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保护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19同济历史建筑保护专业毕设展 | 故宫、景仁宫、东岳庙、黄埔老街坊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9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90.html#comments Fri, 28 Jun 2019 03:04:59 +0000 之前给大家来一波“19同济建筑毕设”的播报,

小伙伴们都哭了

这真真真真是别人家的毕设呀!

↓↓↓回顾一下↓↓↓

别人家的毕设 | 2019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生毕业展

But ^ _ ^

听说有很多小伙伴,找不到B楼的展厅在哪

纷纷弃看,直奔综合楼!


秉着严谨的态度,看展就要看全了!

duang~duang~duang~~

同济“历史建筑”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我们送他上头条!

B楼的展厅

显的低调的多


相对于建筑学方向的11个课题,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方向仅有3个课题,分别为:

  • 《故宫文物建筑砖石砌体保护研究》——指导老师:张鹏,戴仕炳;

  • 《西安东岳庙保护及环境整治设计研究》——指导老师:刘涤宇;

  • 《上海黄浦区典型风貌街坊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设计》——指导老师:刘刚,金山。

首先,我们就来看看,故宫的一个小宫殿吧~

景仁宫

超仙的图纸,阿菌承认膜拜了很久

王同学基于价值评估和现状展览的问题发现,重新对景仁宫进行保护利用设计。

首先是位置


以及曾经住过这的人儿~


嗯,胡皇后,佟妃,熹贵妃,婉妃,珍妃…



嗯?


熹贵妃?

有点耳熟?


是你呀,嬛嬛!


正是本宫,何人喧哗?

精美的现状特征图纸


各种精巧的细节详图


整个小组是由张鹏,戴仕炳老师带队:

分为砖石病害宏观调研组景仁宫组东库组三个小组。

砖石病害小组结合研究课题,点面结合,对故宫文物建筑砖石材料及其伤害的分布、表征与病理进行现场调查、实验室研究和分析,炳探索保护与修复的方法。


精彩的细节大图分享给大家~

除了以上的故宫课题组

还有刘涤宇老师带队的东岳庙课题组

及刘刚、金山老师带队的上海课题组

下面

就完整的看看所有三个课题的图纸吧~


《故宫文物建筑砖石砌体保护研究》

▲ 张鹏,戴仕炳老师组简介

▲ 于昊川,秦天悦

▲ 张倩

 孙益赟

 覃晨婉


 王月竺


《西安东岳庙保护及环境整治设计研究》

▲ 刘涤宇老师组简介

 胡奕奕

 李迎黄

 李雨芯

 武佳艺

 张浩瑞


《上海黄浦区典型风貌街坊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设计》

 刘刚、金山老师组简介

 程钰晨

 何汀滢

 盛嫣茹

 杨健


 张露文

以上内容如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各位的包容、支持。

最后,今天(6月23日)毕业设计展览已经结束啦,没有赶上现场欣赏的小伙伴们没有关系~阿菌和小谷都帮大家用相机记录啦~


现场摄影 | 阿菌 小谷

图文编辑 | 阿菌

照片来源 | 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毕业作品展

注:本文图片为同济尚谷设计教育工作人员拍摄,以上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发布使用。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90.html/feed 0
中国式的哥特大教堂是怎么一步步建成的?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93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934.html#comments Fri, 28 Sep 2018 05:04:15 +0000

2015年秋天,一张“十字屋顶大教堂”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这是坐落于广州市中心的圣心大教堂,当地人都亲切的称呼它为“石室”。垂直航拍的视角让各位新老广州人眼前一亮,众人纷纷惊叹:“从未想过石室还有如此特别的一面。”

圣心大教堂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头顶”,小小的火了一把。

圣心大教堂俯拍呈现一个大十字,摄影师@陈冲

然而大家不了解的是,这座始建于155年前的大教堂可厉害了:

它由数以十万计的花岗岩搭建而成,拥有“远东巴黎圣母院”的美誉。不仅是全国乃至全东南亚最宏伟的双塔哥特教堂,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教堂之一。

圣心大教堂,摄影师@刘承徭

在那个几乎没有人见过西方大教堂,又缺乏机械的年代,纯手工建造起这样一座庞然大物是何等不易?

那为何会修建这样一座大教堂?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01

  缘起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被迫向西方列强打开,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接踵而至,其中还包括:

对天主教准开教禁、发还旧址,允许西方传教士在各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各国传教士借此机会,将在华传教事业进行了扩张。

早在明朝时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就积极在中国各地活动,但由于清朝禁教,基督教的发展受到限制,直至鸦片战争之后准开教禁。上图为利玛窦,图片源自@VCG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把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

时任两广“宗座监牧”的法国传教士明稽章,看上了面朝珠江的总督行署原址,要求划给他建造教堂,但遭到了两广总督劳崇光的拒绝。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国内形势岌岌可危,明稽章依仗法国侵略军势力,再次提出将总督行署原址永租给他建造教堂,并以“全城戒严”相胁,逼使总督劳崇光交出土地。

珠江畔的两广总督行署原址,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次年,中法两国签署协议正式确立广州圣心大教堂的修建。

咸丰皇帝诏曰:“从此永息干戈,共敦和好;彼此相安以信,各无猜疑”。希望以此换来中法两国之间长久的和平。


02

困难重重

明稽章回法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得到50万法郎专款。

又到耶稣殉难地——耶路撒冷的圣母墓地河急流中取一块石头作为“石室”的奠基石,再到罗马取一公斤的泥土置于基石下。

表示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西方之罗马”之意。

教堂两侧有两块刻有日期及地点砖石,摄影师@潘伟光

法国教会专门请来建筑师Vonutrin和Humbert,仿照巴黎圣克洛蒂尔德教堂设计图纸,同时聘请了数百位中国工人参与修建。

1863年12月3日,教堂举行隆重的奠基礼,修建工作正式开始。由于这一天是耶稣圣心日,教堂又以耶稣圣心作为主保,故被命名为圣心大教堂。

教堂原型圣克洛蒂尔德教堂,图片源自@wiki

然而教堂的建设困难重重。

首先,教堂为全花岗岩结构,这大量的石材需要到新安牛头角开采,再用水路运回广州,路途遥远、运费高昂。


新安牛头角今香港九龙,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其次,由于缺乏机械,整个教堂必须手工建造。

但东西方建筑技艺差别巨大,没有一个工人曾经见过西方的大教堂,更别说有任何建造经验,只能凭借一个木制模型逐步摸索。

再加上建筑师与工人之间语言不通,起初几年进展相当缓慢。


修建教堂时所参考的木模型,现藏于广州市博物馆

后来,两位法国建筑师因水土不服相继离开,具体指挥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是广东揭西的石匠蔡孝。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建筑工匠,蔡孝巧妙地采用了若干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和材料,改变了建造过程中的困境,率领一班中国工匠辛劳工作二十余年。

不仅建造出了前所未见的大教堂,还将这座建筑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修建场景,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03

石头交响曲

二十五载,教堂终于完工,多少石匠为其奉献一生。要如何形容初见这座大教堂的惊讶?

数十根方柱拔地而起。

方柱拔地而起,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每根方柱的四面贴着一圈小圆柱成为集束柱,集束柱延伸经过15米高的柱头后,又向上散射出尖形的券,这些券相互交叉后汇集到拱顶的最高点,形成教堂的“骨架”。

在券与券之间填充上薄薄的“蹼”,构成完整的拱顶。

券架在柱子顶上,“蹼”架在券上,“蹼”的重量传到券上,由券传到柱子再传到地面,这便是哥特式教堂中最为精彩的肋拱券。

肋拱券结构,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同时,所有券都是尖券,更好的扩大了内部空间,又有助于力的传导。

自下往上看,整个结构好似从地下生长出来的一般,每个柱头都放射出好几个券,仿佛树木细长而挺拔的枝干向上发散,一直延伸到近三十米的拱顶,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轻巧的飞升感。

抬头仰望,教堂高阔的大穹顶,如同浪潮般一波波往前方扩散开去。


教堂内部结构仰视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然而整个拱顶除了产生向下的力,同样会产生横向的侧推力,这需要哥特教堂中另外一种特殊构造——飞扶壁,来承接。

在教堂的东、西、北三面共有24个飞扶壁,如同一双双凌空飞跃的手,衬托着教堂的外壁。

飞扶壁,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它们承接拱顶产生的侧推力,并且将这种侧推力传导到外侧的扶垛上,最后导向地下。


飞扶壁力的传导,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同时由于飞扶壁的存在,侧廊的拱顶不必承担中堂拱顶的侧推力,可以大大降低高度,中堂也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

如此一来,墙壁失去了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彩绘玻璃。

飞扶壁、柱子与墙体、窗户的关系,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接着来到教堂正立面。

正立面分为三层,底层是装饰精美的三个门,门面呈后退“八”字形,上面凹入,组成了哥特建筑中极有特色的“透视门”。

“透视门”顶端三角山墙,山墙上以雕花盲窗为饰,简洁又不失精致。

二层的正中为直径接近7米的玫瑰圆窗,整体造型如同光芒四射的太阳,十字窗型与24朵花瓣都在隐喻着《圣经》中的典故。

玫瑰圆窗两侧各有一个尖顶拱窗,形成对称。


教堂正立面,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三层的两边为钟楼。

东钟楼内悬挂着铜钟组,可敲出四组音律,铜钟一响传出低沉、洪亮、清脆的钟声,可传至十里开外,这便是广州城里最早的报时大钟。

西钟楼的南、西、北三塔面,安装有罗马字钟面的时钟。

西钟楼,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座钟楼上高耸的尖塔,尖塔呈八角形,由铁件连接石块构成,越往上越锋利,营造一种直插苍穹的气势。


尖塔,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从高空俯瞰,教堂的平面为拉丁“十”字形,这在天主教的文化中既歌颂着耶稣背负十字架的生命奉献精神,又是太阳、火、光明的象征,表现教徒对“上帝之光”的追求。

教堂拉丁十字平面,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04

多灾多难

然,战乱频频的20世纪初,这个世界上没有哪块净土可以从纷飞的战火中幸免,哪怕是尘世中的“天国”,受天主庇佑的“石室”。

“七七”事变爆发,广州成为日本轰炸的目标之一,坚固的“石室”却在一段时间内毫发未伤。

1938年8月,一架日机被中国军队高炮击中,撞毁在教堂前的沧海茶楼,“石室”拿破仑时代的彩色玻璃被震落过半,大时钟也被震停。

战争情景想象,制图@星球研究所 

1938年8月,一架日机被中国军队高炮击中,撞毁在教堂前的沧海茶楼,“石室”拿破仑时代的彩色玻璃被震落过半,大时钟也被震停。

解放前夕,蒋介石集团溃退南逃,炸毁海珠桥,“石室”的彩色窗玻璃绝大部分被震坏。

磨难远远不止这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室”内原本所剩无几的玫瑰花窗的彩色玻璃被红卫兵砸碎,教堂内的长木椅、书籍被焚烧,部分墙壁、石柱因焚烧而破裂……随后教堂一度被当作废品仓库、垃圾处理转运场来使用。

再加上长期风吹雨打,“石室”早已伤痕累累。

直至改革开放后,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在各方人员的努力下,石室才得以陆续恢复原貌。



05

 如今 

如今,当我们再次凝视圣心大教堂时,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座高耸瑰丽的建筑,也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真实地记录这中国近代跌宕起伏的历史和百余年来沧桑变化。

经历了2004年~2006年的大修缮,“石室”已经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的“石室”,摄影师@谢丰

战时损毁的玻璃,全部换成了从菲律宾定制的彩绘玻璃,玻璃上绘制着一个个圣经故事,被人形象地称为“不识字的人的圣经”。

每当阳光从彩色玻璃穿过,形成了绚丽奇幻的光线效果,浓烈的宗教氛围令人恍若置身上帝之所。

窗户和光影,摄影师@苏晓峰


定制的新时钟已经到岗,老时钟退休,入住博物馆养老。

屋顶脱胎换骨,不仅外部得到修复,内部也变成了更加坚固的框架结构……

“石室”以全新的姿态,与广州的其他名胜古迹一起,迎接世界八方来客。

“石室”夜景,摄影师@陈国亨

不仅是圣心大教堂,广州这个有着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城市,还有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我们文化艺术的源泉。

如今,它们中的一些,已经如石室圣心大教堂一样得修缮维护,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但还有很多散落各地,未被受到重视。

本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规划院、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联合星球研究所,正在做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卷调查。想要了解你心中关于广州以及广州历史文化遗迹的印象。

希望大家能帮助我们填写问卷,广州历史文化保护期待的你关注参与!


扫码填写问卷,谢谢大家



…  The End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风光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934.html/fee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