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大师100例》— 光影塑造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作者: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原文链接

A " 建筑师简介 "


0.png

卡洛·斯卡帕(PeterZumthor)

意大利建筑师

1906年 出生于威尼斯

1957年 古堡博物馆

1957年 卡诺瓦雕塑博物馆

1958年 奥利维蒂商店

1963年 斯坦帕里亚基金会

1978年 布里昂家族墓园

1978年 去世


B " 项目简介 "


0 (2).jpg

项目名称卡诺瓦博物馆

Canova Museum

位置威内托区,意大利北部

建筑师卡洛·斯卡帕

类型:博物馆

建成时间1975年


C " 知识点延伸 "

a "如何评价斯卡帕和他的建筑?"


路易·康口中的美丽艺术


在卡洛·斯卡帕的建筑中

“美丽”
第一种感觉
“艺术”
第一个词汇
然后是惊奇
是对“形式”的深刻认识
对密不可分的元素的整体感觉
设计顾及自然
给元素以存在的形式
艺术使“形式”的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
各种形式的元素谱成了一曲生动的交响乐
在所有元素之中
节点是装饰的起源
细部是对自然的崇拜
          —— 路易·康


卢永毅口中的专一不移


“在当代建筑师中,很少有人象卡洛·斯卡帕那样,毕生只涉及到历史建筑的修复或改建以及一些小规模的设计项目,却如此值得人们关注与了解。斯卡帕偏爱历史环境中的创作,他有独特的解读视觉文本的能力;他以设计过程的片段性策略以及构图系统中的图像复杂性特质,迎解了当代建筑师面临的历史文脉和多元文化的难题;材料的大胆并置、富有表现力的精美细部以及戏剧性的采光设计,既展示了其创造者的睿智与机敏,又折射出其深沉的威尼斯传统精神斯卡帕的个人化途径没有促成任何学派的形成,但他却明确地揭示了现代主义之外的一条极有价值的设计途径。

—— 卢永毅

b "光影与展品"

0 (1).png

光影、展品与空间@斯卡帕

在斯卡帕设计的博物馆建筑中,光影与展品布局、空间进深形成了戏剧性的效果,宛若一幕幕舞台剧中的场景。

0 (2).png

光影、展品与空间@斯卡帕

斯卡帕亲自设计、布局的展柜应着同样精心设计的窗中透过光,每一处折射都极其精确且恰到好处地烘托着空间效果。

0 (3).png

光影、展品与空间@斯卡帕

光影构成了空间的灵魂,形成了极大的视觉艺术感受,斯卡帕使用光影语言,赋予了空间不同的感情色彩,使博物馆充满活力,富于变化。

0 (5).png

光影、展品与空间@斯卡帕

当阳光透过不同的窗扇,色温与形态均发生了变化,特定展品对应着特定的氛围,光影便以强化、弱化、虚化、变化等方式表现不同的情感


c "节点崇拜"

0 (4).png

扶手细部@斯卡帕

斯卡帕的建筑如艺术品般精致。建筑节的细化是他每个作品中都无法忽视的闪光点。每一处扶手都极具细节。

0 (6).png

切割工艺@斯卡帕

每阶楼梯都是独特的,切割的角度和工艺都进行了细致的考量。“精确”二字在每一处细部体现。

0 (7).png

梯面与墙体衔接处@斯卡帕

楼梯台面和墙体的衔接也做了细致的考量:薄薄的梯面轻轻触碰厚重的墙体,轻盈与稳重的对比油然而生,建筑的体量感体现无虞。

0 (8).png

水元素@斯卡帕

斯卡帕对于水元素尤其热爱,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着水的运用。哪怕是小小的排水道,也会进行仔细的推敲揣摩,当作一件件艺术品处理。


D"案例分析"

a "对巴西利卡的扩建"


“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0 (3).jpg

巴西利卡式建筑@百度百科

基督教沿用了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教堂,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是巴西利卡格局。随着历史的变迁巴西利卡这个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在罗马天主教的用语中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被称为巴西利卡,不论其建筑风格和结构。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拉丁语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扩建”



0 (2).jpg

扩建@卡洛·斯卡帕

自然光线、空间和形式交融在卡诺瓦博物馆,整个建筑简洁而有力。馆中展出的是意大利古典主义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的大理石雕塑的石膏模型,这些作品原本被收藏在建于19世纪30年代早期的一栋巴西利卡大厅里,1955年,卡洛斯卡帕受委托对其进行小规模扩建巴西利卡仍然是这座博物馆的重要部分,它的对称性、尺度和主导力固定了新建部分的准确性和精美度。宏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和私密性的非对称现代结构,这一对看似不可能的并列却产生了响应性结合。


b "对场地的呼应"

0 (10).png

波萨尼奥@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0 (7).jpg

场地环境@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在卡诺瓦博物馆前方的山上屹立着一座以罗马万神庙为原型的新古典主义神庙,卡诺瓦的墓穴就在其中。扩建部分被安插在原有建筑之间,并没有破坏它们的完整性

0 (4).jpg

建筑轴测图@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扩建部分紧贴着尺度大得多的巴西利卡大厅,这些形式可以被视为块状物的减少和装配,类似卡诺瓦的雕塑。

0 (12).png

Sequential Drawings@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参观者体验参观者首先会来到一个低调的乡村小镇,紧接映入眼帘的是幢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然后进入一座颇具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穿过街道旁一座老建筑的拱门,参观者到达卡诺瓦之家庭院旁边的凉亭里。这里正是这位雕塑家出生和安息的地方。庭院之外,这幢老建筑里有些房间也属于博物馆空间。径直向前到达巴西利卡的前厅,参观者由此进入主展厅。扩建展厅在右侧,其亮度颇为引人注目。


c " 流线分析"

0 (5).jpg

建筑流线分析@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0 (6).jpg

梯形体块@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进入建筑内部,参观者遵守迂回的参观流线,增加浏览时间、丰富了阅展体验。

0 (13).png

调整大小 0 (14).jpg

视点一@斯卡帕

视点1是从前厅透过拱门看向巴西利卡式建筑,新古典主义的严谨对称性一览无余。

0 (13).png

调整大小 0 (15).jpg

视点二@斯卡帕

视点2参观者右拐下几阶楼梯进入梯形展厅,空间中光影在上方戛然而止,暗示着不同的建筑体量。斯卡帕巧妙地利用了光影使游客感知到建筑多维度的变化。

0 (13).png

调整大小 0 (16).jpg

视点三@斯卡帕

视点3可以看到体量较高展厅的全貌。内凹角窗的直角边多加了一道转折线,柔化了建筑感,使人的注意点转移到窗外的天空。“天空被我切下了一角”,斯帕卡说,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是他所看重的。

同时,从角窗中透出的阳光与展柜中的展品仿佛成为了舞台剧中的聚光灯与演员:聚光灯追随着不同的演员,为人带来不同的感动。


调整大小 0 (17).jpg

视点四@斯卡帕

视点4是在高展厅中向回看:向外凸起的角窗所折射出的光线与展品的位置有着精确度对应关系,建筑与展品共同构成了供人参观的艺术品

0 (13).png

0 (18).png

视点五与五’@斯卡帕

视点5看到了空间的收放,四个角窗强调了空间的分界。视点5’则从同一位置向回看。

0 (13).png

调整大小 0 (19).jpg

视点六@斯卡帕

视点6的尽头是落地窗外的室外铺地,在视觉上延续了整个建筑。窗前摆放的是卡诺瓦最著名的美惠三女神雕塑”,在从背后透出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神圣

0 (13).png

调整大小 0 (20).jpg

视点七@斯卡帕

视点7到了建筑外部,可以看出,扩建部分与原本的建筑在有所区别中保持了整体性。

d " 空间分析"

0 (21).png

阶梯式空间@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沿着土地的坡度,长画廊的地板和天花板都是阶梯状的,成为参观者驻足欣贫的平台。浏览时间、丰富了阅展体验。

0 (22).png

空间轴测@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在一块狭小的区域,空间的混合令人着迷。通过水平高度、比例、高度和方向的变化,强调了形式的意识。表皮的白色加强了光与影的交错。和标志。建筑充当了雕塑的中性背景,而绝不尝试主导它们。


e " 光影与氛围塑造"

0 (23).png

光影与空间氛围@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光线经过不同窗扇的折射,便有了不同的性质,在整个空间中所塑造的氛围各异。

f " 材料运用与地域性"

0 (24).png

材料运用@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调整大小 0 (25).jpg

台阶@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台阶底部被削去一部分,所以看起来像飘浮在下层地面上的无支撑平台。

调整大小 0 (26).jpg

白墙@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石膏是哑光白色材料,只有在灯光下这些石膏模型才会有生气。一般传统博物馆的做法是将模型置于深色背景墙前从而突出展示。原本的新古典主义巴西利卡就是如此。而建筑师斯卡帕认为,白墙反而更能营造出模型需要的高光环境。

E "延 伸 思 考"

对比斯卡帕的另一个博物馆设计(维罗纳古堡博物馆),分析其建筑内的流线组织以及空间序列。体会斯卡帕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设计空间、光影与展品的关系?

0 (27).png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斯卡帕

0 (28).png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剖面@斯卡帕


G "学姐寄语 "

博物馆设计中,空间的设计的形式和途径十分多样,斯卡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在建筑形式受到场地和既存历史建筑的限制时,如何以合适且精确的姿态呈现。如何通过空间序列及流线的组织,通过光影与展览空间、展品的精确关系达到动人的空间效果。

0条评论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作者: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