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层体量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匍匐于山脚下的巨石:楼纳露营服务中心 / 李兴钢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76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768.html#comments Tue, 14 Jul 2020 03:07:50 +0000 楼纳露营服务中心设计始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基本竣工投入使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部山区的楼纳村大冲组“建筑师公社”——群山环绕下的一块闭合盆地之内,用地西侧靠山,东侧临道路和水塘,场地内原有两户相邻的院落民居,拆除后遗留下房基和部分石墙。

b1 _场景印象草图.jpg

△ 场景印象草图

作为公社露营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包含更衣休息、餐厅、咖啡、会议、办公等功能。试图保留当代的视角,创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而非将视线局限在所谓的“传统”,在空间记忆、地理环境、在地建造三个层面上做出了回应,探索一种包含隐喻的、在土地中自然生长的现代性。

△ 构思草图,介于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营造

c2 _西南侧鸟瞰_(拍摄:张广源)_调整大小.jpg

△ 西南侧鸟瞰 ©张广源

△ 东侧人视 ©张广源

△ 东南侧鸟瞰 ©张广源

新建筑被视为老宅的延续,保留老宅房基、轮廓尺寸和石墙遗迹,设置火塘、院落及“寨门”,让过去的空间与尺度随之延续在场地中,小溪接通山泉,保留场地中的老井,采集天然水资源为景观和生活所用,层层石阶时而隆起、时而下陷的起伏形态是对楼纳大尺度喀斯特地貌、地质环境的象征性重现,整个建筑犹如巨石匍匐于当地特有的喀斯特“馒头山”脚,与楼纳的独特地景融为一体,当人从田埂间望去,所见既是大地向山林隆起的一部分,又是一个可以自由登高观景的平台,亦是一个温馨的居所。

d1 _南侧人视(拍摄:张广源)_调整大小.jpg

△ 南侧人视 ©张广源

现代公共功能的置入顺应原有老宅的位置关系,以院落的方式围合,同时将两个宅基之间的空地设置为第三个内院,一侧向阴翳的自然山林敞开,当人们从开阔地带逐步进入安静的院落及屋后绿荫下的廊道,一种在公共环境下的私密感被逐渐诱发。

△ 内院人视 ©张广源

△ 中部庭院看向南院正房,南院残留的老墙与新墙并置 ©张广源

△ 中部檐廊,建筑的厚重创造了荫蔽并与强大的自然相融 ©张广源

△ 咖啡厅人视 ©张广源

各个房间的屋面通过平台和阶梯连接成一体,将火塘、广场、庭院、水池等地面的多样活动引向屋面,整个大冲组的山水地景尽收眼底。

△ 由东侧道路看北院 ©张广源

△ 由场地南侧望向屋顶平台_活动被从地面引向屋面 ©张广源

△ 由南院屋顶北望 ©张广源

△ 场地北侧水塘,从山泉及降雨获取水源,并分担泄洪压力 ©张广源

△ 由建筑屋顶北望水塘,山中雨水可由水渠汇入池塘 ©张广源

△ 由屋顶平台眺望,山水尽收眼底 ©张广源

△ 屋顶平台北望 ©张广源

当地人将混凝土与多种在地材料(尤其是石材)结合,形成墙角、门头、挑檐、挑台、楼梯,服务于在地生活的空间创造,并因其跨度及可塑性,极大丰富了民居的空间类型,在构造设计上沿用这些做法,并改良其工艺,发掘其塑造空间的潜力,使之为现代空间服务。

△ 施工照片,混凝土砌块加固结构并锐化建筑形体 ©陆少波

△ 楼纳民居,混凝土与石墙毫无违和感地拼接 ©李兴钢

餐厅使用的混凝土十字柱是当地石砌十字柱的改良,较大的支撑跨度为室内使用创造了灵活性,同时解放了建筑立面,使其如同一个漂浮在水上的亭榭。

△ 餐厅人视 ©张广源

△ 场地北部望向餐厅,建筑内外通透犹如水上亭榭 ©张广源

△ 由场地东北角望向北院 ©张广源

△ 由东侧道路望向南院 ©张广源

设计图纸

m1 _总平面图_调整大小.jpg

△ 总平面图

m2 _平面图_调整大小.jpg

△ 平面图

m0 _轴测图-调色(两个轴测选哪个都行).jpg

△ 轴测图

m3 _东立面图_调整大小.jpg

△ 东立面图

m4 _北立面图、南立面图.jpg

△ 北立面图&南立面图

m5 _庭院剖面图.jpg

△ 庭院剖面图

m6 _楼纳详图2.jpg

△ 楼纳详图

m7 _楼纳详图1.jpg

△ 楼纳详图

m8 _模型(1:400)_Model_(1:400)_调整大小.jpg

△ 模型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社区中心

项目地点:兴义,中国

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面积:306 m²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张广源,陆少波,李兴钢

厂家:Bentu, Hongya Zhuyu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ke Juji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主创建筑师:李兴钢

设计团队:李兴钢、谭泽阳、陆少波、侯新觉

委托方:贵州省楼纳建筑师公社

结构设计:赵广海

施工方: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768.html/feed 2
浙江自然博物院 / 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5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56.html#comments Fri, 14 Feb 2020 08:34:43 +0000 浙江自然博物院位于中国杭州,创立于1929年,馆藏20万余件标本,涵盖地质学、生物学和古生物学领域。中国东部的浙江省拥有许多白垩纪时期的重要发现。该院的第二座,也是新建的博物馆坐落于浙江北部的安吉县,成为一个文化新区的核心建筑。

e1.jpg

新馆建在坡地上,被一个巨大的自然公园的竹林环抱,远眺低处山谷的田野。一系列宽敞的展厅组成松散的架构,以容纳大型展品:恐龙化石、全尺寸模型、大尺度的野生动物布景,以及多媒体和互动展示元素。

c1.jpg

错落的8个单层长条形展厅沿坡地逐级布置。它们顺应自然地形,最小化建筑对景观的视觉冲击,围合了一个开敞的内院。凉廊,也可视作提供遮蔽的走廊,环绕这个中央空间,调和室外空间与博物馆的室内空间。

▲ 总平面图

▲ 剖面图AA

在建筑的最北部,入口厅迎接参观者,同时提供了面向中央庭院和远处景观的视野。每个展厅既可以从中央庭院两侧分别进入,也可以通过逐级而下的凉廊连续参观。最南部的建筑体量面向基地最低处的湖泊。

1.jpg

e2.jpg

展厅坚实的建筑形式嵌入在中央庭院和周围公园的浓密景观中,植被延伸至绿化屋顶。建筑组群表面粉饰红赭色涂料,与场地山坡上的黏土颜色相近,强化了建筑和景观之间的联系。

f1.jpg

项目图纸

m1 _06_D_PV_S_2000.jpg

▲ 平面图

m2 _06_D_P2_2000.jpg

▲ 平面图

m3 _06_D_EE_2000.jpg

▲ 东立面图

m4 _06_D_EN_2000.jpg

▲ 北立面图

m5 _06_D_SBB_colour_1000.jpg

▲ 剖面图BB

m6 _06_D_E_Perspective.jpg

▲ 透视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博物馆

项目地点:湖州, 中国

建筑设计: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面积:58000.0 m²

项目年份:2018

项目团队:Hans Christian Buhl、杜喆煦、范田原、侯京慧、Andrew Irvin、李涵、刘慧群、潘吉地、孙凤娟、Nora Wuttke、徐丽萍、周之洵;效果图:Andrew Irvin

委托方:浙江自然历史博物院、安吉县人民政府

项目合伙人:大卫·奇普菲尔德、Mark Randel(设计主创)、陈立缤

项目建筑师:Alessandro Milani(竞赛)、Miguel Angel(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沈慧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李初晓(现场艺术监理)

竞赛团队: 杜喆煦、孙凤娟、Nora Wuttke、徐丽萍; 效果图:Alessandro Milani、杜喆煦

地方建筑师: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杭州(施工图设计至施工监理)

结构工程师:奥雅纳国际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概念设计)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杭州(方案设计至施工监理)

机电工程师:奥雅纳国际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概念设计)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杭州(方案设计至施工监理)

建筑物理工程师: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杭州

灯光顾问:杭州胜乐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杭州

展陈概念策划:上海德立创意有限公司,上海

景观设计:Levin Monsigny Landschaftsarchitekten,柏林(概念设计)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杭州(方案设计至施工监理)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56.html/feed 6
济宁美术馆 / 西泽立卫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36.html#comments Wed, 30 Oct 2019 01:55:17 +0000 日本建筑师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在中国山东省济宁市设计完成了一座艺术博物馆。该艺术博物馆是一个更大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坐落在湖边,周围环绕着树木和其他植被。为了将博物馆融入到周围环境中,建筑师们提出了一个单层建筑方案,该方案有一个巨大的有机形成的屋顶。在屋顶下方,展览馆还配有图书馆、办公室和其他后勤设施。

调整大小 ryue-nishizawa-jining-fine-arts-museum-designboom-1800.webp.jpg

济宁美术馆的内部空间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布置,空间之间通过玻璃檐廊、半户外空间和外部广场连接,所有这些空间都允许室内活动向周围环境中扩展。同时,西泽立卫对玻璃的运用确保了建筑在自然光下具有明亮通透的视野,与外部世界保持了直接的联系。

ryue-nishizawa-jining-fine-arts-museum-designboom-02.webp.jpg

悬挑屋檐是该建筑的显著特征,这为游客创造了坐下休息的室外空间。在整个方案中,采用了来自于当地的砖块,以与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建立起联系。

ryue-nishizawa-jining-fine-arts-museum-designboom-03.webp.jpg

ryue-nishizawa-jining-fine-arts-museum-designboom-04.webp.jpg

ryue-nishizawa-jining-fine-arts-museum-designboom-05.webp.jpg

ryue-nishizawa-jining-fine-arts-museum-designboom-06.webp.jpg

ryue-nishizawa-jining-fine-arts-museum-designboom-07.webp.jpg

除了在进行自己的建筑实践之外,西泽立卫还和妹岛和世共同经营着SANAA建筑事务所。2010年,这两位日本建筑师共同获得了普利兹克奖。

g1.webp.jpg

▲ 总平面图

 g2.webp.jpg

▲ 平面图

g3.webp.jpg

▲ 剖面图 

g4.webp.jpg

▲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名称:济宁美术馆

地点:中国山东省济宁市

建筑设计:西泽立卫办公室

状态:完成,2019年开放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36.html/fee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