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找到你想要的毕业生活(关于Gap year、工作和念书的碎碎念)
有人说大学毕业需要gap year 来认清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而我因为自身的原因不得不gap这一年,毕业后在家的一个半月里,感受过推掉心仪学校offer的心痛,也体验过闲赋在家的内疚。当我从安乐窝里挣脱出来之后,有幸接到了知名的企业文化专家的邀请,与他共同创业,负责可研、村庄规划以及农宅设计。因此如果你想试错,不妨用一点时间把你理想中的事情尝试一遍。
刚走出学校的我懵懂的进入了设计院工作。半年的画图同时穿插着周末去偏远地区寻找项目。我在设计院的日常工作是画总图,尝试各种各样的分析图;我创业的项目需要努力开拓市场,然而日常是自己和小伙伴贴钱去偏远的地方调研,努力找机会给别人做咨询。大半年里事情都不顺利,最后我决定停止工作,放弃创业。
总而言之,我所面临的问题:想工作但找不到满意的,想读研怕自己考不上,想出国担心没有钱,想创业又没勇气...... 最后选择了尊重我的初心:港校。
一年后,在研究生毕业面临再一次失业的时候,终于得到真·大佬解惑:刚毕业面临的迷茫中,工作不满意,一方面是没有进很满意的公司,也有可能是公司满意薪资不满意,或者职位不满意,当然也有所有的都不满意。如果只是对薪资和岗位不满意,请放下对薪资或者岗位太大的成见,这个社会对应届生最残酷也最友好,有无限的可能,但也一定需要付出些什么来收获经验。刚去公司,可能不会接触高大上又核心的业务,但是务必去找一个愿意带你成长的人,你的阅历将成为你的底气。
在我看来对于工作的选择无非平台、薪资、工作地点以及工作内容这个选择,请你根据自身情况给这四点排序,然后去找目标公司。结合一些已经工作的大牛给我的意见,我认为刚毕业的你们主要应该关注平台和工作内容,好的平台和工作内容能让你成长。
考研,这个没有太多的发言权。难是肯定的,但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考上,别人说再多也没多大用。
如果你需要时间来考虑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不妨用一点时间试试你理想中的工作以及创业等等,这就是gap year的意义所在,不要担心追不上自己的同龄人。
1.2 尊重创业
请不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创业,尤其不能抱着找不到工作就创业的想法。如果创业:(1)请务必事先对即将闯入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2)请务必明白金钱的时间价值和时间的金钱价值;(3)请务必对自己创业失败做最坏的打算。以自身为例,因为高估了自己面对复杂社会的能力,一度在创业阶段出过各种幺蛾子,甚至花光了自己最后的积蓄仍然没有办成一件小事。所以,请用谦卑而敬畏的去面对现实。
1.3关于留学,你不得不知道的是
留学择校其实是个有意思的博弈,存在着所说的学术鄙视链,也有人对某个地点有莫名的向往。而我把留学目标放在香港和新加坡,原因有两个:1.学制短,学费低 ;2. 离家近,华人多 。
至于英、美、澳这些国家或者学校的选择,我想你既然关注这个话题,那应该有相应的了解,都有强势的学科,水与不水不置可否。我的学习生活总结下来就是,老师上课告诉你需要学那些东西,给你书单,给你大纲,自己去实践。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学术氛围不同,归根到底,你学到了多少,是你自己用了多少功。
1.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方向的选择,鄙人总结如下:1.专业相关 2.有前景 3.有排面 4.喜欢(排名不分先后)。有前辈警告:当你选择在大方向进行转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受虐的准备,无论内地的研究生还是留学的研究生,最扎实的都是大学这四五年学来的知识,可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最新的,但专业的思维肯定是最扎实的。一但转到完全陌生的领域,你要面对的是上课和你瞪眼睛的老师,下课和你争论不休的teammates,以及毕业后对你专业结构怀疑的HR。我的指导老师告诫我们,用最长18月的时间学会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自如是两码事。
2.1 我听不懂
我在香港的第一节课是基于ArcGIS的应用,老师用平而慢的语调在讲台上说了2个小时,期间我的焦躁无数次战胜了睡意,因为,我听不懂!每个单词我都知道,但是当它们连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是你最熟悉的陌生单词。对于完全不熟悉学科及课程,我只能说,焦躁全程陪伴着我,甚至会让刚开学的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给雅思或者托福送钱了。
这个情况持续了有半个学期,当适应了每门课出现率最高的词,我发现,研究生的课程是本科课程的深入、延伸或者补充,哪怕是没接触过的课程,当我理解后,对以有的知识会有很好的补充,甚至,很多课程就是留在当地工作的实际操作方法。
体育馆=考场?
2.2善用学校资源
学费虽然高,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很多。比如在港校,非本地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到星巴克的咖啡券,免费的洗牙服务,免费的眼科检查服务,免费的x光片,每个月免费的体测等等等等,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学校资源对你学业和就业的帮助。
就我所知,香港的高校都有就业发展协会,这个部门能提供不限于简历修改,求职信的写作,模拟面试,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辅导,肯定比在一些微信公众号上花几千上万改的靠谱。其次他们会提供专业模拟面试,根据不同方向制定问题,模拟真实面试环境,并且提供面试思路。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预约类似无领导小组的面试。
另外,这个部门的staff会根据专业,兴趣推荐一些有意思的公司(校企合作之类的)。此外,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也需要充分利用,这其中会有我们感兴趣的大数据资源,比如香港的地产成交情况等等(这里只针对港校)。最重要的!香港八校联合图书馆卡,这个在香港八所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免费办理,在学生证生效期间,你可以用这张卡出入八校的图书馆,借书,用电脑,找资源都可以。
每天都能在大神设计的建筑下走来走去
2.3 安全第一
选择留学大概是你离家最远的一次经历,你要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独自生存,要面对语言不通的窘境,也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请在留学的日子里每天提醒自己一边,你是来念书的,不可否认我们需要吃喝玩乐,但这些都建立在你能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因为语言、文化甚至教育背景的原因,你可能需要非常努力,学起来都会很费劲。
所以留学的日子,请你确保自己完成学业之后,去参加party,去旅行,去玩游戏等等。你可以尝试本土的圈子,但请你保护好自己(这句话男生女生都适用,尤其在有些国家和地区)。
我在读研开始是冲着继续深造——读博这条路冲刺的,因为不想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算法,以及好不容易补起的数学、统计学等等。所以选课开始,我就成为一个铁头娃,找严厉的导师,还要自定课题!
在这里加一句,读博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如果真的有这个计划,请在没有来学校的时候就做好准备,提前看好老师,发邮件附上你的proposal、简历和文章等材料,然后看能否做一个兼职的研究助理或者教学助理(混个脸熟,同时方便老师了解你的研究能力,学术背景)。请一定开门见山的谈论你想读博,因为有的老师会在这一学年里考察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研究,比如所有考试全A,论文发表等等。如果本科学校的任课老师和海外学校的老师有合作,可以尝试让内地的老师推荐你,这种方式可能会稳妥些。最后一种方式就是,不断的写套磁信,去找那个看中你的伯乐。
3.1论文是个硬骨头,请做好磕掉牙的准备
如果你也希望读博深造,走向人生巅峰,迎娶··· 咳咳说远了,那么请你务必选择写一篇大论文(港校的课程一般以授课制为主,有些专业可以不选论文以选修课补齐论文学分)。如果你想在研究生阶段留下点成果,可以选择论文或者一个project(不同专业可能情况不同)。不过入学的时候,老师就会对论文难度示警,一个是难,另一个是你不知道会遇到怎么样的指导老师。不建议所有的人都选择论文,这是一件比考三门选修课还难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必要,请选择三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通常香港的论文或课程设计,都是一篇完整的英文论文(特殊专业除外),具体哪些要求根据学校和专业要求不同,会用turnitin查重,并且会永久保留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让后来的学弟学妹们看,所以如果不想成为污点,就请认真对待。有的论文2学期,有的3学期,根据老师和个人进度可以调整,不过选定之后,过了课程的调整期就不能放弃了。
论文的学分很高,一般6-9学分,相当于2-3门课,所以对最后的绩点影响很大,认真选题,认真准备,认真写以及认真答辩。一般独立完成后没有逻辑硬伤没有抄袭,老师不会抓着不放。我的论文完成度还算不错,被supervisor按创新论文推送到香港测量师协会发表,论文也拿了A+,更厉害的是室友的论文被推送到美国工程师协会发表,前段时间和藤井光院士同台演讲了。
3.2从RA 到 PhD
提到读博,RA是个绕不过去的坎,research assistant 意味着你是老板课题的打工仔,为研究成果付出过那么老师的论文也不会忘记带上你的名字。很多老师收PhD对于已发表的论文有严格的要求,那么RA就是积累自己发表论文的最佳途径,RA做着做着,就可能会有拿到PhD名额,身边的很多同学选择这种方式。自己的RA之旅走到一半,就选择了进入职场。
PhD的压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首先是毕业论文,一个完整的学术论文,从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努力,其中的某个章节或者一部分想法会投递到一些期刊发表。
我的老师给我规划的读博路线是:2年RA+2年MPhil+3年PhD,前后加起来要8年,所以我选择赚钱糊口。但是房地产或者设计的就业,香港和内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下面会详细来讲。
4.1 实习&海外实习真的有用吗?
这里只了解香港和美国的实习,所以就以这两个来举例子。香港的短学制以及高强度的课程,让学校和移民署对授课制的研究生实习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授课制的研究生在有课程的学期里,只能参加校内实习(part-time的RA或者TA),在课程没有完成的暑假,可以参加校外实习,但必须由公司给学校发正规的实习协议,学院审核通过后会给你一份证明文件,配合移民署随逗留签发给你的NOL你才可以合法实习。
从项目眺望办公室
回归正题,无论海外还是内地的实习,只要不是为了一个实习证明的签字,那么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有在内地实习过或者工作过,那我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以我在香港地产实习为例,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的一直是以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样板来发展的,从住宅商品化,到保障房再到房产税以及未来的地产金融。我在香港实习了2个月,接触过香港的竣工验收,报建,强排设计等工作,因为全公司只有我一个实习生。只能说在一个各项制度都很完善的成熟房地产市场,你所接触到的工作更系统,更有前瞻性。
当然能实习的前提是,你在暑期(6.1-8.31)之前没有修完自己所有的学分。通常5月31日,一年制的授课制研究生就完成所有学分,学校就不再为你提供可以实习的证明了。我能实习是因为我选了论文,所以有第三学期(也叫summer term),而我又完成的比较早,就等统一答辩,所以program leader了解情况后给我开了证明。如果是一年半或者更长的学制,那就找到实习的公司,再联系学院,试一试海外实习吧,你会收获:更成熟的房地产、设计或者咨询的经验,以及和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同事共事的经历,真的很难忘。
4.2留港工作 or 当个海归
A.针对地产
通常而言,香港地产的工作人员都是有3-5年的咨询、施工或者设计经验的人转到地产,因为香港的测量师、建筑师以及工程师的牌(对应内地的证)是需要实际项目经验来提问的,因此普遍具有很强的工作经验。无论在哪里,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例如咨询到地产投资,施工到工程管理,设计到设计管理,这样的工作结构需要3-5年的详细职业规划。
当然香港的地产也有各自的管培生,只不过竞争会激烈到怀疑人生,比如港大的博士,哈佛,伦敦政经的等名校的对手。 此外,留港工作需要主动去是适应广东话和英文的办公,因为工程方全都是讲广东话(不要排斥!香港的local都可以把普通话讲得很好,你没有理由和借口学不好广东话!)。
另一个选择是直接回内地进入房地产市场,虽然管培生的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因为公司多,市场大所以机会更多,也不会出现那么夸张的博士来和你竞争。
此外,在校期间,我们的老师或者实习领导会给我们传达,先去设计院之类的技术岗位锻炼几年,然后再进入地产。不可否认的是,一线的工作能提供很好的经验,但为什么地产公司还是会直接从应届生里培养设计、工程的人才,而不是全都从设计院,施工单位挖人呢?一步到位和曲线救国,都是能让你走上这条路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喜爱去选择,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B.其他的工作
我的实习就在招商蛇口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而出生海外发展事业部,以香港和深圳为大本营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声音。从实习开始,我就在香港上环的办公室里,体验到了和优秀的人共同工作的乐趣,这里有清华学长投身建设,有哈佛大佬带队投资,也有顶级的博士们组成管理团队。
如今的地产,身已步入暮年,却有年轻的团队以及互联网持续输血,一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步履维艰,但负重前行。不得不说的是香港传统行业非常专业也非常多: 金融、律师、医生、地产、咨询·······之所以把金融放在第一位,是因为香港的地位,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我们国家和国际市场接轨最完全的地方,君不见我们有了A股上市,但依然有大批的企业赴港上市。因此尽管有很多看空香港的新闻,真实的香港还是需要亲自体会。内地工作的选择就更多了,互联网、汽车制造等一系列的工作机会,看文章的你应该比我清楚,就不一一列举了。
5.1生活在香港
对于有些人而言,香港是寸土寸金,遍地黄金的城市;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对内地人非常不友好的城市,高物价,高房价,棺材房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度矛盾的城市,有钱人能在这里买到全世界所有的东西,而穷人可能住在劏房里只有一席之地。这里一顿普通的快餐,在深圳可以吃同等质量的三顿;这里一间卧室的租金,在深圳可以租到2室1厅的豪宅。
5000港币/月=不足4平方米的房间,唯一的安慰是海景
5.2 价值所在
这一点大概是我体会最深也最不想分享的一点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围绕的都是钱,不同的行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说法,例如投资、利润、收益、负债等等。每一个词你肯定都不陌生,当有人能明白这些不同名词背后数字的关系和意义的时候,财富的层次就被划分出来了。为什么华尔街的人用“骗”或者吹牛的方式就能一夜暴富,而你累死累活的加班画图,只能拿让人心酸的工资呢?
前段时间,一本名叫《韭菜的自我修养》火了起来,看完只有感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金融、投资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在我大学期间,学校也开设了工程经济学,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些的会接触到投资、金融以及经济的这些课程,但是自诩“设计师”的我眼里只有画图、模型、空间这样的专业知识,而收益率,金钱的时间价值这些所谓的选修课的内容,我是不屑于去看的。
来到香港,我的必修课里最难的课程叫Financeand Investment 。别的课程中,我可以用3万个城市相关数据证明这个城市多么有活力,但在这门课上,我甚至没办法判断我今年投资100块,3年后别人返还我180块我是赚了还是赔了。然而这个知识,只是香港的初中生,高中生必须要懂的知识。
所以无论哪个行业的朋友看到这里,我都真心的希望你能放下对金融或者经济的偏见,认真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当你懂了这些后,你可以在读新闻的时候分析出美联储加息,会给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带来怎么样的波动;或者央行降准,会给你的存款或炒股带来怎么样的影响,然后结合你看到的新闻,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颗有修养的韭菜。
5.3不要在意年龄,你只是还没到该发光的时候
因为要切题,所以也要提一提年龄和同龄压力(peer pressure)。我周围很多和我一样大的朋友已经在香港给自己奋斗了一套房子,也有比我年龄小的同学,已经身居要职。最开始我是拒绝提到年龄和阅历不等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但久而久之就发现,有的人埋头拉车,有的人抬头看路,但走的最远的一定是抬头看路后继续低头拉车的人。
慢慢来,比较快。
谢谢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