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柱廊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un, 24 Nov 2024 08:31:4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苏黎世葡萄园住宅,伫于世外隐居之境 / Think Architecture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9/4804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9/48042.html#comments Wed, 02 Sep 2020 07:24:58 +0000 a1.jpg

一大片草地形成了葡萄园上部的边界,而这座独立的小屋就落地其中。入口,门厅和庭院组成了一连有序的空间。葡萄园和湖面的方向奠定了建筑的主轴,同时也是该建筑对称布局的起点处。新屋子占地24×20米,体块的每面都各去除了一部分与周围四边相呼应。

b1.jpg

b2.jpg

体块最大的那面缺口朝着葡萄园和苏黎世湖。一座三米深的游廊延至建筑的中心,营造出一间半开放式的庭院。院内栽着一棵树,由下沉式的户外休息区围着框了起来。庭院空间的规划使会客室也得以对称布置,人们一迈入便能观赏房子的整体进深。

c1.jpg

c2.jpg

c3.jpg

c4.jpg

c5.jpg

高层高的大厅是房子的核心,也是对于全家人来说最重要的生活区。从这里,两条环形动线分别引向了二楼和负一层,能够通往大部分主要房间的同时也可以让人在这座房子里无限循环漫步。

d1.jpg

d2.jpg

d3.jpg

d94.jpg

d5.jpg

d4.jpg

d6.jpg

d7.jpg

d8.jpg

d9.jpg

d90.jpg

d91.jpg

d92.jpg

d93.jpg

墙面上抹着朴实的灰泥,以几乎自然地方式呈现了物质本身,由精细的玻纤钢筋水泥土构件组成的框架连接。建筑表面的不同节段安装了统一的窗户模组;两段式的滑动窗采用了最薄的玻璃轮廓装配设计,这样一来在屋子有顶的部分,玻璃窗便能完全藏入墙的空腔中。

e1.jpg

e2.jpg

设计图纸

m1 _Haus_am_Weinberg_EG_Collage.jpg

△ 平面图

m2 _Haus_am_Weinberg_OG_Collage.jpg

△ 平面图

m3 _Haus_am_Weinberg_Erdgeschoss.jpg

△ 平面图

m4 _Haus_am_Weinberg_Obergeschoss.jpg

△ 平面图

m5 _Haus_am_Weinberg_Untergeschoss.jpg

△ 平面图

m6 _Haus_am_Weinberg_Längsschnitt.jpg

△ 剖面图

m7 _Haus_am_Weinberg_Querschnitt_1.jpg

△ 剖面图

m8 _Haus_am_Weinberg_Querschnitt_2.jpg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独立住宅

项目地点:ZÜRICH,瑞士

建筑师:Think Architecture

面积:3000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Simone Bossi

厂家:Antonini AG, Atelier Zurich, BURGER, Elementwerk Istighofen, Enea, Gaggenau, Graphisoft, Kolly Schweizer, PSLab, Sky-Frame, Vola, Wood Rangers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9/48042.html/feed 2
利默里克大学医学院和宿舍楼 / Grafton Architect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2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26.html#comments Sun, 08 Mar 2020 08:54:40 +0000 在爱尔兰西南部,全国最长也是最大的河流香侬河的下游两岸,坐落着前身曾是私有大学的著名学府——利默里克大学。利默里克大学最新进行了医学院部分的扩建,扩建部分延展到香侬河北岸,与老校区之间通过步行天桥连接,扩建项目有教学楼与宿舍楼,以供医学院的师生使用。新建建筑塑造出的公共活动空间宽敞而开放,将成为未来北部校区的核心地带。

设计试图将教学和生活用房适度交叠、相互结合,使得公共空间能够承载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a1 PIAZZA_SITE_SECTION_WEB_SRGB.jpg

▲ 场地剖面图

项目的形式语言来自于校园总体规划对于香侬河北岸定位:以更有机的手法来塑造公共空间。在这里,大地是倾斜的,诸如田埂、树篱等形式的农耕景观遗存依然清晰可辨。

新建筑毗邻着三个现存的机构:体育馆、爱尔兰世界音乐舞蹈学院和健康科学大楼,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建筑群组,形成一个崭新的校园公共空间。新建筑包括一所医学院、三栋学生宿舍和一处凉棚,凉棚作为公共汽车候车亭和自行车停放处使用。

位于建筑序列尾部的医学院成为了建筑群组中的锚点,三栋宿舍围绕其轻微旋转摆布。医学院的形式语言是教育机构的样子,而三栋宿舍看上去则更像三个大房子。混凝土候车亭、三栋宿舍楼与医学院相互衔接,形成了围合公共空间的柔和边界。候车亭的顶棚、台阶与坡道,随着北侧的运动场馆的标高进行变化。

c1 Site_Plan.jpg

▲ 总平面图

中央的公共空间略微向西倾斜,斜坡中段的小广场上,三棵榆树栽种在石椅与台阶的旁边,形成视觉与交通的聚焦点——联通小径由小广场边缘破裂散开,放射延申,联系到宿舍楼、公交亭和医学院之中。公共空间的边界由明确变得模糊,在南向倾斜的草坡上,局部点缀着家具,营造出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场地。

建筑的材料分外抢眼,让它们如同公共空间旁笔挺的岗哨一般。石灰石被用来表现“中正的”中央医学院——这一选材也是对北部校区所处的克莱尔郡的石灰岩地区的回应。石灰石墙面根据朝向、阳光、风雨和公共活动而进行了折叠、塑形和分层。面向南侧和西侧的转角柱廊充当了集会和入口空间,相比之下,北墙和东墙的空间则更显安静。

d1 _-_Medical_School_-_View_of_Colonnade.jpg

▲ 医学院大楼外立面

由于平面的进深较大,屋顶形式顺应内部空间的采光需求进行了调整,从而照亮了中央大厅、临床技能实验室、走廊和小型屋顶露台等多个空间。

e1 _Medical__School_-_Central_Space.jpg

▲ 医学院大楼中央采光顶

一个开放的中央楼梯连接着所有的基础空间。它向外延伸到整个室内,不仅连接了各个楼层,额外宽敞的空间变成了一个社交的场所,人们可以随时驻足交谈或者依靠在栏杆上看到其他空间的活动。

▲ 医学院大楼中央大厅

▲ 从柱廊看向外部

▲ 从楼梯看一楼大厅

砖块立面从后面原有的住房延伸到前面的宿舍。在这里,材料被赋予了深度,而深层雕刻的外墙则区分了家庭内部空间和其下面的公共空间之间。所有居住空间中的公共区域都面向东南部,而更加私人的书房则面向东北或西北。

g1 _-_Student_Housing_-_House_02_and_House_03.jpg

▲ 学生宿舍

住宅的地下部分被移去,增加的拱门打通了行人从停车场和公交车站向北移动的动线,并为学生提供了有遮挡的社交空间。大型大门入口通向房屋的入口处;这里是楼梯,电梯,自行车存放处以及洗衣房的位置。

h1 _-_Pergola.jpg

▲ 公交候车亭

项目图纸

m6 Ground_Floor_Plan_(2).jpg

▲ 医学院大楼一层平面图

m7 MEDICAL_SCHOOL_PLAN_02_SECOND_FLOOR.jpg

▲ 医学院大楼二层平面图

m8 MEDICAL_SCHOOL_SECTION.jpg

▲ 医学院大楼剖面图

m9 FOLDED_WALL_STUDY_MEDICAL-SCHOOL_LINE_WEB_SRGB.jpg

▲ 医学院大楼折叠立面

m2 Ground_Floor_Plan.jpg

▲ 学生宿舍一层平面图

m3 STUDENT_HOUSING_PLAN_02_SECOND_FLOOR.jpg

▲ 学生宿舍二层平面图

m4 Section_(2).jpg

▲ 学生宿舍剖面图

m90 Lower_Floor_Plan.jpg

▲ 公交候车亭底层平面图

m91 Upper_Floor_Plan.jpg

▲ 公交候车亭顶部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chitects

面积:4300.0 m²

项目年份:2012

摄影师:Dennis Gilbert, Alice Clancy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26.html/feed 0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初中部,可触摸的空间 / 迹·建筑事务所(TA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10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102.html#comments Sat, 16 Nov 2019 03:13:13 +0000 a1_教学楼北立面_.是然建筑摄影Teaching_block_north_elevation_.Schran_Images.jpg

教学楼北立面 ©是然建筑摄影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初中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设计需要容纳1200多名学生,并包括24个班级的教学教室、兴趣活动室、学生宿舍和食堂等。项目起始于思考学校如何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场所,而非应试教育制度的机器。

由于场地位于市区内,周边的高层住宅建筑对场地形成了较强的包围感和压迫感。因此在平面布局上强调建筑的向内性,操场位于场地中心,教学楼与宿舍楼各位于场地南北两侧集中布置。教学楼内通过建筑体量对空间的划分,进而创造出一大一小两个庭院,形成丰富的校园空间层次与视线联系。

▲ 平面布局

▲ 剖面关系

鸟瞰 ©是然建筑摄影

基于场地局促的条件,教学楼与宿舍楼均底层架空以释放出更多的地面空间并使之连续。抬升至二层的教学楼中心庭院通过大台阶与操场相联系,既是休憩交流之所,又成为面向操场的看台。

调整大小 57_09_教学楼剖透视_Teaching_block_perspective_drawing.jpg

▲ 教学楼剖透视

操场看台 ©是然建筑摄影

操场看台 ©是然建筑摄影

半室外活动平台 ©是然建筑摄影

半室外活动平台 ©是然建筑摄影

半室外活动平台 ©华黎

食堂下沉广场 ©是然建筑摄影

宿舍楼 ©是然建筑摄影

教学楼的常规教室分布于教学楼的东、南两侧,形成严肃有序的对外界面,兴趣教室则分别以独立体块面向庭院展开。其中美术教室利用弧形屋顶创造均匀稳定的用光环境,音乐和舞蹈教室采用了拱形吊顶以达到良好的声学效果。

教学楼北立面夜景 ©是然建筑摄影

教学楼夜景 ©是然建筑摄影

教学楼西入口空间 ©是然建筑摄影

教学楼西入口空间 ©是然建筑摄影

美术教室 ©是然建筑摄影

音乐教室 ©是然建筑摄影

舞蹈教室 ©是然建筑摄影

建筑形态同时又是对亚热带气候的积极回应:架空以遮风挡雨,柱廊强化自然通风。屋顶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额外活动空间的同时,减少吸热并降低室内温度。

f1_1比100教学楼立面模型_1_to_100_teaching_block_elevation_model.jpg

▲ 1比100教学楼立面模型

学生对校园空间的使用绝非仅仅在于教学场所,更在于那些没有明确界定功能的空间。从这个意义而言,学校即是一座城市,需要提供除上课外的多重日常体验。建筑因此寻求空间组织的丰富性,以期包容自发的活动和激发多样的事件,成为滋润自由的场所。

中心庭院 ©是然建筑摄影

中心庭院 ©是然建筑摄影

看向中心庭院 ©是然建筑摄影

看向中心庭院 ©是然建筑摄影

中心庭院形成了具有内聚性的场地,成为集体活动的舞台;扩大的走廊形成了一系列突出、错动的半室外阳台,三两好友可在此互相张望;曲折多变的坡道与楼梯创造出富于变化的交流机会,联系竖向各层,青春的身影流连其间。

▲ 中心庭院

柱廊及走廊聚会单元 ©是然建筑摄影

柱廊及漫游空间 ©是然建筑摄影

柱廊及走廊聚会单元 ©是然建筑摄影

走廊聚会单元 ©是然建筑摄影

漫游空间 ©是然建筑摄影

漫游空间 ©是然建筑摄影

漫游空间 ©是然建筑摄影

柱廊及走廊聚会单元 ©华黎

坡道 ©华黎

坡道 ©是然建筑摄影

楼梯 ©是然建筑摄影

楼梯 ©是然建筑摄影

▲ 柱廊及走廊聚会单元

▲ 走廊聚会单元

此外,考虑到“体验”与“探索”也是青少年认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在中心庭院东侧的尽端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塔形空间,抽象的白色高塔外部被水景环绕,内部以鲜明的色彩、竖向的空间尺度和奇妙的光线共同营造出充满想象力的体验。

塔形空间内部 ©是然建筑摄影

塔形空间内部 ©是然建筑摄影

塔形空间内部 ©是然建筑摄影

仰拍塔形空间 ©是然建筑摄影

结构上,由于寰岛特殊的地质条件,项目采用了特殊的隔震结构,教学楼建筑整体坐落于由数个隔震器支撑起的空腔上。发生地震时,隔震层底部的阻尼桩可以通过自身变形有效吸收地震能,使建筑主体结构形变量降至最小,充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 1比500整体模型

▲ 1比100教学楼模型

▲ 1比100教学楼剖面模型

▲ 1比100教学楼剖面模型

项目图纸

调整大小 50_00_总平面图_Site_plan.jpg

▲ 总平面图

调整大小 51_01_教学楼半地下室平面图__Teaching_block_basement_plan.jpg

▲ 教学楼半地下室平面图

调整大小 52_02_教学楼首层平面图_Teaching_block_first_floor_plan.jpg

▲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3_03_教学楼二层平面图_Teaching_block_second_floor_plan.jpg

▲ 教学楼二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4_04_教学楼标准层平面图_Teaching_block_standard_floor_plan.jpg

▲ 教学楼标准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5_05_教学楼六层架空层平面图__Teaching_block_sixth_floor_plan.jpg

▲ 教学楼六层架空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6_08_教学楼剖面图_Teaching_block_section.jpg

▲ 教学楼剖面图

调整大小 58_06_教学楼剖面图_Teaching_block_section.jpg

▲ 教学楼剖面图

调整大小 59_07_教学楼剖面图_Teaching_block_section.jpg

▲ 教学楼剖面图

调整大小 49_03_柱廊及漫游空间_Colonnade_and_wandering_space.jpg

▲ 柱廊及漫游空间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小学及初中

项目地址:海口, 中国

建筑师:迹•建筑事务所(TAO)

面积:19020.0 m2

项目年份:2018

主持建筑师:华黎

设计团队:李若星、闫亚东、张晓骁、张锋、Luca Ronchi、郭聪、金龙强、田涛、梁卓嘉、谭笑、刘舟行、曹鹏飞、秦铭煊、盛智棋、魏鸣宇、梁国培、尹谦谦、曲悦、许钰、高兆佳

项目建筑师:沈丽君

项目建筑师(后期服务):闫亚东、陈瑗

机电工程师:马智刚、孙凯、赵晓雷

施工单位:吕建军及卡林机电(李伟、周勇、李鑫、张安锋)

结构工程师:马智刚、孙凯、赵晓雷

业主:海南寰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102.html/feed 14
David Chipperfield 新作“柏林博物馆岛美术馆”对外开放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5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56.html#comments Thu, 25 Jul 2019 12:05:10 +0000 a1.jpg

大卫•齐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设计的James-Simon画廊在柏林博物馆岛开业。该项目位于Kupfergraben运河和柏林新博物馆之间,在可容纳大量游客的同时提供博物馆所需的额外设施。 建筑在石基上建造了标志性的柱廊,表达博物馆的高贵典雅之感。

b1.jpg

1999 年,柏林市政府畅想了构建一个博物馆岛的总规划,而James-Simon画廊与“考古长廊”一起构成了这个规划的主体与基础。 整座建筑坐落在一个狭长的小岛上,曾与直到1938年被拆除、由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设计建成的“Neuer Packhof”行政大楼为伴。在地面上,画廊与佩加蒙博物馆连为一轴。而在地下,画廊通过地下室的考古长廊与柏林新博物馆、阿尔特斯博物馆和博德博物馆建立了连接。

沿着画廊的细长柱子,建筑用现代的语言延续了Stüler的柏林新博物馆柱廊,并在柏林新博物馆和James-Simon画廊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小柱廊庭院。正如团队所说,“三级宽的台阶设置在狭长的基座和柱廊之间,仿佛在欢迎游客。到上层,游客进入门厅,从那里可以直接通往主楼里佩尔加蒙博物馆的展览厅。门厅一个有询问处和售票柜台,边上还有一个带有大露台的自助餐厅,露台沿着Kupfergraben运河,沿着整个建筑物延伸。”画廊内还包括博物馆商店,大存包处,临时展览空间和礼堂。

d1.jpg

正如大卫•齐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描述的那样,James-Simon画廊的建筑语言采用博物馆岛的现有元素,主要来自周边建筑,如地形、柱廊和室外楼梯,参考Schinkel,Stüler和其他参与设计博物馆岛的建筑师风格。建筑将重建石材与天然石材混合,石灰石与砂岩打造的外立面与博物馆岛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而室内空间则选用了光滑的现浇混凝土。建筑以该市最重要的捐赠者詹姆斯·西蒙(James Simon)的名字命名,他在二十世纪初将艺术收藏品和挖掘成果留给了柏林国家博物馆。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56.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