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与现代教育
随着我们进一步迈入AI时代,像ChatGPT这样的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教育也在以惊人的方式演变。占地13万平米,可容纳3600学生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其设计正是这种演变的体现,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更加灵活、个性化和技术增强的环境。在AI技术的推动下,学校设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海南:教育创新的枢纽
海南省因其迷人的热带气候和美丽的岛屿风光而闻名,如今它也成为了教育创新的灯塔。作为国家教育发展与创新试验区,海南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成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计划之一。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占地超过2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一旦全面投入使用,这个宽广的校园将为约3600名六个年级的学生提供服务,其中包括1500名初中生和约2100名高中生。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挑战。
独特的校园设计
Crossboundaries团队在设计上打破了传统的校园布局,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曲线形的“S”型建筑,其核心是有机形态的、升高的“云”学习中心。这一创新设计解决了场地的地形挑战,特别是南北两端显著的高度差异。“S”型不仅是一个视觉元素,也是对风向、阳光和阴影方向的实际响应。建筑的纤细轮廓确保了有效的交叉通风,而较低的高度则将地形上的长投影最小化。在有利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在其他地方则进行精心控制。位于校园中央的 “云”学习中心,似乎漂浮在图书馆和其他公共空间之上。它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枢纽,容纳了初中部和高中部的教室。围绕“云”的建筑按地形排列,提供了多样的“微环境”,其中包括创客空间、艺术中心、体育设施和宿舍综合体。
与自然和谐共生
校园整体设计秉持对自然的尊重,融合了热带建筑概念,考虑了遮阳、空气流通、通风、建筑朝向和开口等因素。校园还融入了绿色设计策略和技术,如太阳能和再生水系统,以有效减少能耗,特别是在冷却方面。
连通的学习空间
动态的“S”型建筑带贯穿整个校园,有机地连接了生活、教学和体育区域。从 “云”学习中心的中点开始,建筑带向上升起,在一侧的宿舍和另一侧的体育中心达到了全高。这种设计在中央漂浮的“云”中心与建筑带之间创造了统一和平衡的感觉,形成了一个波浪般的运动,完美地与场地的自然高度变化相吻合。在建筑带内部,通过各种走道相互连接,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社交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穿梭于不同区域,进行学习交流、展示才华,并沉浸在校园文化中。设计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并在校园的多个点提供了通向周边自然环境的便利通道。
超越课堂的学习延伸
在海口学校,每一个空间都被设计为潜在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个丰富、多样和开放的氛围,超越传统的课堂。无论是在食堂、公共区域还是户外空间,学生都被鼓励去探索、合作和成长。Crossboundaries的联合创始人及合伙人Binke Lenhardt解释道:“学习不应止步于教室的门口——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有可能成为学习环境。”“云”学习中心通过其教室之间的休息区和延伸到户外的走廊区域,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无论是学习、辅导、社交,还是独立学习,学生都拥有无尽的机会与他人互动,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校园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
海口学校在视觉上由三大核心元素统一:宿舍综合体、体育活动综合体和云形学习中心。校园中心的“学习云”由45组钢柱支撑,容纳了初中部和高中部的教室。云形设计采用流线型轮廓,悬浮于其他建筑之上。它是一个互动学习中心,拥有各种类型的空间,激发不同的学习模式和师生互动。在主要教室下方,你会发现整合的教学区域、图书馆、实验室、创客空间和多媒体教室,所有这些都旨在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Crossboundaries的联合创始人及合伙人董灏强调了这一空间的影响:“这个学习空间能够激励并引导学生发展和实现他们的目标——一个积极尝试以最佳方式促进这一过程的空间。”学校东侧的宿舍综合体独具特点,功能多样,包括学习室、学生和教职工宿舍、餐厅和活动空间。该综合体由四个相互连接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高度不同,从北向南逐渐下降。设计中包括大小的庭院,以增强通风和自然采光,并采用倾斜屋顶,引导夏季微风,确保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校园的西侧,设置有专门用于艺术和体育活动的室内外运动设施。体育中心需要较大的高度,分为两层,设施包括篮球馆、羽毛球场和一个50米游泳池。其他配套设施,如更衣室和淋浴室,则位于夹层。室外运动区略高,下面设有停车场。体育和艺术中心与校园其他部分一样,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现有场地条件。运动场的跑道环绕其中,与体育中心的体量无缝融合,而北侧下面隐藏的停车区则方便从公共街道进入。
引领教育创新的道路
海口学校的设计充分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要求,特别是在应对AI时代的需求。其动态的“S”型建筑带以及漂浮的云形学习中心,打破了传统学校布局的僵化,提供了一个开放、灵活、创新的环境,促进了健康的学习和生活。学校积极融入AI等新技术,实现了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的建设成为了海南省乃至全国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宝贵典范。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透视
△剖透视
△单元示意图
△宿舍示意图
△宿舍示意图
△宿舍示意图
△教职工宿舍
△轴测图
△轴侧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Crossboundaries
面积: 138095 m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 白羽
项目负责人: Binke Lenhardt(蓝冰可),董灏
设计团队: Libny Pacheco, Sidonie Kade, Tracey Loontjens, 崔雨柔, 汤佳音, 甘力, 郝洪漪, 于兆雄, Silvia Campi, 王旭东
合作方: DGN Design Studio, 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业主: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地点: 海口
“不,这个无限寂静的世界一点儿也不好客。”—托马斯·曼《魔山》
2024年,Wutopia Lab 设计的玉山岚峰:由三种穿孔率组合的半透明白色法拉利膜包裹的正大太阳河咖啡小镇艺术中心在海南万宁落成。在印尼归国华侨开拓的咖啡种植园上的艺术中心,以日夜交替的戏剧性视觉表达,成为当地一个象征奇迹和希望的文化地标。
△玉山岚峰夜景远眺©刘国威
故事开头还是救场的老套路
甲方不满意艺术中心的方案,在上一位建筑师江郎才尽后,找到我,希望我能创造具有内涵和视觉兼顾的形象。限制条件是地下室已经动工,我不能改变梁板结构类型,新建筑不能超过原来结构的设计荷载,也不能超出原来的建筑控制线。
△玉山岚峰日景区域鸟瞰©刘国威
启示
咖啡小镇的前身是印尼排华时期回国的华侨,在一片蛮荒的丛林中开垦出来的咖啡种植园并建设了咖啡厂。印尼归侨的这段迫害,流亡,回归,垦荒并创造了中国的咖啡产业的传奇深深触动了我,我把这看成对那个阶段正在挣扎的我的一种鼓励,一个关于奇迹的启示。
△玉山岚峰日景广场鸟瞰©刘国威
△玉山岚峰湖对岸视角©刘国威
唤醒了一个Meme
甲方说,虽然在万宁,但咖啡小镇看不到海,有海就好了。华侨能创造奇迹,既然没有海,那就造一个吧。看到原方案确定的三栋楼的布局,综合造海的冲动唤醒了一个在我脑海里的Meme,一池三山。我在浮山云舍项目中使用过这个概念,区别是在浮山我把建筑作为罗浮山和太平山之后的第三山来创作的。在太阳河咖啡小镇,我决定把原有的三栋楼直接作为三山,并在主山前创作一个人工海子,以一池三山这个传说中的仙境来致敬华侨们的奇迹以及对未来更富足自信的生活的希望。
△玉山岚峰主立面©刘国威
△总平面图©Wutopia Lab
Plot : 造山
原方案的三栋楼中,东西附楼为接待和办公,中间主楼是艺术中心主体。东西附楼是辅山,主楼是主山。主山前造海。沿着海子上的栈道进入主山大厅,海也如潮汐漫进大厅,在大厅分两条路线登山,一路东进,先进入咖啡接待区经过开敞洽谈区来到二层华侨文化展区然后到室外外摆区,这里通过天桥可以汇聚辅山过来的人流,然后沿着室外楼梯到达三楼多功能厅的室外平台。另外一条线沿着大台阶登上夹层再到二楼或者电梯直上三楼,或者在二楼直梯到达三楼,穿过多功能厅在平台和第一条路线会合沿着户外楼梯登上屋顶,最后是一个隐藏的小咖啡园,并能极目整个小镇。
△玉山岚峰入口栈道©刘国威
△太阳河大厅©刘国威
△太阳河大厅楼梯©刘国威
△太阳河大厅夹层©刘国威
△艺术中心一层轴侧图©Wutopia Lab
△艺术中心二层轴侧图©Wutopia Lab
△艺术中心三层轴侧图©Wutopia Lab
登山的路线穿插室内外,让原来方盒子的主楼建筑变成了层层退台的抽象的主山。大厅则通过加强局部主梁拔掉了一根柱子而让空间空旷起来。造山的Plot一旦建立清楚。所有的细化文本都会按照这个深化细化和展开。
△户外平台及连廊©刘国威
△连廊©刘国威
△一层平面图©Wutopia Lab
△二层平面图©Wutopia Lab
△三层平面图©Wutopia Lab
作为加法的减法
退台的主楼结合功能确定的附楼,在视觉上不统一,也很容易淹没在背后开发的集群建筑中。我决定做一个加法,为三栋楼各自罩上一个半透明的罩子。三个罩子可以摆脱三栋楼的功能立面而独立塑造抽象过的山峰。最后达到在丰富背景中做减法的突出效果。
△整体主立面图©Wutopia Lab
△西北-东南向剖面图©Wutopia Lab
△水面-栈道-膜结构©刘国威
△膜结构与平台©刘国威
罩子脱离建筑的气候边界会形成了一个新的视觉边界,两个边界之间是真正意义上有遮阳的灰空间。我对把视觉边界和气候边界剥离的实验一直保有极大的兴趣,这其实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实际使用经验,对于不同天气下,中国传统建筑如何利用临时构筑物扩大或者减少灰空间而提高居住舒适度的研究文章将发表在书籍《唯美:江南,江南》中。
半透明的山
因为结构荷载的限制,我用轻质的膜代替常用的穿孔铝板。三种不同穿孔率的法拉利膜从低往高,透明度渐变为大,形成了半透明的仿佛山峰一样的视觉边界。并在海南炽热的阳光下在屋顶形成了闪烁的效果,这也是flickering的由来。
△玉山岚峰鸟瞰©刘国威
△膜结构与场地关系©刘国威
互文本(intertextuality)
山洞和拱形大厅,山路和户外楼梯,太阳和玻璃圆窗,洞口和天光,膜结构和树荫,水渠和造景,海子和水池,沙滩和地面,悬崖和平台,自然被抽象后结合建筑部件形成一组组互文的文本,镶嵌成艺术中心和山这一组超级互文本。在文本的解读中发现历史,神话,记忆,自然,象征乃至谜语包括建筑的模式语言等等而可理解。
△太阳河大厅©刘国威
△洽谈大厅©刘国威
双子座
白天,白色的玉山倒映在白色水池中会不自觉具有了神圣性。双子座建筑师着迷于即时的神圣性的转化。于是邀请照明设计师在暮色中创作出神圣性的另一面物质性,临时的物质性。半透明的玉山会转化成不同颜色的灯山,象征不同但丰富的欲望。
△黄昏中变色灯光渲染膜结构©刘国威
△变色灯光与湖面©刘国威
不过在主山的大厅里,最后会有个饱和度极高的灯光设计。在蓝色背景下,红日照耀,这个时候,是罗斯科的复活,这个时候,就在外面看上去变化多端的物质性背后,一个不同于纯净白色的神圣性即时诞生。
△太阳河大厅灯光变幻©刘国威
在物质生活中即时即兴的神圣性,其实是中国传统建筑在真实使用中最具有哲学意义的时刻。我用玉山表达了这个时刻。
△太阳河大厅灯光细部©刘国威
建筑即媒体(等价于文本,行动,事件)
建筑是特定人群出于特定理由在特定时间在特定地点创造的特定事件,并通过口述,文字,绘画,摄影,印刷,摄像,互联网等工具介入到社会,交织着作者,读者各自的解读和误读形成对社会特定层面的文化习惯的影响和改写。就这点而言,建筑即媒体。
玉山岚峰就是这么一个作为结合了记忆,传说,神话,限制,不确定性(疫情的反复),挫折,等待,雄心,希望以及建筑学一些常识,隐性知识和历史的超级文本而受媒体欢迎的事件。
△玉山岚峰夜景鸟瞰©刘国威
“一种心灵(意即有意义的)现象之所以有意义,全然是因为它超越了自我的局限,表现并象征着某种精神上更为宽广、普遍的东西。”—托马斯·曼《魔山》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玉山岚峰 正大太阳河咖啡小镇艺术中心
设计公司: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
项目经理:穆芝霖
项目建筑师:詹孛迪,郭宇辰,杨思齐
建筑施工图设计单位: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施工图设计单位:上海呈煜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施工图设计团队:戴云峰,吴晓艳,郭家女,张敏敏,赵如意,马川川
织物幕墙结构概念设计:必思博工程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织物幕墙深化及施工单位:北京中天久业膜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公司:重庆纬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正大(海南)兴隆咖啡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张宸露
摄影:Daily建筑摄影|刘国威
出镜: 张含瑄
地址:海南省万宁市,中国
时间:2022.3-2024.7
面积:2606 平方米
材料:法拉利膜,回收材料水磨石,艺术涂料
项目是坐落于阿那亚·三亚社区的餐饮配套建筑,由四葉主理。作为建筑师郑东贤和阿那亚合作的第二个日料餐厅设计,其与森海·隐泉(阿那亚·北戴河,2018)都讨论了建筑空间与场地上树林环境的互动。在一定关联性和延续性的情况下,两座建筑所处场地环境的差异则塑造出具不同体验的建筑空间。
从环境出发
项目场地处于三亚南丁岭三面环山北向的山坡,向北可眺望开阔的草地和远处的群峦,是气候宜人的热带海岛上一片静谧之处。2022年春,设计团队初勘现场,选址原定于社区建设最高的山腰处,基于风景视野的考虑,建筑体量呈东西向线型布局,一面向北望远山,一面与南侧的山体环境接触。在对现场周边地形的深入考察过程中,附近一处山谷下方凹进山体的平坦地块引起设计团队的注意,经与甲方讨论,共同决定更换场地于新址。随着环境的变化,海拔的降低,新的方案为保证面北的开阔视野,将就餐空间整体抬高,设为两层,建筑主入口和厨房位于首层。建筑体量则与南侧山谷地形结合,从线型布局改为T型布局,创造与环境接触的丰富界面形式。
沿着隐藏的路径
建筑体量与自然环境相互渗透交错,从三面被山林围合,屋面坡度与山体坡度相同,呈平行状隐藏在树林中,与周边树木高度相同。勘场过程中发现的山谷通过建筑和地形的配合设计被隐藏,再通过仪式感的动线设置让室内与环境相关联,当人进入室内,步上楼梯,将发现天然的山谷崖壁蓦然进入眼帘。同样的手法和体验可见于森海·隐泉,建筑先以横向遮挡槐树林,人经由几番转折的室内外路径,玻璃门开启的一刹才会发现置身于槐树林中的惊喜。
走向反规则的路口
建筑二层包括四个空间,北侧的远山就餐区,东侧的包间就餐区,南侧的山谷就餐区,以及连接三个空间的核心区,其承担服务、接待、楼梯间、电梯间、卫生间等功能,在结构上则支撑着整个建筑主体。核心区以具稳定感的深色粗糙肌理区别于就餐区轻盈柔和的木材肌理。被山野环合的就餐区在空间处理上呼应自然既随机又有规律的特征,吊顶打破规则性的面板布置,以随机的宽度平衡空间的理性表达。项目从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的设计出发,对标识、灯光、软装、花艺进行了整体控制,统一了空间调性。
抵达可感知的风景
场地中的惊喜山谷随着雨季的到来会形成瀑布景观,和北侧山景一旷远,一亲和,相得益彰。建筑的景观是周围山体植被的延伸,修整原杂乱的灌木,增加适配建筑高度的黄花梨,新的景观柔和了原山地的自然粗犷。设计将项目地山石处理成板状石、块石草地、景石、汀步,搭配本地植被,创造细腻的景观感知,深入山谷体量东侧的室外露台方便人们进入体验。大的屋面挑檐则为避免夏日北面日照;双层屋顶起到通风隔热的作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
项目通过对环境场地的充分解读与回应,隐藏的手法,反规则的策略,创造体验风景的建筑,自然地存在、历经时间积淀的空间。
项目图纸
△ 最初场地设计手稿©郑东贤
△ 最终场地设计手稿©郑东贤
△最终场地设计手稿©郑东贤
△ 建筑日照及通风分析图(手稿©郑东贤)
△二层平面图©PLAT ASIA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三亚山谷餐厅(森海·四葉)
项目地点:三亚市吉阳区阿那亚社区森海路20号
建筑面积:703㎡
委托单位:阿那亚
设计单位:PLAT ASIA
设计范围:建筑,室内,景观,软装,灯光,标识
主持建筑师:郑东贤
项目建筑师:练敬韵,陈亦奕
方案及深化团队:刘国伟,廖苑余,张小战(景观),张嘉琪(驻场设计师)
建筑施工图设计:北京中天元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室内施工图设计:山东一卜川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花艺设计:关越
灯光顾问:朱海燕
软装落地:法泰世纪(北京)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建筑材料:混凝土,钢,玻璃,铝镁锰板,铝方通,金属格栅,石材,钢板
室内材料:木饰面,微水泥,榻榻米
景观材料:中国黑砾石,本地山石,黑色玄武岩老石板,中国黑景石,天然云石板
植物列表:铁冬青,黄花梨,文定果,山毛豆,山黄麻,南天竹,姬岩垂草,台湾草,大叶油草;蕨类植物
设计时间:2022.3-2022.8
建设时间:2022.9-2023.12
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海南科技馆正在有序施工中。项目从2020年开展设计,于2021年11月正式动工,并在2023年6月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科技馆位于海口市西海岸长秀片区,是海南省的省级科技馆和自贸港重要的科普基地。项目占地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
MAD的设计通过创造了 “原始雨林与未来科技相遇” 的情境,鼓励市民从城市、自然中寻求想象力。这里不仅是发现科技的场所,也是感受自然之地。
建筑结构根据平面轴网划分成92榀片状桁架,分为二三级两个钢结构层次,更好地连接主结构与幕墙曲面,也更利于施工搭设和后续维护。
为实现建筑流动上升形态的设计意图,科技馆的幕墙选择了三维曲面成型特性强大的FRP(玻璃钢)。整个建筑的外幕墙由843片不同形状的FRP组成。为了应对海南特殊的热带气候,FRP面板都为开缝构造,搭配面板横竖边部导水槽,实现了整体有序防排水。
科技馆主体为六层,分为地上五层和地下一层。如同旋转上升的DNA,一条由下至上的螺旋坡道贯穿室内展览空间。太阳光通过玻璃穹顶倾泻而下,点亮中庭和坡道的每个角落。
由上至下的室内游览动线引导参观者们通过核心筒到达顶层的360度观景平台,再通过螺旋坡道向下参观各个展厅。过程中,参观者们也可以通过玻璃幕墙欣赏窗外景色。
以极具未来感的科技馆主展馆为中心,延伸起伏的风雨连廊向四周展开,为市民提供了新型城市公共空间。连廊连接了不同功能的场馆,北侧为巨幕影院和飞行影院,西南角为天象馆和天文观测台。
下沉广场、湿地景观、教育花园等自然教育场所栽种着大量海南当地热带植物,打造了一个供市民们休憩、互动又充满教育意义的公共空间。
海南科技馆预计于今年6月完成幕墙和景观工程,2025年投入使用。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项目信息
类型:博物馆
总建筑面积:46,528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27,782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18,746平方米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主持副合伙人:傅昌瑞,李健,Tiffany Dahlen
设计团队:王一丁,吴大野,尹建峰,孙菲菲,Reem Mosleh,潘思熠,Alan Rodríguez Carrillo,Anri Gyuloyan,陈怡妏,Rozita Kashirtseva,邬巧灵,郑程文,冯莹莹,朱禹豪,Edgar Navarrete,杨雪兵
业主:海口市科学技术协会
代管单位:海口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主持设计:MAD建筑事务所
甲级设计院: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阿法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景观顾问: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MAD建筑事务所、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灯光顾问: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标识顾问: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展陈顾问: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航拍视频: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有时候相比于建造一个房子,通过房子去创造一个生活场景好像有意思得多。在有着摇曳的羽状阔叶树影和一望无际蔚蓝色的热带海岛上,屋面自由延展的形态下,建筑凝成一片水边的薄云。游人停在云下,吃饭,聊天,或者盘腿坐着什么也不做。
▲ 项目世纪海角 ©朱雨蒙
项目世纪海角选址在海南省海口市世纪公园的东北角,公园的西北角坐落着海口市新晋的地标式建筑“云洞图书馆”。那是一朵圆乎乎的白色云彩,我们想做一片乌漆嘛黑的薄片乌云与之交相呼应,不过甲方委婉地回绝了我们黑漆漆的天马行空。那,其实白色也行。
▲ “薄云”概念草图 ©大料建筑
▲ 《On the modification of clouds》P35 ©Luck Howard
▲ 薄云与云洞 ©朱雨蒙
规整的矩形场地面向海甸河入海口,西侧毗邻的世纪大桥将场地与世纪公园分隔开,未开发前的场地南侧是一片公交车停车场,东边则是面向游人和居民的酒店与住区。为这样的场地赋予餐饮和休闲娱乐功能似乎显得合情合理。饭后遛弯的周围居民,公园中闲逛的游客,约了朋友的客人,汇聚于此,在昼长夜短中听着喧嚣和海风。
▲ 世纪大桥将场地与世纪公园分隔开来 ©朱雨蒙
▲ 由世纪公园望向世纪海角 ©朱雨蒙
场地中央原本生长着一片椰子林和几棵大榕树,我们想要保留那些树木,让建筑从叶影幢幢 的树林间生长起来,宽大的屋檐与树叶连成荫凉一片。于是建筑的轮廓在方形场地中,沿着 椰林形状蔓延而栖——建筑外部边界获得了亲近自然的自由,游人能够坐在宽大屋檐与树影 拼接出来的外摆空间下;建筑内部为树木的生长位置预留空间,这栋房子也因此收获了一个 树荫盈盈的庭院。
▲ 建筑与场地内树木的关系 ©大料建筑
▲ 建筑与场地周边环境 ©朱雨蒙
▲建筑与椰林和榕树 ©朱雨蒙
▲ 屋檐与椰林相接 ©朱雨蒙
▲ 树荫盈盈的庭院 ©朱雨蒙
环绕着庭院向外发散的空间,是为店铺准备的五个 L 型“盒子”,盒子为上下两层以及每层外摆空间四个部分,每组盒子供一家商铺经营使用。向心式布局的五家店铺在庭院的串联下,各自朝向不同方向,或临水而立,或掩映于椰林之下。无论是在室内的桌前还是外摆的座位上,每个店铺的客人向外看到的风景都值得被括弧起来,单独赏析成一篇小文。
▲ L 型盒子商铺:上下两层与其外摆空间 ©朱雨蒙
▲ L 型盒子商铺:上下两层与其外摆空间 ©朱雨蒙
饭庄酒舍背后的员工后勤通道、食材酒水进货、垃圾排运、排烟通风等一切不需要参与进客人体验的配套设施则被裹进中央的庭院当中,藏于树影下,后勤流线与经营流线得以完全分离。
▲ 后勤等配套设施位于庭院中 ©朱雨蒙
相较于一层每个空间的各自独立,二层则是更加通透、开敞的,空间之间相互联通,室内室外混合相融。坐在二层向内侧逐层抬高的阶梯式平台上,向上掀起的宽大屋檐使二层多数位置都能获得无遮挡的外向风景,在人造空间中建立人与海面、天空和树木的情感联接。
▲ 阶梯式平台与掀起的屋顶 ©大料建筑
▲ 二层向内逐层抬高的阶梯式平台 ©朱雨蒙
▲ 二层阶梯式平台示意图 ©大料建筑
▲ 二层外摆空间 ©朱雨蒙
▲ 二层的外向风景 ©朱雨蒙
▲ 二层的外向风景 ©朱雨蒙
一栋商业氛围浓厚的建筑,面临着多家自主性极强的商户入驻,立面往往复杂而混乱。如何在将建筑秩序统一成整体的前提下保持商铺独立的品牌调性?我们在立面的腰线 3 米处将其拆解为上下两个部分,腰线下的立面交给店铺自行发挥设计,3 米以上至楼板的部分则分别选用了五种不同样式的格栅,格栅的大面积使用为地处热带的房子争取到了更好的通风效果,立面的视觉效果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元。
▲ 立面 3 米腰线处拆解为上下两部分 ©朱雨蒙
▲ 3 米之上风格不同的格栅 ©朱雨蒙
如此一来,漂浮的巨大曲面屋顶将五组空间笼罩其下,在这样相对有序的建筑语境之中,店铺依然能通过景观视线的随机发生、立面的自由多变来保持其独特性,空间的状态独立又混 乱。
▲ 屋顶将空间笼罩其下 ©大料建筑
▲ 屋顶下的商业空间 ©朱雨蒙
▲ 屋顶下的商业空间 ©朱雨蒙
▲ 空间状态独立且混乱 ©朱雨蒙
▲ 空间状态独立且混乱 ©朱雨蒙
▲ 屋顶带来的宽大屋檐 ©朱雨蒙
在地面向天空仰望,两片向水平方向伸展的大屋顶,轻盈自在地错动开来,是世纪大桥边漂浮的重叠云彩。人的活动促成了它的相聚,它的错动也在调动人的聚散。人们在此处相识,团聚,别离,回忆。吃过的饭,喝过的酒,味道鲜明如蒸烟,团团笼上半空,凝结成曾一同避阳躲雨的白色屋檐。那是城市的风景,也是每个人的故事。
▲ 江边的“重叠云彩” ©朱雨蒙
▲ 江边的“重叠云彩” ©朱雨蒙
▲ 白日与喧嚣 ©朱雨蒙
▲ 夜晚与热闹 ©朱雨蒙
▲ 夜晚与热闹 ©朱雨蒙
▲ 夜晚与热闹 ©朱雨蒙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 施工中的世纪海角 ©朱雨蒙
▲ 施工中的世纪海角 ©朱雨蒙
▲ 施工中的世纪海角 ©朱雨蒙
项目图纸
▲ 总平面图 ©大料建筑
▲ 一层平面图 ©大料建筑
▲ 二层平面图 ©大料建筑
▲ 屋顶平面图 ©大料建筑
▲ 剖面图 ©大料建筑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大料建筑
面积: 4000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朱雨蒙
主持建筑师: 刘阳
设计团队: 蔡卓群,史维维,孙欣晔,丁月文,孟子瀚
施工方: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长沙莫比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给排水/暖通/电专业/结构顾问: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 四周建筑
施工图单位: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业主方: 海口市龙华区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地点: 海口
△与城市社区的空间关系 ©TOPOTEK 1
△感官体验在室内外的拓展成为日常课堂学习的补充 ©TOPOTEK 1
设计场地位于海南北海岸城市新区,新的综合教育园区随着区域规划的实施推进在这里出现。我们将新校园设计作为联结过去与现在的空间载体,引入传统街巷的亲密尺度整合场地建筑与风貌资源。希望青少年和儿童在此增进自我身份认同的同时,产生对于陪伴其成长的社区环境强烈的归属感。
△内嵌的入口广场作为园区主要接驳枢纽 ©TOPOTEK 1
△自然环境成为介于学习和生活之间过渡的中间场景 ©TOPOTEK 1
适龄设计的学习景观
叠落的屋顶将8个教学组团及坐落其间的8处花园联系在一起,内嵌的入口广场连接的公共地带作为第9处花园,共同组成结构清晰、空间连续的建筑序列。幼儿园与中小学校在空间上得以分离,允许闭环组织。每个内院花园根据教学单元使用人群的特定年龄范围进行与其行为相应的活动场景设计。
△连续的檐廊连接一系列教育主体庭院 ©TOPOTEK 1
△廊下空间公共活动场景 ©TOPOTEK 1
适应气候的建筑组织
温润宜人的气候为校园建筑的内外场景转换创造了绝佳条件。在教学单元中,我们建构了一系列有趣而实用、由内而外的学习景观,花园作为围合空间向城市绿网和自然的延伸。普通教室可以直接步入庭院,为生动的教学新场景提供可能。成为校园甚至社区中一处全天候开放、不惧风雨的学习和交往场所。檐廊系统为教学单元之间的流动提供支持,宜人清新的海风穿越其中,也为通勤和步行创造了高效路径。
△屋顶下的艺术教室空间 ©TOPOTEK 1
△建筑组织分析图 ©TOPOTEK 1
成本可控的技术策略
我们以“不插电”可持续设计为原则为温暖气候条件下的环境友好设计理念提供支持。通过嵌入式立面和自遮阳体量的应用,及屋顶光伏面板的合理配置,使校园整体能耗降低,同时形成了富有辨识度的第五立面。受到充分庇护的开放公共空间为全时不间断使用提供可能,分布其中的植物帮助园区改善微气候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地区整体的大气候。
△图书阅览室视角 ©TOPOTEK 1
△首层平面图 ©TOPOTEK 1
江东新区在田园诗般的海滨不断演变,我们的设计希望为红树林南片区带来一座高品质的、可持续的、具有鲜明性格的公共校园。以批判性的视角为当代需求创造建筑空间,传递滨海历史风貌特征的同时,为年轻一代提供一处绝佳的陪伴式成长社区。
△剖面图
项目信息
设计竞赛:2023年海口校园设计竞赛
建筑设计:TOPOTEK 1 事务所
景观设计:TOPOTEK 1 事务所
项目规模:21,000平方米
设计周期:2023.11 – 2024.1
业主:海口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海口市教育局
海南能源交易大厦傲然屹立于海口市的新兴中央商务地段—江东新区,北临琼州海峡,南侧近江东大道。兖矿能源集团从事采矿生产和销售、煤炭精细加工和现代物流系统,其早期进驻江东新区,可发挥集聚与示范效应,带动世界顶尖企业积极参与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开发建设。建筑设计如同漂浮于公园之上的方盒子,尺度宏大、充满绿意的采光中庭让人惊叹,错落有致的空中花园柔化了建筑的刚硬线条,刚与柔在建筑中和谐共存,如同江东新区在既有基地条件限制下发展出尖端技术。
呼应兖矿集团打造绿色能源的精神,建筑设计将绿化面积最大化。每四层楼对角线交错配置挑高的空中花园,连接服务核的弧形阳台环绕着中庭。室内阳台和空中花园中孕育多样的植物,狂放的绿意在层层迭迭的阳台与穿透中庭的天光之间流动,营造充满自然气息与平和宁静的工作氛围。
75 米高的中庭连结空中花园与地面层开放空间,形成空气循环的通道,由于每层楼空气的压力、温度和密度不同,引入的新鲜空气将陈旧的空气向上推,经由屋顶开口排出,形成自然通风的循环流动,配合外遮阳系统,创造舒适宜人的微气候。
通透的玻璃帷幕外墙提供绝佳视野,可一览海岸线与城市地景,同时展示了内部利落、纤细、但坚固的结构系统。设计利用巨大的斜撑传递承重,不仅保留空中花园的完整性,不被结构柱干扰,也支撑着花园上方量体约 14 米的悬臂,此做法将结构的侧向挠度降到最低,同时也加强其抗震性。
双层的玻璃帷幕外墙满足了自然采光及节能的需求,降低人工照明及空调的使用。内层采用 Low-E 玻璃以有效隔热,并藉由双层玻璃间的腔体将辐射热能导出。内外层玻璃之间的电动百叶,可由屋顶追日系统的传感器自动调整,配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置,大幅增加室内环境的舒适感。此外,斜屋顶和每四层交错的内退提供空中花园和办公室充足的阳光,同时因应海南湿热的气候,避免大部分的走廊和中庭受阳光直射。斜屋顶取自江南的传统建筑元素,下雨时,雨水由屋顶斜面落下,聚集在四方的天井之中,以示「水聚天心、泗水归堂」,有积聚财富的意涵。海南能源交易大厦以设计传达永续建筑的生活概念,打造舒适节能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成为江东新区的绿色地标,引领区域的建筑发展。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平面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场
面积: 65726 m²
摄影师:MLee Studio
建筑师: 姚仁喜
项目负责人: 朱文弘、林宜伶
设计团队: 包晓雯、许榉译、王芳、李小露、李国隆、翁恺威、许家斌、叶蕾、苏靖英
合作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结构顾问: 创纬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景观顾问: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外墙顾问: 迈进工程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灯光顾问: 碧谱照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施工厂商: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业主方: 海南智慧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地点: 海口
园•院——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项目,基于展览和文创办公的综合开放性功能,从热带地区气候策略出发,引入自然景观台地,以及一系列高低贯通的院落、室外中庭和冷巷体系,与不同建筑功能空间体块相互嵌合设计,借鉴东方园林庭院系统的抽象原形,塑造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立体园林院落式公共共享空间。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的海南生态智慧新城,腾讯生态村园区内的西南角组团,紧邻园区主入口,采用院落平台式布局,每层均设室外平台,并与西南侧景观平台联通。
结合主门厅及各层小厅走廊设计核心筒,电梯、卫生间及部分设备机房集中布置于此。通过核心筒可进入各层的主要功能空间。且每个功能空间均设有直通室外平台的出入口。
建筑首层主要为展示中心、多功能厅及休闲咖啡茶座,北侧设为参观接待主入口,通过入口庭院进入主门厅,结合西南侧景观台地设计,建筑的首层和二层部分设计为覆土,在保证通风采光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
二~四层主要为办公空间,可通过门厅电梯进入。也可通过东侧主入口大台阶直接上至二层半室外的共享平台,从共享平台进入各办公空间 。
各层均设屋顶平台,上下层平台通过室外楼梯连接,并通往室外景观台地。位于东侧的室外共享大厅设垂直楼梯间,便于快速疏散。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温度分析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素朴建筑工作室
面积: 10980 m²
项目年份: 2021
摄影师:陈溯, 褚英男
设计团队: 宋晔皓、陈晓娟、解丹、褚英男、孙菁芬、于昊惟、夏雨妍、黄致昊、李真如
总体设计团队: 李守旭、陈恺、任晓勇、于振江、栾虎子、胡峤、谢雨东、应宇鹏
工程设计: 金龙林、温雅宸、王林健
结构设计: 龚政、孙晓彦、舒涛
电气设计: 杨莉、尹大鹏、李高楼
给排水设计: 林玉权、田英、解英、赵洋
暖通设计: 张玥、孙玉武、王司空
委托方: 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 海南南海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方: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原照明工作室
地点: 海南省澄迈
中国海南三亚市已选定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为该市新海港文化区设计竞赛的优胜者。新项目总建筑面积达 40.9 万平方米,旨在成为三亚文化生活的中心地带,为表演艺术、戏剧、展览馆、会议和商业展览会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建筑的流体造型创造了从三亚湾热带水域到城市肌理的过渡,中轴线分隔了向外羽化的分层屋顶,使建筑体量非物质化。
新区位于三亚港的入口处,汽车和有轨电车网络将其与城市的住宅区和酒店区相连接。开发项目的形象由中轴线确定,中轴线也定义了内部的功能分布,一侧用于表演艺术和展览,另一侧用于会议和博览会的商业规划。在这两个设施之间,有一个公共广场,向海港开放。
分层屋顶结构的灵感来源于海风中的风帆运动,从中轴线上层层叠叠地延伸下来,围绕着表演艺术剧场和会议中心的入口大厅。体量感十足的建筑构造面向港口,层层叠叠的公共露台将水景尽收眼底。公共广场、花园、游艇码头和海滨木栈道也融入了设计之中。城市中心的住宅、酒店、购物和餐饮设施为该区的多样化项目锦上添花。
考虑到海南省季风气候的特点,文化区的设计考虑了自然因素,调整了朝向、构图和景观,以优化自然通风和日照。建筑采用了低碳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策略,包括在较大的屋顶区域嵌入光伏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悬挑的屋檐为室内和室外公共露台提供了遮蔽,而中央工厂则采用海水热交换器进行冷却。遮阳、照明和通风将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同时,根据建筑师的要求,当地材料和可回收材料将被优先考虑,包括从经认证的可持续森林中采购的木材覆层。
最近,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在澳门完成了好莱坞风格的“新濠影汇”度假村,事务所还受托设计了位于中国最大内陆城市之一西安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建筑大夏大厦。今年早些时候,扎哈事务所设计的商务体育场中心获得立陶宛维尔纽斯市的批准,而成都科幻博物馆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在 2023 年世界科幻大会(世界上最大的科幻盛会)召开时开放。
项目信息
业主方:People’s Government of Sanya City Consultants
建筑设计:Zaha Hadid Architects (ZHA)
ZHA 设计师:Patrik Schumacher
ZHA 竞赛项目主管:Nils Fischer, Lei Zheng, Jakub Klaska
ZHA 竞赛项目建筑师:Chun-Yen Chen, Matthew Gabe
ZHA 竞赛团队:Shajay Bhooshan, Joshua Anderson, Vishu Bhooshan, Daniel Boran, Chun-Yen Chen, Hung-Da Chien, Nils Fischer, Matthew Gabe, Charles Harris, Jinqi Huang, Yen-Fen Huang, Ivan Hewitt, Jakub Klaska, Hannah Kopeliovitch Simmons, Henry Louth, Sonia Magdziarz, Patrik Schumacher, Svenja Siever, Tul Srisompun, Yaobin Wang, Yutong Xia, Simon Yu, Lei Zheng, Han Hsun Hsieh
执行建筑师,本土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质量监测,M&E 工程师,MEP,消防组织工程师:Arcplus Institute of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交通顾问:Parking Management
景观顾问:ZHA Lighting Design: ZHA Acoustic
顾问:Cundall Theatre Consultant: Cundall Theatre
管理顾问:Cundall Theatre Equipment
顾问:Cundall Site Surveyor: Arcplus Institute of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标识设计:SHIYU Urban Sig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在新消费时代的浪潮下,商业模式正酝酿着一场革命性转变。过去,商家和商品主导着市场,而如今,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成为引领潮流的主导力量。这场变革的浪潮催生了购物中心的全面革新,提出了全新的发展命题。
华彩海口湾广场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城市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海口湾”景观带上, 独揽一线海景,位处海口世纪大桥畔,对望国贸CBD。这片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海岸商都,吸引着无数追求品质生活的目光。凯谛思Arcadis旗下设计公司CRTKL引入了多维艺术元素,对本项目商业裙楼建筑外立面、商业室内、写字楼公共区域室内、营销中心室内进行了设计,塑造了独特的体验式和主题式购物空间,旨在唤醒消费新活力,满足社交新需求,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港湾艺术商业地标。
01 建筑共振海洋之美
在华彩海口湾广场商业裙楼建筑外立面设计中,设计团队以独具匠心的手法,精湛地营造了令人陶醉的“海”的通感,使人们在此仿若置身于无边的海洋之中。观海、听海、吹海风……如梦似幻的体验在这里得以完美展现。游艇作为商业裙楼的立面设计灵感,被艺术性地转化为轻盈的金属薄翼设计元素,宛若拍打的海浪轻轻拂动建筑的肌理。金属表面倒映着海天之色,波光粼粼,与滨海景观巧妙交融,每一刻都仿佛能聆听自然与艺术的对话。
这些金属薄翼还能提供一些灰空间,不仅扩展了商业裙楼的外延,将室内外充分融合,赋予连续而有机的空间感;还具备遮阳避雨的功能,让人们得以在这片开放区域尽享海滨轻松自然的休闲生活。在海湾和漫天熠熠星光浪漫相遇的夜晚时分,每层南向露台增加4.5米长的“星空飘板”,海洋魅力由此尽显无遗。
通高、可开合、超透明的玻璃隔断如一道扉开于大海的门,紧密连接了室内外空间,将两者融为一体,让室外的海景以IMAX全景的方式呈现眼前,仿佛触手可及。半开放层层退台的巧妙设计,让人们得以360度饱览海的壮丽景色,建筑之美与海和鸣。
在建筑最高层,万根纤灯轻柔飘逸,交织成悬索般的艺术连桥。空中连桥犹如飞鸟展翅,俯瞰无垠海洋,为人们呈现独特的空中观海体验,彷若漫步于蔚蓝天际的幻境。
在人们进入商场前,空中连桥便吸引他们驻足并期待探索高楼层的奥妙,以垂直引流之力,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现象级胜地。如此一来,这座空中连桥不仅是顶层动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地标所在,成功带来了可观的客流拉动效应。设计团队将线性元素与海景相融合,实现建筑之美与海洋的和谐共振,展现出滨海艺术景观的魅力。
02 多元浸润人文氛围
在华彩海口湾广场的商业室内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巧思独具。木质色调和细腻纹理相得益彰,精心雕琢之下赋予空间丰富多样的层次感;天然材料的运用与自然光线相互交融,宛如一幅画卷将户外的美妙景致融入室内,打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和谐自然氛围;装饰照明的运用为空间增添了更深层次的魅力;雕塑感元素的巧妙注入更是彰显了购物中心的精致气质,烘托独特的魅力和氛围。在这里,建筑、商业、零售、酒店的设计智慧交织融合,酒店大堂、艺术空间和街头市集等场景被精妙融入,打破了传统商业室内的固有形式。入口大堂借鉴酒店设计手法,营造出聚合性、宾至如归的感受。
室内空间巧妙地划分出潮牌美妆、风格大赏、鲜味食肆、都市厨房、茶叹花园和新鲜实验室等多个区域,为整个空间注入了充沛的生命力。多重氛围满足了消费者无界社交新需求,多样化的场景空间设计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让人们在华彩海口湾广场中尽享无与伦比的商业休闲之旅。
在华彩海口湾广场项目中,写字楼公区的室内设计也展现着别样的气息,设计团队以“生长、交融和共享”为设计理念,将文化、工作和娱乐融为一体,为用户打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
营销中心的室内设计通过化繁为简,消除赘余的表达为设计线索,专注光影关系的营造,以及材质肌理本身质朴美感的呈现。在满足销售中心办公、招商和销售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团队打破空间固有的桎梏,通过体块穿插及结构悬挑等设计介入,创造出错落有致,富有层次的极致感受。
这座原本定位为社区型商业的华彩海口湾广场凭借艺术与商业的交相辉映,成为了一座独具艺术性的杰作,其出众的地标建筑和带给消费者的愉悦购物体验,超越了原有的定位范围,吸引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人群,客流量爆发式增长为项目持续运营和品牌提升增添了信心。正如美国艺术家沃霍尔所说:“艺术商业是商业的下一个阶段。”这种创新性的融合为购物中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开启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作为新一代城市生活的商业综合体典范,华彩海口湾广场正以卓越的魅力引领着湾区的商业潮流,创造了湾区繁华的崭新风尚。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中国海口市
业主:海南华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项目规模:26万㎡
服务范围:商业裙楼建筑外立面、商业室内、写字楼公共区域室内、营销中心室内
项目开始日期:2020.6
建设完成日期:2023.3.18
设计团队
建筑设计主创:刘严(Yen Liu)、Matt Billerbeck、Bret Wiggins、赵亮(Liang Zhao)、韩靖(Jing Han)、曾颖(Ying Zeng)、侯飞(Frank Hou)、Minfenq Xia
室内设计主创:Kevin Horn、彭钰雯(Yuwen Peng)、赵宝军(Baojun Zhao)、Mengdie Zhou、Aaron VandenHeuvel、张泽楠(Zenan Zhang)、Irene Lok、解健(Sean Xie)
摄影:胡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