半生 。 

唱片已经成了古董,听歌有虾米看书有kindle。

充了优腾爱的会员,电影院也基本可以免了。

至于什么美术馆图书馆更像是城市宣传片的镜头素材,对生活本身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很幸运,依然有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去听演唱会。



2

现场能提供的只有氛围


了解非标准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主要研究图书馆。但我自己都经常质疑这个题目,现在电子书这么方便,搜索引擎这么强大,什么知识点找不到,为什么还要去图书馆?

图书,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有点像如今音乐正面临的改变。

过去十年来,音乐行业最大的灾难可能就是没人买唱片了。唱片和CD机一起被时代淘汰,成为了一种小众爱好。就像纸质书一样。

现在全世界的音乐正在重新回到一个贩卖现场演唱的状态。

歌手们不再靠卖唱片赚钱,甚至他们已经只发行电子唱片了。唱片对他们来讲是一个推销演唱会的工具。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一大笔钱去听演唱会和音乐会呢?

其实答案简单到可以脱口而出

就是为了感受现场气氛。

所以,对于图书馆而言,是不是也应该从功能走向气氛呢?



3

图书馆是另一个版本的演唱会


有人早想到了。

我说的就是

真·摇滚青年库哈斯

库哈斯至目前为止一共建成三个图书馆方案:

西雅图图书馆、法国卡昂公共图书馆以及卡塔尔图书馆。

想当年西雅图图书馆横空出世被惊为天人。

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仿佛被打开:原来去图书馆不仅为了阅读还可以是为了社交!

西雅图图书馆我们之前拆过,基本思路就是对传统功能进行重组,形成五个相对固定的功能分区,在五个功能分区之间加四个社交空间。

四个社交空间

用今天的建筑眼光看,西雅图图书馆从造型到空间依然前卫时尚;

但用今天的时代眼光看,西雅图图书馆对社交和阅读的理解都已经out了。社交空间与传统功能呈平行并列关系,比重相当,相互独立也相互隔离。每个人进入图书馆就要选择是去阅读层还是社交层——也就是说,至少在当时,库哈斯还是认为阅读和社交是两件事,是两件需要以图书为载体的独立的事。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都知道了——阅读和社交都不需要图书馆,只需要手机。

顺便吐槽当代建筑界对时代的变化是有多么迟钝。

但库哈斯不迟钝。

他很快就认识到了社交和阅读都没有气氛重要——社交需要阅读的气氛,而阅读更需要有社交的气氛。

所以在2010年法国卡昂公共图书馆的设计中,库哈斯将社交空间集中布置在建筑中心,起渲染气氛的作用。

建筑采用X形体,首层大部分为开放空间,其他层社交空间均位于X形的中心,社交空间虽有楼板分割,但仍属于一个整体。X形体的四支分别布置人文、科技、文学和艺术类的书籍。

X形体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使人流通过X形的内角处进入,直接抵达社交空间,然后再选择进入其他阅览区。这种由社交发散向阅读的流线设置,很明显的提示了库哈斯希望以社交气氛带动图书馆整体气氛的设计意图。

但也同时暴露了库哈斯还没有意识到人类将大势进入虚拟社交时代。

不久前,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者杜子建吐槽:

“人与人不再以肉身的方式交往,我们已经进入虚拟现实时代,只接受网络化慰藉,不接受甚至排斥地面关怀。“

而库哈斯已经在最新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设计中再一次完成了进化。

这次,库哈斯更加明确的认识到,图书馆不仅要提供气氛,更要去烘托加强这种气氛。

延续了法国卡昂公共图书馆的设计思路,依然以社交空间为核心,四周为阅览区,下沉的珍品藏书位于社交空间的中央,相当于展示区。同时将建筑的四个角抬起,使人流直接从建筑底板下进入社交空间。

但不同的是,卡塔尔图书馆不同功能之间几乎没有边界,整体都处在同一个大空间之中。你可能已经感觉出来了,这种空间结构与布局几乎就是一个演出场地的布局。

在这个建筑里,你感受到的不是阅读的气氛也不是书的气氛,就是图书馆的气氛。库哈斯将整个图书馆不加任何阻碍的完全的放在你的眼前和你的手机镜头前——不同于在咖啡馆阅读或者在书店找书,这里是图书馆,一个全新的社交tag。

我们来这里为了阅读也不是为了交朋友,就是为了在这里感受图书馆的气氛,并将我的感受在社交媒体与世界分享。

为了使两侧阅读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库哈斯在社交空间上方架空了一个平台,平台上方设置一些辅助的功能,如会议室,媒体展示厅等。这个平台让人们可以在建筑中自由的穿行,同时形成了另一个丰富的场所。

几乎可以相当于演唱会的楼座或者包厢。

如果你在朋友圈里围观过一场完整的演唱会,应该就会很容易明白库哈斯的设计意图了。



4

无法模仿的bug


库哈斯的建筑没有什么精妙的手法可分析,但深入解读却会被深刻的洞察所折服。

很多想要模仿库哈斯的人都搞错了,不是建筑形式,不是功能布局,不是设计风格,不是与其他种类建筑的复合,而是库哈斯总能烘托氛围聚拢人气。

当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给图书馆加点社交空间的时候,库哈斯已经进化到虚拟社交时代了。

管理大师艾·里斯有一句名言:

“市场营销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认知之争。”

或许现实条件不见得让我们都有机会像库哈斯一样去实现设想,但我们至少要像库哈斯一样敏锐的感受到时代的变化。

建筑才有希望。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所有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832.html/fee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