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乡建八式|基于云南大知闲闲民宿改造的乡建实践 / 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作者: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01.西南侧远景透视©阮晓舟.JPG

▲西南侧远景透视©阮晓舟

背景:

项目位于云南滇中抚仙湖畔的澄江禄充风景区,抚仙湖湖水清澈,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为促进对抚仙湖水质的保护,当地政府逐步迁移湖边居住区,希望减少人为因素对湖水的污染。迁移导致老宅子的拆除,也为本案砖瓦材料回收提供前提条件。

02.沿街面透视©杨文龙.jpg

▲沿街面透视©杨文龙

项目原始建筑为一栋三层半框架建筑和4栋双层砖混结构别墅,以及少量一层附属建筑物。建筑面积2457㎡,场地面积7790㎡,原有业态为价位低廉的普通农家民宿区。下文重点表达三层框架建筑砖楼的改造策略,以及新建浮居、土屏、幽篁里和雨亭、瓦亭、坡亭,微改造建筑原墙,呈现八种样式的改造策略输出,乡建八式强调了对乡土改造策略的思辨。

砖楼:诗意栖居

03.沿街主立面透视©杨文龙.jpg

▲沿街主立面透视©杨文龙

建筑现状和改造功能。砖楼为三层半框架建筑。原建筑开大玻璃窗,填充少量红砖,外立面贴白色小瓷片。由于改造后民宿功能的调整,全部敲掉填充材料保留原始框架梁柱结构是最直接的方式。这也引发需要重新考虑合适的墙体材料和构造搭接。

04.西北面透视©阮晓舟.jpg

▲西北面透视©阮晓舟

场地对话。砖楼位于本案项目入口位置,也是街面形象,砖楼是整个项目离湖最近的建筑,最适合直观的感受到水文化。在场地语言上,我们创造了一系列入口驳岸的路径,并把水引入建筑周边,让建筑更“靠近”水岸。 本地“车水捕鱼”文化的竹篓形态给了我们建造表皮的灵感,篓的透光可以创造自然的渗透,其编织的做法也可以形成构造特征,对应到建筑本身,建筑以旧青砖和透明玻璃砖的编织机理成型。

05.夜景透视©杨文龙.jpg

▲夜景透视©杨文龙

整个建筑西立面屏蔽西侧视线可及的山体坟墓群视角,不设一窗,无窗因此也呼应了朝内一二层建筑的尺度感。

06.西立面透视©阮晓舟.jpg

▲西立面透视©阮晓舟

首层是餐厅功能,最靠近水面,微风吹动,动态的水面和树影可透过渐变布置的半透明玻璃砖反射到室内,与室内铺地的旧瓷片呼应,使室内餐厅呈现水边居所的静谧与活力。东西侧通过定制的砖尺寸可开启弹射窗,形成趣味通风系统。

07.一层室内空间©杨文龙.jpg

▲一层室内空间©杨文龙

08.一二层楼梯©杨文龙.jpg

▲一二层楼梯©杨文龙

二层是多功能厅。由于乡村建筑的二层已经远离地面,和地面关系变弱,空间关系尝试向内拓展,在室内通过本地青砖模板浇筑工艺形成阁楼空间,满足外侧书吧内侧临时会议的复合功能。阁楼留一条240mm高的缝隙,经过外墙均匀玻璃砖折射的城市光影投到外侧走廊,又经过阁楼缝隙进行二次过滤,投射到阁楼内部。

09.二层内部大空间©杨文龙.jpg

▲二层内部大空间©杨文龙

10.二层墙体过滤光斑©杨文龙.jpg

▲二层墙体过滤光斑©杨文龙

阁楼的缝隙,在多功能空间中产生了内外不同距离下的空间切割。建筑在这里成为时光机器,她尝试控制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从三层到四层楼梯间休息平台的通风筒同时保证了通风和采光,并引导雨水的收集。

11.三层楼梯青砖通风筒©杨文龙.jpg

▲三层楼梯青砖通风筒©杨文龙

12.三四层楼梯看青砖通风筒©杨文龙.jpg

▲三四层楼梯看青砖通风筒©杨文龙

三层客房空间在静谧的过道尽端以玻璃砖拱构建半围合空间,把东侧朝阳点状光和西侧的夕阳引入室内,成为光的发生装置。光的场域创造了聚拢和神性。使用上形成了客房人群一到四人的冥想空间,茶室和私人教堂。

调整大小 13.三层玻璃砖空间正透视杨文龙.jpg

▲三层玻璃砖空间正透视©杨文龙

14.三层玻璃砖空间侧视©杨文龙.jpg

▲三层玻璃砖空间侧视©杨文龙

透过四层的通风筒光线,把人引导到上人屋顶户外的山形坡顶,晴天夜色,可三两人躺卧坡面,仰望苍穹,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归于自然。

15.青砖通风筒仰视©杨文龙.JPG

▲青砖通风筒仰视©杨文龙

16.屋顶露台空间©杨文龙.jpg

▲屋顶露台空间©杨文龙

在地工艺的启发——砖混墙。以框架梁柱结构为基础,替换旧青砖为填充墙材料,二四墙外退楼板0.12米厚度,青砖成为建筑表皮。三层玻璃砖拱洞空间,砌筑构造延续了当地传统老砖窑拱的砌法,内部基层以木工板先围合拱形造型,以玻璃砖砌筑后,拆模可得,玻璃砖置换了砖的结构性。铺地采用建筑外墙玻璃的碎瓷片,根据防滑性区别,设计瓷片间距平铺或立铺,瓷片光泽与墙上玻璃砖形成光影叠加。

17.细节拼贴©阮晓舟.jpg

▲铺地细节©阮晓舟

二层多功能厅阁楼空间用青砖作模浇筑混凝土板,由于上部吊挂结构,需一次成型,拆模后保留旧青砖粘结的不同色彩,整体呈现粗粝的质感。当地老匠人在浇筑建筑物时由于模板缺少,会采用水泥砖临时围模,为青砖作模提供了依据,呼应了青砖外墙和混凝土结构梁柱。以砖为模以钢筋混凝土为填充材料形成高强度墙体,这里简称砖混墙。

18.二层过道看砖混墙©杨文龙.jpg

▲二层过道看砖混墙©杨文龙

砖混墙在控制工艺上有三个难点,首先,砌筑需要一次成型,控制好砌筑砂浆的缝隙,并用含水泥量少的砂浆砌筑,可方便拆模。其次,需要控制拆模的时间,如时间太长,混凝土会完全粘结砖体,拆除会对墙体造成结构破坏。再次,需要分段拆模,分段砌筑,这样才能满足每段的拆模时间,同时也延续了老匠人用砖替模板做模的原因:可重复利用。如果以砖混墙建造建筑,区别于砖混建筑和剪力墙建筑。砖混墙建筑实际的受力构件是钢筋和混凝土,结构性等于剪力墙建筑并优于砖混建筑。砖混墙建筑可以成为剪力墙建筑加上青砖工艺的建构,是更具建筑表现的构造方式。而砖混墙建筑和砖混建筑的联系是都是用了砖和混凝土,但方法不同。

19.二层砖混墙特写©阮晓舟.jpg

▲二层砖混墙特写©阮晓舟

建筑原型。建筑表皮旧青砖和玻璃砖的自然过渡,以及外立面较少的开窗,强调力量感的同时弱化了建筑的尺度感。如湖中独石,完全成为介于自然和建筑之间的过渡。以居住为功能业态,砖楼的居于石中回应了居住建筑原型洞穴。人类最初的居住场所,人类的原始洞穴仅仅具备遮风挡雨保温的简单功能。而本案人为设计了自然通风、采光、雨水收集系统,成为自然的外墙青苔以及外墙弱反射的自然特征,进一步挖掘“洞穴”中的自然潜能,呈现生活的诗意。人居于石中,亦或是人外造石?关于建筑的另一原型棚屋,约瑟夫 .里克沃特在《亚当之家》里提到:“对更新的渴望是永恒和不可逃避的。社会和知识的张力持续的存在就保证了这种渴望的不断发生。人们总是在季节变化和启蒙仪式中去寻找更新,很像理论家通过引用原始棚屋来改革堕落的习惯和实践。因此我相信,这种方式将继续给任何关心建筑的人提供学习模板。他们关心的建筑是一个原始棚屋,永远位于也许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触摸不到的地方,位于某个我必须称为伊甸园的地方。伊甸园既是一个承诺,也是一个记忆。”

20.玻璃砖窗©阮晓舟设计工作室.jpg

▲玻璃砖窗©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浮居:居住未来

21.整体透视©杨文龙.jpg

▲整体透视©杨文龙

浮居是住宅和船只的结合体。

“浮居”整合居住和船只可居可游的特性。首先把水引入场地,形成湖水界面。浮居保留传统住宅石头为墙基的基座,高度1.4米,并预留通风窗。上部通过钢构支撑1.4米高的长方体顶盖,且上下留0.1米高的窄缝隙。窄缝隙的预留形成了视觉宽度的最大化界面,且营造了互相之间的开放性。顶盖在前部突出基座,下底不封闭,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水景视线区域——私密水院。以上整合可居的实用性和私密性,并创造了可游的景观面和开放性,但缺少可游的动态性。浮居在地面上适度保持坡度关系,人在走入时形成向上的趋势,增加了人上下“船”起伏的动性。

22.远景透视©杨文龙.jpg

▲远景透视©杨文龙

23.浮居与水岸关系©杨文龙.jpg

▲浮居与水岸关系©杨文龙

浮居建构。

浮居以石材为墙基础,跨度1.5米截面0.1X0.1米方管立柱形成拱形门钢,拱形钢在屋顶处转化成方形平顶钢框架。

24.细部特写©阮晓舟.jpg

▲细部特写©阮晓舟

从空间叙述上保留了居住空间的平顶模式和拱形船篷的转化关系,也可认为实际上就是下屋上船的构造结合。

25.浮居室内©阮晓舟.jpg

▲浮居室内©阮晓舟

26.浮居轴侧©阮晓舟设计工作室.jpg

▲浮居轴侧©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土屏:回应乡村

回应场地。针对本项目地周边复杂的居住环境,分析梳理场地策略。原有场地有上下台地,高差6米,主楼和岗亭位于下台地,4栋别墅和附属房位于上台地。整个场地周边住宅高楼林立,通常在5-7层之间,且建造与改造杂乱无章,不利于作为项目背景呈现。策略一,在项目地周边建造围墙隔绝。但常规尺度围墙无法隔绝周边,且违背乡村规划要求,隔绝也不是和周边最友好的处理方式。策略二,以植被柔化。如6米高的竹林,但植被也形成了人为僵硬的围合区域,不能自然呈现与周边的关系,且尺度同样不足。我们选择策略三,从场地内部出发,转移视觉焦点,在上下台之间建造屏障围墙,形成场地内部的视觉焦点。

27.分析图©阮晓舟设计工作室.jpg

▲策略分析图©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28.远景半鸟瞰©杨文龙.jpg

▲远景半鸟瞰©杨文龙

屏障围墙的设置,导致上下院的关系进一步形成。下台空间开阔,上台种植大量竹林匹配别墅院落。上下台内部形成了院的体验反差关系,同时自然也把周边环境推到第三个层次,别墅院落的片状竹林缓和了与周边硬割裂的关系。

29.低处看土屏©杨文龙.jpg

▲低处看土屏©杨文龙

30.细部特写©阮晓舟.jpg

▲细部特写©阮晓舟

土屏建构。土屏高度7.1米,厚度1.4米。从使用流线上创造了内部可通行过道与上部可观景平台。上部平台通过钢楼梯衔接。整体采用HW200X200X8X12工字钢框架系统为主结构,单侧土基墙的实际厚度是0.1米,8X100钢板做为辅助框架,框住60厚的土基块。外侧通过拉锁锁住土基块,内侧挂网通过砂浆批荡,前后兜住土基块。根据采光和通风需要,可错位镂空一些土基位置。钢框架的使用避免了传统土基结构强度差和采光通透性不足的问题。针对防水性能不足的问题,适度增加了熟石灰配比,并使用渗透型防水剂进行面层保护。土屏是墙,因具有内部围合空间和良好通风采光特征也属于房。

31.土屏屋面过道©阮晓舟.jpg

▲土屏屋面过道©阮晓舟

32.土屏内部空间©杨文龙.jpg

▲土屏内部空间©杨文龙

雨亭:社区共享

生成。

砖墙=砖+砂浆+结构柱

瓦墙=瓦+砂浆+结构柱

瓦墙+单侧钢板挑檐=瓦墙檐

两个对称的瓦墙檐=墙亭

墙体厚度0.78米,高度3.5米,长度27米,厚度的依据是使用三块旧瓦的宽度。钢板挑檐长度1.6米。两侧的瓦墙檐在中间预留了0.24米的缝隙间距。把轻薄的屋檐忽略,墙亭是独立的墙,把瓦墙檐的缝隙忽略,墙亭是亭。

33.雨亭正透视©杨文龙.jpg

▲雨亭正透视©杨文龙

瓦。垒起来的瓦颠覆了瓦的性能,从排水作用转化为承重作用。由于瓦墙檐钢板的完全水平性,导致雨水排向两个方向进行,从缝隙排出和从外侧瓦方向排出。从外侧瓦排出,瓦仍然具有排水性,瓦没有忘记原来的习惯功能。

34.雨亭内部空间透视©杨文龙.jpg

▲雨亭内部空间透视©杨文龙

排水。屋面排水从两个方向排出,到了地面全部用墙体下四周的排水沟收集。这也导致雨天地面都在跑水,墙亭不具备雨天长时间停留的功能。雨天墙亭回归自然,墙亭又是雨亭。

35.雨亭雨天氛围©阮晓舟.jpg

▲雨亭雨天氛围©阮晓舟

空间内外属性。从人的体验出发,晴天的时候瓦屋檐侧围合的空间可遮阳,属于内部空间,无檐侧属于外部空间。雨天的时候,无檐侧仍然是外部空间,而有檐侧也变成了外部空间。但如果穿着拖鞋去瓦墙檐侧下踩水并感受屋檐下飘雨的气氛,那么有檐侧仍然是内部空间。对称的瓦墙檐,类似两栋传统房屋外侧的檐口。按照这个逻辑缺少房屋的无檐侧是居住空间,是人的记忆能感受到的内向空间,而瓦墙檐是外部空间。空间内外属性在体验中不停变换。

36.雨亭侧透视©阮晓舟.JPG

▲雨亭侧透视©阮晓舟

功能&结构

雨亭的功能具有开放性,可以作为展览、聚会、讲座、交流的使用空间,对社区开放,唤醒过去的记忆。

墙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顶部钢板挑出1.6米,靠后侧暗藏于墙体直径为16毫米的钢筋拉坠,屋面板的调平利用相距250毫米、截面为10×60毫米的筋板调节。

37.雨亭半鸟瞰©阮晓舟.jpg

▲雨亭半鸟瞰©阮晓舟

38.雨亭光线特写©杨文龙.jpg

▲雨亭光线特写©杨文龙

幽篁里:自然建造

生成。

首先,我们开挖混凝土地面,利用混凝土废料在特定的位置围出如院落般的废料墙。其次,在围出的废料墙内增加两个钢板遮阳顶以提供休憩。最后,在废料墙和遮阳顶以外的所有空间均匀种植竹林。没有特定的路,人进入的方式是自由的。没有限制竹林的范围,竹林是自由的。

调整大小 39.角部透视阮晓舟.jpg

▲角部透视©阮晓舟

40.内部院落©阮晓舟.jpg

▲内部院落©阮晓舟

调整大小 41.外部道路看幽篁里阮晓舟.jpg

▲外部道路看幽篁里©阮晓舟

42.侧面透视©杨文龙.jpg

▲侧面透视©杨文龙

瓦亭:当代乡土

场地需求。瓦亭的建造希望为停车场提供一个遮阳顶棚。

43.外侧透视©阮晓舟.jpg

▲外侧透视©阮晓舟

出于规划考虑,不能具有实体顶,屋顶装饰面需要镂空处理,只能作为构筑物廊架使用。

44.内侧透视©阮晓舟.jpg

▲内侧透视©阮晓舟

45.下部绑瓦特写©阮晓舟.jpg

▲下部绑瓦特写©阮晓舟

高技&乡土。选用构件极其轻薄的钢架系统,施工建造具备相当大的难度,需要由专业的施工队伍完成。但瓦的绑扎完全采用本地工人的手工艺完成,且需要在施工现场和工人讨论最高效的施工方法。这也促成了高技与乡土从施工工艺上分时段结合施工的方法,且有效的适配了乡土材料工艺的当代性。

46.整体半鸟瞰©阮晓舟.jpg

▲整体半鸟瞰©阮晓舟

47.上部细节特写©阮晓舟.jpg

▲上部细节特写©阮晓舟

坡亭:山居意向

场地形成

坡亭以坡为基础。原有坡在规划中提供了衔接整个民宿上下台地的无障碍坡,扩大坡道的梯形宽度后,利用坡的特性创造新的使用功能——咖啡厅。

48.坡亭下看上透视©阮晓舟.jpg

▲坡亭下看上透视©阮晓舟

以坡为基础,切削出前端下凹的台子和上亭,垒出末端上凸的台子和下亭,在坡中段构筑最大的主咖啡厅平台——闲闲亭。整个空间形成坡上有台,台边有台,台上有亭。

调整大小 49.坡亭楼梯下平台阮晓舟.jpg

▲坡亭楼梯下平台©阮晓舟

50.下亭透视©阮晓舟.jpg

▲下亭透视©阮晓舟

山居变幻。后期由于运营方要求,在上下亭不做修改的基础上,闲闲亭调整为可由上层平台连桥衔接的上人屋顶和外侧封闭的建筑空间。其好处是室内咖啡厅增加了遮风挡雨的功能,并保证了作为咖啡厅食物存储的便利性,增加了上人屋面可看景的平台。以三亭为山居标志的传统山居方式,经过改造后,转化成以房为核心的一房一山的人居关系。前者人员流动更均质性,而后者在使用上聚拢性更强。山居建造方式在这里归纳为几组对应词:挖和填,显和藏,聚和散,人工和自然。

51.坡亭示意图©阮晓舟设计工作室.jpg

▲坡亭示意图©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原墙:返璞归真

改造策略—原墙。四栋二层老别墅原始是不中不洋的折中主义房屋,建筑内外墙体的改造尝试微改造的可能性,这里称为原墙。

52.别墅透视1©阮晓舟.jpg

▲别墅透视©阮晓舟

原墙的辩证。原墙的前提是本地的气候适宜,无需内外保温层设置。在建筑室内, 原墙的基础是建筑室内原建筑施工后去掉粉刷层的红砖墙体,属于老墙。利用胶泥填充和表面打磨可以增加老墙的结构强度并提升面层亲人质感。原墙加入了新的元素胶泥,本质上又是新墙,原墙在室内是时间性的辩证,又代表在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真实性的表达。

53.内墙透视©阮晓舟.jpg

▲内墙透视©阮晓舟

建筑外墙原始为小瓷片,小瓷片与建筑风貌不匹配。我们剥离了瓷片,选择采用批砂浆收光的形式,在砂浆内外做两层防水,可有效保障实用性。砂浆盖住柱子一半,预留一半,可以保证防水层在柱砖衔接处的有效覆盖,让雨水无法渗透进室内。其视觉感即像装饰又像结构柱,又感觉两者都不是。新做收光的砂浆呈现原始工艺质感,而露一半的老柱是原始材料,两者和谐共处。原墙在这里再一次模糊了新旧关系,构造上呈现装饰和结构的辩证。

54.外墙细部构造©阮晓舟.jpg

▲外墙细部构造©阮晓舟

总结

乡建八式是基于一个乡村建造案例在四年设计建造时间内的总结呈现,方法具有局限性,但一定是基于建造的理解。建造成为建筑思辨的必要条件,正如约瑟夫 .里克沃特说的:“我们总是不断的回望最初的原型去重新理解建筑学的本质。”而建筑技术最原初的起始点一定在乡村建筑中最易找到。

55.总平面图©阮晓舟设计工作室.jpg

▲总平面图©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乡建八式|基于云南大知闲闲民宿改造的乡建实践

项目地址:玉溪市澄江禄充风景区

投资方:大知闲闲民宿

设计时间:2018年4月-2021年12月

建造时间:2019年3月-2022年1月

建筑面积:2457㎡

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设计公司所在地:中国,上海

主持建筑师:阮晓舟

设计人员:阮晓舟,张军,余怡虹,薛志鹏,刘利军

设计顾问:肖翊,阮周良,张浩清,陈零,陈尚明,徐东升,卢康,裴福兴

结构工程师:彭礼,胡晓劼,赵鹏

结构顾问:彭礼,张准,胡晓劼,冷超群

土建施工:当地施工队

钢结构施工:昆明小铜人工艺品有限公司,当地施工队

金属定制:宁波弯道设计工作室,昆明小铜人工艺品有限公司

内装施工:云南粤鑫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当地施工队

家具采购:上海臻藏装饰有限公司 ,当地家具供应商

标识系统设计:不亦乐乎工作室,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灯光设计:昆明逗号科技有限公司,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灯光深化及制作:昆明逗号科技有限公司

摄影:杨文龙 阮晓舟

参与建造主要负责人:杨坤,杨勇,陈必红,李庆,李崇锦,李国明,莫建新,黄佐明,黄志雄,黄兴源,陈进辉,许志兴,曹金福,盛家福,阮祥,李福林

0条评论
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作者: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