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峨眉山高桥小镇 / 超级平常空间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29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299.html#comments Tue, 02 Aug 2022 13:24:46 +0000

“回归乡野”
位于峨眉山景区西部的高桥村,距离市区40分钟车程,村民世代耕作,得以独厚的山泉水资源和肥沃土地,村落以稻禾闻名一方。城市的外扩和旅游业发展,为平静的乡村注入活力,带着对自然美学的崇敬,一座座稻田里的房子开始营造。依顺着地形与山路,超级平常营造了一段跨季节的旅程。三栋建筑悄然隐落其中,被绿野环抱,与村落、稻田、山泉如此贴近,它们是山脚下的“旅居中心”,田园中的“田间食堂”,梯田上的“咖啡小馆”。

壹 | 夏访
到达亦是回归

旅居中心犹如“乡村客厅”一般,接纳到访的远客,空间中使用的材质与家具呈现出的色调取自大地,质朴,无华。忽然间,都市人那颗皱巴巴的心被这里舒缓的氛围抚平,拂去旅途的风尘,心情舒展开。旅程从这里开始。

回归田园
沿着小道向西北方向步行,十余分钟,葡萄地映入眼帘后便离“田间食堂”不远了。乡间小道飘落的细雨,使稻田油绿,屋瓦澈亮,沁人心脾。我们路过了鱼塘、木桥、梯田、果林和一座座朴拙的小屋,田间食堂就在前方那层层稻田中。食堂在一处居民地基上营造,极短的施工周期和需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给超级平常带来挑战,空间材料的选择与当地木工工艺成为空间营造的切入点。

“新旧结合”以及“适地工法”的理念运用于空间设计与材料选择中,项目前期的走访,我们关注到当地有很多正在翻新或拆除的民房,老房材料多为木制,跟随着这些木头来到木材市场,可能要被作为柴木的旧木被“拯救”了回来。时间和使用痕迹让这些旧木显得湿润朴实,经过简单的打磨、抛光后,或作为板材运用于空间中,或作为家具制作材料,而与当地木工匠的沟通则需通过手稿与现场“比划”才能有效。日常的设计图纸已不起作用,在夹杂方言的沟通与直接画在木板上粗犷的“图纸”过后,家具完全按照内心所想的造型、质感呈现。

贰 | 冬访
山雾石溪

再次到访时,已是冬季。稻谷已收获,稻杆晒干后,铺至田野上,在归还于农田之后,转化为机质和养分,土地与作物的能量随着季节,相互转换,带来不同的田野风光。“咖啡小馆”的基地处于一处坡地,且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整体建筑顺应地形和自然,在选定位置架空抬高,山溪水穿流底部而过,古樟树与落成的房屋相互守望,原本的地形、植被,耕地石头被悉数保留,没有改变。

除了咖啡馆,这里也是一处观景台。朝西可观赏峨眉峰,朝东面可将整片田野尽收眼底。周边景观已如此美,设计应是简朴的,空间中使用的材料与食堂一致,回收旧木,素夯土墙面、天花竹编材料。除了所需的后勤空间,外墙被完全打开,没有界限。

建筑被架高,进而地面成为室内空间的“第五立面”。下沉沙发区的地面也是通透的,与打开的外墙一样,玻璃地面之下,溪水缓缓流过。中午时分,山雾依旧,周围成白茫一片。诚心地等待,雾却没有半分散去的感觉,天色慢慢暗下来。


项目图纸

△整体轴测图

△平面图

△餐厅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超级平常空间设计

面积 : 820 m²

项目年份 : 2020

摄影师 :YOUYU PHOTO – PUYOU, PIANFANG PHOTO

设计总监 : 吴敏文

技术总监 : 阳建勋

项目经理 : 钟明媚

设计主创 : 杨翔

设计团队 : 李敏, 陈浇, 辛思颖, 吴柳春

软装团队 : 李梓瑜, 林瑞瑜, 刘晓鲁

委托方 : 恒邦双林集团

地点 : 中国,峨眉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299.html/feed 0
会宗书院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097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0974.html#comments Tue, 17 May 2022 07:50:42 +0000 一座建筑能够被感知的重要原因,是它对地域性文化的诠释。

调整大小 DJI_0055.jpg

01 缘起峨眉  修身持志

峨眉山悦榕庄·会宗书院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报国寺景区,四周群山环绕,绿植密布,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项目区位.jpg

▲项目区位

峨眉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国际文化最具魅力旅游目的地。峨眉山文化始于新石器时期,属于四川盆地的大西南文化区系,发展甚远,历史悠久。至今一直作为世人研究其文化内涵、地域特征的重要对象。

禅意的空间 .jpg

“会宗”之名,源自于明代万历年间,峨眉山报国寺的原名“会宗堂”,意指峨眉山上儒、释、道三教的相融共生。同时也诠释了一种包容的态度,让多元文化于此共生,呈现地域文化的宏大格局与世界胸怀。

会宗书院,作为悦榕庄酒店全球首个书院建筑,以研究峨眉学为主,承载着以中国文化为原点,峨眉山地域文化为支点,会天下学问之所长,传承峨眉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地域文化特征。

调整大小 DJI_0031.jpg

▲鸟瞰实景照

02  知微  林外见翠微 书中知英华 

踏勘.jpg

▲环境特征

会宗书院选址于一处背山面水的密林间,林间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越,宛如“世外桃源”。

踏勘 (2).jpg

▲林间踏勘

团队深入林间为每一颗树木做上标记,并提出“将每一颗树木保留”的想法。

评图.jpg

▲现场评图

针对“保留树木”的想法,团队以“设计快题”的方式,动员UA尤安设计全体设计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头脑风暴”。一共收录了近百份原创想法,最终由事业一部设计总监及会宗书院主创建筑师王进先生对成果点评。

得益于团队的执着,最终才修得这样一座与自然和谐共生,充满禅意的书院。

调整大小 会宗书院.jpg

▲会宗书院效果图

03 拾物  静看峨眉山月 静待会宗花开

分析了川西建筑“建筑+山、建筑+树、建筑+建筑、建筑+庭院”的组合方式后,我们将地域性文化以艺术的方式演绎。以留下每一颗树为“营造法则”,构建“室、院、台、阁”等与环境相融,与自然共生的空间。

峨眉山+建筑解析.jpg

▲峨眉山+建筑解析

调整大小 空间插画.jpg

▲空间插画

建筑形制充分提取峨眉山“风貌、建筑、人文”等元素特征,运用建筑语言一一描绘。

调整大小 DJI_0044.jpg

▲峨眉山形特征

1.jpg

▲建筑高差特征

▲建筑屋顶特征

▲实景照

04 山与林相长  筑与景相宜 

自然营造.jpg

自然营造 (2).jpg

▲自然营造

会宗书院生长于树林间,结合高低起伏的山势,将建筑自然地插入山体,形成于自然共生的场景。同时进入会宗书院,需要经过一段林中的登山道,登高过程中,初识书院的面貌,在林间出挑多个平台,提供与树木接触的空间。

场景序列.jpg

场景序列 (2).jpg

▲场景序列

▲场景分区

▲林间一隅

调整大小 DJI_0088.jpg

▲筑景相融 和谐共生

05 茶语禅心净   薄暮增思深

会宗书院的功能,传承中式书院传统的布局形式。分别设置七个功能房间,分别为:接待室、禅修室、茶室、讲堂、藏书房、书画室及辅助用房。

调整大小 功能分析图.jpg

▲功能分布图

▲室内效果图

▲接待厅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书院的建筑功能与室内场景在设计中,共同营造出禅意的空间。

▲佛学讲堂

▲实景照

设计团队在会宗书院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不断探索设计的真谛,研究地域性文化的特征。完成了一次探究峨眉山及峨眉学的实践。会宗书院,也将不定期邀请各界文化名人,举办演讲、学术交流及文化作品展示展览等活动,让公众参与其中,将峨眉学的文化向世界传播。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墙身节点

▲墙身节点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文化建筑

用地面积:4200㎡

建筑面积:470㎡

开发业主:峨眉山隐逸文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业主团队:罗明光(董事长)

建筑设计: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王进

团队成员:张庭栋、孙明、范文杰、苏国博

摄影师:夏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0974.html/feed 0
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 如恩设计研究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1/5023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1/50239.html#comments Mon, 22 Nov 2021 12:09:24 +0000

2_Neri_Hu_Project_The_Chuan_Malt_Whiskey_Distillery_photo_by_Chen_Hao_(2).jpg

自古以来,世人将峨眉山视为精神寄托。无论是帝王将相,或是文人墨客,纷纷驻足观望,各抒其情。1996年,峨眉山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上的战役纷争;见证了宗教文化的兴起,成为许多朝圣者的必经之地;同时它也是贸易交流线路的重要停靠点之一。如今,昔日的建筑遗迹不复存在,记忆、传说仍在峨眉山的土地上空回响。三年前,如恩赢得国际知名烈酒和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威士忌酒厂设计竞赛,打造其在中国的首座麦芽威士忌酒厂,通过永恒的建筑来传承峨眉山的物质与文化遗产。

威士忌酒厂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酒厂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二元性——流淌于自然的山水两重。山代表力量与永恒,水代表流动与改变。山与水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而正是二元性的“山水”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此哲学观念的基础上,威士忌酒厂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如此立场:力量存在于谦逊与简单之中,存在于对于自然的尊重与深刻理解之中。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两种元素的融合往往能拓展出画幅的其他维度。正如山水画,建筑在许多方面也体现出二元性的巧妙平衡,酒厂的工业生产区域体现了如恩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诠释,而游客中心内的嵌入式几何元素,则是如恩对这片古老土地的致敬。

威士忌酒厂设有三座工业生产建筑,呈长方形,坐落于酒厂北侧。屋顶线随自然坡势平缓下落,亦层层递减,与缓坡相互平行。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灵感源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峨眉山当地回收的黏土瓦片,后拼贴成建筑的斜屋顶,建立在现代混凝土柱梁结构之上,增添了谦逊而朴素的质感。平整土地过程中所产生的巨石,则被重新锻造为酒厂的石墙。该手法不仅体现了如恩对在地建筑的理解与诠释,亦表现了如恩对于建筑的思考:建筑在“破坏—循环—再创造”之间的无尽演变。

与工业生产建筑的在地特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士忌酒厂游客中心内所展现的嵌入式几何元素——圆与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代表天与地。远远看去,圆形建筑的整体掩映于地下,穹顶上方则微微露出地面。三个由砖块打造的同心环层层相叠,犹如小山峰,与峨眉山的轮廓相映成趣。五间地下品酒室依次排开,中间可见层叠的水色景观,犹如瀑布倾流而下。这一雕塑般的地貌将成为威士忌酒厂的标志性景观。无论身处酒厂何处,游客都可观赏到这一动人景致;与此同时,游客亦可置身穹顶眺望,将威士忌酒厂及峨眉山的景色尽收眼底。酒厂内的餐厅及酒吧则呈方形,下方延展至地下。两面悬挑,一角悬停在河岸之上。如恩将餐饮空间设计在整体建筑的外围,中心设有露天庭院,在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的同时,通过框景手法将峨眉峰的景色引入其中。

该项目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对峨眉山自然资源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体现了蕴藏于威士忌酿造、调制过程中的精致艺术,与中国传统工艺及材料运用之间的友好对话。混凝土、水泥和石材等材料,构成了建筑的基础色调,与场地环境相呼应。而木头与铜两种材质——橡木桶、铜制蒸馏壶等酿酒工艺中主要的生产工具,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威士忌的酿造艺术。二元性贯穿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的设计之中,如恩试图在建筑与景观、工业与游客体验、山与水之间达到巧妙的平衡。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如恩设计研究室

面积:7350 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陈颢

主持建筑师:郭锡恩,胡如珊

协理总监:杨延蕙

协理:Utsav Jain,陈思瑜

设计团队:王峰,郭鹏,Josh Murphy,Fergus Davis,Alexandra Heijink,包海云,Yota Takaira,曾郁恩,Nicolas Fardet,生茵,Lili Cheng,黄惠子,洪明月,辛海鸥

委托方:保乐力加集团

软装设计:设计共和

景观设计:一宇设计

体验式设计:BRC Imagination Arts

主要承包商:启安建设集团,苏州合展

室内施工:上海海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地点:中国,峨眉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1/5023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