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为提供给学院读者更为系统的阅读感受,我们将在每个月单独选取一周以专题的方式推送作品。本周选取的主题是“优质竞赛作品”。今天,我们将为您推送2020年获基准杯二等奖的优秀作品解读。
阅读本文,您将了解到:
1. 改造城中村的新思路;
2. 横向形态超级寓所的空间组织方式;
3. 应对疫情与非疫情时期,该社区如何通过设计做出应变与反应。
- 竞赛主题
人口流动的不确定性造成 2020 年全球疫情的传播和不可控,为了应对疫情,全球进入“暂停模式”。回首短短万载的人类历史,能够真正保护和陪伴我们的究竟是什么?疫情专家表示:“宅居”能够直接有效的阻断病毒的传播,当我们的活动范围骤然缩小,建筑师的严峻挑战又是什么?
以概念出发设计“超级寓所”( Super Residence ),它能够快速进入 “暂停模式”,对外界,有屏障和连接作用;解除“暂停模式”后,它应该是自由的社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方案应包含”超级寓所” ( Super Residence )中的某“超级居住单元”(Super Units) 。“宅居“者能够在“超级居住单元”内较长时间的独立生活。
- 获奖作品
- 提出问题
01“疫情期间城市之困”
在拿到竞赛任务书的时候,我们首先反问了自己三个自相矛盾的问题:
1. 如何既保证城市密度,又进行疫情防控 ?
2. 如何既满足社交安全,又创造新的住区文化生活?
3. 如何进入暂停模式后,城市空间继续有效利用?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公共生活,居民的社区生活不能因为寓所进入暂停模式也进入“暂停”模式,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下形成全新的社区文化是我们想要探讨的课题。
伴随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想到了城中村这个城市之中最有活力,疫情防控最具挑战的场地,而在广州的城中村之中,石牌村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城中村之一,人口密度高达5.2万人每平方公里。
与石牌村高密度的房屋相对应的,其也是广州市最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事件以极高的频率发生在石牌村的各个角落。在中国疫情爆发的期间,城中村人员密度大、出租屋多、外来流动人口多、交通错综复杂等问题让城中村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也一度让广州市的防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 石牌村鸟瞰图 ©网络
在城中村之中,秩序与混乱的话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一方面,城中村的组织非常混乱,错综复杂的道路、自发搭建的临时构筑物以及高密度的外来居住人口导致了极其混杂的居民生活状态;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城中村混杂的背后却有着看不见的秩序:每个家庭购置生活用品的路线,垃圾运输的路线,去往棋牌室休闲娱乐的路线,以及大家停下来休憩交流的场所都有着特定的规律和逻辑。
这种混乱的秩序在带给城中村空间活力的同时,也让城中村中的生活保持着日常的规律。
从疫情防控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显然秩序有助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而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在秩序的约束下把握混乱的程度则有助于在“暂停”模式下社区文化的全新构建。因此,混乱与秩序在我们的设计中意味着机遇与挑战。
△ 石牌村的各种活动 ©网络
我们的方案选址在石牌村内长约一千米、宽约八百米的核心区域,通过南北两条主要的干道与毛细血管般的道路与外界联系。
△ 石牌村卫星图
△ 方案总平面图
01 防疫需求与形式操作
首先,我们通过严格理性的数理计算来生成我们设计的雏形,尝试形成能够满足疫情期间的防疫要求的原型。
控制居住单位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在6-10米的范围之内,保证每个家庭单元的居住面积;在单元之间切割出宽度为1.2m左右的细密街道网络,提供多种能够避免不必要接触的回家路径的选择;在屋顶层,每个单元向内收缩并控制单元边缘之间距离为2.4m左右,保证人与人最低的社交安全距离。这些通过严格数理控制而生成的建筑体量为超级寓所能够随时进入暂停模式打下基础。
△ 方建筑形体生成-1
其次,我们将建筑体量顺应城中村的肌理、空间关系和道路网络进行调整,将新建筑的肌理融入场地的肌理之中。
顺应原有场地道路关系布置建筑内部道路,使其能够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快速得对接起来;根据道路和方向朝向关系扭转单元的朝向方向,与城中村的肌理相对应;根据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视线要求改变单元的高度与屋顶切削方向,优化单元的采光效果和互相之间的视线交流。
△ 方建筑形体生成-2
△ 方建筑形体生成-3
通过模型效果能够看出,整个设计是与城中村有着相同高密度特点的“一个建筑”,也是一个漂浮在城中村上疫情之下的“超级寓所”。
建筑的首层是与城市周边环境快速衔接的开放空间,道路穿梭其中并通过庭院进行采光,为超级寓所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及市政空间;夹层则是能够进行物质运输和能量流动的设备层,有着连接每个居住单元与城市空间的作用;二层细密的道路网络为居民安全回家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屋顶层则向内收缩形成平台活动空间。
△ 模型鸟瞰
△ 模型图片
△ 剖透视图
在我们的设计中,超级公寓中的每个建筑要素(街道、公共空间、露台、家)都有着尝试同时适应从开放到暂停的社区文化特征。
1) 街道--毛细血管般布置在房屋周围
非疫情状态:是城中村居民晾晒衣服,散步遛狗,互相打招呼的场所。
疫情状态:是保证居民在不与其他人接触的前提下安全回家的安全路径。
2) 公共空间--底层架空带来的自由
非疫情状态:是居民集中交流,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
疫情状态:是作为社会向每个家庭提供补助的外界接口。
△ 平面爆炸图
3) 露台--面向邻居和天空的视窗
非疫情状态:是城中村居民家庭活动和辛勤工作后的放松娱乐场所。
疫情状态:是隔离在家面向邻居和天空的外部视窗。
4) 家--一家一户的安全港湾
非疫情状态:是生活的港湾,是每个城市务工人员在大城市漂泊与打拼的内心寄托。
疫情状态:是安全的避风港,是确保家人不受到病毒侵扰的社会单元。
△ 住宅单体
△ 宅单体剖面图
- 创作者说
从“接吻楼”到“飞吻楼”,简单的一个文字的改变恰恰对应了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广州石牌村超级寓所是一个高密度的,有着屋顶社区文化特征的,可以同时适应非疫情状态和疫情状态的新的城中村建筑类型。我们希望这个设计能够为疫情之下的城中村改造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体验了在家隔离的生活,从疫情防控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代的居住建筑设计,一方面理性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阻断病毒传播的要求,而另外一个方面在建筑之中生活的居民为寓所提供了充满情感的社区文化。
通过一个简单有效的设计手法,我们试图在满足防疫需求的条件下,在城中村创造一种疫情之下的社区新文化。
- 更多优质作品解读,敬请移步专题-优质学生作品 -
//m.stpapt.com/home.php?m=Index&a=newTopicDetail&id=48838
( Archcollege )长期招募作者
稿费300-1000/篇,年度最佳作品1w奖金
了解更多,请网站后台留言,或添加微信 JZXY-YZ
插画这样好看但实际应用就……
那么密集。。。疫情和防火怎么处理
回复 Devil: 傻逼
那么密集。。。疫情和防火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