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匆匆十年,属于2010年代建筑界的缤纷故事即将远去,而属于2010年代建筑界的十年记忆却从未走远。诚如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建筑界也亦如此。回首十年间,建筑师们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建筑作品,建筑的路途从未像过去十年如此蓬勃发展,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以及建筑技术的革新化让建筑不断通向未来之路;回首十年间,我们亦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让每个人找到情绪的共鸣,我们感伤建筑遗产的天灾横祸,我们也会哀叹建筑大师们的众星陨落。
1.王澍成首获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日本四获普奖成最大赢家
普利兹克建筑奖奖牌©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作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无疑是建筑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全球一年只评选出一位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并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
近十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普利兹克奖历年得主© Lena Pak
中国的建筑师王澍在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他是中国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得主,并且是普利兹克奖历史上第四年轻的获奖建筑师。他的代表作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宁波五散房、杭州南宋御街陈列馆、富春山馆公望美术馆。截至2019年,41届普利兹克奖中共有46位建筑师获奖,美国和日本各有8名建筑师获此奖项,并列成为全球获得普利兹克奖最多建筑师的国家。
普利兹克奖得主国籍统计© Lena Pak
过去十年,共计四届五位日本建筑师获得普利兹克奖(妹岛和世、西泽立卫、伊东丰雄、坂茂、矶崎新),成最大赢家。就获奖成就来看,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日本建筑的发展远超其他各国,要知道,上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美国建筑师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汤姆梅恩。此外,普利兹克奖仅奖励给在世的建筑师,而2015年的颁奖不免有些遗憾,因为就在2015年3月9号2015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弗雷·奥托突然离世,使得原本定于3月23日公布结果的普奖提前至3月10日公开。
2.包豪斯2019百年诞辰,依旧影响全球设计
100 jahre bauhaus © bauhaus
2019年4月1日是包豪斯建校百岁诞辰,包含音乐会、戏剧和虚拟现实装置项目的“包豪斯100年”系列活动开幕庆典已于柏林艺术学院举行。作为包豪斯100系列的一部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都将举办纪念活动。4月的魏玛和9月的德绍、柏林三个新开幕的包豪斯博物馆也将分别推出纪念展。大部分的包豪斯纪念展会一直延续到2020年中。
Wohnmaschine BAUHAUS© bauhaus
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写道:“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建筑。”正如Bauhaus之名,对建筑美学的探索与重建奠定了包豪斯的艺术基础。正是从包豪斯之始,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从一点一滴的涓涓细流发展汇聚成立汪洋大海,在此后的日子里,现代主义建筑改变了我们眼中世界的模样,为人民而设计,为推动社会发展而设计,包豪斯的理想与精神又在不断点亮与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人。相信从第101年开始,包豪斯下一个百年的成就,仍将会被继续书写。
3.中国成自2010年以来摩天楼建造最多国家
2018年全球超高层建筑数据一览© CTBUH
现代建筑风潮自芝加哥学派发展以来,超高层建筑的地位在建筑界越来越高,某种意义上象征着资本主义世界建筑的权贵代表,但仅从建筑本身来看,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才足以支撑人类自古以来对建造“通天塔”的夙愿。进入201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一线都市就不断刷新着本市最高建筑的记录,从2010年的哈利法塔再到2020年即将竣工的新世界第一高楼吉达塔,彷佛命运的轮回,人类再次刷新最高建筑的记录。
超高层建筑数量及高度逐年增长© CTBUH
截至2018年每年建成的最高建筑© CTBUH
而在在十年里,中国最高建筑的记录也在每一年不断被刷新着,超高层建筑逐渐在亚洲各大城市扎根,尤以中国深圳、上海最为集中。
中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CTBUH
4.建筑大师仙逝
过去十年,有很多建筑界的大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们辉煌的作品却永远活在建筑世界还有世人的记忆里。
Zaha Hadid
时间拨回2016年的愚人节,当业界人士听闻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去世的消息时,都以为是愚人节的一个玩笑,但偏偏上帝就在此刻带走了这位建筑大师。哈迪德以复杂的曲线造型、大胆和未来派建筑设计著称,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具争议性的女建筑师,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建筑界的女魔头”,其作品包括中国广州歌剧院、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馆、上海凌空SOHO、北京望京SOHO等等,直至今日,扎哈的每一个遗作竣工面世时都会惊艳建筑界,包括今年竣工的北京大兴机场、北京丽泽SOHO等。
I.M. Pei
就在今年,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I.M.Pei)在纽约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以其锐利的线条和鲜明的结构,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现代建筑设计品牌。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德国历史博物馆前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贝聿铭曾这样说过。如今迈入期颐之年,回望百年历程,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宝石般璀璨,故乡的苏州博物馆日益展现出古典和现代融合的气质。
Robert Venturi
2018年,美国著名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于2018年9月18日的费城逝世,享年93岁其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父”。文丘里是1991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他是难以归类的建筑师,钟爱于建筑的复杂与矛盾,他的设计常常很抽象并拥有历史的痕迹,设计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图书馆、住宅区、商务楼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因其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会、文化相关,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Paul Andreu
同在2018年,法国著名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于法国当地时间10月11日去世,享年80岁。他曾说,“最好的建筑的产生是你能够重塑某一个概念而不是仅仅去包装它。”保罗·安德鲁因其在世界范围内50余座机场的规划设计而闻名,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圆形的巴黎查尔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是保罗的代表作之一,机场建设历经30余年,被誉为“有着高品质的完成度和撼人心魄的感染力”。
同样在2010年代逝世的建筑大师还包括巴西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1907~2012)、丹麦建筑大师亨宁·拉森(Henning Larsen,1925~2013,于1988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奥地利建筑师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1934~2014,于198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德国建筑师弗雷·奥托(Frei Otto,1925~2015,于201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科雷亚(Charles Correa,1930~2015)、美国新未来主义建筑师及地产开发商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1924~2017)、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尔·艾尔索普(Will Alsop,1947~2018)、美国著名建筑师凯文·罗奇(Kevin Roche,1922~2019,于198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阿根廷裔美国著名建筑师西萨·佩里(César Pelli,1926~2019)等。
建筑师的成长是漫长且艰难的,甚至需要一生的时间来积累经验,所以很多建筑大师往往在中晚年才有成就。这也是为什么建筑师是一个越老越活跃的职业,很多建筑师在五六十岁才得以成名,他们一直奋斗着用自己的生命为城市以及环境做出贡献,所以当一名建筑师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以及孜孜不倦的设计热情才能长久下去。
5.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整个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被全部摧毁,留下石质的残垣断壁供人唏嘘。
火灾烧毁的不仅仅是建筑,也烧毁了这座建筑内的历史与文化,这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仅2019年,世界重要文化遗产被烧毁的新闻层出不穷:
2019年10月21日,意大利都灵的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发生大火;
2019年10月31日,日本冲绳首里城又发生火灾;
2019年11月4日,荷兰始建于1877年的百年教堂霍赫玛德教堂也发生了火灾了。2019年前,回禄之灾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在惋惜之余,火灾更应引起业界深思的是,博物馆和古建筑如何纳入现代消防体系,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格局·Situation
6.北欧先锋设计走红全球
虽然BIG等网红公司早在2010年以前便已创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最近十年,他们就像是建筑界的神奇力量,无论是设计理念、表达形式、建筑语汇等都很简单明了却又巧妙前卫,因而成为近年来建筑界炙手可热的事务所们。
其实北欧著名建筑事务所不仅仅只有BIG、MVRDV等,诸如Snøhetta、3XN、ALA、SHL、COBE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北欧设计事务所。
这些时尚前卫的建筑事务所走出来的年轻一代建筑师逐渐接过前辈大师们的接力棒,推动建筑界继续前进发展。
BIG官网项目列表,通过不同Slogan来代表不同项目
BIG设计的项目总是很容易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并不是在说他们的项目很简单,而事实正好相反,他们的设计总能体现属于他们特有的复杂性。
这些事务所的项目不仅仅只是为了外观好看,更多的是从一开始去思考他们想要通过一个项目实现怎样的目的,如何去实现创造性。
他们总是从很宏观的问题着手,尝试挑战各种可能性:
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科技发展和创新
。
这里引用一段《城乡结合社(Urban Village)》(作者王子熠)的评论:
建筑学的边界在TED talk和Instagram的催化剂下发生了剧烈的自燃反应,媒体是新的建筑表现......建筑学的边界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也在损失着信息量,在数字化和扁平化的过程中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后社交媒体时代的建筑学的信息深度遭受了降维打击,新的建筑学是普世且大众化的,过度简化的建筑语言是与公众沟通的主要前提。
The Twist Museum / BIG
Copenhill / BIG
Svart Hotel / Snøhetta
shanghai grand opera house / Snøhetta
helsinki central library /ALA
adidas new flagship building / COBE
7.建筑试验场转移至东亚,中国建筑发展空前
建筑发展的起源地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现代建筑的蓬勃发展在全球化的引领下开始跨洲进行,而进入2010年代之后,亚洲尤其以中国为首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成为全球建筑师的试验场,诸如扎哈·哈迪德等大师许多著名作品都落地于中国,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蓬勃发展也令这块神州大地迅速涌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以及来自全球各地建筑师们的优秀作品。
亚洲逐渐成为全球建筑新试验场© CTBUH
上文提到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上图中展现得一目了然,亚洲所占比重在2010年代之后愈发增大。其实不仅仅是超高层建筑,到2025年,中国建筑资产或将成为美国的两倍,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存量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自主主导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将进入快车道。
而本土建筑事务所也逐渐在全球建筑界获得认可,MAD可以算是过去10年成长最为迅速和成熟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事务所。在此,我们也可以借用评论家方振宁的观点展望一下:中国建筑师的未来,就是如何接过新世纪的接力棒,掀起世界建筑设计的第三次浪潮,这才是世界建筑发展的未来。
MAD击败GMP、包赞巴克、矶崎新、KDG等获得义乌大剧院设计权
展 望·Prospects
8.中国推行“建筑师负责制”
回顾整个2010年代,建筑界的发展之路可谓是曲曲折折,在这10年的早期阶段,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可谓是蓬勃鼎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建筑行业也遭遇到了寒冬,行业改革在所难免,中国建筑业推行“建筑师终身负责制”,但总体来说,有改革是好的,不过最重要的一条,如果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不管是谁负责制,最后都会沦为笑柄,最终也还是甲方负责制。
建筑行业萎缩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跨越必然的趋势。往后的十年,建筑行业会更加细化分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从而使得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安全事故连连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而细究到建筑设计行业,以日本为例,过去十年是日本现代建筑的设计发展高峰,这不是发生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而是在这个时代结束之后,有很多日本建筑的好设计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中国建筑设计的未来也是一样,当建筑的热潮过去之后,才会出现真正的好设计。
2010年代只剩下最后16天,这是个不平凡的年代,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2010-2019,让你最感慨的事是什么呢?欢迎与小编互动分享,我们将精选留言赠送小礼品~
总结的很好呀,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