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新建第二教学楼 /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HDD)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HDD)
作者: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HDD)
校对: 柚子
△ 建筑外观 ©章勇
项目位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东临政煕路,北临国权路,总用地面积29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728平方米,主要功能为教学用房,活动用房以及相关配套用房。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创作多处师生交流、展示的公共空间,增强空间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 建筑外观 ©章勇
在建筑立面设计方面,尊重周边建筑和环境空间,让新建筑和周围环境形成较好地对话和融合,同时考虑到建筑紧邻城市道路,结合园区校门共同设计,采用现代风格,传统三段式设计手法,运用红色面砖与校园主体色调相协调、辅以浅灰色面砖线脚分隔,形成了学校的独特标示。面向校园一侧运用浅灰色金属百叶创造富有韵律的立面效果,使新建筑成为校园空间的积极元素。
△ 建筑立面 ©章勇
拥有近70年历史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坐落于梧桐树成荫的国权路。本次工程拆除了校园内5号楼(笃志楼)、阶梯教室楼等危房,并整合周边绿化场地进行新建第二教学楼设计。新建第二教学楼建成后总建筑面积为1272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326㎡,地下建筑面积3280㎡,建筑层数为地上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24m。
△ 教学楼与学校入口连接 ©章勇
如何让新建筑与校园原有建筑及周边环境很好的对话和融合,成为设计师在前期规划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设计师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统筹。对内,充分尊重复旦附中校园整体规划,强化校园入口空间主轴,将第二教学楼形成与问思楼对称布置;对外,考虑基地基地北侧国权路、东侧政熙路沿街立面重要性,在街角设置塔楼,标示学校城市形象。
△ 街角塔楼 ©章勇
新建第二教学楼立面构图采用学院派建筑经典三段式构图,选用红色面砖呼应复旦校园红砖建筑传统,与校园主体色调相协调。同时设计融入现代建筑设计语言,运用浅灰色金属百叶创造富有韵律的立面效果。建筑整体形象端庄典雅而不失现代气息。
△ 建筑外观 ©章勇
新建第二教学楼在一层布置入口门厅、门卫及消控室、校史展示区、前台接待、休息区等展示接待功能空间。学生服务功能空间主要位于建筑的二层和三层,其中二层主要为心里咨询和卫生保健服务功能,三层主要为学生社团服务功能,二层、三层同时均布置有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标准教室和阶梯教室。此外,二层到三层通高的地方还设有阶梯状展示平台,从而为学生和老师的教育研讨、交流展示提供场所,也增强了空间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四层至六层以教室类功能空间为主,有效确保了教学环境的安静,为学生提供免受干扰的高效教学空间。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创建了大量仓储间,满足教学用品的存储需求。第二教学楼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学校新课改的教育教学需要,为师生提供了功能丰富,配套齐全的教学空间。
△ 教学楼一层 ©章勇
△ 阶梯状公共空间 ©章勇
△ 多功能会议室 ©章勇
在空间流线组织上,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大楼设置了三个入口,分别位于面向城市道路、校园入口以及校园内侧,实现校内和校外人员的分流。同时设立丰富的室内外空间,通过室内外的阶梯形成平面及立体上相互贯通的流线。建筑内部交通流线清晰有序的同时,在建筑三层的位置,与基地南侧博学楼之间设置相互连通的连廊。连廊与建筑电梯厅之间形成贯通,极大地增强了两栋楼之间的交通便捷,方便了师生的日常教学生活。
△ 教学楼入口 ©章勇
新建后的建筑,在扩充了教学使用空间的同时,更增加了多样的绿化场地——花园式庭院、屋顶绿化平台。建筑中处处可见兼具学习、娱乐与休憩功能的公共交流空间,为学生和老师们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
△ 休憩空间 ©章勇
△ 室外楼梯 ©章勇
△ 室外露台 ©章勇
在复旦附中新建第二教学楼建筑设计中,融入了高效、舒适、和谐、生态等设计理念。期望建筑建成后成为复旦附中师生们记忆中难以磨灭的校园风貌。
△ 俯瞰图 ©章勇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三层平面图
△ 四层平面图
△ 五层平面图
△ 六层平面图
△ 地下一层平面图
△ 地下二层平面图
△ 立面图1
△ 立面图2
△ 立面图3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公司: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HDD)
主创建筑师:董巍巍
建筑设计团队:沈毅、董巍巍、安浩、何宇巍、苏康、刘燕
结构设计团队:汪国勋、张永强、周振、浦译文
电气设计团队:任福胜、张弋、魏泉、肖岩
给排水设计团队:蒋毅、吴文雯、刘苗苗
暖通设计团队:柴昀梁、[程岭松]、董云峰
建筑面积:12728.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章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HDD) 禁止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高中都是三层楼
看起来挺好的人
很实用的建筑
比我们高中好太多
针不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