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奈尔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数字时代的第一个校园——康奈尔科技园在纽约罗斯福岛开幕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32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320.html#comments Wed, 27 Sep 2017 09:27:40 +0000 Morphosis和SOM都是参与康奈尔大学永久性的新园区设计的建筑公司,此次项目被称为“建于数字时代的第一个校园”。

康奈尔科技园,于上周正式开放,建于纽约东河一座细长的岛屿之上,在曼哈顿和皇后区之间。
目前这所包含300名学生的研究生院与康奈尔大学——一所位于纽约伊萨卡的私立大学,以及以色列理工学院——一所位于以色列海法的公立大学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巩固纽约的科技产业,康奈尔大学不仅包括学生和教师,还包括科技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康奈尔科技园是数字时代建成的第一个校园,它将学术界和各个行业聚集在一起,创建先锋领导者,转型的新研究,产品,公司和社会事业,”大学解释道。

Skidmore,Owings&Merrill或SOM构思了这座位于城区的占地12英亩(五公顷)校园的总体规划。
第一期于2015年开始施工,于本月完成,由三座建筑组成,每座由不同的建筑师设计。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构思了景观设计。

彭博中心由Morphosis——普利兹克奖获奖者Thom Mayne创立的洛杉矶工作室设计完成,,被列为国家最大的零能耗学院建筑之一。
学院楼高四层,总面积达16万平方英尺(14,864平方米)。
该建筑的外表皮由玻璃和穿孔的金属板组成。穿孔的西立面形式构成了曼哈顿的灰色天际线,而东立面则描绘了位于纽约州北部的康奈尔大学校园附近著名峡谷的形象。

建筑的顶部是一个大型的冠层, 安装了1,465个光伏面板为设备发电。冠层也遮挡了建筑体量,反而又减少了热量增加和热负荷。
彭博中心的其他可持续特征包括一个用于冷却和取暖的闭路地热井系统,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以及Morphosis与工程公司Arup合作开发的智能建筑技术。

“康奈尔科技园创建一个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型的城市中心的目标非常符合我们在Morphosis的愿景,我们正在不断研究新的方法来实现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并试图激发使用者之间更多的联系,“汤姆·梅恩说。
“借助彭博中心,我们推动了当前能源效率实践的界限,为纽约市的建筑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校园中最大的建筑是The Bridge,总面积达235,000平方英尺(21,832平方米)。 由本地公司Weiss /
Manfredi设计,这座七层的建筑旨在完成一个高层次的对话和合作。 每层都有公共聚会区域,包括屋顶,人们可以在屋顶的太阳网格架下聚会交谈。
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Marion Weiss和Michael
Manfredi说:“这座建筑是社会聚会形式的一个结晶,它呈现了广阔的天际线景观,为学术界和企业家创造了放松,彼此交谈,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灵感的空间”。

校园内还建设了26层的高效公寓楼,供学生,教职员工和工作人员使用。 The House,顾名思义,是由纽约工作室的Handel建筑师设计的。
Handel建筑事务所的总裁Gary Handel说:“The House是可持续建筑的开创性例子,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高的被动式居住建筑。
“这是我们应对对抗全球变暖的呼声所交出的答卷。”

校园的开放空间由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设计,旨在促进协作并鼓励公众积极参观。
主要的空间包括可举办大型活动的聚会场所——校园广场,以及与步行通道相连的“中心脊柱”科技大道。 景观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卡伦·塔米尔(Karen
Tamir)说:“每个开放空间都可以协同工作,方便学生,教职员工和参观者坐下,谈话和协作,创造一个活泼,欢快的社交环境。
景观设计团队结合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包括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建地下砾石沟槽用于缓冲雨水,以及设计生物过滤花园,在雨水进入河流之前,可以处理雨水径流的生物过滤花园。

今年年末,康奈尔科技园将开始建造另外两座建筑:Verizon行政教育中心和罗斯福岛研究生院酒店,这两座建筑均由Snøhetta建筑事务所设计。
这些建筑都将于2019年开放。 康奈尔科技园项目在2011年赢得了由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发起的城市主导竞赛。
该项目已经由城市经济发展总公司接管。 被当地媒体称为“天才学院”,康奈尔科技园从2012年至本月一直位于曼哈顿的谷歌总部。

图纸

基地选址

平面图

北立面

南立面

循环系统

教室

办公区

社交活动

交通联系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320.html/feed 0
王澍| 康奈尔最新讲座:与水絮语——以自然的方式建造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18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180.html#comments Fri, 28 Jul 2017 15:10:56 +0000 导读:


当我们谈论起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老师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国美校园的隐秘、宁波博物馆的磅礴,亦或是对于当地材料的回收利用和传统木构的现代转译。而在康奈尔的演讲中,王澍老师从水意出发,为我们解读了设计作品中建筑与水的不同关系,着重介绍并展示了即将落成的富阳三馆的设计理念和建成效果。前半部分精彩的演讲和后半部分的耐心解答向同学们勾勒出中国古代贤者和工匠相辅相成的建筑价值观。


本文记录者:康奈尔大学建筑系 蔡泽宇,张晗悠


20170728_224552_020.gif 

讲座目录:


与水絮语——以自然的方式建造

“生活是琐碎的,永远是琐碎的。”

引子:在浙江海宁,一个清朝文人的故居

1.     临水

2.     含水

3.     望水

4.     汇水

5.     导水

6.     水意

7.     影水

8.     秋水

返回乡村——如何开启一种超越城乡冲突的建筑实验

2012-2017 杭州市富阳区历史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建筑群 文村实验

9.     吸水

 

20170728_224552_021.gif 

王澍:我非常荣幸可以来到康奈尔进行演讲。今天我想谈一些不同的东西,通常大家都知道我们工作室关注与自然相关的建造,连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今天我不讲“风“,单谈“水”,谈谈我们作品与水之间的关系。


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看中国风格,中国形式这些东西,事实上没有明确的中国风格,因为中国很大,历史深厚,每个地域都有其文化和特点。就水而言,我出生在新疆,中国西部边陲,干旱缺水,而现在我却在杭州这个充满雨水的城市工作。所以我想谈谈水对于我和我作品的影响,我谓之与水絮语。

 

20170728_224552_022.gif 

20170728_224552_023.gif 

“生活是琐碎的,永远是琐碎的”这是我十分喜欢的罗兰巴特的一句话,表达了对于生活最好的态度和认知。生活不是强大明确的形态而常常是琐碎的,因而无形的水是其最好的象征。

 

引子:


首先我想介绍一个位于浙江海宁的清朝文人的故居。


20170728_224552_024.gif 

20170728_224552_025.gif 

这是它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门上竹纹的细部,这是水的形态;院中的步道、树木与乱石是对水的比喻——好像架在水上的桥一般;在屋中看到的石桥下并没有真正的河水而是表达对水的想象;书房的室内外用极轻薄的竹帘隔开使得主人可以听到雨的声音……这一切都是建筑对于水的回应


20170728_224552_026.gif 

20170728_224552_027.gif 

20170728_224552_028.gif 

20170728_224552_029.gif 

20170728_224552_030.gif 

接下来我将谈谈我们作品中的水。


1.     临水

第一种类型是临水,讨论建筑面对水时的姿态。

20170728_224552_031.gif 

这幅董源的《溪岸图》展现了古代临水建筑水平向的姿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无间,也表达了古代文人出世的情怀。


20170728_224552_032.gif 

这是我们工作室的一个早期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图书馆,在临水的界面我将大体量放在一个小体量的冥想室的后面,这个冥想室成为后来大家很喜欢的空间。


20170728_224552_033.gif 

当代中国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建筑迷失了本来的意义。

五散房与环境完全相融,通过曲线的设计展现了人与水和自然的亲密关系。


20170728_224552_034.gif 

0.webp.jpg 

宁波美术馆通过伸向水面的平台意在还原昔日港口的意向。


20170728_224552_036.gif 

象山校区与苏州大学图书馆类似在大体量前设计了小体量的教授办公室,是对于隐士文化的再现。瓦山用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虽然其自身的体量很大,但是在几百米外其隐藏于山水植被之中,这也是一种非常中国式的对于建筑体量、立面的表达。

 

0.webp (1).jpg 

0.webp (2).jpg 

0.webp (3).jpg 

2.     含水

20170728_224552_040.gif 

南京三合宅是我们一个早期作品,也是最早关于曲面屋顶原型的实验,现在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在合院的中心有一个水池,这个水池不但可以收集雨水,也体现一种中国传统观念——水代表财富,因而要将“财富”聚集在中间。象山校园14号楼则将水引入两栋楼之间。


20170728_224552_041.gif 

0.webp (4).jpg 

3.     望水

望水讨论了水作为景观与建筑的关系。

20170728_224552_043.gif 

在康奈尔贝聿铭设计的美术馆顶层可以望到远处的湖泊,也体现了望水的思想。我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了很多望水的手法,例如四景山水图中在炎炎夏日之中人希望待在树荫之下同时拥有广阔的景观视野。这是建筑对于使用者行为和视野的一种控制。


0.webp (5).jpg 

例如瓦山项目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景框,在其作用之下,原本相对丑陋的城市远景变成了一幅画。


0.webp (6).jpg 

20170728_224552_046.gif 

0.webp (7).jpg 

这是瓦山中的一个小桥,我们试图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更多的景观。


0.webp (8).jpg 

宁波博物馆通过贯穿的水体增加入口深远的意境。


0.webp (9).jpg 

华茂美术馆则运用穿插的水体保持建筑的神秘感与层次感。


0.webp (10).jpg 

 

4.     汇水

汇水意为水如何相遇。

20170728_224552_051.gif 

在象山校区的屋顶设计中坡屋顶将水汇集在中间,学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看到檐口的落水。同样在瓦山中,如果在下雨天你可以听到人声与雨声的混合。再如象山校区的教学楼,这些折面屋顶不意味形式,而是一种对于水的导引。


0.webp (11).jpg 

0.webp (12).jpg 

十里红妆博物馆同样在对水进行组织,这个想法受到西班牙建筑的启发,他们在设计房子之前就有了橘子树。在这个设计中雨水就是那些橘子树是我设计的先决条件。而在宁波博物馆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了材料上。这些立面材料不单意味着对于传统和自然材料的运用,他们具有强烈的吸水性,现在在多年之后,博物馆的立面已经开始生长出很多植物。


0.webp (13).jpg 

0.webp (14).jpg 

5.     导水

20170728_224552_056.gif 

6.     水意

20170728_224552_057.gif 

水意意为建筑对于水这个意象的象征。

例如我们很多方案中曲面屋顶这个原型就不单单是一种形式,而是试图暗示人们去感知水。我设计的很多大屋顶有对于雨水的疏导和空间组织,也有对其的遮挡形成灰空间。

7.     影水

20170728_224552_064.gif

8.     秋水

秋水是一个很中国的概念,它表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敏感。

20170728_224552_068.gif 

像这幅画表现的一样,中国文人隐士喜欢将自己隐藏在昏暗的山林之中,同时自己又对于丰富的自然保持多感官的可达性。瓦山期望通过屋顶再现这种状态。

我们工作室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探讨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富阳三馆和文村实验是我们在浙江的两个新项目。富阳三馆坐落在远山之前,我们同样探讨了山水的意象;文村则还要兼顾当与地农民自宅的融合呼应。

 

富阳三馆的体量很大,我们在各个建筑体量之间进行了对景框景的设计,通过控制人的视野,消解体量并让整个建筑群保持神秘感。

 

在文村我们也将水和旧建筑纳入对景之中。在两个建筑之中我们也都设计了集水的院落,曲面与坡面屋顶都可以对雨水进行空间上的组织。在富阳三馆的一些室内中我们也设计了开口的小体量建筑空间,这是对水的隐喻。这个项目还在施工中还没有真正的引入水,但是我们通过这些空间的设计已经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这就足够了。

 

这张层叠的屋顶体现了中国山水的概念,对我来说远处有真实的山,近处有人工营造的山(曲面屋顶),这是山;而曲面屋顶暗示了雨水的存在。在这里屋顶既是山,是水,同时又是建筑。

 

9.     吸水

0.webp (21).jpg 

提问环节

1

在之前的演讲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具体的平立剖,所以想请问您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如何发展概念的?用什么设计方法去推进方案的深化?

1

一般从思考开始,概念草图并不多。先从看、听、说(讨论)再到有比较清晰的概念之后,再开始画手图,一般也就一两遍;其实中国传统的工匠也是这样,深度思考之后再非常清晰地把所想的画出来。比如我在富阳三馆这个项目中,我总共就画了两遍草图,第一遍大概是半小时到一小时成形的很粗略的草图,然后大概思考一、两天,第二遍草图一般从左到右,一气呵成。之后再用相关的平立剖去阐述草图是如何实现的,透视的理念是如何延续的,把空间的位置具体落实,从而延伸自己的设计系统。设计不光是关于造型和形态,也关于功能和空间的使用。

 

2

您认为建筑师必须是学者么?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吗?您在设计的过程中材料一般是如何选择的?比如您在富阳三馆中在人工凿石后浇筑混凝土建造的立面。

2

在中国还有好多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做发挥人工的潜力。对于当地的工人来说,如果要做一些高技的建造,是很困难的,相反,在做一些砖或者石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师。你必须知道在本地有什么材料可以用,用他们能做什么,如何使用工人,让他们骄傲自信地使用他们的能力,然后你和他们一起完成美丽的建筑;像我们小的工作室就可以一直坚持做一些比较当地的,和全球化商业标准化的不一样的东西。

 

3

在古代中国艺术家是属于古代学者么?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扮演的角色?

3

在古代中国,我们对艺术、建筑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历史中,首先有学者的概念,其次才有艺术家的概念。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说跟艺术的相关的东西地位其实是很低下的,只是相当于一项技能而已。学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政员,比如明代著名学者文徵明,对于他来说,写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书法,最后可能才是绘画和关于艺术方面的东西。在古代中国其实是没有建筑师这个概念的,学者并不知道平立剖具体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哲学家,他们设计了基本的规则和维度,然后由工匠去实现,这两个世界通常是分开的,合起来才叫做建筑。

 

4

您建筑作品中的水元素和本地化的东西关系密切,也和中国传统风水、诗意,文学有很大关系;而我们在座的是一个有多样化的背景群体,请问在这种国际化的设定下,对于我们来说未来的建筑教育是怎么样的?我们新一代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4

事实上,我今天早上从Statler宾馆的窗户看出去的时候,伊萨卡的风景和景观非常好,我开始思考Colin Rowe在这样风景优美的地方为什么会写出“Collage City”?似乎和当地的美景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其实他的思考远不在此;本地化传统的东西是此时此地的,但是你学的东西远远不会仅限于此,与此同时,你做的东西是可以展示本地的根基的。

 

5

请问可持续性在您的建筑作品或者材料选择中是如何体现的?

5

可持续方面不仅和材料直接相关,我们还始终可以回收的材料在我们的作品中,在中国近20年的发展中,大批古建筑或者老房子被我们自己拆毁,超过90%的历史消失了。因此,在中国这种快速城市化进城下,可回收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你真的要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常见的砖,几百年的不同做法累积下来,目前就有超过80种不同的砖,怎么让不同尺寸的砖组合在一起呢?我认为机器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人的聪明的手才能把他们放在一起。逐渐地,一些传统的老式材料将逐渐被越来越少地利用,这一点我是非常反对的,因为我们有义务去保留这种传统的建造历史。目前,我们开始使用可回收的土作为建筑材料来进行一些尝试,期待下一阶段会有新的成果。

 

6

把概念传达给承包商和施工方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我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中,我们向当地的工人学到了很多,他们在实际建造中比建筑师更有经验,这和中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希望您能分享一些你和承包商如何共事或者和施工工人一起工作的经验么?

6

在成立业余工作室之前,我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历(集中在1990-2000之间),当时主要的项目是一些小型建筑或者旧建改造项目,因此当时我有很多机会和当地的工人一起建造,当时像我这样的建筑师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当时研究生很少,大部分本科毕业之后都在设计院工作,他们并没有兴趣在这种相对卑微的环境中参与到建造过程中去。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样,通常学者和工人是不会在一起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这是学校里学不到的,所以我更多地在施工现场自学,从早到晚和工人在一起,我虽然当时不会画学校教授的专业施工图,但是我知道怎么实施。当我知道了所有施工的做法和细节之后,就没有一个工人能在我面前偷工减料了,甲方也就对我充满了信任。

 

7

在南宋御街的改造中,建筑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7

南宋御街是一个在古街区域非常好的项目,古城大概90%已经被损毁了,因此政府选择了这条街作为一个机会展示城市历史和文化,这里有大量令人困惑的和复杂的情况,当时其实有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拆毁现代建筑,打造一条明清风格的街道;第二个方案是拆毁其他中式或者现代的房子,基于现有的一些不错的19世纪西式风格的建筑,改造设计成一条欧式风情街道。我非常庆幸政府最后选择了我,因为我的想法当时就是想保留所有的真的东西,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丑的还是美的,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是中国城市最真实的体现。很多人为了博取眼球,不惜拆毁现有真实的街道,现在好多城市为了所谓的保留传统,充斥了大量假的假的建筑,是很糟糕的。

 

8

水有时候会让人们很幸福,又是也会带来烦恼,但特别对于浙江或者杭州来说,为什么水是很重要的,水是如何影响建筑和人们的生活的?

8

我的回答是我们就活在水中,因为江浙地区半年时间处在降水之中,非常潮湿,水系也非常发达。这不仅仅关于空间,更关于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比如你置身传统的挑檐下,望着淅淅沥沥的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有意境的场景。如果你在这个区域中,设计的建筑和气候、环境没有关系的话,是没有意义的。我一直想让人们知道,建筑是为人们生活所建,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9

我们看到富阳三馆中,优雅的弧形屋顶和中式传统建筑呼应,但是为了达到较大的跨度,还是采用了混凝土作为结构。其实在传统建筑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木结构中的斗拱,请问类似于这种传统的结构应当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能有所体现?

9

比如我也采用了木结构我一些小的建筑作品中,但对于尺度较大的建筑是不太可行的,因为空间跨度的需要,可持续绿色节能的要求等等,在满足这些条条框框的过程中,建筑设计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比如现代建筑最常见的内外界面不同,我认为那些装饰性的东西不能称为建筑。为了保持建筑设计自身的意义,我一般把较大尺度的建筑切分成小建筑的组团,从而有机会在每一个小建筑中去实现建筑和空间本来的意义。

 

 

10

在之前的项目展示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室外的照片,比如优美的弧线屋面,但是很少看到对室内的照片展现,请问您在室内方面是如何在视觉和感知上体现这种强有力的美学的?

在中国我们无法建造自己的房子,你也无法任意选择你想居住的空间,许多农村的人们更愿意到现代大城市中生活,您认为这种目前这种局面会如何改变?

10

因为当地气候和传统问题,非常闷热大部分时候,所以人们会很多时间呆在户外运动,在层层叠叠的组合空间中,充斥大量内外交替的空间,所以我们无法把内外完全剥离,很多空间在室外,但是屋顶的保护,真正的室内空间其实反而少了。富阳三馆为了满足功能需要,室内空间是非常大的,但是还没有完全建成,所以暂时没有很多展现。

 

如果你可以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但其实是非法的,我敢说如果任何中国建筑师做了关于别墅的设计,一般情况下是违法的。

 

11

你展示的大量建筑是在郊外或者自然山水状态下的,如果考虑在城市高密度建筑环境下,没有很多空间连接山水和自然景观的情况下,您会如何应对从而继续展现之前的关于水的设计理念?

11

其实我展示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在密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下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的关系。我想之后我会有更多的尝试。

微信图片_20170802213340.jpg




感谢 全球知识雷锋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gh_0c5e4a73b801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180.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