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Wed, 21 Aug 2024 13:03:4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游学招募 | 七位普利茲克建筑大师作品深度探访 x 明星事务所参访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37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372.html#comments Sat, 30 Mar 2024 09:55:47 +0000 超级管理员 按项目阶段 五一 宁波 普利兹克 杭州 王澍 苏杭 五一苏杭游学

微信图片_20240330180059.png

过去数年,我们始终践行设计源自生活,设计启发自我,设计改进世界,我们相信真实的旅行带给设计的灵感无可替代。“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相比空洞的想象,我们更愿意将双脚置身于不同的城市,去感知设计的魅力,并寻求设计的无穷灵感。

2024年5月1日将推出今年的第一条游学招募计划踏上沪浙一带,探访这一活力土地之上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的众多作品,探访国内先锋建筑工作室,以建筑旅行和考察为形式,将旅行、考察和学术探讨深度结合,探讨更为深刻和全面的思考建筑设计的模式。我们将携手老八校建筑学博士和设计院一线建筑师深入江南地区,无论你关注的是地域、类型还是建筑在自然中的变化,此次考察都不会让你失望。


行程精华

●  学术研讨实地考察深度结合,一次专业的建筑游学计划;

●  4天,深入探访20余座沪浙现代与传统建筑,实地感知江南地区近年的城市演进与建筑试验;

●  纵览7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在江浙一带的建成作品,亲历全球顶级设计理念的落地和建筑品质的把控;

●  考察王澍在宁波与杭州两地的在地形建筑实践,感受其独特建筑语言和江南风情的兼容与共生;

●  访问三所国内著名的建筑事务所,交流建筑背后的概念和设计逻辑,了解不同事务所的工作流,感受真实的建筑实践

●  老八校建筑学博士和资深建筑师组成联合学术领队,带来深度实地讲解;

● 全程学术自由交流,含1场学术讲座及讨论会


行程参观项目

考察项目包括: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的国内本土作品,华东区明星事务所,国内外新锐建筑师最新作品。

宁波(3个项目)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西扎、宁波美术馆/王澍、宁波历史博物馆/王澍、五散房/王澍

杭州(7个项目)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安藤忠雄、晓书馆、良渚博物馆/奇普菲尔德、大谷仓/大舍、中国国家版本馆/王澍、天目里/伦佐·皮亚诺

上海(10个项目)

龙美术馆西岸馆/柳亦春、油罐艺术中心/李虎

西岸美术馆/奇普菲尔德、浦东美术馆新馆/努维尔

上海图书馆东馆/SHL建筑事务所、上海自然博物馆/Perkins+Will事务所

上升新所/邬达克+OMA、恒基旭辉天地/努维尔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作、绿之丘/原作


△微信扫码识别二维码咨询

添加时请备注【游学】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阿尔瓦罗·西扎

©侯博文


全国首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世界顶级建筑大师 阿尔瓦罗·西扎设计,这也是当前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唯一“黑色系”建筑作品。博物馆采用了集中式建筑体量设计,整体的平面形态在朝山一侧以多端曲线展开,朝街道一侧为连续的自然曲线,且向外凸出。黑色的双层波纹铝板包裹了大部分的体量,赋予了建筑强烈的雕塑感和重量感;同时,整体的悬挑设计又使上部体量漂浮在倾斜的场地上。


宁波历史博物馆/王澍

©贝影

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第一层为整体,但从第二层开始,建筑开始分体并倾斜,形成山体形状。外立面采用浙东地区瓦爿墙和竹纹理混凝土,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博物馆的外观有意被塑造成一座山的断片,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在各个墙体上,设计师有意用黑砖勾勒出远山的轮廓,上方红砖辅出被晚霞浸染的云彩。


宁波美术馆/王澍

宁波美术馆对于原有的航运大楼而言,“吐纳着城市与一条江的方向性应被小心地保持”。因而,设计者保留了原有航运大楼的空间结构,以保留这座大楼给城市带来的记忆。


五散房/王澍

©archidaily

“五散房” 分别散布于鄞州公园各处,由王澍设计形成闲趣、随适的状态:一座是画廊,一座是咖啡厅,一座是公园管理用房,两座茶室建筑。五座建筑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地方材料,不同的建造技术,在公园内营造出不同景观建筑的特性。“五散房”不传统的园林建筑,却让市民引发了对传统元素、现代建筑材料表现出的后现代艺术概念。


天目里/伦佐·皮亚诺

©goa大象设计

天目里是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 · 皮亚诺在中国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包含了办公、美术馆、艺术中心、秀场、设计酒店及艺术商业等功能,是个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综合性的艺术园区。最原始的设计概念是:一个苹果,在硬质界面的包裹下,有柔软而丰富的内核。设计师将大部分建筑体量放置在场地周边,以创造一个大型的受保护的内部绿色空间,称为"城市公园 "或 "绿洲"。“天目里”是一个绿洲般的“城市客厅”和艺术生活的发生器。丰富的活动和事件都将在这里发生,人的交流活动也会影响空间,成为天目里生命力的核心。


茑屋书店

©archdaily

全球最美书店茑屋书店落户天目里,延续了品牌一贯的高颜值和格调趣味,茑屋书店天目里店以艺术为中心,融入了书籍、咖啡、杂货、文创、影音等线下体验空间,打造呈现了一个多功能、多元化的复合式空间,为到店的每一位顾客提供日式美学享受和生活方式提案。书店外立面采用通透性良好的落地玻璃窗,兼具现代简约风和日式冷淡风,这与天目里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安藤忠雄

© Ma yuan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地处杭州良渚文化村,建筑分三大功能区块,南侧为拥有美术馆功能的展示栋,北侧为拥有培训室等教育功能的教室栋,中间为拥有小剧场、阅读大厅和图书馆功能的文化栋,三栋建筑排列在大屋顶之下,成三字型布局。在设计理念上,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创造性地融汇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非常完美地表现了日本大师级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情感本位”的空间概念,整个建筑非常注重人、建筑与自然的内在关联。


晓书馆

© Ma yuan

晓书馆是高晓松在杭州开的书店,坐落于杭州良渚文化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面向大众免费开放的公益图书馆,有5万册图书,由高晓松亲自指导挑选。晓书馆内部分为上下两层,10多个原木色书架高耸入屋顶,有种书山书海的即视感。


良渚博物馆/大卫·奇普菲尔德

©迈丘设计

良渚博物馆建筑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整个建筑凸显简约、粗犷、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在依山傍水、野草凄凄的景致中,置于蓝天白云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和。


美丽洲教堂

©archdaily

美丽洲教堂由TDS设计,教堂力求融入自然的环境当中,不仅重视功能和用户体验,还选择了低碳材料,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景观与建筑边界模糊,使得建筑与景观无缝接入。教会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室内空间与自然之间宛然一体,第二个是表达永恒和纯净。教会由三个单体建筑(美丽洲教堂,小花园教堂,办公处)和一个钟楼组成。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王澍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位于良渚古城遗址东侧,由知名建筑师王澍与陆文宇创立的业余建筑工作室设计。他们将宋代园林的山水画转译成更大尺度的建筑,用青瓷表达建筑的美感。文润阁的高远感通过层层屏扇的排布和青瓷的变化色泽来实现。这座建筑不仅是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的综合性建筑,更是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和版本资源异地灾备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大谷仓/大舍

大谷仓位于杭州西北的良渚文化村,由著名建筑师大舍工作室设计。这座现代建筑不仅是一个具有地标性的精神建筑,还是一个能够容纳多元性活动的场所。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遗址内出土的一件陶器上雕刻的图形,这一原型暗示了这块土地上建筑的起源。

 © 是然建筑摄影


龙美术馆西岸馆/大舍

©向玲 XiangLing  王耀华Yaohua Wang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


西岸美术馆/大卫·奇普菲尔德

© Simon Menges

西岸美术馆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北岸,伫立于8.5千米长的滨江带上。美术馆地块呈三角形,位于宽阔的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该建筑不仅是矗立于项目基地上的一座独立建筑,也扮演优化基地与黄浦江、公园之间联系的公共角色。三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体量呈风车型旋转排布,并通过中央的双层通高门厅联系。


油罐艺术中心/OPEN



上海图书馆东馆/SHL建筑事务所

 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功能划分都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式园林中的奇山异石。建筑主体就像一块被雕琢过的玉石,漂浮在一片翠绿的树冠之上。内部空间犹如太湖石般相互连通,成为人们探索和分享知识的源泉。


©RAWVISION Studio


上海自然博物馆/Perkins+Will事务所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内的文化地标。这座博物馆由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设计理念融合了自然、城市和文化的元素,旨在创造一个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空间。


上升新所/邬达克+OMA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经过精心修复而焕发新生。这座建筑最初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于1931年,是孙科的私人别墅。如今,它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被称为“上生·新所”。








恒基旭辉天地/努维尔

恒基·旭辉天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新天地商圈,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这座建筑集多元未来办公、潮奢商业与城市公共空间于一体,成为了新天地商圈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标之一。让·努维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上海旧法租界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唤起市民对上海老城厢的记忆。建筑师希望创造一种独特且不可预知的行走体验。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作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丰富的可能。这座建筑的高达165米的烟囱不仅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特别的展览空间。

绿之丘/原作

绿之丘位于上海杨浦滨江南段,原为一座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建成于1995年。这座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板楼,虽缺乏明显的建筑特点,却因其位置而备受关注。面对规划道路穿越和南北向体量阻挡滨江景观的问题,设计师决定保留并改造这座建筑,使之成为一个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综合体。


阶梯状的漫游路径 ©章鱼见筑


行程信息

行程项目:7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的建筑作品、国内外新锐建筑师作品、探访国内先锋事务所

行程地点:宁波、杭州、上海

集合时地:2024年430日晚,宁波

行程时间:2024年51-2024年54

集结人数:全国20人(以实际集结人数为准)

行程费用细节:4680元/人

(费用包含当地三-准四星酒店双人间,若换单人间需补差价;每日当地特色午餐;建筑讲解、沙龙活动;全程大巴服务;景点首道门票;旅游意外保险;司机小费等)以上报价不含税收,大交通以及以上未提及的项目。 

适合人群: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等相关从业人员、学生、爱好者等


报名方式

1.联系客服微信/电话咨询报名事宜;报名成功后,须缴纳2000元预报名费方可报名成功。(缴费方式咨询客服)

2.报名截止时间为出团前7天,建议尽早安排,需提前购买往返交通,五一节期间可能会有涨幅,购买前请提前联系我们以确认出行日期和行程变动细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详细行程以及讲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有变动及时通知,详细行程可咨询客服。

3. 报名请咨询

添加客服可咨询本次游学相关细节:

△微信扫码识别二维码咨询

添加时请备注【游学】


识别二维码报名


优惠方式

团报优惠:本次路线报名火爆,现推出团报优惠。

1.2人同时抱团参加,每人优惠80RMB;3人以上,5人以下同时抱团参加,每人优惠180RMB;5人以上(包含5人)同时抱团参加,每人优惠380RMB.

2.已经报名参团者介绍小伙伴来参团成功,同样享受相应团报优惠.


注意事项

学术讲座:

旅行中举行一场深度学术讲座及讨论会,时长1.5小时到2小时,主题由主讲人结合考察路线自拟,包含自由讨论环节。

费用说明:

缴纳预报名费2000元完成行程报名,并于集合日当晚缴齐剩余费用,行程过程中不再收取任何其他费用;住宿若换单人间需补齐差价;参观点首道门票以上需自行购买,如有学生证请随声携带,产生的优惠门票费用将在行程结束后一周内退还。 

项目参观:

1. 此次考察期间,如遇交通延误、部分地点未开放等特殊情况,届时会对具体行程进行适当调整;

2. 行程参观项目可能会有部分调整,调整数量不超过3个。


其他备注:

1. 此次行程不论集结情况如何,都确定出发;

2. 行程集结人数约20人,以实际报名顺序为准;

3. 为保证学术性和研讨质量,考察中会对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等相关专业人士(含学生)的比例进行协调搭配。



往期回顾


  

网站:m.stpapt.com

微博: -Archcollege




商务对接微信:jzxy-yz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372.html/feed 0
建筑学本科5年,我自学了5年。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29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290.html#comments Tue, 05 Mar 2024 03:14:23 +0000 超级管理员 学生 经验 功能 基本功 建筑入门 建筑教育 形式 空间 解码 设计有道 建筑学,成也自学,败也自学

002-小.jpg

020.png

课程入口建筑必修课:形式、空间与功能(点击跳转购买)


 网站专属限量早鸟福利:

在微信最终付款页面点击“优惠券/码”后,在上方输入框输入“ 官网”

即可再领取“20元优惠券”

限量10名,满额删。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290.html/feed 0
考研倒计时60天,22所院校,超全题库,考研刷题小程序上线【文末免费领取】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6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636.html#comments Tue, 25 Oct 2022 08:34:28 +0000 超级管理员 其它 资讯 iRem考研刷题 考研 “iRem|考研刷题”小程序是由清华、同济等亲历考研的学长学姐联合开发,各高校专业课前十把关的随身复习利器。涵盖3大专业,22所院校,题库全、经验新、针对性强,考前最后60天,希望对你复习有帮助。


 编者按: 


“iRem|考研刷题”小程序是由清华、同济等亲历考研的学长学姐联合开发,各高校专业课前十把关的随身复习利器。涵盖3大专业,22所院校,题库全、经验新、针对性强,考前最后60天,希望对你复习有帮助。




“我还可以坚持下去吗?”

——我们总是这样拷问自己



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知道

真题和模拟题的重要性

复习进度快的同学已经在刷题查漏补缺了

我们集结专业课前十的学长学姐

矫正补全了400余套考卷和答案

凝结成22份市面可能上最好的题库

希望借用小程序这种口袋题库的形式

帮你抓住最后的零散时间


你,要跟我一起

开启复习2倍速吗?

文末多种方式免费领取

更准备了价值3000元的音箱、百度云&网易云会员等奖品热爱学习的各位哦

开发者说:


我们是经历过各大高校建筑学考研的一批人,有人上岸,有人惜败,但都在考研的洪流中,积攒了宝贵的经验,深知真题和模拟题的重要性,也都曾想过实现刷题自由。但面临目前市场上参差不齐的考研资料,我们决定自己整理考研题目,开发一个真正好用的刷题小程序。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这款小程序会带给你惊喜!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636.html/feed 0
1份top级纯线稿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学姐说,用SU,很快啊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42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421.html#comments Thu, 03 Jun 2021 09:08:17 +0000 超级管理员 作品 学生 建筑 分析图 动画 思路 表达 过程 远届|设计补完计划 为什么这样的设计, 能获得英国难度极高的硕士项目青睐?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

0.png

0 (1).gif


媒体资讯→A+场地信息→B

B+空间转化→C



 你会这样做设计吗?

 你会只用SU出线稿就交方案吗?

 为什么这样的设计,

 能获得英国难度极高的硕士项目青睐?

 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



优秀作品集里总有一些不容易直观理解的方案,到底是为什么?这些方案里“平、立、剖、功能、经济、实用…”,往往不是考虑的核心,他们的核心是“独特的想法”。无论是留学还是竞赛,都推崇这样的思考方式:如何发掘一个有趣的想法,如何从这个想法一步一步演化成建筑。

在上一篇<方案拆解>文章的结尾
1张顶级的作品集分析图是怎么做出来的?啪的一下,很快啊),我们有稍微提到:库哈斯的毕设<逃离、或建筑自愿的囚徒>(柏林墙的建筑隐喻彼得库克的<建筑电讯派>(移动的城市)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若将“蒙德里安”元素应用在建筑)都是将一个个想法建筑化的成果

0.gif

 组图:建筑理论研究与实践


学会这种思考方式,对我们未来去理解更多优秀的方案,去参与学生竞赛又或者投身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通过拆解一份UCL PartⅡ(伦敦大学学院)硕士入学优秀作品,来尝试理解这种思考方式。
其实并不难,作者仅用SU+PS就将她的所有想法表达完整,并说服了面试官,你也可以学会。



01

设计背景


0 (34).jpg

 《大马士革战争纪念馆》©杜同学

方案效果图(SU裸出)

该作品创作于2018年,场地选在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建筑功能为“战争纪念馆”。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不难发现,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三国,以“化学武器袭击”为由联合空袭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造成了叙利亚平民的伤亡,轰动了世界舆论。这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创作初衷,希望借作品表达她对战争的态度。

直至今日,世界局部热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 2021年3月16日,以色列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 2021年5月,巴以冲突加剧,双方互射火箭弹
……

透过今天的方案解析,我们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看看一个建筑专业本科生对待战争的视角,去体会她是如何将这些思考,一步一步转化成建筑。



02

设计说明


1622709526821266.jpg


在作品集的扉页,作者写道:

“在大马士革战争纪念馆的设计方案中,我通过有序的几何体,反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这个设计不仅用来表达一个理想的社会,也反映了我内心的和平与稳定。”

在这里,作者向读者(面试官)传达了一个基础信息:“有序的几何体”是作者用来暗喻“良好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这个方案将通过组织“有序的几何体”来生成建筑,这个“有序的几何体”生成的建筑即作者想表达的当地“理想的社会”的样貌,这也是这个方案演化核心。

这可能有点像语文阅读理解了,不过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你需要引导读者去思考,即便他理解的跟你想传达的并不完全一致。
所以反过来,在学习优秀作品集时,理解它的文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

我们看下一段。

“在我看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图形表达出来。几何是人们对世界最原始的理解。人类社会需要精神的秩序,从而从中感受到安全感。我认为建筑建筑可以反映社会秩序,体现社会稳定的维护。”
这一段我们拆分来看,
其实作者提出了4个观点:(同时我们可以猜一下作者的潜台词,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整个方案)
① 所有事情都可以用图形来表达(
也包括战争);
② 几何是人类世界最原始的理解(用来表达的图形选择原始几何,最简洁,最能唤醒人类的认知);
③ 人类社会需要精神秩序→从而从中感受到安全感(
心理层面的安全感对人类是尤为重要的,通过什么去实现?);
④ 建筑(
行为)建筑可以反映社会秩序。( “建筑”这个行为,体现了“社会稳定的状态”有在被维护。反之,残败、无人打理的建筑往往昭示着社会的不稳。

1622709548504903.jpg

碎石成堆、尘土飞扬、破壁残垣、百废未兴

@ 战地摄影师高磊——在那块绝望的土地上

其实,这个方案就是作者向读者(面试官)阐述这些观点的实现路径。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我们依托实际的图纸,详细拆解一下。



03

正餐:分析图解:"A"


 WAR&LIFE–媒体资讯图形化:

 “所有事情都可以用图形来表达”

0 (4).jpg


经过对“设计背景“和”设计说明“的初步认知,接下来我们要具体分析的图纸大家应该会好理解一些。上面这张分析图是作者(杜同学)整个作品最核心的一张图解,是整个设计的第一步。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张图是个什么意思,是如何画出来的。

直接看的话,信息量有点大,我们先把这张图“拆”一下,可以分成7个部分:

0 (5).jpg


 第 1 部分:“标题&简介” 

标题:战争与生命

“大多数的战争都导致大量的流离失所,就连战争中的新生命,也生活在无尽的绝望中。”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猜测,这张分析图想表达的内容,除了战争,战争下生命的形式也是作者想呈现的重点。带着这层思考,我们继续看下一部分。


 第 2 部分:“主图” 

0 (7).jpg

我们先对这张图纸占比最大的部分做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一步还是先“拆”,这张图一共可以分为4个部分。为了方便演示,我找作者借来了PSD(同样,看懂这篇文章的同学可以在文末领到这张分析图的PSD原稿)。

这4个部分分别是:

① 底部作为背景的大量横线,有长有短,分布不均。

0 (8).jpg

② 176个黑色,大小不一的小圆点。

0 (9).jpg

③ 61个深灰色,也是大小不一与黑色小点嵌套的中圆点。

0 (10).jpg

④ 12个浅灰色大圆点(部分重叠)。

0 (11).jpg


完整演示:

640 (1).gif

有个初步印象就好,大家可以猜一猜这4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含义,我们一会儿再来揭晓,继续看下一部分。

 第 3 部分:“纵坐标” 

0 (12).jpg

纵坐标:"DISTRICT:地区"。为了方便演示,我们先把纵坐标横向分为5段,数了一下一共有19个地区,从下到上分别是:伊拉克共和国、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伊朗、曼比杰、科班、塔尔艾毕亚德、拉卡、阿勒颇、伊德利卜、代尔佐尔、巴尔米拉、大马士革、哈马、霍姆斯、贾拉布鲁斯、阿尔巴布、阿扎兹、乌托邦(混进了个奇怪的“地区”)。
除了“乌托邦”以外,其他地区几乎都在中东(后面一大片城镇都在叙利亚),也就是局部热战最集中的地方,所以“主图”上纵向圆点是按地区分布的。了解到这一层就OK了,我们看下一部分。


 第 4 部分:“横坐标” 

0 (13).jpg

横坐标:"YEAR:年份"横坐标看起来比较简单,从2011年-2018年,作者的创作时间是2018年,所以一共是向前选取了7年的时间。

 第 5 部分:“图例 ① ” 

0 (14).jpg


我们先回想一下第2部分的主图,刚才没看图例之前你猜对了吗?接下来我们分别从主图中截取一小部分,一个一个对照来看。

0 (15).jpg


“图例”第一行
life:生命和我们最开始解读“简介”时的猜测一致,这张图除了战争以外,还有对生命的呈现。
至于为什么有的线是完整的,有的线是断断续续的,还是留给你猜一下,等到“图例②”我们会详细分析。

0 (16).jpg


“图例”第二行war:战争作者将战争抽象成了黑色的小圆点,我们刚才数过有176个,所以作者一共统计了176次局部热战。比如上图的A点,解读一下就是发生在2011年末叙利亚阿扎兹的一场“局部战争”。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这一个个黑色小圆理解成一枚枚落地的炸弹。其实作者在组织她的“图形翻译语法”的时候就是这么去联想的,
用“圆点”意指炸弹落地后形成的弹坑。黑色圆点大小不一,即指代弹坑大小不一,即炸弹的威力的大小不同,即“战争”的规模不同。
所以实际上这张分析图除了时间横坐标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横坐标:“大小”。不过由于这是
 偏主观 的定义,作者就没有体现在图纸上了,但是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出来。

0 (17).jpg


“图例”第三行severe of the war:战争的严重性”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个别地区,往往黑色小圆越大,深灰色中圆也越大。不过这也是 偏主观 的设置,我们了解就好。

0 (18).jpg


“图例”第四行sphere of influence:战争的影响范围”同理,这也是一个 主观 的判断。
为什么有这么多主观的判断?其实这只是个开始,这份作品最有趣的就是在这“主观”的地方。一开始我特别困惑,多次追问作者关于确定这些圆形大小的具体方式,这也是我在整理这篇拆解时最艰难的一个部分。次沟通后,我才若有所思,这不就是设计这件事会有的模样吗?

设计不是数学公式。

0 (19).jpg

from:https://www.pexels.com/

@Nothing Ahead

即便是从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想法出发(统计2011年-2018年所有局部热战媒体资讯,以“地区”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大小”为隐藏横坐标,画圆)。

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因某些年份太过集中,圆点太过密集,某个圆太大影响比例,某个区域太空旷,整体不协调等原因,对图形进行主观上的微调这就是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与AI不同的,有着个人独特的情感因素。

所以即便是作者自己设定了一套“图形翻译语法”(从资讯翻译成图形,再从图形翻译成建筑)用来直译她的“想法”。那这个翻译的过程,不是一个能输入电脑让AI去执行的一个公式,如果用一个更恰当的比喻,作者的这个“建筑”过程更像是在绘画。

0 (20).jpg

from:https://www.pexels.com/

@Jess Bailey Designs

UCL partⅡ的申请者经常会有这么几份设计了自己“语法”的作品,可能面试官想看到的申请者的品质,就是这种能将自己的思考完整表达出来的特质,而并非完全的逻辑严谨,这可能就是“语法”和“算法”的区别吧。

想通这一点后,会有助于你理解后面完整的作品表达。OK,我们先把剩下的两部分内容拆解完。


 第 6 部分:“图例 ② ”

0 (21).jpg


图例②作者描述的是生命流动的几种形式。作者将生命的流动抽象成一条直线,线段的长短表示生命留存的时间。

0 (22).jpg

 一条完整的线,

代表了一个平安喜乐、健康成长的个体。


我们仔细看图例②,实际上这张图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

0 (23).jpg

上半部分指代:非战争状态下的生命形式,作者举了4种:

 出生——>自然老死

② 出生——>意外死亡

 出生——>疾病身亡

 出生——>被谋害致死

以上这4部分生命形式,在作者的选取地区里,可能只有“乌托邦”有完整的表达。


0 (24).jpg

下半部分指代:战争状态下的生命形式,作者也举了4种:(多数横向的生命线被“战争”这个竖向外因或截断、或影响)

 出生——>经历战争后存活,但是死亡原因倍数增加,“贫穷”、“精神疾病”、"没有尊严"、“残疾”、“绝望”、“失去双亲”……;

② 在战争中出世的生命,更需要经历磨难,更容易夭折

 出生——>死于战争,生命短暂;

 一次战争存活后,死于另一次战争


以上就是作者通过图例②想传达的信息,这些生命形式的“ 固定搭配 ”是作者在设计本张分析图生命线背景的“ 参考语法 ”,翻译的过程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640 (2)~9.gif

 生命线"绘画"过程动图模拟

如果说全篇作品的设计过程哪里最像在“绘画”,上面这张背景图就是最佳的例证。整个背景的演变就是作者情绪的表达。

 第 7 部分:“重要事件 ”

0 (25).jpg

最后,我们进入第7部分“IMPORTANT EVENTS:重要事件”作者一共选取了5个重要事件,分别发生在:叙利亚(2011年,反政府抗议,超过5000人死亡)、胡拉(2012年,大屠杀袭击,108人死亡)、古塔(2013年,化学武器袭击,1429人丧生)、大马士革(2015年,政府军空袭,12人死亡)、大马士革(2018年,美英法空袭,投下13枚炸弹)。

最后这个部分其实又一次暗示了作者的“语法逻辑”,先搜集媒体资讯,再将媒体资讯依照规则映射到图纸上,形成图形。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些重点事件作为图纸逻辑的演示。



04

析图解:"A"总结


以上就是分析图解:"A"的完整解读,也是作者整个方案的第一步:"语法①:从媒体资讯——>图形"。分析到这一步,我们已经确定了这份方案的基础思路,并成功得到一份“战争资讯”的概念图示。

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份“图示”进一步翻译成“建筑”,如果通过上面的描述,你大概理解了这张分析图,那么接下来这个方案更有趣的“空间翻译语法”,你就可以入门了,我们先扫一眼全部的方案图纸。

 文中作品图纸均由作者本人授权

©远届 | 设计补完计划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挪用

以上就是整套图纸的全部内容,我们花了这么大的篇幅分析的这张图纸,其实只占了全套图纸的2/17。这张图就是个引子,作者希望通过这张图,传达给读者(面试官),她对战争的残酷与生命质量断层的理解,同时引导出自己的下一步设计:“建筑空间”的翻译。

在进入下一步之前,我们可以一起联想一个画面一枚枚炸弹落向地表,有如一颗颗雨珠滴落水面,水面涟漪泛起,水波四散,整个水池为之振荡,久久不能平息。

0 (40).jpg

from:https://www.pexels.com/
@Matheus Natan


在看到这张分析图的时候,我马上联想起的就是这个“涟漪”的画面。与之浮现的还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我隐约记得是今年上映的《进击的巨人》第4季OP的画面,还有与画面同步的声音,仿佛也在耳畔响起。

奇妙的巧合。”在翻出OP重新细看的时候,不禁想。之后稍微费了点劲,我摘取了一小部分片段,重新组合了一下。

 <战争与涟漪> 剪辑自@《进击的巨人》OP


可能,战争给人的联想都是相似的吧。


好啦,这张最重要的“概念导入”分析图我们已经拆解完了,聪明如你,应该看懂了吧?最后,我们再看一遍完整的演示:

1622770747114316.gif

 分析图"A"完整绘制演示


今天的方案拆解就到这啦,接下来更有趣的下一步“语法”,本篇文章是放不下了,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扫描文末的二维码,
我们将邀请作者和指导老师用直播的方式跟大家详细聊一下这部分的设计过程,期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当然我们希望能和更多的同学一起交流,扫码进群的小伙伴,在直播结束后,
将获得这份《大马士革战争纪念馆》概念分析图:“A”PSD源文件还可附赠编者自己做的最后一张演示动图PSD)。


希望这个“小礼物”和接下来的直播能对你有帮助,尤其是未来有志准备留学的小伙伴。带着这期拆解GET到“灵感”或者“疑问”来直播间吧,我们下周四(6月10号20:00),不见不散

0 (39).jpg

0 (38).jpg

你有没有什么想翻译成建筑的独特想法?

或者有没想问作者的问题?

留言告诉我们,

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谢谢大家啦。

1622710903606982.jpg

推荐关注:“远届 l 设计补完计划”

1606389565916457.png

商务对接:jzxy-yz
转载投稿:jzxy-gtn

1622710962474230.jpe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421.html/feed 3
“大型”建筑设计自制剧:一条线的奇幻冒险(5毛特效版)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5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52.html#comments Fri, 18 Dec 2020 09:25:54 +0000 超级管理员 经验 案例分析,图解 在建筑设计里,一条水平线可以是一楼板,一单层建筑或一多层建筑。详情请收看“大型”奇幻自制剧《一条线的奇幻冒险》。
观众已就位,接下来请收看“大型”奇幻自制剧

微信图片_20201218174546.jpg
观看时间:40s


在这个视频中一共描述了4种设计手法,你看出来了吗?




01 模拟景观

对自然景观的特征进行抽象模拟。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324.gif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444.png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451.gif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457.png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534.gif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539.png



02 连续的洞口

通过折叠、弯曲、穿透等方式建立楼层间的连续连接。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559.gif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604.png



03 不均匀水平层

对建筑楼层进行不均匀地划分。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702.gif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705.png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708.png



04 水平错层

水平楼板或楼层错开布置。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743.gif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747.png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817.gif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819.png

上文内容是小编在学习唐康硕老师的《建筑类型学》课程时,对水平界面图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感想,以“一条水平线”的表达形式对课程内容提到的设计手法进行再抽象总结,并结合案例解析设计手法步骤,表明如何应用水平界面图解来进行建筑设计构思

在阅读完以上内容后,你对水平界面图解有了大概认识吗?



什么是水平界面图解?



在解释水平界面图解的定义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图解。
在日常生活中,图解可以说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表达工具,它是关于表象、结构等的简化绘图或示意性表达。比如把一个团队的组织架构:“总经理下管4个部门,每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经理,三个部门员工。”转化为图解就是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918.jpg
当然,这个图解也能表示工资结构。

而维基百科对图解的定义为:“A diagram is a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of informationusing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即用可视化方法对信息做象征性表达。这是与建筑图解最接近的解释,以下小编整理了两个建筑图解定义:一是唐康硕老师在《建筑类型学》课程中对建筑图解下的定义,另一则是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在《原始的未来》(译自EL croquis 151)一文中提出的“图解的意义”,小编认为这从更形象的角度说明了建筑图解。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931.jpg
所以顾名思义,水平界面图解是对建筑的水平性特征作抽象描述。

从构件、结构到形态,建筑相关水平要素有:

1. 建筑楼板
2. 两层楼板构建的单层建筑
3. 多层楼板构建的复合建筑 
微信图片_20201218173952.jpg

针对这些水平要素需要注意以下4个设计要点:

1. 建筑是单一水平层还是复合的多个水平层。
2. 多个水平层两两之间的距离是否均等。
3. 多个水平层是利用什么连接方式进行垂直向联系。
4. 从内而外的垂直向联系是否促使建筑空间和外部形体产生变化。


以上是关于水平界面图解的概念解释和应用解析,如果你还想阅读更多上文案例的详细分析,可以回顾前段时间我们发布的案例卡片,它是利用图解来分析建筑。(可点击以下链接或扫描卡片上二维码阅读详细分析)

第一期:你收集卡片吗?设计灵感那种

1111 LINCOLN ROAD-HERZOG&DE MEURON.jpg西雅图图书馆.jpgVilla VPRO.jpgVanke Center.jpg


第二期:提升“查找灵感”速度的有效工具:把案例装进卡片

Dior Omotesando.jpgshibaura house building.jpgAgadir convention center.jpgRolex Learning center.jpg



写在最后:

不止上文提到的8个案例,还有很多建筑案例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纳为水平界面图解。又不止水平界面图解这种图解类型,还有垂直界面图解、方块组合图解、气泡平面图解、网格平面图解、堆叠聚落图解、螺旋和动态连续的图解以及树木和自然生长的图解等图解类型值得学习,这些在唐康硕老师的《建筑类型学》课程里都会一一讲解,小编也会在之后持续输出相关学习笔记。

微信图片_20201218174015.png
如果上文内容对你有启发和帮助,诚邀你与小编共同学习和探讨。


文末互动:

Q:你还可以用“一条水平线”描绘出其他设计手法吗?

欢迎你加入思考,将简单的图解分析输出成jpg或pdf格式文档发送至学院邮箱2354572203@qq.com。

我们将挑选最优秀的3位免费赠送唐康硕老师的《建筑类型学》课程,并将图解分析于下期文章中分享。

诚邀各位读者与我们互动,共同学习、丰富自身的建筑设计手法。

微信图片_20201218174023.jp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52.html/feed 3
提升“查找灵感”速度的有效工具:把案例装进卡片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6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68.html#comments Thu, 03 Dec 2020 07:08:49 +0000 超级管理员 经验 案例分析,图解 前段时间我们发布了第一期案例卡片,你收集了吗? 如果是,请点进这篇文章继续收集。 如果不是,也请点进这篇文章了解下,这会是一个提升“查找建筑设计灵感”速度的有效工具。
编者按:在上周我们发布了第一期案例卡片:你收集卡片吗?设计灵感那种 


以下是上期的案例卡片(可点进上文链接或扫描卡片上二维码阅读详细解析)

1111 LINCOLN ROAD-HERZOG&DE MEURON.jpg西雅图图书馆.jpgVilla VPRO.jpgVanke Center.jpg

你收集卡片了吗?
如果是,请继续往下收集。
如果不是,也请继续往下浏览,这会是一个好的案例分析、要点提炼、类型归整和快速检索的工具。




第二期:水平界面图解


第二期还是为大家整合水平界面图解,及以下四个案例。

1. Dior Omotesando,SANNA,2003

2. Shibaura House Building,Kazuyo Sejima,2011

3. Agadir Convention Center,Rem Koolhaas,1990

4. Rolex Learning Center,SANNA,2010



-01-

Dior Omotesando

1606983594673220.pn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商业建筑
项目地点:日本东京表参道
主创建筑师:SANNA
项目状态:已落地
建成时间:2003
项目面积:274.02平方米
其他信息:地上5层,地下1层


项目分析。

由SANNA设计的位于日本东京最奢华时尚的购物街道“表参道”的Dior旗舰店是一栋外侧是高透明度玻璃,内侧是裙褶式弯曲的白色丙烯板的双层立面建筑。干净通透的几何形体,以及屋顶上点缀的一颗白色五角星,都使它被称为“幸运之星”。

“最初并未提出镶嵌玻璃以外的外装设计方案,迪奥的产品资料中有非常漂亮的带褶女装照片,由此联想到了像布一样柔软的设计。”——妹岛和世


1.对建筑楼层进行不均匀划分。

因为建筑所处区域的规定,常规楼层高度与最大楼层面积的比例是5:1,所以建筑师为了在既定楼层面积创建尽可能多的功能空间通过对建筑楼层的不均匀划分,分隔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楼层高度,即在相同层高中另外加入设备存放空间,并通过金属铝带在外立面加以框定,使常规6层的建筑高度形成不相等的8个建筑楼层。

1606983609977466.jpg
△对建筑楼层的不均匀划分


2.不均匀水平层可以限定空间属性。

建筑的地下1层和地面1至3层是Dior品牌及其副品牌的各类商品零售空间,4层是公共空间,5层是花园。建筑在保持建筑形态整体性的同时,利用金属铝带的框定和立面透明度的不同去限定内部空间属性,也通过空间属性去暗示这一层的空间功能和使用方式,如位于建筑顶层的屋顶花园是相对通透的,因为它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景视野和休憩空间。

1606983617621199.jpg
△相对通透的建筑顶层


3.不均匀水平层可以加强外立面特征。

透明玻璃和半透明丙烯板组成的双层表皮在建筑与城市间形成半透明的隔绝,并根据不同楼层和同楼层的不同区域的空间属性设置不同的透明度,如零售空间是最不透明的。而在夜晚,建筑就像是会发光的棱柱体,精心设计的灯光会加强内部结构的显现和丙烯板的裙褶形态,通过内部光线的变化表现出更加微妙而丰富的立面效果。

1606983623451679.jpg
△建筑的双层表皮
1606983629279965.jpeg
△丰富的建筑立面效果


要点提炼。

通过不同层高的水平划分限定空间属性,加强建筑外立面特征。

图解转化。


1606983635104591.png

卡片整合。

Dior Omotesando.jpg




-02-

Shibaura House Building


1606983656503176.jp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综合建筑
项目地点:日本东京
主创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项目状态:已落地
建成时间:2011
项目面积:950.61平方米
其他信息:7层


项目分析。

Shibaura House 曾是一家中小型广告制版公司,后由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设计,将单一的办公楼改造为公共空间与商业办公兼容的综合建筑。建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繁华商业区,且临近交通干线。现有建筑具有多种功能空间,包括广告公司的办公室以及咖啡厅和商业、艺术展台等开放空间,其中有4层可供租赁(1F、2F、3F、5F),用于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聚会、会议、各类研讨会、讲座和小型展览等。

未标题-1.jpg
△原有建筑(左)和现有建筑(右)

楼层用途.jpg
△楼层用途(图中描述来源于Shibaura House官网)

1.对建筑楼板进行两两水平错层。

建筑通过两两水平错层的垂直空间处理手法打破了水平楼板之间的禁锢,兼容了建筑的公共和私密空间如1层的是对外开放的休闲空间,可用于聚会或开放式的研讨会等,而2层的夹层空间通过楼梯与1层相连的同时,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休息空间。建筑还利用水平错层形成的通高空间在正面和背面均设置露台,并设置螺旋楼梯(是据法律要求设置的逃生通道)与上层空间相连水平错层使建筑在垂直方向流动起来,曲线形的运用也加强了这种流动感,除了螺旋阶梯,室内还采用了弧线形的墙体划分空间。


1606983675934069.png
△1层开放空间
1606983684571908.png
△2层休息空间
1606983691211389.jpg
△露台和螺旋阶梯
1606983713319068.png
△室内的弧线形墙体


2.水平错层可以建立垂直空间的联通和序列。

因为高密度城市的用地限制,建筑利用水平错层来建立空间在垂直方向的联通和序列。这种垂直空间处理手法在建筑用地较小的情况下将使用空间最大化,并根据建筑功能给与合理的空间组合而且因为建筑的租赁形式,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是取决于用户的想法,方式多样却不会跳脱出既定的功能,如1层的开放空间是直接对外的,所以“建议聚会使用或开放式的谈话活动”,5层鸟居位于建筑顶层,远离日常喧嚣,“可以在天空中运动或在夜景中聚会”(来源于官网的楼层使用介绍)。

未标题-2.jpg‍‍‍‍‍‍‍‍‍‍‍‍‍‍‍‍‍‍‍‍‍‍‍‍‍‍‍‍‍‍‍‍‍‍‍‍‍‍‍
建筑在垂直方向的联通和序列
1606983723427791.png
△开放式座谈会
1606983734137934.jpg
△在鸟居运动

张拉钢结构与全玻璃幕墙的组合使建筑结构和内部空间透过外立面直接呈现,并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幕墙区分使用空间,如露台和5层鸟居的玻璃幕墙更为通透。外立面由此发挥出独特的艺术作用。两两错层的位置和尺寸的不同使空间连续且富有变化,这种变化还可以基于建筑沿街位置进行调整Shibaura House两面沿街,所以它将楼梯间等设施设置在里侧。‍‍‍‍‍‍‍‍‍‍‍‍‍‍‍‍‍‍‍‍‍‍‍‍‍‍‍‍‍‍‍‍‍‍‍‍‍‍‍‍‍‍‍‍‍‍‍‍‍‍‍‍‍‍‍‍‍‍‍‍‍‍‍‍‍‍‍‍‍‍‍‍‍‍‍‍‍‍‍‍‍‍‍‍透明的建筑空间和开放的使用氛围使建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白天明亮开放,晚上则略带戏剧性,隔着透明的玻璃墙,室内外的人皆充当了对方眼中的风景。

平面.jpg
△建筑平面图&楼梯间等设施布置在里侧

1606983746405998.jpeg
△建筑两面沿街


1606983759830821.jpg
△建筑草图


要点提炼。

通过两两水平错层建立建筑在垂直向的空间联通和序列。

图解转化。

1606983767342429.jpg

卡片整合。

shibaura house building.jpg





-03-

Agadir Convention Center

1606983789713113.pn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办公建筑
项目地点:摩洛哥阿加迪尔
主创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项目状态:未建成
设计时间:1990


项目分析。

阿加迪尔会议中心是库哈斯于1990年参与竞赛的一个概念方案。建筑由屋顶和底板两部分组成,形成面朝大海,嵌入滚滚黄沙的正方体,同时在外围一定距离构建U形停车场,两者之间的间距可保证建筑的自主性和隐秘性。以回应“如何为这个庞大的功能体系找到与现场景观相兼容的原始建筑表现形式。”(来源于OMA官网项目描述)

1606984141264457.png
△建筑模型
1606986117635749.jpg
△建筑草图


1.建筑楼板模拟沙丘起伏。

建筑的底板部分是以人工的方式复刻原有的沙丘地形来创建的一个新的地面层。而屋顶就如同对底板的镜像,同样复刻沙丘的起伏地形,或者可以将屋顶层理解为是在自然地形上,基于方格网体系组织空间的建筑结构。两个体量之间由高度、厚度和间距不同的圆柱和维伦德尔梁架支撑(钢结构梁架)以实现稳定性。

1606983807626280.jpg
△阿加迪尔沙丘景观
1606983812117955.png
△建筑上下体量的拆分和组合


2.模拟景观可以组合和限定多种功能空间。

屋顶层主要用于创建主要的城市功能“房间”,包括设置在底部的会议中心和上部的单层酒店,且酒店的每个房间都有天井可供观景。底层则是模拟沙丘景观的大空间。上下两个体量之间的间隙既分隔了公共和私密空间,也有助于容纳空间需求,包括坡道、电梯等连接公共和私密空间的通道,以及如酒店接待处、咖啡厅、商店等设施。建筑利用起伏的地面与同样起伏的屋顶组合多种个性空间,并且通过层高的变化与圆柱的样式来限定不同空间的使用功能而上下两个体量之间的相似性也为建筑带来了丰富有趣的空间体验。

1606983818306750.png
△建筑平面
360截图16540603252656.png
△建筑剖面
04c7396645cc150a956a1b2191285977caba5c7c-1748x1296.png
△底层平面
1606983850722303.png
△上层平面


3.模拟景观可以加强外立面特征。

凹凸不平的穹顶,圆柱的“森林”,光影所产生的景观是对伊斯兰教的现代诠释,这些景观也通过外部立面显现出来,并且通过建筑立面和屋顶覆盖的抛光和未打磨的本地石材(使建筑看起来像岩石)加强外立面特征,赋予建筑坚硬的外观感受。

沙丘的曲线景观沿着建筑地面层的“丘陵”和“山谷”,向着远处海洋无尽延伸。

1606983854105695.jpg
△建筑立面


要点提炼。

通过模拟起伏的沙丘景观组合和限定多种功能空间,同时形成强烈的外立面特征

图解转化。

1606983861146905.png

卡片整合。

Agadir convention center.jpg




-04-

Rolex Learning Center

1606983890680298.pn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图书馆
项目地点:瑞士洛桑
主创建筑师:SANNA
项目状态:已落地
建成时间:2010
项目面积:37000平方米


项目分析。

由SANNA事务所设计的劳力士学习中心,是学习实验室,图书馆和EPFL国际文化中心的综合体,“大胆且高度实验性质”,现已成为现代学习设施的典范。学习中心位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向南可以看到风光旖旎的日内瓦湖和海拔4000多米的连绵雪山。

1606983894221741.jpg
△劳力士学习中心与远处连绵的雪山


1.建筑楼板模拟山地起伏。

通过模拟瑞士起伏的山脉,将水平延展的单层建筑“推挤”成波动的形态。曲线形建筑与地面之间的高差空间则形成一系列嵌入内部的圆形“天井”。富有流动感的空间结构综合了服务区、图书馆、信息中心、社交场所、学习空间、餐厅、咖啡馆等功能空间,并与周边风景完美融合,使单调的大面积单层建筑富有变化。

“我们没有做一个常规的所谓的一间房空间,而是将中庭和地形结合起来,从而将分离和联系在同一时间组织到一起,人们在起伏的建筑之下行走,最终汇集到中心,我们在那里设置了图书馆的出入口。”—妹岛和世

微信图片_20201203114359.gif
△推挤
1606984231632917.jpg
△起伏的建筑
1606983932905822.png
△天井和功能分布
1606983937513110.jpg
△天井


2.模拟景观来创建富有变化的空间。

“在日本,我们有一个公园,空间是非常开放的。因此,在那里,不同年龄的人,有时是一大群人,可以共同享有那个空间。与此同时,在他们旁边,我可以独自度过我宁静的时光——SANAA

就像SANNA赋予建筑的空间概念:“把建筑作为公园”,学习中心兼具开放和私密空间,一方面为学院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安静独处的学习空间需求

除此之外,连续单层流动空间“为使用者创造了不同的体验,并提供一种探索的自由”妹岛和世201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感言)。除了少数几个透明玻璃围合的图书室、研讨室等,其他空间并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义,它们或兼具学习空间,休憩场所,走廊等功能,它们之间相互联通开放,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可视性和可达性。但同时地面的起伏和天井的间隔也阻碍了视线的连续性,使用者的视线范围仅局限在所处位置,并不能一眼看穿所有空间,而需要在走动中逐步探索空间、体验空间、使用空间。

1606983948793013.jpg
△兼具开放和私密空间
1606987573305273.png
△透明图书室
1606984013921547.jpg
△建筑空间不受定义
bfa4633d8fef8fa2360adb774ad89589(1).jpg
△局部空间体验


要点提炼。

通过模拟山地起伏来创建富有变化的连续单层流动空间。

图解转化。


1606984030464496.jpg

卡片整合。

Rolex Learning center.jpg

案例卡片中的二维码存有相应的案例解析和相关参考资料,可扫码查看。





PS:补充个题外话。


卢曼的卡片抽屉

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学术领袖之一和社会系统科学代表人物——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在他40年的学术生涯中一共出版了70多部著作,发表了400多篇跨领域的学术文章。而这些高效的成果都有赖于他的创作宝箱“Zettelkasten”,即装卡片的抽屉,抽屉里的卡片都是辅助卢曼研究和创作的元件。

卢曼也解释过他如此高产的原因:“我并不是什么都自己想。大部分都发生在我的卡片抽屉里。我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的卡片抽屉。”
微信图片_20201203114207.jpg
△卢曼的卡片抽屉(图片来源@davidbclear)

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想表明:和卢曼的卡片一样,案例卡片是在我们分析案例后,提取出案例中可以用到的设计手法,以直观简洁的形式整合在卡片中。这有助于在后期学习和设计中快速回顾案例,查找设计灵感,同时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所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库!
希望大家能一起参与进来共建灵感库!

1606984059485820.jpg




文末互动:

Q1:对于已经发布两期的案例卡片,大家有什么建议或困惑吗?欢迎留言,我们会采纳调整。


Q2: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建筑可以归类为水平界面图解?

提交对应案例分析并制作案例卡片(除了其他案例,还可以针对文中案例的其他要点),发送文档至学院邮箱2354572203@qq.com。

我们将挑选最优秀的3位免费赠送唐康硕老师的《建筑类型学》课程,并将卡片于下期文章中分享。

诚邀各位读者与我们互动,共同丰富我们的建筑设计灵感库。

课程链接改.jpg




©版权声明
本文由 Ellenyal 编辑发布,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长期接收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68.html/feed 3
1张顶级的作品集分析图是怎么做出来的?啪的一下,很快啊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2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22.html#comments Thu, 26 Nov 2020 10:35:07 +0000 超级管理员 作品 学生 建筑 按角色 概念建筑 经验 分析图 动画 思路 效果图 电影 远届|设计补完计划 现在年轻人很猛啊
调整大小 0.jpg
_1.gif

啪的一下
AB 发生了什么?

 你想知道吗? 文末扫码预约公开课。


优秀作品集里总有这么些不明觉厉的分析图,到底是什么意思?往往不了解这些分析图的逻辑,就无法理解作者的设计意图,便会沦为单纯从图片的好看程度来判断喜恶的“吃瓜群众”,更不用谈借鉴与学习了。然而,这却是多数学生的通病,你是不是只有“抄作业”的时候,才会“认真”去分析一个作品?

毕竟,图片那么好看,谁还会耐下心来好好看文字呀。不过这是不对的,有意识地主动分析是提升设计能力的重要途经,
今天我们就尝试带大家入手分析一张完整的“天书”,啪的一下,理解很快的。

_2.gif

接下来要拆解的这张分析图来自于一份UCL(伦敦大学学院)硕士入学作品集,作者用“电影转译”的方法将一部豆瓣评分9.0、影史TOP101的日本电影转译成了建筑空间。他是如何向UCL的老师展示他的设计思路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其实没那么难!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一点就通。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红辣椒》(又名《盗梦侦探》),出自与宫崎骏齐名的日本动画大师今敏,2006年上映。同类型题材有诺兰的《盗梦空间》,上映时间为2010年,因多个分镜与《红辣椒》“雷同”,众多粉丝称《红辣椒》是《盗梦空间》的“灵感来源”,不过遭到了诺兰的否认。

_3 (3).jpg
_4.gif
《红辣椒》与《盗梦空间》分镜



 WARNING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  
    不过不影响观影体验!  


没看过《红辣椒》的同学
 建议浏览顺序:

本文
② 电影《红辣椒》
本作品直播解读,文末扫码可预约直播
④ 电影《红辣椒》二刷


1.jpg


分析图图解:"A"




进入正题。上面这张分析图是作者(王同学)整个作品最核心的一张图解,最终的设计正是由这张图推导而出,认真对比过开头 AB 两图的读者应该能发现明显的关联。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张图是个什么意思,是如何画出来的。

看懂本文的小伙伴,可以在文末领取到这张图的PSD原稿。

好了,正式开始,为了理解上面这张图,我们首先需要弄懂几张铺垫的“背景”分析,一共5个部分,合起来就是下面这张大图。

调整大小 2.jpg

不要被密密麻麻的内容吓到,拆解成一个一个单独的部分就非常容易理解。


_7 (1).jpg



01

设计背景


 第 1 部分是“设计背景”:

3-1.jpg

这部分文字太多,可以先跳过,等看完电影再来看,不影响我们理解这个设计的推导过程。



02

角色关系图


 第 2 部分是“角色关系图”:

4-1.jpg

既然是“电影转译”,作为电影主体的“人物”当然需要在第一步进行梳理。单独抽出来看,这张图逻辑很清晰,还是建议不要细看文字,“涉嫌剧透”,等看过电影再回过头来看文字。现在我们只需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张图,这张图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① 作者为什么画这张图?:理由在本节第一句已经阐述。
② 这张图的逻辑关系:

8个角色2个彩色头像,6个灰色头像;(这里有暗示:中间的两个彩色头像是后面转译的重点“人物”)
3种身份①梦境研究者、②梦境探索者、③梦境破坏者;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将8个角色分为了3种不同的身份,用虚线框连。3种身份之间有对应的关系,8个角色之间也有详细的关系梳理,用箭头和文字进行了标识没看过电影之前,分析这张图我们只需要了解到这一步即可。



03

主要场景和情节


 第 3 部分是“主要场景和情节”:

5-1.jpg

电影的下一个主要要素:剧情,分析剧情是转译工
作的重要部分。

电影《红辣椒》采用“插叙”的方式进行剧情推动。剧中一共有3条剧情线,一条主线(女主角),一条支线(男主角)以及一条暗线(反派),3条线交替进行,最终汇聚在一起,组成了这部 90分33秒 的精彩、烧脑影片。
02-1.jpg
我们先看这张图的中间部分,作者按电影的时间线,从00:00-90:33,将电影划分成了5个章节(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束)。上图“粉色的点”为主线(女主角)的主要事件节点,一共12个;“蓝色的点”为支线(男主角)的主要事件节点,一共6个。这些节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整条时间线上

03.jpg

这张图上半部分是主线(女主角)的主要信息整理。除了
“粉色的点”向上引出的说明文字外,这张图用“圆形图片”“胶囊形框线”示意,同时表达了不同时间节点之间主角所在的“地理场景”信息。

04.jpg

下半部分同理。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中间的
“时间轴”除了章节划分之外,还有一些“虚线圆圈”,这部分是第三条暗线(反派)的“主要场景”由于这条线是串联起“主线”和“支线”的重要剧情,所以作者将场景切换信息安排在了主时间轴上。

以上我们同样只是着重分析了图片的逻辑,并没有过多涉及细节剧情,在设计层面我们只需要暂时理解到这一步即可。还记得刚才标彩色的两个头像吗,引出的正是这张分析图,这张图也将作为后面“空间转译”的基础。



04

设计方法论


 第 4 部分是“设计方法论”:

6-1.jpg

做完电影的基础信息梳理后,作者在这个位置向读者抛出他的“转译方法论”。如何将“电影”转译成“空间”,作者用了一张详细的“推演图”来辅助说明,这张分析图是研究整份作品的核心

这张图字有点多,主要涉及的是之后具体转译方式的结构框架,需要结合后面转译后的“设计图纸”才比较容易理解。本文主要是带大家分析文章开头那张最重要的图解:“A”。这张这么多字的分析图,我们目前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即可,更详细的分析可以期待一下之后的直播。

开头大段的文字先不看,这张分析图也是分成3个部分。

5-1.jpg

第一部分,展示的是作者建筑转译的工作流程:
①“电影结构逻辑分析” → ②“电影素材筛选” → ③“语法系统建立(转译语法)” → ④“电影内容转译(空间)” → “转译后的组织与表达(空间组织成建筑)”。我们已经完成了第1个步骤的分析,第2个步骤我们待会有所提及,后面的3个步骤要结合具体图纸来理解,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6-1.jpg

第二部分,小标题:<Paprika(红辣椒)>。
是将电影结构重新组织的过程示意:将3个主要角色(女主、男主、反派)的故事线从交织的剧情里分别抽出来,单独整理成3条路径(这3条路径后面会演变为3类空间)。这一部分将引出下一张分析图,我们在下一节继续讲。(同样的建议,文字多的内容,先看完电影再回来逐一研究,会更有代入感)

7-1.jpg

第三部分,小标题:<Town System(城镇系统)>。
这部分的分析图是在讲,怎么将抽出来的3条故事线“转译”成“空间”的推演过程。这部分的内容很长很干货,等直播的时候我们再来探讨。



05

叙事结构与系统生成


 第 5 部分是“叙事结构与系统生成”:

调整大小 7-1.jpg

这一部分是我们理解图解:“A”的大前提。看起来又是密密麻麻很唬人的样子,老方法,我们拆。

08.jpg

这张图的上半部分就是前文提到的,将3个故事线从时间轴里单独抽出来的过程。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_20.jpg

这张图很容易理解。作者将电影分成了3条故事线(女主主线A、男主支线B、反派暗线C),5个章节(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束)。将3条故事线分别对应到5个章节,就有"A1~A5""B1~B5""C1~C5",这15段剧情。(重点:这15段剧情后面就会转译成15个空间/建筑)

电影是采用“插叙”的方式来推进剧情,3条故事线揉在一起,交替出现。这张图就是展现这3条故事线的15段剧情,在整个时间轴的交替顺序。这样的叙述方式增加了电影观赏的趣味性,却不利于作者进行“建筑转译”。

_21.jpg

所以,作者将“时间轴”重新梳理组织,把3条故事线分别拎出来。

又因为是电影,每条故事线的节奏都是不同的,有平有陡,有急有缓,这样电影才有趣味。作者抓住了这个特点,将3条线的“不同”反应在了“连接方式”上,对3条故事线进行重新组织:

① A线:曲折的、运动的:
_22.jpg
B线:平缓的、相互独立的:
_23 (1).jpg
C线:多样的、庄重的
_24 (1).jpg
同样,我们先完全抛弃每条故事线具体的剧情,根据图解的示意,理解作者的意图即可,看完电影再来对比一次,那时更有意思。

重点:上文我们提到,这“15段剧情”后面会“转译”成“15个空间/建筑”那“建筑”与“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怎么确定?(相邻还是相交,距离的远近,错开的角度等等)相对位置的基础依据就来源于这个分析图(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成果:“B”,是否是“有曲有直”),这个连接关系将会导出下一张分析图。

_25 (1).jpg
umm,不是这张,对这张拆解和前文的“设计方法论”一样,都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图纸来理解,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们先跳过。

16.jpg

就是这张,右边的文字,也是看完电影再回来看。
17.jpg
这张图是不是很眼熟?跟我们的要分析的图解:“A”很接近了。前面分析了那么多,就是为了导出这张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张图分成了4个部分,对,不是3个部分!

① 外圈的大圆:这表示“整个电影”的范围。

18.jpg
② 左边的红色圆形:
表示了“女主主线A”的5段剧情。根据5段剧情的剧情和节奏状态(激烈、平缓),5个圆大小不一,由于在电影中这5段剧情是连续进行的,所以作者将5个圆处理成相交的关系。同时根据上文的分析图,A线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作者便根据他个人对每段“剧情”衔接曲折程度的主观判断,确定了5个红色圆形的相对位置。

19.jpg
③ 右边的蓝色圆形:
表示了“男主支线B”的5段剧情。从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来,这5个圆形面积不大,位置相对平直,前3个还是互相独立的。没看过电影,我们是否也能猜出来:"支线B"的5段剧情相对较短,而且是独立发生的,“B3-B5”有所联系,到第五章,“B5”与“女主主线A5”共同进入终章。没错,电影就是这么演的,以上就是右边蓝色部分的反推过程。所以没看电影并不影响我们理解这张分析图的逻辑,但是,大家看完本文后,如果带着这张分析图的印象去看电影,也许会更有收获。

_30 (1).jpg
④ 中间的灰色圆形:
表示了“反派暗线C”的5段剧情。同理,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出,“暗线C”是独立于“主线A”和“支线B”的,但是确实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诱因,“暗线C”的5段剧情是曲折出现的,每段“剧情”都不同程度的与“主线A”和“支线B”有所交集。

OK,这张图我们就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06

正餐:分析图解:"A"


 第 6 部分:分析图“A”(空间拓扑图) 

1.jpg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我们终于可以来看本文开头这张“天书”了。在开始拆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这张分析图的标题:“SPATIAL TOPPLOGY(空间拓扑图)

啥意思?对于一个不知道啥意思的名词,我们也是拆!

① “拓扑”:
查了一下百科,挑了两句比较有用的话:


  • 1.“拓扑是研究几何图形或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性质的一个学科。”
  • 2.“它只考虑物体间的 位置关系 而不考虑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OK,我们get到一个关键词“位置关系,在前文第5节的时候我们就有提到,作者是根据“每条剧情线”的节奏特点,来确定“5段剧情”之间的位置关系,这“5段剧情”后面会转译成具体的“空间/建筑”。

② “空间拓扑”:
我们继续,4个字一起查,也挑了两句话:


  • 1.“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
  • 2.“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空间实体相对于另一种空间实体的 位置关系 。”


还是在说“位置关系”。我们不是搞“名词解释”的,所以不用太较真“拓扑”真正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只需要了解到,作者在这里用了“空间拓扑图”这个词,大概率就是在说,这张图就是用来确定图上这些“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

我们可以先这么理解,这张图解:“A”就类似于后面“转译设计”的“总平面图”。带着这个洞察,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本文最开头的那张动图,从“A”“B”,是不是就有点这个意思了。

_1.gif

好吧,再放一遍

有了这个理解基础后,我们开始正式拆图:

① 上下部分的圆角矩形:


21.jpg


这8个矩形框代表了8段剧情。每段剧情都有一个小标题,以及3点类型的总结性文字,分别是:

1.故事线的发展状态
2.梦境的状态
3.章节的“情绪”背景

这部分是对“主线A”和“支线B”每段剧情的“特点”提炼,后面会作为“转译语法”的方向,在我们不了解电影内容的情况下,这里先跳过即可,不影响逻辑分析。

② 分析图图例:


22.jpg


很明显,左上角这些文字说明是这张分析图的图例。我们对照着其中一张小图来分析,不难理解,我们直接开始。



23.jpg



首先对照一下这张小图的位置,我们发现它其实就是“A1”、“C1”和“C2”,只是里面又增加了很多元素。

OK,我们对照图例开始理,这些新增的元素都是什么。



24.jpg



我们先看“A1”,前文已经了解“A1”是“女主主线A”在第一章节的剧情,“A1”其实是一个时间段,我们假设这段时间是6分钟。

在这6分钟的时间里有许多故事节点,(为了不剧透,以下是我乱编的,能理解这个逻辑就好)比如:
“①女主在开车”、“②女主在电梯里遇到肥宅”、“③女主的备胎发疯了”,这3个故事节点(或者说电影的关键帧)就发生在这6分钟剧情里,如果这“6分钟的剧情”我们把它定义为“A1”,那么这三个“故事节点”即为“A1-1”、“A1-2”、“A1-3”
25.jpg
返回“图例”第一行红色的圆点“Main plots of Paprika”就是“女主的关键故事节点”,接下来我们看“A1”,“A1”里有3个小红点,不难理解,这代表了作者在“主线A”的“第一章节”里一共提取了3个“关键故事节点”。这些“故事节点”也是后期用于翻译成为建筑元素的原材料,我们知道有这件事就好,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26.jpg
同理,第二行蓝色的圆点“Main plots of Konkawa”就是“男主的关键故事节点”。
27.jpg
第三行灰色的圆点“Scene of parada”,“游行队伍的场景”(这里涉及到轻微剧透)。“反派”这条“暗线”其实不是以“具体人物”来推进的,而是以“场景”来推进的,所以这里表示的是,“暗线”的场景。
28.jpg
第四行和第五行黑色的正方形和圆形:“Realistic Level”&“Dream Level”,“现实的等级”和“梦境的等级”。这里是重点:本电影是“盗梦题材”,所以影片的发展是在“现实”和“梦境”来回切换的,作者巧妙地将“现实”和“梦境”在影片中的“等级”转化成几何图案“正方型”和“圆形”的“面积大小”为后面的“建筑转译”打下了基础。



29.jpg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细节,“A1”中“圆形的梦境”侵蚀了“方型的现实”。所以,“方型的现实”被侵蚀的部分变成了虚线;“A2”中“圆形的梦境”和“方型的现实”互相融合,所以,融合的部分都是虚线,这是否会在之后的“建筑转译”中体现,大家可以存个疑。

30.jpg

第六行和第七行
圆点的圆形虚线和圆形蚂蚁线:“Chapter”和“Scene”,“章节”和“场景”。这两个图例不把图片放大的话很容易搞混,不过这部分很好理解吧,上图中“A1”的虚线就是“章节”,“C1”里层的“灰色圆形”:“游行队伍的场景”和外层的“圆形蚂蚁线”:“场景:沙漠”,嵌套在了一起。这部分了解就好,不是特别关键。

③ “主线”、“支线”与“暗线”:



31.gif

现在我们已经对图例完全清楚了,自信一点,这张图在逻辑层面上你应该能看懂了。不过由于图上还有很多文字信息,涉及电影内容的剧透,等大家看完电影后再对照着梳理一遍,会更有意思。


好了,分析到这一步,我们已经确定了这份“建筑转译”的空间拓扑关系,我们前文提到,这相当于有了“总平面图”。接下来就是对每个空间进行详细的转译设计,如果通过上面的描述,你大概理解了这张分析图,那么接下来这个方案最有趣的“建筑转译”部分,你就可以入门了,我们先扫一眼全部的方案图纸。

调整大小 01.jpg

调整大小 02.jpg

调整大小 03.jpg

调整大小 04.jpg

调整大小 05.jpg

调整大小 06.jpg

调整大小 07.jpg

调整大小 08.jpg

调整大小 09.jpg

调整大小 11.jpg调整大小 09.jpg

调整大小 13.jpg

调整大小 13-1.jpg调整大小 14.jpg

调整大小 15.jpg

调整大小 16.jpg

调整大小 17.jpg

文中作品图纸均由作者本人授权
©远届 | 设计补完计划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挪用



以上就是整套图纸的全部内容,我们花了这么大的篇幅分析的几张图纸,其实只占了全套图纸的3/28。下面的内容才是更精彩的,今天的这张分析图解析只是打开“电影转译”大门的一把钥匙,聪明如你,应该看懂了吧?

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建筑一直是建筑届学术和发展的核心之一。1923年G.里特维尔德把“蒙德里安”画的元素转译成了施罗德住宅,1960年彼得库克的“建筑电讯派”在探讨“新技术革命”,1972年库哈斯在自己的毕设中引入了“政治”。“重实用”与“偏思考”,这是目前国内外建筑教育的一大差别,也是大部分学生看不懂(没耐心、看不下去)留学作品集的原因之一。

_61.gif

了解了这一层,我们可以问自己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优秀作品集里都要放这些不明觉厉的作品?

接下来这部分更有趣的内容,本篇文章是放不下了,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文末的二维码,
我们将邀请作者和指导老师用直播的方式跟大家详细聊一下这部分的设计过程,期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当然我们希望能和更多的同学一起交流,扫码进群的小伙伴,在直播结束后,
将获得这份《红辣椒》电影转译设计分析图:“A”PSD源文件

同时我们还为对《红辣椒(盗梦侦探)》这部豆瓣9分的电影有研究兴趣的小伙伴准备了
“今敏”大师的手绘分镜稿20P,《红辣椒》是一部划时代的电影作品,被业内称为“分镜狂魔”、“蒙太奇教科书”,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会为自己的建筑场景设计分镜,这份分镜稿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_62.gif

《红辣椒》手绘分镜节选



希望这几份“小礼物”能对你有所帮助,尤其是未来有志准备留学的小伙伴。我们这周二(12月01号20:00),不见不散

 PC报名入口 用微信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

 移动端 把本文发送至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或任意好友,打开文章识别上方二维码


你最喜欢哪部电影?

想试着转译一下吗


 参考资料 


· 一张顶级作品集级别的分析图及其背后的思考


远届二维码.jpg



推荐关注

远届 l 设计补完计划
www.yuanjie.design

image.png
商务对接:jzxy-yz
转载投稿:jzxy-gtn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522.html/feed 4
你收集卡片吗?设计灵感那种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7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72.html#comments Thu, 19 Nov 2020 02:56:41 +0000 超级管理员 经验 案例分析,图解 一卡在手,灵感我有
1605755708545854.jpg
△借宇宙最强王者白大神镇个楼

一卡在手,灵感我有

做设计最怕的就是没有灵感,最难的也是寻找设计灵感。一遍遍查找案例网站,看到这个案例“啊,这个可以用,保存下来”,看到那个案例“啊,这个也可以用,保存下来”。但是到开始画图的时候,一打开文件夹,一大堆的案例却找不到想要用的”在哪。(小编也是这样经历过来的)
所以在作为《建筑类型学》课程的课代表时,小编惊喜的发现,唐康硕老师提出的“图解思考”给了我们一种利用抽象元素收集设计灵感的方法。

图解.jpg


△图解是利用最简单的可视化图像对建筑的设计概念或建成特征做象征性的抽象表达。



小编就在此基础上以卡片为载体整合这些抽象图解,开发出一种可以快速检索灵感的案例卡片并从今天开始逐渐更新8种类型的案例卡片,帮助大家建立基础的灵感框架,一起丰富建筑设计的灵感库。
首先先展示下案例卡片的形式及其包含的内容。接下来会以卡片上的层级信息顺序对案例进行分析,提炼,转化和整合。

微信图片_20201119111541.jpg

PS:卡片中的阅读更多(会置入二维码)包含了相应的案例解析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可扫码查看。




第一期:水平界面图解




第一期就为大家整合水平界面图解,及其对应的4个建筑案例。

   ○ 1111 LINCOLN ROAD,HERZOG & DE MEURON,2010

   ○ Seattle Public Library,OMA,2004

   ○ Villa VPRO,MVRDV,1997

   ○ Vanke Center,Steven Holl,2009



1111 LINCOLN ROAD

1605755940909254.jp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停车楼
项目地点:美国迈阿密
主创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de Meuron)
项目状态:已落地
建成时间:2010
项目面积:40,000平方英尺

项目分析。

由罗伯特·温内特(Robert Wennett)设想并由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de Meuron)实施的建筑力作——林肯大街1111号混合了住宅,零售空间和停车场等功能,打破了停车场楼板低矮,光线昏暗,严峻功利的普遍趋势,成为了人们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城市空间,使停车场成为了迈阿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温内特说:“我有机会改变人们对停车的看法,并建造一种可以成为社交聚会场所和公共场所的建筑物。” “我们在车库里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您在车库里所期望的。”

1.对建筑楼板进行不均匀划分。

从实景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建筑的楼层高度是不均等的,其对应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建筑一层是书店、女士内衣店和体育用品店等零售商店,二层至六层是停车场,五层还综合了以透明玻璃墙围合的商店,顶层开放空间则用于举办大型活动、派对或餐厅,以及开发商罗伯特·温内特的私人住宅。

1605755905497312.jpg
建筑楼层对应的功能

2.不均匀水平层可以加强外立面特征。

在具体操作上,是利用V型”、三角形”、“梯形”的混凝土支柱来支撑起不同标高的裸露粗放,棱角分明的混凝土楼板,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坡道相连接。而且根据层高的不同,倾斜的几何形支柱可以产生更多的变化,包括位置、方向和形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渗透性的改变,其形成的立柱式板墙还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

赫尔佐格表示:这种建筑将重新诠释热带现代主义的精髓,并以某种方式使我想起巴西的现代运动,原始结构提供阴影,同时包含较小的封闭子元素。平板站在一组不规则的柱子上,给人一种不稳定的平衡感。这些柱子也投射不同的阴影,使立面更具特色

279_mo_1706_068moa59.jpg
支柱、楼板和坡道形成的混凝土结构


1605755966745398.jpg
混凝土楼板通过坡道相连接


1605755979650842.jpg
几何形支柱的变化引起空间渗透性的改变


1605755990735884.jpg
几何形支柱划分空间

3.不均匀水平层可以容纳多样化用途。

由几何形支柱和混凝土楼板构成的原始结构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置入功能盒子”,并通过“盒子”的大小调整楼层的标高。这种灵活的开放式结构使停车场能够容纳其他商业、办公和居住功能,充分挖掘了基础设施参与都市生活的潜力,同时因为引入不同标高的平台,还获得了从不同视角观察迈阿密的可能。

-2.jpg
功能盒子

要点提炼。

通过对楼层的不均匀划分来加强建筑外立面特征、容纳多样化用途。

图解转化。

360截图17420924384474.png

卡片整合。

1111 LINCOLN ROAD-HERZOG&DE MEURON.jpg


Seattle Public Library

1605756073536932.jp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公共图书馆
项目地点:美国西雅图
主创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约书亚·拉穆斯(Joshua Prince-Ramus)
项目状态:已落地
建成时间:2004
项目面积:38300平方米
其他信息:11层,56米

项目分析。

1.对建筑楼板进行水平错层。

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于2004年建成的21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是一栋由玻璃和钢铁构成的11层建筑物。水平错层的建筑形体呼应了西雅图错移山脉与转折河流的地景,5个分立的“浮动平台”由上至下分别对应办公、书籍及相关资料、采编区、仓库、停车场等必要功能,平台之间的间隙空间则用于阅览区、混合交互区、集会大厅、儿童空间等其他附属功能


图书馆.jpg

5个浮动平台(左)与间隙空间(右)的对应功能

同时水平错层的几何形体可以提供阴影空间和满足所需要的日光,以及回应特定的城市景观。

1605756096734494.jpg
水平错层的作用

2.水平错层可以扩充功能。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形制的狭小定义,将原本意义上仅仅用于阅读、查找书籍的地方重新定义为一个信息储存的地方,综合新旧媒体,联结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针对性的空间布局策略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单一大空间以及难以扩张的缺点,由此扩充图书的数量和形式以及增加社会功能

1605756103521554.jpg


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使用(左)与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的功能使用(右)

上图是西雅图中央图书馆设计概念的最重要图解,左侧两张图是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使用,经过计算,图书馆实际图书使用面积只有32%,剩余的68%全是图书馆其他相应的社会功能,而且通过第一张条形图可以清楚地发现图书馆功能混杂,图书区域与其他社会功能区域交错排布,尽管这样的图书分类看似分类清晰,井井有条,但是也打断了不同学科,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所以建筑师对这些功能进行整合形成第三张条形图,并依据这些数据结合水平错层的形式进行有序排布。

1605756179691035.jpg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的功能排布

而针对经过整合后的图书区域(即第四张条形图的spiral,建筑6-9层),建筑师利用螺旋坡道组织藏书架,在不破坏传统图书馆藏书形制的情况下,不同类别的书籍得以共存,并利用书籍间的联系推进连续。螺旋坡道与水平错层的空间,由内到外均使图书馆极具活力动感。

1605756190890345.jpg
螺旋坡道

极尽互动开放的图书馆空间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无限制交流集会的场所,使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服务周边社区。

要点提炼。

利用水平错层和层间间隔最大化扩充图书馆的功能。

图解转化。

333.jpg

卡片整合。

西雅图图书馆.jpg


Villa VPRO

幻灯片34.jp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办公楼
项目地点:荷兰希尔弗瑟姆市
主创建筑师:MVRDV
项目状态:已落地
建成时间:1997
项目面积:10500 平方米

项目分析。

于1997年完成的Villa VPRO是MVRDV建筑公司第一个实现的项目,其设计核心问题在于是否可以把对旧别墅(VPRO之前的办公空间是一组13栋别墅)的非正式(办公形式)和灵活使用延续至Villa VPRO,将其转换为可实现最高效率的现代化办公室。鉴于场地当时的城市规划限制(分区计划的边界和最大建筑物高度)而导致Villa VPRO没有长廊且排布大量不同的房间,这种紧凑性和空间差异性使Villa VPRO成了“荷兰最深的办公大楼”。

1.对建筑楼板进行连续和穿透。

建筑楼板并不是水平的,在有些位置它就像鳍一样向下一层弯曲,或是被180°折叠,或是折叠成阶梯状。折叠、弯曲的非水平楼板通过坡道,阶梯式地板,巨大台阶和狭小上升空间以及小山坡等空间设置无缝衔接至绿色屋顶。同时楼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被多个空隙穿透,自然光由此进入建筑,改变了建筑进深带来的黑空间问题。每一层楼板挖空的位置、尺寸和形状的不尽相同也使内部空间更加复杂和多样。建筑通过模拟自然地形的非水平楼板以及楼板间的空隙与周围景观相联系,开放式的办公空间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区别,内部的结构原理也通过外部立面展示出来,使外立面富有变化,包括仅以经由计算后的不同遮阳系数的玻璃作为立面表皮(玻璃的颜色、反射率、透明程度反映了其背后房间的高度和方向),以及由内直接延伸至外部的卷曲和起伏。

“室外空间”被方块范围内的形状怪异的“室内”所包围,让人回想起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929年在普瓦西(Poissy)的萨沃伊别墅(Villa Savoye)所说的话:严格的几何形状,“纯粹”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的极大自由之间的令人愉悦的平衡。—— Guus Vreeburg在1997年发表于《Volume》

360截图18250903074753.png
楼板被空隙穿透


卷曲.jpg
由内直接延伸至外部的卷曲和起伏



360截图1786060589129111.png
内部的结构原理通过外部立面展示出来



2.非水平楼板和空隙可以创建多样化空间。

由圆柱支撑和网络布置的建筑结构保持了内部空间的最高透明度,但是相比于办公设施依据柱网布置的机械性,Villa VPRO的办公设施是依据空隙进行多样化布置,既开放又私密。连续非水平楼板导致的内部空间的高度差异以及围绕空隙产生的边界空间满足了多样化的办公需求和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1605756268735094.png
办公空间依据空隙多样化布置


2f5217b5-1a9a-498e-9ee9-b7d793041cb3.jpg
内部办公空间

要点提炼。

建筑利用折叠、弯曲的非水平楼板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穿透楼板的空隙来创建多样化空间。

图解转化。

360截图17231224735577.png

卡片整合。

Villa VPRO.jpg


Vanke Center

1605756314392599.jp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综合建筑
项目地点:中国深圳
主创建筑师: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李虎(Li Hu)
项目状态:已落地
建成时间:2009
项目面积:60000平方米
其他信息:地上7 层,地下3层,共35m

项目分析。

由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与合伙人李虎(Li Hu)合作设计的位于中国深圳南中国海的“水平摩天大楼”是大型混合用途建筑的创新示例,建筑综合了万科总部办公空间、公寓、酒店以及对外开放的大型公共热带花园,其设计理念是“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

1.水平线性建筑结合景观。

限高35米的大型建筑结构悬吊在8个间隔50米的的核心(落地筒)之间,浮动在超过45000平方米的,由下沉庭院、水池、绿地以及山丘形成丰富的绿色景观上(建筑场地为60000平方米),会议中心,水疗中心和停车场则位于绿色景观下。同时线性建筑向外延伸形成枝杈形结构从各个方向上扩展了景观视野。

1605756323523803.png
水平线性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叠置
1605756331660357.jpg
建筑结构悬吊在落地筒上
1605756336494283.jpg
枝杈形结构从各个方向上扩展了景观视野

2.建筑与景观的结合可以创建微气候公共休憩景观。

悬浮的水平摩天大楼使得海、陆风可以穿过公共绿地(加强风的对流),与由灰水系统供水的矩形冷却湖一起营造多孔微气候,并与绿色屋顶、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等可持续设计策略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恢复方案。通过将建筑抬离地面,既使复杂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最大化地创建一个公共休憩景观,也为地面错综复杂的日常生活提供变化和发展的空间。

该项目从一个土丘到另一个土丘,并对其进行操作——通过创造性的操作将其建造起来,并将其塑造成土地上方的强大形式。建筑正在遮挡景观并让其形成可持续性的完整气流。一种重塑的建筑类型,即建筑物漂浮在景观上——在景观上跳舞——AIA评审团(深圳万科中心荣获2011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建筑奖)

要点提炼。

通过架空水平线性建筑与模拟自然地形的底层空间相互叠置来最大化创建一个可渗透的微气候公共休憩景观。

图解转化。

360截图1872012284104132.png

卡片整合。

Vanke Center.jpg




所以什么是

水平界面图解



通过对以上案例地解析,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水平界面图解与勒·柯布西耶提出的多米诺体系的相似性,可以理解为水平界面图解是由多米诺体系衍生

64380cd7912397dd5adccc2f5682b2b7d0a28770.jpg
多米诺体系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延伸、组合和叠加,是一种普遍意义的结构体系。

而水平界面图解的要点在于:

   ○ 是单一水平层还是复合的多个水平层 ?

   ○ 多个水平层两两之间的距离是否均等?

   ○ 多个水平层是利用什么连接方式进行垂直方向的联系?

   ○ 从内而外的垂直联系是否促使建筑空间和外部形体产生变化?




以上是我们第一期的案例卡片,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欢迎留言、点赞、收藏。

PS:案例卡片中的二维码存有相应的案例解析和相关参考资料,可扫码查看。



文末互动:

Q1:文中案例仅针对建筑的其中一点特征进行分析,如果大家对以上案例有其他理解或补充,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学习。

Q2: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建筑可以归类为水平界面图解?

提交对应案例分析并制作案例卡片(除了其他案例,还可以针对文中案例的其他要点),发送文档至学院邮箱2354572203@qq.com。

我们将挑选最优秀的3免费赠送唐康硕老师的《建筑类型学》课程,并将卡片于下期文章中分享。

诚邀各位读者与我们互动,共同丰富我们的建筑设计灵感库。



课程链接.jpg






©版权声明
本文由 Ellenyal 编辑发布,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长期接收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72.html/feed 0
图书馆设计得这么好,不拿来玩手机就可惜了 | 拆解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8/478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8/47896.html#comments Wed, 05 Aug 2020 07:00:28 +0000 超级管理员 学生 按角色 经验 公共建筑 建筑设计 非标准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建筑啥功能不功能的,21世纪的人类只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玩手机


本文来自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已获授权
拆房:陈天骄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建筑啥功能不功能的,21世纪的人类只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玩手机。

生活在宅家发源地的岛国建筑师最先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十分贴心地给各位客官打扫干净收拾好了,就是社区小图书馆,又称:家门口偷懒躲清静悄么声玩手机的好地方

首先,功能是模糊的。或者说,它的本质功能只有一个,其它所有功能都是在给手机打掩护。

用建筑学的话说,就叫整体空间:空间不限定,功能不明确。


其次,流线是随便的。消除正儿八经的借阅流线,反正你去也不是为了正儿八经读书的。大家都溜溜达达,走走逛逛,就不会在一群学霸中显出你的无所适从。


第三,距离是家门口的。 以上“家门口的小图书馆”的空间模式只适用于“家门口”的使用场景。也就是服务半径局限于遛弯可达。对于国家某某图书馆、某市最大图书馆这种知识的海洋,就不劳咸鱼们费心了。


总结一下:家门口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遛弯可达、功能模糊、流线随便、气氛轻松的一体化空间。


下面还是抡起大锤拆给你看。

日本大阪的松原市打算新建一个社区市民图书馆,然而却发现了一个不可抗力——不是没钱,是没地

日本城市的建设密度也算是有口皆碑,规划局翻了一圈也没翻出块空地,于是果断出了一张“无中生有”:把马路西边那个人工湖填上一半当做建设用地吧。


规划局的想法很简单,填出1600㎡的“用地”建设一座3000㎡左右、藏书30万册的小图书馆,限高18m。

可他们却忘了这个即将被霸占的小湖是方圆2平方公里内的独苗,是附近居民心中的白月光,你一言不合就填上一半,问过大爷大妈大哥大姐们的意见吗?


更糟的是人工湖是靠水泵来实现水循环从而保障水体生态健康的。本来湖里就只有角度不太好的两个水泵对向布置,勉勉强强能循环起来。


新图书馆占地之后,剩余水面会形成一个“T”字型。水面少了不说还有一处水面会得不到有效循环,成为死水。


先是占了一半的湖面,又废掉了一处水面,这简直是要把人家小湖赶尽杀绝啊。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MARUArchitecture事务所两位主创森田祥子高野洋平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决定还是要让人工湖和图书馆互利互惠,而不是互相伤害。


如果按照任务书直接填湖拉起一个体块,不但破坏了水环境更是破坏了周边居民的遛弯环境。


新建图书馆是要来丰富周边社区生活的,不是去搞破坏的。鸠占鹊巢的可不是好图书馆哦~


敲黑板!建筑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改填湖为造岛。

也就是把体块缩小,让图书馆从滨水建筑变成水中建筑。这样湖面的面积有了保障,水体循环也顺畅了起来,更重要沿湖界面没有缺失,建筑外形还因为一圈水的环绕显得相当超凡脱俗。

一箭好几雕有木有。


那么,问题来了:用什么姿势“造岛”才能美丽又贤惠呢?
 
首先来科普一下造岛更加利于水循环的原理:相比填湖造陆,水体可以围绕建筑有着更长的流动路径和更少的流动死角。

因此理论上建筑边界只要从湖畔向内稍稍退让一些,使得水流通道的宽度能够满足循环需求就行了。至于退多少,还要由内部空间的需求来决定。
 
建筑限高18m,最多也就做3层加一个屋顶花园,也就是说“岛”的底面积至少1000㎡。虽然这样做基本就告别中庭和露台了,但换来的是更好的水环境,还是很划算的。于是建筑师果断决定将建筑底面积缩减到1000㎡,留出600㎡的面积用作水循环通道。


由于松原市时常遭受台风侵袭,所以建筑师又根据风力计算来修改形体的形状。

具体怎么算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这个下宽上窄的不规则六边形体块。


体块确定了,下面就可以安心的为人类终身的玩手机事业服务了。

建筑底面为不规则六边形,因此索性将整体空间做成螺旋上升的形式,以便适应纵向不断变化的墙体。众多功能在整体空间中自由布置——无所谓,反正就是为玩手机作掩护。


既然内部功能如此单一,因此出入口的布置主要受场地条件制约。

基地北侧紧邻停车场的出口,西侧为湖面,因此将人行出入口布置在东南侧的街角,后勤出入口布置在南侧。然后用短桥连接建筑与街道。


首层门厅前方留出一点缓冲区,其余地面下沉1m,让室内地坪与水面平齐,使人与水的关系更加亲近。处理高差时,采用台阶和坡道两种形式。增加可达性其实也就是在削弱仪式感。


二层先把闭架书库和办公室布置在南侧,靠近后勤入口和货运电梯,方便运输。剩下的区域肩负着联系一层和三层的重任,然而在这中间还要开一个小中庭来改善中部的采光,那么余下的面积就被分成了两部分。将这两部分的楼板下落不同的高度来加强与首层的联系,功能上面继续不定义。


三层延续之前的思路,同样是利用书架和桌椅的布置形成随意的空间,用铺地颜色差异等软界定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


随后是屋顶平台,先给三层阅读区安排上几个天窗改善采光。

到了屋顶平台,自然可以观赏更远的景色,于是建筑师特意把屋顶平台的墙体做到了与视高平齐,目的就是引导人们观赏城市景色以及远方的群山,只有人站在墙边的时候才能俯视湖景。


至此,内部空间基本完全布置完成。其实也没布置什么,就是一个大空间。

为了减轻内部梁柱对整体空间的割裂感,建筑师选择将外墙做成6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壳体,配合内部的钢结构形成承重体系。


结合受力计算和内部整体空间的采光需求,在立面上小心翼翼地开几个大洞,并配上小露台,让人与景色更加亲近,也更利于紧急情况时消防车展开救援。


最后在沿街面添加一组外挂楼梯连接露台,更方便偷偷溜进去~


收工回家玩手机啦~


这就是MARU。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的日本大阪松原市市民图书馆。



最后再来看一下完整过程。



这种模糊功能整体空间的图书馆模式几乎成为日本小图书馆的入门基本款。


建筑是生活的容器,功能是行为的发生器。

但这一切的本体都是人——活生生会呼吸满身臭毛病的普通人,而不是无欲无求十全十美的机器人。
 
我们是为真实的生活设计理想空间,不是为理想生活去绑架真实空间。



  


图片来源:

本文图片[1]来源于

https://www.floornature.de/akihisa-hirata-art-museum-and-library-ota-japan-14037/

图[2]来源于

https://www.archdaily.com/897778/art-museum-and-library-in-ota-akihisa-hirata

图[3]、[4]来源于

https://www.gooood.cn/taketa-municipal-library-by-takao-shiotsuka-atelier.htm

图[5]、[6]、[8] 来源于

https://www.japan-architects.com/ja/architecture-news/gong-gong-shi-she/matsubaracitylibrary-maru-konoike

图[9] 来源于《SHINKENCHIKU》杂志2020-05期P141

图[7]、 [10]、[11]、[12]、[13] 来源于

https://maruarchi.com/matsubara/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天津大学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Non-standard architecture studio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 511
邮箱:non_standardstudio@163.com
新浪微博: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打 赏 作 者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8/47896.html/feed 7
如何制作雾气朦胧的建筑氛围效果图 | 教程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85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858.html#comments Thu, 30 Jul 2020 02:07:09 +0000 超级管理员 PhotoShop 学生 按角色 经验 PS 后期 效果图 教程 杜浩宇 这张图我们主要要学习的是氛围的营造方式,还有整体色调的同意处理方式

微信图片_20200730095353.png

作者:杜浩宇

学院专教投稿邮箱:media@archcollege.com


这张图我们主要要学习的是氛围的营造方式,还有整体色调的同意处理方式,如何才能将堆叠在一起的素材融合到统一的大环境中去,如何营造出冷冷清清的雾蒙蒙的氛围。

素材的选择非常的重要,雾气造成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我们的建筑又是整张图纸的表现重点,细节要多,所以环境就要简单一些,简单的同时又要求纹理清晰,否则容易和雾气融在一起,无法区分远景近景,整个图面显得不够深邃不够立体。

photo-of-green-grass-field-1249183.jpg

背景最好选择带有简单山体的图,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构图元素,同时又不会打破图面的平衡。

mountain-with-green-leaved-trees-surrounded-by-fog-during-45222.jpgcalm-clouds-cloudy-59320.png

素材选择好之后,我们首先要对素材的大调子进行简单的调整,这里就像画素描一样,先画大关系,但不需要仔细调整。

Ctrl+Shift+a进入camera Raw

image009.png

1.png

将色温向蓝色调整一些,素材中原本绿色黄色较多,将这些颜色的饱和度降低。

PS:绿色黄色的自然饱和度不要降到最低,更不要直接去色处理,适当的保留原色,会在后期的处理之后更有张力。

image013.png

整体的自然饱和度都要降低一些,降低到冷冷的,若有若无的颜色即可。

image015.png

把建筑主体拖进来,和背景一样的处理手法,将建筑初步的融入到图中。

image017.png

image019.png

接下来调整建筑的曝光,根据选的背景图的来光方向将建筑表面做变暗、变亮处理,这里背景是一张阴天的图,那我们假定有一股圣光照在建筑之上,那我们用曝光度调整图层,降低建筑底部曝光度,提亮建筑顶部

image021.png

image023.png

为了增加图面的丰富程度,也不让效果图过于冷,我们要加入一些灯光,新建一层,使用画笔工具(快捷键B),选取橙色,适当的在窗户处涂抹,利用蒙版除去多余的部分,适当调整透明度,增加光感。

接下来就是树,近处和稍远处的树,因为处在一个雾蒙蒙的环境中,所以较远处的树会灰蒙蒙的,我们要利用这一点去构件近景树和远景树,增强整张图的层次感。

image025.png

最后Ctrl+Shift+Alt+E盖印一层,Ctrl+Shift+a进入camera Raw根据自己的喜好做最后的调整。

image027.png


拓展阅读

点击前往▶  杜同学的其他教程


作者:杜浩宇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微博:小璐ruma

学院专教投稿邮箱:media@archcollege.com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858.html/feed 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