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层层递进,排山倒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ArchitectureDaily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校对:星期八小镇

原文链接

1562051208807944.jpg

传承

1988年,改组后的中国院从建设部南配楼搬迁至车公庄大街19号院。

在2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中国院的发展,大院内的办公建筑一直处在持续更新建设的状态,其中2000年建成2#办公楼,2002年建成3#办公楼,2010年进行了1#楼改造和外立面更新。

2011年,院集团启动了中国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创新楼”)的建设计划,选址是19#院西北角原食堂/篮球场/锅炉房的位置。不同于1-3#楼的单纯办公属性,创新楼要将原场地的服务于大院的功能还建于新建筑中,同时随着院墙被取消,面向城市的开放性也要求其成为更具复合功能的办公综合体。

原型

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单位划定一片区域,围合一个大院,工作居住生活囿于其中,曾经是很普遍的一种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院儿与城市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最基本的就是封闭与开放的矛盾。车公庄大街19号院虽然占地规模不大,但也是这类大院儿的一种类型化的代表。

创新楼的建设意味着需求的增长,空间的扩张, 19号院儿因此也要改变封闭的状态,一方面要整理内部的环境关系,与此同时还要重新定义边界,构建新的邻里关系。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区的一次实践,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与周边居住区的日照关系。

朝阳庵社区沿文兴西街有两个东西向的单元,根据日照分析,这里是创新楼的形态需要避让的日照最不利点。在高度和用地范围的限制下确定最大的可建设体量后,以日照最不利点为基点,阳光的移动轨迹会把最大可建设体量雕琢成一个不规则的原型。日照原型是外在的限制,而获得更大的使用空间是内在的需求,原型正是基于这一里一外两种力量的挤压而被塑造出来。

▲ 体量生成

场所

创新楼的功能并不复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改变从功能分区到使用空间的简单化处理方式,而是把功能转化为使用者的行为,以行为去引导场所的生成。

两层通高的门厅串联起咖啡厅,展厅,图书区,小超市,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公共服务功能,这里成为创新楼公共生活的客厅。

三层到十四层是各个设计部门的办公区,因为退台的造型没有所谓的标准层,从三层1700平米到十四层1000平米,使用面积逐层缩小。连续退叠的室外平台和室内中庭组织起三层到十层的大开间办公区。

h1.jpg

中庭顺应退台的形式,成为独树一帜的内部空间,也营造了合理的尺度与氛围。与强调效率的大开间办公区不同,这里是非正式的办公区,各设计部门都能以灵活的方式使用这片区域。中庭空间自下而上仰视,逐层收分强化了空间的透视,单一空间又有某种仪式感和纪念性。而自上而下俯视时,各层使用部门对中庭区域的个性化利用,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生活化场景。

当建筑能够包容或引发城市生活的活力时,创新楼多元复合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院作为大型设计机构通常给人留下的印象,消解了以效率为先的大开间办公环境的枯燥与单调。平台,中庭,球场这些场所打破了封闭的空间边界,不期而遇的交流,生活化的场景,都成为对设计行为的支撑,由此集合的场所也体现了设计企业的特征。

绿色

创新楼的设计也是一次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各专业都在设计中采用了与通风保温采光照明等相关的适度的绿色节能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也秉承被动优先的本土绿色理念,一方面结合日照原型,从分析平面布局入手,把电梯楼梯间卫生间等服务空间布置在西侧,以减少西晒对使用空间的影响,大开间办公区占据南向和东向,北侧一组连续的中庭空间为大进深的平面提供了更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另一方面,以从平台到篮球场的立体开放路径为依托,吸引大家走到户外,引导并落实行为节能的健康理念,让绿色不仅是一个概念,更在一天天的生活中成为深入人心的行为准则。

设计图纸:

调整大小 52_总平面图.jpg

▲ 总平面图

调整大小 53_BIM_页面_03_地下四层平面.jpg

▲ 地下四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4_BIM_页面_04_地下三层平面.jpg

▲ 地下三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5_BIM_页面_05_地下二层平面.jpg

▲ 地下二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6_BIM_页面_06_地下一层平面.jpg

▲ 地下一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7_BIM_页面_07_地下夹层平面.jpg

▲ 地下夹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58_BIM_页面_08_首层平面.jpg

▲ 首层平面

调整大小 59_BIM_页面_09_二层平面_.jpg

▲ 二层平面

调整大小 60_BIM_页面_10_四层平面.jpg

▲ 四层平面

调整大小 61_BIM_页面_11_五层平面.jpg

▲ 五层平面

调整大小 62_BIM_页面_12_六层平面.jpg

▲ 六层平面

调整大小 63_BIM_页面_13_七层平面.jpg

▲ 七层平面

调整大小 64_BIM_页面_14_八层平面.jpg

▲ 八层平面

调整大小 65_BIM_页面_15_九层平面.jpg

▲ 九层平面

调整大小 66_BIM_页面_16_十层平面.jpg

▲ 十层平面

调整大小 67_BIM_页面_17_十一层平面.jpg

▲ 十一层平面

调整大小 68_BIM_页面_18_十二层平面.jpg


▲ 十二层平面

调整大小 69_BIM_页面_19_十三层平面.jpg

▲ 十三层平面

调整大小 70_BIM_页面_20十四层平面.jpg

▲ 十四层平面

调整大小 71_BIM_页面_21_剖面.jpg

▲ 剖面

调整大小 72_BIM_页面_22_剖面.jpg

▲ 剖面

调整大小 14_下沉庭院.jpg

▲ 下沉庭院

调整大小 73_BIM_页面_23.jpg

▲ 节点详图

调整大小 74_BIM_页面_24.jpg

▲ 节点详图

项目信息:

设计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址:车公庄大街19号院,西城区,北京市,中国

类别:公共机构设施

主创建筑师:柴培根,周凯

设计总指导:修龙,崔愷

项目经理:马海, 刘鹏

建筑设计团队:田海鸥, 任玥, 李颖, 李楠, 张东, 杨文斌, 娄莎莎, 戴天行

建筑面积:41434.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张广源

结构:霍文营, 孙海林, 郭家旭, 高芳华, 陈文渊, 陆颖, 刘会军

给排水:赵世明, 赵昕, 赵锂, 郭汝艳, 李建业, 张超, 陶涛, 俞剑峰

暖通空调:潘云钢, 何海亮, 宋孝春, 李娥飞, 李嘉, 祝秀娟, 郭宇, 唐艳滨, 陈涛

电气:陈琪, 王旭, 何学宇, 李俊民, 林佳, 徐世宇, 夏鑫, 郭涛

智能化:任亚武, 王青, 唐艺

总图:高治, 吴耀懿

室内设计:张晔, 饶劢, 韩文文, 顾大海, 王佳旭, 李申, 郭林

景观设计:李甲, 魏华, 曹诚, 时凯, 曹雷, 王梦姝

室内机电:刘环, 王婷, 李旸

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

委托方: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1条评论
Faye
Faye 2020-05-30 00:13:21 回复 0

怎么根据日照反推出来的体量?用什么做到的

ArchitectureDaily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校对:星期八小镇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