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不出门,继续宅,看看同济建筑研究生都在干什么?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4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48.html#comments Thu, 13 Feb 2020 14:25:37 +0000 这个假期,有没有打破你原先的计划?
你是在家 趟尸 or 学习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颓废~)


小编无比好奇学霸们的生活,便采访了几位同济建筑研究生,希望能给带来一些动力,给无聊在家的建筑er们小小的参考。


小X学姐
即将毕业的同济建筑研究生

Q:这个假期,生活状态有什么不一样吗?

A:没有生活!我是知网的搬运工,每天都在写论文。和在学校写论文的区别就是,学校知网下载很方便,在家还要自己买账号,还好不是很贵。


在家好像作息和吃饭都正常了好多,但偶尔也熬夜,是建筑师的劣根性。和平时不一样的就是,外卖员变成了我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呆着太舒服了!

平时看看杂志,比如《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也看看电影,挺多喜剧和纪录片的。

另外,推荐一本书:《Architecture Theory since 1968》


推荐理由:一本厚重的论文集,一部优秀的现代建筑理论读本(就是太费脑子了)。




HH学姐
常年混迹竞赛圈的研二生
Q:最近在家有何感受?

A:因为疫情的消息太丧了,前几天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压抑的状态。现在被困在家里,平时是自己一个人住的,午饭晚饭被要求去邻居长辈家里吃,限制点外卖。然后剩下的一半时间补觉,能睡12小时(在学校太缺觉了)。

其余的时间,组了个建筑竞赛小组,自己还做了个插画比赛。状态一般,感觉在家里工作效率确实不高,特别想躺。


(因为飘窗离床太近了,有可能下一秒就倒下了)

另提一点,听说知网免费,其实只是部分免费,很多相关资料在家无法下载,突然有种文明倒退几十年的感觉。

Q:那这一个月在家,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A:我挺开心的,我把家里定义成休息的地方,也第一次用这种养老模式的心态去做方案,就是没有那么急切的感觉。

(身边都是陪着自己长大的东西,包括娃娃什么的,觉得很温暖)

在学校感觉像在打仗,8点出门,凌晨1点回来,很经常的事情,睡得很不好。饭吃不上就吃不上,然后去年一年又肠胃病又腰椎间盘突出的。

回家这一个月慢下来觉得还挺不错的,半年来第一次觉得休息好了!心态变得很平和,有时候感觉效率也不是衡量世界的唯一标准嘛。


Q:这次回家,有什么遗憾吗?

A:今年本来一年没回家了,像广东早茶,脆肉皖,艇仔粥,宵夜什么的列了一个清单想吃。只有回来第一天的时候吃上了,后续也一直没出过门。

广东好吃的宇宙第一名!

就感觉在学校或者工作的生活,煮个饭都很奢侈,外卖成性,感觉有时候也错过了很多生活的本质,希望回去可以调整吧。


FF学姐


一个五天没洗头的普通女性
Q:最近有学习吗?

A:没有!而且一天没有上午,这两天实在太无聊,每天晚上就学一会ae,做一会视频… 但就是不想学习!


Q:那能说说,假期都做了些什么吗?

A:医院施工直播看过一次,电影看的都是传染病相关的,看了《流感》、《传染病》、《铁线虫危机》、《切尔诺贝利》,然后又看了点灾难片。

跟我妈妈一起做馒头、包子。我妈也很闲,她之前也没咋做过,所以就让我和她一起做做。




工序不算复杂,就是要自己揉面、发面,要等一段时间,基本上做这些东西都要一下午,因为动作很慢。还挺好玩的,但就是不是很好吃,哈哈哈。


Q:对这个假期有什么想法?

A:以前忙的时候,每天羡慕猫,可以吃了睡睡了吃,但现在真的过上像猫一样的生活以后,我理解为啥那么多猫都想逃出去了。


还有就是… 为啥猫每天可以有这么多觉可以睡?哈哈哈

另外的感受就是:从未如此想要开学。解放之后,想去五角场吃东西喝奶茶!然后还想去滨江逛逛,还没走完那段… 太长了。 



G学姐
19年跨专业一战考入同济建筑系
Q:这个假期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A:跟以前的感觉都不一样。以前觉得只有这么短的时间,想抓紧时间学习,但是就是很懒,结果啥都学不好。现在是时间好长闲得无聊 ,那不如学习吧~反而效果更好!还可以边学边唱歌……

上学的时候有很多杂事要处理,零碎的时间较多,不能太专心学。这段时间我们老师没有安排活,所以还算轻松。在家会看建筑案例,主要是学rhino和grasshopper


Q:可以讲讲你是怎么学软件的吗?

A:grasshopper我是按照书学的,一共六章,第二章快看完了。这个书还挺好的 ,推荐~

讲的很清楚 ,而且逻辑比较清晰。我感觉市面上的教程比较偏向,让你赶紧会这个软件,赶紧画图。但是这个教程就会告诉你,真正的参数化设计逻辑是什么。我觉得有时间的话,这样学比较踏实一点。
这个教程适合有时间研究这个的人,第一章比较费脑,后面会越来越顺手的!


Q:你期待开学吗?

A:还是期待开学的,毕竟在家里呆着略自闭而且没有好吃的。
 
突然想起来!我的高等讲堂还没怎么听。(高等学堂:所有的研究生在中期考核之前,必须听完8个校级和8个院级的讲座)

校级是要靠抢的,特别难抢, 就跟演唱会一样 ,秒没!这延迟开学 ,突然担心能不能听完 ,要是不够不能毕业咋整?想起这个,就想赶紧开学吧!!!


Q:假期在家,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A:玩游戏!我又回了阴阳师的坑。正好新年有活动,抽了一些喜欢的崽。


在家可以看雪。现在我们这就在下很大滴雪。感觉秋冬季节还是北方漂亮。

(小编实名羡慕,感觉自己几百年没见过雪了)



H学长
忙碌到不敢打扰的研一生
Q:放假期间,学习上有任务吗?

A:有的,我在家整理上个学期的课程设计,要写一篇小论文,完成老师文献综述的作业,还有一篇1000字的英语小论文

Q:除此之外,还做些什么事?

A:关于这次的疫情,我一直在关注火神山、雷神山施工。看了直播,还看了传染病医院的相关推文学习。


另外,最近在看《爱情公寓》,张伟大力好甜,诸葛大力赛高(大力就是一个新角色,张伟的女朋友),剧组挺良心的,我觉得挺好看的。

然后,不能出门,没法聚会见同学,只能对着墙打乒乓球

来自:和学长活动相同的wss

假期有点无聊,想要上课。等到能出门,我要去五角场大吃一顿!疯狂消费!



Y学姐

生活平平淡淡的研一生

 Q:这次特殊的假期,有什么想法?

A:本来打算学习雅思,毕竟带了半箱子雅思书回来。但家里真不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我本来想报名2月底的考试,但是现在雅思考试也取消了,就放松了。

Q:最近在家都做些什么?

A:最近在家里健身,因为不想太胖。铺个瑜伽垫,看教程练,已经坚持一周了,每天1.5小时。

当然每天还要看疫情,及时在家族群传播,还要关注学校开学通知。因为我是班长,每天要发布链接、消息,统计班里的身体状况。

最近开始看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人》、《爱的迫降》、《偶然发现的一天》……




L学长
刚刚结束趟尸的研一生

Q:最近在家都做些什么?

A:前两天,把自己上学期的设计整理了一下。现在手里有俩竞赛,竞赛本来是着急的,但因为疫情,也推迟至少一个月交图了,所以最近也不是很着急,慢慢做。
 
娱乐的话,就是在家追剧啊!推荐《想见你》,这是一个靠讲听起来很扯淡,但是看了巨上头的剧!其他,就是补之前的综艺,《你怎么这么好看》的美国原版,网飞的《粉雄救兵》,是个三观很正的素人改造类节目。

坚持锻炼了,因为健身房关了,就只能在家keep了。我的兴趣爱好多在户外,现在与外界隔绝,也没啥可能了。


Q:对这个假期有什么想法?

A:长、宅,并且属于越来越长。之前的假期也比较短,只在家有半个月,没什么具体的计划,只是想好好休息一下,把之前的一些事儿收个尾。现在看来,要来点计划了。

2020的春节,因为疫情变得有些特殊,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与他人的紧密联系,不仅仅是近在身边的家人朋友,还有那些远在前线的战士们。愿大家平安,往后的每一天都能充满意义。



- END -

官网:www.isunglow.co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48.html/feed 3
初试历史方向的我,同济复试逆袭全纪录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7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718.html#comments Sun, 19 Jan 2020 09:34:43 +0000

说起来复试,作为进同济前的临门一脚,虽然我不知道别人的状态,但是我自己是在考完初试之后直接瘫了两个月。因此,我的复试也可以说是从零开始调动整个人的学习动力的过程。事实证明,不管自己前期准备地怎么样,当上考场的那一刻,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去迎战。没有人有义务体恤你过程中的苦与累,他们都只在乎你最后呈现给人看到的那一面。
  ——前言

得知分数

在得知成绩的第一时间,大家需要注意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是排名情况。当年初试通过的人数总和是70人,再分到学硕和专硕上(一般来说这两者人数相差不大),去掉一些因为单科挂掉的人数,排名在100以前的都还是有希望能通过初试的。

第二,是单科成绩。当年的单科分数线是60/60/90/90。今年不排除英语可能回飙回70分,但是我建议英语在60+的同学,也千万不要直接放弃,去年英语的分数线由70降到60的时候,不少学长学姐都在绘图教室里爆发了欢呼,如果你提前放弃了,到分数线公布再准备考试的话,可能仅仅只有10天的时间给你了。
 

联系导师

由于前期比较“绝望”,我直到成绩公布当天,跟学长反复确定自己通过了初试,我才静下来考虑选导师的事,开始联系导师……(其实大家早点联系,会更好)

导师名单也可以在去看B楼入口的公告栏;或者就是建筑系的官网导师名单(https://archi-caup.tongji.edu.cn/),上面会有各位导师的一些基础资料和联系邮箱。

B楼的导师名单

选导师,请一定慎重。导师的研究内容,很大程度决定了你未来三年的生活,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查一下导师最近的作品or论文,也可以直接询问学长学姐。在选好导师之后,就可以发邮件联系了。因为当时已经出成绩了,所以我还附上了成绩单,以及作品集(最好10M以下大小)。

发邮件的时候,请一定注意自己的措辞。去年,另一所学校的老师,直接将一个学生的邮件挂在微博,因为那个同学的邮件很明显是“群发”的,这是对导师极大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另外,要注意不要同时发过多邮件,选两三个心仪的导师就足够了,同一个梯队的老师,一次联系一位比较好。

联系导师之后一般会有几种情况:
  • 直接说人招满了,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找别的导师了;

  • 说见一下面,这种情况就准备好去见就可以了;

  • 没有回复。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导师太忙了所以没看到,可以尝试过两天再发一次试试看,有的导师也会真的就直接不回复的(比较少见)。


第一次去见导师

复试准备


复试时间一般在分数线公布后一周到十天,去年是三月中下旬。考试的内容是6小时快题+英语翻译+面试。这三个考试内容里,最重要的一定是快题。即使是初试考快题的同学,在面对6小时快题的时候,仍然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对初试没考大快题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打硬仗。

6小时快题相比3小时来说,出现新的考点类型可能性较小,更侧重于全面的设计能力考查。多重功能、复杂基地、新老关系,混在一起的题型是非常常见的。而复试专有的一类题目,就是大规模场地的组团设计了,俗称大总平类的题目。

而在复试准备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住心态,时刻提醒自己还没通过考试,切勿掉以轻心。试问,如果你通过初试了而落榜,是不是比直接不通过更难受?更难以再次鼓起勇气去备战?所以,在没有得到最后结果之前,千万不要放松。

年前画的第一张快题

画得很糟糕的大总平题目

在尚谷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一天一张快题的节奏画图,大概画了25张完整的快题。
前期:主要训练基础类的体型,包括复合功能复杂基地等;
后期:主要针对性训练自己不太擅长的类型,比如大总图类的题目。
在每天画图的过程中,我觉得学习的要点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总结自己每天练习的不足,明确自己每天练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第二,就是要多和班里的同学交流。能通过初试的同学往往都有两把刷子的,多看看别人的图,也可以加速学习的过程(顺便“学习”一下别人的马克笔色号

参考其他同学的马克笔配色

总的来说,快题训练的目标就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老师不要找出你的方案的漏洞。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是不会分数过低的。

后期练习

考场 i n g


01 快题

还记得很清楚,去年考试的两天上海暴雨。第一天去考试的时候,为了带画图板过去,给图板包了很多保鲜膜…考前还把考试要用的工具检查了很多次,买了平时根本不会买的红环针管笔(实际上还是平时用的那根笔好用)。

出发前准备绘图板

第一天上午,会有个简单的流程说明会,然后就是6h的快题考试,考试时间是12点~18点,因为考试时间比较长,建议大家准备好一些能补充体力的东西。

考试地点是在红楼,有红楼图书馆和一个自习室两个考场(人数太多的原因),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红楼的图书馆。绘图桌子很大大大大大大,不用担心东西放不放的下,条件还是很好的。

考试过程中尽量多读读题,确保自己一定不要出现低级错误,顺顺利利的画完就可以了。我当时出现了一个很弱智的错误,就是读题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异形基地,而且画图过程过快,大概4个小时的时候就已经画完全图了。等到我发现周围的人都比我多画一整张图纸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补救了。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危险,幸好最后结果有惊无险,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训。

连续阴雨的校园


02 英语翻译

第二天的考试内容,上午是考英语翻译。内容比较简单,是《城市不是一棵树》中的两段话,大概300词左右。时间很充足,可以先粗翻一遍,之后再润色一下。每个同学都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03 面试环节

到了下午,就是最后的面试环节。

面试是根据梯队分组的,不同梯队之间差别非常大,互相之间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我当时是CZ梯队和西建梯队一起面试的,面试考官有5个。流程是先英语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考官提问,我遇到的问题是:

1. 对建筑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怎样看待?
2.对现在各个地方出现的古镇修复更新什么看法?

算是比较常规的题目。而且考官也很仁慈,当我英语表达出现障碍的时候,准许用中文补充(这在有的梯队面试是不允许的)。

面试现场

事后听说别的梯队出现了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问题,比如“用英语表述一下对造替制度的理解”“用英语阐述一下如何改善所处的这个房间的风环境”“用英语表达一下你对选择的导师最近的作品的看法”之类的。建议同学们在面试前,一些比较常规的问题可以提前准备。有的问题则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临场状态也很重要。

最后面试完成的时候,上海的暴雨也终于结束了,也同时表示我走完了考研的全部流程。

复试结束


写在最后


首先,是要保持和导师本人的紧密联系。当你选择了导师,并且导师同意之后,其实你和导师就建立起了关系。譬如考完的时候,不管自己考得怎么样,一定要和导师联系,一方面是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要导师知道自己到底考得怎么样。

其次,在备战过程中,你会经历很多流言蜚语。对于这些传闻,请保持淡定,专心练自己的快题就可以了,别的不是你能用改变的(倒是每年提前流出的分数线基本都比较准,去年英语降分到60就提前流出了两天)。

最后,复试是一个从头开始的过程,不管之前自己快题画得怎么样,这个时间都是你自己重新学习的过程,抱着一颗对考试敬畏的心态,能让你少浪费很多时间。

有时候,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可能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但尝试绝非是毫无意义的,回忆整个考研的过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不断去尝试超越自己已有的极限

复试是最后一关,预祝各位同学都能顺利通过复试,看到同济盛开的樱花



更多信息

可以扫码下方微信,获取导师信息与学院介绍视频

1579429024676994.png


同济复试咨询
微信ID:shanggu2008


- END -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718.html/feed 0
我在读建筑学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七件事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60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608.html#comments Thu, 09 Jan 2020 02:46:02 +0000 年轻的建筑师们在毕业后总是会出现一段空窗期。在这段从学生转向工作汪的过渡期,大家总会怀念在本科五年期间(在国外可能会更长)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

怀念那些一起刷过的夜、熬过的图,那些为了一个设计方案相互撕的日子,还有那些专属于学生时代的狂欢与聚会等等。而这一切随着毕业的到来,终将远去。

在获得学位以后,小鲜肉建筑师们一般会选择一条最为常规的道路——直接面对野蛮的就业市场。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一毕业就开始找实习,然后逐步成为一名建筑师。在新办工作工作的同时,当然少不了去了解这个工作室、办公室甚至这个建筑公司内部的运作的方式和一些潜规则。

而对于较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人会选择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当然,在此之前得保证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

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毕业后去事务所工作,这是因为他们不能满足于设计院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他们更喜欢一些有设计感,有品位的作品。

除了直接工作外,出于就业压力或者对学术的追求,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去读个研究生。

建筑系作为一个广泛又多维的领域,在建筑学的范畴内学生读研的方向的选择还是较宽泛的。比如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室内设计、景观、城市设计等等。

而对于一些喜欢走野路子的人来说,其他领域对建筑系学生也是开放的,比如舞台设计啊,戏剧啊,摄影和电影等等。

当然,这也是我所选择的道路。在2013年3月毕业后,成为一名建筑师的我和朋友一起做项目,同时也在为ArchDaily工作,除此之外还参与视频的制作——这是我从上大学以来就比较感兴趣的一件事,而且还是我毕业课程之一。

在离开大学一年之后,我又对读研产生了兴趣。于是在2014年,我开始挑选学校和专业,想找到一个能同时融合我感兴趣的电影和建筑学专业的科目。

读研是一件很有收获的事情,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现在,本科毕业近两年后,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快完成了。

因此,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读研期间学到的经验,希望能对同样想重返校园的人有一些帮助。


图片 © Alex Watkins, 来自 Flickr. License CC BY 2.0

你不可能对毫无兴趣的东西做深入探究 

这个结论可能看起来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意识到。

要开始任何类型的研究(不论是建筑领域的核心或边缘话题),所有研究的主题都需要你对其有一定的兴趣。

从已经参与过研究的人到从未参与过学术研究的学生,这条结论适用于每个人如果没有兴趣,你就无法完成研究。

同时,你也需要对所研的的问题保持开放态度,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说要对所讨论的对象有一定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对主题有一些思考后开始研究。

基于以上因素,下一步是要确定你感兴趣的话题是否自身具有可研究性,或是涉及了其他的问题 。

例如,如果研究项目是继续深入一个毫无意义的科学探究,那么这可能就不算是一个值得开展的项目。

相信我,如果你的研究内容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你的研究将会更有成果。

FAU USP. 图片 © Gabriel de Andrade Fernandes, 来自 Flickr. CC BY-SA License 2.0


没有人会教你要做什么

我们知道,似乎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硕士生唯一的任务就是进行他们的研究。

然而,就像读本科时一样,其实你有一堆的课程需要去研究。尽管在不同的机构之间会有不同的要求,但通常情况下是都没有硬性的要求的,要研究什么课程都是由你自己来选择。

没有人会告诉你一定要选什么研究方向,尽管导师可能会提出一些建议,但是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你本人的。

这一点很重要,它和本科生期间会有一定的差别, 我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比起本科阶段,在研究生期间我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这个自主权不仅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做研究。导师从头到尾参与你的研究过程,和你一起讨论并提出参考阅读材料。

但研究的选题和前期准备都是是你自己去做,如果你不把该做的做了,是没有人会代替你去做的。这就将我们引向了下一个话题——主动性。

FAUP. 图片 © Forgemind ArchiMedia, 来自 Flickr. CC BY 2.0 License


你必须积极主动

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所应有的特征:

1. 一切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人所共有的特征:如及时,勤勉;
2. 能预见问题并通过采取有效是我行动来避免或改善问题;
3. 乐于改变现状,善于思考未来的事情。

简而言之,积极主动是一个很好的品质,能帮助你避免在课程结束后积累过多的任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益处,而这个品质对于学生和工作中的人都是相当有帮助。

不要等到dead line 才想起来还有一堆的问题待解决(尤其是那些拖延症重症患者更应该留意


走入学术圈不仅仅意味着成为教授

这个话题经常被讨论。因为它常常阻止建筑师返回学术界。我就听说过,常常有刚毕业的学生或有经验的建筑师们对硕士学位没什么兴趣,因为他们并不想以后从事教学。

好吧,即便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是成为大学教授的必经之路,但读研究生的意义真的并不仅限于此。

就拿我来说吧,如果有能从事教学的机会对我来说也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我认为读研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机会,一个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机会。当然,取得硕士学位也有利于今后在职场中的工作。

打个比方,假如研究电影和建筑之间的关系是我感兴趣的课题。那么研究这项课题将会给我带来很多的知识输入,以便应对将来会出现的场景设计。

当然也有人专注于材料的研究,用以改善居住的舒适性。相应的,他们最终也将在市场上找到其施展拳脚的一席之地。

从这两个例子中的我们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将来只能在教室中度过。

Harvard GSD. 图片 © Peter Alfred Hess, 来自 Flickr. CC BY 2.0 License


要跟随自己的直觉

这是我经历困难后的切身体会,如果将整个故事写出来肯定得花费太长时间。简而言之,我想读研是为了研究电影和建筑学之间的关系。

然而这又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对我自己而言,我比较倾向于专门研究建筑视频的制作。如我之前所说,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在我研究期间,总会出现多多少少的情况。一天,我导师给我说希望我能修改课题。这不仅包括我的研究重点(建筑与视频间的关系),而且还包括我的整个研究结构 ——这也就意味着之前我做的所有工作都白费了。

出于某些方面的考量,我最终接受了这个修改建议,并花了三个月时间专心致志地去做这项“新研究”。然而,这个新课题已经不再是我所感兴趣的了。正如你所预料,最终研究没有被成功地推进。

决定回到以前的选题——也就是说,要将研究重新定向到我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个很艰难的选择。然而,尽管困难重重,但这个决定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帮助我找到到了更精确的资源,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到在个人意志和导师想法之间总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


想要改变总还来得及

不要对一个理论过于执着,因为改变是随时发生的。在这里总结一下我的故事。

当意识到导师和我的的想法不相符时,我开始感到不安,并企图说服他让我做原来的研究。因为只有我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我的课题,才能更得心应手的完成它。

但这个提议最后还是没能奏效。于是,我不得不向另一位老师提出了我的想法,他对我的研究倒是很感兴趣,并最终接任成为我的新导师。

正如你所看到的,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授也需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才行


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尝试享受过程

两年的读研时间,其实并没有很多时间可以让你深入钻研一个主题的同时还能应付其他课程(这些课程通常意味着写论文和展示)。

所以我想给你们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不要有强迫症,不要给自己定必须要写一篇最好的论文,或者成为优秀毕业生的目标

这个建议听起来可能令人十分沮丧,但事实恰恰相反。摆脱让你的论文达到最高学术水平的想法,可以减轻你的压力。因此,你可以没什么压力的工作(或至少没有这种特殊的压力存在),也会避免很多烦恼。

图片 © KenC1983, 来自 Flickr. CC BY-ND 2.0 License

在获得建筑硕士学位的同时,我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在我工作时尽情享受它的乐趣

而保证我享受工作的关键在于课题是我的兴趣所在。这并不意味着工作会很轻松,或者被曲解为研究生课程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有乐趣,或者你的导师(或任何其他教师或同事)的意见不能违背你的意愿。

相反,学术圈是一个充满冲突的地方。但也正是从这个思想冲突中(像我一样)才能产生研究课题的灵感。

这些心得来自我的个人经验。但是我必须声明,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完成我的硕士学位。

但是我相信,至少我的经验对任何正打算进入建筑学(甚至其他领域)研究生学习的人是有用的。

但是,每个人都不同,我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虽然这些经验在这个被称为学术界的复杂环境中帮助我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

最终的决定权在于你,我也仅仅是分享一份我的经验罢了。

原文来源:arch daily。翻译:依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 END -



image.png

同济尚谷

官网:www.isunglow.co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608.html/feed 3
2020TU Delft上海工作坊,港大同济教授做客演讲,更有机会拿推荐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6.html#comments Fri, 27 Dec 2019 02:32:22 +0000

重磅消息:TUD Winter Workshop来啦,本次工作坊我们将邀请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担任工作坊主导师,更有港大教授、同济教授做客演讲,RAC老师参与评图,进行“未来城市密度挑战 - 建筑的演变” 的课题研究,三大阶段学习,掌握六项技能,更有机会获得教授推荐信!
 TUD Winter Workshop


未来城市密度挑战 – 建筑的演变(上海

Urban Future

Smart Density(Shanghai)

筑航 计划
Sail Plan

日期

2020年1月13日-2020年1月21日

地点
上海
单位 发起单位:荷兰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
主办单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RAC studio
支持单位:同济大学,Yú多媒体设计工作室,UAO瑞拓设计
规模 35—40人
导师背景 Akesl Ersoy导师,六位嘉宾,两位助教
形式

我们将通过工作坊和讲座的形式,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地进行“未来城市密度挑战 – 建筑的演变” 的课题研究,工作坊将邀请多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担任工作坊主导师,12到35位建筑景观和规划设计的中国高校学生将参与此次研究项目;通过5到12天的短期课题调研和设计课程,最终的成果也将以图纸、模型、汇报地形式呈现。


  ◆  

导师


Aksel Ersoy博士

尔夫特大学城市发展管理助理教授

中东理工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士(2006年7月)

米兰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与政策硕士(2008年12月)

谢菲尔德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2008年6月)

伯明翰大学地理博士(2012年7月)

 工作经验:

2017年10月至今代尔夫特大学城市发展管理助理教授

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城市地理讲师

2013年10月:2016年9月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助理/高级助教

2012年10月:2013年9月阿伯丁大学空间规划教研员

2012年3月-2012年9月伯明翰大学研究助理

2012年3月-2012年9月伯明翰大学数据分析师

2010年10月:2012年9月伯明翰大学助教

 出版物:

Ersoy, A. (2018) Economic Geography of Turkey: A curate’s Egg, I.B.Tauris 

Ersoy, A. (2017) (Eds.) The Impact of Co-production: From Engagement to Social Justice, Policy Press 

 资助项目:

世界银行(项目调查员)

2018年6-7月

英国科学院/Leverhulme Research授予SRG 2012-13轮(首席研究员)

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

土耳其共和国教育部(博士学位)

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

  ◆  

客座嘉宾

Harry den Hartog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Director&Founder of Urban Language for urban and rural studies

TUD博士

 研究领域:

当代中国建筑,农村发展,城市发展。

 研究概况:

自2012年起,Harry den Hartog是上海同济大学的一名教师,他在该校讲授城市设计和住房,并指导设计工作室。

Harry den Hartog是荷兰城市设计师和评论家,也是studio urban Language(www.urban Language.org)的创始人。在为几家城市规划和建筑公司做了十多年的设计师后,他于2004年在鹿特丹(荷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就城市设计问题提出建议。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经常访问亚洲,特别是中国。从2008年起他移居上海。他经常被欧洲和亚洲的各种组织邀请作为辩论和展览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他还定期为各种当地和国际媒体撰写出版物。

自2017年起,他成为《建筑遗产》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

李涛

武汉大学客座老师 UAO创始人

Evolutionaries 研究项目主导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武汉市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

2017年  凤凰卫视《设计家》栏目分两期报道“杉林木屋”、“澴河环厕”两个项目

2017年  “青山江滩”获世界C40“城市的未来”奖

2018年  作品“澴河环厕”入选北京“DESIGNPOWER100 中国设计权力榜”

2018年  作品“澴河环厕”在深圳“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展出

2019年 《斗山驿镇文化会客厅》获第九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全球最佳公共建筑设计提名奖

2019年 《喵坞》流浪猫屋设计大赛最佳人气奖

2019年  UAO与荷兰NOAHH设计公司在武汉举办“中荷城市再生工作营”

2019年  李涛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发表《EVOLUTIONARIES》的主题演讲

  ◆  

演讲嘉宾

李亮聪

Anderson Lee

李亮聪是建筑师,教育者和独立策展人。他于2000年成立升建筑,2003年起在香港大学 任教至今,成为港大首位建筑实务副教授,并于2014年获得香港大学杰出教学奖。他同时担任香港大学上海教学中心的学术总监及香港大学职业发展项目总监。李亮聪现为香港及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亦是香港建筑师学会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 2018年当选为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分会主席。


  ◆  

评图嘉宾

林立峰

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景观双学位硕士

16年哈佛大学建筑录取

佐治亚理工 建筑学学士

LIN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Rac studio 联合创始人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设计作品邀请参加2018威尼斯双年Friendship exhibition展、米兰设计周东方展。

学生作品曾被邀请在AIA student center,Himalaya Museum,Zhujiajiao Museum展览,文章被蛇形画廊策展人Hams Ulrich Obrist 发表在《Young Beijing》。

建成作品包括Minde酒店、Moochoos甜品店,Nude Coffee上海体验店、Engery Pantry上海体验店、Luxury House in Boston,被各大媒体报道过。

擅长指导的领域:方案概念的推敲,擅长通过不同学科、理念角度帮同学切入设计。前期背景的分析,擅长多视角维度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图面表达,擅长用各种媒介的表达手段指导学生针对性的出图。

指导的学生(或自己)获奖经历:UA国际竞赛三等奖, UA 国际竞赛入围奖,UIA国际竞赛三等奖,霍普杯入围奖。

指导成功案例:6年教学经验,学生曾获得哈佛大学、MIT、Yale、Princeton、Upenn、Cornell、UCL、AA、TUD、 ETH 等全球各大顶级院校。


李丹

MIT建筑学硕士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

申请时录取MIT,GSD,Columbia,Upenn,RISD,Sci-arc。曾获CAMIT Grant,MITx Grant等奖项。团队项目参加Siggraph2017。曾就职于非常建筑,Kengo Kuma,马达思班等建筑事务所及MIT architecture Computation Group。

擅长指导的领域:建筑,城市设计和交互。擅长从多角度切入和解读设计,梳理项目的逻辑和思路

获奖经历:CAMIT Grant、MITx Grant、Siggraph2017

工作经历与背景:Kengo Kuma & Associates 、Atelier FCJZ 、Computation Group at MI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指导成功案例:三年教学经验,学生曾哥伦比亚大学,CMU,慕尼黑工业大学,Upenn,UCLA等学校录取。

Freda Yu

香港大学 园境学学士

香港大学 夏校招生顾问

Yú多媒体设计工作室 创始人

上海独立设计媒体公关顾问

  ◆  

助教


王碧玥
TU Delft 在读博士生
毕业于UCL&利物浦大学
实习经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小祝
ZotopiaLab 创始人
毕业于TU Delft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众所周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 在过去的40年中,城市人口增加了6.4亿,几乎增长了四倍。在大规模的棚户区重建中,旧城的更新也在进行中。 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8.5%,超过北京和上海的86%。对于未来的中国城市来说,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以及如何管理密度和改善城市质量是当今建筑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成功的城市更新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价值,并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如今,创新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而城市设计则是关键,因为它是满足各方需求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Image Source: https://www.citylab.com/equity/2019/07/china-affordable-housing-migrant-workers-shanghai/593461/


改善策略:


考虑到城市的主要当代城市问题,将在不同地点制定一套策略。这些策略将基于两个讲座,并且在整个课程中,学生将跟随以下工作坊:

一堂课将以城市转型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不同例子。基于这些示例,将对上海四个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将为学生提供有关每个领域的简短信息,并要求他们就地区面临的潜在困境进行观察。在第一天结束时,他们会被问及他们想从事哪些领域以及为什么。第二天,将会有一个关于“创造愿景”的研讨会。根据他们的喜好,学生将分为四组。每个小组都需要讨论他们在自己所在地区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提出的空间干预措施。第二天结束时,每个小组都需要选择他们想要重新规划的场地,以及汇报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个场地

第二讲将基于城市设计干预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讲座的最后,将为学生提供有关如何将自然融入设计的想法。他们将被要求建立模型,以在研讨会结束时演示其对于地区的干预措施。


https://www.cnbc.com/2014/03/21/megacities-explosive-growth-poses-epic-challenges.html

目的:

通过举办这些工作坊,我们旨在促进荷兰和中国建筑文化和教育的合作,提供新一代中国建筑新生国际交流的平台,形成其国际化设计语言的能力,挖掘他们的跨文化协同合作的潜力。设计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通过促进平等对话,我们可以定义新的跨文化学习方式。我们认为把不同文化和不同设计思维结合起来,就能找到解决当今挑战的方法。



课程结构与辅导

研讨会以讲座实地考察研讨会和小组讨论为基础。研讨会和小组讨论的重点是整合研究与设计。虽然项目基础研究将一起进行,但后面的问题陈述和设计假设将成组发展。

辅导课程将分为三个阶段:

• 第1阶段:设计研究/投影映射:

在第一个阶段,学生将建立有关该站点的社会经济特征,历史,城市改造过程以及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的集体知识库。

• 阶段2:问题陈述:

在第二阶段,学生们将反思该区域的城市转型方式。根据小组的愿景,每位学生将撰写一篇简短的文章(1000-1500字),以可持续方式转变该地区的挑战和机遇。

• 阶段3:开发场地并基于自然的设计:

在第三阶段,通过对城市设计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试验,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愿景陈述开发设计及实施干预措施。每个小组将建立一个模型,并在研讨会结束时介绍他们的方案。



学习目标

该计划旨在设计概念,原理和工具,以支持有效的战略,并以产生和促进满足可持续性和弹性需求的城市环境为目标。这些策略由决策和行动流组成-以城市政策,空间计划,治理安排和发展合同表示-塑造了行为者的行为方式,并形成了网络,区域和联盟以在特定的城市地区实施变革。研讨会将探讨当代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例如上海。

• 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够:

1) 认识并产生关于城市转型过程中的视觉综合体验;

2) 针对特定城市环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开展分析研究;

3) 使用描述和绘图技术来解释住房领域中社会经济因素与社会空间实践之间的交织关系;

4) 撰写并提出问题进行陈述;

5) 制定设计假设;

6) 产生有意义的视觉和物理输出,以将项目传达给专家观众。



评估和评价

在整个研讨会期间,对上海将有四次场地考察。想法是:在主要讲师的两次演讲和整个研讨会的教程之后,学生们将首先撰写1000-1500字的文章,论述发展其愿景陈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将在上海进行设计任务。他们将需要确保将他们个人论文中的想法纳入设计任务。设计任务的格式将基于演示,海报和模型。其中一个小组将被授予获奖主题,并会收到一封推荐信

• 论文评价标准:

原创作品、学术专业度、设计的陈述及问题的处理能力

• 设计任务的评价标准:

设计方案、方案研究、方案深化、方案汇



工作营9天时间表(暂定)



推荐阅读


Alexander, Christopher et. al. (1987) 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con, Edmund N. (1974) Design of Cities. New York: Viking Press.
Chase, John, and Margaret Crawford and John Kaliski, eds. (1999) Everyday Urbanism. New York: Monacelli Press.
Holl, Steven (1980) Alphabetical City. New York: Pamphlet Architecture.
Jacobs, Allan B. (1993) Great Streets. Cambridge: MIT Press.
Jacobs, Jane. (1993)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
Kelbaugh, Douglas. (1997) Common Place.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Koolhaus, Rem. (1978) Delirious New York: A Retroactive Manifesto for Manhatt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rice, Michael, and Elizabeth Macdonald, eds. (2007) The Urban Design Reader. The Routledge Urban Reader Series., eds. Richard T. LeGates, Frederic Stout. New York: Routledge.
Lynch, Kevin. (1980)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IT Press.
Mitchell, William J. (1995) City of Bits: Space, Place and the Infobahn. Cambridge: MIT Press.
Newman, Oscar. (1973) Defensible Space. New York: Collier Books.
Newman, Peter and Jeffrey Kenworthy. Sustainability and Cities: Overcoming Automobile Dependence.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往届工作坊照片






荷兰中欧教育文化基金会,UAO,NOAHH


 2.RAC童鞋获奖经历


RAC小伙伴Jingjing Lai,获得ASLA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RAC小伙伴Meikang Li,获得ASLA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Jinyi Yang、Qingyi Li、Chongyang Ren2019WLA学生奖入围



 3.RAC童鞋参展作品


比特纪:空间链、公共性与技术批判



▲俄罗斯圣彼得堡设计周



▲威尼斯双年展



TUD Winter Workshop课程安排

日期

2020年1月13日-2020年1月21日

地点
上海
单位 发起单位:荷兰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
主办单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RAC studio
支持单位:同济大学,Yú多媒体设计工作室,UAO瑞拓设计
规模 35—40人
导师背景 Akesl Ersoy导师,六,两位助教
形式

我们将通过工作坊和讲座的形式,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地进行“未来城市密度挑战 – 建筑的演变” 的课题研究,工作坊将邀请多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担任工作坊主导师,12到35位建筑景观和规划设计的中国高校学生将参与此次研究项目;通过5到12天的短期课题调研和设计课程,最终的成果也将以图纸、模型、汇报地形式呈现。


报名费用

原价7280,早鸟价6780(12月16日前)

RAC内部学员:报名可享受原价8.8折优惠不适用课时兑换。

团报2-3人,折后价再减300。团报4人及以上,折后价再减500。

外部学员:团报2-3人,原价或早鸟价再减300

团报4人及以上原价或早鸟价再减500,不与其他优惠同享。

报名方式

咨询萌萌哒主页菌哦~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6.html/feed 0
同济初试3h快题最新出炉:社区微更新,睦邻中心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5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56.html#comments Tue, 24 Dec 2019 01:53:55 +0000

2019年12月22日,为期2天的同济建筑考研圆满落幕,尚谷针对今年同济20初试803快题设计的3h快题进行全面解析。

去年初试,考的是“小型艺术文化中心”设计,今年的“睦邻中心”设计与之同属于城市更新类型。近年城市发展和建设趋于饱和,城市更新和改造的项目越来越多,同济今年在城市更新上的关注度高,项目量大。总体来说,出到更新类题目是时势所趋,也希望大家未来可以更多地关注到城市更新的话题。——前言


   今日主讲   

大谷老师 Gu·D

TONGJI UNIVERSITY

14级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

5年快题教学经验


 1    任务书  


image.png

image.png


 2    大谷老师 | 考点解析  


NO.O1 综述

同济大学本年度初试大快题考察的建筑类别为活动中心类建筑,尺度适中,功能设置也比较日常化。主要的考察点也偏于对基础设计能力的考察,主要倾向于建筑空间组织以及建筑在不规则场地中的布局策略。



NO.O2 考点解析

  • 建筑入口


建筑主入口宜设置于小区内部,方便服务邻里,沿城市支路可设置次入口。建筑主入口宜偏东设置,避免与西侧垃圾房距离过近,影响空间品质。

  • 建筑布局


基地形态整体呈L形,东西向延伸。建筑整体布局可偏移复制基地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切割与划分。基地东侧进深较大,可缩小体块减少进深或者在中心位置设置采光庭或者通高中庭

建筑主体结构需要退现有围墙1m以上。由于是城市微更新项目,防火间距可不做考虑,保险起见,靠近围墙的建筑立面可不开窗洞口,充当防火墙。

  • 功能分区


在功能面积分配上,题目没有做硬性要求,但这也考察了考生对于不过活动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按照以往我们做快题的经验,活动室与教室的面积大约在50-60㎡,会议室30㎡,涵盖6个工位的办公空间50㎡,健身房和阅览室可相对宽敞(60-80㎡),零售空间尺度可以根据具体空间分配灵活调整。

在分区上,健身房不宜与其他较为安静的功能(教室、阅览、办公)紧邻,可以进行垂直分区或者用公共空间隔离来实现功能分区。零售宜面向城市界面设置,最大限度吸引各方人流。

  •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可设置在一层屋顶或者是二层屋顶。一层屋顶可通过局部二层建筑空间到达,也可以直接设置连接地面的楼梯。当设置二层屋顶花园时一定要注意,到达屋顶的楼梯一定是室外楼梯,否则室内楼梯会在屋顶形成突出的体块,会超出建筑限高。

  • 无障碍设计


题目中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也就意味着无障碍要包含方方面面:室外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室外坡道注意坡度的准确性与休息平台,无障碍卫生间应满足尺度的要求。



NO.O3 参考解题思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    参考案例  


NO.O1  2perfection Office Building and Industrial Warehouse

参考:简单的形体运用一字型平面逻辑,进行大小空间组合。上下体块的微微错动形成屋顶平台营造活动空间。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来源:https://www.archdaily.com/920012/2perfection-office-building-and-industrial-warehouse-rg-architectes?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projects



NO.O2  GMK5 / First Day of Spring

参考:一层平面布满L形基地,二层体量缩小,可以形成屋顶平台。建筑立面采用有节奏的片墙来修饰重复空间。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来源:https://www.archdaily.com/887729/gmk5-first-day-of-spring-space-encounters?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projects



NO.O3  三河村村民活动中心

参考:一字型平面中进行空间逻辑的组织,二层体量发生变化可以营造屋顶平台。有节奏感的庭院均匀插入体块,没有撕裂整体感的同时营造了有趣的微环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来源:https://www.gooood.cn/village-center-in-sanhe-shaanxi-china-by-wall-architects-of-xauat.htm



 4    参考快题  

(选自2019公开模拟考试评图班

快题作品 O1

image.png

点评:整个方案清晰,体量稍微收得有点紧。总平面图:场地画得有点草;停车位布置的有点随意,左下角车位占据大量室外场地;其实只要局部开点车入口处就可以。平面图:整个平面楼梯高差有点多了;空间还是蛮丰富的。轴测图:空间关系不错,体块手法也很丰富;但是对于三角形另外两个斜边呼应还不够;平台指向性很强,分析图说明一下。



快题作品 02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点评:

1.主入口进去的门厅小了一些,楼梯最好不要靠门那么近,报告厅比例还是长方形比较好。

2.二层的房间比例不要超过1:2,三层的功能相对比较公共,而且在动静分区中算是动的,建议还是把这部分功能放到一层,办公放到上面

3.总体来说策略比较清晰,通过形体的旋转做出逐步退台的形象。但缺少了对于场地的呼应,内部也缺少一些空间的营造。屋顶花园的布置建议再推敲一下画的好看一些。


最后唠唠:

12月22日,20同济建筑考研圆满落幕了~我走出考场,看到了同济的这棵树,我特别喜欢它胜于樱花。我考研那年,二十出头,秋天在图书馆复习的时候,都会被她迷倒。这么多年,这棵树的魅力不减,每次经过都让人惊叹不已;魔都的同济,也有着一股迷一般的魔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同学,相遇于此。

我觉得自己也像一棵树,你们来了又走,我随风摇曳;我希望你们也能像这棵树,无论命运的巨轮驶向何方,永远风姿卓越。——

image.png

本文为尚谷原创

- END -


image.png

官网:www.isunglow.co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56.html/feed 2
湖大学姐保研同济建筑,原来,“优秀的人,保研之路竟是如此的相似”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02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028.html#comments Fri, 08 Nov 2019 02:38:54 +0000

“优秀的人都是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在做着计划

一步一步去变成更好的自己”

虽然我算不上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但希望我的经历或多或少能帮助到看这篇文章的你们。

——前言

今日分享

PL.Chen 学姐

(他们都叫我臭漂亮  因为名字缩写是CPL…)

湖南大学建筑学

排名:2/143

获得同济、浙大夏令营优秀营员

最终去向:同济 

国奖、校奖以及一些竞赛小奖

参与国家级创新性研究项目

曾赴德国科隆、斯里兰卡等地参加短期交流项目


  时间安排   

  • 2018年10月:向保研的学长学姐了解保研相关事宜,并选报了尚谷的寒假考研快题班,打算提早打好基础。(但是后来因病不得不放弃了!)

  • 2018年11月:保持成绩同时,高层课设ing

  • 2019年12月至2月:生病中,也是调整心态的一个过程。

  • 2019年3月至4月:进行着大跨及城市设计两门课设,努力推进着作品集的进度。(抓狂!)

  • 2019年5月至6月:关注各高校推免及夏令营的通知,准备其他材料并联系导师。

  • 2019年7月:面见同济导师,之后参加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夏令营,并在设计院实习。

  • 2019年8月:参加尚谷夏令营快题班,同时为夏令营的面试做准备。

  • 2019年8月29~31日:同济参加夏令营。

  • 2019年9月:优秀营员名单公示,推免系统填报。


  材料准备  

「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良好的心态 」

可能很多小伙伴在准备保研的阶段会很焦虑,特别在意自己的成绩和课程设计。大家一定要记得多和朋友、家人或是学长学姐沟通,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我真的是一个非常焦虑且要面子的人,我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特别优秀或是很有天赋的人,所以对自己的期望也不是很高。我曾觉得自己保研若能去东南或者浙大,心里就挺知足的了。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太过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因为要面子,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满足别人对我的期待,一度活在别人的期望中。因为这样的压力,加之作息极度不规律,从2018年的11月到来年的2月都在生病,甚至不得不申请了一些科目的缓考。这样不仅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也浪费了不少时间,打乱了我之前的安排,非常得不偿失呀~

所以,我们为保研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应该是做给别人看的,所有的成功、失败、进步或是退步都在自己身上,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努力,这些都是在和自己一块进步呀。而且,一切保研的事情都没有自己的身体健康来的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地追逐梦想!


「 关于夏令营材料 」


同济夏令营申请要求提交的材料比较全面,大家在准备不同学校的推免材料时,可以将同济给出的材料清单作为参考,再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同济夏令营要求邮寄纸质材料,一定要记得按照顺序整齐地将材料放进档案袋内,并按时寄到指定地址。当时我在装材料时特意将材料分类用薄的文件夹装好,并在右上角标注了文件夹的内容,希望能给审材料的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需要准备的材料大致有:申请书、报名表、个人陈述、各类证书复印件、作品集、成绩单、排名证明和推荐信等,有的材料需要提交一式两份,大家一定要仔细检查清楚!

(2019年同济夏令营申请材料清单)


「 关于作品集 」

作品集的准备越早开始越好,做作品集之前,最好是先理清自己作品集排版思路,确定每个项目的表达重点,宜让每个项目能从不同方面表现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因为时间安排的问题,只将之前的课设图纸进行重新排版,并附上了一些文字说明,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动。所以大家在前期做课设的时候尽可能将图纸完善,也能为后面准备作品集节约一些时间。


我的作品集一共32页,A4竖版跨页排版,大致按照项目规模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作品集一共包括了四个项目(推荐放3~5个),在每个项目之前加了一页项目简介,作为两个项目之间的分隔,使得作品集排版更清楚。

大家要注意作品集每一页的内容,包括封面和封底,最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是排版的理由,我在夏令营面试的时候就被问到了有关作品集封底内容的问题~

(我的作品集)

作品集做完后,我把作品集发给了小谷,小谷给了好多好详细的意见,真的很谢谢小谷!大家如果作品集做完了可敲小谷,会收获颇丰的!


  院校选择及导师联系  

「 目标院校选择 」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考虑到学校的选择会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就业地和人脉关系,同时我又希望自己日后能留在南方工作,故选择目标学校时只考虑了东南沿海的高校。我将自己的目标院校按照保研难易度以及个人偏好程度大致分成了三个梯度将同济作为首选,其次为东南,最后为华工和浙大(然鹅同济和东南夏令营时间冲突了)。这样,在保研的过程中能稳扎稳打,在能保证自己有书读的前提下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这里想讲一些我选择参加浙大夏令营的理由~我之前对于自己的期望没有那么高,若浙大的夏令营能通过,我也会很满足。浙大建筑虽没有独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土木院在一起),但其学校实力雄厚,所在地杭州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座城市,学院里的老师还是不错的。而且浙大的夏令营安排在了7月初,时间很早,也仅有面试环节,过程相对轻松愉快。我认为参加其他院校夏令营的经历,也不失为一种经验的积累,更能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大家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选择两三所目标院校,让自己不至于在看到其他人拿到offer时感到太过焦虑,有利于自己的心态调整~


「 联系导师 」

联系导师的过程中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因为担心自己想选的方向的热门导师的名额会被抢完,我在四月份作品集还没有完全做完的时候就尝试联系了一位导师,导致导师在向我询问作品集时我没有办法及时回复导师,只能和导师道歉并解释缘由。最后导师有了更心仪的人选,并拒绝了我。当时的做法真的非常不礼貌的!大家一定要以我为戒!

在第一位导师拒绝了我以后,我又联系了其他的导师。很兴收到了另外一位心仪导师的邮件回复,并在询问了导师近期安排后主动约导师在上海见面交流。和导师在七月初就见了面,整个交流的过程比较轻松,导师主要问了一些本科的学习情况以及今后的想要研究的方向。见了面之后,导师就这么定下来啦~


  夏令营笔试及面试准备  

「 快题准备 」

考虑到自己快题基础较弱,为了能有更充足的时间练习,我报了尚谷夏令营班的第三期(8.4~8.15)。快题班时间安排紧凑,几乎每天都包括了讲课、快题练习、集中及个人评图这些内容,生活无比充实(QAQ)!十几天的快题训练,从刚开始画到绝望崩溃,到后面慢慢上手,每完成一次快题内心都会有些小小的成就感,从中能很明显的感受到自己在尚谷十几天的进步。

快题的总结修改是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上快题班的十几天里我把自己每份快题存在的问题都写在了便签贴在快题的右上角,在快题班结束后梳理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选择其中问题比较多的快题重画,并发给了之前给我评图的学姐看图,学姐也及时给我很仔细的点评回复,超nice的!

(我自己做的一些快题总结)


快题班结束后到夏令营开始前的十几天左右的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又自己练习了十套左右的快题。总结问题和自己的解题策略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绘图速度,并保证自己的手不会生~我在每天画完图后,都会发给小谷,尚谷那边会有学长学姐评图后分享在群里,同时自己也可以结合公众号内的解题文章进行分析总结。相信经历过快题班的训练后,大家的快题基本都能顺利过关哒。

(八月画的快题)

 

「 面试准备 」

同济的面试时间大约会有10~15min,包含1个英文问题和若干个中文问题。

面试问题准备包含的范围比较广,老师的问题也相对比较灵活。问题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个人基本情况(包括科研、竞赛、交流经历等),作品集,前一天的快题(面试前一天晚上准备),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导师相关研究……大家可以在准备面试材料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引导提问的材料,如喜欢参数化的同学可以专门做一本自己有关参数化研究的作品集,或交流经历丰富的同学可以做一些精美的手账。这些都会成为你面试时的加分项,也能成为你和老师们交流的切入点。

英文问题的准备可能是一些小伙伴比较关心的问题,建议大家在准备问题的时候尽量以关键词进行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写好的句子。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互相提问,大胆地锻炼自己的口语~

(面试问题的准备)

尚谷也会给大家提供模拟面试的机会,想要参加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

在面试前,大家需要准备大约2~3本作品集、6份左右的个人简历和一套夏令营的纸质材料,并记得在面试开始前交给左手边的第一位老师。


  夏令营  

在经历了前期漫长的准备过程后,终于要迎来夏令营啦~

建筑系笔试安排:

8月30日:13:00-13:45,英语笔试(45min)

8月30日:14:00-17:,快题笔试(3h)

8月31日:早上+下午面试


夏令营的详细时间安排会在报道那天张贴在学院的公告栏上,大家一定要记得拍照并仔细查看相关信息!夏令营每年的安排差不多,今年笔试额外增加了45min的英文文献的翻译,翻译内容不算难,大家不用太担心!快题考试时间从2小时增加到了3小时,但是建筑体量并没有增大,大部分同学都是按时完成啦。快题和英文翻译都安排在了第二天的下午进行,和上午的学科讲座中间只有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如果住的比较远的同学一般都选择在教室休息。大家一定要注意考试前的休息,为接下来的笔试面试养精蓄锐!

在第一天的笔试结束后,大家会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面试。在这个时候大家要记得梳理今天快题考试的相关内容,包括自己的解题思路、存在问题、对于快题题目的看法等等。快题有关的问题很有可能在第二天的面试中被老师问到哦!

我在第二天的面试中,首先就被老师问了自己对昨天快题考试题目的看法,然后老师结合快题(驻村教授工作站)和我作品集第一个项目(凤凰古城有机更新)问了二者之间在城市设计策略上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大概是这么个问题)。之后的英文问题,老师问了我,在去斯里兰卡参观了巴瓦建筑之后认为其建筑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面试总体还算顺利,老师们看起来也都很和蔼可亲的样子~大家可以把面试当作一个和老师们交流的过程,只要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面试时自信且带着微笑,从容地回答老师们的问题,相信大家都能顺顺利利通过的!


  结语  

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保研的过程,这一切绝非一朝一夕的努力所能办到,更多的来自于自己大学四年踏踏实实的钻研和为保研所作的每一份努力。相信每一个为自己梦想而为之付出的你们,最后一定都能在梦想的地方相遇。

我们已经分享了多篇学长学姐的经验贴,

欢迎大家戳下方的相关阅读哟~


责任编辑:尚谷设计编辑部

内容策划:尚谷教研室

官网:www.isunglow.co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028.html/feed 0
治愈向!西建大学生用手账记录,从建筑结缘到保研同济的点点滴滴……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62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624.html#comments Tue, 24 Sep 2019 01:53:32 +0000

感谢小谷同学的盛情邀请,也谢谢每一位来看我分享的读者。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分享我和建筑的故事,分享四年来我作为一个建筑生成长的过程。如若我的故事还能激励屏幕前的你或者能让你多一份对建筑的热情,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纪念的事。
——写在前面

今日分享


YW.Zhang学姐

19同济建筑学硕士

本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师从支老师时代建筑》编辑部


01

我和建筑的结缘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

图片来自网络

高中,我念的是理科,但是知道自己对文科念念不忘,所以非常希望在大学读能将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的专业。非常幸运的是,高一的时候看了一部纪录片,叫《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后久久不能忘怀,觉得他们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学者的模样。也是这个时候第一次知道建筑学,虽然了解不多,但是在心里默默种下了建筑的种子,觉得自己要是不学建筑的话,会后悔一辈子的。

后来,经历了很多波折,曾经非常渴望离开家乡西安去外地上大学,但是高考分数没有很理想,在老八校里只能选择自己所在城市的学校。不过后来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从一开始接触建筑学,就遇上了非常好的老师。


02

我和建筑的相处

手绘作业

很幸运!我被分在了建筑学的教改班,和其他班非常不同的是我们学校教改班的同学得到了一段难能可贵的师承关系和“自在具足,心意呈现”这样从设计一直延展到生活的行事态度。

大一的时候,有老师告诉我们:速写本是一个建筑师的灵魂”,也就是那个时候的第一堂专业课起我就开始记录身边有趣的点点滴滴,不单单是建筑,而是用一种建筑师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后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记录。那个时候对于很多专业上的东西都一知半解,也完全没有建立理性思考的逻辑,但仍然非常珍视每一次不同体验后的感受。

一场音乐会、一次展览、甚至和老师、同学的一次交谈都是我记录的素材。当时并不懂,只是单纯的记录,后来发现,它们正是我后来做设计时最宝贵的东西。

解析作业

到了大二,又有老师把我这样沉浸于感性世界中的少女拉回现实!教我们重塑逻辑!

也是那个时候懂得了一些非常浅显的空间操作、形式和语言,颠覆了大一时对于建筑学的认知。我开始认识到逻辑与条理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刚刚建立起的逻辑思维很脆弱,我也努力把它们用在生活中,比如做好周计划、安排时间表,努力让生活和学习都井井有条。但是,直到大二结束,仍然觉得自己并不会做设计。

设计作业


大三,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同时学日语、开始电脑绘图、作为院刊最忙碌采编部的负责人、做实体搭建、UIA竞赛。

也是这一年里,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时间解析了上百个案例。在这里,真的非常感谢三年级的专业课老师。大概就是这样不断的积累,从过程到结果的疯狂解析,一步步推导的过程,历练出我现在,不能说强大但也足够应对的逻辑思维。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明白建筑是什么,什么样的空间是足够好的,也第一次做出让自己非常满意的方案。

暑假,我拿到了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实习的OFFER。后来,又去台湾参加了中日联合设计工作营,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建筑世界,听到了更多的声音。

竞赛方案

三年的成长,大四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游刃有余,难得的是第一次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城市设计。这一年里,为了完成一个设计,采访了超过了在院刊采编部三年采访量总和五倍的原住民,第一次了解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明白了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无奈与心酸。

我很感谢这样的成长过程,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每一年都在踏实地成长,也感谢让我每一个设计都不断刷新设计观的老师、同学。这四年中我一直在记录,一开始是为了老师的一句话,后来渐渐已成了习惯,觉得这种记录是作为建筑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记录方式虽然不断改变,但每一个能打动我的瞬间都不曾流失过。直到今天,我仍然珍视大一时候在速写本上写下的文字,我知道那是一个建筑师成长最为坚实的脚印。


03

关于手账与记录


手账片段

其实不能算是手帐,更像是一种关于建筑、生活随性的记录。

低年级的时候,每每游历一个地方都会特别精致地画下它们的样子,记下当时看到它们的心情;听一场讲座,也会聚精会神的记下所有自己认为有用的话。

后来,慢慢有选择地去记录,不会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一幅速写,更多的是用简单的图示语言、文字去记录感受,也是我目前认为一种特别高效,能时刻让思维保持活跃状态的方式。

现在电子讯息这么发达,有的时候也会发个微博写写豆瓣什么的,回头看看也觉得是自己当初一步步走来非常坚实的脚印,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在巴黎


04

建筑学习生涯中最大的转机

大三结束,去了上海实习。这是我长这么大独自承受的,最艰苦的一段岁月,也是我至今最感激的一段时光。

直面最真实事务所工作的环境,加班熬夜的同时,被实习老板骂得非常惨。我想大概是前几年在学校太过顺利,一直在被老师表扬,听到老板说自己又没能力又没注意力的时候泪腺崩溃。不敢在事务所里哭,就坐在公交车上眼里含了一路的眼泪。回到青旅也不能哭,只好到洗澡间里放出水声哭。

现在想起来,格外感激当时的老板,正是他让我意识到团队、标准、责任的意义,也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

也正是这次实习让我重新思考今后的方向。我认识到自己大概并不是沉溺于设计的人。我热爱建筑,因为它们让我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那么多地方,即使没有去过,也能如数家珍地讲出他们的故事,会因为一建筑爱上一座城

因为学了建筑,不断弥补着自己的逻辑思维,慢慢形成条理;会用新的眼光审视历史,建筑与城市的变迁;一点点懂得欣赏绘画与雕塑,开始热衷于一切艺术的形式,并且时时想象着更好的空间与生活。与建筑相处的短短四年时间,于我来说,快乐与痛苦总是双倍的存在。

我很喜欢建筑带给我的这些丰富的东西,却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力输出。大四的时候我当上了 院刊的主编,接触到更多的人,也慢慢认识到建筑世界的宽广,不单单是建筑设计这么简单。也是这个时候读了更多理论书、逐渐对建筑理论、传媒更加感兴趣。

在卢塞恩

大学期间,我游历了很多国内外的城市。逐渐意识到,国内目前设计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单单是设计师的层面,提高普通民众的审美意识也许是在我目前看来更迫切,更需要我去改善的问题。因此慢慢确定了现阶段的方向,和我后来的选择也是一致的,在CAUP的时代建筑梯队,希望未来的几年时间能在这个平台上接触到世界范围内优秀的设计与理论,再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方向吧!


05

关于未来的选择

在佛罗伦萨

非常明确的一点是,自己一定会从事和建筑相关的工作。

但是,具体是设计还是媒体或者是理论研究,目前也并不确定,在同济的日子再好好探索吧。在此之前,希望能在各个喜欢的国家游历,体验各种不同的工作、学习状态,将来再做选择。

目前,在日本东京一家事务所实习中,过着每天加班的日子,却也非常喜欢沉浸在这样的设计氛围中。将来还是希望做一些能兼顾生活,并且,可以保持健康又充满创意、有意义的工作。虽然知道非常难得,还是希望自己可以非常坚定地在建筑的道路上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在首尔

我就分享到这了!再次感谢每一位看我分享的读者,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励屏幕前的你~~~


读完学姐的分享,我很感动,感觉被治愈了。学姐很优秀,但却一直强调,这是幸运。幸运地遇上了建筑学,幸运地遇上了启蒙老师,幸运地经历了难得的实习机会。但我知道,这都是学姐的努力所得,越努力越幸运!学姐也是心怀感恩之心,感恩老师和同学,感恩艰苦但充满意义的实习时光,感恩一路走来所有的点滴!学姐的内心世界一定很美好~~~真的好棒~

看到学姐的手账,小编想起了自己的学习时光,每天上完课就休息,现在,校园生活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好希望当时的自己能记录每天的心情!(小编默默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今天开始记录!)

如果你也感叹时间匆匆溜走,那就拿笔,把生活记录下来~~~永远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新的人生意义呐~

——内心被触动的小编

- END -


责任编辑:尚谷设计编辑部

官网:www.isunglow.co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624.html/feed 5
经验丨从转专业到德国名校慕尼黑!他如何用1年的时间搞定德语、Aps+作品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6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62.html#comments Fri, 16 Aug 2019 02:36:59 +0000
编者按:本篇文章是杨健同学的自述,他将为同学们带来他真实的申请感受和经验,为有志申请德国建筑名校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 ”联合“RAC STUDIO”为有留学需求的小伙伴提供了免费的留学评估,可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

 杨健-同济大学 建筑系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GPA:4.2  93/100

DSH-2 (KIT) 

OFFER(截止发稿前):

慕尼黑工业大学 TUM Architecture(最终去向)

斯图加特大学 Uni Stuttgart Architecture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Architecture

image.png

  x RAC STUDIO 

800+建筑景观交互类留学申请案例

200+世界TOP5院校留学大牛老师

产学研一体化的设计事务所+设计学院


 免费留学评估 

点击下方链接

报名链接

*评估老师将在 1-2 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请留意微信


※ 01

自我/Myself

性格与特质

个性比较官方吧,说话做事太正派了hh,好在能吃苦,比较坚韧,申请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都想办法克服过来了,回头想想也挺佩服自己一年搞定德语还有aps以及作品集的,相当不容易

有些特质是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首先就是逆商,好的设计师,尤其建筑设计师一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出国,像德国,面临的挑战是很多的,语言,审核,课程匹配度等等。希望学弟学妹们坚定自己的信念。


选择建筑与留学

大一的时候是物理专业,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对于同济的建筑有所耳闻,大一的时候立志转到建筑系,当时一边刷绩点一边画素描,最后如愿转成

最后还是一个机缘巧合基础到德语,以及对于德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建筑信息学方面的技术比较感兴趣。再加上德国的教育对于家庭的经济方面压力比较少,就下定决心申请德国,开始准备去德国的各种事宜


※ 02

爱好/Hobby

※喜欢游泳、看电影、摄影,会骑行看城市,唱歌也挺喜欢的,平时会画画。

△photo credit to Jian Yang


喜欢的艺术家及作品

 △莫奈 — 《睡莲》

我本身也画丙烯,对于莫奈对于光影以及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作品的绘画方式很喜欢,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以及对于情绪以及氛围的渲染让我觉得简直如同上帝之手一般的神秘伟大。

格哈德·里希特

第一次看里希特的作品,就被一种蹦蹦跳跳的,十分饱满,十分张扬的情绪冲击到了。这位蹦蹦跳跳的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开始探索的是绘画这件事,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但是他却没有完全脱离画作本身,相比于一些更加当代的画家,我喜欢他的纯粹以及跳脱。


喜欢的作家及书

最喜欢的作家是Dylan Thomas,最喜欢他的《狄兰·托马斯诗选》,最喜欢的是那句,don'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ylan Thomas

喜欢的电影

△《阿凡达》

△《黑客帝国》三部曲


※ 03

灵感/inspiration

启发比较大的还是在上海骑行的时候。上海真的是一个有很好的城市资源的城市,最想说的就是上海的拼贴感以及城市的丰富性,有一次骑车路过老城厢,董家渡附近,个人认为身体建筑学是学习建筑最好的方式。多看就会多感。


欣赏的设计师
  • 卒姆托

卒姆托的设计真的很温暖,比较惊艳的当然是在地性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比较深刻的是传统,历史,地域性都是设计的一部分。个人认为对于设计与传统的理解来讲,卒姆托是一个高峰。

△Saint Benedict Chapel - Peter Zumthor

  • 库哈斯

喜欢库哈斯的原因是,库哈斯对于建筑的贡献更多的在于建筑之外,对于城市,大都会,以及以一种批判的视角看待社会。由于对于城市以及社会的深刻的理解以及风格性的认知。他关注的更多的是建筑形式之外的,一些非物质的讨论与分析。让我很喜欢。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 Rem Koolhaas

  • 藤本壮介

藤本的空间感真的很有特点!喜欢日本的模糊与通透。作品集中的一个方案就是基于对藤本的思想的研究而作的方案。

△House N - Sou Fujimoto


※ 04

作品/Project

 ▷ 作品集特质 

重建筑基础图纸,轻推理,重点的大图纸比较重要


 ▷ 项目简介 

 •• project 1 - 山地俱乐部

对于空间与关系的探讨,对于模糊空间的分析和生成,其实是空间限定方面的进一步分析与演绎,不过过程在最后呈现的时候都尽量弱化了,还是那句话,用平面,立面,剖面图说话。用重点的渲染或者其他形式的大图讲述方案。推理与演绎过程简化。

△photo credit to Jian Yang

 •• project 2 - 历史建筑改造

重点对于材料以及构造等方面的设计能力进行呈现。

△photo credit to Jian Yang

 •• project 3 - 火车站

火车站的各种功能的再梳理,将空间按照活动进行抽离以及分层。

△photo credit to Jian Yang


※ 05

关于留学/Abroad

 ▷ APS准备 

Aps一定要早点排队,越早越好!关键是时间上的挑战比较大。我排了一年才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早排队!至于面试过程,设计方面的真的比较主观,都不难,听懂教官的问题比较重要,不要基于回答考官的问题,要做到真的理解到位再回答。


 ▷ 德语 

德语是很多学习建筑的同学一个很大的挑战。我的个人建议就是考dsh比较划算,还快。但是如果担心认可度考德福的话也没什么问题。德语还是要重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想考过还是机会不大的,多练多背,没什么诀窍。


 ▷ 申请回顾 

一路走来很庆幸,很多次自己都化险为夷,顺利达到目标,我是在同济大学的大三下去同济的德强班学习一年德语,后来又去新东方学了一个暑假的德福考试。九月份去台湾考试,后来又去上外参加了德福考试。期间也考过上外的dsh。现在想想也是很好的回忆呢。作品集四个是按照从大到小的尺度。慕尼黑工大三个作品,其他学校四个作品。两个是自己在学校的设计改的。一个是参加罗乐的studio,最后一个是多多带城市设计。


 想要感谢的人 

感谢周老师,感谢罗老师,感谢多多老师,感谢陶卓老师在德语方面给我的帮助,感谢Teresa汤婷洁在申请方面给予的协助的帮助。祝大家都能圆梦。


作者 | 杨健

图文编辑 | RAC

视觉 |

image.png

  x RAC STUDIO 

800+建筑景观交互类留学申请案例

200+世界TOP5院校留学大牛老师

产学研一体化的设计事务所+设计学院


 免费留学评估 

点击下方链接

报名链接

*评估老师将在 1-2 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请留意微信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62.html/feed 0
同济保研夏令营快题公开课02:常见功能性建筑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13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130.html#comments Fri, 02 Aug 2019 03:26:24 +0000

同济建院建筑学的夏令营将在8月底进行,直接推免时间未定,预计在9月中下旬左右。无论是已经通过夏令营初审,或将要通过直接推免保研同济建筑的同学,都建议大家在九月份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课程回顾 

扫描二维码直接观看课程

请在wifi下观看~

本章,我们从快题设计中的常见功能性建筑设计进行讲解,包括:报告厅多功能厅影剧院体育馆这种大空间建筑住宅类的小空间建筑等设计要点。


PART 1 报告厅/多功能厅/影剧院

1. 功能与组成部分

报告厅的座位是固定的,可以作为多媒体的讲堂,也可以放小电影或举办舞会。它的主要使用空间,一个是观众席,一个主讲台,辅助空间相对比较多。有放映室、贵宾接待室、化妆间、更衣室、卫生间等等。这种报告厅,辅助部分一般是放在主要使用部分的四周来布置

△ 报告厅平面图

多功能厅一般是不设置固定的座椅,所以它的层高可以稍微低一些。一般设计在4.2米6米之间。同时多功能厅也可以作为活动室,舞厅来进行设计,可以增加一些休息、会议、交流等等的空间。

△ 多功能厅平面图

影院通常会有短排法和长排法两种平面排布形式,短排法两个横走道之间不宜超过20。靠后墙如果不设置横走道,前面一条横走道与后墙之间不宜超过10排。观众厅的走道一般来说是按每百人0.6米来计算宽度,短排法的中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米,边走道的净宽不能够小于0.8米

△ 平面排布形式

剧场有一个主舞台,舞台的一般进开口是在9米15米,舞台的深度是在4米6米。下图平面的案例,是一个疏散在舞台的后侧以及座位的后侧,没有两侧的这种疏散,但其实也可以向影院和剧院那样,在座位的两边来进行人流的疏散。

△ 剧场的功能组成部分

2. 平面形状及座椅排布

观众厅的平面基本类型一般会有比较多的形状。比如说矩形,它的体量较小,结构简单,一般用于小型或者偏小型的剧院。中型的话比较常见,它的容量也比较大。扇形的这种平面排布形式,它容量大,平面的利用率会更高一些。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形状,比如八角形、六边形卵形圆形方形,可以根据自己的平面需求来选择合理的平面排布形式。

△ 观众厅平面基本类型

观众厅的座位排布一般是根据安全方便以及视觉效果来进行分区和布置,这种比较小的矩形,一般小厅从单侧入,没有横走道,再大一些的话,就可以分区布置,然后设置纵走道,横走道边走道等等。也有一些是长排法,它只会设置两侧的一个双向的走道,以及后面的一个横向的通道,也可以结合长排法和短排法来进行布置。

△ 常见坐席及走道布置

3. 剖面设计

座位要注意到有座椅的抬升。为了减少前后的视线的遮挡,地面每排大概会升起0.12米,或者是隔排升起0.12米

△ 座椅的抬升

观众厅的剖面形状受放映条件和视线条件的影响,一般会在地面会有一个坡升。平地一般是300座以下的小厅。如果座位数增加的话,前排对后排产生了视线遮挡,会出现这种小坡或者是散座。随着坡度的增大,会设置局部的坐席,来保证视线基本无遮挡的一个条件。像H这种陡坡形状的话是一般会出现在比较新型的电影院,这个是可以结合建筑的造型来进行整体性的设计。

△ 舞台的剖面

报告厅的地面是逐步抬升的,最高处的座椅净空一般会达到2.2以上,座位下方就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用房来进行设计。考虑到装修和梁的高度,一层高的话,一般会设计在4.5米7.5米左右。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个舞台的话也是有一个抬高的部分,一般会在500到600左右。

△ 报告厅的净高与层高

4.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的要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阅览室等。这种大型的人流比较多的空间,室内的任何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米一些小的房间,如果只有一个安全出口的话,距离是20米然后要设置2到3个疏散门,每个门不小于1.4米的宽度。观众与作报告演出的人员,它的流线需要分开的设置。如果这种大空间设置在二楼,需要有直接通往地面的疏散楼梯。可能在比较大型的建筑,这种大空间会放在顶层,或者是建筑的一个端部的一个空间。


PART 2 体育馆

1. 功能与组成部分

体育馆的主要使用空间是中间的比赛空间以及观众厅,辅助用房会比较多,有观众用房、贵宾用房、运动员用房、办公用房以及技术设备用房等等。


△ 功能与组成部分

体育馆的功能以及人群的流线会相对复杂。一个比赛场地,最基本的需要有观众的入口、运动员的入口贵宾的入口以及工作人员的入口。观众需要一个比较大一点的休息厅,并且休息厅是需要连接厕所饮水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的空间。运动员需要在比赛场地和门厅之间有一个检查处。医务的急救室也应该临近比赛场地和运动员休息的空间。贵宾需要有一个另外的开口,有一个比较小的门厅,能够连接一些休息厅接待厅以及一些厕所等基本的服务空间。工作人员需要一些连接办公记者警卫等空间。设置广播电视人员的专用出入口和通道的话,出入口应该和附近需要有足够的场地去停放一些转播车。播音员和评论室需要能够直视比赛场地主席台和显示台。

△ 功能与组成部分

2. 内部人流分析

对于体育馆,各类人员使用的功能区都需要有单独的出入口,并且在体育馆建筑不同的方位。有几种不同的人流组织的形式,主要的四种类型就是观众贵宾工作人员运动员

△ 人流组织形式

3. 剖面设计

体育馆作为大型建筑,疏散问题是一个需要主要考虑的问题。可以结合不同的层高来设置不同的入口,那么座位下面的空出来,这种空间可以作为辅助用房的空间。

△ 体育馆剖面图

4. 设计要点

第一点是要合理组织广场内各种流线。观众人流从体育馆长轴一端的集散广场,然后上楼梯进入二层的入口,进入体育馆的休息厅。贵宾与领导运动员一般会从体育馆长轴另一端场地入口进入,并分别转入体育馆的短轴,也就是图中南北向的各自广场,从而进入体育馆。此流线布局可使贵宾人贵宾席,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路线都较短捷。

△ 合理组织流线

第二点是要合理组织空间。体育馆的外场(观众席和观众用房以及活动用房)和内场(比赛场地和运动员用房以及其他为比赛所需要的服务的管理、工作、设备用房),它的分区应该是互相不干扰的,各部分使用的面积做到适用配置恰当。

△ 合理组织空间

第三点是要充分的利用空间。除了观众席位和比赛场地之外,内外场和其他用房基本上是利用了观众看台下的空间。观众的用房会布置在二层,而贵宾和运动员的话为了便捷,一般会布置在一层。

第四点体育馆的长轴一般是东西向的。观众的席位以比赛场地的长边两侧为主。场地内两端的观众,最好是要少一些。主席台和裁判席,分别聚在场地长端的两侧,边界后中间的地方

第五点比赛场地可按篮球场的尺寸设计,有15米乘28米,或者是手球比赛场地的,是24米乘24米。


PART 3 住宅

1. 主卧室

对于主卧室,它的最低开间一般是3.6米,最低进深一般会是4.8米,这是保证家具摆放和人活动最低的适用要求的尺寸。舒适类型的主卧室,它的开间可以达到3.9米,进深会达到5.1米,这时候家具摆放和人的活动是比较方便的。

△ 适用型主卧室

高舒适的主卧室,它的开间会占到4.2米,进深的话可能会占到7.5米,家具摆放和人的互动就会更加的方便。不仅如此,到了这种高舒适型的主博士的话,就需要配有主卫生间和浸入式的衣帽间,或者不设置衣帽间,把卫生间做得更大,让洗浴更加的舒适一些。

△ 高舒适型主卧室

2. 次卧室

次卧室为住户非主人使用的卧室,它的最低适用的开间尺寸一般是3.3米,进深的话是4.5米

△ 次卧室

3. 儿童房

适用型的儿童房的话,它的开间可能只有3.0米,进深的话4.2米。可满足家具摆放和人的活动要求。

△ 儿童房

4. 书房

三室以上的户型宜设置书房。书房是供主人学习或家庭办公(工作)的房间。因无需摆放大床和床头橱等家具,所以其尺寸要求也不像卧室那样严格

△ 书房

5. 客厅

客厅也有称起居厅的,它是家庭的中心枢纽,是家人或家人与亲友共享的沟通、交往、休憩、娱乐空间。

△ 客厅

6. 厨房/餐厅

厨房也是住宅内非常重要的房间。对某些家庭来说,可能家里的用餐的小餐厅也是和书房结合在一块设计的。现在最新的规定出来的话,中国一般是不建议做开放式厨房

△ 厨房/餐厅

7. 玄关/门厅

对于玄关和门厅来说,它不仅仅是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也具有一个实际的使用功能。比如说在一边放置鞋橱,橱柜上放鞋,上面的立板可以挂雨伞雨衣手包等。对于玄关来说,它的开间尺寸一般会在1.5米以上。门厅的话它是既形成了一个交通枢纽,又可以保证其他房间不再受门的进出的一个干扰。

△ 玄关/门厅

8. 卫生间

卫生间分公共卫生间和主卧卫生间。主卧的卫生间一般是接近方形的,便于布置洁具的,图3和图4这种高舒适型主卧室图里面的卫生间的尺寸,尺寸基本上可以摆放矩形或者是大三角形的喷水按摩淋浴缸,公共卫生间以矩形为佳,这样即可以少占面宽,又可以将洗漱与浴厕隔开。

△ 卫生间

9. 楼梯间

楼梯间的适用开间尺寸一般是2.6米,进深的话是5.8米。能够满足走人、家居搬运、管道井设置等各种要求。这个楼梯间应该是一个多层的住宅建筑楼期间的尺寸图,对于独立住宅或者是比较小型的住宅,它的尺寸还可以更小。它的梯段宽度对于单户人家来说,900就足够了,并不需要设到1米多。然后层高的话,如果2.8米,每个踏步一般在150公分左右,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尺寸。

△ 楼梯间


 夏令营快题专项课程 

课程详情:尚谷保研夏令营班 | 课程简章(点击跳转)

- END -



责任编辑:尚谷设计编辑部

内容策划:尚谷教研室

官网:www.isunglow.com

电话:400-176-8008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130.html/feed 0
超级校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优秀毕业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7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78.html#comments Mon, 29 Jul 2019 02:20:11 +0000


概况

设计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新建CBD内,整个区域希望打造成未来城市的样板,功能复合,开发强度高。该地块以国际高中为主体,拟建设一个包含学校、社区服务与对外培训的教育综合体。

该住宿制高中以学生社团为主要特色,实行走班制,并希望能够与社区共建、共享、共荣。本课程希望以学生社团为组织线索,从社团文化的视角建立一种新的学习生活体系与校园运营方式,同时将校园本身作为参与城市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满足使用的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激发校园功能与空间的潜力,探索超高容积率的教育综合体的可能性。

▼校园嘉年华

“超级校园”的“超级”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高容积率、功能复合、模式创新的特点上,也体现在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协作推进设计的课程组织方式上。

对外,设计者将底部空间还给城市,通过与城市分时共享来缓解高密度背景下空间资源紧缺问题;对内,设计者通过一套全新的输入输出系统模式来满足校园管理、学生自治、对外互动等多重需求。最终方案充满疯狂构想又不失可能性,兼具浪漫与现实的双重属性。

▼超级校园漫游视频

▼模型搭建过程

 

为何超级?

首先是功能超级复合。这是一个位于CBD中的校园。场地周边存在多条不同标高全地块环线,该地块将在各个层面与城市接驳。不仅仅学校本身的功能丰富,同时附加了很多社团空间,所以形成了一个城市共享的教育综合体。

▼功能超级复合


其次是超级容量。目标容积率为3.0,而一般中学容积率约0.6-0.8,超越常规校园五倍的高容积率必然导致复杂性和综合性。

▼超级容量


然后是超级社团。社团是校园中最具弹性的部分,代表了一种学生自发的活力和创造力,因而设计者将社团相关空间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校园设计引入对外培训功能和社团相关空间,意味着校园的功能将更加复合,需要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

▼超级社团

▼设计者将社团相关空间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

再者是超级创新模式。城市和社团生活的介入使过去围绕基础教学展开的单核模式不再适用,因而设计者探索了一套全新的输入输出系统模式从而满足校园管理、学生自治、对外互动等多重需求。

▼超级创新模式-全新的输入输出系统模式

同时在整体模式之下,我们每个部分都对其空间模式有所探究与创新。

▼对每一个部分的空间模式进行探究与创新

最后是超级协作。我们采用流动分组的形式,跟每个同学都能合作一次的超级机会。同时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对接,争吵,调和,求同存异。十三个人协调统一又在各自的设计中保有个性,使整个方案呈现出高度整体性,并展现出团队成员对校园乃至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

▼超级协作-采用流动分组的形式,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合作模式

 



城市关系


▼城市功能开放,采用小街区模式

▼功能分时共享

▼丰富的城市界面

▼城市展示峡谷

▼立体交通组织

 

超级创新模式

▼输入输出体系

 

超级空间模式

▼超级宿舍-以社团公共空间为组织的宿舍组织模式

▼超级教室-围绕教师办公的教室组织模式

▼超级核心-食堂图书馆结合的书厨社多重世界设计

▼超级绿野-多重起伏的校园承上启下界面设计

▼超级体艺-复合操场的社团环串联场馆空间设计

▼超级培训-以城市峡谷为线索的小街区模式对外培训设计

 

技术图纸

▼金桥上河图(以下图片请横屏手机观看)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超级绿野层平面图

▼+16.00m平面图

▼+28.00m 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超级校园·以社团为组织线索的超高容积率教育综合体设计-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
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络邮箱:jingyihuang1996@gmail.com
项目完成年份: 2019年6月
建筑面积: 152731 ㎡
用地面积:31809 ㎡
建筑总计容面积:102749 ㎡
容积率:3.23
项目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新建CBD
项目类别:教育综合体
项目参与者
指导老师:董屹,王桢栋
设计团队: 黄景溢,罗西若,薛钰瑾,华心宁,金青琳 ,佟帅,刘子瑜,杨学舟,胡立群,张梓烁,马晓然,蒋征玲,蒋妤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78.html/feed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