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砖窑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at, 09 Nov 2024 15:14: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陶俑工作室 / Tropical Space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8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88.html#comments Mon, 13 May 2024 02:53:12 +0000

陶俑工作室是一个由砖墙构成的复合空间:两面长长的折叠墙和一面环绕原砖窑的圆形墙–这种建筑存在了二十多年,一直保存至今,是新工作室的核心。

工匠们的日常活动从以前的作坊开始就作为一种习惯保留了下来。新的建筑是后来才出现的,是在观察光线、风向、脚步、坐姿、行走方式以及如何转身寻找合适的光源来制作雕塑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这些活动都被浓缩并安排在基本的几何空间中。

两堵 5.4 米高的砖墙将活动区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

- 游客体验区位于外侧,沿着长长的砖墙。这个空间通过一条室外通道与兵马俑工作室相连。在这里,人们可以尝试“触摸粘土”,制作自己的纪念品,聆听手工艺人讲述的故事。

- 工匠们的日常工作区位于河岸一侧,沿着折叠墙。夯土地面–一种用于建造和修整越南传统地面的技术,与空心砖墙一起用于创造自然湿度,从而在外部环境和工作空间之间建立联系。

- 在这两个区域之间,有一条长廊和主窑空间。砖渣、不合格产品和烧制过程后的残留物被打碎并重新利用,作为一种特殊的饰面材料覆盖在庭院表面。在这里,人们每走一步都能听到陶土的声音。这种体验可以说是感受整个作坊群中陶土存在的第一步,但也可以说是全面了解产品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 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精心制作的作品,但地面上还有一些尚未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的装饰雕像碎片。

砖墙提供遮阳和直接气流,一排低矮的窗户限制了阳光照射的角度。这些墙壁不仅用来划分空间,还将空间与整个建筑连接起来。人们坐下后,透过砖墙上与视线水平的低矮开口,可以将视线延伸到陶制车间的不同角落。这种联系甚至超越了项目的范围,延伸到周围的景观、花园、陶土工作室和河边的竹丛。

圆形墙壁将旧窑洞环抱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街区,并与平墙整齐地结合在一起。在窑内,建筑空间为突出以前从未全面展示过的活动提供了机会。建筑可以讲述一批陶土的完成过程,从第一步开始,如将陶土作品搬入窑内,添加木柴和木炭,看到窑炉运行时从天窗逸出的白烟,以及最终产品的形成。

建筑成为车间日常活动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夹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爆炸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Tropical Space

面积: 682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Trieu Chien

工程师: Bach Ngoc Hoang

地点: 越南,Thành phố Hội A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88.html/feed 0
砖窑里·西三旗砖窑工业遗址改造 / MAT 超级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14.html#comments Mon, 15 Apr 2024 14:07:23 +0000

项目缘起
砖窑里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建材城西路南侧,坐落在原北京市砖瓦总厂的一隅。上世纪50至70年代,砖瓦总厂曾为国务院、以及每一座“北京十大建筑”供应了大量的青砖和粘土砖,为首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区位职能转换,砖厂于2012年关停时,周围已经建立了有着住宅、创新科技园区和中小学校的成熟社区,城市区域价值有着大幅度提升。此外,由于年久失修,砖窑建筑经结构鉴定为危房,濒临倒塌,亟待整体改造。因此,如何能够完好保留原砖窑的外部形态和历史记忆,又能够使其发挥地理优势,适应当下的使用要求,补足城市生活所需的文创、休闲功能,成为本次更新改造的难点。

设计策略
砖窑遗址内部环状窑道为主要的烧砖空间,有150米长;沿窑道两侧序列设有54个拱形门洞,进出砖坯与成砖;窑道中间的总烟道连接中部烟囱,排出烟尘及多余的热量。在窑道起拱的同时,砖窑两侧外墙还设置了砖附壁支撑窑体。我们对本次更新改造提出了以下两个设计策略:
1,空间潜力——使用高度出发的剖面策略
由于现状窑道内部拱顶的高度较低,因此我们通过向下发展的策略产生空间高度:让砖窑主体的檐口保留在城市视觉上的原有高度,建筑向下延伸2米,通过一个下沉场地和景观台地与城市道路相连。
2,空间修复——结构逻辑出发的空间策略
其次,我们计划将原有窑道内已经破损坍塌的拱顶拆除,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作为扶壁对原砖拱外墙进行结构加固,完成后的混凝土墙面就自然成为了更新改造后砖窑内部界面。

此外,新的窑体中置入伞状混凝土结构,并采用钢梁连接形成屋面。相对于原有厚重的拱顶,新的屋架又一次释放了空间高度,产生了局部夹层的可能。从外立面保护和结构加固的改造逻辑出发,我们通过类型研究的方式对砖窑内部空间组织进行研究思考,探讨新置入的伞状结构和空间分布关系。后因技术和成本等原因,最终没有完全实现这样的结构置入,但因此带来的设计思考和结果仍然大部分保留了下来。

建筑重生
改造后的建筑完整保留了砖窑的整体形态,54个门洞位置保持不变,转换为建筑外门窗。主要出入口增加了与窑门贴合的黑色弧形钢板,在解决雨篷功能的同时为建筑增加了时代感。窑门周边凸起的扶壁转化为中空的墙体,其侧面仍然保留了原砖窑砌砖方式的构造细节。改造后的砖窑屋顶平台也作为室外活动场地的延展,可以从中心和两侧尽端到达。高耸的大烟囱仍然位于建筑中心,围绕着烟囱的建筑中段,是挑高空间的入口大厅,该空间同时也作为展厅和公共活动厅使用,透明屋顶的使用给大厅里带来了充足的光线。建筑两翼是通长走廊串联的上下两层功能空间,倾斜的砖墙上,连续的拱门产生了光线的韵律。基于设计前期对于改造逻辑的思考,两翼走廊的外墙和主体部分结构脱开,形成了通长的天窗,给挑高走廊带来明亮天光的同时也充当了建筑排烟窗的作用。

烟囱大厅
建筑中段围绕着烟囱的大厅是整个砖窑内部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厅屋面为透明玻璃,落在连接砖窑两侧墙面的大跨度的钢梁上。为了创造更好的自然照明环境,我们在钢梁下方吊挂了V形铝板吊顶,外部光线从透明的顶端倾泻下来,经过铝板的过滤后变得非常柔和,在一个多种浅灰色材料构成的大厅中营造出了一个美术馆般的光影体验。在大厅中,一个轻质的螺旋楼梯围绕着烟囱盘旋而上,可以直接到达屋顶平台。楼梯的几个休息平台在空中插入烟囱内部,产生了丰富有趣的空间互动。在正对入口的另一侧,我们采用一个悬臂出挑的钢桥连接两翼的功能空间,钢桥在3米高的空中,紧贴着砖窑的倾斜外墙,将拱形的弧形墙面从视觉尺度转化为身体尺度的感知。

城市贡献
本次更新改造中,对砖窑主体的向下挖潜加强了建筑面对城市道路的形象,同时也在下沉场地中形成面向建筑的层层退台景观。由此,场地被自然的划分出横向和纵向组合的分区序列,使平面景观演化为立体景观,给城市带来丰富变化的公共休闲场所。砖窑改造的初衷是将这座承载了西三旗地区历史和荣耀的工业遗产,转变成为城市社区生活和休闲功能补充的载体。更新后的砖窑被命名为“砖窑里”,将区域历史记忆、景观空间、和群众情怀与周边城市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了历史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成为西三旗街道实现从“瓦片”到“芯片”蝶变的又一个缩影。

△原始建筑

△原始建筑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透视

△剖透视

△剖透视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局部剖透视模型

 项目信息 

建筑师: MAT 超级建筑事务所

面积: 5068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金伟琦, UCD

设计团队: 唐康硕,张淼,刘友鹏,贺宁彦,谭小丹,陈天一,覃云飞(设计表达)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徐宁,于东治,李东梅,葛国栋(UCD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院)

深化设计: UCD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院,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方案设计: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地点: 北京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14.html/feed 0
南京先锋汤山矿坑书店 / 东南大学 + 艺合境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8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81.html#comments Tue, 19 Oct 2021 08:41:56 +0000 调整大小 6_书店全景鸟瞰.jpg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位于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内。矿坑公园是近年来南京乃至国内城市双修的重要典范,这里曾是汤山最大的废弃矿坑龙泉采石场的所在地,经过整体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现已重生为集观览体验与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开放性主题公园。

1_北侧沿路人视.jpg

项目缘起于矿坑公园入口处靠山而建的一座废弃多年的20米高双筒砖窑,在公园后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先锋汤山矿坑书店确定落户于此。先锋书店是南京乃至全国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如何在结合场地特色、尊重遗址风貌的前提下,在新旧之间创造和谐交融的共生状态,并为已确定的书店业态创造具有商业适应性的文化体验空间,是该项目创作的动力和挑战。

3_书店与砖窑.jpg

砖窑位于园区入口附近,毗邻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在整个公园中位置显要。为了应对复杂的场地现状,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在提取砖窑双筒原型的基础上,把竖向的垂直形态转化为水平形态,将筒转化为拱。拱不仅在形态上与砖窑形成呼应,且其形式的古典性和精神性恰与先锋书店的内在气质相匹配。进而依据书店的基本功能对水平双拱进行拉伸、分离、切割、旋转等操作,来设计和布局相应的平面。

调整大小 8_从北向鸟瞰书店.jpg

调整大小 9_书店入口.jpg

首先,我们对场地中的山体坡面进行了开挖和修补。场地的高差丰富了建筑竖向上的空间层次。一层的局部屋顶将前广场、北面的草坡,以及后面的山体草坪联系成一个整体,建筑、景观和山体得以彼此融合。

调整大小 17_北侧看书店与砖窑.jpg

高约20米的废弃砖窑在竖向上已经形成了视觉上的制高点,新建筑便以水平方式介入,利用“拱”的形态与原本孤立的废弃砖窑建立起某种类型学的联系,并过设计元素的同构将新旧建筑完好拼贴成富有层次的整体,从而形成平衡且完整的视觉构图。

调整大小 7_书店屋顶与矿坑宕口.jpg

原有砖窑呈现出一种“废墟”的美感,在设计中试图用“红砖+混凝土”的组合强化这种美学倾向。新建筑的墙身和场地的景观片墙采用红砖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来延续砖窑的质感,而拱则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与矿坑公园山体上裸露的采石宕口相呼应。

调整大小 4_书店入口看混凝土拱.jpg

在设计中,我们试图弱化书籍的物质性和装饰性,而强调其真实性和主体性,由此“塑造具有先锋精神向度的诗意阅读空间”。书店总体由三个拱形筒体构成,它们在一层相互连通。一层高的筒体作为入口灰空间以及新书展销、书店收银和文创产品展销的场地,其跨度为8米。两层高的两个筒体,其一用于展览、演讲厅和书籍销售,其二用作咖啡厅,二者的跨度均为10米。

调整大小 11_图书与文创展售空间.jpg

在空间的处理上,书店将文化空间(阅览空间)和精神空间相结合。一方面,依据人体尺度将“文化空间”内部的书架均设置为触手可及,为读者的选取和阅读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在竖向上以大面积的混凝土拱及天窗塑造高大震撼的“精神空间”,超越单一的功能性,在物质和精神之间试图创造均衡和共振。

调整大小 12_室内书架.jpg

书店的室内墙体没有额外装饰,凸显了材质的自身色彩。双层墙体不仅节能,且很好的隐藏了设备管道和雨水管。书店的吊顶和走廊栏板部分都采用了黑色的拉丝网板制作,大台阶栏板及咖啡厅吧台和相应的楼梯栏板采用黑色的烤漆钢板进行形态的一体化处理。黑色钢材、素混凝土及红砖的搭配使整个空间深沉而又极具冲击力。

调整大小 13_大台阶与二层展廊.jpg

调整大小 14_咖啡厅与台阶主厅.jpg

基于采光和排烟的要求,设计中在混凝土拱上开了若干的天窗,室内光影因此随时间变化而斑驳、交错、重叠。回眸间,阅读、空间和光线的感动交织在一起,文化空间获得了精神的重塑,这或许正是先锋品牌追求精神崇高之美的建筑外化。   

调整大小 15_入口处看展售空间.jpg

调整大小 2_夜景鸟瞰.jpg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透视

△轴侧分析图

△墙身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SEU-ARCH, 艺合境建筑

面积:1318 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Timeraw Studio

主创建筑师:杨志疆、周妍琳

设计团队:袁佩桦、陈顶

结构设计:彭翥

景观设计:叶麟、路苏荣、周意

委托方:先锋书店

地点:中国,南京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81.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