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熊猫新舍: 溪谷林壑间的自然栖居 / EID Arch姜平工作室
2023.03.22 | 2021年,EID Arch姜平工作室,丘陵地势,中国,几何,可持续,四川,圆形,成都,步道,熊猫
EID Architecture
作者:EID Arch姜平工作室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新舍位于成都市北郊的茂林修竹中,毗邻北湖生态公园、成都植物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熊猫新舍隶属于成都国家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园区内的扩建项目,占地12,809㎡,涵盖动物行为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赏等多样化的复合功能。EID Arch姜平工作室于2019年受邀参与熊猫新舍的设计,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工作室立足于对环境友善与动物福祉的设计主旨,探索人与动物、建筑与环境自然连接的关系。依托场地内延绵起伏的丘陵地势,总体规划顺应在地环境,将四个几何圆形的母题空间融合于溪谷之间,创新性地打造一种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交互模式。熊猫新舍历经两年半时间竣工,目前已投入使用,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访客。
“熊猫新舍的设计概念缘起于景观、建筑和大地艺术的融汇。设计不仅为访客与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步行系统,更优先将对动物的环境友善体验纳入思考,以尽可能减少生态的异化。” -姜平,FAIA,EID建筑事务所首席建筑师
与自然共生的大地艺术
尊重原生地貌环境是本案着重考量的因素,EID Arch姜平工作室采用了回应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策略,最初便从形态方位着手,顺应地貌特质进行形体布局。受成都平原自然环境的启发,经过建筑形态、体量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维度研究,最终敲定圆形是最适应灵活调整的母题语言,整体规划格局遵循低冲击的介入策略,将对山体的侵蚀和环境的影响降至到最低。熊猫新舍涵盖室内展示、熊猫兽舍、后勤区及室外活动展示区等多种功能,设计则围绕母题元素进行布局,将四个融合了动物研究、科普、旅游观赏等新型功能的熊猫之家环抱于自然中,将室内外有机渗透,模糊建筑和景观的边界感。中央庭院作为大熊猫主要的户外活动场域,使其与自然最大程度的亲密接触;室内配备恒温空调系统,模拟自然生态的气候条件,为大熊猫提供适宜的栖居环境;环廊式的建筑嵌入自然地形中,构建多样化的视域条件,为游客营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熊猫新舍将溪谷林壑之间的建筑与景观有机融合,随着地势的起伏延展成绵延不断的大地艺术图景。
动物友善的诗意栖居
熊猫新舍除了关注环境友善,为满足在地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需求,还坚持动物福祉优先的设计理念。建筑师在动物行为研究中关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心理特点,对游客参观动线和视线上进行适时的优化调整,预留足够栖居空间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趣味性的观赏场景。串联起各个场馆的栈道清晰规划了到访者的游览路径,顺着地形步道游走于熊猫新舍的室内外场所。活动区通过适宜的植被和设施创造安全舒适的居所环境。设计结合了地堡、下沉平台、探秘支道等多种参观方式,满足多样化的人群需求,适当增加人与自然的亲近感。服务流线采用立体组织的方式,研究人员、后勤服务及动物饲养护理员等主要经由地面到达,多层次的平台布置解决高峰时期引流的困扰,也避免了不同流线之间的交叉。
回应环境适应性的建筑实践
为了回应茂密竹林的自然特性,建筑外立面及栈道的设计借鉴竖向的节律,在全天候条件下,纵向和斜向的木纹格栅呈现出自然韵律的变化与光影质感。在外墙的设计中采用本地制造的木纹格栅、铝材等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并结合在地性的建造技术,营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的建筑空间。现浇混凝土墙烘托出熊猫形象的野外生存氛围,在材质与色彩上融入自然,同时消解了建筑的体量感。作为对气候适应性建筑的尝试,设计采用创新性的建筑立面与屋顶的处理方式。其中,两个场馆的公共参观洄游空间采用自然通风的半开放设计,建筑采用高效低能耗的分区节能措施;室内公共空间除了全空调区域,增加半开放和全开放的自然通风设计。四个场馆非密闭空间占比达到55%,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这一可呼吸的建筑让游客体验沉浸式互动的同时也能深度享受溪谷的自然景致。
熊猫新舍的设计关注建筑、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建筑本体也可以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它们是自然与环境联接的载体。其设计过程将环境友好与建筑可持续性相结合,带来了对于适应当下环境需求的一种解题思路。
熊猫新舍是融合建筑、景观和大地艺术的一次跨学科设计实践。建筑师以自然环境为创作媒介,让建筑本体成为与自然景观互动的公共活动与空间载体。立足于环境友善及动物福祉优先的原则,本项目重新审视动物、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熊猫新舍的设计将为促进大熊猫种群复壮和繁育科研事业提供极大助力,同时引发公众更多地关注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项目图纸
△手绘图
△手绘图
△总平面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功能分区图
△一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局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业主: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设计时间:2019-2021年
建筑面积:12,809平方米
项目类型:科研机构/文旅展览
建筑师:EID Arch姜平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姜平, FAIA
建筑总监:鲍嘉禄,陆生云
设计团队:张双、孙晓旭、马云鹏、何晨迪
建筑合作方: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规划顾问:天华规划/查普门泰勒
景观顾问: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幕墙顾问:凯拓设计/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摄影:存在建筑/ Kuratnik Nikolai/西木建筑摄影/杨磊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EID Architecture 禁止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没看设计说明时以为是熊猫爪子 原来是熊猫抱孩子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