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建筑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竹影摇曳的无性别公共卫生间:安石卷厕 / 在行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9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95.html#comments Fri, 18 Aug 2023 15:23:17 +0000 四川宜宾安石村,一个普通乡村,背靠碾盘山。村落阡陌相通,田塘错落,屋树交织,是典型的川南聚落。该项目位于紧邻宜长路的村口停车场旁,面朝农田景观,背倚村民栽种的竹林。

项目与场地整体鸟瞰图 ©在行建筑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着眼于最易被忽视的公共配套设施,卷厕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让它既能满足旅游发展和村民需要,又能作为展示安石村形象的重要空间给大家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 插画  © RUIS

 竹林环绕的卷厕 ©山间摄影

在钢构圆柱撑起的矩形大屋顶下,一个个石笼围卷的圆筒错落排布,形成了十个独立卫生间,正中间稍大的圆筒是残疾人卫生间,后方还单独对称设置了两个男士专用小解隔间。

卷厕正立面 ©吕晓斌

传统公厕使女性游客如厕平均轮候时间过长,考虑到空间使用的公平性,设计师引入无性别厕所的概念。在卷厕中,任何性别的人都可以随时使用任意单间,解决人流高峰期如厕难的问题。同时卫生间内向的开口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个人隐私,满足了不同性别和年龄层以及行动不便的用户的需要。挑空的屋顶也使得风和空气可以自由流动,异味问题不复存在,光线也可以透过天窗的开口渗入卫生间内,实现了自然通风和采光。

卷厕隔间内向开口 ©吕晓斌

卷厕可以进一步实现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属性,而非刻板印象中被人嫌弃的场所。建筑与停车场有2.2米高差,设计师通过景观草植与踏步结合的大台阶将人流引导至厕所。

残疾人坡道入口  ©山间摄影  

游客通过景观大台阶进入 ©山间摄影 

同侧石笼外围设置一圈弧形座椅,等候或歇脚的人们可以在此处小坐、闲谈,远眺稻鱼结合的田塘景观和乡村风光,避免日晒雨淋。

游客在卷厕休憩, ©山间摄影

石笼外围设置弧形座椅  ©吕晓斌

屋顶错落的掏了几个圆形天窗,地面上对应处也设有圆形花池,栽种了几丛翠竹,天光散落,竹影摇曳,仿佛村庄原有的竹林蔓延了进来,与屋顶投影而形成的近乎于无的限定相配合,进一步弱化了人造物与自然的边界,促进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亲近感。

圆形花池以及竹影摇曳的地面 ©吕晓斌

卷厕生成过程 ©在行建筑

材料上采用了当地的红砂岩。将红砂岩砖碎块填入钢丝笼中,碎块之间自然形成的缝隙提升了空气流通的效率。此外,红砂岩具有防潮和吸收噪音的特性,也非常适配厕所的功能需求。建造过程中通过当地材料的运用以及与当地工人和工艺的积极合作,以在地建造的方式推动中国的乡村振兴。

石笼与座椅局部 ©山间摄影

填入钢丝笼中的红砂岩砖碎块 ©吕晓斌

面朝青山绿水,仰望碧空金云,安石卷厕设计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态度,体现了性别平权的人文关怀和尽力减少碳足迹的社会责任感,以简洁的设计手段探讨建筑与人和自然之间融洽相处的关系,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传统公厕的“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回应乡村振兴的真实需求,为人们带来日常生活中的全新体验。


项目图纸

模型轴测图 ©王坚锋

模型正立面 ©王坚锋

模型后部男士小解间 ©王坚锋

卷厕总平面图 ©在行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卷厕

项目主创:在行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温钦皓 黄婷 周梓源 孔小锐

施工图设计:中京云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宜宾分公司

建设地点:宜宾李庄镇安石村

建设单位:宜宾翠屏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单位:宜宾三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时间:2021年4月

竣工时间:2021年12月

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主要材料:金属网 红砂岩 水磨石 钢

摄影师:山间摄影,吕晓斌,王坚锋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95.html/feed 0
面朝花海的棕厕 / 在行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8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87.html#comments Wed, 16 Aug 2023 13:32:17 +0000 从宜宾出发,在屏山县大乘镇京坪村玫鳞花溪,藏着一片巨大的玫瑰产业园。作为进入玫鳞花溪园区入口停车场映入眼帘的首个建筑物,棕厕不仅需要满足厕所的基本功能,还承担了部分园区公共服务空间的属性。    

△项目与场地整体鸟瞰图 ©吕晓斌

建筑选址在背靠山体的一处凹地,正面朝向停车场和花田以获得广阔的视野,场地上保留原有的两棵大树将山墙面掩映,提供了绝佳的私密性。

△插画 © RUIS

△绿树掩映的棕厕 ©吕晓斌

项目分为两层,四个木质功能方盒子沿中轴两侧对称排布。一层两侧分别为残疾人卫生间加工具间以及家庭卫生间,二层左右分设男女卫生间。平面上隔间成中岛状排布,一方面为管线的流畅排布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为立面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上下两层的布局方便游客在一层休息,在二层可以获得更好的观景视野。

△棕厕局部外观 ©吕晓斌  

△木质功能盒子  ©吕晓斌

交通楼梯和残疾人坡道被设置在靠山的一侧,将绝佳的视野留给迎向客流的一面。钢构和木构共同撑起的坡屋顶提升了自然通风的效率。

△棕厕山墙面 ©吕晓斌

屋顶遮蔽的剩余空间被棕片围护,设有座椅,作为游客的休憩空间,游客可以在中庭灰空间惬意地眺望鳞次栉比的玫瑰花海和村民轮种耕作的田园风光。

△ 游客在中庭休憩  ©吕晓斌

△ 天光照亮的公共空间  ©吕晓斌

△ 棕厕生成过程  ©在行建筑                             

川蜀气候温和多雨,木材资源丰富。当地民居多采用穿斗木构架体系,屋檐也常用出檐较大的悬山式,整体表现出轻盈灵巧的风格。棕厕提取了传统民居的典型形象特征,在结构和材料上进行创新尝试。

△ 村落民居照片  ©在行建筑

△ 棕厕整体外观 ©吕晓斌

坡屋顶两侧使用彩钢板,具有成本低、坚固实用、施工简单的优点,是当今乡建中喜闻乐见的材料;中间部分采用透明阳光板,将光线引入中庭;夜晚灯光又反向透射出去,将建筑点亮。

△ 夜晚灯光效果  ©吕晓斌        

△ 被点亮的中庭  ©吕晓斌

在落地的结构上采用钢柱,撑起承托屋顶的木结构。木构使用可速生的樟子松,出于对木材含水率过高的考量,把木屋架整体刷成了与钢柱和屋顶相同的颜色,既能防腐,又使得结构的整体性得到视觉上的加强,材料杂而不乱。

△ 屋顶与结构 ©吕晓斌

△ 轻盈通透的木构架  ©吕晓斌

我国西南山地上棕榈树的叶鞘纤维具有弹性韧性好、抗水耐腐、透气防潮、抗虫蛀等特点,人们使用它来制作蓑衣和棕丝床垫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设计中将棕丝活用,编织成较厚的棕板,用上密下疏的规则渐变排布在钢构架上形成外表皮,以期不遮挡游客视线,在私密性和标识性中达到微妙平衡。

△ 村民从棕榈树上剥下叶鞘

△ 村民使用综丝制作蓑衣

△ 棕板渐变排布效果©吕晓斌

棕板作为建筑材料,其坚韧耐磨、耐脏污、耐腐蚀水湿等特点与厕所的需求适配,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疏松多缝的内部结构更能方便厕所换气通风,从材料上体现了乡村营造的在地性。

△ 围护结构局部 ©吕晓斌         

玫鳞花溪作为屏山县进一步擦亮“玫瑰之城、浪漫之都”的城市名片而打造的重点农文旅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而棕厕作为园区给出的‘开场白’,以朴素温和的姿态在整体形象、材料以及结构上分别回应了在地环境,贴合乡村面貌,在此基础上提升了棕厕的品质和使用舒适度,为当地乡建做出了良好的启发和示范。

△ 棕厕夜景  ©吕晓斌

△ 夜晚正立面效果 ©吕晓斌


项目图纸

△模型鸟瞰轴侧 ©王坚锋

△ 模型正立面照片 ©王坚锋

△ 模型楼梯局部  ©王坚锋

△ 总平面图 ©在行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棕厕

项目主创:在行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温钦皓 李成刚 周梓源 孔小锐 黄文浩

施工图设计:圣帝国际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顾问:雅来创想YFED

建设地点:屏山县大乘镇京坪村

建设单位:大乘镇京坪村民委员会

施工总承包单位:四川良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2年3月

竣工时间:2022年8月

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主要材料:棕丝板(织圆棕纤维科技有限公司)、金属波纹瓦、水磨石、钢、樟子松

摄影师:吕晓斌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87.html/feed 0
成都金堂圆觉寺村村民中心 / 在行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7/4958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7/49583.html#comments Mon, 12 Jul 2021 06:59:17 +0000 金堂县圆觉寺村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千里沱江之首,县城赵镇为古四川名镇之一。何家院子旧院改造成村民中心的项目就坐落其中。

带着对四川典型的乡村建筑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环境中院坝房子的想象,设计完成原有两个建筑的连接,以“拆、抬、锔、变、破、引”的策略方式进行重塑。

△施工现场

“拆”,即拆除残院破损以及后期加建的原始墙面。

△旧建筑状况

“抬”,即将屋顶抬高1.2米,改善建筑内部采光,营造舒适的空间尺寸。

“锔”,即两栋残院拥有同一院落,却相对独立,为使其关系更为紧密,考虑将“锔瓷”的手法衍生至建筑中,让两个独立的屋顶产生联系,将两栋残院联系在一起,重新定义了两者的空间关系。

“变”,即结合平面形态,抽离出双生层面,并将前面的部分脊线压低,形成前后错落的空间连续曲面。传统的折面屋面和旁边抽离出来的流线型融合为一体。

“破”,即为使院落空间更为宜人,采用艺术化手法,将南侧残院南面空间开放出来。

“引”,即将营造的景观空间纳入其半开放的檐下虚空间。在空间设计上,把原有建筑比较密闭的空间,结合现有功能,重新做了梳理与延展。让原本纯粹的内向型院落,变成了内外集合的院落,同时新建筑维持着原有的样貌关系。

远眺这个建筑,穿过植物景观,能看到它盘绕而下跃然而上的屋顶,和自然的流线迂回。

在材料的选择上,通过就地取材泥、沙、砾石组成的夯土墙,构建朴素的外墙立面,通透的玻璃瓦与青瓦的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冲突与碰撞。

△材料示意图

△轴测图

材料策略

夯土是具有时代气息与乡土化的材料。在当下混凝土为常规选择的时代,设计师试图把夯土的定义再次梳理——不再是受力结构,而让它成为一个维护结构,虽然是维护结构,它的“夯”是“真夯”,非 “假夯”,它本身还要保证现代人对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的需求,包括保温结构的需求去考虑,也是因为这些需求,对夯土做了一些在新技术上的实验和实践。

在整个结构体系里,除了钢结构,室内的屋顶和立面主要是靠竹子来做装饰和结构辅助。

竹的运用有一些特别——不是为装饰而装饰,而是从结构体系中去体现了装饰,同时对于新工艺“竹”的使用,竹子的柔韧与温和,恰能中和钢结构材质的坚硬与冰冷,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

1626072355127400.jpg


技术图纸


△周边场地

△概念生成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在行建筑

面积: 420 m²

项目年份: 2019

摄影师: 存在建筑

厂家: 丁知竹成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温钦皓

设计团队:李欣波, 邓思远, 刘铮, 张俊伟, 许世勇, 黄婷, 李陈刚, 宋柏林, 赵亚线

现场技术工程师:王望

建设单位:成都金堂县圆觉寺村村委会

合作设计团队:上海源规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结构)

城市:成都

国家:中国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7/49583.html/fee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