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林间的城市艺术厅——中意文化交流中心 / aoe事建组
aoe|事建组
作者:aoe事建组
天府之国成都有着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13世纪,马可波罗的足迹来到了成都府,廊桥、锦江、蜀布成为他游记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1世纪,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成都天府文创城的规划营运而生,而中意文化交流中心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搭建两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通的平台。项目规划占地约26.72亩,建筑面积约2106.7平方米。选址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6公里,位于文创10路北侧,紧邻天府大道,展示度好,展厅平台可对望东侧创意组团项目以及雁栖湿地自然景观。
△ 总平面图
设计之初,建筑师希望在中西文化差异的形态中找到两者的交点:总体设计概念取自我国自古用以馈赠外国使臣的“如意”,以示缔结友好关系,寓意两国国泰民安;而意大利馆则从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广场中汲取设计灵感,塑造一个体量亲切、尺度宜人的城市艺术客厅。从古罗马的拱券、穹顶中提取设计元素,用多个圆形广场的流畅围合串联成丰富多变的使用空间,满足展览、会务、接待、餐饮等多功能要求。墙面通体使用纯粹的白色,使建筑在阳光下演绎出别样的立体光影效果,而玻璃的大面积使用,让室内空间向外无限延伸,也让室外景致全然映射进来,成为动态的四季壁画。设计师借由墙面材料的变化,营造出虽内犹外、亦内亦外的空间感受,展馆由此完美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内依旧是内,外依旧是外,但精神上的感受与渴望,内外无界。
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在于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也在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两侧的展馆均设计了顶部采光,使得光线均匀地弥散在室内外空间。此外,多层次室外绿色植物的引进,及利用浮力通风装置将气流导入建筑,将光、景、风的自然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身在其中,亦可感知周围自然环境并与之共存。同时,建筑设计尊重既有的生态环境,采用low-e玻璃、本地木材、屋顶绿植等材料和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建造。展示馆作为串联、整合周围生态林盘的重要节点。
空间规划方面,设计师预留了最大弹性布展展示空间,建筑高低错落的设计让访客站在不同高度观览不同的景致,营造出“漫步林间”的意境,产生独特的游览感受。
△ 首层平面图
建筑室内是由10个大小各异的圆形墙面塑造的流动空间,顺应地势分3级标高,从入口大厅向内部空间逐级抬升,入口大厅及中央展厅分设2处圆形天窗,光线引导访客由入口大厅步入主展厅。吊顶控制在同一水平高度,空间高度富于变化。除圆形实墙外,室内外边界皆为通高玻璃,充分将室外景观纳入室内,自然景观以框景的方式做为展览的一部分。
圆形空间由室内和广场两种空间形态组成。3个室外半圆形广场定义为入口喷泉广场,意大利广场,室外剧场,分别再现典型的意大利城市广场空间。意大利广场由罗马拱圈废墟环绕而成。室内3处圆形空间设为会客大厅,多功能厅及多媒体展示厅,环绕中央展厅布置。通过控制圆形墙面开洞的尺寸,定义空间的明暗和氛围,同时会客厅由水景及雕塑环绕。其他5处室外半圆形墙面,环抱绿地及山林,面向自然。
访客穿越檐廊到达意大利广场,沿弧形楼梯拾级而上,到达屋顶花园。其间分设两处圆形花园,花园通过自然植被与石材的对比,一东一西,相得益彰。
拾级而下,穿越文化长廊,或踏过水塘之上的汉白玉步汀,到达东侧中华文化馆。两条路径寓意东西方之间,陆地和水上的两条丝绸之路。
技术图纸
△ 东立面图
△ 南立面图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意文化交流中心
设计方:aoe事建组
公司网站:http://www.aoe-china.com/
联系邮箱:chang.qi@aoe-china.com
项目完成年份:2021年4月
建筑设计:温群、马剑宁、范瑞雪、常志宇、王晔、潘继昌、李相廷、逯煜
室内设计:祝丹、杜婧、刘静怡、薛雅文、刘晨
项目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
建筑面积:1695.8平米
景观、结构: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客户: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版权:存在建筑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oe|事建组 禁止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就是,感觉属于一个经典了,不过圆柱之间的联系只靠大平层去联通比较可惜,这个创意很好,如果是用流线去串联这每一个圆柱单体会不会加强主次分明
回复高欣: 逻辑是圆柱体吧,有实有虚,有大有小
说实话,没太看得懂。逻辑除了源,其他的构建真的没看懂
说实话,没太看得懂。逻辑除了源,其他的构建真的没看懂
好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