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面玻璃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un, 24 Nov 2024 08:02:3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整体可动的动态建筑:长沙“湘江之眼” / 朱培栋-line+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96.html#comments Wed, 15 May 2024 07:44:24 +0000

“新技术正在不断打破传统建筑的边界,推动建筑生产的变革,最终也将形成新的空间共识——未来的建筑不一定是‘凝固’的音乐,也可以是活动的场景。” ——朱培栋

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朱培栋率领团队,携手大界智造,研发并落地国内首个整体可动的动态建筑——长沙“湘江之眼”。该项目以多学科整合、适应性动态变化的尝试,探索了新技术对建筑边界的拓展,也为未来的多元空间使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

△视频拍摄:行知影像-李逸

01 响应场地条件,探索技术边界

——空间生产方式的新尝试

“湘江之眼”位于长沙湘江畔,作为城市会客厅,兼具城市观景和区域地标的双重属性。

△ 区位图

由于场地受到沿江岸植被遮挡等限制,需达到足够高度以满足观景和地标两大诉求。但若一味抬高,也存在遮挡周围建筑视线,损害江景社区商业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内部空间需适应业主对不同场合下的场景切换,对私密性与开放性有多变的特定要求。一系列看似相互矛盾的限定条件,在梳理之后的破题切口,均指向了动态可变的场景诉求。

△ 视线分析

随着时代更迭,空间用途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在“环境-需求-空间-技术”的单向路径被不断突破的当下,动态建筑有机会成为某种突破口。在本项目中,我们试图针对不同的活动或事件所需要的不同的空间状态进行动态回应,从而构成“人-活动/事件-建筑-环境”的交互结构。设计在提炼了项目一系列的内外诉求后,以空间的标高动态调整和表皮的透明性/私密性变化为目标,通过主体空间升降、外表皮开合为切入的应对手段,灵活可变地应对周边环境、空间需求,创造建筑结构、景观界面、空间体验的多维度融合。

近年来,新技术在诸多行业均引发了变革性进展,但在建筑领域仍少有突破,部分已有的尝试仍局限于建筑幕墙外表皮的局部可变或开启,抑或是专注于室内局部空间墙体或设施的延展与变化。然而我们相信,伴随技术的革新与设计的探索,未来的建筑将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而是能够成为主动响应环境变化、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的动态有机空间。

02 绽放姿态

——动态可变的空间形式

建筑的整体概念,即通过主体空间的升降分别对应观景/会谈两种活动和展示/隐匿两种建筑形态。在单体层面,它是集成型的可响应系统,通过工业装置的设计思路,我们首先确认了建筑整体将由主体空间和可动机械装置构成,并根据垂直方向上位移来改变主体空间与东侧建筑不同楼层的连接关系,完成两种流线的切换。

10-从闭合到绽放升起的状态-摄影:行知影像-李逸.gif

△ 从闭合到绽放升起的状态

△ 降落与升起的剖面关系

△ 观江隧道:闭合状态时的出入口

△ 闭合状态时的屋顶连廊

△ 屋顶连廊:绽放升起状态时的出入口

在“开放展示”与“收拢闭合”两个动态指令下——观光厅从廊道向上抬升至屋面层,可开合表皮向外展开,室内形成直面湘江的通透观景视野;反之,可开合表皮随观光厅的下降而收拢形成私密空间。整体形如花朵绽放的动态过程,“湘江之眼”的空间形式也由此初具雏形。

△ 动态展开示意图

16-从闭合到绽放升起的室内状态-摄影:行知影像-李逸.gif

△从闭合到绽放升起的室内状态

△ 闭合状态

△ 绽放升起状态

在形态深化阶段,我们希望在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组件的建筑装置化路径中寻求具有普遍辨识度的形态意象,以此加强与城市公众的共鸣与互动。可开合外表皮在可操作范围内划分为九块,并根据“花瓣”重合度、开合角度计算优化得出外层四片(7m*5m)+内层五片(6m*6m)的组合方式,并修饰为倒圆角六边形,,以低透明度ETFE膜作为主材。

△结构爆炸图

中心主体观光厅在倒圆台的基础形上演化而来,回应花蕊簇拥下的生动空间效果,通体环绕双曲面玻璃。

03 技术复合

——载荷系统和机械技术

复杂的载荷系统与可靠的机械技术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动态效果。

钢结构+玻璃幕墙+MEP一体化的载荷系统,以保证内部空间纯粹性,视觉通透性。主体采用刚性大底盘,顶部依折面造型布置顶梁,沿四周设置平面桁架。为争取尽可能的纯净空间与通透效果,立柱与玻璃幕墙龙骨一体化处理,共同形成立柱系统,并将消防、排水、空调等设备构件整合进立柱系统,选取应力较小的位置开孔走管线。屋盖系统通过区域划分,为开窗、排烟消防、通风等提供基础。

为了满足日常高频使用需求,保障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动态升降的机械技术采用“液压剪刀撑+柔性柱”系统,从而全面达到平稳、舒适、安全、可维护等综合因素。

△ 柔性柱工作状态 ©大界智造

开合表皮系统中的每片花瓣通过双曲造型钢架连接底部液压杆,错层穿插的布置形式实现有序开合。表皮的动态效果由智能联动的“电机+减速器+大回转盘”系统实现,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通过角度和速度的程序设定,可实现花瓣不同层次的开放状态,从而切换建筑的使用场景,并动态回应周边在建的办公和居住单元的观景价值需求,避免长时间遮挡其视觉通廊。

△ 连接节点

04 交互智造

——交互式的数字设计和智能建造

在“湘江之眼”的实践中,多学科的知识交互,使传统建造“需求-设计-图纸-施工”的单向路径转化为一种螺旋前进的交互式工作方式。

在设计深化与生产建造阶段,line+与大界智造通力合作,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设计优化、智能工厂构件生产、装配式建造安装,使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均高效精准可控。

数字技术与优化算法:line+从Rhino到Revit,结合大界自研发工业软件RoBIM深度介入,结合预装配工艺对所有的钢结构进行模型安装仿真,对钢材进行空间切割、开孔、标定装配对接定位,把施工环节的细节纳入整体设计及加工的数据中,减少误差,提高效率。

△ 数字技术与优化算法©大界智造

建筑部品生产信息模型:对设计端BIM模型进行精度深化,细致到每个系统的每个构件,达到LOD400的精度标准。这一模型成果可直接对接构件生产工厂,支持构件的运输、装卸、堆场、吊装、安装等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精细度达到工业化建造的层面。

△ 建筑生产信息模型©大界智造

智能柔性化生产:在建造生产阶段,通过RoBIM平台整合所有模型信息,实现不同智能加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自动化数控生产流程,包括使用7 轴机械臂在工厂进行构件焊接,并同步完成预装配搭建。

△ 智能柔性化生产©大界智造

虚拟施工仿真:预组装过后,结合运输条件,分拆成若干大型构件装车,抵达现场快速吊装作业,实现定制化建筑的工业化制造。并利用机械装置与钢结构同步施工的虚拟仿真计划,优化施工顺序,保证工期。

△ 虚拟施工仿真©大界智造

△ 施工模拟©大界智造

结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传统的建造方式和支撑结构决定了其静态属性。“湘江之眼”以工业装置的设计与建造路径打造全新的体验型城市公共空间,在数字化模型、仿真技术、智能建造等新技术支撑下,尝试突破传统建筑的维度限制,为整体性的动态建筑创造了可行性样本——空间不再是凝固的,它也可以是流动而变化的。

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流行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渐改变建筑师和建造者之间的传统生态链条关系。我们希望借由这一都市小品的建筑技术探索,以全新的建筑生产力赋能城市环境和快速演化中的不确定性,并以此来回应正在悄然变革的时代。


技术图纸

△ “花蕊”观光厅平面

△ “花蕊”观光厅立面

△ “花蕊”观光厅剖面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长沙“湘江之眼”

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朱培栋

设计团队:李彬淼、卞千、段夏婧、徐子峰、张道正

业主:绿城中国

智能化建造: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湖南,长沙

建筑面积:78m²

设计周期:2021年7月-2022年1月

建设周期:2022年2月-2022年7月

结构:钢结构

材料:EFFE膜、曲面玻璃

摄影:行知影像-李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496.html/feed 0
成都高新创合中心 / LL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57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571.html#comments Wed, 12 Oct 2022 14:33:37 +0000

万科成都高新创合中心总建筑面积接近1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业、办公、服务和公寓为一体的综合体。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在赋予项目鲜明的可识别形态的同时,打造充满生命力的宜人的城市生态公共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筑以流动柔和的姿态融入周边方格网状的城市肌理,在对比中与周边环境形成对话,打造出全新的生态城市和商务空间。

命题与破局
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大源板块核心区域,在具备区域位置优势的同时,也面临来自周边同质开发项目的压力和自身地块条件的限制。地块周边区域已基本开发完毕,有大量的办公和商业配套,同业竞争形势严峻。因此,在项目规模有限以及地块限高70米的条件下,如何将其打造成为别具一格、形态宜人、具有超强人气凝聚力的区域甚或城市商务商业地标,成为了本次设计的一个关键命题。

创新而后生
对于项目所在区域,政府制定有详细的城市设计导则,在规范统一了建筑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同时也限制了多样性,造成区域建筑布局和城市空间严重同质化的现状。如果延续周边地块的开发形态,不仅会造成与周边项目较为严重的对视,同时也会使得项目本身缺乏鲜明个性,缺乏向心凝聚力,进而也会失去一个为整个区域注入活力和亮点的良好机会。高新创合中心通过两道圆弧围合的巧妙布局,打破了周边方正生硬的网格状城市肌理,柔和与丰富了周边生硬单一的街道空间形态,为自身以及周边项目提供了明亮宽敞且多样化的视线通廊,同时也创造出对角的入口广场空间、生动有趣的内部庭院空间和连接所有公共开放空间的流动路径。弧形轮廓尽量贴合场地边界,维持了街道的延续性,使整个建筑在片区中既有凸显形态又与环境相容。

整体建筑高度由北向南递减,对板块中心保利国际广场进行了退让。两栋相对的弦月形塔楼围绕着中央景色优美的椭圆形庭院展开,宛如一对灵动的双鲤鱼在池中游弋。连续变化的倾斜弧形屋顶,形成无尽螺旋的姿态。半开合圆弧外形传达出开放、融合、温暖、安全的建筑美学特征,流动柔和的弧形建筑形态也成为高楼林立的国际城南中一道极具魅力的风景线,创造出丰富的天际轮廓和具有吸引力的第五立面,为整个街区以及周边的超高层建筑提供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立体景观
为了让中心景观能创造跳脱出喧嚣城市的幽静环境并且辐射更多的商业空间,设计师采取中心花园下沉的方式,将景观与负一层商业紧密相连,并在地块四个转角处的开口为城市创造出多方位直通中心花园的连接。中心的景观设计非常克制,延续建筑纯粹的几何感,用三条射线将庭院切分成不同区域,除中心景观外,在不同标高处通过圆弧体量的错动创造出空中的绿色平台,并在屋顶布置了半开放的退台花园,将自然景观从地面延续至空中,拉近了室内办公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的距离,消减了建筑体量对建筑周边外部空间的压迫感,增强了与城市的互动。

美观与经济兼顾
弧形幕墙是本项目的挑战之一。为了控制项目成本,设计对幕墙进行了曲面优化,使绝大部分曲面玻璃由标准竖直玻璃拼合而成,非标玻璃占比小于总玻璃数的1.3%。顶部转角处的弧形玻璃,通过对曲率的控制将每片玻璃简化为单曲玻璃,通过竖梃的变化将其统一在一起。建筑幕墙采用了全超白玻璃,使其更具都市商务感。

以终为始——建筑的使命
建筑设计的责任在于为城市提升品质,为生活增添活力,为投资提升价值,需要建筑师在透彻分析理解周边环境、地块条件和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大胆设问,勇于创新,以人文情怀为指引,以专业功底为支持,方能够创造出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好作品,万科成都高新创合中心项目建筑设计所秉持的正是这样的理念。


项目图纸

△区位分析图

△车行分析图

△人行分析图

△总平面图

12 概念生成示意图 © LLA.gif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25 体量生成示意图 © LLA.gif

△分析图

△分析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分析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成都高新创合中心

项目业主:万科(成都)企业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成都市高新区吉瑞二路与吉庆三路交叉口

项目面积:148,351 m²

完工时间:2022年8月

设计公司:LLA建筑设计公司 / Laguarda.Low Architects

LLA设计范围:建筑设计

主创设计:Pablo Laguarda, FAIA

设计团队:吴峻、梁进 AIA、潘欣志 LEED AP、胡晓燕 LEED AP、杨骥腾 AIA、王琪 LEED GA、俞以恒、韩辰、Miguel Diaz, Christopher Powers AIA

建筑深化单位:长厦安基成都分公司

幕墙设计顾问:迈进外墙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幕墙深化施工单位:深圳市三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结构顾问:深圳鹤之峰建筑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公司:致澜景观

盛捷服务式酒店公寓室内设计:珠海明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办公公区及星商汇室内设计:峻佳设计

万科中西部总部办公室内设计:爱嘉(上海)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土建施工方: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

实景图来源:高新创合中心、存在建筑-建筑摄影、Nick Kuratnik、Simon © ZSDC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57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