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城市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1500万里程的建筑联想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4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42.html#comments Wed, 14 Aug 2019 04:01:53 +0000 本文来自刘依明的投稿,也欢迎大家踊跃给我们投稿media@archcollege.com

image.png

15 MILLION MERITS的建筑联想


(一)住

15 Million Merits (以下简称15MM) 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幻想,一个可能的、不太乐观的发展趋势。这个故事虽然主要涉及政治,传媒,和科技,但是所有的故事发生在一栋建筑内。建筑,为这个故事提供了最基础的物理环境,完成了阶级之间的空间隔离,以及设备的安置。

主人公Bing的一天起始于假公鸡叫醒。

  image.png

 这时我们会发现,男主四周环绕屏幕,没有窗户。屏幕类似于强化玻璃,有反光但不明显。从开头就用狭小的房间确定了故事的主基调,“控制”。这种控制,从一开始就在Bing的方将内体现出来。三面都是屏幕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年轻人甚至觉得会很酷(看到这,笔者脑中一大堆有关“观看”和“真实体验”的想法就喷涌而出了:当四面都是屏幕的时候,整个居住环境还会舒适吗?没有一面窗户是朝外的,就好像办公楼内的卫生间,四面都是墙,短期或许能适应,长期呢?就单独的房间来说,怎样确定大小,才能保证人的舒适度?让人舒适的房间的大小,有范围吗?)

故事在开头就体现了至少两个有意思的建筑课题:一,窗户(和外界视觉)的意义;二,模块化住宅的设计顾虑。

这首先让笔者联想到赛博朋克(Cyberpunk)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赛博朋克“黑天下雨”这样的末世绝望氛围,人们或者在破旧高楼里居住(想象一下香港底层居民的生存环境),或者在建筑巨构(Mega-Structure, 兴盛于英国的建筑电报学派Archigram, 指的是巨型结构支持下的建筑,往往是模块化住宅的原型,Plug-in City或者“插入城市”,相联系)里面。由于环境恶化,阶级统治加剧,整个城市处于挣扎和绝望的氛围里面;而且,在这种氛围里面,往往有暗流涌动,大多以反抗为主。笔者以为,这或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人民的房间是狭小无光,昏暗脏乱的。由于长期黑夜,窗户存在的原本意义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来自于3D广告或者商业标语的光,还有人们内心深处残存的、渴望与外界联系的心理(通过来自窗户外的、对自己的视觉体验,来弥补心里的孤寂)。

874025.jpg


blade-runner-wallpapers-29430-3441483.jpg

这还让笔者联想到MVRDV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创办的 “The Why Factory” (以下简称TWF)。TWF的两个项目,EgoCity (EC)和OnTheGo Adaptable Housing (OAH),刚好涉及了这两个主题。EC和OAH 都探讨了架空环境里,建筑的“为人服务”原则,即“根据人的需要来设计住宅”。

EgoCity是固定的人的基本需求下,最大化、尽可能公平的情况下,加入多余的功能(通俗解释,就是“要啥就给再给你加点呗”。 跳出建筑的理论怪圈外,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考虑是儿童都能做到的,只是没法做成游戏。儿童在绘画时候,比如给小猫画画房间,想到了小猫需要洗澡,就放一个洗手间;小猫需要放衣服,就在小猫的房间里加衣柜或者衣物间)。这是一个硕士项目。

image.png

 image.png

OnTheGo Adaptable Housing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这是存活状态下的社会必然现象。然而这些活动并不是都需要很多空间的。那剩余的空间该如何呢?岂不是浪费了?OAH给出的答案是,让空间动起来。公寓楼成了会活动的空间,由人为的安排变成了主动的存在,并由先进AI管家来控制。当你需要洗澡的时候,你除了卫生间以外的空间都不需要;当你唱歌时候,你除了客厅或者练歌房以外的地方都不需要。那不需要的空间能用来做什么呢?可以给需要的人用啊。除此以外,这种居住条件下的房屋,可以在组成空间的模块里,放置需要的锅碗瓢盆等杂物,根据个人不同的需要来促使机械运动的转移。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中空间不足的问题。时间成了主导,空间的运动和时间相匹配,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大小的空间。

22.PNG

image.png

25.PNG


26.PNG


28.PNG


28.PNG

24.PNG

27.PNG

然而,仅仅从宏观角度讲,不扣细节(出入口,水电管道还有结构等等),EC项目忽略了功能变化的特点。因为功能是随着人的需要而确定的,说到底还是人的需求变化。如果说住宅里面加入了一开始就建设好的、为了特殊功能而设计的房间,那后期,人的需求变化了,这个房间会如何处理呢?举例子讲,如果一个青年杂家艺术家住进去,过了二十年找不到工作换工作了,去当作家了,那样的话,预留出来的那部分“练习杂技”的房间该如何处理呢?

OAH相当于对EC项目科技化的处理,解决了因为时间问题而出现的可能的空间浪费,却忽略了人的心理感受,功能占据了过大的主导地位。房间大小是对人的心理有重要作用的,过小的房间让人感到压抑,过大的房间让人感到孤独。人对视觉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可操作空间即可。比如做饭计算需要6m2 即可,但是为了照顾孩子或者看客厅里的电视,那就要算上其他空间了。关键在于,一个或两个活动可能会同时进行,而且人们对窗外的世界的视觉联系也是必须的(要不然监狱那些专门为违反监狱纪律的囚犯准备的牢房怎么都没窗子呢)。更不要说往深处想,紧急出口怎么解决?加入你在洗澡,设定时间是20分钟,仅仅由3m2需要的地方,然而你突然接到电话说住在同一个城市的老人心脏病突发送往医院,你的20计时还没结束,你这个洗澡的空间会移动吗?会不会就锁住,在计时结束前不会变动了?假如需要马上去卧室怎么办?在举个例子,在厨房做饭,结果切到手指,手指切断了需要马上去医院,可是出口被其他的模块封住了,不到规定时间不能结束(做饭本来就是一件不可预见多久的事情),怎么办?万一电脑计算不过来,本来你可以被移动去的通道,被别人占用了该如何?

其实说白了,这两个项目都是想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可变性(Flexibility),但是笔者却觉得,出现的问题太多,反而不如柯布西耶设计的“梁柱板结构”(Domino)可变性强。而且,没有边界的空间变化是会出问题。人的生活一定会有边界。


(二)可持续

关于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格雷厄姆·法莫提出“去背景化”设计 (De-contexturalised Design),旨在强调,除了以考虑“地方环境条件”的设计手法之外,对于适用于任何设计背景的“科技和建造手法”的探讨。因为无论建筑师以科技派还是社科派,理论派还是实践派,都是需要科技的支撑的,科技和建筑手法处于一个中立的位置。而《1500万里程》这一集里的建筑,恰巧体现的就是一种“去背景化”的设计手法。

Black%20Mirror.jpg

在未来资源枯竭,能耗不减甚至反增的情况下,人们的义务和责任产生了变化。在未来,人的义务可能不是服兵役,责任可能不是遵守交通规则,而是生产能源。这样的自产自销的模式是环境恶化导致的。而建筑,为这样的“生产能源”模式提供了场所。

在这一集里面,人们每天早晨起来后就去蹬单车,作用不是减肥而是发电,生产能源。同时,他们积累的里程数(“米”为单位),成为了货币。这样的虚拟货币成了在这个世界,这个建筑里的流通货币和交易媒介。人们用“里程数”购买食物和饮料,3D人物形象,跳过广告,甚至牙膏这样的日程生活用品(即使是黄豆粒大小)。这一切活动,都在一栋建筑里进行。同时,由于外界生存条件不能使农作物生存,大多数食物都是从培养基里面培养出来的,比如水果和蔬菜(不知道动物怎么办,里面没讲)。

在这个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如果说加上其他的功能(生活用水循环利用;屋顶收集雨水;水泵带动发电;屋顶按照风力发电装置;海上浮动城市的话,还有淡水处理功能和海水净化等等),那么整个建筑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建筑,Self-feeding/ Self-sustaining Architecture。“自给自足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积极或者被动地节约资源和创造新能源,人在建筑里的参与也是建筑能达到“最大环保化”(Maximum Sustainablization)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完整的、有关环保的闭环,是在未来环境恶化的条件下,最有可能的建筑存在形式。然而,就好像CJ Lim在《宜居基础设施》里面写到的一样,“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超出单一使用需求设计和规划,仍然是一个相对未探索的领域”。《1500里程》表达的建筑理想,也可以归类到“宜居基础设施”,大型的、综合的建筑“干预”,“去保护,去提供,去参与”,是柯布西耶所说的“可以居住的机器”。

0121h013.jpg

Daekwon Park 设计的垂直农场,对现有大楼的改造、补充

目前人们的尝试,从建筑角度,有“城市垂直农场”,有“被动房”,有“双立面”,还有大众熟悉的“绿色屋顶”等等;从人的角度,有“用刷牙杯”,有“用生活用水冲马桶”,有“橘子皮做织物”,还有有“咖啡末做杯子”等等。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完全的综合的环保建筑物。这个建筑物应该包含了建筑本身和人的参与,从而实现了“最大环保化”。而这种最大化,能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未来在极端条件下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笔者在谢菲尔德大学的本科毕业设计,和这个有些类似,是一个以“生物循环再利用科技”为主题的创业产业园,地点在约克。单个网点出租给那些以“生物循环再利用科技”的相关产品有关的创业人员,同时有“孵化器”和“加速器”,配上和约克大学生物系合作的实验场所,以及当地著名的“生物循环再利用发展中心”(Biorenewable Development Centre)的技术支持。比如,用过的咖啡粉(Coffee Ground)会送到实验室去加工做成可用来喝水的杯子(部分过程可参观),实现了人的日常使用和建筑功能相结合的环保。这种结合不是刻意的,是融入进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这种建筑可以被理解为特殊的工坊,把太阳能加工成热能,把废物加工成产品。同时,建筑本身除了功能以外,也具有环保特点,比如双立面、地暖、使用包括回收材料在内的环保建筑材料等等。


(三)政治

李维斯马姆佛得(Lewis Mumford)在《历史中的城市:起源,转变,和未来》(1968)中提到“城市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把权力转换成形式”。

上海中心大厦的租赁价格,基本和楼层成正比。高层住宅,上层海景房的价格更高。悉尼大学建筑系的办公室都在楼顶。同一座建筑里,阶层的分化是存在的,权力也是存在的。

整个故事包括了五个阶层:低级服务阶层(主要是肥胖的打扫人员),普通市民阶层(包括主人公在内、每天需要蹬单车的人),管理阶层(安保人员),高级服务阶层(演员),和决策阶层(安排电视节目的人,包括评委)。其中,普通市民可以晋级到高级服务阶层,主要途径是参加选秀(唱歌跳舞等等),变成演员。而参加的同行费,是需要通过蹬单车而赚取的“1500万里程”的虚拟货币,即本集标题。在普通阶层里,有像主人公一样为了改变现实而奋起反抗的人(主人公为了唤醒大众和发泄自己内心的怒火参加了选秀,冒死发出自己声音让更多人听到),有像暗恋主人公的那个女生那样的、虽然觉得世道不公却默默忍受的人,有每天在男主旁边蹬车的那个微胖的、积极参与并享受着整个制度的人。这一集中,主人公所住的,是普通的单人间。普通的设施,其他人也一样(但是并没有展现家庭的房间,甚至双人间)。当主人公晋级选秀以后,房间变大了数倍,像豪华的一室一厅,带双人床、落地窗、写字台等等,而且再也不需要蹬单车去打工了。

image.png

似乎自古以来建筑就阶层分化的趋势。有权有势或者有钱的人住在更好的房子里,政府机关或富商办公楼更豪华,平民百姓和统治阶层不住在一起。然而现代城市的住房压力,一方面更加减少了阶层变化,一方面促使不同阶层的人会住在同一个街区甚至同一所建筑。伦敦虽然有富人区(Mayfair)和平民区之分,但是富人区里的普通住户也是占大多数的。豪华的公寓楼旁边可能是200年前的砖房。在中国,很多封闭式小区内,合租的打工仔,家庭主妇,普通上班族,银行经理,房地产老板,某政府官员,可能都会住在同一栋楼里。这一方面体现了阶层的物理关系被缩近,一方面体现了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栋楼,也存在不同阶层。

本集中的阶层,很明显不仅仅是“存在”而已(现实生活中,目前还仅仅是“存在”阶段),而是实质的产生了控制。我们经常听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在这栋建筑里,也可以是一个小社会。一个阶层会监管另一个阶层,而那个阶层的反抗意识和能力被大大削弱。一组三个人的评委,能决定参赛选手以后的生活条件;如果有反抗行为,旁边还会有安保人员将选手带离现场。这就好像是现在已经存在的各种选秀,而那些选手是努力想一夜爆红的人。抛开这一集对现实的讽刺作用不说,单单看评委对选手的未来的影响力,就知道他们代表的,一定程度上是统治阶级。评委有着让选手生活彻底变得更舒适的权力。评委拥有的这种权力虽然会伴有一定的权力转移(权力在选秀时候转让一部分给选手),但是仍然有最终决定权。笔者一位杜姓好友说过“对于‘需求’的定义和解释总是掌握在有权力的人手中”。这些评委掌控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甚至决定了一个选手的未来和她对自己未来的诠释。

Hot-Shots-Ending.png

外国的阶层,可能会更复杂一些。阶层的含义包括了许多方面。社会地位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Middle Class有时候可以比Upper Class更富有,但是却不能被称为“上流人士”。一个有钱的Middle Class可以买一个大房子,比Upper Class的还要豪华。但是他/她的Social Class并没有变化。说白了就是“暴发户”的现象。为什么没有变化呢?这里面是有“阶级保护”的概念在里面。就好像你中了8亿英镑的彩票,但是你依然没法进牛津臭名昭著的贵族俱乐部Bullingdon Club。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暴发户”也是有权力的。

635322258553575261.jpg

那我们现实中,有像这一集中展现的建筑吗?目前似乎还没有那种很明显体现这种思想的建筑,但是不排除未来会存在(用地紧张,能源需要,管理需要等等)。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里面已经预见了未来的建筑,会更多地服从政治目的,比如带监视器的家和底层市民的脏乱差食堂。

《1500万里程》虽然只是精彩的《黑镜》系列短剧的很普通的一集,但是其引发的建筑联想不可谓不多。CJ Lim说过,“科幻小说是有预见性的”。现如今,从对想象力的启发的角度来说,科幻短剧已经逐渐起到和科幻小说一样的作用,这在以前是不可实现的。这其实更加督促我们观察生活,寻找灵感。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42.html/feed 0
只要你看得懂电影,就能欣赏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67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676.html#comments Wed, 19 Jun 2019 06:30:29 +0000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年


虽然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鉴赏建筑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似乎总有些难度。事实上,欣赏建筑与观看电影一样简单、日常。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就带你从电影的角度读懂那些建筑伟作。


人们可能从未注意过,建筑与电影的关系究竟有多密切。无论是有着导演背景的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还是有着建筑背景、提名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的劳伦斯·G·波尔(Lawrence G. Paull),都证明着建筑与电影的息息相关。


电影《后窗》,1954年

雷姆·库哈斯《大逃亡,或建筑的自愿囚徒》 


《银翼杀手2049》的艺术总监丹尼斯·盖斯纳(Dennis Gassner)认为,之所以建筑师与电影工作者能够相互转业,是因为建筑与电影创作上的相似性。而这相似性中,除去对外在审美与空间的操控外,更多的是设计与表达手法上的异曲同工。


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从建筑与电影的共同表达语言——蒙太奇(Montage)入手,让你轻松愉快地看懂建筑大师手下“凝固的电影”。




雅典卫城的启发



电影《坠入》,2006年

 

对于常看电影的人来说,蒙太奇手法绝不陌生。简单来讲,它是一种电影画面剪辑与合成的方式。电影工作者通过将不同、甚至毫不相关的镜头按照其想要表达的方式拼接在一起,向人们讲述一个具有独特时间线与含义的故事。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建筑对蒙太奇手法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雅典卫城


蒙太奇手法的发扬与推广,源于以著名电影艺术理论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为首而构成的蒙太奇学派。该学派致力于探索电影新的表现手段与哲学理念,并将蒙太奇理论转化为艺术实践。而在研究过程中,希腊古建筑——雅典卫城则启发了这位著名的蒙太奇理论先驱。

 

卫城——由神庙等建筑组成的群落位于一个陡峭的山顶上,俯视整个雅典城。这雄伟而威严的建筑是爱森斯坦“动态视觉”研究的最好证明。


雅典卫城参观视角

 

当人们在其中行走时会发现,他们透过柱林所看到的每个“镜头”——无论是前景中典雅圣洁的雅典娜雕塑,还是隐约可见、巍峨的帕提农神庙轮廓,都是精心计算与设计过的。此时,人们的双眼宛如一架移动的摄像机,在预先安排好的轨道上收录一个又一个震撼的景象。


电影《战航波将金号》,1925年,敖德萨阶梯。

 

而在《蒙太奇与建筑》一书中,爱森斯坦写道:“雅典卫城拥有着最完美的镜头设计、转换和长度……我们在此暂时不研究这些细节,但必须指出,这些蒙太奇序列的长度是完全与建筑节奏一致的:每一点的距离很遥远,而从一点移动到另外一点的时间,正是一个能够保持建筑物庄严的长度。”


电影《坠入》,2006年


凭借着雅典卫城的启发与后续研究,爱森斯坦于1925年拍摄的《战航波将金号》是他对于蒙太奇手法运用的经典范例与巅峰。时至如今,蒙太奇手法被电影大师们不断地完善与运用着,创造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佳作。

 



消解的蒙太奇



屈米图纸

 

因蒙太奇叙事法不仅脉络清晰明了,还能带给人们一定的想象空间,所以建筑师也常在设计与表达理念时运用这一手法,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与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的巴塞罗那馆(Barcelona Pavilion)便是最佳范例。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年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萨伏伊别墅,1928-1929年

 

这两座著名建筑的流线与雅典卫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巧妙的布局使参观者感受到建筑师逻辑的井然有序,却更加注重人们视觉所及的构图美感。


两位大师精妙地采用框架手法,像是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一样,为访客送上一系列雕塑般整洁而美观的空间与活动“影像”。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年

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德国馆,1929年

 

建筑评论家感叹:“建筑师所创建的程序化空间序列加上参观者自身的想象力,便编排出了一系列叠加的生活意象。这和电影制作人剪辑影片的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同。”

 

从最初的简单叙事与象征法,到后期表现与理性方向的延伸,电影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提升与完善蒙太奇手法,而建筑师们也将其运用得更加炉火纯青。



屈米,拉·维莱特公园图纸


无论是屈米(Benard Tschumi)的拉·维莱特公园还是库哈斯在《癫狂纽约》中对曼哈顿的设想,人们都能看到建筑师的设计中充满了对蒙太奇时间与空间序列的解构与重组。两位大师通过蒙太奇手法中的叠加与并置,在设计中并列了多个层次与活动。它们复杂而有趣,像是一部上乘电影一样引人深思。


雷姆·库哈斯《癫狂纽约》

雷姆·库哈斯《大逃亡,或建筑的自愿囚徒》

 



凝固的电影



在此之后,建筑师们凭借着对电影理论与构成的深入了解,将蒙太奇的运用推向高潮。蒙太奇对于建筑师来说不再只是一种构架与设计手法,更是叙事时表达情绪与思想的途径。


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犹太人纪念馆


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Jewish Museum)便是证明这一发展的最好案例。因该博物馆设计为旧楼改建,所以在外观上,建筑师运用了电影《后窗》中所使用的相互植入手法——使新建部分依附着古老的巴洛克旧馆。这种新旧对比的冲突宛如对比蒙太奇般形成一种双生现象,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暗示。


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犹太人纪念馆,三条轴线交叉


此外,建筑内部的流线由三条轴线相互交叉构成,它们分别代表着二战时期犹太人不同的命运——死亡、逃离与共生。三条充满不同时间与事件性的轴线被同时并置于同一空间内,而参观者则被安放于三条轴线交叉的中心点,拥有随意选择时间线与故事的自主性。


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犹太人纪念馆,大屠杀之塔


在每一条轴线的空间叙事上,李伯斯金用材质与光影——死亡轴线上只有一丝光线、阴冷的大屠杀之塔与逃亡轴线尽头苍凉而局促的霍夫曼花园,将隐喻象征的设计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他通过运用蒙太奇为犹太人纪念馆赋予灵魂的同时,也为人们展现出一部凝固且充满伤痛回忆的电影。


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犹太人纪念馆,室内


纵观下来,蒙太奇手法运用在电影与建筑中的相同之处在于,导演或建筑师都试图通过创作与叙事来操纵观赏者内心深处的记忆、想象和情绪波动,使不论是动态的电影或是固态的建筑都能借此得到人们的情感共鸣。


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德国馆,1929年


然而,电影与建筑的相通之处却不仅仅止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架构,并融入了设计者独特的设计手法、思想和情感依托。对背后的创作者们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电影,都只不过是表达他们内心思绪的媒介而已。


Barozzi Veiga,Neanderthal Museum,2010年

电影《银翼杀手2049》,2017年


正如建筑师里伯斯金所说:“二者无非都是讲故事、打动人、说道理罢了。它们都希望通过自身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新的视角或是思维方式。”所以,看得懂电影,便读得懂建筑。





精彩回顾: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什么?!艺术家也拼爹?

想和艺术家做情侣?你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编辑、文/刘亦瑄]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676.html/feed 0
《阿丽塔:战斗天使》:钢铁城的“硬核”搭建之旅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5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54.html#comments Mon, 27 May 2019 02:38:37 +0000

电影建筑师 引言

随着后期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中的场景开始慢慢从实体走向虚拟,甚至演员也开始被全CG角色替代。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卡神”监制的《阿丽塔》虽然继续引领着电影技术风潮,但电影中“钢铁城”的建造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大工程。

《阿丽塔》中最重要的场景——钢铁城Iron City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艺术总监(Production Designer)由史提夫·乔纳(Steve Joyner)和卡拉·埃德尔布拉特(Caylah Eddleblute)共同担任。

接下来,将由卡拉·埃德尔布拉特为大家带来关于“钢铁城”的幕后搭建细节。


钢铁城的铸造之旅

钢铁城的搭建幕后

在2015年的10月,《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前期设计筹备就开始了。但是对于制片人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酝酿很久的计划了。

规模庞大复杂的钢铁城

“钢铁城”这个场景十分重要,关于在哪拍我们议论了很多次。最后的决定以现实中的巴拿马城作为主要参考。艺术总监史提夫·乔纳和我都认为我们可以在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riguez)的Troublemaker Studios (TMS,麻烦制造者制片厂,位于美国奥斯汀)制片厂来搭建这个庞大的城市场景。TMS的外景空间很大,足以建造我们想要的规模。

钢铁城涉及的拍摄场次非常多

钢铁城的实景建设经历了一年又四个月。后来的特效制作又花了2年的时间。《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的“钢铁城”被神秘的“撒冷”所支配。撒冷是一座天空之城,是一个在半空中若隐若现的“庞然大物”。

太空梯及管道连接着撒冷和钢铁城

太空梯及管道连接着上下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钢铁城作为底层阶级的居住区,为撒冷提供着服务,通过网状的气动系统不断输送着钢铁城制造的产品。

与撒冷连接的管道

钢铁城的气质和现实中的巴拿马十分吻合,早在2015年,卡梅隆就在阐述中把巴拿马描述成了一个与撒冷互相契合的科幻之地。

巴拿马照片:这个城市社区真的存在钢铁城和撒冷的对比

巴拿马市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混搭感的城市。草地之中可能隐藏着历史建筑废墟。城中心的Casco Viej老城区是一个充满殖民时期建筑的地区(它为依德医生所在社区的样貌提供了参考)。附近是另外一个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社区(作为电影里贫民区的参考)。强烈的反差对比刚好和电影的场景相符合。

充满殖民建筑与贫民街区的钢铁城

此外,钢铁城的设计还受到了哈瓦那与香港九龙城寨的影响。

那时候,导演给我们带来了一本书名字叫做《Robert Polidori:Havana》的书。不仅如此,我们还參考了吉拉德在1993年出版的《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九龙城寨)》。九龙城寨是卡梅隆最喜欢的取景视觉参考地之一。数字技术对场景的扩展让最后呈现在银幕中的钢铁城充满九龙的垂直语言,宛如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建设过程。

搭建在制片厂外景地的钢铁城布景平面图

上图为废铁城的城市规划,175英尺*350英尺,总面积61,250平方英尺。美术监制为这些街道取名,并且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代号,方便定位与沟通。

一切先从画电影地图开始。我一只手拿着剧本,另一只手放在工作台的图纸(4ft X 8 ft)上。我开始设想废铁城的模样,参考着之前写的标注、草稿、人物的对话、地图上的路径。我们发明了一些专有名词,以便其他工作人员可以明白铁城里的方位。同时,我们开始和故事板艺术家贝尔德(Marc Baird)见面。

故事板艺术家画的钢铁城街道分镜图

他马上画出了堪萨斯酒吧、市场街、伏击巷和玩机动球的区域。因为有了他画的故事板,后来的工作变得轻松容易了。

设计过程中有很多需要非常注意的点。例如在凹凸不平的的废铁城街道上设置良好的视线,设计足够宽的街道来摆放摄影机。导演和摄影指导也很关注这些问题。

我在2015年圣诞节期间用InDesign 完成了展现废铁城、依德的诊所, 伏击巷, 维克多房子和雨果的公寓这几个场景的风格、色调的参考。

钢铁城的市井参考图与故事板

导演和我开始学习用谷歌地图来观察外景场地,从真实的街道样貌中来寻找灵感。和一般的建筑设计不一样,钢铁城需要考虑摄影机升降架的空间、长镜头的拍摄、蓝幕技术、调度可行性、威压设备、 桁架跨度、施工拍摄车辆的通行等问题。一个场景如果没办法拍摄,那做得再酷也没有用。

拍摄机动球区域需要提供摄影机调度的空间

施工的那天,我们租来了43台升降机。这些用来建造废铁城的大型车辆与设备需要通畅的交通及施工动线,保证当天工作顺畅地进行。

另一边,概念艺术总监带领着一群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们继续细化分镜头脚本,为视觉效果出谋划策,还负责解决其他相关的问题。他们还负责角色设计,死亡球选手和阿丽塔的外观。

布景陈设师和艺术总监STEVE JOYNER在制作废铁城的模型

乔纳于2016年的春天在曼哈顿海岸制片厂(ManhattanBeach Studios)进行了钢铁城的结构建设。包括规划和施工,还有我们之前筹划的其他布景。

布景画师在为柱子上色

这些布景有我基于瓜那华托(墨西哥的一座城市)设想的一座天桥(在这个场景雨果和阿丽塔经历了初吻),桥下也是放置中央广场喷泉的地方。

雨果和阿丽塔在桥上接吻的概念图

这座桥在白天的样子

其他一些美术指导和布景陈设师负责钢铁城的外部陈设:依德的诊所、堪萨斯酒吧、贫民区、大教堂、市场街、伏击巷,还有其他很多建筑物。

依德IDO的诊所的基底建设

乔纳和我在2016年6月13日星期一到达奥斯汀(TMS)。置景主任和他的领班 也一起到达了。置景团队也十分给力, 几天后,废铁城的第一个场景雏形搭建起来了。

废铁城的大小是175英尺*350英尺,61250平方英尺。2016年6月17日,在TMS制片厂,第一个雏形结构开始建造。2016年6月19日,第一个架子建造起来了。一24英尺高的钢铁垂直森林显露出前方的道路上。

置景工人铺设混凝土

建设的过程大概是这样子的:场地定位放线、放置矫正垂直线、标记钢垂直的螺栓孔模板、钻混凝土、矫正垂直线。还有和水平线搭配、增加45度的钢铁支撑架等。此外,还要搭建专用道路,让水泥车可以开进来;改建原本的平地,增加建造的细节。人工雕刻和数位切割的方式我们都用了。

诊所所在的殖民街的立面施工图

用机床加工、涂石膏、涂颜料、铺设人行道、确保城镇的排水功能、引进水泥车、设立城市路标等等。这些工作一直重复推进着。

玩机动球的区域

城镇中心是依德的诊所所在的街区,在漫画中是个核心位置。我很喜欢消除城市建筑坚硬的线条,这样会创造出友善的氛围。这是我从迪士尼动画哲学里学来的。拱门、柱廊这些建筑元素会塑造起城市里的社群感。

钢铁城的闹市区

废铁城的核心区设计是对巴拿马城古老废墟的致敬。我们把这个社区设定成城市的发源地。社区的是昏暗、安静的。社区的另外一边是贫民区。

受哈瓦那城市启发的依德诊所门口

像是仓促政府计划下的产物,贫民区的建筑是拥挤、一致、单调、实用主义的。我们大概画出贫民区广场的长宽来确保这里有足够的空间设置玩机动球的场地。

为了让拍摄顺利,当天工作人员和设备可以在街上移动。建筑高度等都需要被精心设计

 废铁城的“肌肉”是由480000磅重的混凝土、水泥、石膏筑成的。

“让废铁城看起来像油画里一样”,我这样告诉布景质感营造师们。布景画师在废铁城的表面覆盖上一层硅酸盐,创造了统一的底色。他的这个点子非常巧妙,有很多区域因为表面的涂层有了生气。

堪萨斯酒吧的建筑细节

“让废铁城看起来像油画里一样”这个概念让工作团队里的布景画家们可以按他们的风格创作。在大楼旁边上釉的建筑物创造了视觉上的对比和多样性。就像是水彩的效果,轻轻滑过色彩的表面。一些建筑是粗糙破损的,但是另一旁的表面却是光滑的。

在为堪萨斯酒吧的表面涂抹硅酸盐

我请质感团队在做旧钢铁城的时候避免使用含盐的棕土。这是在大部分做旧的环节都会使用的方法,但是我发现这种方法让场景变得单调,产生一种死寂的感觉。但是我想要的是相反的效果。

贫民区建筑外墙的绘画

贫民区一直在等待一个被诉说的机会。我建议平面设计师在墙面上去绘制一个大型的机动球选手形象,可以跨越好几面墙当画纸。墙绘和那里的风格很搭。为此,设计师添加了几何图案,用恰到好处的褪色来画它。

机动球比赛主题的墙绘涂鸦

门窗的设计

我们用了很多门窗、钢铁物件才把钢铁城风格串联了起来。助理美术指导和布景陈设师找遍了附近的房子和建筑物。他们把发现到的东西应用到陈设中去,于是一卡车的锻铁和井盖被运到了置景区。

酒吧的概念设计

布景陈设师和平面设计师设想了一楼店面的样子。一个密闭的图书馆从他们手中建立了起来。同时,另外一个要做的事是尽可能详尽地设计出室内的样貌。

依德诊所附近的晚上街景

布景团队对废铁城在白天或者黑夜的样子进行了改造,并紧密配合着摄影团队进行现场的布光设计,使得在白天的建筑物外观有了更优美的阴影和层次。

白天的街道和打光效果


后记

电影的发展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技术力往往被大众所忽视。无论是数字的虚拟建筑,还是实景打造的未来城市,专业的团队合作、高效的工作流程、先进的技术细节,或许才是钢铁城真正的建造秘诀吧。

就让我们在这里看看电影,品品建筑,做一个造梦的虚拟空间设计师吧!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54.html/feed 0
竞赛 | “未来城市”国际创新设计竞赛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2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20.html#comments Thu, 23 May 2019 03:09:31 +0000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气候环境问题带来新的社会挑战,新型技术推动着城市基础的设施变革,VR技术在空间交互方式上的逐渐成熟等等。


每个城市人都是发明的受益者,也是未来城市的设计师,我们应站在更高、多元化的视角,迎接未来的挑战。


为鼓励优秀青年设计人才关注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注重融合健康、科技、绿色等元素,“未来城市”国际创新设计竞赛于2019年4月12日正式启动。



历时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中,各位参赛的同学有没有好好的准备又或者是在准备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接下来我们将会为你们展示往届绿色建筑主题竞赛的优秀成果,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小小的启发。


Ecological Arcade–余韬等,华南理工大学,金奖


游廊串影——郑焕等,华侨大学,银奖


瑕璺–邢晔等,哈尔滨工业大学,铜奖


未来城市竞赛,需要我们以更多元更高的角度来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从对未来城市这个概念的理解对人居环境影响的思考,提出自己对现在环境中不足的见解,同时设想未来城市应有的样子。期待设计者们用发散的思维创造性的设计精准的表达来创造出竞赛作品。


1.理解竞赛的宗旨,关注与竞赛主题相关的领域,明晰作品的最终呈现形式。

2.结合新颖的概念,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有逻辑地表达作品想传达的思想。

3.与设计小伙伴们一块头脑风暴,打开僵化的思维,激发超脱的理念。

4.熟悉评审团队及各位评审的专业领域,提交你最符合评审专业要求的作品。


李虎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 特聘设计导师。曾任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SAPP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负责人。他于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8年取得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在担任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期间,李虎负责设计了北京当代MOMA、深圳万科中心、成都来福士广场和南京四方美术馆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都市建筑作品。


杨征

英国伦敦建筑师协会联盟会员(AA Member),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国际建协法国分会会员(UIAF member)以及多个城市及国家部委评标专家。他毕业于同济大学,曾赴法深造,不仅拥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专业的经验背景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更始终坚持直面当下急剧变革的中国现实。现任天华集团副总建筑师和上海天华建筑柒所所长。


-拟邀-

李迪华

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教授。他长期从事城市生态学研究、教学,竭力促进生态学在城市研究和规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曾经参加和主持参加了20多项基础研究和规划设计项目,其中重要的相关项目包括北京“十五”规划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研究,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研究的主要专家之一。



在漫长的两个月的进程中,我们很高兴能收到来自不同学校、地域、身份别的参赛者。想必在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和设计的疲劳之后,需要更加新鲜的血液来打开各位的脑洞。在此“未来城市”竞赛委员会创建了一个能让各位集思广益以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家”。希望各位在未来的一个月能有更好的发挥和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竞赛咨询群


报名链接:

“未来城市”2019国际创新设计竞赛报名!10万大奖等你来拿!


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

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

中国第一个专注于推动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非营利性环保组织,由一群心系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的中国青年人于2007年8月发起创立。CYCAN主要通过青年网络搭建、气候倡导、本土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有力地推动青年了解并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为有志青年提供引领绿色变革的平台。目前已有超过500所中国高校参与到CYCAN组织发起的行动中来,影响超过数十万青年。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20.html/feed 0
谁在构建未来城市?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76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767.html#comments Mon, 25 Jun 2018 14:29:19 +0000 640.gif

未来城市是怎样的?是《蝙蝠侠》系列中的哥谭、《黑客帝国》中的机械城,还是像《黑豹》中的国家瓦坎达那样?我们每一次关于未来城市的想象,是带着对现状的反思与拷问,还是充斥着焦虑和不安?

   

640.webp (21).jpg

 看不见的城市 


当你认为一座城市好,往往是因为环境好、交通便利、文娱设施完备,或是因为那里有亲朋好友,抑或是因为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些景观建筑、人际关系、社会属性等元素共同塑造了你对于那座城市的理解。

 超越这种个人感官的认知,

 城市到底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诸多影片已经给出了各自的答案。如讲述阶级、种族战争的《阿凡达》、讨论人类存在意义的《银翼杀手 2049》,无不建构了一个属于创作者的未来城市。

《阿凡达》,2009

《银翼杀手 2049》, 2017

其实早在20 世纪初,科幻默片《大都会》就已经展现了对未来城市的想象:直插云霄的新巴别塔居住着资本家们,周围低矮闷沉的工房,则是工人阶级的圈子。

那个世界里,阶级断裂对立,

人与人之间似乎不再有感情。

640.webp (28).jpg

《大都会》中的新巴别塔

而在现实中,意大利建筑师组合 Superstudio 举出了非常极端的例子:他们的作品《il Monumento Continuo》提出了一系列全面城市化的建筑模型。

白色的网格结构突兀地粘贴在世界著名景点上,割裂、侵蚀这些历史文化建筑,最终沦落为体制的工具。

Superstudio 的作品《il Monumento Continuo》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 Le Corbusier 在 《都市学》中曾言:

“城市……是人类对于自然的操控。

它是人类对抗自然的行为……它是一种创作。” 

城市并不是一种自然存在,而是人类的创造。

640.webp (45).jpg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

而城市创立的初衷是为了控制与管理,经天纬地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形成了一张井井有序、密不透风的网。其中的建筑,隐喻着阶级、宗教、政治等多重身份,从视觉及心理上监视着居住在城市里的人。

 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盛行,

 城市建筑设计发展遇到瓶颈,

 建筑设计的同质化,到底有多荒谬、可怕?

640.webp (46).jpg

 想象城市未来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城市的未来:

当今,多数建筑都是为了圈住“人”,

未来城市是不是可以反转,

以“人”为本,与自然相融合?

teamLab 社长猪子寿之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和艺术的融合,把城市包装成为由“公众“变为“个人”的新城市。”

Aedas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主席 Keith Griffiths 认为未来城市应:“紧凑、更低碳、更多绿化。”

植物学家兼装置艺术家 Patrick Blanc 认为:“将自然重新引入城市中非常重要。”

Assemble 联合创始人 James Binning 认为:“未来城市是一个能容纳真正的差异和多样化的地方。”

640.webp (54).jpg

640.webp (55).jpg

 一场未来城市的实验 


深圳正在酝酿着一场对未来城市的实验。

如今的深圳,高楼林立、车流不息。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深圳的文化创意是否又能跟上节拍?

640.webp (56).jpg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MINDPARK 创意大会等大型展览的举办,都逐年影响着深圳的文化生态圈。

这里充满着冒险者,

年轻和包容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

中洲未来实验室 C FutureLab 作为变革的主力军、未来城市的建筑者,汇聚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在科技、艺术、设计、自然等领域的优秀团队与个人。

640.webp (58).jpg

从左至右分别为:Björn Kusoffsky、Patrick Blanc、Keith Griffiths、吕华、Toshiyuki Inoko

中洲湾C FutureCity 从设计、自然、艺术、科技、创意五个维度进行设计规划,相互呼应,汇聚全球智慧,为当下单调、同质化的城市窘境探索解法,回归以“人”为本,实现城市与自然相融合,构建未来城市。

Stockholm Design Lab 创始人 Björn Kusoffsky 认为,未来城市“必须要有一种长久、永恒的表达。这意味着它不会是现在流行,或者说是未来几年要流行的。它必须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

640.webp (61).jpg

Stockholm Design Lab 创始人 Björn Kusoffsky

通过对未来城市居住者的持续关注,理解其所见,体会其所感,未来城市会一直不断自我修正、升级,贴合居住者的需求,解决其痛点。

城市的未来也许正如意大利当代作家 Italo Calvino 在著作《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中所述:

“一座城市能带给你快乐,

不是因为这里有多少奇观,

而是因为你带着疑问而来,

并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制片人 / Shaway Yeh

监制 / Yaohui

执行制片 / Qian Tang

编辑 / Difan Xu 副编辑 / Xin Ran

摄影、灯光 / Nai Wenliang 副摄影 / Wang Hanying

录音 / Liu Jiabo 化妆 / Guo Lidong 后期 / Zhi Guangtao

家具提供 / PP Design Gallery

撰文 / Dylan

编辑 / Wanyee、Mark



感谢 NOWNESS现在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WNESS_OFFICIAL

qrcode (1).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767.html/feed 0
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拍了部日本动漫,这次他又涉及了哪些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4/3995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4/39957.html#comments Mon, 23 Apr 2018 10:54:18 +0000

电影《犬之岛》中虚构出的20年后日本城市Megasaki

犬之岛的灵感并不是来源于日本。

2009年,Wes Anderson在伦敦拍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看到那里有个小岛上住满了许多流浪狗。他决定未来做一部和流浪狗有关的动画。

这个想法过去了快十年了,现在才完成,期间他拍摄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创建的电影美学,期待着他再一次把的感性色彩和理性结构融合在大银幕中。

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终他决定把故事舞台定在日本,他说是因为他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宫崎骏和黑泽明的崇敬。电影上映前,日本著名的末日概念动画导演大友克洋(前不久他的《阿基拉》还被斯皮尔伯格置入电影《头号玩家》中)为安德森的电影绘制了一幅插画。很显然,安德森在电影里的搭建的城市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末日爱好者的肯定。


01

犬之岛的两个城市

犬之岛刻画了两个极端的世界。一个是歌舞升平琼楼玉宇的乌托邦城市magasaki,另一个是乌烟瘴气无人生还的垃圾岛。生锈的空中轨道连接着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城市。人们通过轨道把狗全都送到垃圾岛上,让它们忍受着饥饿,疾病,化学废气,钢铁垃圾,而自己在安逸的城市居住。

乌托邦城市magasaki

堆满垃圾的“犬之岛”

虽然乌托邦城市和日本长崎(nagasaki)的名字很像,但在电影真正隐喻长崎的是垃圾岛。1945年,长崎受到第二颗原子弹的轰炸,成了一个废弃的城市,巨大辐射和化学伤害在此后十几年都控制着这个地方。而在这之前,这里正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军事基地,在战后完全成为了一个生化堆与钢铁垃圾场。因此,这里被作为垃圾岛的原型有隐晦的政治意味,导演当然没有想挑起那么大的民族悲痛,但是这样的映射让影片里的城市有了更多的戏剧性。

而magasaki城则更像东京。六十年代的东京是日本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的试验田。丹下健三与他的弟子们一同引领着新陈代谢派的潮流,这么一讲好像很符合背景,导演也直接说了,他就是根据丹下健三的理念去做构造magasaki的。

然而电影里几乎一个新陈代谢的经典建筑都没有。我们只能说导演对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非是真正的了解。在新陈代谢派的运动中,丹下健三不是绝对的主角,而是一个推波助燃的角色,因为他明白,新陈代谢本身并非某种建筑类型,而更像日本建筑界团结一致的建筑宣言,为了让本国建筑师能赢得建筑界的话语权。

导演曲解地认为新陈代谢作为六十年代日本建筑界的标签也就等同日本的未来主义,因此他觉得现在日本的建筑形态全是按新陈代谢的构想构建的。实际上,新陈代谢最终是不了了之的。而导演费尽心思拼贴出来的城市模型明明就是一个标准的现代主义都市。

电影里的城市场景里有150多座建筑,大多数是现代主义的超高层建筑。真正吸引人眼球的其实是圆形穹顶大楼,原型是京都Kabuki剧院,一座西方折衷式风格的建筑,另外一部非常明显,赖特设计的东京帝国大厦,现代主义成熟期的经典之作,在二战时被摧毁,在六十年代时被完全拆除。

建筑场景当然做得很酷,特别是强烈的黑色,红色和白色的对比。无论导演对建筑曲解了什么,他对于颜色的把握真的是炉火纯青,即使模型形态上看不出未来主义的端倪,但是仅仅依靠色彩对比,也能把未来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02

颓废美感的构建

乌托邦的城市建筑有迹可寻,但是电影里大部分的场景还是在小岛发生。因此,动画团队一直在寻找表现垃圾场视觉美感的方式。

大部分的垃圾岛概念来源两个人。

葛饰北斋的日本浮世绘风景插画。

十九世纪之前的日本浮世绘作品基本都是柳眉降唇的美人图,但是葛饰北斋找的一种新的方式,他的作品更多的来自田园和底层百姓的生活。这些作品在欧洲收到了巨大的反响,梵高的《星月图》甚至在他的大浪图像中找到灵感。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1830,图片来源:Ronin Gallery

葛饰北斋《相州江岛》,1829-1833,图片来源:Ronin Gallery

葛饰北斋《摄洲阿治川口天保山》,1832,图片来源:Ronin Gallery

另一个是美国摄影大师,Chris Jordan。

他的系列作品《无法忍受的美丽》总是极力地表现人类物质消耗的现状,它们总是锈迹斑斑,充满绝望,但是又特别饱满,有力。故事的开头,被关押在牢笼里的点点顺着铁轨缓缓落入垃圾岛,镜头突然切换到全景,周围变成这个垃圾方盒叠积的灰色大楼。这段表现与Jordan的那些深灰色的对称摄影仿佛有着很深的联系。

Circuit boards, Atlanta 2004

Boxcar, Seattle 2003

Crushed cars #2, Tacoma 2004

画师Turlough承担了垃圾岛大部分概念设计的工作,他把这些想法画在黑色的纸上,创造大量垃圾岛的风景、概念化的工厂以及机械狗的形态,然后团队再把他们变成真实的模型。

03

如何创建这两个城市?

他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模型世界。整部动画完全手工制作,这是建筑师为什么会特别关注这位导演的原因之一。Anderson和他的动画团队,是做模型的高手,无论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还是《布达佩斯大饭店》,都采用过小比例模型拍摄出震撼的效果。

犬之岛延续了这个优势。他们为电影建造了240个场景,其中一些在电影里甚至只有3、4秒的。每个场景大概5米左右,最大的十多米。

巧夺天工的模型

泡沫和纸是城市模型的主要材料,而人和狗部分用了塑料和橡胶。他们基本手工搭建了这些建筑,不过有一些其实是采用3D打印。也就是说,场景布置的过程是传统的定格流程和现代科技结合的形式。

电影里人类城市的构建更多依靠的是日本元素的堆砌。除了前面提到的几栋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顶部立着东京铁塔的超高层建筑,还有大部分的模型是日本传统的住宅,坡屋顶的木结构建筑。

另一方面,小岛的构建困难重重。因为尺度很小,建造垃圾场需要用镊子和一些粘贴工具慢慢叠加。垃圾的分布也不是随意的,我们所看到的轮胎堆,废弃汽车,黑色的电视屏幕以及大量的机械零件都是被精心布置过的。

动物测试工厂在电影里频繁出现,在构建形式美感的过程中,这座工厂和人与狗的剪影共同衬托了末日美学的主张。法国葡萄酒之家La Chai au Quai和苏格兰废弃的圣彼得修道院是工厂的原型。


04

禁闭岛,自由岛

Anderson知道怎么传达他在建筑摄影的美学,但是他并非一个真正的日本文化研究者。从整部影片上看,他都是在拼贴日本的元素,而营造出他想象的日本,但实际上这并非真实的状况。电影完全在他熟悉的伦敦工作室里拍摄,他并没有时刻体验真正的日本,还原日本文化也不是他侧重的事情。

在遭受质疑后,他解释道,这是个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故事。是的,这几乎可以说是一部西式内核的电影,只是我们固执地想要寻找我们记忆中相似的点,不管怎样,制作城市模型的工匠精神和极致的理性美学,已经值得我们这些建筑师向他发出赞美了。

毕竟我们,从没拥有过自由的小岛。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4/39957.html/feed 0
“未来城市”由你做主?快来挑战“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2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23.html#comments Thu, 06 Jul 2017 08:36:38 +0000 城市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未来城市中人们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
相比几十年前,我们现在的城市就是那时候的“未来城市”,
再过几十年,我们的城市又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0706123047914.jpg

影视作品、书籍、动漫中也不乏未来城市的题材,
各行业的人们通过他们的作品,
展示着他们心中的未来城市图景。

20170706123101793.jpg

20170706123116901.jpg

我们也曾无数次憧憬未来,
或许真的有一天,
科幻电影中的城市轮廓将会成为现实? 

20170706123134570.jpg

如果你有一定的城市设计专业基础,并且对未来城市有着独到的见解,请到文末查看报名方式,并报名参加“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我们等着你脑洞大开,为未来城市献计献策。
获奖选手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奖金奖品,获奖设计作品将有机会依据当地政府的决议落地实施。快快报名吧!

 

“ABOUT 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竞赛背景


城市是人类的栖居之地,然而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治安恶化、千城一面等等,当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化问题逐渐显露,越来越多的建设者与城市居民陷入了迷茫与思考:城市还能否作为主体支撑起人们朴素又宏大的生活理想?城市的未来在哪里?人类的未来又在哪里?在中国城镇化建设日趋理性的今天,未来城市孕育了无限的可能。

20170706123207878.jpg

义龙新区是中国贵州省最具潜力的新区之一,新区的核心区秋水湖区域即将面临一场城市设计的革命,这是一次从零打造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的机会,以秋水湖区域为设计对象,设计专属于义龙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此次由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管委会与CBC建筑中心主办、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承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作为协办媒体的“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以竞赛为平台,邀请到国内外顶尖的城市设计与建筑专家组成评审团,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未来城市设计方案。评委决议后,获奖设计作品将有机会依据当地政府的决议落地实施。
 

时间安排 | TIMELINE

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10月20日
作品提交时间:2017年11月15日
作品评审时间:2017年12月

 

“TOPIC 本届竞赛主题”

东方山水与未来城市


在全球化时代,中小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潜在的高度宜居环境。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加是下一阶段中国均衡城市体系的发展重点。
 
黔地山水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品格”,贵州明清诗人为之吟诵不绝,写下了不少壮美秀逸的华章。本次设计竞赛聚焦在黔西南州自然山水等地域特征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聚焦东方古老的山水情节与现代生活方式;聚焦全球在地化,即全球视野与在地行动的紧密结合。
 
未来城市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更为复合的城市形态,去应对来自气候变化,大规模人口迁移,现代能源危机,地域文明的传承等诸多挑战。
 
本次城市设计竞赛将共同探讨:
在地与世界,传统与未来,
东方与西方,地景与城市,
自然与人居,保护与发展,
意象与现实
 

“ABOUT 义龙新区”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于2013年6月成立,地处兴义、安龙、兴仁三县(市)的中心,是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商业集散地,辖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9个镇,国土面积1258.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23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3.96万,规划人口80万。定位为国际生态智慧城市和产值达1000亿元的国家级新区。

20170706123248105.jpg

义龙新区地理位置特殊。喀斯特地貌显著,熔岩侵蚀,气候湿润,地貌发育既有溶蚀又有侵蚀,地下水文特征复杂,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强度增大,建设用地扩张需求迫切,耕地保护压力大,人地关系矛盾尤为突出,属于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西南腹地,山水边城,多民族共存,黔西南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沟通边疆与内陆的特殊性。

20170706123855534.jpg

今天,属于农业时代的封闭城市走向终结,新的全球性城市体系开始登上舞台。原生态的自然风景,本土化的民族风情,多样化的黔西南如何面对全球化趋势下的城市发展。
 

“JURY 评委”

评委会委员


20170706123518679.jpg
比森特•瓜里亚尔特(Vicente Guallart)


西班牙巴塞罗那总建筑师,
瓜里亚尔特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及创始人

20170706123532129.jpg
金荣俊(Kim, Young Joon)

韩国首尔市城市规划师, yo2建筑事务所代表

20170706123546507.jpg
俞孔坚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0706123556182.jpg
孔宇航

天津大学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0706123607622.jpg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生导师,
建筑评论家,策展人

20170706123617758.jpg
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
(UED)杂志社主编,
天津大学 特聘教授,CBC建筑中心主任,
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创始人

 

“ PROCEDURES 竞赛流程 ”


1.报名

1) 本竞赛采取国内外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学生等自由报名、公开竞赛的方式,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
2) 进入竞赛官网:http://futuristiccity.uedmagazine.net/  点击“报名”开始报名并填写详细报名信息。
3) 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10月20日

2.作品提交

提交截止日期:2017年11月15日
作品提交邮箱:futuristiccity@163.com
备注:参赛者一律提交电子版作品(包括图纸及相关文件) ,竞赛组委会不接收任何纸质版作品。

3.评选 

在竞赛组委会协助下,评审团将对参赛方案进行评审,并确定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名单将于 2017年12月公布。

4.答疑

有关竞赛的疑问请发邮件至futuristiccity@163.com
 

奖项设置 | AWARDS

一等奖1组
获奖证书+奖金20万元人民币(含税)

二等奖3组
获奖证书+奖金各10万元人民币(含税)

三等奖8组
获奖证书+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含税)

优秀奖若干组
获奖证书+UED杂志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在当地落地实施,
具体实施将依据当地政府的决议。
奖金不包含方案深化及施工费用。

相关信息 | INFOMATION


竞赛官网:http://futuristiccity.uedmagazine.net
竞赛邮箱:futuristiccity@163.com
中国大陆地区: 010-56077246
苏丽燕 +8618600687323;suliyan@uedmagazine.net
李阳 +8618612727658;liyang@uedmagazine.net
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Julie +8613621393681;tangjingxian@uedmagazine.net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23.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