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看看中南大学大三学妹做的 图书馆设计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作者:朱志红

朱志红

中南大学 本科

首先感谢小印帆约稿,本次课设是大三下学期的图书馆设计作业,也是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个设计作品(在创意方面~)。很荣幸能跟大家详细分享设计的过程,尤其是在这一段对我来说比较煎熬的日子里,我犹豫再三还是接了稿子,看到往期神仙打架的高分课设后,觉得自己的作品有待提高的地方很多,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话不多说那我们开始吧~


有序无间--校园图书馆设计


前期分析

1.任务书解读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设计任务:

长沙市某大学校园为满足学生的精神文明需求,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现拟在校园内将已有图书馆改造建设成为一所集图书库藏、阅读、电子信息查询、多媒体展示、校园文化交流、教学、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校园文化信息交流空间;同时丰富校园生活,美化校园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该建筑设计在教学、生活、生态空间三个部分,还应结合长沙的气候特点,借助绿色建筑技术,将该建筑建设成为当地绿色建筑设计的示范。

1. 选址:中南大学校园老图书馆

2. 形式:可以是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加建扩建或者是拆除后重新设计。

3. 总建筑面积:约5000㎡(可据设计适当调配±15%);

4. 设计规模:总藏书量:10万册,阅览总席位:200座;

5. 建筑层数:不超过原有建筑层数与高度;

6. 功能:需满足校内学生、教师的需要,充分考虑无障碍化设计。应注重营造利于校园交流、交往的空间氛围。

解读:这次课设是对校区老图书馆的再设计,在看过任务书之后,结合自己的日常使用感受(老旧,僵硬,低活力),首先给出一个定位:交流、教学、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校园文化信息交流空间。

2.前期调研

(1)首先介绍一下“小火炉”长沙的气候:

(2)区位分析

基地位于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校园内,位于校园东西向中轴线南侧。

原有图书馆与校区主楼世纪楼相对,两者形成校园绝对的的教学中心。世纪楼对校园整体环境起到控制和领导作用。

由此首先提出三个设计倾向:

一,增强该教学组团的中心性控制性,新图书馆严正的布局和形态,表现庄严肃穆的教学建筑气质。

二,采用灵活的布局和形态,比如把整体打散,辅以景观建筑的设计手法。

三,结合以上两种,在建筑局部或者中心位置保留图书馆建筑的肃穆感,整体上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更加开放自由。

(3)周边环境

A.体量

铁道学院西南侧有高层住宅小区,除世纪楼外,铁道校区内多为中型体量的教学建筑。形态多封闭保守,通风采光成为形态的唯一考量因素,缺少活泼的气氛。

B.色调

铁道学院建筑多为上世纪90年代所建,呈现中国式现代主义风格,多采用米色灰色白色的为主调。

新建图书馆建筑在颜色上应保持沉稳的气质。采用白色、木色、或比较接近自然的颜色,以景观建筑的手法处理。或可考虑采用建筑消隐的手法处理。

(4)基地地形

基地内基本为平地,基地南北侧有3米的高差,坡度约为1/20。可忽略不计。

基地南缘存在一高差13米的挡土坡,会对基地1-2层建筑产生一定程度的采光影响,可在一二层设置书库等需要避光的功能。

基地与东侧道路相差最大处高差超过三米,可考虑通过设置平台引入人流形成建筑入口。

(5)道路交通

基地北侧,西侧,东侧都有主要的交通干道。

基地北侧为铁道学院最重要的教学建筑——世纪楼,世纪楼下课产生人流聚集,世纪楼广场功能单一,不能承载同学的课后活动,可考虑在图书馆改造时底层架空,作为世纪楼广场的延申,提供多样化活动的可能。

考虑在基地北侧设置建筑主要出入口,西侧可以考虑设置便民出口,东侧和南侧由于存在高差,可以通过特殊的设计来引导人流。

(6)景观视野

基地北面正对世纪楼,可以设置一些取景窗,营造和场地周边建筑的关联性,延续场地历史和场所精神。

基地东面为铁路园,但是由于存在遮挡问题,只有在老图书馆五六层才可以看到,考虑在新建图书馆对应高度设置观景平台。

3.问卷调查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家对铁道现图书馆满意程度较低,现图书馆有改建或重修的必要!

问卷中对于图书馆的定位更偏向于一个安静的自习空间和舒适的阅读空间,而对于自习空间更偏向于分散独立且与阅览区分开的模式;在学习空间更多融入绿色庭院与舒适的阅读空间的定位相吻合;文具店打印店,隔音效果良好的背诵或讨论空间,茶饮咖啡间可以在新建图书馆中设置;

图书馆座位较少,缺少自习空间是铁道图书馆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在新建时应增设大量的自习空间和座位。


概念生成

1.一草概念和定位

1.针对目前图书馆阅览空间有限,公共活动少之又少的问题--尽可能增加阅览空间,满足图书自习基本要求;

2.新的图书馆可以补充世纪楼广场的功能,提供室外休闲空间;

3.“把建筑作为公园”--妹岛和世

在满足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建筑尝试为使用者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并提供一种探索的自由。原本平淡的空间可以通过高低起伏的变化和室内外的融合变成了一座让人充满探索欲的“秘密花园”。

一草设计的时候,我是从“空间可以通过高低起伏的变化和室内外的融合”这一角度入手,通过空间界定模糊性丰富空间,从而产生除了传统阅览空间之外的多元探索空间,回应需求--“空间界定的模糊性,界面是限定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顶界面(天棚)、侧界面(墙体)、底界面(地板) 成为限定的三要素。一个界限分明,由三要素从自然环境中围合出来的事内空间多呈六面体, 它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并且是静态的空间。但是只要三要素中有一项界定被打破,那么这个空间的特性也随之而变。”(是有点解构主义的想法,让墙不只是墙,让板不只是板)。

明确的空间(图源网络)

模糊的空间(图源网络)

微信截图_20240607153059.png

一草概念图+体块+效果

一草显然失败了,首先图书馆作为对光照要求较高的建筑,不能因为炫酷的第五立面就放弃采光要求;再者图书馆应该是温馨的,折线元素凸显冰冷严肃的感觉,产生较多消极空间,总体来说不是最好的出发点。但不能说没有意义,对于空间模糊性的探索与理解,接下来会更进一步。

2.二草和概念重塑

方案构思的碰壁,让我回到最初的概念定位--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设计的劳力士学生中心,其空间逻辑极其简单清晰,容易被使用者认知:上下起伏的台地作为背景,构筑物和庭院以独立的完型散布在背景之上——类似于细胞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

“地面起伏”和“院落散布”的两大空间特点使得使用者达到了对整个建筑空间特性与空间逻辑的快速理解,从而掌握了对建筑使用的主动权。空间逻辑简单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实现行为“由内在控制和引导”的可能性。

但是但由于院落的间断和地面的起伏,使用者并不能一眼看穿所有的空间,而需要在移动中逐渐体验不同的空间,其空间的可视性只限于使用者所在之处周围的一定范围之内。妹岛和世也关注了劳力士学习中心的这个空间特性:“起伏的地皮,爬一个坡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空间。虽然是一个大房间,又看见又看不见,视点可以不断变化。”这种不可预期的局部空间体验激发着使用者的探索欲,在探索的过程中想要自发地创造性地使用空间,从而产生自发性活动。空间的不可预期性为使用者提供了产生“由瞬间的冲动引发”的行为的可能性,是自发性活动产生的外在激励条件之一。

简化空间逻辑,起伏变化的地面代替折板更好的展现空间的模糊性,不可预期性,增加空间活力;“细胞状”庭院和玻璃分隔室散落其中,为固定功能提供落脚点。于是我的第二次构思承接SANAA的想法。

那么问题又来了,起伏的地面可以汇聚众多人群,但终究图书馆还是要承担一些实用功能,如果舍弃这些,仅仅是空间上的发散,不够实用经济,另外基地面积不足以像劳力士学生中心一样,足够一层平摊在地上,势必要垂直向延申兼顾水平向扩展。

垂直分区如果可以和功能结构结合起来,也是合理的,这时我还意识到,基地东西两面以及北侧都有人流,建筑需要采取措施回应,而南侧挡土墙遮挡,适合放置书库,办公功能,二层以上南侧设置阅览功能,其余地方都是流动自由的空间。

首先解决人流回应问题,起伏的地面和中庭空间结合起来,通过地面起伏引入人群,再通过中庭空间预留入口,人群直接到达主要功能处,而地面起伏程度自然就和人流多少和方向有关。这样就形成内部若干通道,直观反映人群来向,与场地有机结合。

前面提到中庭作为入口空间存在,除此之外开洞还可以分隔出实体空间,作为庭院,总之,开洞不是无迹可循,遵从功能需求。

这个时候功能的分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入口引导通过地面的“起”,那么反之,服务空间通过地面的“伏”而塞入。这样既做到流线互不干扰,也是结构与功能,形式的统一。

屋顶大挑檐,遮阳形成灰空间,强调建筑归属感。屋顶开设天窗和中庭,增加建筑空间趣味性,优化采光通风性能。

建筑二楼夹层,主要设置阶梯阅览区,自习区。

一楼主要设置图书阅览功能,南侧设置咖啡厅和办公区域,办公区单独放置在拱起的“通道处”,既解决了功能需求又满足了建筑造型需要。


成果展示

1.总平面图

2.平面图

3.剖面图

除了书库和办公空间使用了冷风装置,其他功能性空间基本上都实现了自然采光和通风。采用高品质的双层玻璃,20cm厚的屋顶隔热区层。

4.结构设计

曲面楼板:以钢筋织骨架,浇灌混凝土。

承重:轻质细钢柱。

5.夜景灯光设计

总结: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我使用的作品名称其前后有出入,这确实是我后期整理才顿悟我当初侧重的点在于空间的流动和模糊性,总之对于设计的领悟,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我很深的感悟。最后感谢解明镜院长的鼓励和指导。

0条评论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作者:朱志红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