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2024-08-22T15:26:44Z //m.stpapt.com/feed/atom WordPress 超级管理员 <![CDATA[上海继电器厂改造 / HCCH合尘建筑]]> -0001-11-30T00:00:00Z 2024-08-22T01:00:47Z 改造保留了园区原有布局和绿化,将其打造成为市区少有的低密度高绿化的办公商业公园。建筑改造在整体性的外观和氛围下,通过对相似材料的排列组合,赋予六栋单体不同的个性,形成和而不同的城市建筑集群。

上海电气大宁媒体园前身为上海继电器厂,位于上海老闸北工业区。留存建筑包括 2 栋四层车间、4 栋单层或两层的配套。场地上植被茂密乔木高大,建筑散落其间。

改造保留了园区原有布局和绿化,将其打造成为市区少有的低密度高绿化的办公商业公园。建筑改造在整体性的外观和氛围下,通过对相似材料的排列组合,赋予六栋单体不同的个性,形成和而不同的城市建筑集群。

办公建筑
两栋四层车间被改造为办公。东边一栋为强调水平向的连续性和材料纹理的对比。立面采用不断变换方向的拉槽水泥压力板、银色穿孔长城版和银色铝单板。北立面拥有超大玻璃俯瞰园景,开启扇采用实心铝板遮蔽了结构柱。这消除了工业建筑的框架感,将梁柱隐没在精心规划的立面构图中。

临万荣路的办公更多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工业特色,在沿街山墙面增加了一处钢楼梯,与原始梁柱交叠对话,构成面向城市的特色形象。钢楼梯转折后向北延伸,又变成北立面的公共界面。北立面和屋面回廊大胆地采用充气 ETFE 膜材作为外立面和顶板,具有工业科幻的氛围。气枕既是凉廊的栏板,又是夜间照明的载体。它是整个园区面向城市和商业的标志性界面。

商业建筑
沿街长条的单层商业采用起伏的金属坡屋面,以低矮的姿态延幽静的永和路展开,在面向内街一侧转换为高度交替的平屋面。立面采用了银色穿孔板和延展网。长条的东侧端头为一高耸的金属盒子,改造自原有的配电间。保留了工业建筑超尺度的层高和粗糙的混凝土梁。波纹镀锌钢板面向广场掀起,像是打开的礼物盒。

面向小广场是个轻钢结构小品的咖啡店。折纸状的不规则屋面出檐深远,并向四边抬起,邀请客人落座。吧台可以完全敞开,融合了室内外。原有的两层宿舍为 L 型平面。它被水杉环绕,又围合起原有的花园,形成一处幽静的高端餐饮。每个包厢都对应着锯齿状的坡屋顶单元,阳光和树影通过高侧窗投向室内。


项目图纸

▲模型示意图

▲模型示意图

▲轴测图

▲总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合尘建筑

面积: 9000 m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朱清言

设计团队: 陈昊,胡琛琛,董新基,张恬,侯一达,刘嘉琪,朱一凡

钢结构顾问: 张准、许悦(和作结构研究所)

膜结构顾问: 杨俊,何昊(法尔福空间结构(上海)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WEi Studio

委托方: 上海电气置业

地点: 上海市


0
超级管理员 <![CDATA[玉米地住宅 / xiān 氙建筑工作室]]> 2024-08-21T13:24:06Z 2024-08-21T13:03:45Z 这是一座乡村住宅,是对介于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居中生活”样本的初步探索,期待包含变化的自由度与生命力。


这是一座乡村住宅,是对介于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居中生活”样本的初步探索,期待包含变化的自由度与生命力。

院子所在的村庄,南北都有连绵的群山环抱,在村庄和北山之间有常年流淌的河道、大片的田地。往昔世代的刻写,让生活其中的人们对这类山河田村的“古老”图景暂且保有着亲近的本能。

北方冬季阳光珍贵,当地更有“抢阳”一说(东偏北转 15 度)。正房布局家家遵守、代代传承,逐渐演化得端庄自然、落落大方,正是村宅聚集站立的朴素过程。设计团队沿用正房这一布局传统,涉及站立姿态的正房立面当需审慎推敲。

场地位于村庄的最北端,开阔的耕地、连绵起伏的山脉、落日夕阳,对屋面形成强有力的召唤,设计团队以不同的剖面姿态予以回应:主卧沿用双坡人字顶,在北段调整屋面举折、直指耕地田野,形成隐秘的指向关系;浴室,北段屋面向上卷拱,让山景莽撞涌入;露台被双坡顶笼罩,北段连续向上卷拱,形成扩张。至此,建筑成为景观的眼睛、环境的耳朵、信号的喇叭。 

由于建筑的架构,使得外部的广度和强度在日常中得以持续显现,给予人一种支持:在安稳的出离、平静的徘徊时接通非预设的信号。

这也是一个接收信息发出信号的故事。一种关乎生存的需要在初到场地时就已潜伏:对更广阔的存在,寻求一种非常直接非常肯定的品质,简单站立、绝对静止。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剖透视

▲剖面图

▲分析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xiān 氙建筑工作室

面积: 300 m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夏至, 白河

厂家:  Back to 20th, SCHWERT, Yihuida Shimizu Concrete

主创建筑师: 王岩石,白河

设计团队: 周梦筝,刘宜锋,华金蓉(实习生)

结构设计师: 赵晓雷

软装设计及落地团队: 曹峰团队,回到二十世纪中古家具买手店 & 20C Gallery 收藏级设计画廊

土建施工: 王海江团队

室内施工: 蒋可祥团队

金属施工: 喻喜旺团队

委托方: 好山山好 / 乡村生活建造者

地点: 北京


0
超级管理员 <![CDATA[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新园 / CAPOL]]> 2024-08-21T01:17:05Z 2024-08-21T01:16:23Z 校园建筑,不只是关注现在,更想象未来;不只是关注学习需求,更关注成长需求;不只有效率,更有活力。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新园(简称“深高北新园”),教学场景应该是活力交织的,鼓励学生探索知识,探索周围,探索世界,而学习就存在于孩子与校园资源之间不断被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之中。

校园建筑,不只是关注现在,更想象未来;不只是关注学习需求,更关注成长需求;不只有效率,更有活力。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新园(简称“深高北新园”),教学场景应该是活力交织的,鼓励学生探索知识,探索周围,探索世界,而学习就存在于孩子与校园资源之间不断被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之中。

微型聚落
从现在到未来

校园位于深圳北站交通枢纽旁,建筑师一直在探索,创造与周边城市环境融合共生,且面向未来的学校设计。在这里,既尊重现有的应试教育现状,又满足未来的素质教育发展需求,成为设计着手的命题。校园总图逻辑简洁明了,校园主轴东侧,是由四个长条形教学楼组成两个书院,容纳中小学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是基于现实的部分,更强调效率,是对于教育路径中存在竞争以及教育公平现实层面的支持。

与此同时,对于未来教育的探索,在保留当下模式必要性的同时促进变革。设计把资源中心单独抽离出来放置在校园核心位置,采用去中心化的思维和设计语言打破固有空间秩序,通过强调内部空间的随机性、丰富性、流动性,让学生成为这些空间的主角。资源中心成为一个“微型的城市聚落”,容纳兴趣拓展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探究等选择,并将图书馆整合其中。功能复合,自然亲人,激发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与体验感,创造更为高效、共享、平等的学习体验。

在建筑形态上,资源中心被一个形态有机的巨大屋顶覆盖,如一朵漂浮的云朵,满足遮阳、通风与避雨等需求,以回应深圳当地的热带气候,也在校园内提供了丰富的檐下活动空间。同时,设计基于深高集团的“紫堡”特色校园文化,在紫色基础上使用十二种颜色组合形成渐变色吊顶,这种独创性的色彩设计突破了常规范式,大胆用色也呼应了学生童真、冒险的天性,富有张力的大跨度结构让空间显现出原始的力量感。

场景营造
从效率到活力

建筑师认为,孩子人生最珍贵的时光几乎都是在校园度过的,校园空间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城市、自然、环境的认知,甚至性格的养成。设计通过强调片段式的空间场景营造,让学生在探索校园时不断充满意外惊喜。

同时,不定性的教学空间经由师生的自发使用和多义阐释,也更加符合未来开放教育的理念。在教学空间,设计通过“首层庭院+教学单元外走廊+空中连廊”的设置,构建校园立体交通体系,结合多层退台、平台与屋顶花园的设置,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校园场景生活,提供除了上课外的多重日常体验。

在每一层转角处,都设计了可以让孩子自由眺望的平台,自然挑出的平台,打破教学楼规整节奏,穿行其中的师生成为城市背景,让立面表情更为丰富,也向社区呈现开朗向外的气质。主入口三层高的架空设计,与南侧的城市公园呼应,营造开放又富有仪式感的城市界面,同时为入口的人员集散提供风雨无阻的场所,整体立面结合光影变幻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

校园东立面,设计了山脉一样自由起伏的地景平台,成为连续的活动场地,让学生感觉自己好像在山里,可以跑来跑去。自由的曲线也让空间变得流动,诗意的形态成为承载学生时代记忆的独特场所。深高北新园,我们关于基于本土的未来学校系列的又一次大胆突破,基于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反思,融合了建筑师对教育和空间的理解,承载了我们对下一代人深深的期许和寄托。


项目图纸

▲功能示意图

▲功能分区示意图

▲色彩设计说明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面积: 53356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李逸

厂家:  信义, 鑫宏泰

主创建筑师: 张燕龙

建筑设计团队: 张燕龙,吴智鑫,寇浩,王婕,李世强,王维滔,安泰,郑鑫东

建设团队: 深圳市龙华区建筑工务署(区轨道中心)

EPC工程总承包: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地点: 深圳


0
超级管理员 <![CDATA[重塑场所与记忆·常州市文化宫改造 / 简和建筑]]> -0001-11-30T00:00:00Z 2024-08-20T14:46:57Z 在新和旧的取舍之间,设计团队对“旧”的部分进行修护性保护,对“新”的部分采用更“折中”的设计语言,使建筑整体符合“文化宫殿”的调性。

01 历史背景

昔日“文化宫殿”

工人文化宫也被称为“文化宫殿”,起源于苏联时期的工人俱乐部,是工人在换班后可以重新创造、社交和学习的空间。中苏友好时期,全国各地参考苏联模式和风格,掀起了建设工人文化宫的热潮,建造起一批标志性建筑。常州市工人文化宫建于1957年,是一座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也是常州市曾经的十大建筑中为数不多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座。

调整大小 02老照片1990.jpg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文化宫盛极一时,是职工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荣光和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然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之下,文化娱乐场所得到极大的丰富,全国的工人文化宫都开始衰落,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02 现状问题

繁杂的历史印记

△项目区位

常州市文化宫位于城市中心,老城厢的核心位置,周边有文庙、基督教堂、市图书馆等文化传播机构,也有前后北岸历史街区、东坡书院、省常中等办学机构,是文化教育的中心。

这些文化建筑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给文化宫片区打下深刻的历史烙印。如何通过建筑和环境的整治,提升片区的文化特征,使之成为常州老城区的一张名片,是业主和设计师共同面对的议题。

|| 建筑问题

如今的工人文化宫建筑,立面混杂、功能错位、价值淹没、公共性缺乏。同时,多次的改扩建使现场状况复杂,存在消防及结构隐患、图纸缺失、技术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

|| 环境问题

通过多次调研走访,发现文化宫地块建筑与环境缺少互动,空间消极;外部空间的连接不畅通,公共性不足;休闲设施缺乏,绿化杂乱。同时存在文化氛围感不足、标识标牌和建筑色彩不统一等问题,亟需对环境进行系统性规划。

|| 交通问题

项目位于老城核心区,地块狭小,内院现状停满车辆,缺少有效的交通组织方式,人车混行。在无法开挖地库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有效组织交通,做到人车分流,并满足消防车的通行?

|| 风貌问题

场地内现状文庙大成殿、50年代的苏式大会堂“飞机楼”、80年代的科教楼与2000年后原址新建的大会堂及其辅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汇聚其中,有的几经改造已经面目全非。该选取何种风貌去呈现,这既是美学范畴的讨论,也是对历史态度的理解。

03 改造策略

重塑场所记忆 活化社会功能

通过现场调研、整理历史资料、了解片区封面规划策略以及跟业主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坊,梳理出“以历史、人文为主线;以景观、建筑为载体;以功能、活动为内核”的改造框架:

|| 开放共享 打造文化街区

打开文化宫边界,包括场地的边界和建筑的边界,形成建筑与广场互动的空间,通过中心广场和内部若干小节点空间塑造,以及地铁站对人流的拉动,形成开放连续的慢行空间。

|| 疏导交通 步行友好系统

将区域停车协同考虑,通过广场铺地、减速带等设置,打造人车分流,步行友好的街道交通系统。

|| 围绕公益 提升文化内核

对现有功能进行梳理。分别以“剧院/影院”和职工培训“为核心,重新组织大会堂与科教楼功能,充分考虑与环境的互动,提升项目整体文化氛围。

|| 还原风貌 整合建筑语汇

总体设计遵循“修旧如旧”的理念,还原不同时期历史风貌的表达,突出文化宫独一无二的身份名片。在遵循建筑整体风貌前提下,寻求“历史性”和“现代性”的平衡。

|| 景观重塑 创造文化氛围

通过特色景观打造片区文化标签,更新空间公共设施,注重空间的参与性,提供有记忆点的、可游玩、可停留的场所体验。 

04 改造路径

全方位整合设计 打造“年代博物馆”

本项目采用“调研收集—价值评估—内容策划—确定范围—整合设计”的行动路径,迅速建立专家团队,通过原始资料和人物访谈收集历史信息;委托专业测绘和加固单位对项目现状进行复原评估,作为改造的依据。以还原风貌为主,通过全方位的微整治,在地块内呈现不同时代的缩影,打造“年代博物馆”。

|| 交通组织及空间梳理

调整大小 09改造前广场鸟瞰.jpg

基地北侧引入一条单向车行道,将广场上停车腾挪到北侧空地,车行交通跟人行交通分离。同时打通内部广场和周边道路的路径,引导行人进入场地内部,通过“疏导”和“打开”的方式,将中心广场打造成“城市会客厅”。

|| 秩序塑造及功能重构

除了大会堂和科教楼功能的重构,我们对内部公共空间进行梳理,使空间更有秩序。公共性较弱的剧场北侧辅楼,改造成大会堂配套的接待、排练、化妆候场等空间;北立面开设次门厅,使内部功能和城市广场互动。

调整大小 10连廊对比图.jpg

调整大小 12连廊对比图3.jpg

大会堂两侧原有的疏散楼梯,使用率极低又侵占了外部通道的空间。团队设计了一条连廊连接起不同标高,在用作疏散的同时,也将消极空间整合转化为日常休闲交流的场所,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 历史风貌整合立面设计

在新和旧的取舍之间,设计团队对“旧”的部分进行修护性保护,对“新”的部分采用更“折中”的设计语言,使建筑整体符合“文化宫殿”的调性。

大会堂按照50年代风格进行修缮,同时将2000年后新建的礼堂及辅楼立面与“飞机楼”的风格、材质进行统一。

对于定位“80年代风”的科教楼,设计团队并未对原有图纸进行1:1还原,而是参考图纸并对比老照片,提炼出该建筑的风格和设计语言,进行重新演绎。

|| 永不落幕的“红色幕布”

室内设计延续建筑设计思路,对不同年代风格进行案例收集和元素提取演绎。在大会堂中,以空间的开合创造出具有对称性和序列感的场所氛围。

通过与老同志的交流,得知文化宫门厅也被称为“红厅”,设计团队便以“红色幕布”为灵感,用GRG材料模拟幕布,凝固剧场意象和时代浪漫。

同时,从苏式建筑和年代建筑中提取梁、柱、廊、墙裙及水磨石等特色,通过藻井、半高墙裙、拱门、吊灯等元素让室内空间充满怀旧气息。

为避免不同时代建筑风格产生的割裂感,设计团队将北门厅作为过度空间,在延续大会堂红白配色的同时,加入了木色,风格也更为简约。

再过渡到80年代风格的科教楼,用简洁克制的表现手法,呈现80后的记忆空间。

|| 引导“事件”发生

景观设计以人文、生态、交融为原则,围绕“场所”和“事件”展开,分区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剧场、科教楼区强调开敞、引导和多样性,应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空间。

广场和科教楼之间的高差,通过平台、踏步、坡道和景墙进行区分,让科教楼半围合的庭院有了一定的私密性,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边界。

另一侧大会堂辅楼新增的北入口,使广场更具有秩序感,入口踏步解决辅楼高差的同时,也成为在广场驻足休息的市民 “看台”,满足了平日、集市、露天电影、开会等不同场景的空间需求。

05 总结

历史遗产馈赠城市

本项目作为《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源于地方政府改善老城厢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底蕴,激活市中心活力的美好愿景,也来自于文化宫功能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符合人民群众对更宜居的环境和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向往。

对于此类复杂的改造项目,不仅是对外观和环境的整治,更是对建筑内在的系统性提升,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涉及到的专项众多。不仅需要内部专业团队之间密切配合,还需要业主的信任及外部单位的整合能力,一起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设计团队怀着对常州的深厚感情,通过对场所的重塑,向历史及城市致敬。


项目图纸

01总平.jpg

▲总平面图

02主楼一平.jpg

▲主楼一层平面图

▲主楼二层平面图

04科教楼一平.jpg

▲科教楼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常州市工人文化宫改造项目

业主单位:常州市工人文化宫

竣工时间:2023.02.28

建筑规模:18740㎡

方案设计:陈涛、邹旦妮、周锦鑫、刘玉婧、周魁

施工图设计:贾杰、张玉江、龚飞雪、江伟山、雷栋、荆烨、朱吴萍、季晓琪、梅滟玲、李叶芃

景观设计:马宾、翟长安、张梦瑶、李娜、曹可鑫、刘东、苏妮

室内方案:寻长设计NARMAL

室内施工图:汪健、韦琦、杨阳、王彬、应兰芳 

施工单位:无锡锡山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摄影单位:谢东叡RUI PHOTOGRAPHY


0
超级管理员 <![CDATA[留坝老街红砖公厕 / 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2024-08-20T14:23:05Z 2024-08-20T00:27:18Z 像公厕这样的小建筑,我坚持的设计原则是建造可视、材料清晰、错误暴露,造一个不被装饰隐藏的建筑。建筑的材料关系不是用室内室外来区分,而是用一种整体的设计语言逻辑去把控,我认为这样的房子有一种“可读性”。

留坝县城坐落在一个山沟里,红砖公厕位于县城老街一侧的辅路上。周边有学校、民房、公交站,环境混杂,人流量也较大。公厕对面是一个留坝游客服务中心,这个位置以后会是一个游客集散地。

我们将这个卫生间设计成双卫生间,达到内侧公交站乘客和外侧街道居民和游客能共用的状态,对外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也能满足残障人士使用需求。入口区设置了一排坐凳,可以供居民闲坐休息。

建筑的结构关系很清晰,地面和墙体为红砖,屋顶为一个桁架体系的木构。红砖墙体以片墙的形式呈现,片墙上挖出半圆形拱洞,拱洞作为入口使用,有的填充玻璃砖采光。


建筑上用了三种半透明的材料,一种是阳光板,用在屋顶上;另外两种分别是磨砂玻璃砖和瓦楞玻璃,用在立面填充和门窗上。屋顶顶面用了两层阳光板交错叠铺,形成了是网格状的方格纹理,打下来的光线被层层折射,进到室内变得非常的柔和舒适。通过相近的半透明材料运用,使室内的光影层次变得更加丰富,这是对光影关系的一种探索也是一种试验性的尝试。

像公厕这样的小建筑,我坚持的设计原则是建造可视、材料清晰、错误暴露,造一个不被装饰隐藏的建筑。建筑的材料关系不是用室内室外来区分,而是用一种整体的设计语言逻辑去把控,我认为这样的房子有一种“可读性”。

坚持赤裸的建造方式对施工队的要求很高,没有太多机会返工,几乎都只有一次机会,错了要么重来,要么就错了,错误也都看得见,像红砖就是重来了一遍,有缺陷;玻璃砖就是不同位置做法不同,有错误;屋顶的阳光板尺寸没有对齐木结构,有遗憾,但这些都不影响建筑的整体呈现效果,能够容忍一定的缺陷和遗憾也许是建筑师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项目图纸

▲项目生成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墙身大样图

▲结构分解示意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面积: 110 m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赵奕龙

设计团队: 陈林、时伟权、陈松、方晓灵

委托方: 留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工程合作单位: 江苏千树装配建筑有限公司

施工方: 陕西腾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点: 汉中


0
超级管理员 <![CDATA[原舍濮院 / 巢羽设计事务所]]> -0001-11-30T00:00:00Z 2024-08-19T15:59:48Z 在设计上,「原舍濮院」巧妙地借鉴了南宋画家刘松年的《西园雅集图》之二(局部)的艺术精髓,运用虚实相生、遮蔽有致、对称和谐、对景成趣以及窥探之妙的设计手法,将古代文人的雅集风情与现代空间美学完美融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鸟瞰

「原舍濮院」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濮院镇,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这片被誉为中国书法、文学与新戏剧的沃土。在这片文化沃土上,历代文人以历史为经,文化为纬,精心编织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文化织锦,让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深邃的艺术气息。

▲鸟瞰

在设计上,「原舍濮院」巧妙地借鉴了南宋画家刘松年的《西园雅集图》之二(局部)的艺术精髓,运用虚实相生、遮蔽有致、对称和谐、对景成趣以及窥探之妙的设计手法,将古代文人的雅集风情与现代空间美学完美融合。步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诗酒趁年华的春天,整个江南的诗意与词韵都凝聚在了这片空间之中。

▲室外

「原舍濮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被丰富的自然资源所环绕。这里不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而且生态、地质、景观等方面都具备独特的优势。特别是那些珍贵的古樟树植被资源,郁郁葱葱,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历史的绿纱,更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合理正是依托这些良好的条件,「原舍濮院」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地方,让人们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享受归园田居的宁静生活。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

▲大堂

于古画间撷取一抹淡雅之色,将大堂空间构划为一方雅致休憩之所。大面积之玻璃窗,将外界旖旎风光与室内静谧景致交织相融,自然之息悠然入室,与人心绪共鸣。

丝麻轻织,背景板的细腻纹理,宛如古人笔下之细腻笔触,引人遐想。象牙白接待台,宛若月华初照,温润而泽,与背景板遥相呼应,古今交融,于无声处听惊雷,尽显空间之深邃与雅致。

▲大堂

不同的材质空间中交织,石土的纹理赋予空间沉稳与古朴的气息,而木质的温润则让这份沉静中流淌出一丝温暖与生机。置身于此,每一次悠长而深邃的呼吸,都仿佛能与这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鸣产生共鸣。建筑的硬朗与自然的柔美,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宁静之中。

▲冥想室

“心静则神远,智深则行稳。”对称之美与和谐之韵交织成一间冥想室,简约而不失雅致,榻榻米铺设其间,仿佛邀人步入一场心灵的修行之旅。一侧墙面,以石块巧妙拼接,古朴之风扑面而来,让人恍若置身于岁月的长河之中,感受着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的错觉。

窗外,几株古樟树挺拔而立,翠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宛如大自然的精灵在低语。落叶悠然飘落,每一片都承载着季节的故事,轻轻触地,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响,是生命律动的旋律,静谧而又充满生机。

▲餐厅

天窗,巧妙地打破了室内与自然的界限,将外界那份温柔而多变的日光,细细编织进每一个角落。在空间的流转中,几何的结构不仅承载了稳固与美感,更以一种无声的语言,与光线共舞。

▲餐厅

玻璃不仅作为功能性的划分,更成为了营造氛围的艺术品,它引领我们穿梭于虚实相生的餐厅,每一步都踏着光影的旋律,探寻着未知的惊喜。以一抹朦胧的雅致,将尘世的喧嚣隔绝于外,守护着一方用餐的静谧净土。

白色的窗帘落下成为屏障,似自然的轻纱,让外界的绿意与光影得以温柔渗透,斑驳陆离地洒落室内,为空间披上一层自然与温馨的华服,让人置身于一个相对私密又不失通透的空间。

▲餐厅

包间的窗景独享一片荷花田池,品茗赏荷,谈笑风生,享受一份难得的闲适与自在。顶部的设计巧妙融合了现代与古典,几何形状与透光膜顶灯相得益彰,使得光线柔和而均匀地洒落,宛如晨曦初照,为这静谧的空间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

▲户外

建筑融入了多种几何形状,这些形状相互交错、层叠有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每一扇窗户都巧妙地成为了景致的透视点,通过它们可以欣赏到外面的美景,这种设计使得观者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窥视的乐趣。当他们置身于建筑群中,透过窗户望出去,仿佛能穿越空间,感受到与远处景物的互动。

古樟树树冠参差不齐,与远处的景色相映成趣。无论是漫步于建筑之间,还是静坐于窗下小憩,都能深刻感受到这份宁静与舒适。它源自于建筑的巧思、自然的馈赠,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那份微妙的默契。在这里,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尘嚣,沉醉于这份细腻而深刻的美好之中。

▲标准间

在墙面上巧妙地开设天窗,悄然引领着户外那无垠的自然景致与瞬息万变的光影,温柔地渗透至室内。借景自然的光影,在另一侧墙面形成细腻而独特的风景画,仿佛是室内与外界之间搭建起了一座隐形的桥梁,让两者在光影的交织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套房

大面积窗户镶嵌于套房之中,以“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豪情,让窗外荷花塘的绿意与清风无拘无束地穿梭,使人得以更紧密地拥抱这份宁静与自由。

布置素雅而简洁,如同水墨画卷中的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多种材质交织融合,层次分明,既彰显了空间的深邃,又仿佛在低语着各自的故事,让人在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凝视中,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细腻与温度。

▲套房

窗棂之形,不拘一格,它们以不规则之美,与房间顶部独特的灯带结构遥相呼应,形成独特的对称之感。这种对称感不仅体现在窗棂与灯带的形状和布局上,更在夜幕降临,光线亮起时,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套房

我们希望以「原舍濮院」为媒介,打造一个可以跨越历史的心灵净土,将那些千百年前的文人雅士的风采和韵味,通过设计的力量再次重现于当代,让濮院重新焕发出《聚桂文集序》中所描绘的那段辉煌盛世的光芒。

在这片净土上,人们能暂别尘世的纷扰与重压,远离尘嚣与污染,寻觅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在这里,时光似乎变得柔软而悠长,足以让人静听风吟,细品古韵,让心灵沉浸在那古老诗文的墨香之中,感受文人雅士的翩翩风度和深邃智慧,体悟他们的人生哲学与审美情趣,仿佛穿越千年,与先贤共话风月。


项目图纸

▲1F平面图

▲2F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原舍濮院

项目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项目业主:上海乡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面积:3106㎡

竣工时间:2024.07

室内设计:巢羽设计事务所

室内主创:王星、梁飞

室内设计团队:王星、梁飞、周洁、易杭飞、吴陶锴

建筑设计: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建筑设计团队:徐晋巍 、谢湲、 李文章

景观设计:上海东线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四达建设有限公司

软装布场:陈汐言,李佳鹏,易素梅

文宣策划:EDG贰道杠传媒

空间摄影:徐以稳

航拍摄影:胡义杰


0
超级管理员 <![CDATA[园艺的故事:园丁工具博物馆 / 森上建筑]]> -0001-11-30T00:00:00Z 2024-08-18T16:28:59Z 作为国内首家以园艺工具为主题的展馆,现代与传统空间的场景切换形成了空间上的时代反差,连贯的展览序列使得人们一入展馆,便踏入了园艺工具历史叙述性的时间线。

导语:作为国内首家以园艺工具为主题的展馆,现代与传统空间的场景切换形成了空间上的时代反差,连贯的展览序列使得人们一入展馆,便踏入了园艺工具历史叙述性的时间线。

△园丁工具博物馆

园丁工具博物馆集合了各时代各类型的园艺工具、机具以及各种文献资料,记录了中国、欧洲、日本等国家从上世纪至今园艺工具的发展历程与形式、材料上的变化与技术升级,详尽而有趣的展示并科普了相关园艺工具的一系列资料。

时间的布局

2-剖面图.jpg

△空间剖面

园艺博物馆位于虹越园艺社区中心,用于陈设并展示各品牌不同类别和领域的园艺工具与机具。展馆由三层的农民房改造而成,主要展示内容分层设置:一层为现代器具展区,二层为传统器具展区,三层作为资料室与管理部门使用。现代感的一层展厅由户外花园直接进入,营造的氛围衔接了建筑的周边环境与和今的现代生活气息;二层的传统展厅则与楼下形成截然不同的视觉反差,通过幽暗的基调、自然的材料与传统的元素来烘托具有园艺感的氛围;三层的资料区回归简洁的统一,仅以书架的形式划分空间。现代与传统空间的场景切换构成了展馆空间的时代反差,也为人们带来了契合各区主题的观展体验感。

△一层·现代展厅

△二层·传统展厅

△三层·资料室

叙事性空间

调整大小 6-分析图.jpg

△空间叙事

农民房的格局多为对称形态,楼梯间位于中央,在平面布局与流线上约束了展厅的开放性与秩序感。在有限的空间内,连贯的展览序列是最为理想舒适的观展体验,设计通过对局部门洞的梳理与楼梯间的改造,使得原本的对称刻板的空间变得流动与自由,入口展区条形吧台的设置同样重新组织了展览流线,使得人们一入展馆,便踏入了园艺工具历史叙述性的时间线,随之进行浏览与体验。

△入口处的展台划分了空间并引导了游览路径

△洞口中的层次

△原封闭的楼梯间变为展览区的一部分

△行进中的展览体验

楼梯间的改造是空间格局重整的重点,既梳理了观展流线,也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回折的路径打破了封闭独立的空间,令原本作为交通功能使用的区域具备了展示功能,并丰富了展览的体验感。

小园林

△截取园林中的元素,营造园圃的意趣

中国自古就有园艺产业,自秦汉开始便有了设施园艺的记载,万历年间的《花史左编》中更明确记录了古时民间园艺工具的繁复精细:花剪、木杓、蚌壳、种刀等二十余种器具的列举均体现了明代文人之于园圃中的生活。传统展区尝试提取一小段园林元素作为空间的结构,试图将花窗、旱溪、桥与亭进行有序的搭接,营造出园圃中的手作感,成为游览时间线上的节奏变化。相比现代展区,这里运用了更具质感的材料:墙体裸露的老砖、园圃常用的阳光板、抹泥与灰泥塑造的墙面都提供了场景化的观展感受。

△“入园”

△斑驳的原墙面与园艺中常用的材料

△“桥”的指引

△石材、抹泥、灰泥营造自然感

△出展厅,又见“石榴”窗

有空间序列,有曲折萦绕,游径中的展厅各有姿态,光线有别,明暗不一。不同的材料创建的空间容纳不同种类与年代的园艺工具展品,营造出传统园圃与现代花园的差异性与历史的交融,几百方的展厅便有了时代感,有了故事性。

△工具展览

项目图纸

26-对比平面.gif

△改建后的平面变化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园艺的故事——园丁工具博物馆

项目类型:室内设计

设计方:森上建筑

项目设计:2021.12

完成年份:2023.09

设计团队:章钧添 孙鸿斐 王鑫 欧阳丹

项目地址:浙江海宁

建筑面积:400㎡

摄影版权:邱日培

客户: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艺术涂料、石材、钢板网、阳光板


0
超级管理员 <![CDATA[母亲住宅 / CPLUS]]> 2024-08-18T16:08:20Z 2024-08-18T16:05:44Z 北京西南六环外坡峰岭脚下,散落着成片的村庄,“母亲住宅”所在的西营村就坐落其间。按照最初设想,这座院子是为退休老人设计的,到了周末也可以成为祖孙三代团聚的场所。为向抚育生命的母亲致敬,特以“母亲住宅”命名。

前言

当城市化进程让乡村逐渐成为城市的另一种变体,乡村失去了乡愁,同时又未能获得足够的优势与反哺。面对日益加剧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现象,如何通过设计重新激发乡村活力并向城市人展现乡间生活魅力,是近些年社会上热议的话题。

▲“母亲住宅”街景 ©朱雨蒙

实际上,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且不再受制于物流不畅和信息不通,如今的乡村有机会与城市互为补充,并连接成一体。当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想要额外购置住房就近赡养父母,并希望闲暇时能够从繁忙的效率、指标、任务中抽离,感受大家庭的精神慰藉时,近郊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乡村新生活下的居住构想 ©朱雨蒙

不远的未来,乡村将具备流动、多元、互联的特质,提供城市里无法获得的空间体验和生活方式。新的乡村能够吸引新的乡村人,并带来新的社区形态。“母亲住宅”项目正是在此契机下诞生的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立实验样本。建筑师重构了乡间现代家庭的生活场景,为房山西营村与北京城区建立新联系提供了一份答案。

▲“母亲住宅”轴测爆炸图 ©CPLUS

▲手工模型 ©CPLUS

母亲住宅

走向乡村新生活

一座带庭院的独立住宅,寄托了大量中国城市家庭对理想居住的憧憬。尽管今天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已难以向居民提供独属的院落空间,在近郊广袤的土地上却依旧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

▲暮色下的“母亲住宅” ©刘晶

北京西南六环外坡峰岭脚下,散落着成片的村庄,“母亲住宅”所在的西营村就坐落其间。按照最初设想,这座院子是为退休老人设计的,到了周末也可以成为祖孙三代团聚的场所。为向抚育生命的母亲致敬,特以“母亲住宅”命名。

▲方格网街巷 ©朱雨蒙

村内房屋大多坐北朝南,每块宅基地边界相对规整,密集的农宅和方格型路网勾勒出纵横交错的街巷肌理。“母亲住宅”主入口临着基地东侧的主街,南、北方向皆面朝小巷,西侧院墙与邻居共用。身处实地,建筑师开始在脑海中架构理想中的乡村居住场景,思考什么样的建筑能够符合这一想象,以及未来这里的生活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住宅东侧沿街立面 ©朱雨蒙

内与外相生

住宅不仅仅是居住功能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延伸。住宅的“内”与“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里重要的一种关系,就像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与“阳”一样彼此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离。“外”并不是“内”的附属,两者间是相互为用的关系,甚至设计“内”是为了实现“外”。“母亲住宅”建筑与庭院的占地比例接近1:1,通过凹凸的图底关系,展现了两者间的动态平衡。

▲空间生成示意图 ©CPLUS

入户门外檐下的灰空间正处于宅基地中央,是整个院落的视觉中心和象征家庭凝聚力的精神场域。这处灰空间让居住者在一年四季里的日常活动有了更多向室外延伸的可能性,夏夜可乘风纳凉,冬日可在雪中围炉煮茶,逢重要节日,全家人还能在此举杯庆祝。

▲檐下灰空间 ©刘晶

南立面上,各主要房间的窗口如同取景器一样将庭院之中的风景引入室内,淡化了“内”与“外”的界限。而内向的院落既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所,又能保护室内私密,就像一个超脱于外在喧嚣的“内向宇宙”。

▲住宅南立面近景 ©朱雨蒙

▲内向的庭院空间 ©朱雨蒙

水平与垂直同构

在建筑空间的整体设计上,建筑师借鉴亚洲传统空间智慧拓展并延伸了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层次,同时围绕通高的中庭创造出连续且丰富的室内竖向体验。

▲“母亲住宅”剖透视图 ©CPLUS

▲通高的起居空间 ©朱雨蒙

“母亲之家”平面布局由东向西分为三段。靠近主街的厨房及餐厅单元相对热闹,从厨房窗口可以随时观察到院子里的情况。通高的中庭空间位于中段,作为起居活动区连接着各个房间。西侧楼上、楼下各有一组卧室和卫生间单元,安静并确保隐私。二层东侧是一个书房,未来住户也可以自定义使用场景,灵活置换成其他活动空间或者卧室。

▲餐厅一隅 ©朱雨蒙

▲二层书房 ©朱雨蒙

▲二层次卫 ©朱雨蒙

▲二层次卧 ©朱雨蒙

由于是献给母亲的住宅,首层功能布置即可覆盖老年人全部的日常生活需求,且室内外不设台阶,高差全部用坡道解决,保障了高龄使用者的活动范围。

▲首层老人的卧室 ©刘晶

设计还特意开放出围绕中庭的竖向交通空间,不同角度的视线在不经意间产生交汇,使家庭成员的交流更为立体和富有趣味。此外,南立面透明玻璃外墙最大程度延伸了空间纵深,人坐在中庭就能看到院子与天空。面积100多平米的住宅既实现了功能的多样性,又加深了家人的羁绊。

▲“L”字形走廊 ©朱雨蒙

“V”字形屋顶与光线互动

出于对尺度和光线的双重考量,“母亲住宅”的屋顶呈“V”字形,屋脊压低,东、西两翼向外展开。反向坡屋顶的做法在保证二楼房间舒适度的同时,又避免了中庭过高而造成的尺度失衡和空间冗余。从街道视角看,“V”字形屋顶勾勒出轻巧灵动的天际线轮廓,压低的部分则为北侧邻宅尽可能留出视线和采光通道,避免了对邻居的干扰。

▲“V”字形屋顶 ©朱雨蒙

东、西山墙上的凸窗增加了立面的层次和趣味,并连同中庭两道隔墙上的高窗洞形成了“光的通道”。一天中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光线沿天花板斜面直达起居空间,让整个住宅从早到晚的活动都充满自然生机。

▲光的通道 ©朱雨蒙

材质与色彩协调

建筑室内外的主要材质色彩皆为大地色系,与乡村环境融为一体。砖、石材、木材、金属、织物以及涂料等各种材料,在明暗光线中交织出不同的温度与质感,带给人自然、质朴、温馨、舒适的感受。

▲楼梯间转角处的玻璃砖墙与黄铜扶手 ©朱雨蒙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设计方:CPLUS

创始合伙人:程艳春、李楠

主持建筑师:程艳春

设计团队:薄忱、刘晓光、周珂帆

项目类型:住宅

项目状态:已建成

时间:2023年04月-11月

地点:中国,北京

建筑面积:144.2平方米

摄影:刘晶、朱雨蒙

视频:酿影像工作室


0
超级管理员 <![CDATA[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及微波山公园 / 都市实践]]> -0001-11-30T00:00:00Z 2024-08-16T01:21:38Z 博物馆的设计从微波站原址的考证开始,经过比对历史图纸和现场勘察,在经历了多次加建的现场建筑中找到了当年微波站的原始结构。方案恢复了微波站的原貌,加固了基础,让它以“现成品”的姿态成为馆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展品。

39_02-li-shi-zhao-pian-historic-photos-images-from-the-network-2.jpg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香港招商局率先来到深圳创办蛇口工业区,在深圳南头半岛开山炸石填海建港,对外招商引资,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工业区成功的运营机制随后被称为 “蛇口模式”,为之后中国40年的经济腾飞拉开了序幕。招商局成立于清末的1872年,又经历了民国和共和国三个时代的跌宕起伏,为迎接150年华诞,选址蛇口微波山建造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微波山原为蛇口一座无名小山头,因山顶上修建了中国第一个商用微波站而得名。都市实践应邀设计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提出“山即展场,城即展览”的设计理念,将整座微波山公园作为一个空间叙事整体。从山脚的“时间广场”展开叙事,这里是象征改革开放肇始的“蛇口开山炮”炸响的现场,广场中央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工业区创建者袁庚先生被视为凝聚深圳精神的名言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拾级而上,改革开放历史的重要事件被刻录在环山的叙事步道中,并且与周边的城市景观呼应,呈现历史今夕的并置,形成多个景观节点。登山成为观展的一部分,至山顶博物馆达到展览叙事的高潮。

博物馆的设计从微波站原址的考证开始,经过比对历史图纸和现场勘察,在经历了多次加建的现场建筑中找到了当年微波站的原始结构。方案恢复了微波站的原貌,加固了基础,让它以“现成品”的姿态成为馆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展品。

博物馆建筑共五层。半地下层设置了主入口、门厅、小型接待室以及主要设备机房,还设置了一个可在闭馆时独立开放的多动能厅;一、二层围绕复原的微波站布置了招商局150周年历史的常设展厅。三层架空层是向公众开放的观景平台,连接登山步道。这里设有咖啡厅/接待室,可用于会议和沙龙。人们可在室内外闲坐,360度观看蛇口的半岛风光,见证进行时中的蛇口这一“城市展场”;四层为当代艺术展厅,漂浮的体量之内是连续环绕的展览空间,用于短期主题展览。面向不同方位形态各异的窗口是望向场地四周自然及城市的景框,将变化的城市风景纳入到展览的序列中。屋顶是一个开阔的观景平台,也是微波山的最高点,是极目远眺和举办露天活动的场所。设计在室内观展流线之外还设置了多条室外公共流线,让市民在闭馆后仍有机会拾级而上。层次丰富立体的游览体验使博物馆能适应多种展陈与活动的需求。

博物馆的外立面材料以白洞石为主,建筑体量局部埋入山体,像是山的一部分。室内材料及工艺细腻地呼应了招商局的工业历史,使用铸铝件、铜、钢和混凝土等元素。建筑入口超常规尺寸的大门采用铸铝制造,重要空间的墙面则将工业零件作为骨料的一部分掺入混凝土中一同浇筑。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不是一座普通的博物馆,它标志着中国当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是传承与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空间场所。我们试图将一座里程碑式的纪念性建筑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创造属于当下的公共空间和城市记忆,人们登临微波山,看天空海阔,同时在这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缅怀先贤,激励后人;让微波山这个大隐于市的秘境成为深圳城市精神地标和市民日常文化生活锚点。


项目图纸

△基地示意图

△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

△分析图

△总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URBANUS 都市实践

面积: 13733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TAL

主持建筑师: 孟岩

项目总经理: 张海君

项目经理: 廖梦君

项目建筑师: 岳然(建筑)| 张雪娟(景观)

项目组: Matt Eshleman,朱宏瑞,孙艳花,袁智威,苑瑞哲,文汀,于世垚,孙鹏程,倪若宁,吉恒纬(建筑)| 李冠达,高宇峰,金鑫,马曦滢,蒲瑾燕(景观)| 邓婷芳,何嘉敏(室内)| 林玲宇,林思瑶,魏天崎,万驭晴,林淑怡,刘佳笈,高晴月,张曼佳(实习生)

施工图: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

室内施工图: 优高雅装饰工程

景观施工图: 本末度景观设计

幕墙顾问: 朋格幕墙

灯光顾问: 汉都灯光设计 / 远瞻照明设计

标识: 黄扬设计

展策: 叙事共成(MSG)

建设单位: 深圳市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

地点: 深圳


0
超级管理员 <![CDATA[Atelier Médicis / Studio Muoto + Titan]]> -0001-11-30T00:00:00Z 2024-08-15T14:39:46Z 这座位于巴黎郊区的设施是当地公共文化政策更新的象征。该计划旨在通过为艺术家的工作坊、展览、表演和排练创造空间,在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方面创造新的动力。它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多样化表达的空间。

这座位于巴黎郊区的设施是当地公共文化政策更新的象征。该计划旨在通过为艺术家的工作坊、展览、表演和排练创造空间,在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方面创造新的动力。它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多样化表达的空间。

该建筑基本布局呈辐射状,解构了“黑盒子”的概念。位于中心的主礼堂向周围所有空间开放,为十几种不同的舞台布局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表演和展览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影响。

该建筑简洁的体量感从目前正在施工的周边项目中脱颖而出,为公共空间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轻盈的感觉。晶莹剔透的玻璃立面与卢浮宫庭院相得益彰。巨大的玻璃立面与银色百叶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气息。周边设这有起温度管理作用的通道,使得整个建筑就像通风的温室一样,冬暖夏凉。


项目图纸

△手绘草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Studio Muoto, Titan

面积: 6600 m²

项目年份: 2022

摄影师:Olivier Campagne, Studio Muoto

项目功能: 文化设施:艺术家工作室、展览空间、礼堂、餐厅、办公室

顾问: Les Eclaireurs, Bollinger & Grohmann, Sempervirens, Espace Temps, dUCKS scéno, Peutz, Fabrice BOUGON

地点: 法国,克利希苏布瓦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