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看看浙大学弟设计的良渚公园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3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34.html#comments Sun, 21 Apr 2024 10:46:01 +0000 大二:良渚国家遗址公园设计

场所,指的是由特定的人与特定的事所占有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环境空间。场所的构成既需要由自然和人工叠加而成的物质环境所支撑,也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行为活动。本课题中,我们将选择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块场地,设计一处供人们观展,游玩,休闲的场所。场所中将布置1个中心展厅,4个展示单元,1个餐饮单元和1个公厕单元

建筑基本要求:

每个单元由两个轴线尺寸6m*3m,净高2.4m的集装箱组成

中心遗址坑展厅10.5m*10.5m。建筑构件的落地位置需避开遗址坑。观展区地面高于原始地面0.3m。观展区净高不小于3m,遗址区净高不小于4.2m

建筑功能要求:

以T形单元为基础设计满足两个人学习,会客,休憩,盥洗,储藏等功能的人居单元,并最后将人居单元转换为中心展厅,展示单元,餐饮单元和公厕单元

人居单元要求注意采光,通风,遮阳,视野以及私密性等要求,并引入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展示部分由四个展示单元和中心展厅构成,展示单元以及中心展厅应有联系,并考虑展柜,展板和游览路线的组织

餐饮单元分独立的制作区,售卖区以及较为开放的室外餐饮场地

公共厕所分为男厕和女厕。需充分考虑各设施的基本尺寸并合理组织流线

 李 祺

浙江大学  本科

我是浙江大学18级建筑系专业的建筑新人,李同学。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系列设计是我大一下学期的课程设计作业,也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基于现实案例的设计作业。当时让我来设计一个公园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作为一个建筑小白,平时我喜欢刷各类有关建筑的公众号和设计网站,膜拜各位建筑大神的作品。每当遇到一些有趣的案例,或者某个案例中有趣的设计细节时,我都会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对建筑的想法,逐渐从“抄别人的设计”到“做自己的设计”再到“做有灵魂的设计”

对于公众号

“建筑抄绘笔记”是我用的几个公众号里特别好用的一个。各种各样的设计案例网上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建筑抄绘笔记”里给的案例是更完整的,尤其是每个案例的分析过程非常贴合我们学校作业的要求。所以对于刚刚接触建筑的我来说,这个平台真的能挖到不少宝藏

设计理念

01 单元体块的秩序发展

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于六个T形单元在建筑范围内所呈现出的秩序的探究。为此,我们运用LEGO积木这一简单而又富于变化的玩具来表达自己构思,形成表达清晰的整体形态秩序

原创图纸  @李同学

LEGO的每一格代表1.5M,在探讨秩序规律时又要兼顾人体尺度的需求,因此最后呈现出来的形态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E0.1的秩序是基于人居背景的。每一个单元供两个研究人员临时居住,因此,我的布局设计要点在于:

1.提供了半私密的室外活动场地(虚线部分),室外广场(点划线部分)以及交通干线(箭头部分)。每一部分都与其他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考虑到施工成本,公园建成时的单元布局依旧是基于这一秩序发展,演变而成。而发展演变的规律在于增加了公共场地的面积并考虑绿植的设计(灰色部分)

2.加强单元之间的联系并形成半私密的庭院

3.形成较为明显的交通流线与主次出入口

原创图纸  @李同学

02 T形居住单元的人居设计

双人居住的临时集装箱建筑应以简洁为要。应对难以处理的T户型,化繁为简,采用对称式的室内家具设计更为合理。同时,考虑到研究人员的需要,将T形的横竖两部分分别作为私密部分(卧室),与公共部分(会客厅兼工作室)

△ 原创图纸  @李同学

同时,根据当地的风向,太阳高度角等信息,在设计过程中我也通过格栅的开窗方式简单地实现了绿建技术的应用,用最小的成本达到了通风与采光的基本要求

原创图纸  @李同学

在做开窗的处理时,我注意到光线的引导作用,特地将开窗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应用到设计中。书桌上方的天窗,卧室通道顶部的天窗以及两侧的落地窗使光线逐渐从柔和到明亮,拉升了室内的纵深感,同时使室内既有层次又不失生动性

原创图纸  @李同学

03 中心遗址坑的建构设计

中心的遗址坑展厅最为关键,在整个公园中处于核心位置。一开始想采用的是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但是为了与其他建筑元素相融合,并增加其趣味性,中间遗址坑展厅的形式逐渐演变成由四角的“飞檐”形成的八折面的形式。四角各稳四方,形成较为舒展的视觉效果

原创图纸  @李同学

作为中心建筑,遗址坑展厅也十分注重细部设计。将承重的四根十字柱顶部逐渐展开,承接屋顶的荷载。屋顶的束水条和檩条的方向性即是出于结构与功能的要求也能对折面的舒展产生形式上的作用,以达到结构与形式的统一

原创图纸  @李同学

虽然在模型的层面中心展厅的形式是成立的,但是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我们还需要考虑现实建造时,各个构件的尺寸,材质和连接方式。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考虑了屋顶的材质和防水处理,完善了地板的铺装形式和对应的龙骨处理,加粗了四根主要的承重柱并明确了屋架的受力形式

原创图纸  @李同学

04 遗址公园的场所设计

最后场所设计的部分需要综合前面两部分的设计成果,并将中心展厅,展示单元,餐饮单元和公厕单元生动地组织起来。其组织规律又是在人居单元的规律上进一步深化而成的。场所的设计既需要考虑物质条件,又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和人类活动

因此,在做最后的公园场所设计时,基于“良渚遗址公园”这一设计背景,我将与遗址公园相关的一些“文化符号融入到设计当中,如T形单元围合而成的中庭式环形展厅,暗示良渚地域标志的水景小品等。同时,采用中心对称式的布局和竖向格栅的设计元素又将整个公园统一为整体

原创图纸  @李同学

职业规划

近段时间,除了主体的课程学习外,我还在准备一些科研训练项目以及竞赛项目。对于以后的职业规划,我是希望做自己的设计事务所的。当然,毕业后主要还是进入设计院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于大三大四以后,我还会更多地安排一些实习项目

参考案例

西溪木守酒店

http://www.archina.com/index.php?g=works&m=index&a=show&id=2543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34.html/feed 0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三年级作品 ,每张展板都堪比电影海报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21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215.html#comments Wed, 21 Apr 2021 10:58:48 +0000 开放性设计 | 中继站

为不确定的未来建构一个确定的支点

_0 (5).jpg

今天,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繁荣景象的背后,不确定性也迅速增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气候变化、能源枯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信仰危机、种族歧视、网络安全、传染性疾病……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面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风险,建筑师能为人类的未来做些什么?。

作为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四个子课题“约束性设计”、“系统性设计”、“开放性设计”和“探究性设计”中的“开放性设计”,本次作业以“中继站”为题,引导同学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发现问题,寻找边际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提案。本次课题共四周,同学们以“策略提案+概念设计”的形式递交成果。



01

课题介绍

中继站,原指在运输线中途设立的补给、转运站——它是通向未来目的地的一个中间过度点。本次课题以“中继站”为题眼,要求同学们思考在急剧转变的当下,给人类的群体或个体,在到达某种不可知的未来之前,营造一个可以停留的、预期的、安全的所在,为不确定的未来建构一个确定的支点。

选题向任何满足中继站定义的功能系统开放。唯一的约束是需建构一个空间系统:包括设定可信的外部环境和实现本体技术逻辑的自洽。


02

课题目标

训练基于问题研究推导解决策略的设计性思维;训练最小约束条件下的目标最大化的自主性探索;训练空间系统的故事性建构;训练设计概念的概括提炼和表达。


03

课题成果

本次课题为策略提案+概念性设计,注重思考维度与问题视角。要求学生以“中继站”  为载体,结合现状社会条件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大胆而又合理的构思,设计反映社会、技术、文化、生态等不同需求的创新建筑形式。

设计成果要求为两张A0,其中一张为充分展现作品主题、浓缩设计主旨的海报,具有强烈的识别性;另一张为充分表达作品创作意图的相关设计图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04

部分学生作业

_1 (5).jpg

_2 (7).jpg

_3 (7).jpg

_4 (6).jpg

_5 (5).jpg

_6 (4).jpg

_7 (5).jpg

_8 (4).jpg

_9 (4).jpg

_10 (4).jpg

_11 (3).jpg

_12 (3).jpg

_13 (4).jpg

_14 (3).jpg

_15 (4).jpg

_16 (4).jpg

_17 (1).jpg

_18 (3).jpg

_19 (2).jpg

_20 (1).jpg

_21 (3).jpg

_22 (1).jpg

_23 (1).jpg

_24 (2).jpg

_25 (1).jpg

_26 (2).jpg

_27 (3).jpg

_28 (3).jpg

_29 (2).jpg

_30 (3).jpg

_31 (2).jpg

_32 (2).jpg

_33 (2).jpg

_34 (1).jpg

_35 (1).jpg

_36 (1).jpg

_37 (1).jpg

_38 (1).jpg

_39 (1).jpg

_40 (1).jpg

_41 (1).jpg

_42 (1).jpg

_43 (1).jpg

_44.jpg

_45.jpg

_46.jpg

_47.jpg

_48.jpg

_49.jpg

_50.jpg

_51.jpg

_52.jpg

_53.jpg

_54.jpg

_55.jpg

_56.jpg

图文提供 | 三年级教学组

_57.jpg

关注 浙江大学建筑规划学科联盟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215.html/feed 7
展览|UAD“走向平衡”主题展亮相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0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04.html#comments Fri, 23 Oct 2020 02:33:55 +0000

展览主题

走向平衡   TOWARD BALANCE

展览时间

2020年10月29日-11月01日

展览地点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  W1馆317展位

展馆地址

北京北京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总策展人

董丹申、莫洲瑾

执行策展人

李丛笑

策展团队

赵强、杨凯、李莹、庄文玲、孙玉洁

特别鸣谢

中国建筑学会

慕尼黑博览集团

中联慕尼(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的深入让中国建筑形成了全球化视野。随着中国经济高速而持续的増长,经历了城市与建筑的爆发式发展以及新冠疫情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传统建筑学的理论和实践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重建人与自然传统与现实增长与效率之间的新平衡,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任务。

平衡建筑”不是一种设计风格,亦非某种标签,其思想基础源于“知行合一”的传统哲学思辩与唯物辩证法,在具体的建筑创作中践行平衡的建筑之道。建筑师则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不断追寻着情与理技与艺形与质之间的微妙平衡,努力通过平衡建筑观来实现高完成度的原创精品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0,北京)“走向平衡主题展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与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BAC联合主办。展览以时间为轴线,展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UAD在教育文化居住体育酒店办公会展城市更新等设计领域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回顾UAD在“走向平衡”之路上踏下的坚实足印,企望“平衡建筑”理论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继续迸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文明和信仰的冲突、地区平衡被打破、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疾速迭代的技术变革,使得当今世界充满了激荡与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时代,建筑类学科是否能够找寻到自己的平衡?让我们拥有一颗对科学与技术永无止境追求的心灵,燃烧着对遥远征途星辰大海永不停熄的火焰,让我们一起用思考赢得尊重用技术与创意改善环境,在不断追寻和谐的世界里重新树立起清晰的结构和持久的价值,让我们共同走向平衡


 苏州沿海国际中心 

Suzhou Coastal International Center

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


项目类型 | 商业综合体

项目地点 | 浙江 绍兴

项目规模 | 123000 ㎡‍ 

建筑高度 | 172.3 m

设计时间 | 1996-2007年


 浙江省电力生产调度大楼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Scheduling Building

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1949-2009)

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创作佳作奖

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铜奖

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二等奖

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推举活动-优秀勘察设计项目

2008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项目类型 | 办公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84724 ㎡‍ 

设计时间 | 2002年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

2006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1949-2009)

2006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项目类型 | 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 | 江西 井冈山

项目规模 | 20998 ㎡‍ 

设计时间 | 2003年


 中都·青山湖畔山地别墅 

Zhongdu Qingshan Lakeside Mountain Villa

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

2011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住宅与住宅小区二等奖

2011年度教育部优秀城镇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一等奖

2018WA中国建筑奖成就奖入围奖


项目类型 | 居住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临安

项目规模 | 41123 ㎡‍ 

设计时间 | 2005年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China Business Executives Academy, Dalian

201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

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

2013年度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项目类型 | 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 | 辽宁 大连

项目规模 | 48940 ㎡‍ 

设计时间 | 2008年


 金华市体育中心 

Jinhua Sports Center

201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建筑工程】

2014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项目类型 | 体育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金华

项目规模 | 97577 ㎡‍ 

设计时间 | 2009年


 义乌市文化广场 

Yiwu Cultural Square

201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二等奖

2018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21年德国设计奖(German Design Award , GDA)特别表彰奖

2019年伦敦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s)金奖

2019年土耳其31届世界建筑社群网大奖(31th World Architecture Awards, WA Awards)

2019年美国国际设计大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 IDA)铜奖

2019年美国建筑大师奖(The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 AMP)最佳文化建筑荣誉提名奖

项目类型 | 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义乌

项目规模 | 82360 ㎡‍ 

设计时间 | 2010年


 临安市体育文化会展中心 

Lin’an Sports and Culture Center

20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

2016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项目类型 | 体育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临安

项目规模 | 74985 ㎡‍ 

设计时间 | 2010年


 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 

Cyrus Tang Foundation Center

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银奖

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

2021年德国设计奖(German Design Award, GDA)特别表彰奖

2019年伦敦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s)银奖

2019 美国建筑大师奖(The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最佳混合建筑大奖

项目类型 | 综合建筑

项目地点 | 江苏 吴江

项目规模 | 15627 ㎡‍ 

设计时间 | 2012年


 江山市烈士纪念馆 

Jiangshan Martyrs Memorial Hall

201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二等奖

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

2021年德国设计奖(German Design Award, GDA)特别表彰奖

项目类型 | 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江山

项目规模 | 1680 ㎡‍ 

设计时间 | 2013年


 海宁国际校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

Zheji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Haining International Campus)

2017年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21年德国设计奖(German Design Award, GDA)特别表彰奖

项目类型 | 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海宁

项目规模 | 399300 ㎡‍ 

设计时间 | 2014年


 杭州雅谷泉山庄酒店整体翻建 

Renovation of Hangzhou Yaguquan Resort Hotel

201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

2018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19年伦敦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s)银奖

2019土耳其31届世界建筑社群网大奖(31th World Architecture Awards, WA Awards) 

2019年美国国际设计大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IDA)荣誉提名

2017年美国建筑大奖(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 AAP)荣誉奖

项目类型 | 酒店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31363 ㎡‍ 

设计时间 | 2015年

概念规划 | 波士顿国际设计BIDG


 枫桥古镇更新 

Renewal of Fengqiao Ancient Town

201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传统建筑设计一等奖

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传统建筑一等奖

2019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AMP美国建筑大师奖)大奖

2020第八届美国Architizer A+ 奖荣誉提名奖

项目类型 | 传统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诸暨

项目规模 | 109327 ㎡‍ 

设计时间 | 2015年


 德清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永久会址 

Permanent Site for United Nation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um at Deqing

2020年度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勘察设计成果【建筑工程设计类】一等奖

2019土耳其31届世界建筑社群网大奖(31th World Architecture Awards,WA Awards)

项目类型 | 会展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德清

项目规模 | 49230 ㎡‍ 

设计时间 | 2016年

合作单位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总部四期 

Alibaba Headquarters Phase Four


项目类型 | 办公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428052.56 ㎡‍ 

设计时间 | 2015年


 西湖大学 

Westlake University


项目类型 | 科研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34560 ㎡‍ 

设计时间 | 2017年


 杭州国际中心 

Hangzhou International Center


项目类型 | 办公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410000 ㎡‍ 

设计时间 | 2017年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筑)

Centrifugal Hypergrav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Facility(Architecture)

项目类型 | 科研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34560 ㎡‍ 

设计时间 | 2018年


 之江实验室概念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方案 

Zhijiang Laboratory Conceptu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hase One


项目类型 | 科研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1328500 ㎡‍ 

设计时间 | 2018年


 亚运会射击射箭现代五项馆 

Sport Shooting, Archery, and Modern Pentathlon Arena

项目类型 | 体育建筑

项目地点 | 浙江 杭州

项目规模 | 43627 ㎡‍ 

设计时间 | 2018年


△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

△ 交通路线指南


△ 展馆位置

欢迎各位建筑师、同学们前来观展!

报名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即可免费参观“走向平衡”主题展

报名参观 | 保存二维码图片,并在微信中识别

或者点击:https://ali.infosalons.com.cn/reg/cade20mo/mobile/start.aspx?


 关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设计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室,是国家重点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六个设计院之一,2017年注册“UAD”商标。

设计院现有员工14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定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2名,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名,中国杰出工程师4名,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10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32名,其他注册工程师300余名。

设计院充分依托浙江大学,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并出资建立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提炼“平衡建筑”学术思想,沿着理性的方向,以多元的姿态站在业界的前沿,逐渐有了自己的传承与风格,走过了一条由学术实践出发的“走向平衡”之路;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工程联合设计,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知名设计公司或事务所合作完成了多项建筑工程设计;建院以来在各个领域均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和成果问世,完成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或重要项目;历年共荣获1200余项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优质工程奖、科技成果奖和国际设计奖。

六十余年来,始终秉承“营造和谐、放眼国际、产学研创、高精专强”的办院方针,努力实现“设计创造共同价值”的核心价值观,竭力达成“高品位的文化、高宽远的视野、高效能的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高精专的技术、高质量的作品”的六高强院目标。


关于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浙江大学校设研究机构,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设计院”)出资建立。

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中心依托于浙江大学相关学院的学科资源,集聚一批专兼结合的国内外高水平研究队伍,协同推出校企共享的高质量学术与科研成果。

中心的宗旨是以“平衡建筑”理论为指引,重点围绕建筑类学科(大土木学科)的重大研究领域,面向浙江大学及相关社会科研机构、团队开展合作研究。立足建筑科技前沿,凝练建筑类专业特色,汇聚高端人才,承担重大项目,推动交叉研究,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平台建设。

中心作为设计院支持浙江大学学科建设的新平台,充分体现了发挥浙江大学学科综合优势、全面打造浙江大学建筑类(大土木)相关学科领域新高地的决心,也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校级学科性企业特殊的贡献。期待通过“高品位的文化、高宽远的视野、高效能的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高精专的技术、高质量的作品”来支持一流学科与一流设计院的建设,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示范基地。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0(北京)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0(北京)将以“未来”为主基调,以建筑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融合”为主线,通过“融·前沿”、“融·体验”、“融·碰撞”、”融·翘楚"四个维度展开,场景化展示设计理念与材料之间的完美融合,为企业、观众和嘉宾带来独特的展会体验,打造狂欢的建筑极客乐园。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04.html/feed 0
一百年以后,我想问大家,我们还有中国园林可看吗?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36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360.html#comments Thu, 08 Nov 2018 07:27:17 +0000

陈健,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古典园林专家。

这十几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园林的恢复,有梦溪园、芥子园、勺园、随园,还有明代的寄畅园、安澜园、文园等等。我们做复原研究,并不是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它也可能就是个假说,有可能学者会来批驳我们,说你这个模型是错的。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个事情,否则它就永远丧失掉了,不知道它在哪里。这就是我们现在做这个事情的非常迫切的动机。

    

消逝中的古典园林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浙江大学的陈健,我在我们学校负责教授景观设计专业。我们中国人对园林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当我们被问到,能不能给园林下个定义的时候,我们发现是很困难的。

现存的众多定义中,我本人喜欢的是《佛罗伦萨宪章》里对园林的定义。其中第一点,大意是,认为园林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园林就是天堂,同时除了天堂之外,它还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种艺术风格,是一个人们休息和创作的场所,甚至还是某个艺术家创作的一个作品。

这就是《佛罗伦萨宪章》的定义,这个定义的重点就是:园林是天堂。或者说是,所有的园林都是人世间的天堂。如果这个原理成立的话,我们将发现,只要人类一天不灭绝,那么人类将永远不会停止造园。

下面我给大家放几张中国园林的图片。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

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个园,占地有70亩左右,始建于明代,它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特点,它可能是我们中国江南园林中园主更替最多的一个,前后有16个主人。

这是苏州留园,也是始建于明代。

苏州留园

我们现在看的照片里有一个很大的石头,叫冠云峰,它是宋朝花石纲的遗石,也就是说宋朝的时候皇帝到江南来搜罗名石花草,然后有些遗漏在了江南。现在遗留下来的有四座,苏州有两座,杭州有一座,在曲院风荷,上海有一座。

这是苏州的网师园。

苏州网师园

陈从周先生跟方闻先生把网师园里的一个院落,叫殿春簃,把它复制到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以说我们在纽约看到的一个院落叫明轩,就是复制自网师园。网师园是目前苏州唯一一个晚上有昆曲表演的园林。

这是杭州的郭庄。

杭州郭庄

杭州在西湖边上有非常多的园林,而且它们都不叫“园”,它们都称之为“庄”,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汪庄、刘庄,还有郭庄。这个园林是我本人认为的杭州西湖边上最好的一个园林。它好在复原得非常好,营造得也非常好,它在修复之前曾经是一个公检法的办公地,是一个拘押犯人的地方,也曾做过学校。

很多人都说上海最好的园林是豫园,实际上可能不是这样。你们下次有机会去上海的话,到嘉定去看看,上海最好的园林是秋霞圃。

上海秋霞圃

从这张画面可以看出它的古意盎然。它占地45亩,是由三个15亩的园林合并而成,而且通过我仔细地考察,秋霞圃的整个最好的山水结构非常类似于无锡的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在无锡的惠山和锡山之间,它坐落在两个山的山脚,因此它的借景条件非常好。另外寄畅园还拥有我们很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二泉映月》里的那个二泉。

南京的朱有玠先生曾经说,如果说我们要排一排江南园林的话,他认为最好的是寄畅园。我也跟他持相同的态度。寄畅园的环境,它近500年没有改变的园主,奠定了它在江南园林中最好的这么一个位置。

下面我们放几张国外的园林的图片。这是意大利园林。

这是法国凡尔赛花园。

按照彼得·沃克的说法,凡尔赛花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平面性,也就是说恰恰是它的平面性构成了它的园林的鲜明的特征,一览无余,呈射线状。

这个是英国园林。

跟刚才的意大利园林和法国园林相比,我们可以发现英国园林的结构和特征完全不一样。这个园林之所以是这样,恰恰是因为它在18世纪受到很多中国园林的影响,在英国园林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号,叫英中式园林。

随着英国园林又传到北美,还有其他国家。

这是阿拉伯园林。

这是一个日本园林,一个庭院。

很多学者都说日本园林来自于中国园林,是的,从源头上说是差不多,但是日本园林有它自己的语言,有它自己的创造。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个枯山水的庭院,它是让人们面对这个庭院来冥想的一个对象,而不是可以下去进行活动的一个地方。所以日本园林的造园士说,在日本园林中只有猫是可以进入枯山水的,人是不能进去的。

大家从刚才这些园林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园林都有它的特点。如何在园林之间进行比较,我总结出了一套叫“品园八项”的标准,它包括相地、立基、掇山、理水、建筑、花树、文字和主人。

这些概念很多是借鉴了明代造园家计成的概念,他写了一本叫《园冶》的书。还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八个标准,换句话说将来如果你们看到一个园林,你们就可以用这八个指标来评判一下,是不是就可以打一个分出来。

我们先说说第一个相地。

“品园八项”之一:相地

所谓相地就是看我们的园林建在什么地方。在计成所说的六种地中间,山林地是最好的,最差的则是城市地。他甚至说“市井不可园也”,也就是说在城里最好是不要造园。

如果比较无锡的寄畅园跟苏州的大部分园林,我们就可以发现,无锡的寄畅园是一个典型的山林地,杭州的孤山也是一个山林地,而大部分的苏州园林都是城市地,在相地方面它们就要丢很多分。

第二个叫立基。

“品园八项”之二:立基

立基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布局。我们都知道中国建筑的布局是非常强调秩序、等级和轴线的。比如说开间、进深与色彩,什么人住在什么房间里,都有明确的规矩。

园林是怎么产生的呢?园林从产生开始,就是作为一种对正统建筑秩序的反叛,因此园林布局的最大的特征,用一个词形容,叫散漫。散漫不是胡乱地散漫,散漫是有所依据的。

依照计成的说法,园林中的建筑相当于一个个猎人,他们要去追逐各式各样的景,或者说追逐我们所说的景观,有景的地方就可以盖房子。如果说景观在房子的北边怎么办呢?你就可以把门窗朝北开,不要在乎西北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园林建筑的布局,它是以取景为第一要素,而住宅建筑是以秩序为第一要素。

第三是掇山。

清代戈裕良在苏州叠的环秀山庄。

(“品园八项”之三:掇山)

很简单,就是我们所说的叠山。在中国古代,可以说在明代之前,叠山主要是叠一个整体的山。明代以后,中国人叠山趋于写意化,也就是说叠一个山的局部,强调的是“未山先麓”。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叠山家,比如说明代的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等。

这就是戈裕良在苏州叠的环秀山庄,现在还保持得非常好。也就是在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自然中的山中间的那些沟壑、平台、悬崖,它都可以从它的一个小小的山体里头把它叠出来。

第四是理水。理水就是怎么去设计,或者怎么去安排我们的水,包括水的形状和水的形态。

“品园八项”之四:理水

第五是建筑。园林里的房子除了可以像我们平常一样的居住之外,它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看景。另外房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宁小勿大,宁散勿聚。在跟树跟石头相对应的关系中,你宁可把房子做得小一点,也不能把它做得很大。

“品园八项”之五:建筑

另外,中国的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论亭台楼榭,实际上它都是同构的,换句话说我们把一个亭加上四个面,它就可能变成一个阁,把阁放大,它就可能是一个厅堂,它的构造几乎是一样的,它的材料也是一样的。

第六是花树。

“品园八项”之六:花树

很多人看中国园林都以为中国园林的植物是自然生长的,而西方园林的植物是经过人工修剪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植物也经过精心修剪,无非是修剪的方法和标本不是几何形体,但也并非自然中的树,而是我们画谱中的树。

第七个就是文字。文字是我们中国园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园林的名字到里面各个景点的名字,到匾额,到对联,到碑刻,都以文字为主角。

“与谁同坐轩”,苏州拙政园。(“品园八项”之七:文字)

比方说苏州的拙政园里有一个“与谁同坐轩”,当你进入这个轩,你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名字,然后你就能马上联想到几百年前的苏东坡在杭州写下了这句话,这里面就有很多时间和空间的叠加。这个轩旁边还有一幅对联,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后游》。杜工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四川,你就发现这个空间又拉开了。

最后是主人,从园林历史大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由文人造的园我们可以统称为文人园,它的品格,包括它的意境,大部分是最好的,其他的人造的都要差一些,尤其是商人的园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扬州的园林还比不上苏州的园林,那是因为大部分的扬州园林都是由盐商来建的,而大部分的苏州园林是由文人建的。杭州有一个著名的胡雪岩故居,它里面有一个芝园,就是一个商人园林,特别奢华,商人控制不住要去展示自己的财富。

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品园的八项,当然这八项是我个人的八项,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来,不要把它作为一个教条。

这是我去年主编的一套书的两本,这套书叫《海外中国园林研究》。我们想看看海外的学者是怎么研究中国园林的,我们绝对不能小看他们,他们研究得非常好。

我在这里简单地给大家画了一个逻辑图。怎么看中国园林对外面的影响?上面这幅图是一个中国园林,下面是凡尔赛花园,它们俩相互影响衍生出了英式园林,然后英式园林又影响了其他各地,其中最厉害的是在法国,还遍及了北美,包括今天的纽约中央公园。

这也就是说在林林总总的这些景观中,你总能够在里面多多少少发现中国园林的基因。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十八世纪在英国伦敦的丘园,丘园里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中国塔,现在还保持得非常好。

英国伦敦的丘园

下面这幅图是1742年的一个叫弗朗索瓦·鲍彻的人画的一个挂毯。

《打扮的苏丹》,弗朗索瓦·鲍彻,1742年绘制。

我们仔细看看在这个挂毯中的中国园林的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佣人的发式、服装和亭子的样式。换句话说,英中式园林虽然产生在英国,但是不难发现,它实际上发扬光大是在法国。

我们看看下一张图,这是一个叫尚特卢的宝塔,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塔,它的主人是舒瓦瑟尔公爵。

尚特卢的宝塔

尚特卢宝塔里的栏杆

大家可以看这个塔里头的栏杆,这些做法,完全可以在计成的《园冶》里找到它的图样。不仅如此,它中间还用汉语作为装饰,尽管他可能不太了解它们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是一排塔司干柱式,后面就是我们的汉语,有“知恩”“睦”等等。

尚特卢宝塔以汉语作为装饰:刻有“知恩”“睦”等。

以上是十八世纪中国园林对欧洲的影响的介绍,另外一个中国园林对外面影响的高潮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就是我们1980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做的一个明轩,由陈从周和方闻先生共同策划,把一个苏州网师园中的院子搬到了纽约去。

 明轩

这个院子上面是有顶的,这个院子接近完工时,同样的人马又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做了一个孙中山纪念园,现在简称叫逸园。

 逸园

这些工人工匠都来自于苏州的香山帮。在80年代还在德国波鸿市做了一个潜园,以陶潜的名字命名。

大家可以看,当时潜园的石头都是开采于波鸿市郊区的山上,为这个事情市议会还专门开了一个会,来讨论允不允许开这个石头。这个石头非常类似于中国的黄石,这个是目前在美国,在海外一个最大的中国园林,叫流芳园,它仿照的是苏州的拙政园。

流芳园,位于美国,是目前海外最大的中国园林。

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园林很厉害,因此他们有这么一个提法,叫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实际上这个提法是很有问题的。最先这一提法来自一位叫威尔逊的植物学家,他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中国,园林之母》。

哈佛大学派他到中国来干什么?说得好听一点叫采集植物,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把中国的植物偷到国外去,他一个人偷了差不多五千种植物,主要采集于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在植物的丰富性和对西方园林的贡献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而不是说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我们千万不要盲目地自大。我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园林,都有它自己自身的特点。

我和我的团队这些年来主要是在做什么呢?就是做消失的园林的复原研究。我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复原研究,就是通过图像资料,通过文字资料,通过实物,通过基地的勘察,把一个已经消失了很多年的园林尝试着恢复起来。

园林复原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园林是我们人类所造的东西里最容易消逝的。跟桥梁、建筑、宝塔、长城相比,园林是最容易消逝的。在明代很多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王世贞说“园以文存”。也就是说只有诉诸于文字,我们才有可能把这个园林保存下来。后来又发展了绘画,比如说界画,还有木刻和山水画,把园林画下来以后就可以保存下来。

第二,现存的古典园林,你们今天看到的我放的那些照片上的园林,基本上都是清代,甚至是解放以后慢慢地改造出来的。你很少能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比如说一个明代的,或者说一个宋代的园林,更不要说一个唐代的园林,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这十几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园子的恢复,有梦溪园,有很著名的芥子园、勺园、随园,还有明代的寄畅园、安澜园、文园等等。我今天要重点介绍一两个园。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是很出名的,因为两件事情,一,芥子园是李渔造的。李渔是一个名人,而且这几年李渔被人们炒得特别火,好像他就是一个全才。李渔也自诩说,我能够立世的是两项技术,一个是造园,一个是戏曲。

另外一个很著名的原因就是,凡是学过画画的人都知道芥子园。学画画的人肯定临过《芥子园画谱》。正是在芥子园里印的这个画谱,来卖这个画谱,因此芥子园就变得很有名气。

还有一个特点,李渔开风气之先,在造芥子园的过程中竟然还做了一个李笠翁在钓鱼的雕塑,这个在中国古典园林里也是很少的。

这张图就是芥子园的旧址。

我们来看看芥子园现在的样子。这是南京的城墙城南部分,它在一个叫老虎头的地方,这里现在有大量的居民,包括有虎头烧饼店。

芥子园旧址

 芥子园旧址现状

这个院子里就是号称的原来芥子园的门口。

本来政府有机会可能在这里面恢复,但是后来这个事情也不了了之。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也理解,这里面有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当时做的一个芥子园的恢复,一个平面图,还有模型。

这是我们在李渔的故乡兰溪,当地的政府也造了一个芥子园,也有他的雕塑,也有建筑,但是他们没有做任何的考证,就是觉得方便就做了。

在李渔的故乡兰溪重建的芥子园

第二个是南京的另外一个很著名的园林,叫随园。随园出名也是因为它有一个著名的主人,叫袁枚。袁枚做了这么一个随园,每天宾客满门,社会上的各种人物都会过去。对于这个园林我们主要是要调查,我们调查了南京的古地图,一共可能有不下几百张。

这是随园图,还有各种不同版本的随园图。

随园平面复原图,童寯《江南园林志》

在30年代童寯先生曾经画过一个随园的平面图,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平面图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随园本身是一个高差很大的园林,三米三米的高差是很多的,换句话说,随园的基地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山林地,这也就是为什么袁枚说我的随园不设围墙。

今天我们看看,他的随园是在这个地方,随园大厦,非常破旧的住宅区和商场。

第三个是我们前几年做的一个明代的寄畅园复原。明代寄畅园的复原得益于一本书,就是明代松江画派的一个中坚人物叫宋懋晋,他有一本《寄畅园画册》,长时间没有人发现,后来一个华侨把它了献给中国。这个画册中有50个景,这50个景就让我们能够非常好地来了解寄畅园。

这是现在的寄畅园的位置。

寄畅园有很多非常好的特征,我刚才也说过,其中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基地特别好,也就是它的相地特别好,它在两个山的中间,然后可以把两个山的景色都借到。

寄畅园原来是一个寺庙,在明代有一年失火了,后来人们在重新建庙的时候就在里面做了这么一个东西,堆了这么一个案墩。

这个很重要,有了这个案墩以后,这个地形就变成了这么一个折叠地形。这也就是说,在寄畅园和惠山中间还有一块巨大的看不到的开阔地,里面有很多居民,但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把这个地形称为“2.5D的地形”。

大家可以看,这个凹槽里的内容完全是看不见的,看上去好像这两个面是延续的。这个很重要,这是得天独厚。这里面很明确,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园林里的树梢,这个后面是惠山的树梢,但是你不仔细看,你会觉得这两个树梢是连续的,实际上这两个山尖相差好几百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形的塑造的重要性。

从锦漪汇东岸看惠山

 从惠山看惠山寺

第二个就是它的泉,自从陆羽命名了天下第二泉以后,这个泉所受到的命运就是,各种人,从皇帝到官僚到文人,全国各地的人,都用车拉船载到二泉来把水拉回去喝。

现今,二泉已枯,寄畅园的水取自映山湖。

你们只要去看一看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就会发现,他会告诉你今天拉了几十坛二泉水,从无锡拉到嘉兴。从宋代的皇帝开始,到了明清之交的时候,我们发现寄畅园里的二泉已经枯竭了,那怎么办呢?就由原来的曲涧变成了今天的八音涧。

这是张岱,绍兴人,在他写的《陶庵梦忆》里,他说在寄畅园对面有一个园林叫愚公谷,他去的时候愚公谷已经荒废了。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邹迪光用二泉的时候是多么地浪费,用它来做溪、做瀑、洗脚、做饭、洗澡,甚至用它来冲马桶。然后他最后一句话说,“故居园者福德与罪孽正等”。这么浪费,它肯定有用完的那一天。

这是我们做了恢复以后的明代的寄畅园的概况,它跟今天的寄畅园有非常多的区别。


寄畅园复原模型

比如说石头,在宋懋晋的画册里有一个景叫石丈。

这个石头今天还在,但是放的位置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根据我们的复原研究,它原来的位置是在大门口进去的围墙边上,是在北边,现在的石头已经放在了东边。

石丈复原模型

比如说这个景点叫清响。

 清响

在明代的时候,这个湖里有一条船,叫采芳舟,这个舟实际上是划不出去的,但是它是一个移动的空间,可以在上面吃饭、喝酒、聊天,今天这个舟不存在了。

采芳舟

这是采芳舟的复原模型。

 采芳舟的复原模型

原来在明代的园林中,最中心的那个建筑叫知鱼槛,是在湖的中间。

知鱼槛

现在这个知鱼槛已经放到了湖的东边这一侧,所以原来是一个S形的廊。

知鱼槛复原模型

现在芙蓉堤的建筑也是有很大的变化,芙蓉堤的复原,现在就是重点。

芙蓉堤

 芙蓉堤复原模型

在明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这张图,因为那个时候二泉特别充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人都是走在地面上,这个曲涧、河上面架了桥,地上还放着很多大石头,像这样的我们称之为孤置的太湖石,而今天所有的人都是走在沟里。

 曲涧

今天的这个涧叫八音涧,张鉽,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他改造成曲涧的一个很大的制约条件是什么呢?就是二泉的水已经没了,水没有了以后,要把一个干枯的沟变成现在的峡谷,而且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是我们江南园林中一个很大的创意。

这是曲涧复原的模型。

曲涧复原的模型

大家可以看到,在明代的时候二泉的水充沛到了什么程度,它甚至在头面还做了一个很大的瀑布,为了观看这个瀑布还做了一个亭子,叫涵碧亭,现在这个涵碧亭已经退到了园林的一隅。

涵碧亭

涵碧亭复原模型

通过复原我们得出了哪些结论呢?第一,张南垣的侄子张鉽主持修改的寄畅园,整体上来说要比明代的寄畅园好,至于为什么好我们今天不展开,因为内容特别多。这充分说明,并不意味着明代的东西都比清代好,明代的东西也是参差不齐的。

第二,八音涧作为寄畅园的一个创新的设计,它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或者说理由,是因为二泉的枯竭。我们查到的那些水文资料也可以佐证。

第三,寄畅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这个园林到今天为止,近500年没有更换过主人,都是属于秦家,就是我们所说的惠山秦氏,秦少游的后代,这跟刚才所看到的拙政园完全是两回事情,它一天到晚都在换人。

最后一个案例是在我的老家,是江苏南通的文园。这也是我用心最多,且目前有可能劝说当地政府把它恢复出来的这么一个园林。文园有几个非常好的特点,第一,文园是由清代著名的造园家戈裕良设计的。此园曾经跟如皋的水绘园齐名,“扬州八怪”那些著名的人物都多次来过文园。

丰利古镇,它原来是一个运盐的繁华的古镇。这是我们看到的今天的文园的旧址,这个是我们做的文园的模型。

丰利文园博物馆沙盘 

从模型里头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整个丰利古镇是非常漂亮的,而且是风格极其统一的这么一个很繁华的镇。在镇中间有庙,有园林,有祠堂,还有其他不同的建筑。

这是现在的遗址,曾经被用做丰利小学,现在变成了一个幼儿园,荒废在这里。正是因为这块地还荒废在这里面,因此有可能政府会同意投资把它复建起来。但是我们也建议在做文园复原的时候,也同时把它的历史街区复原起来。

 文园旧址现状

文园复原模型

对着这张图我们想说的是,我们做这些复原研究,它并不是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它也可能就是个假说,有可能后来不同的学者会来批驳我们,说你这个模型是错的。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个事情,否则它就永远丧失掉了,不知道它在哪里。这就是我们现在做这个事情的非常迫切的动机。

最后我们谈一谈怎么去保护现在的园林。这是我们拍到的苏州拙政园的一个平常日子的游客情况。

现存的园林我觉得有四个问题要注意,一个是我们的园林单位还在或多或少地在修改古典园林,按照《佛罗伦萨宪章》和国内的遗产条例,这是不容许的,但是我们还在修改,包括杭州的郭庄,包括苏州的园林。比方说他们办一个什么节,他们就会把桥拆掉,把驳坎改掉,这个是绝对不容许的。

第二,我们现在习惯于在园林里做很多指示牌。中国园林本身的特点就是一个迷宫,指示牌什么意思呢?指示牌就相当于剧透。我站在这儿,你就直接告诉了我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中国园林的核心它就是一个迷宫,你根本不知道下一个点是在哪里,而且可能你要走错了要再走回来。现在弄了那么多指示牌,这里是厕所,这里是北入口,这里是售票处。我觉得这完全是两回事,这就是叫剧透,剧透式的指示牌。

第三点,你们去过以后你们去听听看我们的导游是怎么解说的。他们根本不了解或不尊重园林的历史,胡编乱造这个皇帝看到这个美女,这个鲤鱼跳龙门,这个升官发财,就是这些东西,那么园林在哪里呢?

第四,我们的游客人数从来没有有效的限制,去过日本园林的朋友们都知道,参观日本的园林是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的,它必须控制每天的人数,这个我们要好好地去借鉴。

如果说这些东西我们都不注意的话,长期以往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一百年以后,我想问大家,我们还有中国园林可看吗?非常危险。

谢谢大家。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360.html/feed 3
“水陆廊桥” —杭州运河旅游集散中心/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06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068.html#comments Mon, 15 Oct 2018 09:31:34 +0000 项目位于杭州运河北端的运河天地区块,原大河造船厂以北。作为承接运河天地南北区块的中心部分,发挥着承上启下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功能。

1建筑鸟瞰,aerial_view.jpg 

项目总用地面积205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110平方米,功能包括运河旅游水上巴士码头,陆上公交首末站,此二者的换乘配套,商业设施及公共空间。

2沿河街景,an_overview_from_the_Grand-Canal.jpg

廊桥作为跨越河流连接两地的架空构筑物,兼具交通和游憩的功能特点,又往往以其优美的的形式成为所在地区的标志建筑物。因此我们借用廊桥的概念,意指一种连接码头和公交站两地兼具交通和休闲功能的流线型建筑,桥上提供从公交站到码头的换乘路径,桥下形成遮荫通风的灰空间,为市民活动提供场所。

3入口广场,entrance_square.jpg

建筑形体为一座与地形契合“ㄣ”形的廊桥,底层架空空间主要作为城市空间的渗透和延续。同时,通过廊桥的概念组织立体交通,妥善处理不同的流线,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屋顶则设计成起伏绵延的折线,一方面呼应大河造船厂的双坡屋顶,丰富了层次感,同时作为前景建筑,以横向的趋势衬托北面区域地标高层的纵向形象。

4水上巴士码头,port_terminal_for_water_bus.jpg

我们在廊桥中嵌入了几个通高的中庭,同时设置了转折处的局部扩大区域或对景,增加通道的宽窄变化等等,以减小整体空间的重复和单调感。

5底层公交站,the_bus_station_on_the_first_floor.jpg

而廊桥的屋顶则成为了屋顶花园,既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又符合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图纸

a00-基地位置,site.jpg

基地选址

a01-总平,masterplan.jpg

总平面图 

a08-平面,plans.jpg

平面图

a07-剖面,section.jpg

剖面图

a05-体块生成,concept_development.jpg

体块生成图

a06-立体交通流线,stereo-traffic_network.jpg

立体交通流线

a09-墙身构造,wall_section.jpg

墙身构造

a04-桥上桥下空间草图,sketch.jpg

桥上桥下空间草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址:拱墅区小河路500号,杭州,浙江,中国

主创建筑师:沈济黄、钱锡栋、宣万里、胡剑锋

业主:杭州运河集团

建筑面积:3211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章鱼工作室

厂家:南玻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06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