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2021年3月春招 | 致正+大正建筑: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及冰厂田前滩幼儿园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8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86.html#comments Tue, 02 Feb 2021 07:14:07 +0000 1606968096814073.jpg

△ 看台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21年已悄然过去一月,而春天也即将到来。在阳光正好的三月, 联合国内多家优质事务所开展一场“ ×顶级事务所直通25+高校线上春招”活动(敬请期待)。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参与活动的每一家事务所,我们将以专题的形式为您展示其作品。见作品,如见其“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正建筑事务所是参与 2021高校线上春招活动的事务所之一,本文为您展示的是该建筑事务所与致正建筑工作室联合设计,于2019年完成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及冰厂田前滩幼儿园项目。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

1. 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功能复合采用了何种方式?

2. 功能复合中“挤压”出的有趣、高校的公共交流空间是什么样的?

3. 支撑高密度复合空间采用了何种结构?

4. 请感受“台”与“庭”创造的公共空间。


以下为作品详情

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和幼儿园相结合的前滩学校位于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西南部的滨江国际社区中,东北角隔河与前滩中心区相望,西、北两侧与社区相接,并可远眺黄浦江。前滩区域作为后世博时代重点开发区域,已然成为补充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功能的第二商务载体。整个社区的规划结构为高效、便捷、宜人的小街坊模式,而学校地块虽然较大,但是接近1.5的容积率使其必定成为一个高密度的校园。由此,前滩学校的设计在宏观上需要有效回应城市公共环境,而在微观上则要基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空间复合的诉求,形成空间组织高效、交往交流便利的校园环境。在功能复合中挤压出的高效、有趣的公共交流空间正是前滩学校空间体验中最关键的感知点,也形成了整个校园的功能架构支撑和核心设计理念。

1606968107494357.jpg

△ 区位鸟瞰

1606968107139080.jpg

△ 城市肌理

1606968107278749.jpg

△ 鸟瞰

根据周边城市空间关系及日照控制条件,运动场地位于校园西南部,整个校园由南至北分为幼儿部、小学部、综合教学部、初中部和文体部五个相对清晰的功能区域。幼儿部单独在南侧设出入口,而中小学部的主入口则设在东侧道路上。设计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满足各部分功能及流线合理性的前提下,创造不同功能区域间使用上的复合与共享。而前滩学校大大高于上海地区学校标准0.8容积率的超高空间密度恰恰为我们的设计策略创造了条件,促使我们用“台”与“庭”两种空间类型来定义这一复合的校园空间。

1606968117451001.jpg

△ 视线分析

位于学校二层的面向运动场的“L”字形阶梯平台将小学部、综合教学部、初中部和文体部从流线上有效地串联起来,并形成环绕操场观看体育活动的空中看台,使建筑内外的场景产生了互动,师生们漫步在这个空中开放空间中,可以环绕操场、眺望江景。

1606968132848089.jpg

△ 平台交通分析

1606968132400121.jpg

△ 平台分析

1606968132380942.jpg

△ 鸟瞰

同时,这一空中平台系统上部复合了同样面向运动场的图书馆和体育馆这样的开放性公共使用空间,与空中平台一起形成了学校面向社区的最公共的开放界面与认知形象,以开阔的形态回馈城市,建立起校园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过渡转化关系。

1606968132774599.jpg

1606968132829531.jpg

1606968133363476.jpg

1606968133737416.jpg

△ 看台

而在校园东北角这一布置了变电所的空间消极的末端,我们利用变电所的屋顶与二层食堂世界联通,形成了类似校园后花园的眺望河景和对岸前滩中心区的景观平台,并与大尺度城市外部空间发生关联。

1606968134641288.jpg

△ 从连通食堂的变电站屋顶平台看城市天际线

在用平台系统创造了校园的整体公共性的同时,我们用室内、室外不同类型的“庭”来定义各个功能区域内部的公共性。综合楼居中串联中小学部的整个教学区,由南北两个分属小学部和初中部的室外庭院来形成其合院式的内向空间格局,提供学生课间活动的向心与便利。而分布于综合楼、图书馆和文体楼内的四个不同特征的室内中庭,则为这两个空间密度最高的区域带来了明亮宜人的内部空间核心。

1606968150115341.jpg

△ 庭院分析

1606968150102565.jpg

△ 综合楼立面

1606968150654845.jpg

△ 操场

综合楼的中庭特别狭长,顶部的高侧窗可以使两侧的专业教室得到自然采光的补充。斜向交叉的楼梯,打破了回型走廊的传统单调体验,通过创造出空间的戏剧性引起学生对自由跨层的空间兴趣。

1606968166165580.jpg

1606968166231362.jpg

△ 综合楼中庭

而综合楼东端利用地形不规则限制形成的边中庭,既是建筑与城市沟通的场所,其内部螺旋上升的阶梯状的空间不仅串联了不同楼层的多种功能,也为密集的专业教室组群提供了自主的活动和休息场所。

1606968166349916.jpg

△ 综合楼边庭

位于综合楼西端三、四层之间联系图书馆上下空间的大台阶边中庭既如同一个多功能的开放集会空间,又为学校的公共界面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活力核心。

1606968166469515.jpg

1606968166721839.jpg

△ 图书馆中庭

文体楼中部的贯穿中庭通过一个螺旋上升的公共楼梯,线性串联了四大核心功能,有效解决了游泳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剧场、食堂等大体量垂直向复合空间的交通组织。

1606968186473485.jpg

1606968186519917.jpg

△ 文体楼中庭

中庭上方锯齿状的北向天窗,中庭内部迂回转折的上下路径,有张有弛、光影变幻,营造出文体楼所具有的外向简洁、内向分形的空间氛围。

1606968186785179.jpg

△ 文体楼中庭

1606968186384759.jpg

△ 体育馆

1606968186806297.jpg

1606968187811945.jpg

△ 篮球馆

1606968186732117.jpg

△ 游泳馆

1606988270918160.jpg

△ 礼堂

幼儿部由于需要独立运营,地上部分与中小学部完全分离,但是通过地下车库连成一体。同时,幼儿部在二三层西端将多功能厅,和办公部分组合成一个带有双层通高阳台的悬挑体量,延续了这一面向运动场和社区的公共界面。

1606968213129840.jpg

△ 幼儿园室外

1606968213364968.jpg

△ 幼儿园室外

1606968213136556.jpg

△ 幼儿园室内

呼应南侧的退台处理,幼儿部在室内围绕一个尺度宜人的小中庭来组织空间,一部盘旋在中庭内的开放楼梯将各个楼层连成一体,并且在底层扩大为一个室内小型开放剧场。

1606968213131796.jpg

1606968213767648.jpg

△ 幼儿园中庭

前滩学校由于高密度的功能与空间复合性,在关键部位运用特殊的结构技术来支撑其空间复合的实现。比如,围绕运动场的平台系统采用特殊的斜柱结构来形成其上部体量的悬浮感与平台的开放性。文体楼西侧的体育部分,由于将游泳馆、篮球馆和兵乓馆三个大跨空间上下叠合,采用了较为复杂的钢结构。特别是顶层的乒乓馆,其实是利用放大的篮球馆屋顶桁架之间的空间而形成的,同时为了给篮球馆提供自然采光,还预留了两个贯穿乒乓馆的巨大天窗采光井。

1606968231434381.jpg

△ 室外

1606968231571904.jpg

△ 乒乓球室

校园整体以统一的白色基调和简洁体量形成富有辨识度的统一形态,但在重点部位会以特殊材质表达其空间意图。比如围绕运动场的悬浮在空中的数个透明界面的盒体,由铜色竖直遮阳板所包裹的居中横贯的综合楼体量,以及文体楼西、北两侧面对城市的界面上由玻璃和铜色穿孔板所组成的错动咬合的突出体量。室内空间延续了白色为主的明快背景,但是所有中庭中的台阶楼梯等代表流线的体量全部由温暖宜人的木色饰面构成,强化了公共流线的赋形特征。同时,体育馆和礼堂大量运用木质吸音板作为室内界面,营造了特殊大空间的亲切感。

1606968245112872.jpg

△ 面向城市的立面

1606968245611315.jpg

1606968245220913.jpg

△ 西南侧局部外观

1606968262243584.jpg

△ 幼儿园室外

图纸

1606968294910091.jpg

△ 总平面图

1606968417513713.jpg

△ 学校首层平面图

1606968430341957.jpg

△ 学校二层平面图

1606968442737386.jpg

△ 学校三层平面图

1606968454465855.jpg

△ 学校四层平面图

1606968465809207.jpg

△ 学校五层平面图

1606968477710713.jpg

△ 学校屋顶平面图

1606968505938414.jpg

△ 幼儿园首层平面图

1606968519823363.jpg

△ 幼儿园二层平面图

1606968531349174.jpg

△ 幼儿园三层平面图

1606968548126853.jpg

△ 幼儿园屋顶平面图

1606968565735992.jpg

△ 幼儿园中庭

1606968616312621.jpg

△ 综合楼剖透视1

1606968629588175.jpg

△ 综合楼剖透视2

1606968656746494.jpg

△ 文体楼剖透视1

1606968668247266.jpg

△ 文体楼剖透视2

1606968681608148.jpg

△ 文体楼剖透视3

1606968703615260.jpg

△ 专业教室墙身

1606968717511575.jpg

△ 普通教室墙身

1606968736877620.jpg

△ 活动单元墙身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幼儿园,小学及初中

项目地点:上海,中国

建筑设计:致正建筑工作室,大正建筑事务所

面积:59846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CreatAR Images,陈颢

厂家:上海耀皮玻璃集团, 上海雅泰铝塑板有限公司, 裕华铝业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张斌、李硕

设计团队:安炳详、樊明明、涂单单、刘志远、王梓瑜、陈依然

方案+扩初+施工图:袁怡

方案+扩初+室内方案:李乐

施工图+施工配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王佳琦

合作设计: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3亿元人民币

ps. 如果您对本次线上春招活动或对大正建筑事务所(大正主持建筑师李硕老师有着西北人的爽快,当然公司在上海~)感兴趣,欢迎留言,或添加微信:jzxy-yz。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86.html/feed 1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及冰厂田前滩幼儿园 / 致正建筑工作室+大正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6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62.html#comments Thu, 03 Dec 2020 04:01:24 +0000 a1 _看台-CreatAR_Images_摄影_(2)_调整大小.jpg

△ 看台

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和幼儿园相结合的前滩学校位于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西南部的滨江国际社区中,东北角隔河与前滩中心区相望,西、北两侧与社区相接,并可远眺黄浦江。前滩区域作为后世博时代重点开发区域,已然成为补充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功能的第二商务载体。整个社区的规划结构为高效、便捷、宜人的小街坊模式,而学校地块虽然较大,但是接近1.5的容积率使其必定成为一个高密度的校园。由此,前滩学校的设计在宏观上需要有效回应城市公共环境,而在微观上则要基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空间复合的诉求,形成空间组织高效、交往交流便利的校园环境。在功能复合中挤压出的高效、有趣的公共交流空间正是前滩学校空间体验中最关键的感知点,也形成了整个校园的功能架构支撑和核心设计理念。

△ 区位鸟瞰

△ 城市肌理

△ 鸟瞰

根据周边城市空间关系及日照控制条件,运动场地位于校园西南部,整个校园由南至北分为幼儿部、小学部、综合教学部、初中部和文体部五个相对清晰的功能区域。幼儿部单独在南侧设出入口,而中小学部的主入口则设在东侧道路上。设计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满足各部分功能及流线合理性的前提下,创造不同功能区域间使用上的复合与共享。而前滩学校大大高于上海地区学校标准0.8容积率的超高空间密度恰恰为我们的设计策略创造了条件,促使我们用“台”与“庭”两种空间类型来定义这一复合的校园空间。

c1 视线分析.jpg

△ 视线分析

位于学校二层的面向运动场的“L”字形阶梯平台将小学部、综合教学部、初中部和文体部从流线上有效地串联起来,并形成环绕操场观看体育活动的空中看台,使建筑内外的场景产生了互动,师生们漫步在这个空中开放空间中,可以环绕操场、眺望江景。同时,这一空中平台系统上部复合了同样面向运动场的图书馆和体育馆这样的开放性公共使用空间,与空中平台一起形成了学校面向社区的最公共的开放界面与认知形象,以开阔的形态回馈城市,建立起校园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过渡转化关系。而在校园东北角这一布置了变电所的空间消极的末端,我们利用变电所的屋顶与二层食堂世界联通,形成了类似校园后花园的眺望河景和对岸前滩中心区的景观平台,并与大尺度城市外部空间发生关联。

△ 平台交通分析

△ 平台分析

△ 鸟瞰

△ 看台

△ 从连通食堂的变电站屋顶平台看城市天际线

在用平台系统创造了校园的整体公共性的同时,我们用室内、室外不同类型的“庭”来定义各个功能区域内部的公共性。综合楼居中串联中小学部的整个教学区,由南北两个分属小学部和初中部的室外庭院来形成其合院式的内向空间格局,提供学生课间活动的向心与便利。而分布于综合楼、图书馆和文体楼内的四个不同特征的室内中庭,则为这两个空间密度最高的区域带来了明亮宜人的内部空间核心。

△ 庭院分析

△ 综合楼立面

△ 综合楼立面

△ 操场

综合楼的中庭特别狭长,顶部的高侧窗可以使两侧的专业教室得到自然采光的补充。斜向交叉的楼梯,打破了回型走廊的传统单调体验,通过创造出空间的戏剧性引起学生对自由跨层的空间兴趣。而综合楼东端利用地形不规则限制形成的边中庭,既是建筑与城市沟通的场所,其内部螺旋上升的阶梯状的空间不仅串联了不同楼层的多种功能,也为密集的专业教室组群提供了自主的活动和休息场所。位于综合楼西端三、四层之间联系图书馆上下空间的大台阶边中庭既如同一个多功能的开放集会空间,又为学校的公共界面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活力核心。

△ 综合楼中庭

△ 综合楼边庭

△ 图书馆中庭

文体楼中部的贯穿中庭通过一个螺旋上升的公共楼梯,线性串联了四大核心功能,有效解决了游泳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剧场、食堂等大体量垂直向复合空间的交通组织。中庭上方锯齿状的北向天窗,中庭内部迂回转折的上下路径,有张有弛、光影变幻,营造出文体楼所具有的外向简洁、内向分形的空间氛围。

△ 文体楼中庭

△ 体育馆

△ 篮球馆

△ 游泳馆

1606968213763609.jpg

△ 礼堂

幼儿部由于需要独立运营,地上部分与中小学部完全分离,但是通过地下车库连成一体。同时,幼儿部在二三层西端将多功能厅,和办公部分组合成一个带有双层通高阳台的悬挑体量,延续了这一面向运动场和社区的公共界面。呼应南侧的退台处理,幼儿部在室内围绕一个尺度宜人的小中庭来组织空间,一部盘旋在中庭内的开放楼梯将各个楼层连成一体,并且在底层扩大为一个室内小型开放剧场。

△ 幼儿园室外

△ 幼儿园室内

△ 幼儿园中庭

△ 幼儿园室外

前滩学校由于高密度的功能与空间复合性,在关键部位运用特殊的结构技术来支撑其空间复合的实现。比如,围绕运动场的平台系统采用特殊的斜柱结构来形成其上部体量的悬浮感与平台的开放性。文体楼西侧的体育部分,由于将游泳馆、篮球馆和兵乓馆三个大跨空间上下叠合,采用了较为复杂的钢结构。特别是顶层的乒乓馆,其实是利用放大的篮球馆屋顶桁架之间的空间而形成的,同时为了给篮球馆提供自然采光,还预留了两个贯穿乒乓馆的巨大天窗采光井。

△ 室外

△ 乒乓球室

校园整体以统一的白色基调和简洁体量形成富有辨识度的统一形态,但在重点部位会以特殊材质表达其空间意图。比如围绕运动场的悬浮在空中的数个透明界面的盒体,由铜色竖直遮阳板所包裹的居中横贯的综合楼体量,以及文体楼西、北两侧面对城市的界面上由玻璃和铜色穿孔板所组成的错动咬合的突出体量。室内空间延续了白色为主的明快背景,但是所有中庭中的台阶楼梯等代表流线的体量全部由温暖宜人的木色饰面构成,强化了公共流线的赋形特征。同时,体育馆和礼堂大量运用木质吸音板作为室内界面,营造了特殊大空间的亲切感。

△ 面向城市的立面

△ 西南侧局部外观

h7 -幼儿园室外_(3)_调整大小.jpg

△ 幼儿园室外

设计图纸

42_0.总平面_site_plan.jpg

△ 总平面图

43_学校首层平面图Frist_Floor_Plan.jpg

△ 学校首层平面图

44_学校二层平面图Second_Floor_Plan.jpg

△ 学校二层平面图

45_学校三层平面图Third_Floor_Plan.jpg

△ 学校三层平面图

46_学校四层平面图Fourth_floor_plan.jpg

△ 学校四层平面图

47_学校五层平面图Fifth_floor_plan.jpg

△ 学校五层平面图

48_学校屋顶平面图_Roof_Floor_Plan.jpg

△ 学校屋顶平面图

56_幼儿园首层平面图_Frist_Floor_Plan.jpg

△ 幼儿园首层平面图

58_幼儿园二层平面图Second_Floor_Plan.jpg

△ 幼儿园二层平面图

57_幼儿园三层平面图Third_Floor_Plan.jpg

△ 幼儿园三层平面图

60_幼儿园屋顶平面图_Roof_Floor_Plan.jpg

△ 幼儿园屋顶平面图

61_幼儿园中庭楼梯2.jpg

△ 幼儿园中庭

50_1.0综合楼剖透视1.jpg

△ 综合楼剖透视1

49_1.0综合楼剖透视2.jpg

△ 综合楼剖透视2

51_2.0文体楼剖面1.jpg

△ 文体楼剖透视1

52_2.0文体楼剖面2.jpg

△ 文体楼剖透视2

53_2.0文体楼剖面3.jpg

△ 文体楼剖透视3

54_4.2专业教室墙身.jpg

△ 专业教室墙身

55_4.1普通教室墙身.jpg

△ 普通教室墙身

62_详图.jpg

△ 活动单元墙身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幼儿园,小学及初中

项目地点:上海,中国

建筑设计:致正建筑工作室,大正建筑事务所

面积:59846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CreatAR Images,陈颢

厂家:上海耀皮玻璃集团, 上海雅泰铝塑板有限公司, 裕华铝业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张斌、李硕

设计团队:安炳详、樊明明、涂单单、刘志远、王梓瑜、陈依然

方案+扩初+施工图:袁怡

方案+扩初+室内方案:李乐

施工图+施工配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王佳琦

合作设计: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3亿元人民币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62.html/feed 0
植入森林——德布勒森国际学校 / BORD建筑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28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286.html#comments Thu, 05 Dec 2019 02:01:02 +0000 我们对德布勒森国际学校的设计概念是以圆形为基础的。这个简单而具有象征性的形状在传统上意味着保护、团结和社区,然而它却轻轻地融入进附近的受保护的自然森林“Nagyerdő”地区。

c1.jpg

场地位于 Nagyerdő 附近一片处于开发中并受欢迎的名为“Pallag”的住宅区,Nagyerdő 是德布勒森市(匈牙利第二大城市)的城市公园。这种宁静的自然环境为学校提供了极好的背景条件。然而,当建筑以自己独特的、标志性的、独一无二的外观代表国际学校的品质时,设计一座融入周围绿色环境的当代建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设计的关键是生成一种超越边界、融入自然环境的形状。

b1 site plan .jpg

▲ 总平面图

一个简单形状的圆成为自发组成的无差别的人类群体的象征。人们聚在一起,或者是为了在同伴之间开展对话,或者是为了关注他们中间的某一个人。被圆形包围的场地将群体或个人融合在一起,基础而简单的圆形象征着空间和社区的聚合。它也是存在的边界的象征,换句话说,它是我们创造的世界的边界的象征。

我们认为森林是自然和科学的象征,是整个世界的终极象征。于是,森林就成为设计对象的一部分,将它们植入圆的一部分至关重要。将森林应用于项目需要不改变其内部结构或外观。有组织变化的小路源于森林的本质,同时它们和谐共生。事实上,通过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小径通往森林时,我们的环形理念就完成了。

穿过通往森林方向的“大门”,孩子们可以进入大自然,他们创造的小径一次又一次地重建了他们与大自然的联系。

d1.jpg

建筑可容纳大约500名学生,他们可被分成不同规模的群体和社团。他们来自三个不同的年龄层,具有完全不同的需求。他们的学习活动空间都被置于圆环上,但是彼此独立。对于最小的孩子,我们在建筑内部创造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建筑有两个独立入口:一个是幼儿园和小学入口,另一个是高中入口。后者是建筑体的主入口。一个完整的空间被独立出来,供幼儿园和小学单独使用。公共区域、行政办公室、礼堂和餐厅被置于一层,而更安静的二层被保留,用作学习空间。

展亭式的教室的布局创造了纵向动态活跃的空间。这种结构延续到户外,通往森林方向。沿着环线创造花园空间,作为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

▲ 一层平面图

建筑体量保护了户外社交空间和运动设施。桥状的建筑结构从教室层通向篮球场。从地面往上层走,它提供了与足球场地的视觉联系。在半地下层,运动大厅被一块混凝土板覆盖着。在一层,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内部花园。

▲ 二层平面图

在学校前面,当孩子到达或离开学校时,我们为家长设立了一个停车接送区,学生走过森林般的公园里的一段小路,进入一种被学校保护的氛围中,调整自己进入学校。这片绿色区域环绕着学校,提供了真正宁静的环境。

项目图纸

4 section .jpg

▲ 剖面图

5. bioclimate solutions .jpg

▲ 气候分析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学校

项目地址:DEBRECEN, 匈牙利

建筑设计:BORD Architectural Studio

面积:7400.0 m2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Gyorgy Palko

制造商:Graphisoft SE

主创建筑师:Peter Bordas

设计团队:Anna Illes, Robert Gulyas, Andras Keki, Csilla Kracker, Emese Kulcsar, Tamas Mezey, Balazs Moser, Istvan Ulmann

客户:Municipality of Debrecen

总体设计:BORD Architectural Studio

协调建筑师:Gyorgyi Puspoki, Kata Zih

景观建筑师:BORD Architectural Studio – Andrea Waldmann

机械工程师:BORD Architectural Studio – Zoltan Hollokovi

结构工程师:Hydrastat Mernoki Iroda – Zsigmond Dezso

视觉设计:Homologue – Zoltan Olbey

实体模型:Limes Model – Geza Csizmazia

容量:500名学生

项目年份:2017-2018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286.html/feed 3
社区宠儿:合肥北城中央公园中小学 /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0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018.html#comments Thu, 07 Nov 2019 07:26:21 +0000 作为合肥万科打造北城新区“学府社区、公园生活”综合社区的重要部分,中小学在这个近400万规模的住区核心起到联动所有地块的作用。我们试图创造更多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场所,来打破传统边界的定义。

b1 区位分析-site analysis1.jpg

▲ 区位分析

▲ 区位分析

小学设计上,原有的混凝土围廊带来的庭院空间,形成天然的人气聚集点,为倡导交流与学习的行为提供了一种便利,弱化了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的边界。我们将图书馆抬到连廊之上,使其展示面与核心绿地产生对话,更是对超越校园边界的一种尝试。

▲ 内外分区

▲ 主轴串联

▲ 城市形态呼应

▲ 边界弱化,出让城市空间

▲ 创造探索空间

调整大小 小学空间分析-primary school spatial analysis.jpg

▲ 小学空间分析

调整大小 小学主入口-the primary school entrance.jpg

▲ 小学主入口

1573111731640512.jpg

▲ 小学剖面

▲ 小学主入口 摄影:曾江河

▲ 小学内庭景观 摄影:曾江河

▲ 小学内庭景观 摄影:曾江河

▲ 小学教学楼 摄影:曾江河

▲ 小学教学楼 摄影:曾江河

▲ 小学教学楼 摄影:曾江河

▲ 小学鸟瞰图 摄影:曾江河

中学设计里,将中学前场打开,使其成为城市广场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生活与学校活动的“缓冲空间”,校园前场“场景”功能的变换,消解了内与外的边界线,使得校园与社区的互动成为可能。

▲ 内外分区

▲ 主轴串联

▲ 城市形态呼应

▲ 边界弱化,出让城市空间

▲ 创造探索空间

调整大小 中学空间分析-middle school spatial analysis.jpg

▲ 中学空间分析

▲ 中学轴测

▲ 中学主入口 摄影:曾江河

▲ 中学教学楼 摄影:曾江河

▲ 中学教学楼 摄影:曾江河

▲ 中学教学楼 摄影:曾江河

▲ 中学操场 摄影:曾江河

▲ 中学鸟瞰图 摄影:曾江河

对于图书馆和风雨操场,靠近城市界面设置,不仅可以方便独立于学校开放经营,也可以作为学校对外的展示空间与展示面。最大限度开发学校的公共性,图书馆与风雨操场节假日对外开放,既能提高学校设施的利用率,又能回馈社区,助力建设高品质的综合社区。

▲ 街道分析

▲ 中学风雨操场 摄影:曾江河

项目图纸

小学一层平面-primary school ground floor plan.jpg

▲ 小学一层平面

小学二层平面- primary school second floor plan.jpg

▲ 小学二层平面

小学三层平面-primary school third floor plan.jpg

▲ 小学三层平面

小学四层平面-primary school fouth floor plan.jpg

▲ 小学四层平面

小学立面-elevation of primary school.jpg

▲ 小学立面

小学剖面-section of primary school.jpg

▲ 小学剖面

中学一层平面图-middle school ground floor plan.jpg

▲ 中学一层平面

中学二层平面图-middle school second floor plan.jpg

▲ 中学二层平面

中学三层平面图-middle school third floor plan.jpg

▲ 中学三层平面

中学四层平面图-middle school fouth floor plan.jpg

▲ 中学四层平面

中学立面图-middle school elevation.jpg

▲ 中学立面图

中学剖面图-middle school section.jpg

▲ 中学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合肥北城中央公园中小学

建筑事务所: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聂欣、陈海涛

设计团队:张磊、顾航宇、吴其华、王海涛、刘奇伟、詹倩倩、王霄雯、卜楠馨、吉雍祥、武桐(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详细地址:合肥市北城阜阳北路与泉河路交口西南角

项目完成年份:2019年9月

建筑面积(平方米):15400平方米(小学)、21000平方米(初中)

摄影师: 曾江河

业主:合肥万科企业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重庆市承迹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上海中森建筑设计院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018.html/feed 6
阿灵顿高地大楼 / BI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594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5948.html#comments Thu, 31 Oct 2019 02:38:36 +0000 A1.jpg

高地大楼(The Heights Building)从中轴线向外展开,形成梯田般的绿色露台,满足了阿灵顿两个县级学校计划的学术需求,同时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打造出一个垂直社区。

调整大小 B1.jpg

▲ 梯田露台

高地大楼位于阿灵顿罗斯林-巴尔斯顿走廊沿线,将 H-B Woodlawn 项目和 Eunice Kennedy Shriver 项目这两项现有的中学课程合并于一栋约 16700 平方米的建筑之中,可容纳多达775名学生。该设计与阿灵顿公立学校,西罗斯林地区规划局和阿灵顿社区紧密合作,支持 H-B Woodlawn 的视觉表演艺术课程的同时,也为 Shriver 项目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资源。目前,高地大楼有望获得LEED金奖。

c1.jpg

高地大楼坐落在市区内一片较为紧凑的场地内,三面被公路环绕,还有一侧与罗斯林高地公园衔接。

调整大小 d0.jpg

▲ 场地被三面道路环绕,并通过18大街与罗斯林高地公园衔接

调整大小 d1.jpg

▲ 场地现状:堆叠的体块贯穿整个场地中央,在体育运动区和繁华的威尔逊大街之间形成一道屏障,高大的室内空间和团体项目位于威尔逊大街和Quinn大街前面

建筑形态由五个矩形结构以沿中轴退进旋转的方式堆叠构成,保留了传统单层教学楼所拥有的社群感和空间效率。每层楼上方的绿色露台成为教学空间的延伸,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了一个室内外连通的学习景观。

调整大小 d2.jpg

▲ 垂直多层建筑保留了单层教学楼所拥有的社群感和空间效率

调整大小 d3.jpg

▲ 不同规模的露台景观(从大的集聚空间到教室大小的讨论区和安静学习区不等)

旋转的露台穿过整个建筑,以连接四层露台空间,使学生可以在室外交流,并在社区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更牢固的联系。虽然较高的露台更适合于私密课程和安静的学习区,但宽敞的顶层露台和约2000平方米的休闲场地也可作为学校和社区活动的公共场所。

调整大小 d4.jpg

▲ 旋转的梯台


从威尔逊大道出发进入高地教学楼,为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需要,会首先经过一座三层高的大厅,大厅内设有阶梯式的座椅,可作为学生和公共聚会的室内集聚场所。

调整大小 e1.jpg

▲ 地面空间规划:两个下沉庭院提供了安静的户外集聚空间,并允许自然光洒入,入口处和另一处户外空间面对威尔逊大街和Quinn大街一角

调整大小 e2.jpg

▲ 威尔逊大街入口处的大厅通往室内社区导向的区域,体育场和中庭被置于大厅中央

学校拥有许多公共空间,包括400个座位的礼堂、主体育馆、图书馆、接待处和自助餐厅,都位于中心区域,并直接与大厅相连。学校设置了面向社区的活动,鼓励公众在教学楼内积极活动,营造宜人的环境,同时增强共享空间之间的视觉联系。学校内还设置了专为学生使用的空间,包括艺术工作室、科学和机器人实验室、音乐排练室和两个表演艺术剧院。

调整大小 f1.jpg

▲ 空间:咖啡馆、图书馆、音乐排练室可通过中央空间进入,其中图书馆在体育馆上方,音乐排练室在剧场的上方

教室是串联教学空间的主要元素,围绕着由电梯、楼梯和洗手间聚合形成的垂直核心区展开布局。当学生从中央楼梯进入教室区时,会看到色谱在墙面上发生的渐变:每个教室的储物柜都有各自的颜色,在发挥导视功能的同时,也营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交氛围。

Shriver 项目为11至22岁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该建筑占据两层楼,从一楼可直接进入,并设有专门的空间来支持APS的功能性生活技能培训班,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各空间之间的通达性,包括了体育馆、庭院、康复理疗套房和感官训练间等等,这些空间的设计都旨在帮助感觉训练和恢复。

高地大楼的外墙采用白色釉面砖,以统一五层结构,并突出了以扇形扭转的教室层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强调了建筑的雕塑感,以及内部的活动和能量。为了纪念周边社区和曾经的威尔逊学校,建筑的用材也选择向亚历山德里亚老城的历史建筑致敬。

i1.jp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小学及初中

地址:阿灵顿, 美国

建筑设计:BIG

建筑面积:16700.0 m2

项目年份:2019

图片摄影:Laurian Ghinitoiu

主创建筑师:Bjarke Ingels, Daniel Sundlin, Beat Schenk, Thomas Christoffersen

项目经理:Aran Coakley, Sean Franklin

项目管理:Tony-Saba Shiber, Ji-young Yoon, Adam Sheraden

设计团队:Amina Blacksher, Anton Bashkaev, Benjamin Caldwell, Bennett Gale, Benson Chien, Cadence Bayley, Cristian Lera, Daisy Zhong, Deborah Campbell, Douglass Alligood, Elena Bresciani, Elnaz Rafati, Evan Rawn, Francesca Portesine, Ibrahim Salman, Jack Gamboa, Jan Leenknegt, Janice Rim, Jin Xin, Josiah Poland, Julie Kaufman, Kam Chi Cheng, Ku Hun Chung, Margherita Gistri, Maria Sole Bravo, Mark Rakhmanov, Mateusz Rek, Maureen Rahman, Nicholas Potts, Pablo Costa, Ricardo Palma, Robyne Some, Romea Muryn, Saecheol Oh, Seo Young Shin, Seth Byrum Shu Zhao, Sidonie Muller, Simon David, Tammy Teng, Terrence Chew, Valentina Mele, Vincenzo Polsinelli, Zach Walters, Ziad Shehab

客户:Arlington Public Schools

合作方:Leo A Daly, Robert Silman Associates, Interface Engineering, Gordon, Theatre Projects, Jaffe Holden, Faithful+Gould, GHD, Hopkins Food Service, GeoConcepts, Haley Aldrich, The Sextant Group, Tillotson Design Associates, EHT Traceries, Lerch Bates, Sustainable Design Consultin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5948.html/feed 3
镶嵌于大地的一串洁白手镯:比努斯学校 / andramatin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77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770.html#comments Mon, 14 Oct 2019 09:26:53 +0000 a1.jpg

校园主要由圆形来定义。作为勿加泗(Bekasi)维达的一部分,比努斯学校是一个教育综合体。维达是位于雅加达以南一小时车程的勿加泗(Bekasi)的一片140公顷的城镇开发区,以贸易、商业和加工业而闻名。建筑的外圆形部分主要包括一排教室、图书馆、演讲厅以及屋顶花园。

b1.jpg

相反,在外围的核心,是长方形的体块,作为主要的公共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教师室、运动场和礼堂。

成排的教室仅仅是核心建筑群的框架和标志,只通过交叉口的变化和戏剧性景观的流动来调节,比例匀称的教室在一串校园走廊中间显得更具活力。

d1.jpg

沿着弯曲的走廊散步,不仅可以观看场地内的全局景色,还可以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社交环境中,环绕着校园活动。另一方面,中间的建筑是学校的核心,是分散的教室个体统一的象征。

e1.jpg

毫无疑问,就建筑的基本几何价值而言,建筑是合乎规矩的,但它对周围的环境做出了回应。将校园从该地区的工业环境中围合出景观,圆形边缘是一个解决方案,从该地区的工业色调封闭内部景观,它将自然引入围墙内,创造了一种保护性。

另一个有与世隔绝感的原因是每个教室体块,而给定的单元提供了空白的外墙,从墙体侧边的开口向外开放。比努斯学校以一种简单的形式设计,它强调在恶劣的气候下的适应性,同时将自然和社会整合到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机构中。

g1.jpg

项目信息

16_00_master_plan.jpg

▲ 总平面图

22_01_LT._GROUND.jpg

▲ 一层平面图

21_02_LT._1.jpg

▲ 二层平面图

6_03_LT._2.jpg

▲ 三层平面图

17_04_LT._3.jpg

▲ 四层平面图

20_00_BLOCK_PLAN.jpg

▲ 屋顶平面图

18_06_pot_a.jpg

▲ 剖面图A

7_07_pot_b.jpg

▲ 剖面图B

19_08_pot_c.jpg

▲ 剖面图C

8_09_pot_d.jpg

▲ 剖面图D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中小学校

项目地址:印度尼西亚,BANTARGEBANG

建筑设计:andramatin

建筑面积:1500.0 m2

项目年份:2018

厂家:Toto, AutoDesk, Alexindo, ROMAN, Acor, Trimble

图片摄影:Mario Wibowo Photography Studio

工程:PT Perkasa Carista Estetika

主创建筑师:Andra Matin

设计团队:Martinus Anton, Reszki Hanitra 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770.html/feed 4
保留场所记忆——Tiunda 中小学校 / C.F. Møller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7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78.html#comments Fri, 16 Aug 2019 09:43:27 +0000 a1.jpg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设计一所现代化小学和幼儿园来创造出一个学习环境,这所小学和幼儿园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安全的、出入便利的。Tiunda 学校是一所面向学龄前至九年级儿童的学校,结构简单、坚固。砌砖外墙是这里与历史联系的纽带——这里原本是一个旧砖厂。室内设计体现了结构的简洁性和坚固性,这为趣味性和获取灵感提供了空间。

底层的公共空间将一小酒馆、广场、主楼梯和几个共享的学习场所组合在了一起。这为学校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来培养社区意识和自豪感。C.F. Møller 建筑事务所与学校及建筑专家 Anna Törnqvist 合作,设计开发了一所能够提供灵活、不受未来影响的学习环境的学校。空间设计与传统组织结构的需求相匹配,但同时它也创造了新的机会,包括更多样化的工作方法和座位安排。

新建筑还包括备餐室,一个课外俱乐部和一个新的体育馆。学校和校园是有吸引力的,它能让来这里的孩子们感到好玩,刺激,并能激发出社交意愿并具有安全感。

基于这是一个交钥匙工程和相互协作的基本特点,该项目确保了质量和结果,创造了一个开放性和意识。整个项目规划包括拆除现有学校和建设一座新的 Tiunda 学校。

项目图纸:

35_Site_Plan_1_1000_A3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总平面图

8_Ground_Floor_1_500_A3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底层平面图

36_Level01_1_500_A3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一层平面图

37_Ground_Level_1_200_A3_Tiundaskolan_Sportshall.jpg

▲ 底层楼平面图(运动馆)

38_Level01_1_200_A3_Tiundaskolan_Sportshall.jpg

▲ 一层平面图(运动馆)

7_Elevation_North_Coloured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北立面图

39_Elevation_North_1_500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北立面图

41_Elevation_South_1_500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南立面图

40_Elevation_East_1_500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东立面图

42_Elevation_West_1_500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西立面图

43_Elevations_North_and_West_1_200_A3_Tiundaskolan_Sportshall.jpg▲ 北立面和西立面图1:200

44_Elevations_South_and_East_1_200_A3_Tiundaskolan_Sportshall.jpg

▲ 南立面和东立面图1:200

45_Sections_1_500_A3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剖面图

46_Section_1_200_A3_Tiundaskolan_Sportshall.jpg

▲ 剖面图

47_Plan_Detail_1_10_A3._Tiundaskolan_Sportshall.jpg

▲ 平面细部图

48_Plan_Detail_1_10_A3_Tiundaskolan_School.jpg

▲ 平面细部图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C.F. Møller Architects

地址:乌普萨拉,瑞典

类别:小学及初中

建筑面积:155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 年

摄影师:Mark Hadden, Nikolaj Jakobse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78.html/feed 1
5个方案1只猫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5/4039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5/40393.html#comments Fri, 25 May 2018 14:19:33 +0000 对于中小学这种项目

功能相对简单,且布局套路成熟

用地又经常性紧张(特别是开发商代建的情况)

我们常以为难以有所突破

其实不然

收集了一些作品后发现

还是有蛮多创新做法

至少有些是我们没有勇气去实现的

轻轻的总结了以下5种做法

请笑纳

看看这些条件苛刻的

或是条件宽松得无从下手的项目

设计是如何展开的

不是用地苛刻,不是造价不够,不是甲方难搞

是我们不知道创新点可以在哪里发生

甚至,是我们没有创新的勇气


你也不想你的孩子

在一个毫无创造力的校园里

培养本应野蛮生长的创造力


感谢 来撩设计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lailiaosheji

qrcode (1).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5/40393.html/feed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