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空间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Wed, 27 Nov 2024 12:51:3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梁宅 / 凡筑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300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3006.html#comments Sat, 18 Nov 2023 08:25:40 +0000

项目是对成都二环路沿线一栋房屋的顶层进行改造,该房屋位于一座2004年开发的居住小区内。进入新千年,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的态势还在襁褓之中,房产开发的套路还未定型,标准化流水线模式还未固化为通用法则,中小型开发商当中的个别甚至存有理想主义情节,造就的产品呈现出后来20年少见的丰富姿态,比如成都府南河畔的“上河城”就是其中一例,2003年开发的楼盘,多层住宅将底层架空,留出公共空间,住区里还设计了一个小型美术馆。本项目所在小区也是这个时期的此类特殊产物。

第一次进入项目所在小区,有一种不真实的观感,建筑和景观并非我们常见的住宅小区范式。很多处空间、节点的设计不是以迎合标准化和既定规范条例而为,也非以效率优先为原则,单元从户型到外立面设计没有千篇一律的无感复制,整个小区因为差异化产生的疏离感显得别致清新,因为没有作势的精致显得蓬勃生机。项目的委托方是一个三口之家,男主人从事广告策划工作,同时也是一位独立艺术家和公益践行者。他们从北京回到成都,在选择居所的时候看到了这套房子,被它奇葩的户型以及非标形态下的可能性所打动,邀请我们一起打造这个顶层生活居所。设计主要从生存空间、居住氛围、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展开思考和推敲。

生存空间
设计通过对原始房屋平面和竖向的拓展,创造出更加有效的生存空间。城市更新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公共性较强的老旧商业体,或是更具传播性的老旧厂房上,大量住宅成为被忽视的物业。我们常见的住宅改造多为以风貌为主的沿街立面改造,俗称“穿衣戴帽”,呈现出干净、整齐划一的建筑外观,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建筑外立面乃至街区底商招牌的机械统一,单调乏味,丧失多元化带来的城市活力;一些案例采用统一封闭阳台的办法来减少可能出现的“视觉污染”,居民丧失了阳台晾衣、晒肠、吹风打望的生存活力;风貌改造着眼城市视角,居住建筑视为被看的风景,忽略了居住者的切身感受,形式上的改头换面,并未对居住者实用的生存环境产生实质性改善。

在住宅类型项目的改造中我们有一个质朴的观点:尽量扩充使用面积,更大、更有效的活动面积是承载理想生活的基础。设计在结构安全、水电管网及点位可调整、邻里关系和谐等基本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力扩大空间的使用范围,优化其使用效率:封闭阳台——将原有易脏污、不易清洁的阳台封闭,扩大起居活动的使用范围;楼板打拆——拆除局部屋面楼板,设计室内楼梯贯通上下楼层,提高上层空间可达的便捷性,从而提升上层空间的使用效率;板房改扩建——对原有屋顶板房进行改扩建,形成更可靠的顶层环境,以屋顶花园代替下层被封闭的阳台功能,提高屋顶空间的使用效率。

居住氛围
设计通过对原始房屋材质的梳理,创造出轻松的居住氛围。空间色调以黑、白、灰加木色为主导,木色部分为必要的固定家具、柜体、房门和新建的轻质墙体;灰色部分为水泥地面、裸露的原始建筑梁柱构件;白色部分为天花吊顶、墙面和部分固定柜体;黑色部分以楼梯、扶手、入户门套等细部构件为主。清晰的材质逻辑,从梁、柱到楼板、墙体到轻质墙、柜再到局部构件,形成一套自然轻松的视觉系统。

生活方式
设计通过对原始房屋使用动线的重塑,创造出有趣的生活方式。项目原有的固化居室概念无法满足主人对生活方式的要求,他们希望拥有一个结合休憩、社交、活动、工作、娱乐的综合性空间。设计重新定义了原始房屋各部分的使用及动线关系,创造出更加流动、开放、宽敞、个性的居住场所,以此承载多元复义的生活方式。厨房和生活阳台打通形成餐厨一体的通透空间;原有的客卧、主卧重组,设计成开敞的入户玄关、客厅和拥有夹层的挑高儿童房;顶层结合工作室和休闲健身房功能,设计成可分可合的灵活厅室。各个主题功能之间采用走道或楼梯串联起来,成为气韵贯穿的整体室内环境,为丰富的室内活动提供了多重可能性。

项目跨越了前后5年的建设时间,在这个相对较长的实施过程中并未产生过多的设计调整,着眼于生存空间、居住氛围、生活方式等基本问题的设计,能够承载时间的洗礼,能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项目图纸

△一层改造前后平面图

△二层改造前后平面图

△爆炸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凡筑设计

面积: 274 m²

项目年份: 2022

摄影师:孙海霆

主创建筑师: 钟梓洵

设计团队: 李玲、薛杰元

施工方: 成都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点: 成都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3006.html/feed 0
三角形住宅楼:MO288 住宅楼 / HGR ARQUITECTO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9/5275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9/52756.html#comments Tue, 05 Sep 2023 12:39:27 +0000

MO288 是一栋位于墨西哥城夸乌特莫克(Cuauhtémoc)社区 Calzada Melchor Ocampo 街288号的 6 层住宅楼,设有15套公寓。

该项目规划在墨西哥城繁忙地段的一块三角地块上,面积为292平方米。该项目的目标是试图在一块相当小且形状不规则的场地上打造规则的空间。为此,每层有3间70-75平方米的一居室公寓。

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所有空间都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但由于毗邻建筑的道路噪音,尽量不要有大型窗口。

建筑外立面以棕色混凝土墙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设计,确保所有内部空间都能看到开阔的城市景观。为了给立面更多的发挥,阳台采用交替式设计,这有助于带来更大的内部空间,进而通过金属护栏提供更多的隐私。

在建筑的中心设有一个庭院以满足所需的自由区域,并用于通风和照明服务,适应垂直和水平的流通。

建筑的所有墙体都是承重的,避免了柱子产生不规则的转角,从而获得更简洁、更规则的空间。 大楼底层设有一个公寓大堂和两个商业空间,使大楼与社区融为一体。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HGR Arquitectos

面积: 1398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DIANA ARNAU

主创建筑师: Marcos Hagerman

施工方: Ciudad Vertical

执行图纸: Rodrigo Durán

合作方: Luisa Maldonado, Diego Castañeda, Carolina Hernández, Manuel Silva, Apolonio Gil, Félix Miguel, Aldo Ruiz.

结构设计: Mata y Triana ingenieros consultores

安装: zmp Instalaciones

地点: 墨西哥,Ciudad de México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9/52756.html/feed 0
Stewart Avenue 公寓 / Brillhart Architecture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7/5262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7/52621.html#comments Thu, 27 Jul 2023 07:11:02 +0000

Brillhart Architecture 设计的这个海滨项目位于迈阿密最严峻的洪水区,为抬升的沿海建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美学。Stewart Avenue 公寓不仅从适应性和复原力的角度应对环境挑战,还融入了创造性的建筑装置,并提供了概念性的、基于材料的策略——抬升迈阿密的滨水景观。

在 2017 年经历了 Irma 飓风之后,Brad Heman知道,是时候建造新的东西了。这座位于距离 Biscayne Bay 仅 900 英尺的运河上理想的南椰林社区中的 1923 年老房子,从 2005 年他购房数月后的 Wilma 开始就遭受了飓风和热带风暴的严重破坏,每次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理清保险事宜并完成维修。

由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对建筑的洪水保险赔付上限是 25 万美元(对于修复房屋的重大结构性损坏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数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栋房子成为一堆拼凑的碎片,根本不值得再去为它努力。Herman 现在是镇上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找到了 Brillhart Architecture,在同一地点建造新的住宅。

该项目位于迈阿密最严峻的洪水区(VE)——项目的第一层必须抬高到海平面以上 12 英尺(约 3.66 米)的地方(整整一层)——它是专门为应对飓风、风暴潮、洪水和海平面上升而设计的。通过 Stewart Avenue 住宅,Brillhart Architecture 试图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如何提升/加强高架住宅结构的建筑设计:1)将底层空间作为建筑中一个基础且突出的特色;2)在空中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地平面;3)打破建筑的体量,使建筑不那么雄伟,更具热带风情。

因此,该项目自破土动工以来就获得了人们的持续关注。“它看起来就是和迈阿密的其他地方不一样,细节、材料以及设计的周到性都达到了 PAMM 博物馆的水平。现在它已经完工了,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有人来敲我的门,问我是否会考虑出售。甚至还有人来看了附近的其他房子后停下来,说他们想买我的房子,” Herman 说。

虽然高架结构并不新鲜(想想美国沿海社区在电线杆上架起的房屋),但在我们面临气候变化不断升级的现实时,“高架房屋”的设计策略正成为在滨水区建设的先决条件。典型的建筑基本上是把一个看起来属于地面的房子扔在一系列的柱子上面,而不考虑底层或上层可居住空间的设计。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透视

△剖透视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Brillhart Architecture

面积: 4500 ft²

项目年份: 2021

摄影师Stephan Goettlicher, Michael Stavaridis

主持建筑师: Jacob Brillhart, Andrew Aquart

顾问: Energy Sciences

景观建筑师: Chris Cawley Landscape Architects

总工程师: ASD Consulting Engineers

总承包商: Ibuild Construction

地点: 美国,迈阿密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7/52621.html/feed 1
书境 / 长空创作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51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510.html#comments Wed, 25 Nov 2020 07:20:40 +0000 家,不仅仅是物质的填充,更应该有精神的渲染。而H+中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本案坐落于玉溪·城市林语。原始一层的空间布局和动线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我对它进行了改造,除了解决空间布局和动线流畅问题,另外还增加了独立的餐厅和茶室。

i1 一层.jpg

△ 一层平面图

玄关是对于家来说是很重要的部位,进门的第一印象就是玄关。于是我在玄关设计上引入了“家中四季”的概念。而承载四季的是什么呢?我想到了书页。于是呈现了家中有四季的意境。

△ 玄关

△ 餐厅

与业主交流时,我发现她特别喜欢看书,且家中自有大量藏书,同时她希望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于是我想到图书馆,它有高高的书架和取书的梯子。

我将这想法融入设计中,图书馆与家的结合就此出现,因此我给本案提名为《书境》。

△ 客厅

书房的设计我延续了“图书馆”的概念,营造一个明亮轻松的阅读空间,让家人在此享受阅读的乐趣。

△ 书房

儿童房的设计,我没有采用常见的公主房设计,比如粉红色壁纸和白色欧式儿童床等等。而是想到了两个颜色:奶奶灰与公主粉。结合坏坏的臭鼬,老实的鸵鸟,郁闷的斑马与快乐的三兄弟。增加孩童与小动物之间的乐趣。

m1 卧室_调整大小.jpg

△ 卧室

一个家,总有着承载记忆和感情的东西,我想这些东西保留下来是有意义的,于是我将它们放到长辈房中。通过对空间功能的重组,给业主创造了理想中的衣帽间和卫生间。

设计主卧时,我想起在大兴安岭度假时的情景。大雪过后森林静悄悄的沉睡了,而我在林中的小木屋里烤着火。看窗外白雪皑皑,屋里的我感到一丝暖意流入心中,这是幸福的感觉,我希望将这种幸福传递。于是我设计了温暖而静谧的就寝空间。

△ 主卧

卫生间是品味的象征,它不应该只是空间中的边角料。它承载着我们生活中的日常,洗涤我们的身体,除去污垢,还原最美的自己。它为什么不可以阳光灿烂?空气清新?于是通透明亮的卫生间就此诞生。超大的顶喷花洒,让人随时可以体验雨中沐浴的感觉。

p1 卫生间_调整大小.jpg

△ 卫生间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的生活需要,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q1 酒窖_调整大小.jpg

△ 酒窖

一杯一盏,一座一忘。

眼里无尘,心境无暇。

闲消半日,暂消俗虑。

卷册之间的文字,流淌着千百年来的脉脉深情。它可温暖冬寒,也可告慰余生。吐故、纳新、修身、律己、闲读,暖心便是“书镜”。

r1 卧室_调整大小.jpg

△ 卧室

s1 _调整大小.jpg

△ 楼梯

z2 二层.jpg

△ 二层平面图

z3 三层.jpg

△ 三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书境

设计主题:以书为境

项目地址:云南省玉溪市城市林语

项目面积:540㎡

设计机构:长空创作

联系邮箱:ynckcz@qq.com

设计主创:靖旭初

设计团队:张宝华 刘思唐

项目摄影:靖旭初

项目主材:大理石,实木地板,胡桃木饰面

设计时间:2018年

竣工时间:2019年12月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510.html/feed 0
46㎡北京旧房改造,90后单身女孩极简空间 / 无名创想联盟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6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60.html#comments Sun, 26 Apr 2020 03:24:35 +0000 【序】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高层旧房,窗户面东,视野开阔,采光较好。

业主是一位阳光帅气的90后单身女孩,一头干净的短发,一身干净的着装,一双干净的眼眸。

面谈当天,当她站在凌乱现场的时候,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还未深入沟通,凭直觉,已经猜到了她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有时候,一个人散发的气质,就已传达了微妙的信息——人和空间,气质相匹配才能和谐。

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让我们主动地了解了业主的每一样诉求。她说,房子不大,想要敞亮些,最要紧,客厅要有一壁较大的书架,卫生间可以没有淋浴,但要有一个浴缸,亲朋偶尔会来,有时可能留宿,需有一张简易的能收起来的客床。

根据业主的诉求,结合现场情况,我们初步梳理出改造前各个功能区的主要问题。

【改造前】

客厅

客厅缺乏收纳柜,物件随意摆放,原来的装修风格缺乏美感,色调过于暗沉,设施已都陈旧。

a1.jpg

厨房

厨房与入户区相连,与鞋柜、卫生间相对,界限不明,动静污洁关系暧昧,有入户后需穿过厨房进入客厅的尴尬感,且过于暴露,影响空间整体的秩序感。

b1.jpg

卧室

卧室开门即对着衣柜侧面,不仅压迫视线,衣柜还无法做大,进一步导致储物功能不足。

c1.jpg

卫生间

卫生间本就狭窄,被入户鞋柜占据部分空间后,显得更为逼仄,功能规划欠佳,进门地上横着一个马桶,使得动线不畅,头顶悬着一个热水器,压抑难当。各种墙体阳角挤压着空间,各种死角藏污纳垢,收纳设计不合理,物品散落各处。就这样已经捉襟见肘,更没法放下一个浴缸。

d1.jpg

当然,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以上问题。为了让空间最大化与业主相匹配,我们征得业主的同意后,做了一份针对性的问卷,大到楼盘的基本信息、业主的三观,小到业主有多少本书,多少双鞋,身体十个控制部位尺寸数据、癖好等等,通过这些问卷数据和我们分析得到的数据,我们逐步制定了空间气质类型、平面功能规划、色彩搭配、材料与工艺使用、机电末端点位、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储物、人体工学、智能系统等深化设计方案。最终,我们以性价比极高的预算完成了此项目的改造。

原始图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前平面

【改造后】

门厅

在原始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增加门厅,将厨房与卫生间分隔开来,解决了之前污洁区界限暧昧的问题。

f1.jpg

客厅

时尚的背光书架,满足客户对书架的诉求,大面积的浅色,使得空间更为敞亮。

业主说亲朋偶尔会来,有时可能留宿,需有一张简易的能收起来的客床,黑色的挂壁床可解决业主对于可收纳这一问题,且不占用地面空间。为了进一步利用,将壁板设计为磁性黑板墙,可供涂鸦贴照片等。朋友来访时,还能放下来与沙发形成转角沙发的围合功效。空调出风设备设计在厨房顶棚上,最大化保证客厅空高。

卧室双移门设计,既能保证睡觉时卧室的私密,又能开放卧室让空间更开阔。双移门不仅为卧室门,同时兼具电视墙后储物架的移门功能,移门吊轨原方案为隐形设计,但是因为其上有梁,为了不降低吊顶形成压迫感,虽然只是几公分,我们也坚持人性化第一位。茶几设计了两个大抽屉,进一步增加储物功能。

g2.jpg

g3.jpg

g4.jpg

厨房

厨房利用鞋柜的一半做了立柜,增加储物的同时遮挡了卫生间的门,卫生间门为隐形门设计,进一步弱化厨卫相邻的冲突感。吧台的设计解决用餐,同时也为空间增加了更多的生活情景模式。

i1.jpg

i2.jpg

卧室

悬空床设计,增加空间的通透和灵动。

通过卧室门的移位,解决原方案衣柜无法做大的问题,衣柜顶部人手难以够到,做成空调出风口,一丁点也不浪费。

j1.jpg

j2.jpg

j3.jpg

卧室/客厅

卧室与客厅共享空间,视野开阔,动线形成回路,灵活畅通,空间充满意趣。客厅书架与落地灯之间为结构柱,柱子与外墙之间形成一间隙,同样做成储物柜。书架顶端、挂壁床顶部人手难以够到处,供中央空调管线通过,依然不浪费一丁点空间。

未标题-1.jpg

卫生间 

浴缸作为业主重要的诉求之一,怎能不满足?淋浴房业主说空间如果实在有限可以不要,我们怎么忍心?就算不淋浴,干燥的北京,作为晾衣房又何乐而不为呢?

原始结构中,马桶当道,虽然移位难度极大,但是再难,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人造石和防水门板做成的卫生间储物柜,再多的瓶瓶罐罐也不用担心没地方放,原始结构中开门就压头的热水器,已被隐藏到了吊柜之中,不用担心看到难看的管线。

l1.jpg

l2.jpg

书架

为了能够对书架透光板后的灯具检修,透光板并不是一整块,每一块都是单独定制,可以单独取下来,工艺再难,也不能将就。

m1.jpg

每一个改造作品图文所能呈现的都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设计和施工上遇到的难题和思考难以表达。

平面图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平面图

把握分寸,不失毫厘,是小空间设计该有的尺度;有容乃大,无欲则广,是小空间设计该有的气度。

——蔡浒/无名创想联盟

效果图

1_调整大小.jpg

2_调整大小.jpg

4_调整大小.jpg

3_调整大小.jpg

△ 客厅

5_调整大小.jpg

6_调整大小.jpg

7_调整大小.jpg

10_调整大小.jpg

△ 卧室

9_调整大小.jpg

8_调整大小.jpg

△ 卧室与客餐厅贯通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Diao Lei's HOME

项目地点:北京朝阳区

室内面积:46m²

设计单位:无名创想联盟

主案设计:蔡浒

参与设计:王俊、彭轲、汪诗伦

施工单位:太原鼎丰家居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4/47360.html/feed 12
海铂兰轩 / 九睿国际设计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34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346.html#comments Wed, 15 May 2019 03:03:51 +0000 a1.jpg

每个人对空间赋予的状态都是不同的。好的设计,不是某种元素的堆积,而是对人物个性的表达与释放。是空间环境与人的无界融合与延伸。设计师摒弃一切为了表现品质而刻意加入的装饰,为空间还原一份最本真的自我。年轻有为的业主留学归来,于全球各地留下美好记忆,国际化的生活经历融合为业主精彩人生的积累。本案设计师将业主的生活意识融入到空间设计之中,时尚与设计完美交融,大气轻奢的空间蕴含一些欧式风格独有的气息,国际化视野的设计给人带来艺术上的享受,诠释现代空间的设计美学之道。

b1.jpg

黑白灰演绎着优雅,那么加入一点亮眼的色彩必定是提升空间气质的高手。设计师选用淡灰色作为地面基色,ROBERTO CAVALLI瓷砖通过后期软装饰品搭配提升整体空间格调。整个客厅以GIORGETTI沙发为中心、MAGIS黑色陀螺椅(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和奥纳蒙特品牌的小猪茶几等艺术家居搭配。加上那一抹角落矗立的淡金色落地灯渲染了整个时光,看似随意摆放却让客厅灵动起来。搭配大线条法式吊顶,外凸墙板以及内嵌灯槽,都给人呈现出一种现代空间和欧美文化的视觉冲击。时尚艺术尽归于此,无须过多装饰,本身便是经典。

“去风格化的设计”需要打破传统,但不是反传统,而是在设计细节上打破传统注入新的灵魂,给予居住者新的感受和体验。黑色总是百搭,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通顶设计的门以黑色映衬,3.3米的层高营造出一份挑高空间的大气质感。年轻一代不会为了长远的投资而牺牲当下的舒适和美观,餐厅以POLIFORM的餐桌、灯饰和一些简单的摆设搭配呈现优雅美感,餐桌正中的插花瓶自然绽放生机勃勃,对着餐厅一整面的落地窗,宛如被光明照耀,未来就在前方。简约的饰线勾勒圆形吊顶,来自ROBERTO CAVALLI的华丽水晶吊灯倾泻而下折射温柔的光线,艺术感十足的壁灯极具现代感,让客厅和餐厅完美过渡,相得益彰。

d1.jpg

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从健康到安全再到便捷舒适,随着时代的发展,厨房的发展有了来自特定家居的设计理念。顶级设计和技术的家电实现厨房一体化,简洁的设计强调空间的开阔感,功能至上,形式服从功能。藏起了烦人的琐碎,厨房的仪式感让生活回归于最初的单纯与美好。

e1.jpg

回归人性,美是一种舒适与体验。艺术、文化、匠心、科技是当代人所追求的舒适生活的不同维度。天鹅绒面料一直以来是时装描绘师的挚爱挑选,家居设计也不例外。拂过卧室色光文雅的天鹅绒窗帘,细腻的质感触手生温,流通的垂坠感和高雅的光泽是其他布料无法比拟的温柔,仿若爱人倾情予你的脉脉温情,令人心生喜悦。

艺术来源于生活,迭进的设计让空间层次更加立体。精致的摆件、颇具设计感的画作,卧室那一抹神秘的孔雀蓝,窗边那泛着优雅光泽的天鹅绒,溢满空间的艺术格调在细节里绽放,演绎出一幅更具现代美学风格的空间艺术作品。“去风格化”设计,不拘于风格,更不止于风格。

设计图纸:

户型图.jpg

户型图

调整大小 节点图.jpg

节点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铂兰轩

设计师:朱睿昕

作品所属:朱睿昕——九睿国际设计事务所

房型:平层

面积:280㎡

主材品牌:ROBERTO CAVALLI瓷砖、高德木地板、墨瑟门窗、柏丽橱柜

主要家具品牌:GIORGETTI、MAGIS、POLIFORM、ROBERTO CAVALLI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346.html/feed 3
关于未来人居的“空间四重奏” —— ArtPark9室内建筑实验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6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64.html#comments Tue, 07 May 2019 07:10:33 +0000 新光大中心ArtPark9就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性提出“居住之问”,建筑师青山周平、韩文强、姜元&宋晨、唐忠汉以不同维度的设计策略联袂作答。“和院”“山居”“无界”“之间”四个人文空间和而不同,用东方哲学演绎出当代亚洲的理想人居。

温馨提示:视频较长,请耐心观看


山居

设计团队:韩文强、宋慧中

设计公司:建筑营设计工作室(www.archstudio.cn)

项目面积:80㎡

完工时间:2018.11

摄影师:金伟琦

a1 002全景 摄影师:金伟琦.jpg

全景 摄影:金伟琦

山居是位于北京通州新光大中心28层的一间客房。它是在都市高层建筑标准单元之中实现居住乐趣的尝试,也是一种对未来生活方式可能性的探索。

b1 001入口 摄影师:金伟琦.jpg

入口 摄影:金伟琦

b2 004山坡客厅 摄影师:金伟琦.jpg

山坡客厅 摄影:金伟琦

b3 012山坡客厅  摄影师:金伟琦.jpg

山坡客厅 摄影:金伟琦

人类最初的居所是山洞。山洞是预先存在的,并不是为人类而存在。但是人根据身体行为定义了自然环境,使其可居。古人的理想居住状态是归隐于山林,代表一种脱离俗世、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境界。当代城市中人们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居所变成一种标准化的空间产品。山居即是基于以上三种居住方式的再思考:回到居住的本源,激发身体行为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c1 平面图和立面图 Plan and Elevation.jpg

平面图&立面图

在规整的长方形室内空间之中,地面由窗边向内缓缓抬升成为一个山坡,让内部人的行为与窗外景色产生立体的对应关系。生活起居的五种基本行为:入、卧、憩、浴、卫被嵌入在这片人造山坡之中。山下的洞穴是入口和卫生间,山上视野最佳的位置是睡觉和洗浴的地方,山坡则是行走、休憩的界面。山的表面材料是软木地板,具有柔软、温暖的质感。洞穴可以被看作是定制的家具,由身体尺度和行为进一步定义出使用功能。一些当代生活的必要设施,包括智能设备、全屏投影等被隐藏在墙面和天花中,满足生活所需。

d1 010山洞卧空间  摄影师:金伟琦.jpg

山洞卧空间 摄影:金伟琦

d2 008山洞浴空间 摄影师:金伟琦.jpg

山洞浴空间 摄影:金伟琦

d3 006从浴空间看山坡 摄影师:金伟琦.jpg

从浴空间看山坡 摄影:金伟琦

d4 007全屏投影  摄影师:金伟琦.jpg

全屏投影 摄影:金伟琦

d5 011隐藏式迷你吧  摄影师:金伟琦.jpg

隐藏式迷你吧 摄影:金伟琦

d6 013山坡下淋浴间  摄影师:金伟琦.jpg

山坡下淋浴间 摄影:金伟琦

d7 014山坡下卫生间  摄影师:金伟琦.jpg

山坡下卫生间 摄影:金伟琦

人工与自然,原始与精致,确定与模糊共存于这个空间之中。这可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舒适”的空间,但也许那些习惯了城市舒适生活的人们置身其中时,可以被激发一些感官的本能,回归身体体验,重拾居住生活的乐趣。


之间

设计师:唐忠汉

设计公司:近境制作(www.da-interior.com)

项目面积:117㎡

完工时间:2018.11

摄影师:金伟琦、钟崴至

a1 建筑摄影金伟琦—2.jpg

摄影:金伟琦

两点一线,三点一线,走了又回,回了又走,你说天地为家。家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于设计师而言,是接纳,它接纳你的情绪、状态、离别、相聚,也让你接纳真实的自己。

b1 建筑摄影金伟琦—5.jpg

摄影:金伟琦

b2 摄影师钟崴至—3.jpg

摄影:钟崴至

之间平面图.jpg

平面图

空间以“之间”命名,是往来之间。如灰空间一般,将内外转换,心境转换,自我转换。

于唐忠汉而言,“之间”有着更加独特的用意,它经由离合、肌理、包覆、层次,去达到空间体验的感受。同时,「之」字型是路径、连结的型体表现,两者互相贯穿,共同述说层层递进的「连结的空间」。

c1 摄影师钟崴至—4.jpg

摄影:钟崴至

c2 建筑摄影金伟琦—7.jpg

摄影:金伟琦

白色包裹下的空间,通透明亮。它柔软包容,任何颜色可与之相搭,又果断坚挺,将阳光最大限度的反射。

不定义空间界限,而是以不同的线条将其分隔,或宽或窄,或朦胧或清晰,每个细节的设计都如一曲蜿蜒起伏的赞曲,以节奏引发思考。

d1 建筑摄影金伟琦—8.jpg

摄影:金伟琦

如太阳冉冉升起泛起的鱼白,大地万物勃然生动;又如夜幕低垂,洁白月光带来了宁静与安稳,驱散暗夜的阴沉。

艺术画将视觉焦点聚焦,充满张力,似是冲破的空间的束缚,白色的间隙又像是极力融于整个墙面,将冲突与和谐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e1 摄影师钟崴至—2.jpg

摄影:钟崴至

e2 摄影师钟崴至—5.jpg

摄影:钟崴至

卧室休憩的周围,设计师有意将首尾两端作出镂空的窗格,一方面保证空间的通透性,另一方面减少空间过大带来的的孤寂之感,于心理层面加深安全感,并增加趣味性。

f1 建筑摄影金伟琦—4.jpg

摄影:金伟琦

光线自天花洒下,层层包裹之下,不觉繁复,尤显轻盈,与柔和的光线共同塑造空间赞曲。

g1 建筑摄影金伟琦—1.jpg

摄影:金伟琦

“我想要的空间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家的概念,进而是一种独特的空间体验”。设计师说道。

h1 建筑摄影金伟琦—6.jpg

摄影:金伟琦

h2 摄影师钟崴至—7.jpg

摄影:钟崴至


无界

设计师:姜元、 宋晨

设计公司:SODA建筑师事务所(www.soda.archi)

项目面积:80㎡

完工时间:2018.11

摄影师:金伟琦

a1 建筑摄影金伟琦 - 3.jpg

于几何学来说,边界或是一条没有厚度的线;于建造来说,边界或是墙壁存在缝隙,而对于此空间来说,打破物理边界,以影像作为连结方式,成为SODA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探索的出发点。

空间的边界通常是由其物理位置限定的,而此次,设计师使用数字化材质打破物理边界,从而达到“屏幕墙”与“透视墙”的优雅融合。

b1无界平面图.jpg

室内空间和外界联结最直接的媒介就是窗户,设计师重新选择开窗区域,并将矩形的几何肌理延伸到单元两侧封闭的实体墙上。

c1 建筑摄影金伟琦 - 1.jpg

四面大小不一的屏幕隐形嵌入三面墙体,通过网络,屏幕中可显示不同主题的内容。比如,巴黎实况、NASA的24小时直播和北京当地的电视直播,使居住者感受到不同的时间状态。

d1 建筑摄影金伟琦 - 2.jpg

三面墙上的屏幕、显示器和灯箱混合排列布置在一起,虚化了传统的实体空间边界所具有的固定感,形成了不规则排列的“屏幕墙”。当人们透过真实的窗户看到北京日落的时候,虚拟窗口中,巴黎还是艳阳高照;而当清晨梦醒,转眼可看到NASA传回的黑暗的无边宇宙。

e1 建筑摄影金伟琦 - 6.jpg

e2 建筑摄影金伟琦 - 9.jpg

时间的概念被模糊,它通过不同的屏幕被拉伸、扩展,使人产生不同的观感,丰富情绪体验。

设计师通过设计和科技的结合,旨在打破传统居住单元的硬界限,墙面透亮得仿佛可穿透,削弱了其厚重的感觉。屏幕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其显示内容既可以是与窗外风景合二为一的动态风景影像,也可以作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窗口,呈现不同时间和维度内容影像。

f1 建筑摄影金伟琦 - 7.jpg

f2 建筑摄影金伟琦 - 4.jpg

f3 建筑摄影金伟琦 - 5.jpg

这个项目即是我们所倡导的“媒体空间”的实践,用数字化内容为空间带来功能的完善以及体验的优化,使空间充满动态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同时又是温暖的优雅的具有探索未来精神的居住环境。

g1 建筑摄影金伟琦 - 8.jpg


和院

设计师:青山周平

设计公司: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www.b-l-u-e.net)

项目面积:117㎡

完工时间:2018.11

摄影师:金伟琦、夏至

a1 建筑摄影金伟琦—1.jpg

摄影:金伟琦

城市是什么?是容器,包藏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是历史,在嘀答声中跨越千百载的时间;是生命,在一代一代人打磨与接续中昼夜滋长的活物,你观城市,城市也观你。

b1 建筑摄影金伟琦—2.jpg

摄影:金伟琦

b2 夏至—2.jpg

摄影:夏至

和院—新家族的家,是一个约120平米的室内空间,在项目中,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打造当代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更着重考虑在未来新时代——家的另一种可能。

c1和院平面图.jpg

平面图

在过去,居住模式常是祖孙几代人共同居住,几代同堂的生活模式我们将其称之为家庭的1.0版本。逐渐家庭模式变成了父母与一个孩子,在日本则是父母与两个孩子,这是家庭的2.0版本。及至现在,世界各大都市,越来越多的家庭变成一个人,这是家庭3.0的版本。

城市正在逐渐变成“一个人的城市”。在东京的核心区域,独居的老年人与年轻人占据了超过半数的比例,我们想象中的传统家庭已经在逐渐的瓦解和消失,这也即将是北京未来所要面对的事情。

d1 夏至—3.jpg

摄影:夏至

d2 建筑摄影金伟琦—4.jpg

摄影:金伟琦

d3 夏至—4.jpg

摄影:夏至

在家庭1.0时代,我们有四合院和土楼;

在家庭2.0时代,也有相应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的住宅楼。

到了家庭3.0时代,家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设计师青山周平与其团队展开了项目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户型都是基于婚姻和血缘关系建立的家庭居住模式,首先打破的便是户型设计。

他们把原有的隔墙全部拆掉,在房子正中间设计了一个庭院式的公共空间,并把四周的回廊抬高,使庭院下凹,高度恰好成为人们休憩的座椅。

f1 夏至—9.jpg

摄影:夏至

f2 建筑摄影金伟琦—8.jpg

摄影:金伟琦

f3 夏至—1.jpg

摄影:夏至

从上方俯瞰空间,似乎是四合院。如果将屋顶拿掉,就可以看到四周的卧室、卫生间、淋浴室、厨房等等,设计师将私人空间尽量压缩,将更多的空间释放到了公共区域,我们的生活便在这里展开……

g1 建筑摄影金伟琦—6.jpg

摄影:金伟琦

g2 夏至—6.jpg

摄影:夏至

g3 建筑摄影金伟琦—5.jpg

摄影:金伟琦

g4 夏至—7.jpg

摄影:夏至

新家族的家,将人们从自己私密的空间中解放,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家庭区域,而是个体时代的新家庭住宅模式:更开放的高复合空间,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64.html/feed 7
东莞橙果传媒集装箱办公室 l 间外建筑工作室,冯国安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8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89.html#comments Mon, 11 Mar 2019 05:32:27 +0000  项目位于东莞南城区西湖公园里一个以集装箱建筑为主的创意园区。这里以设计公司, 广告或媒体类公司为主,园区位于一个山脚下的空地, 附近林木茂盛, 环境优美。

业主对这项目提出三个要求: 第一是24小时工作加生活的建筑, 第二是如何在密集的园区里拥有自己的院子, 第三是要以集装箱作为主体建筑。我们的设计回应了以上三个需求。

建筑外形2.jpg

建筑外形

建筑外形夜景1.jpg

建筑夜景

由于高度限定,项目主体建筑最高为三层,另外建筑投影面积不能超过6mx9m( 等于2个集装箱3mx9m大小)。我们把三层分为公共, 半公共与私密空间。一楼主要功能为咖啡厅,从西边园区的道路或东边停车场可以进入。一层建筑大小只有6mx4.5m, 后退的空间变成咖啡厅半室外区域, 南方的天气比较湿热, 利用骑楼式的后退, 我们可以提供一个乘凉的空间, 在天气好的时候, 业主会在这播放电影或举行活动。通过外挂的楼梯, 可以到达二三层的空间, 二层是主要办公区,在南北侧的落地玻璃, 可以享受最好的景观。 三层是业主自己的住所, 平面大小是3mx9m,  户型是开放式设计, 卫生间大面积朝树林。 住所部分的阳台, 三边被树木环绕,由于离开地面6米高, 所以在这里休息会感觉处于树林底下也同时享受西湖公园的风景。

建筑外形3.jpg

建筑外形

一层咖啡厅.jpg

一层咖啡厅

外挂楼梯1.jpg

外挂楼梯可通往二、三层

二层办公区1.jpg

二层办公区

二层办公区2.jpg

二层办公区

三层住所区.jpg

三层住所区

三层阳台1.jpg

三层阳台

三层阳台2.jpg

三层阳台

基地的东边是停车场, 南边是一个建成的集装箱办公室, 两边环境条件非常一般, 为了保持私密性和隔离噪音, 我们设计了一层高平面为L型的白色围墙。 这墙不单为建筑围合了一个内院, 更是一个连接与延伸空间的设计。在晚上的时候, 这墙在同时也用作电影投影。

建筑外形5.jpg

建筑外形

院子白围墙.jpg

院子白围墙

围墙入口处.jpg

围墙入口

院子.jpg

院子

在建筑设计上, 我们希望摆脱集装箱给人那种临时与工业化的感觉。在外皮材料上,我们换了平整的铁板,集装箱的结构与外皮同为黑色,一方面可以模糊结构与外皮的关系, 另一方面突出建筑体块对应基地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保留了现场三棵大树, 围墙根据树的位置来设计,它把树变成院子的重要部分。

立面细节1.jpg

立面细节

立面细节.jpg

立面细节

我们期待这个建筑既隐于自然也形成一个内向的世界。

建筑外形4.jpg

建筑外形

建筑外形6.jpg

建筑外形


项目图纸:

调整大小 1F_PLAN.jpg

一层平面图

2F_PLAN.jpg

二层平面图

3F_PLAN.jpg

三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北立面.jpg

北立面图

调整大小 东立面.jpg

东立面图

调整大小 轴测图1.jpg

轴测图

调整大小 轴测图2.jpg

轴测图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广东省东莞市西湖公园

基地面积:110平方米

占地面积:60平方米

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建筑层数: 3层

设计单位:间外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冯国安

设计团队:吴卓颖, 杨宇

摄影: 白羽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89.html/feed 3
1分钟读懂全球建筑史(这可能是最易懂的版本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686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6862.html#comments Mon, 04 Sep 2017 06:23:05 +0000 从有文明活动迹象的三万多年前到21世纪的现代,人类把自己的居住空间从简陋的洞窟发展为有水有电有WiFi的居所。

在《大西洋月刊》制作的这段2分钟的视频里,古往今来东西方几十种建筑通过一幅幅插画被展现。

640.gif 

历史的发展总是循环往复又不断向前的,应该比看教科书生动点儿。

 

PAINTED CAVE |岩绘洞穴[公元前25000年]

 

人类最早的居住空间,伴随出现的是史上第一批画家、第一批室内设计师和第一批建筑师,然而他们可能都是同一个人。

 

早在公元前25000年,人们就做到了建筑、室内、软装的完美结合。

 

640 (1).gif 

MAMMOTH BONE HUT |猛犸骨帐篷[公元前16000年]

 

以巨大的猛犸骨架为支撑,上覆猛犸皮,绝佳的保暖性能帮助人类度过了严酷冰河时期。伴随发展的是这一巨大哺乳动物的牺牲。

 

640 (2).gif 

HIDE TENT |兽皮帐篷 公元前11000年

 

猛犸的牺牲也促成了一次材料学的进步:猛犸皮用其他动物皮代替,树枝代替了动物骨头。

 

640 (3).gif 

MUD-BRICK| 泥砖房[公元前8000年]

 

这种冬暖夏凉的泥砖房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明繁荣的基础,至今仍是许多干燥地区传统民居的典范。


640 (4).gif 

STILT-HOUSE |干栏式[公元前1200年]

 

在湿气很重的地方,人们发明了远离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如今也在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盛行,中国南方俗称“吊脚楼”

 

640 (5).gif 

DOMUS| 多姆斯[公元前500年]

 

Domus是拉丁语“家”的意思,不过只有贵族家庭才修的起这种豪华的房子。这是古罗马民居建筑的典范。

 

640 (6).gif 

INSULA |因休拉[公元前500年]

 

Insula是拉丁语“岛”的意思,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互不相识的居民在一座建筑中大杂居。这是罗马普通平民所居住的地方。

 

640 (7).gif 

TIMBER-FRAME| 木骨架[公元1世纪]

 

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寒冷地区,温馨的木骨架建筑是最佳选择。

 

640 (8).gif 

CHATEAU |城堡[公元3世纪]

 

城堡大概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功能最多的建筑,

除了居住,它还兼具军事、商业、养殖、娱乐以及行政等功能。

 

640 (9).gif 

MUDHIF |芦苇屋[公元9世纪]

 

造型独特工艺简单,在阿拉伯半岛的沼泽地区至今仍十分盛行。

 

640 (10).gif 

MACHIYA| 町屋 公元9世纪

 

日本传统的连体式建筑,精致的纸门和榻榻米尽显东亚生活的舒适和优雅。

 

640 (11).gif 

CARAVANSERAI 商旅驿站[公元10世纪]

 

商旅驿站曾遍布中东到中亚的广阔地域,中间宽阔的中庭为驼马们提供了足够的休息空间。

 

640 (12).gif


COB HOUSE| 土团屋[公元11世纪]

 

这种霍比特人式的房子是中世纪以来英国农村最常见的建筑。

 

640 (13).gif 

CARVED CAVE |石窟[公元11世纪]

 

绝对是3万年前彩绘洞窟的加强版。内部更大更精致,有各式各样的房间。

 

640 (14).gif 

YURT |蒙古包 公元12世纪

 

便携蒙古包,游牧民族最好的选择。

 

640 (15).gif 

GOTHIC |哥特式[公元12世纪]

 

石头砌成的哥特式建筑在西欧随处可见,日益改良的结构和绝佳的防火性令它们屹立至今。

 

640 (16).gif


COLONIAL| 殖民风格[公元16世纪]

 

大航海时代后期,这种兼具欧洲风格和热带实用价值的建筑随着西方人殖民的足迹带到了世界各地。

 

640 (17).gif 

MINKA| 民家 公元17世纪

 

日本山地居民常用的民居式建筑,高耸的坡屋顶对缓解积雪起了很大的作用。

 

640 (18).gif 

TULOU| 土楼 公元17世纪

 

土木打造的东方城堡。

 

640 (19).gif


BEAUX ARTS |布扎式 公元18世纪

 

曾被 强烈推崇的布扎体系。现在看来,强制融合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布杂艺术建筑流露着淡淡的“山寨”气息。

 

640 (20).gif 

VICTORIAN |维多利亚式[公元19世纪]

 

维多利亚式建筑是中世纪哥特风格的复兴,比起英国,它在美国的应用更加广泛,比如“美式田园风”

 

640 (21).gif 

VARDO |大篷车[公元19世纪]

 

吉普赛人的大篷车里承载着19世纪浪漫主义者的想象。

 

640 (22).gif 

CRAFTSMAN| 美式工艺风[公元19世纪]

 

“美式工艺风”是19世纪末美国本土原创艺术觉醒的产物,它不再一味模仿欧洲,而是开始了一段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探索之旅。

 

640 (23).gif 

PUBLIC HOUSING| 公共住房[公元20世纪]

 

这些混凝土加钢筋的房子在古代人看来一定是奇丑无比又可怕的庞然怪物,然而对于追求贫富差距最小化的现代社会,美学让位于实用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640 (24).gif 

MODERN PRE-FAB| 现代预制房[公元20世纪]

 

材料的飞速发展让建房子变的跟搭积木一样容易。


640 (25).gif


GEODESIC DOME| 网格状球顶[20世纪50年代]

 

网格状球顶是继拱顶、穹顶和飞扶垛这些建筑力学发明之后的又一伟大创新,它为建筑物单间屋顶的无限大提供了可能。

 

640 (26).gif 

MOBILE HOME |可移动房屋[20世纪50年代]

 

汽车的普及让吉普赛式的流浪生活变得不再只有艰辛。

 

640 (27).gif 

STYROFOAM DOME |聚苯乙烯泡沫屋顶[20世纪70年代]

 

虽然看起来像是科幻漫画里的东西,但聚苯乙烯泡沫屋顶的建筑已经在世界许多地方出现,绝佳的隔离性和易于搭建的材质特征令它颇受创意人士欢迎。

 

640 (28).gif 

SHIPPING CONTAINERS |集装箱式房[公元20世纪]

 

解决人类住房问题的新发明。

 

640 (29).gif 

3D-PRINTED HOUSE |3D打印房屋[2015年]

 

建筑批量化生产是不是梦?

 

640 (30).gif 


感谢 建筑师看世界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ArchiVision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6862.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