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我们始终践行设计源自生活,设计启发自我,设计改进世界,我们相信真实的旅行带给设计的灵感无可替代。“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相比空洞的想象,我们更愿意将双脚置身于不同的城市,去感知设计的魅力,并寻求设计的无穷灵感。
2024年5月1日,⌈ ⌋将推出今年的第一条游学招募计划,踏上沪浙一带,探访这一活力土地之上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的众多作品,探访国内先锋建筑工作室,以建筑旅行和考察为形式,将旅行、考察和学术探讨深度结合,探讨更为深刻和全面的思考建筑设计的模式。我们将携手老八校建筑学博士和设计院一线建筑师深入江南地区,无论你关注的是地域、类型还是建筑在自然中的变化,此次考察都不会让你失望。
行程精华
● 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深度结合,一次专业的建筑游学计划;
● 4天,深入探访20余座沪浙现代与传统建筑,实地感知江南地区近年的城市演进与建筑试验;
● 纵览7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在江浙一带的建成作品,亲历全球顶级设计理念的落地和建筑品质的把控;
● 考察王澍在宁波与杭州两地的在地形建筑实践,感受其独特建筑语言和江南风情的兼容与共生;
● 访问三所国内著名的建筑事务所,交流建筑背后的概念和设计逻辑,了解不同事务所的工作流,感受真实的建筑实践。
● 老八校建筑学博士和资深建筑师组成联合学术领队,带来深度实地讲解;
● 全程学术自由交流,含1场学术讲座及讨论会。
行程参观项目
考察项目包括: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的国内本土作品,华东区明星事务所,国内外新锐建筑师最新作品。
宁波(3个项目)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西扎、宁波美术馆/王澍、宁波历史博物馆/王澍、五散房/王澍
杭州(7个项目)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安藤忠雄、晓书馆、良渚博物馆/奇普菲尔德、大谷仓/大舍、中国国家版本馆/王澍、天目里/伦佐·皮亚诺
上海(10个项目)
龙美术馆西岸馆/柳亦春、油罐艺术中心/李虎
西岸美术馆/奇普菲尔德、浦东美术馆新馆/努维尔
上海图书馆东馆/SHL建筑事务所、上海自然博物馆/Perkins+Will事务所
上升新所/邬达克+OMA、恒基旭辉天地/努维尔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作、绿之丘/原作
△微信扫码识别二维码咨询
添加时请备注【游学】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阿尔瓦罗·西扎
©侯博文
全国首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世界顶级建筑大师 阿尔瓦罗·西扎设计,这也是当前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唯一“黑色系”建筑作品。博物馆采用了集中式建筑体量设计,整体的平面形态在朝山一侧以多端曲线展开,朝街道一侧为连续的自然曲线,且向外凸出。黑色的双层波纹铝板包裹了大部分的体量,赋予了建筑强烈的雕塑感和重量感;同时,整体的悬挑设计又使上部体量漂浮在倾斜的场地上。
宁波历史博物馆/王澍
©贝影
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第一层为整体,但从第二层开始,建筑开始分体并倾斜,形成山体形状。外立面采用浙东地区瓦爿墙和竹纹理混凝土,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博物馆的外观有意被塑造成一座山的断片,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在各个墙体上,设计师有意用黑砖勾勒出远山的轮廓,上方红砖辅出被晚霞浸染的云彩。
宁波美术馆/王澍
宁波美术馆对于原有的航运大楼而言,“吐纳着城市与一条江的方向性应被小心地保持”。因而,设计者保留了原有航运大楼的空间结构,以保留这座大楼给城市带来的记忆。
五散房/王澍
©archidaily
“五散房” 分别散布于鄞州公园各处,由王澍设计形成闲趣、随适的状态:一座是画廊,一座是咖啡厅,一座是公园管理用房,两座茶室建筑。五座建筑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地方材料,不同的建造技术,在公园内营造出不同景观建筑的特性。“五散房”不传统的园林建筑,却让市民引发了对传统元素、现代建筑材料表现出的后现代艺术概念。
天目里/伦佐·皮亚诺
©goa大象设计
天目里是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 · 皮亚诺在中国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包含了办公、美术馆、艺术中心、秀场、设计酒店及艺术商业等功能,是个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综合性的艺术园区。最原始的设计概念是:一个苹果,在硬质界面的包裹下,有柔软而丰富的内核。设计师将大部分建筑体量放置在场地周边,以创造一个大型的受保护的内部绿色空间,称为"城市公园 "或 "绿洲"。“天目里”是一个绿洲般的“城市客厅”和艺术生活的发生器。丰富的活动和事件都将在这里发生,人的交流活动也会影响空间,成为天目里生命力的核心。
茑屋书店
©archdaily
全球最美书店茑屋书店落户天目里,延续了品牌一贯的高颜值和格调趣味,茑屋书店天目里店以艺术为中心,融入了书籍、咖啡、杂货、文创、影音等线下体验空间,打造呈现了一个多功能、多元化的复合式空间,为到店的每一位顾客提供日式美学享受和生活方式提案。书店外立面采用通透性良好的落地玻璃窗,兼具现代简约风和日式冷淡风,这与天目里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安藤忠雄
© Ma yuan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地处杭州良渚文化村,建筑分三大功能区块,南侧为拥有美术馆功能的展示栋,北侧为拥有培训室等教育功能的教室栋,中间为拥有小剧场、阅读大厅和图书馆功能的文化栋,三栋建筑排列在大屋顶之下,成三字型布局。在设计理念上,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创造性地融汇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非常完美地表现了日本大师级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情感本位”的空间概念,整个建筑非常注重人、建筑与自然的内在关联。
晓书馆
© Ma yuan
晓书馆是高晓松在杭州开的书店,坐落于杭州良渚文化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面向大众免费开放的公益图书馆,有5万册图书,由高晓松亲自指导挑选。晓书馆内部分为上下两层,10多个原木色书架高耸入屋顶,有种书山书海的即视感。
良渚博物馆/大卫·奇普菲尔德
©迈丘设计
良渚博物馆建筑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整个建筑凸显简约、粗犷、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在依山傍水、野草凄凄的景致中,置于蓝天白云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和。
美丽洲教堂
©archdaily
美丽洲教堂由TDS设计,教堂力求融入自然的环境当中,不仅重视功能和用户体验,还选择了低碳材料,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景观与建筑边界模糊,使得建筑与景观无缝接入。教会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室内空间与自然之间宛然一体,第二个是表达永恒和纯净。教会由三个单体建筑(美丽洲教堂,小花园教堂,办公处)和一个钟楼组成。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王澍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位于良渚古城遗址东侧,由知名建筑师王澍与陆文宇创立的业余建筑工作室设计。他们将宋代园林的山水画转译成更大尺度的建筑,用青瓷表达建筑的美感。文润阁的高远感通过层层屏扇的排布和青瓷的变化色泽来实现。这座建筑不仅是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的综合性建筑,更是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和版本资源异地灾备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大谷仓/大舍
大谷仓位于杭州西北的良渚文化村,由著名建筑师大舍工作室设计。这座现代建筑不仅是一个具有地标性的精神建筑,还是一个能够容纳多元性活动的场所。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遗址内出土的一件陶器上雕刻的图形,这一原型暗示了这块土地上建筑的起源。
© 是然建筑摄影
龙美术馆西岸馆/大舍
©向玲 XiangLing 王耀华Yaohua Wang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
西岸美术馆/大卫·奇普菲尔德
© Simon Menges
西岸美术馆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北岸,伫立于8.5千米长的滨江带上。美术馆地块呈三角形,位于宽阔的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该建筑不仅是矗立于项目基地上的一座独立建筑,也扮演优化基地与黄浦江、公园之间联系的公共角色。三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体量呈风车型旋转排布,并通过中央的双层通高门厅联系。
油罐艺术中心/OPEN
上海图书馆东馆/SHL建筑事务所
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功能划分都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式园林中的奇山异石。建筑主体就像一块被雕琢过的玉石,漂浮在一片翠绿的树冠之上。内部空间犹如太湖石般相互连通,成为人们探索和分享知识的源泉。
©RAWVISION Studio
上海自然博物馆/Perkins+Will事务所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内的文化地标。这座博物馆由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设计理念融合了自然、城市和文化的元素,旨在创造一个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空间。
上升新所/邬达克+OMA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经过精心修复而焕发新生。这座建筑最初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于1931年,是孙科的私人别墅。如今,它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被称为“上生·新所”。
恒基旭辉天地/努维尔
恒基·旭辉天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新天地商圈,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这座建筑集多元未来办公、潮奢商业与城市公共空间于一体,成为了新天地商圈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标之一。让·努维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上海旧法租界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唤起市民对上海老城厢的记忆。建筑师希望创造一种独特且不可预知的行走体验。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作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丰富的可能。这座建筑的高达165米的烟囱不仅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特别的展览空间。
绿之丘/原作
绿之丘位于上海杨浦滨江南段,原为一座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建成于1995年。这座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板楼,虽缺乏明显的建筑特点,却因其位置而备受关注。面对规划道路穿越和南北向体量阻挡滨江景观的问题,设计师决定保留并改造这座建筑,使之成为一个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综合体。
阶梯状的漫游路径 ©章鱼见筑
行程信息
行程项目:7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的建筑作品、国内外新锐建筑师作品、探访国内先锋事务所
行程地点:宁波、杭州、上海
集合时地:2024年4月30日晚,宁波
行程时间: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4日
集结人数:全国20人(以实际集结人数为准)
行程费用细节:4680元/人
(费用包含当地三-准四星酒店双人间,若换单人间需补差价;每日当地特色午餐;建筑讲解、沙龙活动;全程大巴服务;景点首道门票;旅游意外保险;司机小费等)以上报价不含税收,大交通以及以上未提及的项目。
适合人群: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等相关从业人员、学生、爱好者等
报名方式
1.联系客服微信/电话咨询报名事宜;报名成功后,须缴纳2000元预报名费方可报名成功。(缴费方式咨询客服)
2.报名截止时间为出团前7天,建议尽早安排,需提前购买往返交通,五一节期间可能会有涨幅,购买前请提前联系我们以确认出行日期和行程变动细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详细行程以及讲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有变动及时通知,详细行程可咨询客服。
3. 报名请咨询
添加客服可咨询本次游学相关细节:
△微信扫码识别二维码咨询
添加时请备注【游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
优惠方式
团报优惠:本次路线报名火爆,现推出团报优惠。
1.2人同时抱团参加,每人优惠80RMB;3人以上,5人以下同时抱团参加,每人优惠180RMB;5人以上(包含5人)同时抱团参加,每人优惠380RMB.
2.已经报名参团者介绍小伙伴来参团成功,同样享受相应团报优惠.
注意事项
学术讲座:
旅行中举行一场深度学术讲座及讨论会,时长1.5小时到2小时,主题由主讲人结合考察路线自拟,包含自由讨论环节。
费用说明:
缴纳预报名费2000元完成行程报名,并于集合日当晚缴齐剩余费用,行程过程中不再收取任何其他费用;住宿若换单人间需补齐差价;参观点首道门票以上需自行购买,如有学生证请随声携带,产生的优惠门票费用将在行程结束后一周内退还。
项目参观:
1. 此次考察期间,如遇交通延误、部分地点未开放等特殊情况,届时会对具体行程进行适当调整;
2. 行程参观项目可能会有部分调整,调整数量不超过3个。
其他备注:
1. 此次行程不论集结情况如何,都确定出发;
2. 行程集结人数约20人,以实际报名顺序为准;
3. 为保证学术性和研讨质量,考察中会对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等相关专业人士(含学生)的比例进行协调搭配。
往期回顾
网站:m.stpapt.com
微博: -Archcollege
商务对接微信:jzxy-yz
网站专属限量早鸟福利:
在微信最终付款页面点击“优惠券/码”后,在上方输入框输入“ 官网”,
即可再领取“20元优惠券”。
限量10名,满额删。
编者按:
“iRem|考研刷题”小程序是由清华、同济等亲历考研的学长学姐联合开发,各高校专业课前十把关的随身复习利器。涵盖3大专业,22所院校,题库全、经验新、针对性强,考前最后60天,希望对你复习有帮助。
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知道
真题和模拟题的重要性
复习进度快的同学已经在刷题查漏补缺了
我们集结专业课前十的学长学姐
矫正补全了400余套考卷和答案
凝结成22份市面可能上最好的题库
希望借用小程序这种口袋题库的形式
帮你抓住最后的零散时间
文末多种方式免费领取
更准备了价值3000元的音箱、百度云&网易云会员等奖品给热爱学习的各位哦
开发者说:
我们是经历过各大高校建筑学考研的一批人,有人上岸,有人惜败,但都在考研的洪流中,积攒了宝贵的经验,深知真题和模拟题的重要性,也都曾想过实现刷题自由。但面临目前市场上参差不齐的考研资料,我们决定自己整理考研题目,开发一个真正好用的刷题小程序。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这款小程序会带给你惊喜!
媒体资讯→A+场地信息→B
B+空间转化→C
你会这样做设计吗?
你会只用SU出线稿就交方案吗?
为什么这样的设计,
能获得英国难度极高的硕士项目青睐?
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
优秀作品集里总有一些不容易直观理解的方案,到底是为什么?这些方案里,“平、立、剖、功能、经济、实用…”,往往不是考虑的核心,他们的核心是“独特的想法”。无论是留学还是竞赛,都推崇这样的思考方式:如何发掘一个有趣的想法,如何从这个想法一步一步演化成建筑。
在上一篇<方案拆解>文章的结尾(1张顶级的作品集分析图是怎么做出来的?啪的一下,很快啊),我们有稍微提到:库哈斯的毕设<逃离、或建筑自愿的囚徒>(柏林墙的建筑隐喻)、彼得库克的<建筑电讯派>(移动的城市)、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若将“蒙德里安”元素应用在建筑),都是将一个个想法建筑化的成果。
△ 组图:建筑理论研究与实践
学会这种思考方式,对我们未来去理解更多优秀的方案,去参与学生竞赛又或者投身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通过拆解一份UCL PartⅡ(伦敦大学学院)硕士入学优秀作品,来尝试理解这种思考方式。其实并不难,作者仅用SU+PS就将她的所有想法表达完整,并说服了面试官,你也可以学会。
01
设计背景
△ 《大马士革战争纪念馆》©杜同学
方案效果图(SU裸出)
该作品创作于2018年,场地选在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建筑功能为“战争纪念馆”。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不难发现,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三国,以“化学武器袭击”为由联合空袭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造成了叙利亚平民的伤亡,轰动了世界舆论。这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创作初衷,希望借作品表达她对战争的态度。
直至今日,世界局部热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 2021年3月16日,以色列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 2021年5月,巴以冲突加剧,双方互射火箭弹
……
透过今天的方案解析,我们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看看一个建筑专业本科生对待战争的视角,去体会她是如何将这些思考,一步一步转化成建筑。
02
设计说明
在作品集的扉页,作者写道:
“在大马士革战争纪念馆的设计方案中,我通过有序的几何体,反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这个设计不仅用来表达一个理想的社会,也反映了我内心的和平与稳定。”
在这里,作者向读者(面试官)传达了一个基础信息:“有序的几何体”是作者用来暗喻“良好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这个方案将通过组织“有序的几何体”来生成建筑,这个“有序的几何体”生成的建筑即作者想表达的当地“理想的社会”的样貌,这也是这个方案演化的核心。
这可能有点像语文阅读理解了,不过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你需要引导读者去思考,即便他理解的跟你想传达的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反过来,在学习优秀作品集时,理解它的文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
我们看下一段。
“在我看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图形表达出来。几何是人们对世界最原始的理解。人类社会需要精神的秩序,从而从中感受到安全感。我认为建筑建筑可以反映社会秩序,体现社会稳定的维护。”
这一段我们拆分来看,其实作者提出了4个观点:(同时我们可以猜一下作者的潜台词,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整个方案)
① 所有事情都可以用图形来表达(也包括战争);
② 几何是人类世界最原始的理解(用来表达的图形选择原始几何,最简洁,最能唤醒人类的认知);
③ 人类社会需要精神秩序→从而从中感受到安全感(心理层面的安全感对人类是尤为重要的,通过什么去实现?);
④ 建筑(行为)建筑可以反映社会秩序。( “建筑”这个行为,体现了“社会稳定的状态”有在被维护。反之,残败、无人打理的建筑往往昭示着社会的不稳。)
碎石成堆、尘土飞扬、破壁残垣、百废未兴
其实,这个方案就是作者向读者(面试官)阐述这些观点的实现路径。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我们依托实际的图纸,详细拆解一下。
03
正餐:分析图解:"A"
WAR&LIFE–媒体资讯图形化:
“所有事情都可以用图形来表达”
经过对“设计背景“和”设计说明“的初步认知,接下来我们要具体分析的图纸大家应该会好理解一些。上面这张分析图是作者(杜同学)整个作品最核心的一张图解,是整个设计的第一步。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张图是个什么意思,是如何画出来的。
直接看的话,信息量有点大,我们先把这张图“拆”一下,可以分成7个部分:
第 1 部分:“标题&简介”
标题:战争与生命
“大多数的战争都导致大量的流离失所,就连战争中的新生命,也生活在无尽的绝望中。”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猜测,这张分析图想表达的内容,除了战争,战争下生命的形式也是作者想呈现的重点。带着这层思考,我们继续看下一部分。
第 2 部分:“主图”
我们先对这张图纸占比最大的部分做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一步还是先“拆”,这张图一共可以分为4个部分。为了方便演示,我找作者借来了PSD(同样,看懂这篇文章的同学可以在文末领到这张分析图的PSD原稿)。
这4个部分分别是:
① 底部作为背景的大量横线,有长有短,分布不均。
② 176个黑色,大小不一的小圆点。
③ 61个深灰色,也是大小不一与黑色小点嵌套的中圆点。
④ 12个浅灰色大圆点(部分重叠)。
完整演示:
有个初步印象就好,大家可以猜一猜这4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含义,我们一会儿再来揭晓,继续看下一部分。
第 3 部分:“纵坐标”
纵坐标:"DISTRICT:地区"。为了方便演示,我们先把纵坐标横向分为5段,数了一下一共有19个地区,从下到上分别是:伊拉克共和国、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伊朗、曼比杰、科班、塔尔艾毕亚德、拉卡、阿勒颇、伊德利卜、代尔佐尔、巴尔米拉、大马士革、哈马、霍姆斯、贾拉布鲁斯、阿尔巴布、阿扎兹、乌托邦(混进了个奇怪的“地区”)。
除了“乌托邦”以外,其他地区几乎都在中东(后面一大片城镇都在叙利亚),也就是局部热战最集中的地方,所以“主图”上纵向圆点是按地区分布的。了解到这一层就OK了,我们看下一部分。
第 4 部分:“横坐标”
横坐标:"YEAR:年份"。横坐标看起来比较简单,从2011年-2018年,作者的创作时间是2018年,所以一共是向前选取了7年的时间。
第 5 部分:“图例 ① ”
我们先回想一下第2部分的主图,刚才没看图例之前你猜对了吗?接下来我们分别从主图中截取一小部分,一个一个对照来看。
“图例”第一行,“life:生命”:和我们最开始解读“简介”时的猜测一致,这张图除了战争以外,还有对生命的呈现。
至于为什么有的线是完整的,有的线是断断续续的,还是留给你猜一下,等到“图例②”我们会详细分析。
“图例”第二行,“war:战争”:作者将战争抽象成了黑色的小圆点,我们刚才数过有176个,所以作者一共统计了176次局部热战。比如上图的A点,解读一下就是发生在2011年末叙利亚阿扎兹的一场“局部战争”。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这一个个黑色小圆理解成一枚枚落地的炸弹。其实作者在组织她的“图形翻译语法”的时候就是这么去联想的,用“圆点”意指炸弹落地后形成的弹坑。黑色圆点大小不一,即指代弹坑大小不一,即炸弹的威力的大小不同,即“战争”的规模不同。
所以实际上这张分析图除了时间横坐标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横坐标:“大小”。不过由于这是 偏主观 的定义,作者就没有体现在图纸上了,但是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出来。
“图例”第三行,“severe of the war:战争的严重性”: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个别地区,往往黑色小圆越大,深灰色中圆也越大。不过这也是 偏主观 的设置,我们了解就好。
“图例”第四行,“sphere of influence:战争的影响范围”:同理,这也是一个 主观 的判断。
为什么有这么多主观的判断?其实这只是个开始,这份作品最有趣的就是在这“主观”的地方。一开始我特别困惑,多次追问作者关于确定这些圆形大小的具体方式,这也是我在整理这篇拆解时最艰难的一个部分。多次沟通后,我才若有所思,这不就是设计这件事会有的模样吗?
设计不是数学公式。
from:https://www.pexels.com/
@Nothing Ahead
即便是从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想法出发(统计2011年-2018年所有局部热战媒体资讯,以“地区”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大小”为隐藏横坐标,画圆)。
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因某些年份太过集中,圆点太过密集,某个圆太大影响比例,某个区域太空旷,整体不协调等原因,对图形进行主观上的微调。这就是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与AI不同的,有着个人独特的情感因素。
所以即便是作者自己设定了一套“图形翻译语法”(从资讯翻译成图形,再从图形翻译成建筑)用来直译她的“想法”。那这个翻译的过程,不是一个能输入电脑让AI去执行的一个公式,如果用一个更恰当的比喻,作者的这个“建筑”过程更像是在绘画。
from:https://www.pexels.com/
@Jess Bailey Designs
UCL partⅡ的申请者经常会有这么几份设计了自己“语法”的作品,可能面试官想看到的申请者的品质,就是这种能将自己的思考完整表达出来的特质,而并非完全的逻辑严谨,这可能就是“语法”和“算法”的区别吧。
想通这一点后,会有助于你理解后面完整的作品表达。OK,我们先把剩下的两部分内容拆解完。
第 6 部分:“图例 ② ”
图例②作者描述的是生命流动的几种形式。作者将生命的流动抽象成一条直线,线段的长短表示生命留存的时间。
△ 一条完整的线,
代表了一个平安喜乐、健康成长的个体。
我们仔细看图例②,实际上这张图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
上半部分指代:非战争状态下的生命形式,作者举了4种:
① 出生——>自然老死;
② 出生——>意外死亡;
③ 出生——>疾病身亡;
④ 出生——>被谋害致死;
以上这4部分生命形式,在作者的选取地区里,可能只有“乌托邦”有完整的表达。
下半部分指代:战争状态下的生命形式,作者也举了4种:(多数横向的生命线被“战争”这个竖向外因或截断、或影响)
① 出生——>经历战争后存活,但是死亡原因倍数增加,“贫穷”、“精神疾病”、"没有尊严"、“残疾”、“绝望”、“失去双亲”……;
② 在战争中出世的生命,更需要经历磨难,更容易夭折;
③ 出生——>死于战争,生命短暂;
④ 一次战争存活后,死于另一次战争;
以上就是作者通过图例②想传达的信息,这些生命形式的“ 固定搭配 ”是作者在设计本张分析图生命线背景的“ 参考语法 ”,翻译的过程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 生命线"绘画"过程动图模拟
如果说全篇作品的设计过程哪里最像在“绘画”,上面这张背景图就是最佳的例证。整个背景的演变就是作者情绪的表达。
第 7 部分:“重要事件 ”
最后,我们进入第7部分,“IMPORTANT EVENTS:重要事件”:作者一共选取了5个重要事件,分别发生在:叙利亚(2011年,反政府抗议,超过5000人死亡)、胡拉(2012年,大屠杀袭击,108人死亡)、古塔(2013年,化学武器袭击,1429人丧生)、大马士革(2015年,政府军空袭,12人死亡)、大马士革(2018年,美英法空袭,投下13枚炸弹)。
最后这个部分其实又一次暗示了作者的“语法逻辑”,先搜集媒体资讯,再将媒体资讯依照规则映射到图纸上,形成图形。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些重点事件作为图纸逻辑的演示。
04
分析图解:"A"总结
以上就是分析图解:"A"的完整解读,也是作者整个方案的第一步:"语法①:从媒体资讯——>图形"。分析到这一步,我们已经确定了这份方案的基础思路,并成功得到一份“战争资讯”的概念图示。
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份“图示”进一步翻译成“建筑”,如果通过上面的描述,你大概理解了这张分析图,那么接下来这个方案更有趣的“空间翻译语法”,你就可以入门了,我们先扫一眼全部的方案图纸。
△ 文中作品图纸均由作者本人授权
©远届 | 设计补完计划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挪用
以上就是整套图纸的全部内容,我们花了这么大的篇幅分析的这张图纸,其实只占了全套图纸的2/17。这张图就是个引子,作者希望通过这张图,传达给读者(面试官),她对战争的残酷与生命质量断层的理解,同时引导出自己的下一步设计:“建筑空间”的翻译。
在进入下一步之前,我们可以一起联想一个画面:一枚枚炸弹落向地表,有如一颗颗雨珠滴落水面,水面涟漪泛起,水波四散,整个水池为之振荡,久久不能平息。
from:https://www.pexels.com/
@Matheus Natan
在看到这张分析图的时候,我马上联想起的就是这个“涟漪”的画面。与之浮现的还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我隐约记得是今年上映的《进击的巨人》第4季OP的画面,还有与画面同步的声音,仿佛也在耳畔响起。
“奇妙的巧合。”在翻出OP重新细看的时候,我不禁想。之后稍微费了点劲,我摘取了一小部分片段,重新组合了一下。
△ <战争与涟漪> 剪辑自@《进击的巨人》OP
可能,战争给人的联想都是相似的吧。
好啦,这张最重要的“概念导入”分析图我们已经拆解完了,聪明如你,应该看懂了吧?最后,我们再看一遍完整的演示:
△ 分析图"A"完整绘制演示
今天的方案拆解就到这啦,接下来更有趣的下一步“语法”,本篇文章是放不下了,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扫描文末的二维码,我们将邀请作者和指导老师用直播的方式跟大家详细聊一下这部分的设计过程,期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当然我们希望能和更多的同学一起交流,扫码进群的小伙伴,在直播结束后,将获得这份《大马士革战争纪念馆》概念分析图:“A”的PSD源文件(还可附赠编者自己做的最后一张演示动图PSD)。
希望这个“小礼物”和接下来的直播能对你有帮助,尤其是未来有志准备留学的小伙伴。带着这期拆解GET到“灵感”或者“疑问”来直播间吧,我们下周四(6月10号20:00),不见不散。
你有没有什么想翻译成建筑的独特想法?
或者有没想问作者的问题?
留言告诉我们,
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谢谢大家啦。
推荐关注:“远届 l 设计补完计划”
商务对接:jzxy-yz
转载投稿:jzxy-gtn
在这个视频中一共描述了4种设计手法,你看出来了吗?
对自然景观的特征进行抽象模拟。
通过折叠、弯曲、穿透等方式建立楼层间的连续连接。
对建筑楼层进行不均匀地划分。
水平楼板或楼层错开布置。
第一期:你收集卡片吗?设计灵感那种
以下是上期的案例卡片(可点进上文链接或扫描卡片上二维码阅读详细解析)
第二期还是为大家整合水平界面图解,及以下四个案例。
1. Dior Omotesando,SANNA,2003
2. Shibaura House Building,Kazuyo Sejima,2011
3. Agadir Convention Center,Rem Koolhaas,1990
4. Rolex Learning Center,SANNA,2010
要点提炼。
通过不同层高的水平划分限定空间属性,加强建筑外立面特征。
图解转化。
Shibaura House Building
1.对建筑楼板进行两两水平错层。
建筑通过两两水平错层的垂直空间处理手法打破了水平楼板之间的禁锢,兼容了建筑的公共和私密空间。如1层的是对外开放的休闲空间,可用于聚会或开放式的研讨会等,而2层的夹层空间通过楼梯与1层相连的同时,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休息空间。建筑还利用水平错层形成的通高空间在正面和背面均设置露台,并设置螺旋楼梯(是据法律要求设置的逃生通道)与上层空间相连。水平错层使建筑在垂直方向流动起来,曲线形的运用也加强了这种流动感,除了螺旋阶梯,室内还采用了弧线形的墙体划分空间。
要点提炼。
通过两两水平错层建立建筑在垂直向的空间联通和序列。
要点提炼。
通过模拟起伏的沙丘景观组合和限定多种功能空间,同时形成强烈的外立面特征。
要点提炼。
通过模拟山地起伏来创建富有变化的连续单层流动空间。
PS:补充个题外话。
卢曼的卡片抽屉
©版权声明
本文由 Ellenyal 编辑发布,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长期接收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接下来要拆解的这张分析图来自于一份UCL(伦敦大学学院)硕士入学作品集,作者用“电影转译”的方法将一部豆瓣评分9.0、影史TOP101的日本电影转译成了建筑空间。他是如何向UCL的老师展示他的设计思路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其实没那么难!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一点就通。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红辣椒》(又名《盗梦侦探》),出自与宫崎骏齐名的日本动画大师今敏,2006年上映。同类型题材有诺兰的《盗梦空间》,上映时间为2010年,因多个分镜与《红辣椒》“雷同”,众多粉丝称《红辣椒》是《盗梦空间》的“灵感来源”,不过遭到了诺兰的否认。
△ 分析图图解:"A"
△ 好吧,再放一遍
现在我们已经对图例完全清楚了,自信一点,这张图在逻辑层面上你应该能看懂了。不过由于图上还有很多文字信息,涉及电影内容的剧透,等大家看完电影后再对照着梳理一遍,会更有意思。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挪用
△ 《红辣椒》手绘分镜节选
PC报名入口 :用微信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
移动端 :把本文发送至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或任意好友,打开文章识别上方二维码
想试着转译一下吗。
参考资料
推荐关注
远届 l 设计补完计划
www.yuanjie.design
商务对接:jzxy-yz
转载投稿:jzxy-gtn
○ 1111 LINCOLN ROAD,HERZOG & DE MEURON,2010
○ Seattle Public Library,OMA,2004
○ Villa VPRO,MVRDV,1997
○ Vanke Center,Steven Holl,2009
○ 是单一水平层还是复合的多个水平层 ?
○ 多个水平层两两之间的距离是否均等?
○ 多个水平层是利用什么连接方式进行垂直方向的联系?
○ 从内而外的垂直联系是否促使建筑空间和外部形体产生变化?
图片来源:
本文图片[1]来源于
https://www.floornature.de/akihisa-hirata-art-museum-and-library-ota-japan-14037/
图[2]来源于
https://www.archdaily.com/897778/art-museum-and-library-in-ota-akihisa-hirata
图[3]、[4]来源于
https://www.gooood.cn/taketa-municipal-library-by-takao-shiotsuka-atelier.htm
图[5]、[6]、[8] 来源于
https://www.japan-architects.com/ja/architecture-news/gong-gong-shi-she/matsubaracitylibrary-maru-konoike
图[9] 来源于《SHINKENCHIKU》杂志2020-05期P141
图[7]、 [10]、[11]、[12]、[13] 来源于
https://maruarchi.com/matsubara/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作者:杜浩宇
学院专教投稿邮箱:media@archcollege.com
这张图我们主要要学习的是氛围的营造方式,还有整体色调的同意处理方式,如何才能将堆叠在一起的素材融合到统一的大环境中去,如何营造出冷冷清清的雾蒙蒙的氛围。
素材的选择非常的重要,雾气造成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我们的建筑又是整张图纸的表现重点,细节要多,所以环境就要简单一些,简单的同时又要求纹理清晰,否则容易和雾气融在一起,无法区分远景近景,整个图面显得不够深邃不够立体。
背景最好选择带有简单山体的图,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构图元素,同时又不会打破图面的平衡。
素材选择好之后,我们首先要对素材的大调子进行简单的调整,这里就像画素描一样,先画大关系,但不需要仔细调整。
Ctrl+Shift+a进入camera Raw
将色温向蓝色调整一些,素材中原本绿色黄色较多,将这些颜色的饱和度降低。
PS:绿色黄色的自然饱和度不要降到最低,更不要直接去色处理,适当的保留原色,会在后期的处理之后更有张力。
整体的自然饱和度都要降低一些,降低到冷冷的,若有若无的颜色即可。
把建筑主体拖进来,和背景一样的处理手法,将建筑初步的融入到图中。
接下来调整建筑的曝光,根据选的背景图的来光方向将建筑表面做变暗、变亮处理,这里背景是一张阴天的图,那我们假定有一股圣光照在建筑之上,那我们用曝光度调整图层,降低建筑底部曝光度,提亮建筑顶部
为了增加图面的丰富程度,也不让效果图过于冷,我们要加入一些灯光,新建一层,使用画笔工具(快捷键B),选取橙色,适当的在窗户处涂抹,利用蒙版除去多余的部分,适当调整透明度,增加光感。
接下来就是树,近处和稍远处的树,因为处在一个雾蒙蒙的环境中,所以较远处的树会灰蒙蒙的,我们要利用这一点去构件近景树和远景树,增强整张图的层次感。
最后Ctrl+Shift+Alt+E盖印一层,Ctrl+Shift+a进入camera Raw根据自己的喜好做最后的调整。
点击前往▶ 杜同学的其他教程
作者:杜浩宇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微博:小璐ruma
学院专教投稿邮箱:media@archcolle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