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设计一座纯粹、清冷的艺术中心相比,我更希望丽水古堰画乡艺术中心是多元、热闹的,白天能看展逛街,傍晚能散步玩耍,晚上有市集、聚会、广场舞。悬浮的超尺度带来标识性,底层散落的小盒体又有烟火气息,艺术和市井相互滋养,融合共生,实现真正共享的日常性空间。”
△ 融入自然山水中的艺术中心
由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率领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团队设计完成的丽水古堰画乡艺术中心,于2024年4月28日正式开馆,投入使用。作为丽水市规模最大的艺术综合体,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将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艺术展览活动平台,并进一步健全完善古堰画乡小镇景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切实以艺术融合文旅推动城镇发展。
浙江丽水莲都古堰画乡小镇,因1500年历史的世界遗产“通济堰”和“丽水巴比松画派诞生地”而得名。“古堰”“画乡”隔水相望,孕育出了这座古韵诗意与现当代艺术共生的特色小镇,并逐步形成了集艺术画廊、艺术教育、古镇文旅、居民生活于一体的生态系统,2019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
△ 古堰画乡自然与人文风光
2020年,当地政府计划在小镇核心区建设一座艺术中心,满足当地居民、游客、艺术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兼具艺术展览和公共教育等功能,未来也将作为小镇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和地标性建筑。
△ 艺术中心远眺
01 并置,交融
——抽象的艺术与生动的日常
艺术中心坐落于高密度的老居民区中,与保留着传统聚落形态的古街近在咫尺,四周群山环绕,北面紧邻瓯江大溪段,充满原生态的市井烟火气。
△ 从概念模型到建成实景
在前期调研和策划阶段,我们意识到通常作为“舞台”的艺术公共建筑,在这座小镇中,其机构性和公共性被解构为一种新的并置关系——艺术中心与小镇生活将互为背景。另一方面,从艺术空间的运营角度来看,仅仅依赖小镇已具备的艺术产业基础作为展览内容不足以支撑如此大体量的艺术中心的长久运营。
△ 街角实景
所以在任务书阶段,我们就提出运营前置的思维与业主讨论项目定位、后续可持续运营模式并一起制定设计任务书,确保项目建成后能成为高坪效公共空间。通过将小镇的日常活动纳入其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艺术中心的其他可能性,以集合未来商业、文化活动、娱乐休闲、艺术策展、培训教育等混合业态和复合场景,来激发空间活力。
△ 从架空入口望向广场
△ 建筑小庭院与保留古树
基于此,艺术中心明确了其两大主体,一是作为现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二是作为小镇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艺术中心的设计通过艺术机构的职能性、公共空间延伸、复合化功能、地域性表达四个方面展开,在抽象的现当代艺术和生动的小镇日常生活之间构建并置和交融的关系——并置主要体现在体量和材质表现的对话关系上,交融则是空间与时间维度上的场景重叠。
△ 西北角架空入口
△ 建筑小庭院与保留古树
02 围合,开放
——两种尺度化解场地矛盾
如何平衡艺术中心的机构性和公共性,以及如何处理艺术中心与居住区、山水环境等周边环境的对话关系,塑造建筑成为小镇的新地标,成为建筑形体设计的两大目标。项目占地13129.92㎡,容积率1.05,地上空间体量共计1.3万方。
△ 艺术中心远眺
出于艺术中心整体容量和展厅连贯的流线组织与交通疏散的考虑,建筑采取了整体大尺度巨构、局部小尺度体块的形体策略,既消解了对街区的压迫感,又可以承载多元的功能业态。
△ 形体生成分析
△ 艺术中心远眺
建筑尽可能贴临场地红线布局,守住老街边界的同时保持街巷的连续与完整;内侧围合出一大一小两个庭院;进而通过边界退让与角部抬升,呈开放姿态。建筑上部以超日常的巨构尺度容纳艺术展陈功能,连续一体且不规则起伏的悬浮形态,与远山遥相呼应,与周边民居相区别。建筑底部则构建了贴近日常的街区尺度,小盒子空间错落布置,用于承载不同的零售及休闲功能。至此,艺术中心的机构性与公共性形成了上下的并置。
△ 概念体块模型
△ 艺术中心远眺
△ 从老街看艺术中心与远山
03 广场和街区
——日常性与公共性
小镇艺术中心的公共性不仅在于其开放的场所环境,更重要的是与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关联,邀请居民成为空间的主体。因此,我们将作为小镇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广场和街区原型纳入建筑设计,并通过三条路径得以实现。
△ 艺术中心鸟瞰
其一,朝向老街与小镇方向的三个街角,通过边界退让与角部抬升,形成三处较大尺度的街角广场与底层架空空间,引导街巷人群步入建筑。
△ 朝向老街和小镇方向的三个街角
△ 西北角架空入口
△ 艺术中心内院广场
其二,艺术中心的首层,来源于对场地周边空间肌理的重组,使得场地与周边街巷贯通连续。多个民居尺度的商业体量,通过旋转、穿插、进退,与周边低矮的民宅围合出尺度适宜的街巷空间,使建筑形体由此在近人尺度上化整为零,延续场地记忆。
△ 首层空间肌理分析
△ 功能分析
△ 艺术中心内院广场
△ 源于乡镇市井空间的首层商业盒子
△ 底层商业盒子
△ 小庭院与保留古树
△ 沿街商业
其三,围合的空间内部,在建筑二层设置架空的连廊,以此打破大空间的单一性。尺度不一的庭院广场丰富了艺术中心面向日常的公共属性:大广场提供小镇千人集会的场所;小庭院则以保留的百年古树为中心,延续乡镇中依附大树而存在的寻常公共空间。
△ 艺术中心的庭院空
△ 东侧大庭院可容纳千人集会
△ 西侧小庭院作为寻常公共空间
04 立体观展与空间转换
——机构性与叙事性
悬浮于小镇生活之上的展陈空间,由大小不同的展厅、连廊串联而成,并具有完整连贯的空间流线。顺应建筑形态起伏,形成“起承转合”的观展叙事,也为策展者提供一种独特的策展视角。
△ 立体的门厅空间
△ 观览流线
△ 展厅连续剖面
△ 艺术中心门厅
△ 坡道展厅
△ 展厅空间
观展路径以街巷广场为起点,穿过底层架空空间与庭院进入艺术中心,走过平缓的台阶式展厅、长坡道、悬空连桥,经由展览空间抵达屋顶。透明性与半透明性的材质介入,使得艺术观展体验与日常生活的场景穿插交融,或冲突,或惊喜,形成独特的经验记忆。
△ 起承转合的观展流线
在整体为素色的展览空间室内,由与建筑相同的红色金属锈板楼梯为统领,贯穿其中,打破了通常封闭美术馆的白盒子印象,使得内外空间得以连贯,也丰富了内部空间的体验。
△ 门厅上空连续的洄游步道
△ 展厅空间
05 结构选材
建筑的结构难点在于其不规则的大尺度外挑形式,材料难点在于不同尺度空间的场所暗示与对话关系。
△ 混凝土外墙
钢结构
为实现将周边人流引入场地,使艺术中心成为日常活动发生的场所,建筑有多处大悬挑和抬升,从施工可行性和造价成本的角度考虑,最终确定建筑地上部分采用钢结构,大跨和抬升区域采用桁架的结构形式。
△ 钢结构
△ 建造过程
△ 艺术中心鸟瞰
△ 东北角架空入口桁架
△ 东北角架空入口
△ 东南角架空入口桁架
△ 东南角架空入口
△ 西北角架空入口桁架
△ 西北角架空入口
门厅上方有多个方向联通的连桥,将观展人流引上屋顶平台,为使空中连桥显得轻盈,结构采用吊杆的形式,将连桥悬吊在屋面梁上。
△ 艺术中心门厅建造过程
△ 吊杆结构
△ 艺术中心门厅
混凝土
外立面主材选用木模板混凝土,其色调温和而肌理质朴,可以柔化大尺度建筑的压迫感,呈现素雅的气质,并与原生的小镇环境形成柔和的新旧对话。
△ 艺术中心鸟瞰
由于现浇混凝土将会导致建筑主体自重较重,对结构产生极大负担,进而影响到建筑的使用空间以及项目整体造价,因此我们放弃了现浇混凝土方案而改用装饰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组成的外维护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质量仅有现浇混凝土的1/4至1/5,减轻结构风险的同时有效控制结构造价。整体也能够实现混凝土朴素自然的质感和真实的粗犷特质。
△ 混凝土外墙做法
外立面采用的50mm厚度薄浇的木模板混凝土,其混凝土模板是可重复利用的橡胶+胶合板的复合模板。在整体混凝土墙面浇筑完成后,每隔6米切割出一道明缝,最终再用砂浆填充修复,使得竖向明缝和横向禅缝做到一致,保证立面的连续性。
△ 混凝土外墙施工细节
△ 混凝土立面排版图
△ 混凝土多轮打样
△ 艺术中心夜景
底层商业盒子
艺术中心首层功能主要以商铺为主,高低错落的小盒子在尺度、形式、材料上均与古镇相呼应,为延续古镇老房子的材料肌理,我们使用青砖、小青瓦以及耐候钢板,化解上部大尺度混凝土的冷酷感,为近人尺度提供更多的色彩和温度。
△ 立面模型
△ 首层商业盒子的材料重组分析
通过提取周边原有的村落肌理,将首层小尺度的商业体量与场地铺装的精心设计进行打散重组,以延续场地空间的场所记忆。在铺装材料的选择上,延续底层商业盒子的立面肌理,将砖、瓦用到地面铺装上,强化场所的领域感。
△ 小青瓦商业盒子墙身大样
△ 青砖商业盒子墙身大样
△ 多种材料组合的商业盒子
金属格栅
仿木纹铝板形成的竖向构件结合木模板混凝土,保持建筑力量感的同时,增加温润亲切的肌理质感,并在建筑内部形成丰富的光影关系。
△ 咖啡厅连廊格栅节点大样
△ 桁架格栅节点大样
石板瓦屋面
呼应山势高低起伏的屋顶是建筑重要的第五立面,屋面观景平台也是观展体验中的关键环节。出于缓坡屋面的排水需求、观感效果、成本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石板瓦,其色彩肌理能很好地融入到古镇的环境中。深浅颜色的瓦片交替铺设,使得屋面整体连续且富有细节变化。
△ 屋顶与远山的关系
06 为小镇而建的艺术中心
△ 艺术中心鸟瞰
小镇的独特性在于其鲜活生动的、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作为广泛服务于小镇居民而非只针对部分专业人士存在的公共建筑,古堰画乡艺术中心通过让出绝大部分的空间作为小镇活动的延续,通过日常生活的介入将传统的封闭空间变为城市的有机聚合体。
△ 架空入口下的居民活动空间
与其说我们建造了一座具有公共空间的艺术中心,不如说我们建造的是具有艺术展示功能的小镇社区中心,它将容纳商业、文化、培训、教育等多元功能,实现更多维度的价值释放,赋能小镇生活。
△ 艺术中心远眺
项目图纸
△ 一层平面
△ 二层平面
△ 三层平面
△ 屋顶平面
△ 剖面图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丽水古堰画乡艺术中心
项目地点:浙江省丽水市古堰画乡景区
建筑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室内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景观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孟凡浩
项目建筑师:李昕光
设计团队:郝军、何雅量、胥昊、万云程(建筑);祝骏、金煜庭、杨莉、梁国庆、张思思、吕斯琪、邓皓、葛震亮、邱丽珉、陈文(室内);李上阳、金剑波、饶非儿、张文杰、李俊(景观);刘欣慧(VI系统)
EPC经理:丁奕博
业主:丽水市莲都区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西城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上海伊杜幕墙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 张昕工作室
建筑面积:地上13738.96㎡,地下6463.65㎡
建造时间:2021.10 — 2024.03
结构:钢结构
材料:混凝土、青砖、小青瓦、石板瓦、耐候钢板、木纹铝板
摄影:苏圣亮、DONG建筑影像、line+
混凝饰面感觉太大片了 加点当地元素碎化下是否会更好
回复K: 抄的哪个项目?,,,,,,,,,,,,
各位,有没有觉得有抄袭的嫌疑?
各位,有没有觉得有抄袭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