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振中学校 /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象外营造工作室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象外营造工作室
作者:象外营造工作室
回廊叠院,礼序新说
河南安阳振中学校是一所60班寄宿制普通高中,校园选址于安阳城市建成区南侧的边界地带。从殷商文化,到彰德府城,再到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华夏文明在这里绵延千年。在这样突出强调历史意义的宏观城市人文语境中,校园的建成环境对城市人文传统的延承策略,是设计中绕不开的重要议题。
△校园鸟瞰
而另一方面,新的育人模式的内涵诉求、以及远离真实历史环境的场地区位,又提示设计需要适当弱化历史形式对校园空间和风貌特征的模式约束,从而能够用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易于被今天的孩子们代入和感知的空间语汇去讲述传统的意义。
△校园俯视图
设计从择中居正、前堂后舍的传统书院礼序中,提取层层递进的序列组织模式作为校园空间生成的基本脉络。在具体的空间组织中,则通过轴线和建筑体量的偏置,将仪式感的引导和传达与轴线控制下严格对称的空间秩序剥离开来。
△校园空间序列
由半围合的主入口广场,到两进围合的教学组团,逐步过渡到舒展开敞的生活区,设计尝试用由紧到松的序列逻辑,在传统书院礼序与新的育人理念之间求得一种恰当的平衡,让每日穿行其中的孩子们也能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微妙的差异转换。
△主入口广场
△传统礼序下的现代校园
在微观的环境与场所营造中,设计通过对“叠院回廊”这一传统空间母题的反复操作,一方面与传统文人对书院学堂的环境理想相呼应,另一方面,在柔化的礼序框架下,进一步为孩子们的自主探索营造多元的环境可能性。
△多义化的庭院空间
贯穿校园的风雨连廊系统为孩子们的穿行活动提供了友好的气候边界;方格网秩序控制下的大小院落,与底层临近的功能教室共同构成多元主题的研学场所,给孩子们留下更多自在畅想的诗性空间;与建筑勾连嵌套的阳光天台,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让沉浸于紧张学习中的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能够在与阳光和空气的对话中更好地完成情绪的释放。
△贯穿校园的风雨连廊
△方格网秩序控制下的大小院落
△与建筑勾连嵌套的阳光天台
应对于高中阶段选课走班、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诉求,设计一方面基于课时量与空间利用效率的综合权衡计算,对校园主要教学空间的功能配置进行了重新推定;另一方面,在对于北方地区校园而言相对较高的容积率条件下,通过底层资源中心+上层标准教学单元+层间开放项目式学习空间的功能组织模式,对教、学活动提供复合化且拥有较大弹性的高效支撑。
△支撑复合化教学活动的校园空间
审慎地处理人文传统的延承表达与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时代风貌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在东方的文化背景下,校园的设计思考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秩序与活跃并存的室内空间
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之外,我们无从考证先贤们传道授业的书院精舍的真实形制到底如何,也没有必要在建造体系和使用模式已经发生了全面的、颠覆性的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再造一座“杏坛”来标榜教育环境的意义。对于一所簇新的校园而言,一个能够支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空间机制,以及对课堂体验、生活细节、自主探究等等多样化行为的细节关照,可能更容易让学习行为的主体产生更加真实的环境共情。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教学区南立面图
△教学区北立面图
△教学区东立面图
△教学区西立面图
△教学区1-1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河南安阳振中学校
建设单位:安阳振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安阳市文峰区
设计时间:建筑2021.12-2022.05 室内2022.05-2022.10
竣工时间:2023.07
办学规模:60班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2760生
用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设计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象外营造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刘伟波
项目建筑师:于文原
方案设计团队:张增武、司道强、焦尔桐、张洪川、王洪强、陈静、张恩蔚、王子晗(实习)、雒凤伟(实习)、李海旭(实习)、张瀚铭(实习)
室内设计团队:于文原、郑延鼎、张增武、孙涛、张恩蔚、孙淳、陈静、乔凯伦、刘元建(实习)、杨德贤、宋振伟、刘佳轩(实习)、喻鹏程(实习)、张光宜(实习)
建筑摄影:崔旭峰 时差影像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象外营造工作室 禁止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