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抖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73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733.html#comments Sat, 08 Dec 2018 10:57:00 +0000

我一直在关注抖音,但不是玩。

因为抖音更能从本质上体现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很多设计是要贴合使用者的生活方式的…

巧了,抖音的记录美好生活的slogan,与万科的美好生活场景师,融创的美好生活运营商,蓝城的美好生活综合服务商是一致的。

城市居住区的营造标准是在回归人的生活的生活本身的,所以本期对抖音的研究是相当有价值的…

与快手深耕三线城市不同,抖音的受众恰恰弥补了快手的缺口,主要用户是一二线城市,24岁以下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打开抖音就能感受到这样的氛围——这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而且都是对音乐、舞蹈有极高热情和创造力,并愿意展示自我,通过创造、分享来获得满足感的年轻人。

由于用户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水平,从而为商业变现增加了潜在的可能。

每天在抖音上吃喝玩乐的人,就像是传统商场里拿着大喇叭喊促销的导购员。

而用户本身的改变,更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用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抖音打开一刷…”描述现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再贴切不过了。

用户的改变是倒逼商业模式改变的,抖音与实体结合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海底捞了。如果你每天刷抖音,相信一定刷到过网红们在海底捞开发的新吃法,甚至海底捞特意推出了“抖音同款套餐”。

甚至有人在网上留言,现在去海底捞,前后左右桌都在打鸡蛋塞油面筋,抖音真的有毒啊。

好勒好勒,我们的抖音话题就此打住。抖音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能够大规模的集聚消费人群,部分取代传统商业综合体的消费引流作用。

而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说明一种现象。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能认清自己。而问题来了,我们设想一下,用三十年前的规范和模式来限定这群年轻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话题回到上个周推出的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在一个拥有963万方公里的国度里推荐城市道路间距宜为150-250M是否合适?

这种小街区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种规范是否合适?未来的城市形态是不是都是这个样子的?

就像规范推出,微信留言区全都是争议评论一样,我们终究还是没有搞清楚我们到底是谁?是纽约?是巴黎?是台湾?是香港?还是拥有小强创新精神的中华民族?

我们再回到互联网,抖音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改变了短视频领域的消费生态。中国的下一代年轻人正在找到自我,00后的生活状态也在改变,而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者是不是应该跟随时代做一个变通。

一些地产商,像万科、龙湖、融创、绿城等他们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已经研发出很多适合新一代年轻人使用的住宅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微小的创新的,比现在推行的规范合理多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是认清使用者本身需求的。他们或小街区密路网,或者自然式酒店布局,或者结合轨道交通站点…

正如作者前面几篇文章所提的观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互联网化,这样回归消费者本身需求的趋势是一种好的趋势,而不是用一个补丁包来修补的规范所能涵盖的。

相信在目前住宅行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假如规范方能够给设计行业更大的弹性的话,我们一定能够慢慢找到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属于自己的居住方式。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733.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