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燕晗高地:对话与重生 / 一乘建筑

一乘建筑 一乘建筑

作者:一乘建筑
校对:星期八小镇

01 改造后建筑立面的退台关系与自然相互依存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建筑立面的退台关系与自然相互依存 ©张超

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于我们通常会忽视的场所时,就能发现与其来由相关的个性丰富的表情,也因此能够获得于我们自身所处城市的全新认知。

陈内秀信《东京的空间人类学》

01

机遇:在自然与静谧中营造

栖于燕晗山间的这块场地,离城市不远,靠自然更近,建筑的命名和地理位置有关。房子紧挨燕晗山,就像大手牵着小手,山是大手,连着整个华侨城大大小小的建筑群落和公共空间。

02 项目区位 ©一乘建筑.jpg

△ 项目区位 ©一乘建筑

03 通向燕晗高地的一座桥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png

△ 通向燕晗高地的一座桥 ©一乘建筑

环境激发了想象和期许,抵消了一部分对困难的焦虑感。面对年久失修遗落在山间的这栋建筑,在并不充分的任务条件下,建筑师意识到将要开始的工作会在无数的未知中梳理与修正。

04 第一次现场记录,建筑及空间隐匿在静谧的氛围中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第一次现场记录,建筑及空间隐匿在静谧的氛围中 ©一乘建筑

02

介入:建筑望向自然

繁华的都市建筑群中,自然是珍贵的。在愈发迷失的城市生活体验里,我们渴望真诚和释放。自然的肆意生长和建筑的破败形成对比但又彼此融入,建筑师希望通过谨慎的设计介入,让建筑与自然适度剥离,重新找到对话的契合点,让人们重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及感受。

05 原始地形分析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原始地形分析 ©一乘建筑

建筑总体有四层,建筑外部东南两侧分布着员工宿舍及球场,西北侧倚靠着燕晗山。建筑在改造前仅剩首层仍在使用,二层及以上的部分年久失修且漏水严重。

06 改造后的建筑与城市天际线的对望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的建筑与城市天际线的对望 ©张超

业主与一乘建筑共同看到了这里的可能性:“我们希望通过建筑把人们重新带到这座曾经繁荣的房子里,感受独特的自然之美。”

07 改造后的建筑南立面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的建筑南立面 ©张超

08 建筑主入口局部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主入口局部 ©张超

09 东侧的立面连廊朝东可以望向整个华侨城创意园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建筑东侧的立面连廊可以望向整个华侨城创意园 ©张超

10 改造后的屋顶花园平台将自然作为空间的一部分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的屋顶花园平台将自然作为空间的一部分 ©张超

11 改造后的屋顶公共通道 ©张超.jpg

△ 改造后的屋顶公共通道 ©张超

03

线索: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项目所在的华侨城创意园区,发展多年并已沉淀出诸多的优质文化资源。结合周边已有的业态环境,甲方希望在内容的经营上强调自然和融合,稀缺和互补。基于调研,一乘提出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之地、餐饮与创意办公互补、品牌化空间运营三个维度切入。

12 周边业态分析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周边业态分析 ©一乘建筑

13 项目讨论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项目讨论 ©一乘建筑

设计力图通过改造更新,将这里打造为一座包含特色零售、高端餐饮、艺术画廊、剧院、办公、创意集市等多重功能、独具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将一系列新的行为经济模式植入旧有建筑构架,实现老物业的重组与激活、形成与周边环境共生的肌理,为城市提供一处值得停留的艺术生活场所。

14 建筑西立面半鸟瞰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西立面半鸟瞰 ©张超

15 改造后建筑西立面夜景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建筑西立面夜景 ©张超

04

立面策略:体验自然的旅程,重塑标志界面

立面的生成策略,实质上就是空间内容的填补与缝合在外部的自然呈现。设计语言上的留白,建筑立面上的洞口错落,首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包括走进建筑的历程,创造融入建筑后观看外部环境的机会。在由远及近的步行过程中,我们希望人们可以充分的被自然打动,然后缓和的与建筑融为一体。

16 建筑界面的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建筑界面的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17 建筑剖面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建筑剖面图 ©一乘建筑

18 晚霞中的建筑东立面与燕晗山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晚霞中的建筑东立面与燕晗山 ©张超

19 建筑东立面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东立面 ©张超

建筑的东立面若隐若现于自然之中,由于食堂租期未到,因此一层原入口暂时不作为建筑的主入口。建筑师利用建筑现有高差,将项目的主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广场一端,行人或车辆可以从南侧的坡道缓行而上。

20 沿坡道通向位于二层的建筑主入口及广场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沿坡道通向位于二层的建筑主入口及广场 ©张超

21 改造前从桥梁看建筑南立面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改造前从桥梁看建筑南立面 ©一乘建筑

22 改造后从小桥看建筑南立面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从桥梁看建筑南立面 ©张超

23 主入口原方案模型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主入口原方案模型 ©一乘建筑

24 实施版建筑主入口方案流线分析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实施版建筑主入口方案流线分析图 ©一乘建筑

25 建筑主入口原方案效果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建筑主入口原方案效果图 ©一乘建筑

在树影中窥探一角后,随着上山的坡道漫步而上,在融入自然的体验中,到访者将被一段耐候钢栏板吸引,由它界定的场所,为从坡道上步行而至的客人们指引着主入口。

26 建筑主入口实景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主入口实景 ©张超

27 建筑主入口灯光细部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主入口灯光细部 ©张超

西侧入口前的开阔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建筑西面与南面全貌,设计着力在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界面,建筑如同山体一般,层层叠叠的体量向天空与山体延伸。

28 建筑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前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建筑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前 ©一乘建筑

29 建筑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后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后 ©张超

30 对望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对望 ©张超

主入口上方露台,连接4、5层的黑色楼梯,以丰富的体块与不同的材质映衬,让其成为立面上具有标志性的节点。

31 建筑东立面夜景图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西立面夜景图 ©张超

32 建筑主入口立面局部 ©张超.jpg

△ 建筑主入口立面局部 ©张超

33 建筑南立面局部退台关系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南立面局部退台关系 ©张超

05

体验:多元的功能与丰富的空间

如何将项目涵盖的多种功能梳理并进行合理分布,乃至为未来业态调整保留余地,是一乘在营造内部空间中首要考虑的。在功能排布上,二层设置较为热闹的特色零售、集市与展览,三层则以创意办公空间为主。而项目主要的业态:私厨、画廊、剧场则设置于四、五层。 功能最为复合的四层,包括了:城市展厅、艺术商店(书店)、画廊、剧院入口等功能。

34 整体功能及动线轴侧分析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整体功能及动线轴侧分析图 ©一乘建筑

4F-城市展厅

随电梯到达四楼的人们,首先进入的是城市展厅这一空间,设计利用建筑内部原有1.2米的高差,创造了一个漫游和体验式的展厅空间。

35 四楼城市展厅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四楼城市展厅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

在项目建成的一段时间后,一乘以“对话的概念”为策展主题,在四楼的城市展厅做了第一期策展,详实记录了整个项目的设计讨论和建造过程。

36 4F城市展厅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4F城市展厅《对话的概念》建筑主题展 ©张超

37 4F城市展厅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4F城市展厅《对话的概念》建筑主题展 ©张超

2-4F-楼梯改造

前往艺术商店,人们将首先被屋顶天窗撒落下的光影所以吸引,天窗下是贯穿2至4楼的楼梯,这里是建筑内部的主要交通节点,亦是人们组织沙龙或休憩之处。

38 楼梯设计拆解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楼梯设计拆解图 ©一乘建筑

39 改造前楼梯现状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改造前楼梯现状 ©一乘建筑

40 改造后从楼梯仰望天窗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改造后从楼梯仰望天窗 ©张超

41 从楼梯上来临近艺术商店(书店)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从楼梯上来临近艺术商店(书店) ©张超

4F-艺术商店

艺术商店围绕采光天窗和楼梯一侧设计,天窗与大面积玻璃的使用,充分引入了上部的天光、远处的绿植,内外空间不断发生着交融和对话。

42 四楼艺术商店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四楼艺术商店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

43 自然光与垂直玻璃面凸显了艺术商店(书店)模糊的立面感受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自然光与垂直玻璃面凸显了艺术商店(书店)模糊的立面感受 ©张超

44 四楼平面看艺术商店(书店)和采光天窗的关系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四楼平面看艺术商店(书店)和采光天窗的关系 ©张超

45 从商店看采光中庭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从商店看采光中庭 ©张超

46 从商店看采光中庭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从商店看采光中庭 ©张超

4F-画廊

与艺术商店对望的是画廊空间,设计师在此处保留了旧有建筑的结构柱。裸露的钢筋混泥土梁柱,与光洁的新建墙面产生了新与旧的对话,也暗示着下一功能空间的线索:完整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画廊。

47 画廊入口与保留的结构加固痕迹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画廊入口与保留的结构加固痕迹 ©张超

48 画廊内部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画廊内部 ©张超

画廊内,由原有建筑井字梁搭建的无柱空间,形成了强烈的秩序感,一乘加入灯光的烘托,在强化这一美学感受的同时,得到了明亮舒适的光环境。

49 画廊内部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画廊内部 ©张超

3-4F-剧场

剧场位于建筑东侧3-4层,在剧场空间的外部,建筑师让空间退让,形成双层灰空间连廊,让人们从这个地方进入室内,在感受空间与植物、风雨、阳光的同时,与环境形成了互动关系和停留感。连廊弱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贯通两层的钢柱形成的严谨序列,也与周边自由生长的植物形成对比,而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可以从三楼平面进入。

50 剧场空间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jpg

△ 剧场空间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51 剧场空间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剧场空间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

52 剧场外部两层高灰空间与环境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剧场外部两层高灰空间与环境 ©张超

53 施工中的剧场内部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施工中的剧场内部 ©张超

54 完工后的剧场内部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完工后的剧场内部 ©张超

5F-餐厅

位于顶层的餐厅,围绕中心庭院,依托外部环境展开规划布局,以组团的形式,散布着餐厅包间与厨房等功能,建筑师通过将这些体块旋转,从顶部开洞,为内部空间奠定了和自然相对紧密的联系,每个房间的三角阳台,则丰富了空间的自然体验。站在其中,嗅见植物的芬芳,感受树影的斑驳。

55 屋顶建筑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jpg

△ 屋顶建筑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56 屋顶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屋顶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

57 餐厅入口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餐厅入口 ©张超

58 餐厅入口看周围环境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餐厅入口看周围环境 ©张超

59 模型推敲-房间的屋面开洞为内部空间创造积极的采光条件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模型推敲-房间的屋面开洞为内部空间创造积极的采光条件 ©一乘建筑

60 施工中的室内空间与自然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施工中的室内空间与自然 ©一乘建筑

61 空间与光的营造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空间与光的营造 ©张超

作为空间起承转合通达自然的关键,位于餐厅中部的架空环廊,以截面为150x150的工字钢矩阵展开,营造出轻盈和秩序的空间感受。地面由绿植、卵石、防腐木板、水泥地面等不同材质界定场域。置身其中,眺望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形成独特的场所精神,引人流连。

62 屋顶露台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屋顶露台 ©张超

63 庭院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露台庭院 ©张超

64 露台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露台户外就餐区 ©张超

06

后记:重生亦是成长

在燕晗高地建成一年之后,一乘建筑团队也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这里。 如果说每个建筑师都有一个记录自身成长的项目,那么燕晗高地就是之于一乘建筑的那一座。

65 搬入燕晗高地后工作室的日常 ©罗琦_调整大小.png

△ 搬入燕晗高地后工作室的日常 ©罗琦

自2017年前项目启动,一乘团队经历了从前期策划到落地施工,协助业主招商等诸多过程中的挑战。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也有遗憾,但庆幸我们仍能乐在其中,并挖掘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66 回顾:面对复杂的现场关系设计团队驻场测量与建模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png

△ 回顾:面对复杂的现场关系设计团队驻场测量与建模 ©一乘建筑

67 建筑东立面航拍图 ©张超_调整大小.jpg

△ 建筑东立面鸟瞰图 ©张超

过去,我们更加追求完整极致,试图在每个项目中融入实验性,而在燕晗高地的设计过程中,和业主如此贴近紧密的合作,让我们真正体谅到业主的难点。真诚合作,努力探索团队的边界,是项目带给我们的成长。一座老旧建筑的新生,亦是一段成长的新征程,之于建筑,亦之于人。

设计图纸

68 总平面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总平面图 ©一乘建筑

69 一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一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70 二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二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71 三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jpg

△ 三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72 四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jpg

△ 四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73 五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_调整大小.jpg

△ 五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燕晗高地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香山街社区香山村6栋

设计团队:一乘建筑

事务所网站:www.onexn.com

主持建筑师:张博、王晶晶

团队:安炳祥、扶艳荔、丘健海、曾鸣、王婉月、袁晶晶、蔡梓莹(实习)、江培纯(实习)

建筑施工图:陈明

室内施工图:李南芳、李文奎

结构顾问:唐公民

结构加固方式:外粘型钢加锚式箍板

材料:水泥自流平、耐候钢、竹钢、超白玻、玻璃砖、白色乳胶漆

灯光:PUDI谱迪照明

规模:6000平方米

设计周期:07/2017-12/2017

施工周期:02/2018-9/2019

摄影师:张超

1条评论
希冀三旬
希冀三旬 2020-11-10 11:09:42 回复 0

看不清楚

一乘建筑 一乘建筑

作者:一乘建筑
校对:星期八小镇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