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分享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at, 09 Nov 2024 15:14: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柏林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45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458.html#comments Thu, 05 Sep 2019 01:42:32 +0000

柏林是一个特殊的欧洲城市。二战期间,柏林市区内90%的建筑被炮弹摧毁;冷战时期,柏林以柏林墙为边界被迫分为东西两部分。直到1990年,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这座城市才迎来了新的生命。

相较于其他欧洲城市,柏林城内大量新建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历史建筑混合分布。虽然新建建筑众多,柏林却并没有成为平地而起的“新”城市,随处依旧可见老柏林的影子。这其中有着众多城市更新以及建筑改造项目,加之德国人对于博物馆的热爱和严谨,我们得以深度学习和实地考察其中的优秀案例。

有幸去过两次柏林。这是个适合步行的城市,每隔不到一个街区,就能遇到值得驻足的建筑。优秀建筑的密集程度与博物馆藏品的丰富程度,让人无论在此停留多久都觉得时间紧缺。去过这么多的建筑,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建筑师和德国人民对于历史的尊重,无论是对历史事件或建筑本体,也许正因如此,柏林才能有今日的活力与希望。

柏林值得一看的建筑实在太多,此处只选择了其中的二十三个。本人整理了所有建筑的位置信息以便考察。若有兴趣,文末有获取方式,请大家按需自取。







Cultural Architecture

文化建筑



A. Berliner Philharmonie / Hans Scharoun  1963


柏林爱乐音乐厅

在柏林的时候我刚好赶上一场音乐会,可惜只有机会进入小的室内音乐厅,主厅的门票当时已经售罄。


音乐厅最开始是Wilmersdorf一所中学的扩建项目。后于1959年,根据当时的“Berlin Collective Plan”,柏林政府为了建立新文化中心将其移至现在的Kulturforum。

更换场地并没有对建筑带来过于严重的影响,因为音乐厅的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内部声学效果以及功能的布置,建筑体量是由内而外有机形成的。其具体的形式灵感来源于自然,“valley at the base of which can be found the orchestra, surrounded by ascending vineyards” 为Scharoun对于室内的想象。

一旁的柏林国家图书馆也同样由Scharoun设计,使用了和音乐厅一样的立面材料。

同在Kulturforum的Neue Nationalgalerie正处于维修当中,由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进行美术馆的扩建及修复工作。


B. Berlin State Library / Hans Scharoun 1978

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柏林国家图书馆

C.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 Peter Eisenman 2005

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19000㎡的斜坡地面上竖立着2711块石碑,对于纪念碑的数据有多种解读,可据Eisenman说这些数字并没有任何象征意义。石碑借地势组成了起伏的迷宫,人逐渐走近中心,会被升高的石碑淹没,无尽的灰色石块带来令人不安与迷茫的氛围。


巨大石块仿佛没有刻上名字的墓碑,为二战中死去的犹太人默默伫立在广场上。约三百万犹太人大屠杀遇难者的姓名被保存在地下的信息中心内。



D. Brandenburger Tor 1791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现存的建筑物由普鲁士国王Frederick William II于1788至1791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取得的胜利。门中央的最高处为一尊高5m的胜利女神铜制雕塑。



E. Jacob and Wilhelm Grimm Centre 

/ Max Dudler 2009

洪堡大学图书馆


建筑以德国19世纪著名童话搜集家格林兄弟命名,于2009年作为洪堡大学图书馆投入使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心阅读区,连通的阶梯式阅读空间十分高效,在其中学习的人会有被监视的体验,学习者因此可以不自觉减少娱乐的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F.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 Exhibition Hall 

/ I.M. Pei 2003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 / 贝聿铭


1987年,联邦政府在柏林750周年之际准备新建德国历史博物馆,最开始的选址在国会大厦附近,即现总理府的位置。然而在1990年,随着东西德统一,联邦政府决定将原民主德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转移至新的历史博物馆中,并最终选择军械库作为博物馆的安身处,即现在的历史博物馆旧馆。
2003年,由贝聿铭设计的新馆建成开放。新旧馆通过地下连通。


G. Neues Museum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2009

柏林新博物馆

  Greek Courtyard


新博物馆最初由Friedrich August Stüler在1841至1859年设计,二战期间被炸弹炸毁。1997年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通过竞赛获得修复和改造博物馆的机会。
在修复博物馆的过程中,Chipperfield遵循《威尼斯宪章》的原则,尽可能尊重原有建筑的保留部分;并让新建部分在形式上再现历史上被炸毁的部分,但使用了新的材料并保留修复痕迹。
主厅中的大楼梯还原了历史上的楼梯形式,但除去了原有的装饰,仅剩干净的几何体量。为了消解巨大的体量,Chipperfield利用混凝土块错动产生的阴影使楼梯拥有仿佛原有线脚般的细节和均衡比例,同时保持了新建筑的干净纯粹。西边的埃及庭院中,Chipperfield也使用现代建筑语言还原了柱廊。
建筑使用格栅式基础、轻质砖块和预装配技术来保证施工的可能性。材料上使用含有Saxony大理石碎片的预装配混凝土,粗犷的表面与原建筑墙体呼应,触感却十分亲切。西北部分的新建体量使用了回收手工砖,补全了保留的老建筑部分。



H. Altes Museum /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1830

柏林老博物馆


▽  Statue "Praying Boy"



19世纪初期,德国资产阶级自我公民意识觉醒,要求大众也应拥有获得艺术教育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Frederick William III采纳了Wilhelm von Humboldt的建议,委托Schinkel建造展览王室收藏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属性从以前的私人逐渐转变为公共。
博物馆平面似乎遵循古典秩序的比例并中心对称,但实际上建筑的穹顶并非位于几何中心,而是位于除去了外柱廊的中心;且外柱廊的柱间距与建筑内的模数也有细微的差别。由此可见Schinkel希望将面对城市的柱廊和后部博物馆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外柱廊借用了古希腊 “agora” 的形式,面对花园开放。如今老博物馆前的绿地已经成为博物馆岛上人们重要的休息场所。



I. Jewish Museum Berlin/ Studio Libeskind 2001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原犹太人博物馆开放于1933年,1938年在纳粹的控制下关闭。1987年,德国政府启动了原博物馆的扩建竞赛。



  Void



在设计中,Libeskind将建筑作为一种叙事工具,让人们感受到大屠杀(Holocaust)对犹太民族造成的伤害。情感往往难以通过准确描述而使人感同身受,但里伯斯金利用建筑语言将抽象的人类情感和历史实体化,为人们提供了体验的可能性。


建筑的立面由钛锌板组成。Libeskind选择了一些著名的犹太或非犹太柏林居民,在地图上标记其住址,这些点所构成的线条成为了窗户形式的来源。


“Between the Lines”是平面的出发点,建筑平面基于一条Z字形折线和一条被打断的隐藏轴线,线的交接处为“voids”,void从地下室贯通了整个建筑。Libeskind希望用这样的空间来暗示大屠杀造成犹太民族中的生命缺失。



  Garden of Exile


  Memory Void



地下一层的三条轴线:the Axis of the Holocaust, the Axis of Exile, the Axis of Continuity,代表着犹太人在德国的三个时期



Axis of the Holocaust
在轴的末端是Holocaust Tower(屠杀之塔)。冰冷的混凝土墙体围合成高耸的三角形空间,空间内仅有最高处的狭缝中渗入的微弱光线,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抬头仰望。厚重的门扇开合发出的闷响声在空间里回荡,此时的我似乎在犹太民族被关押的地牢最深处。
Axis of Exile
流亡之轴的末端是Garden of Exile(流亡花园),49根高大的混凝土柱子被安置在7*7米的倾斜地面上,柱子顶端种着代表希望的橄榄枝,中间的柱子上铺有来自耶路撒冷的土壤。行走在倾斜的地面上时觉得身体格外沉重,大颗卵石让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迷失在石柱群里,抬头看到的橄榄枝和狭缝中的光芒一样微弱而讽刺。
Axis of Continuity
轴的尽头通往楼上的memory void,内设有以色列艺术家Menashe Kadishman的艺术装置Shalekhet (Fallen Leaves) ,超过1000个铁块覆盖了整个地面。铁块上刻着张开嘴的人脸,似乎在无声地哀叹和诉说。



犹太人博物馆像是印在柏林城的一道伤疤,默默诉说着这个国家被黑暗笼罩的日子。哪怕不曾经历过,也能有一瞬间的感同身受和肃然起敬。希望这一瞬间的感情能让所有人保持对光明的守护和对他人光明的尊重。



J. The Feuerle Collection / John Pawson  2016

弗尔睿典藏博物馆


这是一座专门展出Désiré Feuerle毕生收藏的博物馆。馆内有艺术家摄影作品、中国汉、清的石制与木制家具以及7-13世纪的高棉石雕、木雕和铜像。博物馆原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的电信通讯碉堡,建筑师充分保留了原有结构。馆内以黑暗为基调,灯光烘托出了东方藏品的神秘氛围。馆内不允许拍照,让人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
TIP:博物馆需在官网预约,仅对16岁及以上成人开放



K. Bauhaus Archive / Walter Gropius 1979

包豪斯档案馆

1964年,Gropius为Darmstadt的新博物馆构想了平面,然而方案并未被采用。1971年包豪斯档案馆迁移到了柏林,八年后柏林的档案馆建成,但最终修建的博物馆除屋顶形式外与Gropius的最初设想并不相同。

如今博物馆正在扩建。早在2005年就曾举办过其扩建竞赛,当时SANAA获得第一名,但2009年德国政府否决了该方案。后德国政府于2015年又一次举办了档案馆扩建竞赛,最终德国建筑师Volker Staab当选为优胜者。

TIP:博物馆正处于修复当中,预计于2022年重新开放,可前往官网了解临时展馆的位置


L.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 Hugh Stubbins 1957

世界文化之家


世界文化之家现为举办艺术活动的场所,上次去柏林时我幸运地在此偶遇了柏林书展。建筑的形象被描述为像一只牡蛎。


Government Architecture

政府建筑



M1. New German Parliament 

/ Foster + Partners 1999

Reichstagsgebäude


德国国会大厦




  Sword of Damocles



原国会大厦的第一次竞赛于1871年举办,选址位于Raczynski伯爵的宫殿处,然而竞赛选出优胜者后,伯爵并不愿意卖出自己的土地,且获胜者因是一名俄国建筑师也饱受争议,最终建造进程被无限延后。于是第二次竞赛时主办方只允许德国建筑师参加,最终Paul Wallot胜出,其设计的国会大厦于1894年建成。
德国统一后,1992年政府开展了国会大厦的重建竞赛。在最开始的设计中,Foster在原有结构上罩上了一个巨大的玻璃外壳。但彼时的财政情况无法支持过于昂贵的建造,于是在竞赛的第二轮中,第一轮获胜的三位参赛者需要缩减建筑预算。同时,部分议会成员认为新建筑物依旧需要穹顶,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建造一个没有穹顶的新国会大厦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还原被摧毁的穹顶违背了Foster坚持的建筑原则。
此时其他建筑师开始选择在竞赛方案中重建历史上的穹顶,这一举动威胁到了Foster,于是他开始思考用政治含义并不强烈的“cupola”来代替“Dome”。
“cupola”虽然并非Foster最初的想法,但它现在已成为柏林城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也为建筑更新提供了新的样本。旋转而上的坡道为游客提供观赏柏林的良好视野,穹顶底部的玻璃天窗可以让人直接看到会议室,与会议室屋顶连接的穹顶结构似乎像是古希腊传说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TIP:参观需要提前预约,推荐傍晚参观




M2. Paul-Löbe-Haus / Stephan Braunfels 2002




Paul Löbe Haus 与施普雷河对面的Marie Elisabeth Lüders Haus为一个整体,二者的连接象征着东西德的统一。Löbe Haus现为国会大厦的运行功能区。



M3. 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 
/ Stephan Braunfels 2003


  Spree River


建筑的名字来自于支持德国女权主义运动的社会政治家Marie Elisabeth Lüders。其功能为政府办公,但建筑的形式并非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肩负起了调和城市关系的使命。建筑的室外楼梯、宽大的屋檐等与一旁施普雷河的滨水区形成了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居住建筑


N. Apartment in Southern Friedrichstadt 

/ Aldo Rossi 1987


为了回应International BauAufstellung (IBA) Program建设居住综合体的号召,Aldo Rossi于1981年设计了该公寓。他选择了柏林的传统建筑形式和传统建筑材料:铜质屋顶、刷白的木头以及绿色的铝材。建筑在立面上分成七个部分,以唤起人们对于此处在二战中被炸毁建筑物的记忆。建筑最醒目的是转角的巨大圆柱,白色与墙体的红色形成了强烈对比,圆柱在两侧建筑物上切开巨大的开口以暗示入口,成为两翼的连接部分。



O. The Kreuzberg Tower / John Hejduk 1988


1987年International BauAufstellung (IBA) Program邀请了部分著名建筑师设计中低收入社会住宅,该公寓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公寓表现出强烈的几何形式,还带有某种后现代拟人化的象征倾向。



P. Interbau Apartment House 

/ Oscar Niemeyer 1957


该建筑为1957年的国际建筑博览会而建造,27米高的建筑物落在V字型的柱子上,形式与马赛公寓有几分相似。立面上统一的阳台在第五层变成了窗户,这一层为整栋公寓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概念来自于巴西的 “conjunto” ,即free story。
建筑最有特征的一部分是背面的辅助高塔,塔内有设备和居民电梯,然而高塔只有5层与7层和居住部分相连,对于居住者十分不友好。所以当其中的居住者听说Niemeyer也是巴西首都Brasilia的建筑总设计师时评价道:"But he can't even build a proper elevator; how can he build a city?"


Other Architecture

其他类型建筑


Q. Crematorium Baumschulenweg 
/ Shultes Frank Architeckten 1998


建筑物整体似一个空心的石体,像金字塔一样表示着永恒的概念。室内柱顶渗入光的轻盈与混凝土柱子的沉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似乎人的灵魂会顺着光的方向一直向上。而错落的圆柱仿佛一片混凝土森林,既象征着永恒,又充满了生命力。
TIP: 开放参观,但请自行确认开放时间



R. Potsdamer Platz
波茨坦广场

  Kollhoff Tower / Hans Kollhoff


波茨坦广场因原有前往波茨坦的城门而得名。1920s-1930s是波茨坦广场的鼎盛时期,彼时它是欧洲最为繁忙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二战期间,广场及其周边沦为废墟;冷战时期,在此修建的柏林墙将其一分为二;1991年,Hilmer & Sattler在竞赛中提出了广场的城市更新设计。在随后的十几年,随着更新的不断进行,波茨坦广场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再一次成为了柏林城的重要商业中心。
在Hilmer & Sattler的平面布置中,广场被分为四部分。其中Daimler地块由Renzo Piano基于H&S的总平面完成了城市设计;Sony Centre地块由Helmut Jahn设计,其上方覆盖的巨大顶棚形成了中心聚集感,创造了向心的活力街区。

S. Berlin central station/ GMP Architeckten 2006
Berlin Hauptbahnhof 
柏林中央车站


作为欧洲最大的火车站之一,柏林中央车站无疑是一个包含了铁路、车行交通和商业的巨型综合体。柏林城内东西和南北方向的主要铁路在此处交错,使建筑在平面上显示出独特的十字交叉形。


T. AEG Turbine Factory / Peter Behrens 1909


AEG工厂的意义不仅在其建筑本身,若要解读其重要性还需将它放入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20世纪之前,工厂并非建筑师的设计对象。但Behrens认为,即使是工厂也可以获得尊严。于是在 AEG 工厂中,Beherens 使用了最新的钢铁建造技术来连接大面积的玻璃窗与砖石砌筑的转角,其目的是在工厂的立面上形成类似神庙的比例划分。
TIP:立面正在维修



U. Olympic Stadium, Reconstruction 
/ GMP Architeckten  2004
Olympiastadion
奥林匹克运动场


柏林奥林匹克运动场最初由Werner March在1936年设计。当时的德国还在Hitler的统治之下,为了宣传国家力量,Hitler下令修建一个全新的体育场。后在2004年由GMP完成了建筑物的修复并增设了屋顶结构。


还有很多建筑文中虽未提及但也值得一去,比如刚刚建成的James Simon Galerie / 詹姆斯·西蒙画廊 以及Boros Foundation Gemeinnützige GmbH / 柏林地堡、Kapelle der Versöhnung / 和解教堂 和Bruno Taut 的Horseshoes Colony。待下次有机会去柏林的时候再与大家分享。

* 若需要文中建筑的地理位置信息,可直接前往公众号MAP板块获取,希望大家在柏林玩得开心




©️Dawn

请勿随意使用文中图片及文字



END -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45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