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2020年建筑圈最值得关注的7件大事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62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622.html#comments Fri, 10 Jan 2020 03:01:35 +0000 2020年伊始,我们为您盘点了那些值得关注的建筑事件,这是值得期待的一年,我们即将迎来建筑圈的饕餮盛宴。


01

故宫建成600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年正好600年整,600年沧桑巨变,故宫屹立不倒见证着北京的成长,陪伴着这个古老的民族日益强大。


02

2020年世界建筑师大会 

世界建筑师大会成立于1 9 4 8 年的国际建筑师协会是全球唯一的建筑师国际性组织,目前它拥有1 0 0 多个会员国、1 0 0 多万名建筑师会员,大会每3 年举行一次。

上一届建筑师大会于2017年在首尔举行,2019年年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将成为2020年“世界建筑之都”。世界建筑之都将成为从文化、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和建筑等方面,就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展开辩论的国际论坛的发生地。

作为第一个“世界建筑之都”,里约热内卢将围绕“大千世界,万象归一( All the worlds. Just one world )”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此外,里约热内卢还为推进国际社会商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第11个目标——“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的达成”而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筑师协会和各地方机构将组织活动来推动相关项目,从而营造出对话和创意空间,让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以及决策者、社会机构和包括艺术家和作家在内的其他领域专业人员都能参与其中。

2020年国际建筑师协会会议将由以巴黎为总部的国际建筑师协会推动,巴西建筑师协会组织,于2020年7月19日至26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届时将会有各种活动在城市中心区的不同地点开展。包括巴西教育与卫生部大楼在内的城市重要建筑将举办展览、讲座和研讨会。预计将会有来自全世界的25000名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在会议期间访问里约热内卢。


03

迪拜世博会

时隔四年万众瞩目的迪拜世博会即将于10月21号开幕,2020 年迪拜世博会为期 173 天,每一天都将充满新奇体验,盛会持续到2021年4月。现场将有192个国家场馆,而每个场馆的设计都独有各国和阿联酋的特色。

中国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糅合传统中国元素与现代建筑理念,中国展馆占地 4636 平方米,是 2020 年迪拜世博会上最大型的展馆之一。中国展馆寓意希望和光明未来,设计理念契合“融合中西文化,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方案体现了中国元素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生动展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

日本馆——携手、同心、共行

体验传统待客之道和高科技娱乐项目,展馆采用菱格外观设计,结合传统日本和阿拉伯风格花纹图案,以此致敬连接中东和日本的古丝绸之路。

参观者将在带动下,践行“携手、同心、共行”的理念,感受远东国家活力四射的艺术、文化和技术,而日本大阪将举办 2025 年世博会。

奥地利——每一个绝佳创意均始于提出正确的问题

了解低技术创新的益处,就着咖啡畅谈文化,奥地利是一个锐意创新的国家。从用 9000 年的堆肥土来建造展馆 47 个截锥体的这个决定,就足见一斑。

这座建筑通过创新性地应用截锥体来保证良好的通风,内设多个展厅、工作坊和设施装置等。参观者可以前往维也纳式咖啡馆一探究竟,了解联合国为何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利时——2050 智能绿色比利时

探索比利时的“绿色方舟”,体验一系列创新成果和可口美食,2020 年迪拜世博会上的比利时展馆将取用可再生资源来满足其能源需求,借助智能技术滋养植物,为参观者提供世界级美食。

这个方舟形展馆覆盖着葱郁绿植,产生的能源多于其本身的消耗。参观者将有机会以互动方式体验一系列比利时创新技术,同时还能尝尝该国的部分特色美食,包括享誉世界的炸薯条“frietjes”。


04

东京奥运会

四年一度的体育盛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0年在东京召开,此次盛会的主场馆为隈研吾设计的东京新国立竞技场。

2011年东京再度提出申办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计划,以运用既有设施做为目标之一,将国立竞技场预定为主体育场。然而申办国际赛事时依旧浮现场地设备老化的问题。对此,文部科学省与日本体育振兴中心经过商谈后,决定改建体育场,并动用1亿日圆以上的预算。

2012年2月,发表改建国立竞技场的基本构想,计划兴建可容纳8万人、设置开闭式巨蛋屋顶的新体育场,新的运动场将在原有的东京国立竞技场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改造,为了节约开支凸显绿色环保理念,其中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将被沿用。新的运动场计划在2015年底开始动工,建成后将可容纳80000名观众并附带可伸缩天棚。

设计方案起初经过第一轮征集采用扎哈的方案,后因为预算缩减进行了第二轮征集,最后才用了隈研吾的设计方案,隈研吾将场馆设计成一圈一圈层叠的椭圆形象,每层中间有立柱支撑,以树木做装饰,强调“木与绿”的概念,相比扎哈的方案更低调更本土化。


05

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和第十七届国际建筑展指定策展人哈希姆-萨基斯于2019年7月16日公布了2020年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

本届主题旨在探索材料、空间和文化领域的建筑,鼓励参与的建筑师深入其他专业领域,与艺术家、建造者、政治家、社会科学家以及普罗大众进行合作。策展方希望社会认知到建筑师“同时作为‘空间契约’诚挚的组织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主办方鼓励受邀参加2020年建筑双年展的建筑师能够深入其他领域和行业,如艺术家、建造者、手工业者,还有政治家、记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普罗大众。2020年建筑双年展重点强调建筑师作为 ‘空间契约’诚挚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这样被忽略的身份。

2020年通常被视为进入更好未来的里程碑。许多国家和城市都设定了“2020愿景”。2020年就在眼前,我们期待着一次建筑界的合作思考,带着创造力和勇气面向这一重要时刻。


06

蛇形画廊

蛇形画廊展亭项目由朱莉娅•佩顿•琼斯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于2000年创立,旨在为国际设计师提供在有影响力的观众中展示他们的才华的机会。该项目组以紧凑的时间表著称:选定的设计师只有6个月的时间来设计和实现他们的展亭作品,因此是一个鼓励实验和快速思考的紧凑设计流程。

2019年 石上纯也 蛇形画廊

之前有很多建筑大师参与了蛇形画廊的设计,努维尔,妹岛,盖里,库哈斯等等,我们也盘点了2000-2019年所有的蛇形画廊,但是至今仍没有中国建筑师参加过这一活动,因此我们预测今年的蛇形画廊将由中国本土设计师,大舍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柳亦春完成。

柳亦春代表作品有螺旋艺廊  、龙美术馆西岸馆 、雅昌(上海)艺术中心  、花草亭 等,曾获“远东建筑奖” 、由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1年度全球十佳“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2011) 以及由英国《建筑评论》杂志评选的AR新锐建筑奖 、2015年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30强”   、2016年大舍龙美术馆(西岸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等奖项。

柳亦春:花草亭

蛇形画廊是让世界了解建筑师的平台之一,我们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看到中国本土的设计力量。


07

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是1979年由杰伊·普利兹克和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颁布的奖项。

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

丹下健三

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

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距离上一次普利兹克奖颁发给女建筑师还是2010年的妹岛和世,前两年的多西和矶崎新都是亚洲的老牌建筑师,我们此次预测将眼光放到欧美,选择当代的伟大女建筑师,也是曾获得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提名的,美国建筑师珍妮·甘。

珍妮·甘,Gang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以其大胆且富于功能性的可持续设计而著称。她的作品Arcus社会正义领导中心尤其受到“女建筑师奖”评委会青睐,Arcus中心是第一座指向社会正义的建筑,其使用者——组织、学生、公众——都能充分地参与建筑的设计过程。

Arcus社会正义领导中心

温柔、温暖、善待自然,这是否代表了一种女性建筑师独有的特质?联系到此前令珍妮·甘名声大噪的芝加哥新地标——82层水之塔。这座迄今为止由女性建筑师设计的最高建筑,难免令人产生一些象征意味的联想。

坚固强劲的钢筋、混凝土、玻璃材质,长期由男性主导的摩天大楼设计,附加了过多男性象征。同样的材料,珍妮·甘却为我们指出一条呈现建筑柔软质感的设计路径,水波起伏的外立面令人更多地联想起女性柔美的特质,由此而来的评价也更多地把建筑与建筑师的性别一概而论。

水之塔

在这一意义上,珍妮·甘和如今最为著名的女性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截然不同。哈迪德的建筑有风格华丽的外形,她给人们留下了女性建筑师更注重浪漫主义的形状设计,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印象。甘的作品证明,其实这也是一个偏见。 


ArchiWorld世界之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622.html/feed 0
故宫停止开放?小县城老民警蹲守故宫6年拍下3万张绝美照片,连单霁翔院长都忍不住点赞!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60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602.html#comments Fri, 20 Sep 2019 07:14:59 +0000

偶然听闻,
故宫博物院因为工作需要
将暂停开放11天,
得知此消息,
不少网友表示很可惜,
本想趁着休假去故宫玩,
结果却无缘进馆。
看不到故宫,
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还好有人早有准备, 
河南一个摄影师苏唐诗,
蹲拍故宫6年,
拍下3万多张故宫绝美照片,
足够你看到故宫重新开放!
天上乌云密布,
地上故宫屹立,
两者像天与地的对决,
更像古与今的对峙。
震撼奇幻,大气磅礴。
朱红色的宫墙,
金色的琉璃瓦,
一个撑伞的游客,
在大雨过后的故宫停步驻足,
寂静欢喜,意境悠远。
故宫的春花,秋月,
夏日,冬雪,
故宫富丽堂皇的龙阙凤檐,
朱门金殿,绿柳红墙,
全都被他收入镜头里,
一眼万年。

简约的构图,澄净的画面,
和谐的色调,诗意的风景。
每一处都散发着深远的意境,
极致的惊艳与魅惑,
牢牢地锁住人们的目光。
静观这些照片,
有种盛世王朝落幕的苍凉,
又有处事不惊的淡然,
故宫带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尊贵典雅,
静观历史变迁。
《风云紫禁城》
他镜头下的故宫,
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威严和高冷,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权统治和神秘,
而是走下神坛贴近生活,
鲜活有温暖的建筑。
6年间他在河南与北京之间
先后往返40多次,
他用着普通的相机,
走着游客所走的路线,
用老百姓的视角去拍,
故宫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每一张照片都像
在和数百年历史对话,
告诉这个寂寞百年的建筑,
我们懂它,它不孤单。
苏唐诗说:
“我心中的故宫,
其实很平常。
平常的故宫里,每个角角落落,
每个分分秒秒,
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
任何时刻,任何角度,
无处不在的美。
越平凡越可贵,
越接地气越真实,
好的照片,是会说话的。
当他从3万张照片中层层筛选出148张,集结成《看见,不一样的故宫》的时候,甚至连故宫前院长单霁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动,并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写寄语。

单院长执掌故宫7年,
苏唐诗拍故宫6年,
单院长刚退休,
画册便集结完成。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
都曾把最赤诚的热爱献给故宫,
都希望故宫能被更多人了解熟知,
不谋而合的理念让他们惺惺相惜,
才有了这场隔空对话,
我来到过你的城市,
走过你来时的路。
《风云紫禁城》  摄于北京故宫
清华大学 教授贾珺评价道:“苏唐诗的镜头描画了不一般的建筑之美,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得起久久品味。
无数人看到这些照片都被惊艳得说不出话,堪称视觉盛宴!人们好奇,苏唐诗到底是何方大神才能拍出这样精美的照片,而任谁也想不到,他并非全职摄影师,而是在河南一个小县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层民警。
苏唐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的影响,
他自小就喜欢传统文化,
喜欢摄影、绘画、书法。
《一花一界》
长大后成为一个民警,
但是由于工作繁忙,
长年累月的辛劳甚至
导致他的右耳失聪,
腰椎病发作成月都站不起来,
后来迫不得已从一线岗位上下来。
为了缓解压力,
2006年,
他重拾年少时的爱好,
买了第一台相机。
刚开始练手,
他决定拍家乡的黄河故道湿地的晨雾。
为了一张照片,
他连续十几天天还没亮,
就开车从县城赶到黄河故道拍照,
拍到早上七点,
再开车回去上班。
《黄河故道的冬》
为了拍公园的水鸟过冬照,
他在严寒刺骨的冬天,
连续八天凌晨起床,
去湖边等候,
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从不会为了节约时间,
而故意轰赶水鸟打扰它们,
始终非常耐心地等待。
《黄河故道·春》摄于2009年4月
《黄河故道·秋》摄于2011年10月
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
他拍了8年,
那时候的他见山拍山,
见水拍水,
古建筑拍的并不多,
说起与古建筑的结缘,
起源于2014的一次古建筑摄影大赛
《十访开封山陕甘会馆》
当时在网上看到这个比赛后,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他投稿了一组
在山东单县牌坊街拍的照片,
却没想到从百万张照片中,
一举获得总赛区三等奖,
继而被评为十佳
“年度古建筑摄影师”。
《牌坊古韵》组照之一  摄于山东单县


第二年他接着参加,
他直接从40多个
进入决赛的摄影师中脱颖而出,
拿下总冠军,
他的总成绩与第二名的差距,
就等于第二名与第十名的差距。
《守望千年》

命运好像为他指明了一条方向,
他注定是为拍古建筑而生,
骨子里的传统让他愈发痴迷古建筑,
对古建的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拍山陕甘会馆,
他连续10次开车前往。
《山陕甘会馆》摄于河南开封市


为了达到最好的光影效果,
他一直拍到游客散尽,
甚至被管理员放犬驱赶,
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会馆夜韵》摄于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在五台山显通寺,为了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他在香炉脚兽旁趴了近1个小时,因为太过专注,燃着的香火掉落衣服上竟浑然不觉。至今右胳膊还留有被烧灼后的疤痕。
《殊途同归》  摄于山西五台山显通寺


正是在这种忘我的专注里,唐诗拍的照片越来越有禅意,越来越有深度
连我国建筑摄影权威林铭述都惊叹不已:来自“最最不专业地方”的一位摄影师,却拍出了中国“最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
《大美武当》
《牖影》  摄于河北承德行宫

民警与摄影师,
两个身份看似千差万别,
却又相辅相成,
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专注与坚韧,
不轻易放弃和妥协。
《彝塔风云》  摄于云南楚雄


苏唐诗说:“通过学习,我发现中国古建筑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关注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注重内在的气质与秩序,而公安工作所追求的公平、秩序、和谐,本质上与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拍摄古建筑正是作为公安民警的我追寻、展现和谐美、秩序美的另一有效手段。无法在公安一线维护秩序的时候,我愿用我的镜头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秩序之美”。
《拂》摄于郑州胡公祠
《翩然》  摄于河南济源济渎庙


古建筑在很多人眼中,
代表着枯燥与平淡,
苏唐诗却深知这背后
蕴藏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拍摄于五台山菩萨顶
拍摄于五台山南山寺
拍摄于五台山南山寺

拍遍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
苏唐诗突然意识到,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之前几次拍故宫都只是为了“练手”,
却没有真正为其出一个系列,
所以,他决定专心拍故宫。
在这个摄影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人人都可以拍照,
但是苏唐诗每一次按快门,
从不是随手一捏,
每张照片都经过精心的构图设计,
这不仅仅是一张美图,
更包含着摄影师的审美和深刻的思想,
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为了拍故宫的雪景,
他时刻关注北京的天气情况,
在春运返程高峰期,
费尽力气抢到一张站票,
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
腿都站僵了。
《高云梵音》

结果拍完刚回家,
又遇上故宫上元夜,
故宫首次夜间接待游客,
苏唐诗还没来得及歇脚,
又一刻不停歇地赶回北京,
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
手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
却一直不舍得放下镜头。
为了拍故宫的雨景,
暴雨天,他顾不上穿防护服,
只给相机套上袋子,
在雨里一扎就是许久,
就算全身淋透,
相机进水淋坏他都在所不惜。
一次在闭馆时,
故宫突然天降暴雨,
十秒钟雨停后,
故宫上空翻云覆雨,
风云变幻,极其壮观,
但工作人员正在清场,
舍不得离开的他,
厚着脸皮疯狂地按着快门, 
只为留住这一瞬间的惊艳。
《妙铃梵音》

为了不让游客入镜,
他大清早就去故宫排队,
常常是第一个检票第一个进故宫,
然后在游客进入之前,
快速抢先站位拍照,
拍完立即甩开游客往后跑,
常常是进去最早,
走得最晚的一个。
故宫当了苏唐诗六年的模特,
他早已经对这个“老搭档”了如指掌。
每条路每道门都一清二楚,
几点几分光线会到什么地方,
哪个角落的站位会有什么样的场景,
甚至连御花园中
花开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三月的杏花,
四月的丁香,
六月的荷花,
七月的凌霄,
九月的菊花,
十二月的腊梅……
花开的多少,
花开的位置,
他全都如数家珍。
为了拍出故宫的文化内涵,完美呈现出其中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他买了很多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籍,认真钻研古建筑摄影技法以及文化背景,不断扩大欣赏视野,丰富精神生活,逐步培养审美趣味,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云腾》  摄于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正是在这样的积淀下,
在雨雪风霜里,
在花开花落中,
他拍的每张照片都能令人遐想深思,
传递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展现出万千工匠的勤劳智慧。
《天圆地方》摄于祈年殿


时移世易,
古建筑就像是个时光的见证者,
讲述着历史的更迭与兴衰,
尘封在史书中的记忆,
被苏唐诗用镜头一一解读。
他像个拿着相机的魔法师,
带我们见证了
中华数百年历史的更替变迁。
《风雨千年》 摄于云南楚雄


随着摄影技巧的愈发纯熟完善,
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与学习,
当有人半开玩笑地建议他开班授课,
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决定开班,
只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古建筑。
《圆》  摄于北京天坛

苏唐诗说:
“能够为民族血脉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古建筑文化,
把散乱的目光聚焦于古建筑,
进而树立起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他不求名不求利,
他只有一个心愿,
“我有一个小小奢望:
地球那么大,
人那么多,每个人来到故宫,
都能看见这样的故宫,
这样的美……”

- END -

本文图片由主人公提供,感谢主人公接受采访并授权发布。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602.html/feed 2
世界遗产上的中国建筑们了解一下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2/4336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2/43365.html#comments Thu, 31 Jan 2019 09:48:17 +0000



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第一名的意大利选手一项。


中国文化遗产是我国独特且珍贵的“财富”,其中建筑作为我国古代皇权政治、宗教文化的载体,沉默地述说着当时当地的动人故事。今天,小编整理了部分世界遗产上的中国建筑们的美图,与大家在新春佳节共饱眼福。



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山西平遥古镇

1997.12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北京天坛

1998.11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明清皇家陵寝

2000-2004








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07





澳门历史城区

2004.07







中国安阳殷墟

2006.07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06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8.07








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2010.07






元上都遗址

2012.06






厦门鼓浪屿

2017.07






欣赏美图之后,何不趁着春节假期的尾巴打卡令你心动的中国古建筑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跟我们分享你见过/拍过的中国古建筑~

祝大家初五愉快~


-End-



 参与互动,初九从7篇文章留言中抽3个送! 


猪事顺利!

我们决定出一款特制版的手机壳


春节期间我们每天依旧会持续更新

每天会抛下一个话题

请到微信上同步发布的文章下留言


1548936832972444.png


春节过后,我们会从这些留言里选出最精彩最走心的三个

送给你们这款特制的手机壳。


当然,礼物只是个小惊喜,

我们希望的是听到大家的声音,

做建筑师嘛,最重要的是开兴,对不对呀?


祝大家永不脱发,猪年大吉!



 参与互动,初九从7篇文章留言中抽3个送! 

 New Year's gifts.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2/43365.html/feed 5
故宫设计师:明明是五千年的电影,我却从没有姓名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7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72.html#comments Mon, 08 Oct 2018 00:51:35 +0000

故宫闻名中外

这样的大型建筑

就是现在也很难

做得如此精美、细致

那么,如此庞大的一项工程

到底是谁来负责设计施工的呢?

且看下去吧。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著名的宫殿。

比如秦阿房宫,没修好就停工了。

比如汉未央宫,沦为废墟。

再比如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的宫殿,

我们今天只能从文献和遗址中略知其踪影了。

只有明清两代的紫禁城宫殿,

至今尚保存完整,巍峨屹立,风光无限!

紫禁城规模之大、构造之精,

简直就是建筑史上的罕见奇迹!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

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故宫,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明代的紫禁城

这么伟大的建筑,却是细思极恐!

距今600年,作为典型的木构建筑,这些木头数百年不腐不烂。

那些重达200多吨的巨石是怎么运到京城的?

这些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来源于哪些人?

虽然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材料就准备了11年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为建文帝报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险些要了朱棣的命。这之后,他经常做噩梦,加上又不习惯南京湿热的天气,便强烈怀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据地北京来。于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于是拉开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

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重200多吨,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这又是如何运到紫禁城的呢?

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


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经由大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才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这句俗语。

永乐十五年,朱棣开始从南方调集大量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建宫城。故宫是严格按照封建宗法礼制设计规划的,前面三个大殿为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的宫殿群则为内廷,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和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也在故宫建筑中得到运用。


那么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


【第一种说法:蒯祥】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卒于成化十七年,苏州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而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皇帝叫他“蒯鲁班”。

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直到正统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


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过去北京曾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那里住过。蒯祥的后代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蔡信】

历史浩如烟海,湮没了多少秘密。关于蒯祥是故宫设计者之说,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方。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的于倬云先生认为,年纪轻轻的蒯祥进京时,宫殿的修建已是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不可能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员李燮平也质疑说,1417年故宫初建时,蒯祥只有不到20岁,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难以胜任设计整个工程。蒯祥的贡献应主要体现在正统那次的重建工作。于倬云提到的蔡信,是南直隶武进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无法考证,但民间流传着他参与故宫设计的故事。

据说,当时朱棣将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建皇宫得先有图纸,宋礼就找到了蔡信,让他设计。蔡信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礼一看设计图,非常满意!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第三种说法:杨青】

另有专家提出,故宫的设计人应该是杨青。但他留下的资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据说连杨青这个名字都是朱棣赐的。



【其他说法:朝廷官员把关决策】

还有人综合以上几种说法,认为在故宫初建时,蔡信、杨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当时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进京以后,由于他年轻力壮,参与过南京宫殿的设计与建造,又善于计算和绘画,故而主要的设计与建造工作由他来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显出来了。

李燮平研究员认为,宫殿的建造归根到底还是由朝廷官员来把关、决策,无论是蒯祥,还是蔡信、杨青,其实只是负责木、石、绘等具体工种而已。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甚至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没无闻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故宫更像是几百年前建筑家们的一次“集体汇报演出”,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

纯手工制作的能工巧匠们,靠他们的双手创造了艺术的奇迹。

大批工匠、百姓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甚至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没无闻了。也许你能听见诗人西川的话: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

我们其实一直都相信奇迹,只是不相信自己是那个奇迹的创造者。

当我们遇到那种感觉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所以有些事情,还没有付出行动,我们已经放弃认输。只是期望出现奇迹的人们是不会发生奇迹的,只有用自己双手创造奇迹的人们,才可能真正受到上天的眷顾。

就像600年前那些故宫的建造者们一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72.html/feed 3
姚仁喜用书法“写”出的台湾故宫南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62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623.html#comments Wed, 13 Jun 2018 12:13:10 +0000

藉由代表中国书法中浓墨、飞白、渲染三种笔法,此博物馆建筑由三座流线型量体交织而成,在嘉南平原一片绿色的蔗田与稻田之中,显现出墨黑色行云流水般的流动造型。

这三个各具特色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由于典藏品对自然光相当敏感,因此实量体(源自浓墨)主要为典藏与展示空间;玻璃与钢柱所形塑的虚量体(源自飞白)中,则为大厅、餐饮、图书馆、办公室等空间;而第三笔划的渲染穿越过前两个交织的造型,将所有的空间联系起来。

参观者抵达博物馆正门时,会从湖的对岸看见这座主体建筑。走过整体设计的弧形的步道桥,从虚量体下方进入一个种满竹子的宁静中庭,参观者在此准备进入馆内参观。

进入大厅后,硕大的帷幕玻璃将东侧优美的湖景尽收眼底。一座宽广的楼梯引领参观者缓步而上,抵达虚、实量体交会处之导览空间,一系列的精美展示由此开始。

实量体建筑的外观由36,000多片铸铝圆盘外挂于弧型墙面所构成,以现代数码化的设计呈现古老铜器上的龙纹及云纹。当阳光移动时,经由圆盘的反射,“在云中移动的龙”会在此独特设计的弧形立面上呈现出来。


图纸

平面图

水墨意向


项目信息

建筑师: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场

地址:嘉义市,台湾

主创建筑师:姚仁喜

设计团队:吴建毅、陈连堂、孙建钧、陆昭雄、沈庭增、刘文礼、何庭峰、廖文琳、游雅婷

监造组:陈昱山、蔡一生、林睿纮、刘士良、吴承融、林键璋、王云义、余辉廷、庄铭宪、张筑钧、李慧玲、洪慈阳、张方杰、蔡宜谛、陈侑璟

项目负责人:沈国健

项目经理:王馨慧

项目督导:吕恭安、周俊仁、罗天佑

建筑面积:38332.69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5

摄影师:刘呈祥, 郑锦铭, 游宏祥, 远见天下文化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623.html/feed 10
我在故宫偷文物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2/3842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2/38427.html#comments Sun, 17 Dec 2017 06:13:21 +0000 近日听闻故宫正在筹拍《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二部,我并不看好它还能像第一部那样受欢迎,我觉得第二部应该拍《我在故宫偷文物》。其他行业说“登上紫禁之巅”基本等同于意淫,盗贼洗劫一道故宫,不管从形式还是意义上,那都是货真价实地登上了行业的紫禁之颠。

如果《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人类耐心的极限,那么《我在故宫偷文物》可以展现的是人类身体和头脑的极限。

640.webp.jpg 

洗劫故宫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怎么进去?怎么出来?这一来二去之间,我们可以看到盗贼是怎样在使用故宫的古建筑。

建国之后,有记载的故宫文物失窃一共发生了7回,分别是在1959年、1962年、1980年、1987年(两起)、1991年和2011年。这七起失窃案,6起发生在珍宝馆的养性殿,1起发生在斋宫。

640.webp (16).jpg 

1962年4月16日夜。36岁的孙国范潜入珍宝馆的养性殿。那一夜,孙国范先是藏在珍宝馆大门外厕所后边的阴暗夹道里,天黑无人后,他登着珍宝馆墙下的脚手架,翻进了珍宝馆院子,钻进养性殿,打碎展柜的玻璃,拿出了金碟金碗,接着,又撬开了一个展柜,把里边的两颗大金印也装进了背包,背在身上,原路返回。

孙国范自以为干得神不知鬼不觉,其实,他一进入养性殿,警报器就把消息报告给了故宫保卫处值班室,保卫处一面派人跟踪搜索,一面向派出所、公安局及警卫部队报了警。当他爬上墙头的时候,墙那边有200多名警察正在等着他。

1962年10月,孙国范被判死刑。

1980年2月1日上午,从监狱越狱的23岁青年陈银华为了筹齐去香港的钱,决定到故宫寻点宝藏。他随游客进入珍宝馆,看中了养性殿展柜里的那枚硕大的“珍妃之印”。当天下午3点多,他趁工作人员开始做闭馆打扫时,溜进事先看好的珍宝馆门外东南的厕所。他踏着铁丝网上了厕所的房顶,蜷缩在那里等着珍宝馆的工作人员下班,珍宝馆院子东北侧的畅音阁三层大戏台正在维修,搭着脚手架。晚上6点多,他趁人不备,沿脚手架爬上了寻沿书屋,从寻沿书屋登上了养性殿东墙,然后从东侧小门跳进养性殿,随后将重达13.6斤的“珍妃之印”盗走。

640.webp (17).jpg 

陈银华偷盗路线

陈银华逃走时遭遇前来追捕的民警,当他沿着墙头行进到锡庆门上时,被城墙上的民警发现,他起身向南跑去,并跳到南三所的屋顶上,陈银华在南三所的墙头上寻找跳下院子的位置时,被赶来的刑警小范用一片琉璃瓦砸中,最终,他还未走出故宫即被抓获。

陈银华于当年8月12日被判处无期徒刑

640.webp (18).jpg 

同样看上“珍妃之印”的还有时年24岁的韩吉林,1987年韩吉林在电影荧幕上看见故宫里琳琅满目的展品,怦然心动,带上250块钱和一把匕首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当天,韩吉林趁院里的工作人员不注意,身手麻利地翻墙进了一个小夹道,然后七拐八拐,到了珍宝馆边上一个不对外开放的院子里。他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坐下等天黑。

但是他没耐心等到天黑下来,他决定立即行动。他回到养性殿,弯腰抄起一块大倚门石就砸向了养性殿的玻璃门,直奔“珍妃之印”而去。

这是警报响起,韩吉林的逃跑之路可谓相当精彩:“在一片“站住”的声音中,韩吉林蹿上了养性殿与乾隆花园之间的墙头。之后爬上养性殿的屋顶,沿房脊跳上珍宝馆东边的红墙,他身后的保卫人员也上了墙,他什么也顾不上了,仅凭着本能没命地顺着高墙往南跑,几个消防警迎面而来。他急忙往东逃,上了紫禁城头,韩吉林绕过角楼向西猛跑。消防警眼看就要抓住韩吉林的时候,慌不择路的韩吉林却一头向城墙外扎了下去。”

三个月后,韩吉林被判处死刑。

640.webp (19).jpg 

韩吉林逃窜路线

这简直是一场精彩的跑酷比赛,韩吉林综合运用了爬屋顶、墙头跑、攀墙等高难度技术动作,如果说宁寿宫内建筑之间的缝隙还可以轻松跳过去,但是宁寿宫和东宫墙之间还有个夹道,他是怎么跨越这道“鸿沟”的呢?报道中并未表述。

640.webp (20).jpg 

南北十三所夹道

640.webp (21).jpg 

是这么飞过去的吗?

1987年7月,又一位不甘平庸的大盗向故宫发起了挑战:和心爱的女人一路私奔到北京的向德强参观故宫,珍宝馆养性殿陈列的乾隆皇帝用过的一把匕首产生了兴趣。随后,他隐藏在故宫角落里。天黑后,向德强翻进养性殿院内,走向养性殿。他试探着推了推养性殿的门,门一动不动。借着月光,他发现门上挂着一把大锁。没等他想到进入的办法,赶到的安保人员即将他抓获。

孙国范、陈银华、韩吉林和向德强最终都没有逃出紫禁城的高墙深院,但是情况在2011年故宫最近一次失窃中发生了变化。

2011年5月8日下午,山东曹县小哥石柏魁没有买票,而是利用身材矮小的优势,随着人流,从故宫一出入口的栏杆下钻进故宫,随后躲在斋宫西配房。当晚10点左右,石柏魁打碎了诚肃殿的后窗玻璃,进入殿内,他把展厅靠西侧的一间展柜柜顶玻璃敲碎,将其中的9件藏品盗走。

5月9日凌晨,故宫保卫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对斋宫巡视中,遇到了石柏魁。石柏魁一身红色粉尘,工作人员立即上前盘问,但石柏魁在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时离奇逃脱。趁着夜色,石柏魁跳到一间房屋的顶上,顺着房顶爬上了高大的城墙。随后,石柏魁竟从近10米高的城墙上跳了下去。

“想不起来怎么上的墙,因为害怕被抓,也不知道墙有多高就跳下去了。”石柏魁说。

两天后,石柏魁在丰台一网吧被抓获,2012年5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逃出故宫的时柏魁甚至被认为是时迁的后代!但是最离奇的一次失窃还要算建国之后的故宫第一次失窃。

1959年8月16日早晨,管理员发现珍宝馆养性殿第三扇门靠近地面玻璃的左下角,被人砸了一个2尺见方的破洞,立即报告本院保卫部门并转报北京市公安局。陈列员核对发现,三间大屋中的西头一间南边柜内所陈列的金册14页丢失8页,北边柜内丢失金质鞘和镶宝石鞘的配刀5把。

这次案件的领衔主演,是来自山东省寿光县北孙云子村20岁的武庆辉。当年7月14日武庆辉来京找工作,8月初到故宫珍宝馆参观见到金册等珍宝时,即起意偷窃,第二天下午购买门票再次进入珍宝馆。傍晚静馆时,他溜进珍宝馆墙外的厕所躲藏起来,天黑后“他拿来几块木板,支在墙下,顺利上了墙头,跳进了养性殿的院里。”破门进入养性殿,偷出金册等国宝,然后他攀着宁寿门东侧搭着的脚手架上了围墙,之后爬墙越房,下到锡庆门,抽下门闩出了珍宝馆,随后潜至故宫大门附近暗处,趁着门卫与乘凉人聊天之际,混出了故宫,全身而退。

直到3个月后,天津公安局才在上海前往北京的列车上,因为查票意外将犯罪嫌疑人武庆辉抓获。1960年3月,武庆辉被判无期徒刑。

洗劫故宫,考验的不仅是盗贼的胆识,更是对盗贼文物鉴赏、古建筑构造、反刑侦观察、环境行为等知识水平的综合考验。

特别是他们在行窃时,对建筑群落与人体尺度关系的判断和拿捏,几乎远远超过了现存的人类经验,他们有自己使用建筑的一套逻辑,这套逻辑孵化出来的建筑形态,一定是蒯祥、样式雷们眼中永远看不见的边界,更是远远超过了走马观花的游客对于建筑的感知。

比如武庆辉、孙国范和陈银华共同躲藏的厕所,坡屋顶和高墙的夹脚刚好形成了地面视觉的死角,是绝佳的藏匿地点。

640.webp (24).jpg 

而韩吉林的逃跑时跨越南北十三所的壮举,则用实际行动的找到了一条从珍宝馆逃窜至故宫东墙的黄金走廊,城墙上挑出的排水口,是这条走廊上最后一块垫脚石。

640.webp (25).jpg 

韩吉林逃窜示意图

而并没有透露逃跑细节的石柏魁,可能有意隐藏了逃匿故宫最完美的线路。时年20岁的武庆辉第一次偷盗,就能在层层布防的故宫里来无影去无踪,他应该是一个及其善于利用空间遮蔽自己的天才。

因而《我在故宫偷文物》,讲述的不仅是文物失窃的刑事案件,他更能从人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审视文物安全。

互联网时代IP热度的衰减速度,比香港记者跑的还快。要延续故宫IP的热度,这里需要做的不是强行拉长《修文物》的生命线,而是拓展“文物”的丰富外延,如果《我在故宫偷文物》卖的好,我们就接着拍第三部:《我在故宫毁文物》,如果这个系列需要一个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结尾,那必然是第四部:《我在故宫卖文物》。


  感谢 不正经历史研究所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since20161228

qrcode (1).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2/38427.html/feed 7
经验 | 故宫的门与窗[深度技术贴]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798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7987.html#comments Wed, 15 Nov 2017 16:10:10 +0000 640.webp (34).jpg

装修

在现在常用的词语说法中,“装修”又被称为装饰、装潢,是指在建房工程中对房屋进行内部修饰。而在古建筑词汇中,“装修”一词是指“房屋上一切门窗户牖”等小木作的总称,即主体木构架之外也由木材制作的部分。 

 

外檐装修

从建筑空间来看,装修有内、外檐装修。外檐装修,是指直接与室外接触的小木作,如门、窗、栏杆、楣子等。而内檐装修,是指用于室内作为分隔室内空间、组织室内交通并起到装饰作用的小木作。如内檐槅扇、落地罩、天花、藻井等。

古建筑的门窗,皆属于外檐装修的范畴。


640.webp (78).jpg 

云光楼二层外檐装修:窗、楣子、木栏杆


微信截图_20171115235825.png

图片来源:《故宫内檐装修》

 

故宫内的古建筑,无论从建筑形式、构造方式或是工匠技艺、制度表达、则例要求等方面,都非常规范,而故宫内古建筑上的外檐门窗更是种类丰富,样式繁多。


640.webp (79).jpg

640.webp (80).jpg

故宫古建筑中,门的类型较为简单。根据构造做法,结合故宫内建筑实物所见,门可分为和槅扇门板门两种。

微信截图_20171115235911.png

槅扇门是故宫内古建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门样式,它灵活性较高,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将其摘除以联通室内外空间。槅扇门同时具有墙、门、窗的功能,可以说既是门,又是窗。


640.webp (81).jpg 

箭亭槅扇门及帘架

 

槅扇不单可以用作建筑外檐的门窗,它同样可以用在室内,当做室内空间的分隔。用作室内的槅扇又被称作内檐槅扇,制作精致,效果精美。本篇对内檐槅扇不做过多介绍,主要介绍外檐槅扇。


640.webp (82).jpg 

寿康宫室内的内檐槅扇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槅扇由外框的边、上部的棂、下部的板构成,即边抹、槅心、绦环板、裙板等几个组成部分。


640.webp (83).jpg 

槅扇构成


边抹,即槅扇的外框,竖的部分叫做边梃(清)或桯(宋),横的外框部分叫抹头  

槅心,宋制称格眼,又有槅心、花心、窗心、棂心、格心、心屉等称呼。槅心位于槅扇的上部,在槅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古代没有玻璃,窗户上多要糊纸,而稀疏有致的棂条正为糊纸裱绢提供了支点。 

绦环板安装在槅心和裙板的上下位置,或槅心、裙板与抹头间的位置,起着连接过渡的作用。此外,绦环板的数量决定了槅扇的规格,因为绦环板的数量决定了抹头的数量。抹头数量越多意味着槅扇所在的建筑等级越高。

裙板又写作群板,是安装在外框下部的隔板。

 

640.webp (84).jpg 

裙板的数量决定了抹头的数量

 

槅扇的名称古今南北颇不统一。在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中写作“格扇”,《清代匠作则例》中写作“槅扇”,王璞子的《工程做法注释》中写作“隔扇”,宋代《营造法式》称作“格子门”,南方《营造法原》中则称之为“长窗”。 


640.webp (85).jpg 

《营造法式》(李明仲•宋)中关于格子门的描述


640.webp (86).jpg 

《清代匠作则例》(乾隆)影印版中关于槅扇的记录

 

640.webp (87).jpg 

《清式营造则例图版》(梁思成)中关于槅扇的图例

 

槅扇可以做门,也可以做窗,槅扇窗其实就是槅扇门省略了裙板部分,只留下槅心与绦环部分的短槅扇,它与槅扇门配套使用,使建筑外立面在视觉效果上更为和谐统一。依故宫实物所见,槅扇是出现最多、使用最为广泛的门窗形式。


640.webp (88).jpg 

恒寿斋外檐槅扇门与窗

 

槅扇的槅心部分是槅扇最富变化部位,也是使槅扇样式异彩纷呈的部分。故宫中的正殿建筑外檐槅扇槅心多用三交六椀、古老钱菱花(白毬纹菱花)、双交四椀这些等级较高的菱花样式,效果端庄大气,能够很好的衬托出建筑的威严。此外,还有较为朴素的步步锦、直方格等平棂样式。


640.webp (89).jpg 

交泰殿槅扇 三交六椀菱花槅心

 

640.webp (90).jpg 

慈宁门横披窗 双交四椀菱花槅心

 

640.webp (91).jpg 

养心殿正殿槅扇 古老钱菱花槅心

 

640.webp (92).jpg 

养性殿西配殿南耳房步步锦槅扇

 

640.webp (93).jpg 

养性门三交六椀菱花槛窗及直方格风窗

 

槅扇的裙板、绦环板也是装饰的重点部位,如裙板会雕刻夔龙团纹、万字锦底五福捧寿纹、竹纹等纹饰。绦环板纹饰多与裙板纹饰配套出现。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西六宫翊坤宫、储秀宫,外檐槅扇的大边与裙板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吉祥纹饰,非常精美。


640.webp (94).jpg 

交泰殿后檐槅扇群板

 

640.webp (95).jpg 

太极殿后檐槅扇万字锦底五福捧寿纹群板

 

说到槅扇,有样东西经常和槅扇门配套使用,那就是帘架。这是由于槅扇门的保暖性能较差,需要在槅扇门外加装帘架或帘架风门。

 

帘架边梃压在两扇槅扇门的门缝处,可以挡住槅扇间的缝隙、顺便起到防风的作用。帘架冬天时可以挂棉帘以防风、保暖。夏天时可以挂竹帘,通风又防蚊。


640.webp (96).jpg 

养心殿正殿槅扇帘架

 

640.webp (97).jpg 

《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1906年

p81:养心殿。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养心殿明、次间的帘架上均挂着帘子。

 

微信截图_20171116000408.png

板门是用木板穿暗带(或明带)实拼而成的门,多用作宫殿大门、居住式院落大门或是库房大门,它具有对外防范的要求,故尺寸较大,防御性也较高。

 

640.webp (98).jpg 

宁寿门

 

板门依照构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榻门、攒边门(棋盘门)、撒带门和屏门四种。在故宫,不同的板门用在不同的建筑上,使用的原则取决于功能性及建筑规格。

 

如城门洞内安装的板门皆为实榻门;殿宇门座中安装的板门有实榻门或穿带木门。攒边门多用在院墙门或屋门;屏门多用在垂花门的内门或是走廊、影壁中。故宫内的殿宇式大门与院落大门多为实榻门;院落的垂花门为屏门。

御膳房大门

 

640.webp.jpg 

故宫古建筑外檐窗的类型多种多样,十分丰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这些窗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窗所在的位置分,有槛窗、横陂窗、风窗等;

根据窗扇开启方式,又有支摘窗、推窗、吊搭窗、槅扇窗等;

根据窗的槅心样式分又可分为平棂窗(步步锦窗、直方格窗、斜方格窗等)、菱花窗(三交六椀菱花窗、双交四椀菱花窗);

按窗的功用分类,还可分为真窗与假窗(盲窗)。

现将故宫内古建筑上所出现的窗做简要说明:

微信截图_20171116000516.png

槅扇槛窗简称槛窗,顾名思义安装在槛墙上的窗。它是一种短槅扇,由槅心、绦环板加上边抹组成。它的外形、开启方式与槅扇门相同,与槅扇门的区别就在于没有“裙板”这个构件。


640.webp.jpg 

吉云楼外檐槛窗及横陂窗

 

横陂窗位于槅扇门、槛窗的上部,是安装在中槛与上槛之间空档处的窗,具有采光的作用

 

微信截图_20171116000601.png

640.webp.jpg 

翠云馆 支摘窗

 

支摘窗,顾名思义窗子可以支起、摘下。支摘窗也安于槛墙之上,一般在一个开间内为四扇,且四扇都为双层,中间有间柱隔开,分上、下扇安装。上扇为支窗,外层于棂条内侧糊纸,窗可推出用铁支杆支起来,上部内层窗扇多糊纸或安装纱屉;下扇外层为摘窗,在抱框和建筑上凿有销子眼,窗可以拔掉铁销摘下;下扇的内层多做玻璃屉。


640.webp.jpg 

支摘窗开启方式示意图

 

支摘窗从使用功能而言非常科学合理,因为它透气、透光性能好,故多用于具有住宅功能的寝宫上。

 

微信截图_20171116000709.png

推窗又称支窗,顾名思义窗扇可以推开支起。故宫内推窗多用于库房、值房、耳房或是配殿建筑。推窗尺寸一般较大。 


640.webp.jpg 

缎库北房外檐推窗

微信截图_20171116000744.png

吊搭窗也称“支挂窗”,其外形与推窗相似,不同的是,推窗的棂条看面做混线样式,窗户纸糊在棂条内侧。而吊搭窗的棂条看面不做混线,窗户纸裱糊在棂条外侧(即看面上)。吊搭窗为故宫内带有满族特色的窗,出现在故宫坤宁宫、宁寿宫的前檐,它也是东北民居的上的特色窗。 


微信截图_20171116000805.png

640.webp.jpg 

《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1906年

p192宁寿宫

照片上可以看到宁寿宫的吊搭窗上糊满白纸

微信截图_20171116000837.png


所谓盲窗,即有窗的样式却无窗通风、透光的功能。盲窗安装与槛墙之上,窗槅心为双层,中间夹薄木板,木板涂刷成白色。就故宫所见,城门楼上会使用盲窗,如东华门、神武门。在园林内的游廊上也多用盲窗,以园林造景的方法,用必要的遮挡以造成曲径通幽的环境,如景祺阁西侧游廊的步步锦式盲窗。

 

故宫古建筑上的外檐门窗制作精良,装饰凝练,风格端庄典雅,呈现出独有的大气、严谨规范等风格。

故宫内古建筑的门窗还有很多样式,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能囊括所有。请继续关注营缮纪事,了解更多古建知识、资讯。

 

作者:王一淼

图片来源:除标注图片外皆为作者拍摄、绘制



 感谢 营缮纪事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gugonggujianbu

qrcode (2).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7987.html/feed 0
10级地震模拟,故宫模型岿然不倒!外国工匠连赞天才!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18.html#comments Wed, 26 Jul 2017 07:30:19 +0000 最近,英国电视台第4频道制作了一部故宫专题纪录片。片中,故宫模型抗震测试成为焦点。这段“故宫模型在10级地震中岿然不倒”的视频今天在微博上火了,网友们看完后赞不绝口,厉害了!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20170726_151817_110.jpg 

视频开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内,一场惊心动魄的实验正在进行。


640.webp.jpg 

故宫常驻地震专家乔博士看着眼前的故宫模型,对身边的外国木匠理查德介绍说,这是头一次进行这种古建筑模型的地震实验。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工况一,开始!

模型依次挑战了4级、4.5级以及5级地震,每次模拟持续30秒。


0.gif 

斗拱结构开始受到拉扯,整个模型轻微地晃动。


0 (1).gif 

说时迟那时快,右边一面墙已经轰然倒塌。


0 (2).gif 

理查德见状连忙建议乔博士往后退一步。


640.webp (3).jpg 

随后增加至7.5级,模型晃动的幅度更大了,左边一面墙壁也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


0 (3).gif 

至此,两面墙体都已经阵亡,但模型呢,依然站在那里。

接下来,实验强度进入了9.5级以及更高烈度,这是有记载以来最高的地震强度,相当于200万吨TNT炸药的当量。

控制台小哥的表情也很凝重,模型能不能挺住呢?


640.webp (4).jpg 

现场情况是这样的。


0 (4).gif 

紧接着,10.1级地震开始!下方地面的晃动已经十分明显,整个模型也跟着较大幅度地晃动着。


0 (5).gif 

让我们一起摇摆!一起摇摆哎!


0 (6).gif 

工况十五,结束!尽管模型晃了一路,但是倒塌断裂之类的,不存在的!还是稳稳当当地站在原地!


0 (7).gif 

哦,说原地可能还是不太准确,因为经历了10级大地震后,模型还是移动了一丢丢距离的,呐,就这么多!


640.webp (5).jpg 

红线是地震前柱子的位置,这波表现可以给100分,不怕骄傲!


640.webp (6).jpg 

据观察者网查询,这部故宫专题纪录片叫《紫禁城的秘密(2017)》(Secret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于7月9日正式播出,纪录片讲述了故宫的规模,历史以及功能等,最主要还介绍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故宫是如何抵御住自然灾害侵袭的。


640.webp (7).jpg 

片中介绍,北京处于地震活跃带附近,所以古代的工匠在建造紫禁城的时候,采取了很多抗震措施,因此在过去的600年间,它经受住了200次毁灭性的地震,包括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


20170726_151817_115.jpg 

那么,故宫是如何从多次地震中保存下来的呢?专业的木匠搭建了一个复制紫禁城建筑结构的模型,为了尽可能地精准,木匠们采用了传统的工具和方式,按照1:5的比例来进行制作。工程师则打造了模拟地震的可以晃动的平台。随后进行了上述实验。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最后木匠理查德得出结论,支撑故宫屹立数百年不倒的神秘力量就是它的灵活性(flexible)。屋顶错落有序的斗拱如同汽车里的减震器,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20170726_151817_118.jpg 

640.webp (10).jpg 

再加上柱子并没有埋在地里,因此不会再地震中折断。


640.webp (11).jpg 

理查德感慨: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天才所在。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网友们油然而生出一股骄傲:古人智慧的结晶,稳!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原来基建狂魔是有历史传统的?


640.webp (22).jpg 

皇帝的高仿号也来凑热闹:朕的老家,6不6!


640.webp (23).jpg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大!


640.webp (24).jpg 



感谢 观察者网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guanchacn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18.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