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大师100例》- 乡土建筑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作者: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原文链接

A." 建筑师简介 "


有时候传统的往往也是最现代的


调整大小 0.jpg

建筑师:葛如亮
简介: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的代表人物,是为数不多的被西方载入建筑史的中国建筑师。
生前为同济大学教授,师从梁思成、林徽因。
中国 “现代乡土建筑”实践者的代表人物,在上个世纪年代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乡土”建筑作品。
设计思想:他的作品是以一种存在者对于生活世界的朴素的感知,去唤醒 地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并把它与当时的生活相联系。这些作品对中国建筑界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今天看来,它们沉静、简朴、内敛的气质以及空间处理上的匠意、运思让今天的建筑师和研究者们为之折服和惊异。

代表作:习习山庄、长春体育馆、富春招待所、上海黄浦体育馆、天台山石梁飞瀑景区建筑、桐庐瑶琳仙境瑶圃、新安江电讯大楼等




B." 项目简介 "


习习取习习凉风之意


0 (1).png


建筑师: 葛如亮教授(合作者龙永龄、刘双喜)
设计、建成时间: 1980-1982
类型: 景区建筑
位置: 浙江建德市石屏乡灵栖胜景清风洞入洞口
项目概况: 灵栖胜景是一个喀斯特溶洞景区,它曾经是86版《西游记》拍摄取景地。景区有个清风洞,而习习山庄就设计在清风洞的入口处。葛老在设计时希望能够把溶洞里的凉风,通过地道引入到整个建筑里面,使所有的房间温度能够常年保持在17度。



C."建筑平面 "


0 (1).jpg

一层平面图 @葛如亮


0 (3).png

二层平面图 @葛如亮


“建筑内部流线分析”


"L”型流线转折 :建筑内部有入洞出洞两条流线,入洞流线为主要考虑的对象。从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和入洞人流路线来看,习习山庄可以看成由4个变化的矩形构成。出洞流线同样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经山路到眺台后,月亮门作为直接对景将游人引入茶室再折向小门、敞廊而出山门。

0 (2).png

流线分析 @曹广 (湖南大学 研一)



从“L”型流线到“L”型空间: 由于习习山庄建筑体量相对松散,空间界面相对开敞"L” 型流线在室内、 室外及半室内外穿插,更多组织起通过式空间:在随后设计的瑶圃中,建筑体量相对集中,空间界面相对完整,"L” 型流线的转折关系更多演化为葛先生所总结的"L” 型空间。

矩形构成


0 (4).png

矩形布局 @曹广 (湖南大学 研一)


从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和入洞人流路线来看,习习山庄可以看成由4个变化的矩形构成。第二个矩形由室外和半室外的平台组成,其他矩形为屋顶覆盖的建筑空间。流线从山庄大门到入洞口经过了7次"L”型转折。在一次次的“L” 型转折中,建筑师希望游人酝酿入洞的心情,对未知胜景的一种莫名期待逐渐得以增强。




D."对天台宗祖庭国清寺的转译 "


“上山游步道与天台宗祖庭国清寺”


0 (5).png

图一:上山游步道,图二:习习山庄入口山门,图三:国清寺山门


上山游步道在现场确定,它始于一株已有700年树龄的枫香古树门,并以石头、树木和建筑的具体关系来定位。游步道本可对朝南的建筑,习习山庄的山门却折而向东,与上山流线形成”L”型转折。当我们穿过浓荫接近建筑时,小径尽头的入口山门出乎意料的低矮,谦卑得像是一户山里人家习习山庄入口的转折和尺度与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国清寺具有规正的轴线,严格的布局但在大门处理上,却陡然转过90度,面东而立。这一变化,却使山门内外,增添了无限生趣。从大门尺度上看,国清寺占地73万m2,山门大小却如普通宅院,习习山庄同样是建筑面南,山门朝东,而且山门尺度极小,与建筑形成对比,深得国清寺之精髓。


“敞廊”



进入山门,地面无一丝绿化,与山门外满绿色形成强烈对比,敞廊的实际宽度并不很大,却显得十分宽敞。地面由卵石假石两种材质划分成3段,由于前后批檐和中间批檐的出檐不同,敞廊在纵深方向又形成三段,即使在没有阳光的日子,仍然可以感受到敞廊“明一暗一明”的节奏的变化,光充足时空间节奏更加强烈。


0 (6).png

敞廊 @葛如亮

光从空隙旁漏进来,整个空间瞬间生动起来。



E." 建筑细部处理 "


“对矮墙的处理”


0 (8).png

矮墙的断开与转折 @葛如亮


习习山庄有3.42m长的墙向外推出30mm后有1m矮墙再向外推出200mm,中间的檐柱的位置上的矮墙旋转90度 ,与原来的墙垂直。矮墙的外推得益于冯纪忠先生,在习习山庄方案阶段,冯先生携夫人曾来到现场给高先生提议在此把矮墙断开,外扩成半圆平台,可增加挑擔在矮墙上阴影的变化以及矮墙在敞廊地而上阴影的变化。葛先生采纳了意见,只是把半圆改为两段微有转折的直墙。习习山庄敞廊矮墙断开的转折直墙使空间流动变化,也精确对应了北侧茶室外墙下的低矮花台的挑出


0 (9).png

矮墙部分平面@葛如亮



“与山石相结合”



0 (10).png

与山石结合的剖面 @葛如亮


葛如亮先生曾希望建筑为石头而建,以后能发展成石头为建筑而长。这个建筑建成25年后,植被已异常茂密,除非走近,否则看不到建筑,建筑与山体,山石已紧密地长在一起。而习习山庄以空廊作为建筑的联系,并跨岩石而过,避免了对岩石的破坏。坡屋顶下的长廊,有三块天然的岩石,被葛如亮有机地组织到空间里, 建筑、山石、自然相互依仗,天然去矫饰,自然而不做作。

0 (11).png

山石与建筑 @葛如亮

左侧山石作为二层楼板的天然支撑,并暴露在二层空间中,右侧山石本只露出小块,后经挖掘发现是一块宝塔状的独石,被保留下来,引导人的流线折而向东,同时它的高度恰好为 人扶手的高度,顶部已经被磨得很光滑。



“窗扇处理”


0 (12).png


窗扇处理 @葛如亮


窗户的处理手法简洁明了,没有过多装饰,顺着长廊进入庭院和室内,精巧的院落,迥异的窗洞,不但包容了西方建筑中几何学、透视学手法,且具有传统乡土气息,更体现了设计者对于自然的态度。形式上多种多样,却依然协调统一,使建筑整体简单而又富有变化



“混凝土地面处理”


0 (13).png


混凝土地面处理 @葛如亮

0 (14).png


地面细节@葛如亮


在习习山庄中,葛如亮对混凝土地面的应用也是独具匠心。建筑中共采用了4种形式的预制混凝土块地面,并对预制混凝土块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拼贴: 一为密缝,二为留缝(50mm) 由于一部分预制混凝土块本身带凹槽和留缝,风吹雨淋和人的活动带来山泥和草籽。台的混凝土条粗砺的表面已长出青苔。人和自然的共同作用,冰冷的混凝土焕发出勃勃生机,时间则为建筑注入了生命。


“其他细部处理”



0 (15).png

0 (16).png

建筑细节处理 @葛如亮

山庄中还有很多独具匠心的细节:花台架于踢脚之上露出墙面、门套处理增加空间可视性、台阶中部架空、挑台暗示景观平台引人前往......



F." 灵栖砌法 "


“首创灵栖砌法”



0 (17).png

灵栖砌法与蒙特里安抽象画@葛如亮


建德当地出产的凝灰岩,有偏黄、偏蓝、偏红三种色彩。开采时质地柔软,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坚硬。受蒙特里安抽象画影响的葛如亮,将这三种颜色拼成抽象的墙面,现代又不失自然之趣。这种被称为“灵栖砌法”的做法,是先生的首创。习习山庄的矮墙用当地大量出产的凝灰岩进行砌筑,采用”灵栖做法“,即:“横缝水平(但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直缝有垂直及倾斜:整片墙面不规则地鼓出若干块石头凸出墙面,此砌法为习习山庄所独创,后被应用于建德市内多处。


石墙的不同作用


0 (18).png


石墙的不同作用@曹广 (湖南大学 研一)


分析习习山庄里的厚石墙,会发现它有两种作用:一是流线的引导作用, 二是产生空间向外的推力。在9段石墙中,有7段是水平向的, 多起着流线在水平方向的引导作用。垂直向的石墙中,仅有两段独立石墙以及两段水平石墙很短的一段垂直转折。垂直石墙2不仅有流线方向的引导作用.而且有形成空间界面的作用。


0 (19).png

乡村砖宅平面@密斯·凡·德罗


这些石墙在平面上的方向和分布,密斯1923年设计“乡村砖宅”方案的平面系非常接近。” 乡村砖宅”只有水平和垂直两种片段式的墙体,似乎有一种巨大的离心推大建筑空间从中心向外扩展。在习习山庄中,水平方向外的推力明显为主导,使得这个建筑的空间横位展加强了与大地和自然的联系。



“与席尔瓦住宅类比



0 (20).png


席尔瓦住宅平面@杰弗里·巴瓦


砖宅经典的“风车”平面其核心在于位于几何中心的功能房间;而 A·S·H·德·席尔瓦住宅的核心却是分散的建筑体量所围合出的室外空间,而这一“实——虚”的空间转变,恰巧与拾级而上的地形变化相适应,并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空间效果。


0 (21).png

席尔瓦住宅@杰弗里·巴瓦




G." 建筑剖面 "


顺应地形的布局



0 (22).png

习习山庄@葛如亮

0 (10).png

习习山庄剖面@葛如亮



习习山庄采用建筑底部的侧架空,两组主要功能空间与等高线平行;与等高线垂直的长尾巴屋顶(透视视觉22.8M)下,是习习山庄的标志性符号。长长的坡廊,上宽下窄,顺着山势从高处急泻而下。长廊、其平台和梯段都架空在山体上,以最少的接触获得建筑本身的异常轻盈,使建筑与环境更好的融合。




H." 廊 "


廊的空间艺术



0 (24).png

长廊@葛如亮


长廊是连接上下两组不同标高的功能空间,可理解为非功能性的连接空间却是空间艺术发生的地方。在长廊里,东、西、南、北、上、下6个界面都打破了封闭长方体的概念,看似自然变动,却精确的控制所建立的整体关系。廊子的斜梁直接撞入高墙,实现两套体系的对话。

0 (25).png

长廊@葛如亮


构造方面,有许多模仿木材的构件,如裸露的梁柱、屋檐的檁条、地面铺板等。既保留了 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韵味,又使得 现代材料的耐久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I." 梯形的应用 "


调整大小 0 (26).jpg

平面梯形@葛如亮

调整大小 0 (27).jpg

剖面梯形@葛如亮


长廊在平面上存在一个北边长,南部短的梯形 ;在剖面上也存在一个北面高,南面低的梯形。长廊的几何学关系产生的空间效果可以在伯尼尼设计的梵蒂冈教皇接待厅大楼梯里找到相似之处。



“类比梵蒂冈教皇接待厅大楼梯与卡比多广场


调整大小 0 (28).jpg

梵蒂冈教皇接待厅大楼梯@伯尼尼

作为梵蒂冈宫的主入口,大楼梯的平面也是梯形,通过连续柱子对平面梯形的重复和强调,楼梯显得更加深远:从剖面来看,柱子随着踏步的升高越来越短也使得剖面呈现梯形,从而使远处的空间越发深远。在习习山庄的长廊里,平面和剖面的梯形方向与梵蒂冈教皇接待厅大楼梯是相反的使得山石的体量更大,向东南急泻而下的势能也增强,扑面而来。
这和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卡比多广场在梯形的方向性上更接近。

调整大小 0 (29).jpg

卡比多广场@米开朗基罗




J." 案例延伸 "



0 (30).png


项目 :云南大理慢屋·极目度假酒店
建筑师 :IDO元象建筑
位置: 海东镇的文笔村
项目简介: “慢屋·极目”的选址关键词选定为“日落”:选址依山傍水,对岸正对着苍山、古城与三塔,这里是整个洱海环线上可以饱览“苍洱全景”的最佳位置,项目取名为“极目”,以场地视线极佳,适合“极目远望”而得,英文名 “Panorama” 更暗合了“苍洱全景”的画面感。文笔村呈现出典型的坡地聚落的特征,而慢屋·极目巧妙的结合地形,并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总平布置



0 (31).png

总平面图@IDO元象建筑

“慢屋·极目”的最终选定的位于山脚下及半坡上不同标高两户人家的院子,占地约两亩半,场地竖向垂直高差近四层。


0 (32).png

改造策略示意@IDO元象建筑


基于整个项目低造价的改造原则上,“轻介入”的改造方式自然成为了建筑师的选择,适度改造的方式使建筑更和谐地融入于原村落环境之中。



“下院改造



0 (33).png

下院餐厅室内@IDO元象建筑


0 (34).png

下院餐厅室外@IDO元象建筑


在原有二层砖混结构农宅屋顶上加建第三层作为客房。同时在下院新建了一处呈L型的单层钢结构建筑与原有农宅围合成院落空间,置入了餐厅、接待功能。



“与山水对话的公共空间体验”



0 (35).png

下院休息空间@IDO元象建筑


极目的公共空间是连续的而且是位于不同标高之上的,建筑师为客人提供了一条“移步异景”的“游走路径”,同时也建立了人与风景之间多维度的时空关系。下院的屋顶设置了公共休息平台,配置了无边水池,休闲座椅区等,客人从接待大厅乘坐电梯到这里之后,会先在这个平台上俯瞰洱海,远眺苍山,建构了与山水的第一次对话


0 (36).png

下院观景平台@IDO元象建筑


下院屋顶平台经过一座钢结构的桥跨越悬崖进入上院,拾级而上,行至上院无边泳池回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加之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阳光、风等气候要素的介入,客人将获得多重的体验,对“苍洱全景”也将有不同的认知



上院改造



0 (37).png

无边泳池@IDO元象建筑


0 (38).png

退台式客房空间@IDO元象建筑


原有农宅为二层半的砖混结构,设计上以原有结构形式完成第三层,同时在其一侧加建三个带大露台的退台式客房空间,使其形态由一字型成为L型使得上院空间形成以无边泳池为景观核心的半围合空间形态。在上院主体客房的北侧为新建的独立客房区,同样采用的钢结构的结构体系,简称“小钢屋”。建筑师在所有新建部分的建造方式上之所以选择钢结构,是希望更明确的表达新旧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建构层面上的区别



场地限制与空间逻辑



0 (39).png

小钢屋剖透视@IDO元象建筑


0 (40).png

鸟瞰图@IDO元象建筑


针对用地面积较小且不规则的现实条件,建筑师决定将两个客房空间的墙面处理成斜线,呈“八字型”,以使客房空间面对洱海获得更为宽阔的景观面,而被这两个客房空间“切割”剩下的三个“倒梯形”空间则成为了卫生间、厨房及公共楼梯等。这个划分方式再结合对缓坡地形的分台及错层处理,产生了路易·康(Louis I.Kahn)所说的“服伺与被服伺空间体系”:作为“服伺空间”的交通体、厨房、卫生间等;作为“被服伺空间”的客房、公共客厅等。



“小钢屋结构秩序


调整大小 0 (41).jpg

小钢屋外观@IDO元象建筑


在空间秩序确定之后,建筑师希望结构秩序与空间秩序是一体的,三个“服伺空间”成为了结构支撑筒,考虑到结构体系经济性以及施工便捷度,结构设计采用了由小尺寸矩形钢管排列形成的“钢格栅筒体”作为主体支撑结构。

0 (5).jpg

小钢屋分解轴测图@IDO元象建筑


由于矩形钢管格栅之间留有较大的缝隙,光可以投射进来,所以该结构形式上与传统的“筒体”不一样,而更像是“光筛”,客人在钢结构的“光筛”里行进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与自然的互动,特别是傍晚时分,西晒阳光透过钢格栅缝隙将石砌墙面照亮的时候,建筑师将光影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特殊形式运用于建筑空间中——“小钢屋”本质上是一次以体验自然为出发点的建造实验



K." 知识点延伸 "



场所、环境、空间、材料



0 (42).png

建筑要素@曹广 (湖南大学 研一)0 (43).png

建筑要素@曹广 (湖南大学 研一)


建筑师创造形式,与当地的传统建造技法以及工法相结合。材料上也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让建筑和环境充分融合。
0条评论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作者: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