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如是海•尚空间 / TAOA陶磊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1/5396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1/53964.html#comments Fri, 15 Nov 2024 01:42:29 +0000

这是一个旧建筑的改造,改造后作为一处以度假为目的建筑空间。原有的建筑是一个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坐落在北方海边的一片密林深处,周围的自然景观独立且安静,几百米的密林之外便是宽阔的大海。

原有建筑沿着刺槐密林边缘线性分布,主体被拉长至百米,且建筑的南侧和东侧均伴有优质水景。但原有建筑的室内布局为单侧走廊,存在大量冗长的过道空间。立面处理也十分封闭局促,建筑周边低缓延绵的微坡景观被托斯卡纳风情的细碎竖条开窗切分得支离破碎。得天独厚的原生景观被毫不吝惜地拒之门外。

△原始建筑样貌

改造的目的是打破孤立且封闭的建筑立面,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优美的自然环境建立密切的联系,同时重新组织内部的使用关系,创造一个全新的度假生活方式,并且尽可能的将自然引入室内。

为了确保空间的灵活性,原始的柱网被视为有秩序的网格,在原始的网格中重新定义空间,部分结构柱或被刻意消隐在隔间墙内,或被刻意暴露,使得新空间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新秩序。

△爆炸图 © TAOA陶磊建筑

△局部 © TAOA陶磊建筑

△局部2 © TAOA陶磊建筑

为了使建筑能更充分的和周围建立联系,改建采用三种策略。一是利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一层原有的填充外墙拆除,将内部吊顶高度调整为统一的标高,并向四周延伸出挑为外部的雨棚,建立了一条横贯整个建筑的水平线。

△立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这条抽象的水平线之上的石头外墙塑造了坚固且沉重的体量,更反衬下部的空与透。透过长长的挑檐看出去,远处松散的自然建立了一定的秩序,使其抽象化,形成一线浓缩的景观带,将周围环绕的野性景观收集到同一组合之中。

△环境 © TAOA陶磊建筑

二来为了更好的与自然的融合,在原始建筑中剔除了局部使用面积,使其成为内院,将自然由外部引向室内。第三种策略是给新建筑设计了一部分可以使原建筑松散的形态联系为一个整体的院墙,将外部的自然包裹进建筑的内部,建筑的边界在新改造的空间中是刻意被模糊的。

建筑的上部顺应原始建筑体型特性,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是公共的客房区,另一部分作为相对私密的私人居所,中间布置了一个露天羽毛球场。建筑的屋顶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可贵的,它提供了多样的景观视角和空间体验。

在建筑的中段设计了一个醒目的室外楼梯和坡道,这不仅是消防疏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将二层以上的空间和地面建立了一个直观的联系,可以在上下的日常交通中移步换景,游走于自然之中。

△剖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建筑外墙被设计成米黄色石材,作为北方,米黄色的石头更容易让人在寒冷的冬季联想到一丝暖意,这样的选择同时也是业主的美好期待,这也正反映了北方人和这片土地的共同性格,坚实的外墙,厚重的体量。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结合原有轮廓将其转变为更具有雕塑般的形体,在这片充满野性的密林中,石头的建筑格外安静且有力量。

设计过程,即是理想化的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对峙过程。这种过程中的抗争使设计团队避免了一种简单的内在决定论或是简单的外在形式,希望通过自然的介入,使原有的建筑摆脱过去贫瘠的功能主义。

一个旧建筑的改造也是对一个局部旧世界的改造,内部的结构保留与重新组织,使其更有内在的逻辑。更多逻辑维度的叠加,形成了建筑的丰富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希望能带来全新的建筑体验,彻底改变原有建筑封闭且刻板的印象,向自然开放的同时,仍可以保有北方建筑的厚重与力量,与北方的地域、性格相一致,最后再将其融于自然,归于自然,成为自然。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总平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二层平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三层平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四层平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屋顶平面图 © TAOA陶磊建筑

△墙身 © TAOA陶磊建筑

△陶瓷墙面 © TAOA陶磊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如是海·尚空间

项目类型:度假康养空间

项目地点:秦皇岛如是海

设计单位:TAOA陶磊建筑

主创建筑师:陶磊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陶磊、陈真、孟祥瑞、陶冶、崔翔、张梦莹、何晓甜、高文卓、刘红(实习)

项目业主:宏兴集团

完工时间:2023.9

建筑面积:4050㎡

甲方团队:宏兴文旅

施工图设计:TAOA陶磊建筑

室内设计:TAOA陶磊建筑、CCD

景观设计:TAOA陶磊建筑

照明顾问:Lucent空间艺术中心(深圳) 赵宁

项目摄影:陶磊

材料品牌:温莎米黄石材、大庄户外竹地板、能亮手工砖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1/53964.html/feed 0
KALHA 酒店·“沃里屯”村落更新 / CPLU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0/5391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0/53916.html#comments Sun, 27 Oct 2024 14:34:12 +0000

沃里屯作为乡村共建项目,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新的生活可能性。首批工程涉及村中 60 余个空置院落,每个院落占地面积 200~400 平方米不等。其中 45 个院落用于居住,10个院落将集中作为酒店使用,另外还有礼堂、龙王庙(接待中心)、工坊、餐饮、健身房、公共卫生间、办公室和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

沃里屯的大部分房子,是提供给准备在此长期居住的新村民的。然而,为了营建一个与外界保持良好互动的乡村社群,让更多城市人有机会走进沃里屯,村子里还规划了供访客短期停留的居住空间,即 KALHA 酒店。

区别于散落在村子里的独立住宅,KALHA 酒店是一个由墙围合成的、连续的空间系统。酒店因循地势由南向北逐级抬升,并以水平延伸的姿态匍匐在村落北侧的坡地上。东、南方向视野开阔,近处村落与远方山峦一览无余。

建筑整体没有明确的中心轴线,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延续了村落自发生长的形态特征。承袭山村原生风貌,10 间客房单元随场地高差产生了 4 个不同的标高。

KALHA 酒店无论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没有所谓的建筑主立面,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随机的形态。独立的客房单元组合在一起,犹如一个零散多元的小型聚落。聚落通过墙体围合起来,又好像一座完整的建筑。曲折的院墙与自然地形契合,让酒店与村庄有机融为一体。

院墙与客房外墙皆选用了和场地土质颜色接近的涂料,远看像是从大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几何雕塑。与此同时,围墙之内、院落之间也有着丰富的空间体验,昔日的村间小路变成了酒店内部的公共街道,纯净的墙面与开阔的空间尺度,能够满足展览、讲座甚至小型演出等公共活动,未来这里将成为酒店最具活力之地。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单元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CPLUS

面积: 1190 m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刘晶, 船长

主创建筑师: 程艳春

设计团队: 薄忱,陈艺玮,郭峰

地点: 张家口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0/53916.html/feed 0
跳海hood-阿那亚雀跃镇 / 不山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9/5382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9/53826.html#comments Tue, 17 Sep 2024 13:26:05 +0000

场地位于阿那亚雀跃镇南侧,街区内共有 12 栋独立小建筑,由十二家国内餐咖酒品牌入住运营。结合跳海的经营理念,设计团队真诚的希望可以把街区真正「街区化」,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拥有公共生活。因此,建筑空间的公共属性表达成为本项目的核心目的。

街区内部,各建筑体量之间的咬合关系自然形成了曲折的街道空间,给每一个独立单元彼此留出了交往的条件,加之运营内容的集群需要,设计团队将首层全部打开,拆除掉所有可拆除墙体,在视线上将南北两个小广场连通,同时把室内空间场景向外呈现,吸引人们的到达。

原建筑功能设定为艺术家工作室,建筑内部空间空白。原功能倾向于居住办公,垂直向结构设计采用了 3 m 的模数进行预留,这样的层高条件并不利于商业功能的植入。同时,外立面的开窗考量可能的小空间划分,设置的相对均匀,使得内部光线变得平均。其次,新功能对所有使用者视线上「看与被看」的关系需要重新确立。以上是设计团队在本次设计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削弱层高的压抑感,设计团队置入了几个不同尺度的垂直空间,打破二次结构后相对低矮的平层空间的封闭性,不同向性的空间彼此交错,使得整体空间连续流动。同时,设计团队把东侧局部出挑的方盒子上下结构板打通,得到一个悬浮的中庭,将建筑内外连结。

南侧入口上空,设计团队在二层增加了一个悬挑的盒子,使用者可以在这个小空间内向南望去,有完整的阿那亚北岸景观,同时使用者在这个透明界面内的活动,也会被人们观看,成为他自己的「个人舞台」。

对外墙的采光进行调整,使屋面天窗进入的光线成为主角。空间内部的原始结构及墙体全部裸露,新置入的体量以砂浆拉毛为面层材料,在整体质感上保持一致。


项目图纸

△轴测图

△分析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M.S.A.A. 不山建筑

面积: 293 m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Hirono

厂家:  TERRACO, Veneroth, Yundi

主创建筑师: 李子晗

景观设计: M.S.A.A. 不山建筑

委托方: 阿那亚 + 跳海

地点: 秦皇岛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9/53826.html/feed 0
候鸟沙城 :“2024阿那亚戏剧节”新作 / 马岩松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2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26.html#comments Mon, 01 Jul 2024 03:13:04 +0000

2024阿那亚戏剧节正式揭幕。继2023年后,MAD马岩松再次为 “候鸟300” 这一公共艺术项目设计了一座只存在300小时的 “2024候鸟沙城” ,打造了一场充满生命力和想象力的限时体验。

2023年的候鸟沙城以图腾式的围合部落为主要形态,而2024年的沙城从单一部落发展出道路,并沿着道路建立起一座座独立的聚落。这种散落式的布局,一如城邦发展的历程,也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和更清晰的路线。

2024候鸟沙城不再强调固定的空间结构,人们可以自在地穿梭于沙城中的各个聚落,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体验源自日常又脱离日常的生活场景。

低矮的墙面分隔了空间,却也引导人们找到方向和出口。目光在叠合的空间中交汇,释放出灵感和创造力,在观看与被观看的过程中持续创作,与城市同步生长。

起伏的沙堆被人们的活动赋予自然的形状,粗旷的麻布迎风飘扬,城墙上的倒计时闪烁夺目。自然、空间、艺术与人的行为融合在一起,每个画面都是无法被复制的当下定格。艺术家和观众可以在此时此地肆意探索和创造,在泛艺术领域的合作中共同构建这座海边乌托邦。

由刘畅、朱砂、郑靖和陈明昊联合发起的 “候鸟300”,以“候鸟”作喻,汇聚300位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创作者来到阿那亚,在海边共同栖居、共同创作300个小时。用“正在发生” 的作品进行一场跨越时间、空间的对话。

从6月18日起至6月30日,300位艺术家、135+组作品、240+场演出,装置、雕塑、身体、行为、绘画、影像…正发生在 “候鸟沙城” 中。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候鸟沙城

地点:秦皇岛阿那亚

时间:2024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设计团队:缪斯、黄俊弢、张仲临

合作方:阿那亚戏剧节、候鸟 300

摄影:阿那亚戏剧节拍摄团队、DONG建筑影像

阿那亚戏剧节拍摄团队:

平面摄制组:在野照物所(王镇、王勇、侯雪菲、赵唯懿、胡一倩)、朱轼、王喆、刘建辉、于洋、赵楠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26.html/feed 0
阿那亚北岸市集 / 致正建筑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9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94.html#comments Tue, 14 May 2024 09:10:02 +0000

项目缘起

阿那亚北岸园区位于北戴河黄金海岸园区以北约1公里的蒲河桥南,毗邻大蒲河渤海湾入海口,是一片以游艇文创为主题的滨海度假区。“北岸市集”位于该区南部公共组团的北侧,与北岸礼堂、友谊湾的卷宗公寓和友谊之家俱乐部酒店一起构成了园区南广场。市集东为临城市道路绿化带,西、北侧都是多层公寓,东北角则是通向北岸园区滨水区的商业带。阿那亚自营的食堂和超市为园区提供平价三餐、生鲜食品及日用品,“北岸市集”是首个将食堂与超市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建筑,同时担负着在周末或者假期提供户外集市场地的职能,并为阿那亚这样的飞地门禁园区召唤度假地中的烟火和市井气息。

微缩的城市市集:室内化的巷铺与广场

为了减少对西侧公寓楼群住户的望海视线遮挡与相互视线干扰,市集被限定为一个没有高大空间的平铺单层建筑。我们将北岸市集视作一个微缩的城市集市,为其引入了“室内化的店铺与广场”的空间组织方式。首先在场地上错落布置一系列尺寸微差的坡顶小房子作为特色档口容纳市集不同的经营内容;店铺之间宽窄不一的豁口成为各种短巷,并通向场地南北由店铺分别围合出的一片广场作为超市和食堂的公区,这些广场和短巷都被一片低于店铺的平坦屋顶覆盖,并在食堂区域留出了一处被内广场和街巷嵌套的绿植内庭院。

市集最外围是一圈屋顶压得更低的连续檐廊作为市集与园区空间的过渡,店铺在檐廊内都设有外卖窗口,檐廊在东侧和西北角分别做了蜿蜒外扩,形成被回廊环绕的三处绿植天井庭院。檐廊既形成尺度亲切的连续友好界面,营造了四通八达的良好进入感,又是旺季外摆和周末集市的拓展空间。这一空间结构在维持传统市集拓扑关系的前提下,以迷你尺度融入园区环境,成为由错落小屋顶限定的类聚落空间。市集的货运、库房、后厨、员工更衣等后勤空间和顾客停车库都位于地下层,与北岸园区的大底盘地下室一体。

内容与空间:运营与体验

面对食堂和超市融合的设计任务,通过与运营团队的深入沟通,北岸市集这一微缩城市的空间组织模式提供了通过分节化且可以独立管理的空间内容(Articulated Program)回应阿那亚市集服务模式的升级可能。

市集内部“广场”(食堂超市公区)和“店铺”(特色主题空间)差异并置:“广场”居中,作为食堂餐位和超市货架的核心空间;特色“店铺”围绕在周边,它们分别是西侧中部作为市集前区的主入口门厅,及与其相串联的位于中部的卫生间单元(包含客梯、货梯、楼梯等后勤空间),然后是以门厅为起点呈顺时针环状布置的食堂的两组相串联的取餐空间、面档、酒吧、亲子区,以及超市的海鲜档、果蔬店、酒水铺、烘焙坊,共十一个不同主题、内容、产品线的差异化空间。

这一类型空间与类型内容的对应方式是北岸市集超越单一运营主体局限,营造差异内容和特色主题,形成比肩多主体运营的传统市集的多元体验的核心载体,并建立不同特色产品线的子品牌化运营与形象传递的可能性。这一整合了内容与空间、运营与体验的核心逻辑架构将穿透并支撑起我们的建造系统和空间氛围设计。

复合式结构:把内容作为结构的理由

延续空间类型的区分逻辑,建造系统上也区分为混凝土剪力墙锥形坡顶单元(特色店铺)和钢框架结构平顶空间(公区广场和周边檐廊)两种体系的差异并置,并利用这一混合结构的特性营造对于空间内容的强化体验。店铺外壁无论是面向檐廊还是面向公区均为小木模清水混凝土。根据空间主题和人的不同行为,设置多种场景的门窗洞口,形成带有社交属性的多样化店铺界面。而钢结构公区部分全部采用玻璃幕墙做为气候边界,在气温适宜的季节和时段,部分面对檐廊庭院的界面可以完全折叠打开,形成室内外的连续体验,增强了公区的广场感。

对于竖向构件,混凝土剪力墙单元提供了足够的水平刚度来抵抗建筑的整体侧向力,这使得所有的独立钢柱都成为不受水平力的纤细摇摆柱。对于屋盖结构,店铺单元相对高耸的混凝土偏心锥坡屋顶在山墙顶部都设有巨大的高侧天窗,并配以锥台顶部凸起的方形采光腔体,让每个店铺都从高处被天光照亮,产生一种内腔外翻的空间深度体验。

而对于公区平坦低矮的钢梁格混凝土整浇屋面,为摆脱普通钢构屋盖或粗犷裸露或吊顶遮蔽的无特征状态,我们基于19世纪后期与钢铁结构相混合的加泰罗尼亚拱(Catalan Vault)屋(楼)盖原型进行了适应性改型利用。公区部分的钢柱顶承托连续的东西向工字钢主梁,等距的南北向工字钢次梁搁置其上。次梁翼缘间搁置预制混凝土拱板作为底模并形成极富韵律的统一天花,上方再整浇一层钢筋混凝土板以提升结构的整体性,其上再是防水、保温和铝镁锰板屋面系统。构造上与公区拱形屋盖完全一致的外圈檐廊屋盖相对更低,檐廊内的三处天井庭院的下批檐口压低至1.8米高度,漏斗状的批檐底面衬以竹木,在灰色的檐廊下十分醒目,更适合坐观时的视线在下方穿越。

市集的公区屋盖设计依托于河北这一预制混凝土工业的华北基地,原本是当下成熟建造技术的经济表达。然而与设计阶段的顺利询价相反,由于工程量不大限制了厂方意愿,导致工程报价过于昂贵。我们最终只能选择支模现浇完成浅拱底面的屋面整浇层,这成为本项目最大的一次妥协和遗憾。

机电隐蔽:氛围营造的契机

市集公区裸露的钢砼混合拱顶对机电管线综合提出了特殊的设计和安装要求。我们规划了通过店铺侧壁内腔中继连接、并在公区沿玻璃幕墙内测绕建筑一周的空中管廊,以容纳强弱电桥架、空调水管及风机盘管终端机。空调送回风口除了在公区水平管廊外壁上分布,也整合在了店铺面对公区的门头位置。所有次梁下方都加设15公分高的⊥形钢板,为上下搁置的主、梁之间流出空隙,把需要均布的照明支管及喷淋支管从店铺内沿主梁顶增设的小线槽引出,呈鱼骨状引向次梁分布,并分别隐藏在次梁下方新增的两侧梁腹槽内,仅喷琳头探出次梁。

店铺内璧作为机电管线铺设的密集区域,全部采用耐火胶合板封闭管线空腔形成内胆基面,为室内设计创造条件。对于提供现场食品制作有较多厨具设备需求的店铺,比如面档、海鲜、果蔬、酒水、烘焙等,则在加工区上方局部增加一个坡顶小批檐形成屋中屋,以安置新风补风机组及送回风口,面档和海鲜档还在批檐内安装排油烟机组。内批檐既避让天窗保持空间高耸,又增添近人尺度的亲切。其余店铺均在顶部采光腔吊顶内隐藏新风机组。

室内设计:体验的强化

北岸市集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在“店铺”和“广场”的空间和内容的双重差异并置逻辑下进一步强化这一概念内核的感官体验架构,让每一个空间与内容相互成就。食堂与超市公区以裸露的混凝土和钢构为中性的空间基调,配以类混凝土质感的地砖、洗出拱顶的隐藏灯带、点亮空间的线形灯具,以及提示店铺特色的门头,并无其余硬装动作。

相对于公区空间水平延展的日常性,店铺带有天光的高耸内部为其确立了某种崇高的基调,加上每个店铺不同的色彩、质感与氛围设定,让人们进入之后会有强烈的发现感。这让北岸市集的“广场”与“店铺”在空间体验上可以类比美术馆的公区与展厅的关系,而每一个店铺各不相同的多彩内部又如同满铺壁画的小礼拜堂或小石窟寺。这一对于日常消费场景的奇观化(Spectacle)建构让阿那亚这一度假飞地内的一日三餐和人间烟火与移动互联时代基于消费的体验式社群链接产生了关联。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基地位置示意图

△基地位置示意图

△鸟瞰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轴测图

△轴测图

△爆炸图

△分析图

△功能分区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致正建筑工作室

面积: 3050 m²

项目年份: 2022

摄影师:苏圣亮, 杨敏

主创设计师: 周蔚,张斌

项目建筑师: 金燕琳

建筑设计团队: 刘晓宇,李昂,陈钊铭,贺永娴,王艳,蔡汉,潘怡婷(实习),刘泽华(实习),朱莹(实习)

室内设计团队: 陈颖,陈钊铭,刘晓曼,贺永娴,杨新越,杨盛皓

驻场设计师: 陈颖,贺永娴

内装施工方: 中昱阳光(北京)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总包: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上建筑面积: 3,050 m2

地下建筑面积: 1,615 m²

委托方: 秦皇岛天行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AECOM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有限公司

土建施工方: 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照明设计: 上海同济建筑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照明工程所

机电设计: 上海峙盛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软装设计: 明懿空间设计咨询事务所

地点: 秦皇岛市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94.html/feed 0
云朵体育中心 / MAD马岩松石家庄新作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1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10.html#comments Sun, 14 Apr 2024 08:38:23 +0000

MAD建筑事务所设计发布石家庄云朵体育中心设计方案。

石家庄,一座因20世纪初铁路修建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于2018年开始对位于老城中心的中央商务区(CBD)进行原址重新规划及开发建设。包括火车站在内的一系列见证石家庄城市发展及精神的老建筑得以保留,加之新规划及建筑,石家庄CBD将成为立体展现石家庄历史及气质的城市客厅。

项目位于CBD北部的中央公园内,占地约6,000平方米,包含健身房、室内网球场、室外球场及配套商业空间。由于基地周边均为住宅、办公、商业、餐饮等业态,因此中央公园便成了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绿洲。

MAD希望位于公园中的体育中心,不仅为人们提供锻炼的场所,也能成为公园的延伸:建筑外侧包裹着半透明膜材,变成可反射周边环境的轻盈“云朵”;室外球场、缓坡绿地等对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被巧妙地布局在建筑四周,与公园立体串联。

为解决片区地下通风问题的数座冷却塔,造成了近5,200立方米的地面遮挡空间。MAD的设计巧妙地将冷却塔抬升至二层,环绕冷却塔设计了空中活动层。一层屋顶从四个方向延伸至公园界面并局部覆以绿植,与城市自然相接,形成立体的绿洲。

建筑二三层的外表皮采用了带有金属质感涂层的ETFE膜材。通过膜材对周边环境的反射,建筑体量大幅消隐,也解决了冷却塔导致的视觉障碍。城市环境与市民活动呈现于建筑立面之上,体育中心变成了城市生活展示界面。

建筑毗邻中央公园的一侧设置了半室外楼梯。即便是不使用体育功能的市民,也能穿过楼梯沿途的休息吧台,登高到达三层观景台望远。

顶部的健身房采用360°环绕的全透明玻璃幕墙。室内健身的市民可一边锻炼,一边享受眼前的城市景色。

室内网球场与地下商业街和地铁相连通,其通透明亮的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

围绕建筑的绿坡与二层平台成为建筑与城市的缓冲。环形跑步道将建筑与中央公园串联为一个整体,同时与室外球场、阶梯小广场、顶层观景台等共同组成立体、错落的室外运动、休息和放松的空间。

石家庄云朵体育中心已于2024年3月破土动工,预计2025年完工。


 项目信息 

类型:体育中心

占地面积:约6,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5,217 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2,299 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2,918 平方米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主持副合伙人:李健

设计团队:郭璇、潘思熠、苗方奕、赖含章、邓伟、乔宣通、王菲、王磊、李存浩

业主:石家庄市中央商务区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MAD建筑事务所

甲级设计院: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MAD建筑事务所、香港意汇商业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顾问:SWA Group

幕墙顾问:英海特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灯光顾问: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410.html/feed 0
北岸礼堂 / 直向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6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66.html#comments Mon, 06 Nov 2023 14:53:02 +0000

北岸礼堂是直向建筑继海边图书馆、礼堂和餐厅之后,在阿那亚秦皇岛社区的第四次建筑空间实践。与之前三次直面大海的场地不同,此次我们面对的是社区的友谊湾公共广场。礼堂位于广场中心偏北,临近食堂市集,西侧是公寓,南侧是酒店和商店。

我们想象,这座礼堂像是—个降落在广场上的精密“音乐盒子”。通过对声音、光和风的调度,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的音乐厅空间类型。在剖面上,主要功能被上下分层设置,上层是天光音乐厅,下层是冥想圆厅。音乐厅的中心舞台下沉,从冥想圆厅仰望,像是一个悬浮的圆盘。环绕舞台的两排坐席可容纳48位观众,当演奏进行时,声音将会充满音乐厅,穿过坐席边缘的9个铜质传音孔,弥散到下方的冥想圆厅。音乐厅顶部设有一个可升降的圆形气枕屋盖,当天气适宜,屋盖升起,音乐厅将成为一个户外剧场。

位于首层的冥想圆厅高9米,弧墙与地面在墙角处留有一圈50厘米宽的开启扇,空气可上下流通,漫射的自然光同时从墙角和悬浮圆盘四周的缝隙渗入。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座位环绕圆厅布置,形如躺椅,人们可自然后仰,感受音乐、自然光和风在空间穿透和弥漫。我们在这个坚实体量的东立面上设置了一个大窗洞,为观众提供了在散场过程中远眺海平面的机会。

礼堂位于社区中心,建筑平面轮廓的三个端面分别回应人流进入广场和大海的方向,而三段内凹曲线则对广场上的三组相邻建筑进行适度退让,共同围合出不同氛围、尺度的公共空间。建筑底层架空,形成了城市空间在地面层的穿透和连通,在建立广场开放性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遮荫避雨的休憩场所。建筑北侧面向市集方向,设有一条平行于曲面墙的长坡道,连接广场地面层和架高的入口门厅,引导人们进入礼堂开启一场声音与空间的探索。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基地示意图

△广场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细部大样图

△手绘图

△手绘图

△手绘图

△手绘图

△手绘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直向建筑

面积: 455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苏圣亮,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陈颢, 在野照物所

主持建筑师: 董功

项目建筑师: 赵亮亮、刘世达

设计管理: 张菡、李锦腾

驻场建筑师: 曾子豪、谭业千

项目成员: 曾子豪、李莫非、张力文

结构设计: 马智刚、张岁平、张磊

机电设计: 祁旭东、张福军、王雅峰、刘晓杰、于维鹏

合作设计院项目建筑师: 林传玉

合作设计院建筑师: 姜岳

业主方: 秦皇岛阿那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院: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院

灯光设计: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声学顾问: 黄展春剧场建筑设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 北京偲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施工方: 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秦皇岛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66.html/feed 0
化作天上的星星, 静美的灵魂栖息地:石家庄安德生命纪念公园·云镜 / 小隐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7/5260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7/52601.html#comments Sun, 23 Jul 2023 16:53:28 +0000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飞鸟集》

▲坐落在风水宝地之中的云镜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唐】杜牧《盆池》

《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呼吸消逝;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被宣告在这个社会不复存在;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将你遗忘。

所以,死亡不是我们的人生终点,遗忘才是。

▲云镜如一颗巨大的星星漂浮在山谷中


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忌讳谈论“死亡”,于是我们用“涅槃”、“圆寂”、“升天”、“安息”、“长眠”、“去了”、“走了”……美好的寓意、轻松的词语来代替,尽量不提“死亡”二字。但死亡终究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结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学会接受死亡,是我们这一生都需要做的功课。

▲夏天的生命之泉、生命之树与云镜

中国人深受儒、释、道等传统礼节、风水文化和传统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逝去的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久而久之,墓地成为一个古老而极具纪念性的场所。而中国传统的墓地一直延续古代墓地的诸多元素,墓地建筑多以厚重、沉闷的中式或仿古建筑风格为主,墓园大多给人以沉重、压抑,甚至阴森、恐怖的心理感受。

▲云镜夜景

云镜的建筑实践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思考死亡。把死亡放置于时间的纬度里,伤痛与恐惧其实是短暂的,留下更多的是思念。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我们想通过设计减轻一点死亡带给人们的伤痛,尤其是传统带给生者的沉重。当近距离接触死亡或者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以后,会有很多莫名的疑问,比如自己会以哪种形式去世?去世以后希望以哪种形式安葬?安葬在哪里?谁来为自己挑选安葬之地?亲人朋友们会以什么形式来祭奠自己?他们会不会很快将自己遗忘?……由此会延伸出很多事无巨细的行动,去解答这些来自未知的疑惑。

▲褐色的夯土在草地的映衬下显得亲切温暖

“我们每个人奋进一生,都为了一个更好的‘栖身之所’”。当自己直面死亡,可能也希望死后能被安置在一个风水宝地,在另外一个世界亦能继续享有一个理想的居所。对于逝者来说这是对生前美好生活的精神延续,对于生者来说希望借此庇佑子孙,这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有些人在生前就会亲自为自己挑选墓地,找寻百年以后的理想居所;而生者也会在思念的牵引中,不时的前往墓地悼念缅怀故人。墓地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情感的重要载体。墓地不仅仅是为逝去的人建造的居所,更是为活着的人建造的精神庇护所。

▲建筑与远山倒映在云镜水景装置中

▲入口大挑檐下的云镜水景装置

石家庄安德生命纪念公园地处太行山东麓,周边自然风景区众多;项目地风景壮丽秀美,满目苍翠,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俱全,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云镜的设计希望在尊重传统丧葬文化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墓园的设计观念,以景观化、艺术化、个性化作为设计理念,力求体现一种祥和、宁静、轻松、温馨并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艺术性的人文景观氛围,以无情绪的温暖空间让人们身心舒缓、放松,让生者疗愈悲伤、逝者得以安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乐。

▲云镜远处延绵的山脉

▲嵌入山体的云镜夜景

听说,每一个离开的人都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

“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爱不会被磨灭,逝去的人也从不曾走远。”

▲入口楼梯、观景廊及二十八星宿列柱

▲入口楼梯和二十八星宿列柱

星星的明灭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美丽的自然现象之一。对于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系统,星星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古巴比伦人将行星视为神灵,每颗行星对应一个神;古希腊人将星星连在一起,想象成各种形象,在星空上演着激动人心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中国古代星空划分和命名体系在“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下建立,发展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等。人类祖先对星空的想象都源于各自的生活,不同的生存环境及生产特点,决定了星空文化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多彩。如今,星星不仅是自然界独立存在的天体,也逐渐成为一个被人类赋予丰富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的文化载体。古今中外,无数名人骚客对星星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传达人类共同的情感:永恒与孤独、离别与思念、希望与梦想等不一而足。为了平衡人们不同的宗教信仰,云镜的设计选择中性的建筑语言塑造场景,星星成为表达建筑情感最核心的意象。

▲云镜的三角星星意象

我们取星形元素中的三角形指代星星,三角形是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最稳定的结构,在建筑学上有大量经典的应用,等边三角形成为云镜的核心象胚。由星星的意象延展,星云、二十八星宿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北斗七星成为构建云镜叙事场景的重要载体。北斗七星是属于紫微垣的一个星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北斗七星是天地秩序的制定者,也是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

▲等边三角形构建的星星

根据北斗七星的星图和其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云镜的景观节点应运而生。主入口根据天璇的寓意设计了时空之门,巨大的喷雾环形门与两侧的云朵装置共同组成一个“两界相拥、隐于云端”的独特意境。紧邻入口处的池塘以天枢的寓意,经过梳理、修复、扩展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盆池”,让此地残缺的“朱雀”重获灵性。沿着“盆池”边两列高大圆柏构筑的极具仪式感的绿廊,踏入代表天权的“智慧之台”,台悬置于“盆池”之上,向东遥望,“时空之门”伴随天空翠柏映在碧绿的池水中,向东仰望,宽阔盎然的草坡上是场地的灵魂“生命之树”,草坡的尽头是嵌入山体的“涅槃之境”。整个前区景观遵循素朴、原生的设计原则,通过池水、圆柏、大草坪、旱溪、保留的原生植物营造了一个明净、舒朗、自然、独特又不失仪式感的景观环境。

▲时空之门与云朵装置

▲冬天的生命之泉与云镜

▲生命之树仰视云镜

“生命之树”是场地中央原生的一棵巨大的国槐,随着四季的更替,树叶繁茂又零落,宛如生命的轮回不止。大槐树以萧瑟和青翠的不同面孔与山谷对话,经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以顽强的生命力见证着彪村南沟山谷中悠长的故事。这棵大树是整个场地的灵魂,酷似北斗七星中最亮的玉衡,是场地中最具昭示性和灵性的存在,是不凡、卓越、生机的象征,是生命之树。人们可以围坐在树下谈心,也可以独坐在树下冥想。我们希望未来它能陪伴更多人跨越时间的长河,成为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候的一份心灵倚靠。

▲云镜门前繁茂的生命之树

▲冬天零落的生命之树


云镜是纪念公园最重要的配套建筑,集墓园服务中心、追思厅、骨灰寄存中心、冥想小院、餐厅、随葬品展销、鲜花售卖、墓园展销、墓园管理办公等功能于一体。云镜位于场地中北斗七星斗柄最末端的摇光,摇光又称破军星,是古代象征祥瑞的吉星,寓意不畏、重生。结合山脚的三角形用地,星星的意象通过各种尺度的等边三角形呈现出来。云镜如一颗巨大的星星漂浮在山谷中,与天上的繁星遥相辉映,是永恒、思念、守护、力量的象征。

▲云镜鸟瞰

整个建筑的设计都围绕着中心的三角采光天井展开,平面布局、建筑形体、构造细节都充分考虑了三角元素与光影的关系。三角屋顶的天窗和角部的三角构架赋予服务大厅和几个院子神圣而丰富的光影。

▲采光天窗三角光影

▲前院三角挑檐光影

▲后院三角挑檐光影

每个正午时分,阳光会射入屋顶的玻璃天窗,冲破服务大厅的玻璃地面,从中心采光天井的落叶装置倾泻而下,穿透餐厅晶莹剔透的玻璃砖墙,照亮最底层的追思厅小院,这一束光连接了天地与阴阳,营造了圣洁清明的空间感与仪式感,同时也增添了几分五彩斑斓的暖意。

▲服务大厅的阳光穿透玻璃地面

▲中庭被阳光照亮的落叶归根装置

▲阳光穿透玻璃砖映射在餐厅内

▲天光点亮追思厅小院

▲天光照亮追思厅小院

云镜中心的三角采光天井亦是中国“天人合一”天的象征,三条边分别代表着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为了强化建筑整体的仪式感,建筑外围绕三角中心布置了二十八根列柱,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星宿,代表着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生命的循环。

▲柔和的灯光浸染着北侧入口楼梯和二十八星宿列柱

▲通往南侧办公区的列柱外廊

▲冬天列柱外廊的红色在萧瑟的环境中格外温暖

三垣的边界分别设置了三个可以驻足观景、静思、冥想的半户外空间,为人们提供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与逝者对话的三处特殊场所,这也是三个独特的具有疗愈功能的无情绪空间。

▲对话自然的观景廊

▲对话自然的观景廊

▲服务中心的静思后院丰富的光影

▲服务中心的静思后院丰富的光影

▲追思厅外的冥想小院

▲泄入天光的追思厅

前往墓园的途中有一个小村子,建筑均采用毛石和夯土建造,屋顶覆盖传统青瓦,低矮的建筑匍匐在山地和参天树木之间,整个村子几乎隐于山谷之中。为了让云镜也能与山谷环境融合,形成“花开彼岸、结庐人境”的场景意境,建筑外墙底部以毛石砌筑,上部采用与当地泥土颜色一致的暖色稻草漆,坡屋顶以灰色铝镁锰屋面代替传统青瓦,整个建筑呈横向延展,以低矮的姿态嵌入凿开的山体之中。原生感十足的毛石和稻草漆外墙、出挑深远纤薄的屋檐、温暖的木纹吊顶以及大量通透的玻璃让整个建筑显得拙朴、明快、宁静、轻切、精巧。


▲附近的村子的民居

▲云镜入口土红色稻草漆、毛石外墙

▲毛石、稻草漆

▲毛石、稻草漆、木制吊顶

服务中心、餐厅、随葬品展销、墓园展销这几个人们停留时间较长的空间,都朝向景观最好的界面,苍翠的山峦和明媚的阳光透过全落地玻璃印入眼帘,为人们营造一个自然、轻松、温馨的空间场所。

▲服务中心大厅

▲服务中心大厅

▲咨询洽谈室

▲咨询洽谈室

▲餐厅大厅

▲餐厅大厅

墓园是连接生者与逝者情感的重要载体,对于这一次特殊的建筑实践,我们希望能用设计为“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带来一丝温暖的抚慰,疗愈那些经历过“死亡”的人们。希望墓地能作为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被感激缅怀,从而使得墓地这一古老的纪念性场所具有生态疗愈和情感功能与艺术性,体现现代墓地人文与现实的价值。

▲餐厅五彩斑驳的光庭

▲追思厅卫生间的天光

▲云镜的三角意象


项目图纸

▲云镜总平面图

▲云镜一层平面图

▲云镜负一层平面图

▲云镜二层平面图

▲云镜剖面图

 项目信息 

主创团队:小隐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潘友才

设计总监:杨喆(合伙人)

技术总监:陈仁振(合伙人) 

结构工程师:杜旭

设计团队:赵亚线、胡沁梅、杨锐、苟源君、黄宇婷、刘子轩、宋智颖、冯煜桃

施工图团队:杭州浙经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业主单位:石家庄安德公墓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总包:远洋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盛景国信(北京)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幕墙、室内装饰:远洋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存在建筑

撰文:潘友才、葛祥鑫

项目地址:石家庄井陉县吴家窑乡彪村南沟

建筑面积:2219㎡

建筑材料:稻草漆(华彩)、毛石、木纹复合板(钢顺宝)、铝镁锰金属瓦(乐居乐筑)、深灰色铝单板(华建型材)、Low-E中空玻璃(南玻)

建成时间:2023年1月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7/52601.html/feed 5
祖山济心寺·木佛博物馆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6/5250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6/52509.html#comments Tue, 27 Jun 2023 12:55:13 +0000 寺中之馆

祖山木佛博物馆位于秦皇岛祖山风景区济心寺,是一座特殊的寺庙博物馆。济心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它于半山之上远眺着城市与渤海,遗世而独立,是祖山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节点。现状寺院于2002年原址重建,寺院整体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形成三进院布局,博物馆就坐落在寺庙建筑群的最后一进。当游客穿过大雄宝殿的回廊,可看到立于高台之上的三座大殿,分别为观心阁、药师殿及弥陀殿,即是木佛展陈的场馆。

△项目视频

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展品,香樟木佛的来历颇有渊源,原是日本收藏家赴浙江东阳定制的木佛雕像。佛像在日本辗转几十年,业主将其全部购回,并在反复思虑后,决定将其落户在祖山济心寺安置。改造之后的博物馆将成为传统寺庙功能的补充,在这里,人们可以祈福静心,可以观赏雕刻艺术,也可以冥想禅修,感知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新的空间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层次的寺庙游览体验。

△概念分析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观音云台鸟瞰 © 金伟琦

殿外之台

由于大雄宝殿与木佛博物馆之间有近十米左右的高差,原始场地中存有一处高陡突兀的台阶连接上下,台阶中部立有一尊观音石雕立像。此处作为游人进入木佛博物馆的重要的前序空间,也一并考虑在本次设计更新的工作之中。

△观音云台主视角 © 金伟琦

△观音云台细部 © 金伟琦

新的设计在延续寺庙中轴线以及保留观音石雕立像的前提下,对现有前区景观进行改造提升。为了加强进入博物馆的仪式感,前区景观被设定为“云台”,结合场地的高差条件,围绕中心台阶展开高度不一的七层水洗石阶梯平台。设计同时扩大了观音立像所在的休息平台,并将台阶的坡度适当放缓,以便于人的行走与停留。云台以柔美的曲线形态宛如祖山云雾逐层漫延开来,平台之上附有喷雾设施、草坪以及点景松树。当游客穿过不断变幻的水雾之云拾级而上,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三座大殿才慢慢显露其真身。

△观音云台局部构造节点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观音云台主视角 © 王同辉

殿中之塔

用于集中展陈木佛像的主殿是一座框架结构的仿宋式建筑,大殿面宽30米,进深16.8米,殿内设有两层环廊及楼梯,围合出中部挑空高度近20米的高大空间。如何结合不同尺度的木佛造像营造多层次的展陈体验,并能够适配旧有佛殿有限的空间,创造可观、可游的当代精神性场所,是本次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

△主入口视角 © 金伟琦

△空间生成图解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设计借鉴了“塔”这一建筑原型,在大殿中创造了一座空心佛塔,作为立体展陈木佛造像的主要载体。佛塔平面呈椭圆形,共七层,逐层向上收束,汇聚于矩形的佛殿空间顶端。佛塔内部以曼陀罗作为意向。曼陀罗意为坛场,即一切圣贤、功德的聚集之所,代表了佛教文化的宇宙模型。

△观心阁A-A剖透视图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工作模型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首层视角 © 金伟琦

△首层视角 © 金伟琦

佛塔首层以6米高的四面千手观音的坐像为中心,周边错叠环绕30尊观音化身立像。结合佛像的尺度和位置设置了特定的佛龛——拱洞开口,以及由塔身延伸出的花瓣形底座来承托木佛。

△塔内仰视 © 金伟琦

△塔内视角 © 金伟琦

△塔内主视角 © 王宁

佛塔在五至七层集中展示圣观音造像。第五层中心位置为两尊圣观音的坐像。为了突出中心感和悬空感,设计采用张弦梁结构,并辅以莲花座等装饰杆件,在塔身内部形成一层涟漪扩散的景观。最小的圣观音像被置于第六、七层,匹配制作了枝叶般的金属支架展陈。塔的顶端结束于层层退晕的光线。至此,当游人于塔内驻足观赏,如花瓣般的佛座层层汇集于顶端的一处光明,万象森列、圆融有序,构建出崇高、无尽、深远的禅境。

△塔内细部 © 金伟琦

△塔内仰视 © 王宁

△结构图解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塔内细部 © 王宁

△塔内细部 © 王宁

△塔内细部 © 金伟琦

佛塔也催生了转塔这一具备祈福意味的环游路径。将已有建筑改造为首层、夹层环廊和顶层三个可以供人游走的平台,形成立体环游路径。首层塔身外侧书写有金刚经,可在转塔过程中细细品味。同时在首层大殿左右两侧设置了6尊观音化身立像供人祭拜。原有楼梯被适当的改造,将游人引向顶层。

△工作模型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首层视角 © 金伟琦

△首层视角 © 金伟琦

△回廊视角 © 王宁

△顶层视角 © 王宁

设计围绕流线设置五处投影,分别展示观音手势、观音四大修行地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游客的观览体验。顶层为11米高的环形平台,这里是最高点,可以俯瞰远山。

△观音手势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修行场景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回廊视角 © 金伟琦

室内环境照明也做了相应的匹配设计。在自然光较暗的环境中,人工照明才能更好地营造出空间的静谧感。建筑外侧玻璃上粘贴了透光率为9%的透光膜,减少自然光量进入。塔身全部采用隐藏式照明,用灯光勾勒出建筑的结构美感。

△塔内主视角 © 金伟琦

△塔内视角 © 王宁

△塔内细部 © 王宁

塔尖的穹顶设置了三层灯槽,灯槽的颜色逐层变浅,从而营造出渐变的向上的感觉。设计团队在仓库中做了多轮照射角度、光束大小、照度和距离的测试实验,最终保证每一尊佛像均有较好的照明效果。

△塔内夹层 © 金伟琦

△塔内夹层 © 王宁

馆外之堂

博物馆两侧的耳殿被定义为讲经堂,是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重要补充。设计利用了耳殿建筑近 11 米的高度特点,在靠近天花的位置悬置四面发光经文金属板,并利用镜面反射材料进一步拔高了空间,营造出亦真亦幻、颇具未来感的艺术空间氛围。四周墙体均为暗色吸音板,为讲经堂营造了良好的光学与声学环境,补足了博物馆的功能和精神属性。

△讲经堂A-A剖透视图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讲经堂主视角 © 金伟琦

△讲经堂 © 王宁

△讲经堂细部 © 金伟琦

结语

博物馆设计融合了室内、展陈、雕塑、影像、景观等多种艺术门类进行综合呈现。从曼陀罗、浮屠等宗教意向出发,以当代全新的方式诠释了佛文化艺术的精神魅力,让人们沉浸其中,游历、静思、冥想,回顾自己的内心世界。

△施工过程图解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观心阁首层平面图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观心阁夹层环廊平面图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观心阁顶层平面图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讲经堂平面图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祖山济心寺·木佛博物馆

项目地点:秦皇岛祖山济心寺

业主方: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新朝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方: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主持设计师:韩文强

项目设计师:王同辉

室内设计:王同辉、曹冲、魏杰、徐也(驻场设计师)

景观设计:王同辉、曹冲、韩飞

照明咨询:董天华

结构咨询:张勇

机电咨询:江茂、郑宝伟

导视设计:王同辉、刘璇

雕塑配合:秦华勤

施工单位:中建八局

建筑面积:1657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9.12——2020.10

建造时间:2020.11——2022.03

摄影及摄像:王宁、金伟琦、肖石明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6/52509.html/feed 0
石家庄太平河城市片区展示中心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5/5234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5/52341.html#comments Tue, 09 May 2023 13:56:38 +0000

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北大街以西、古城东路以北、胜利北街以东、滹沱河南岸以南,总用地面积约5.53平方公里。片区现状多为小规模工业及商贸物流用地,城市形象无序,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可利用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太平河城市片区是石家庄六大城市综合更新片区之一,规划定位为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未来将布局滨水特色公共文化、商业娱乐、休闲度假设施、高品质生活社区。作为太平河城市片区首发项目,展示中心主要功能为片区规划和文化展示。位于胜利大街和太平河交界处东南角的展示中心位置非常特别,它的前方就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及其支流太平河交汇之处,滹沱河北岸是正定古城。正定古城已有1600多年历史,现存城墙为明代遗存,残存8106米。

开放性与封闭性
展示中心面对太平河滹沱河自然景观,在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时,更加重视空间的开放性、关注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华夏文明最初完全开放的村落,到龙山文化时期围墙的出现,再到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建立城墙区分边界,围墙的建立和打开一直贯穿历史,开放与封闭之间存在着一种空间冲突中的动态平衡。城墙和院墙是非常中国的形式要素,对外封闭对内开放是一种空间对抗冲突的建筑学表达,建筑是一种有明确边界的风景。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探索在空间上被划分成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强烈的封闭感沿袭了正定古城城墙及其街区的肌理,其目的在于重构古城遗迹,表达并延续时间的痕迹。建筑底部采用错落的体量和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对场地的“锚固”。展示中心上部是一个飞碟般“悬浮”的公共空间,也只有在这个高度,才能见证太平河城市片区未来几年的快速发展,感受太平河、滹沱河自然景观,并远眺正定古城,连接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展示中心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关系在空间形态上直观的表现为“悬浮”与“锚固”的对立,通过“锚固”完成对场所与文脉的定义,通过“悬浮”对封闭所积聚的能量进行释放,转化为垂直向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展示中心希望探索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走进真实的自然和城市,作为地标性的规划展示场所和片区城市客厅,方案希望对周边环境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展示中心底部水平向采用连续的混凝土实墙,看起来封闭内向,其实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边界、引导人们走向真实的自然。

情绪空间
展示中心外在形态上最显著的特质是连续的边界,悬浮的屋顶,以及场地、建筑、室内角角落落散落的“情绪空间”构件。这些空间构件打破了这座建筑纪念性的几何关系,是秩序建立过程中的意外,也是建筑从封闭性走向自然的触媒。这些矮墙、座凳、景框等空间构件像是建筑之外的建筑,精心营造的情绪场景能够激发建筑与环境、内和外、开敞与封闭之间的关联性,把建筑、自然、景观、内部空间、屋顶场所这些分散的部分集合在一起。

想象冬季大雪天气,我们舒适地呆在温暖的房间内,无论玻璃窗多大,我们看到的雪花和在明信片或屏幕上一样,是一种间接的经验,人和自然之间被一道无形的墙所隔离。当我们在建筑的某个角落,意外的看到这些座凳、景框被雪花覆盖,像可爱的雪人,可能会有 “那就出去堆个雪人”的冲动,被“情绪空间”引导走进真实的自然、感受阳光、空气、微风和四季变幻的自然气息。

功能与动线
太平河城市片区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地上4400平方米,建筑底层是主要的功能区域,设置了门厅、前厅、展厅等主要对外展示空间,以及贵宾接待、会议、办公等辅助功能.四个内向封闭的体量围绕中心庭院布局,形成简明的环形参观体验流线。建筑二层在东北角布置了小型图书咖啡吧,面对北侧太平河完全开放。建筑顶部为悬浮的市民休憩观景平台,展示中心600平方米的地下层布置变配电间及消防泵房等辅助设备用房。

展示中心公众参观动线主入口位于用地西侧城市主干道胜利大街,通过景墙和场地上“情绪空间”小品的引导,参观者在经历丰富的城市公共景观区域和建筑周边纯净的景观之后,进入展示中心门厅,展示中心门厅正对面是中心庭院,庭院以水和细竹为对景,透过上空观景平台上大大小小的洞口和室外楼梯的空隙,庭院光影丰富。展览主动线从门厅左侧进入展厅前厅,门厅和前厅的衔接采用了精心搭建的空间场景,供参观者休憩、漫游、拍照,“房子外面是房子,房子里面也有房子”。前厅屋顶采用风帆形天窗,均匀的自然光渲染了展厅入口处的空间氛围。

结构与材料
建筑底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观景平台为悬挑钢桁架结构,由三个核心筒以及一处剪力墙支撑。底层连续封闭的墙面采用清水混凝土,选择长800到1200mm、宽150mm松木作为现浇混凝土模板。顶部观景平台外侧采用浅灰色GRC挂板饰面。为了降低开模成本,GRC挂板分缝在底部内侧按照洞口方向进行正交划分,外圈采用扇形划分。城市空间被符号和象征意义所建构,是充满情感意义的场所。展示中心通过“悬浮”与“锚固”表现了封闭性和开放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情绪空间”要素连接建筑与自然,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休憩、个体经验等多维体验,有助于增强场所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创造力和空间活力。


项目图纸

△ 模型图

△ 概念手绘图

△ 形体生成图

△ 总平面图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屋顶平面图

△ 立面图

△ 剖面图

△ 轴测图

△ 模型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面积:5000 m²

项目年份:2022

摄影师:侯博文, 杨泽宇

主持建筑师:雷晓华、张雷

项目负责人:范新我、姜磊

设计团队:范新我,赵济宁,梁佳斌,余柳青青(建筑);杜月,车苏婧(室内);赵敏,刘志磊,连浩,姜志远(景观)

施工图团队:姜磊,陈艮林,殷文灿,李均,唐俊华,朱榴燕,姚永生,刘彩琴,张工作,谷加雷,邱月

业主团队:郭飞、罗俊新、靳宪庄、姜海彬、马辉、谷峰、李悦、李建涛

业主:石家庄国控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石家庄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5/5234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