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院与泳池
项目缘起
IDO元象建筑与重庆合信建筑设计院于2015年完成了第一个设计型酒店——大理“慢屋·揽清”(Munwood Lakeside),建筑师所承担的是兼具甲乙方的双重角色,从最初的策划、选址、设计、建造管理再到酒店运营,可谓是全过程的参与。同年,建筑师开始了位于洱海东岸第二个慢屋——“慢屋·极目”(Munwood Panorama) 的设计,第一个慢屋所积累的客户使用反馈作为真实存在的建筑评价,成为了设计第二个慢屋时最为可靠的依据与动力。
选址与诉求
考虑到“慢屋·揽清”客人的体验是“清晨,卧于床榻可观洱海日出”,为了客人获得不同的体验,“慢屋·极目”的选址关键词自然地选定为“日落”:选址位于海东镇的文笔村,此处依山傍水,对岸正对着苍山、古城与三塔,这里是整个洱海环线上可以饱览“苍洱全景”的最佳位置,项目取名为“极目”,以场地视线极佳,适合“极目远望”而得,英文名 “Panorama” 更暗合了“苍洱全景”的画面感。
▲ 区位图
▲ 苍山洱海
文笔村呈现出典型的坡地聚落的特征,慢屋最终选定的位于山脚下及半坡上不同标高两户人家的院子,占地约两亩半,场地竖向垂直高差近四层。基于整个项目低造价的改造原则上,“轻介入”的改造方式自然成为了建筑师的选择,适度改造的方式使建筑更和谐地融入于原村落环境之中。
▲ 建筑与村落
适度改造与秩序重塑
设计首先对上下院功能空间进行重新组织。下院的改造:在原有二层砖混结构农宅屋顶上加建第三层作为客房。同时在下院新建了一处呈L型的单层钢结构建筑与原有农宅围合成院落空间,置入了餐厅、接待功能。上院的改造:原有农宅为二层半的砖混结构,设计上以原有结构形式完成第三层,同时在其一侧加建三个带大露台的退台式客房空间,使其形态由一字型成为L型,使得上院空间形成以无边泳池为景观核心的半围合空间形态。在上院主体客房的北侧为新建的独立客房区,同样采用的钢结构的结构体系,简称“小钢屋”。建筑师在所有新建部分的建造方式上之所以选择钢结构,是希望更明确的表达新旧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建构层面上的区别,使其更有类型学上的差异和可识别性。
▲ 改造策略示意图
▲ 轴测图
与山水对话的公共空间体验
极目的公共空间是连续的而且是位于不同标高之上的,建筑师为客人提供了一条“移步异景”的“游走路径”,同时也建立了人与风景之间多维度的时空关系。下院的屋顶设置了公共休息平台,配置了无边水池,休闲座椅区等,客人从接待大厅乘坐电梯到这里之后,会先在这个平台上俯瞰洱海,远眺苍山,建构了与山水的第一次对话。下院屋顶平台经过一座钢结构的桥跨越悬崖进入上院,拾级而上,行至上院无边泳池回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加之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阳光、风等气候要素的介入,客人将获得多重的体验,对“苍洱全景”也将有不同的认知。
▲ 建筑外观
▲ 下院餐厅
▲ 下院餐厅及内院
▲ 下院屋顶花园
▲ 下院屋顶平台景观
▲ 下院过道与楼梯
▲ 上院与泳池
▲ 上院泳池与景观
▲ 上院泳池房灰空间 框景
客房空间:多样性与体验感
慢屋·极目布置了23个客房,一共11种房型,在客房室内空间设计上,与风景关联性的思考延伸到每一种房型设计中:比如601系列房型:设计一反常规地将卫生间空间与卧室空间的面积比设置为1:1,结合入户花园设置了浴缸区,并将室内空间处理成室外化的效果,营造了独特体验感的洗浴空间体验,而在另一侧的卧室区,从位于榻榻米上的睡眠空间往洱海方向看,卧榻区恰到好处地将风景进行了“框景”的构图限定。
▲ 客房706
▲ 客房601或701
▲ 客房601或701 窗与框景
606系列房型:卫生间布置策略于卧室区的一侧,浴缸区域靠近外窗一侧布置,窗外设置无边际镜面水池,人在浴缸中的视线,水池恰好与与洱海相连在一起的关系,形成了与洱海更为“亲近”的体验感。而五楼靠近无边泳池的客房外,建筑师为了保证房间的私密性,特意在客房外设置了过渡空间,有木格栅形成了“框”的形式,这一处有纵深感的画框同样将泳池、洱海与苍山构成为一幅“山水画”。
▲ 客房706浴缸与洱海
关于体验的建造:小钢屋设计解读
1. 场地限制与空间逻辑
“小钢屋”是位于上院场地的最北侧,其用地狭长,呈梯形:长度约21米,南侧最宽处约6米,北侧最窄不足3米,场地北高南低呈缓坡形态,高差约2.5米,场地西面临悬崖,视线无遮挡,可直接观“苍洱全景”,场地东面为堡坎,2米左右的堡坎上则为村子里的公共通道。用地原是上院农户进出村子的主要通道,由于上下院合并使用后,该用地将不再作为通道功能使用,慢屋希望在这块狭小用地上形成一个带有公共空间及两间客房的独立客房区,于是有了这次建筑实验:探索在较小面积用地上实现高效、舒适、体验感特别的度假空间。
▲ 小钢屋剖透视
▲ 小钢屋外观
针对用地面积较小且不规则的现实条件,建筑师决定将两个客房空间的墙面处理成斜线,呈“八字型”,以使客房空间面对洱海获得更为宽阔的景观面,而被这两个客房空间“切割”剩下的三个“倒梯形”空间则成为了卫生间、厨房及公共楼梯等。这个划分方式再结合对缓坡地形的分台及错层处理,产生了路易·康(Louis I.Kahn)所说的“服伺与被服伺空间体系”:作为“服伺空间”的交通体、厨房、卫生间等;作为“被服伺空间”的客房、公共客厅等。
▲ 小钢屋客房
▲ 小钢屋客房与卫生间
▲ 小钢屋公共客厅
▲ 小钢屋公共楼梯
▲ 小钢屋楼梯间光与影
2. 结构体系与空间体验
在空间秩序确定之后,建筑师希望结构秩序与空间秩序是一体的,三个“服伺空间”成为了结构支撑筒,考虑到结构体系经济性以及施工便捷度,结构设计采用了由小尺寸矩形钢管排列形成的“钢格栅筒体”作为主体支撑结构,由于矩形钢管格栅之间留有较大的缝隙,光可以投射进来,所以该结构形式上与传统的“筒体”不一样,而更像是“光筛”,客人在钢结构的“光筛”里行进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与自然的互动,特别是傍晚时分,西晒阳光透过钢格栅缝隙将石砌墙面照亮的时候,建筑师将光影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特殊形式运用于建筑空间中——“小钢屋”本质上是一次以体验自然为出发点的建造实验。
▲ 小钢屋墙身大样
▲ 小钢屋楼梯间光与影
由于场地东面是堡坎以及高于场地的村路,因此建筑师先是浇筑了一道钢筋混凝土墙,然后在朝向室内一面用海东石砌筑墙面,形成了具有度假氛围的背景墙,所有的开关插座、壁炉、空调位及物品柜等均以壁龛的形式嵌入在石头墙内,保证了石砌墙面的完整性。石头墙的粗糙、木质界面的温暖以及钢的精致,几种不同质感的材料在阳光下,共同形成了特别的空间氛围。“小钢屋”的设计反应了结构与空间之间理性的关系,在材料和建造方面,建筑师表达了清晰的建造逻辑和朴素的在地建造观念。
▲ 小钢屋分解轴测图
▲ 材料
▲ 总平面
▲ 组合平面图 -上院
▲ 组合平面图 -下院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大理慢屋·极目度假酒店
业主单位:重庆慢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大理市海东镇文笔村
建筑面积:改造前1110 m2,改造后1785 m2
设计时间:2015.3-2016.6
完成时间:2017.4
开业时间:2018.10
建筑师:IDO元象建筑、重庆合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CAS千迈设计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梁小龙
500多一晚上
寺庙
喜欢
竹子当方通吊顶用好有创意~很用心啊。好想法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