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经验|“爱折腾”少女横冲直撞重返哈佛之路

稿定设计导出-20190616-122140.png

王碧琛-西南大学 园林

GPA:3.5

托福101

OFFER(截止发稿前):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MLA1

宾夕法尼亚大学 MLAI

弗吉尼亚大学 Path 2.5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MLA




自我/Myself 01


对看到的很多事物都有抑制不住的好奇心,并且一定要自己亲自试试。从很小就开始自主学习的声乐、舞蹈、播音主持、围棋、国画、书法到后来的钢琴、素描、水彩,偶尔还能拿几个小奖,这些让我在学生的各个时期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全能型选手,活跃在各种平台和活动中,算是一个很容易被看到的人,也确实为此拥有不少机会和圈子。而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社恐患者。长大以后,喜欢旅行,偶尔摄影,比起在聚光灯下,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做这些喜欢的事,后来发现,这也是我喜欢景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是一个相对孤独的、安静、容不得浮躁的创作过程。



1560826762(1).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性格及个人特点:经典款的水瓶座女生吧,思维活跃跳脱难以捉摸。间歇性人格分裂,持续性胡思乱想大概就是我的日常状态了。挺追求自身的独特性和独立人格养成的一个人,就是总想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实际上,老季对我的评价就是:你怎么就总和别人不一样)。

可能因为父母都是大学老师的缘故,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开明的教育,他们用对待大学生态度来对待我,没有过多的束缚。他们对素质教育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很看重,却没有对我的学业及个人发展做过多严格的要求,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我独立自主以及天马行空的个性和特点。家庭给予我的这种教育和个人空间,以及这些带给我的独立人格和自我管理能力,给我在后来奋斗的道路上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


摄影作品1


1560826871(1).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摄影作品2


IMG_0093.JP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爱好的书籍

我是个蛮多变的人,不同阶段喜欢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会因为生活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还很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各种名人传记和古典文学,前段时间比较累得时候喜欢看治愈系小说《灿烂千阳》、《岛》啊这些。最近呢,温习《人类简史》并同时着迷与《未来简史》,信息量广泛而庞大,非常过瘾,推荐!




喜欢的艺术家/Artists 02


比起现代艺术,我对古典艺术更来电一些。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家的传记以及他们的作品看得比较多,作为我对于艺术方面的启蒙,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先驱的故事和艺术作品总会让处于不同时期的我有新的感受。他们让我看到的是在强大宗教信仰和人文主义情怀之上艺术最纯粹最自然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背后又是无数宗教故事,前人记载或后人杜撰,真假虚实,令人欲罢不能。最近在看的书就是傅雷先生写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也一直对丹布朗的系列小说《达芬奇密码》、《地狱》感到痴迷。


喜欢的电影

宫崎骏系列、迪士尼系列以及漫威系列。


曾经在高中就做过关于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研究叫做《宫崎骏动画电影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篇研究性论文当时还获了优秀奖。也是他的动画,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最原始最具象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万物有灵,相信人与自然有许多矛盾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也相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值得期待的。


其实算是一个不太喜欢看电影的人吧,一直处于一种觉得文艺片有点矫情、动作片看起来头晕、悬疑片看完做噩梦、战争片看起来太血腥、历史片看完会很困这种状态。而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和科幻电影看完是真的会感到开心和想象力的激活。对于我来说大多数电影题材,看书要比看电影来得更加有意义。当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无法比较哪个更好。

宫崎骏电影海报、幽灵公主.jpg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景观/Subject03


最终决定学习景观的道路是曲折的。可能因为父亲学工程的缘故,冥冥之中从小就想当设计师,当时还不知道究竟设计为何物,景观为何物,只知道我可以将脑子里想象的世界真实的呈现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但到了高中毕业想选择学设计的时候,却遭到了一向开明的父母无比强烈的反对,他们太了解这个行业,这不适合一个女孩子。但命运没有妥协,因为高考的失利,虽然没有填报任何设计专业的我,作为录取学校的最后一名被调剂到了园林专业。而后来的学习生活也确实让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质疑,扑面而来的各种工程制图和手绘图纸,伴随着熬不完的夜,刻板的设计专业课和不争气的健康状况消磨着曾经的热情,还有不被认同的专业前景和不太好看的工资待遇。
在很迷茫的时候,我大二的时候选择了辅修金融作为第二学位(也算是满足父母的期待),看看这个最热门的专业可以带给我什么。同时修两个强度很大的专业是很作死的行为,一路摸爬滚打以还不错的成绩把课程修完,确实觉得金融是一个挺锻炼思维,扩展视野又多金的专业,但,就是觉得自己少了些灵魂啊。所以到了不得不决定出国考验方向的时候,还是遵从了初心选了景观,并决定换种方式跳脱出学校甚至国内课程的思维模式,用更广阔的知识体系和视野重新审视它,而经济理论的充实也给我了新的视角。( 真理就是这个年代,学什么都不白学


关于实践/Practice 04


交流经历

大学期间的交流经历主要有两次。一次是代表中国青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的2016年联合国青年代表大会。另外一次是大三的时候参加了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暑假项目Design Discovery。这两次交流经历对我的三观、个人发展和后来的申请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青年代表大会

在大一下的时候,偶然了解到了联合国青年代表大会这个组织,因为一直对时政很关注,对很多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以及长久以来对于一些国际问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小想法,我通过了申请和面试,非常幸运而光荣的成为了2016年中国青年代表其中的一员参加了联合国青年代表大会(王源是17届的哈哈)。


联合国大会现场

1560829121768517.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联合国议会大厅

1560829236157605.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那次在联合国的与会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参会期间,不同国家有志青年们会集结在一起,我们以 4-7个人为单位分别讨论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每组配有一个在社会公益上有一定经验和造诣的 instructor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通过调查实践讨论出某项发展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在联合国三天会议期间进行 presentation。我们为本次的讨论和最终的会议做了很多准备,这些准备不仅仅是刻版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及社会公益的真实案例和实践,包括去一些大公司、幼儿园、生态环境堪忧的特殊场地实地考察让我们真切的去感受这 个世界有太多地方可以去关注并值得去付诸实际的探讨和实践,无形中为我树立了新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基于我所接触的专业金融和景观,我选择讨论的发展目标是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本目标意在“Making cities and human settlements inclusive, safe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我们小组的成员来自中国、菲律宾和美国,经过tutor和我们交流最后选定了以中美两个为典型案例,并进行对比来提出和解决当今世界上城市和社区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见到约翰哈佛先生
1560828201(1).png photo credit to Bichen Wang


在中国方面在城市尺度上进行讨论的,发展中国家城市的飞速发展一直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其中社会资源供给不足以及过快的发展和建设速度无法充分考虑到长远的城市发展需求最为显著,以至于造成大拆大建过程中的社会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因此中国的许多城市并不是可持续的。 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很早就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稳定的城市形态,问题更多的出现在因文化政治等问题导致的社区之间的过分独立和单一性导致的一系列安全、失去活力的问题。

非常难忘的是我们当时在 Dickson University进行前期方案制定,并且时间比较紧张,也要定期向一些企业家和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做presentation.所以经常大家会一起在宿舍休息室里熬通宵进行头脑风暴,做思维导图,相互争论,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过程。在我 接触 了景观和金融之后, 读了国内外的 相关 书籍,其 Jane Jacobs 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给我的感触最深,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城市和社区的概念,她对城市和社区的深刻感知和讨论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策略不仅仅是美国城市和社区的未来出路,更值得很多其他的国家借鉴。

因此我提出对于中国而言,大多数的城市问题是与政治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的,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盲目扩张的问题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协调运作,而不是某一部门 因发展指标需要拍脑门的结果,城市规划也不能只是以近几年为目标而是以百年分割点长远分析,将新旧城市街区和谐融合。而实现这些,景观师规划师的介入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美国的社区安全问题,就要通过社区功能和商业多样化来实现,而不是以某一单一功能集群为主导,这样会大大提高人流量和社区活力,将低效率的强制监控变成高效的自然监控,同时也要注重社区公园即社区开放空间的建设,为美国社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当时我们的很多想法在现在看来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热情,深切的体会到了自己的声音可能真的会对这个世界起到一点点影响

也是在那次参与联合国活动期间,我第一次走进了哈佛,MIT,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名校的校园参观,摸了已经被摸到发光的约翰哈佛先生铜像的脚(听说可以带来好运气),听到了耶鲁校园里的久久回荡的钟声,撞上了MIT大二学生的学术成果展被一块块液晶显示屏上的动态数据震撼得五体投地。也是那次,坚定了我一定要去美国深造的决心。

GSD Gund Hall

1560829842350662.jp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GSD暑假项目

2018年的夏天是继2016年那年夏天之后第二次走进哈佛,抱着咬牙一试的心态,在距离哈佛GSD暑假项目DDL只有不到一周时间的时候我才把符合GSD申请要求的托福成绩考出来,并且在申请已经截至觉得自己毫无希望的时候收到了offer。这个时候的自己是带着对国内景观教育的迷茫去的,我太迫切的想要去全世界最好的设计学院看看(GSD墙上的标语)景观到底是什么样的,我选择的未来到底可以做些什么。GSD对每一门学科的包容以及对人的尊重令我有强烈的归属感,参加这个项目的人形形色色,从大一新生到半百大叔,从退伍老兵到藤校毕业生,还有生化、社科方面的博士生,只要你有对设计的热忱,即使你之前做的事情毫不相关,你也可以在这里有所作为并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而事实证明,当不同的个体带着不同的思维去思考景观问题时的确产生了很大的碰撞,这些碰撞让我们看到了景观更多的可能。


项目的主持人时Jeff Klug是个特别有热情且认真的老头,主持了这个项目十多年,他说他花了十六年时间不断地完善一个小住宅项目,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方案做得完整而精致,他的一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Be Focus, be selective”,也意识到对学术的专注其实一直是我身上最缺乏的部分。整个summer program分成了三个project,做了无数的presentation,从基础到创作,从抽象到具象,从局部到宏观,循序渐进指引我们进入景观的情境中去。


在一次次和导师和教授的交流中和他们对我的鞭策和评价中,我逐渐确定了自己探索的方向。可以说,是GSD给了我真正的景观启蒙,也正式为我打开了景观世界的大门,让我找回了当初懵懵懂懂时对景观热情,并为这种盲目的热情指明了方向。Gund Hall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仿佛置身其中的人不会感到疲惫,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图画的累了就在每一层走一走,看看别人在做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遇到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停下来,即使不认识也可以问一问,对方会很耐心兴奋的与你分享,所有的负面情绪在这里都可以转化成一种热忱。


GSD没有告诉我景观到底是什么样的,却告诉了我景观可以是什么样的。他需要每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试图打破景观地某种边界,让景观设计不再只是很多人眼中的设计师的理想国。(还记得项目的最后,导师Greta坚定地对我说:I think you can be back. You really can! 这成为我重返哈佛的力量源泉。实际上,在申请季最后的紧要关头,Greta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我完善作品集,写好每一封推荐信。)


GSD Gund Hall

1560829968(1).png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汇报

1560830021(1).png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结业典礼和毕业典礼

1560830163(1).jp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作品/Project05


主线

作品集没有特别明确的主线,但整体的概念就是“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将一个消极场所变得富有价值是个很有趣的过程。项目包含城市公共空间、棕地和工业重地。


项目简介

Project1 -LINEAR WAY TOWARDS HISTORY

最喜欢的一个项目,所以虽然是小尺度也放在了第一个。感觉从概念到形态都很酷炫,是对历史的追忆却充满着未来感,为这个项目打了长轴半米的3D模型,特别爽。


项目场地位于南京外郭城墙仙鹤门遗址公园,场地旁边的主干路原为一道高为10m的明城墙,也是著名的仙鹤门所在的场地,因后来人口的增当地居民盲目拆城墙并利用城砖修建房屋,再加上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政府需在该场地修建城市主干道,外郭古城墙被彻底拆除并被现代化的交通路网覆盖,在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为了恢复人们对与古城墙的记忆,本项目利用一条步行轴线从覆盖城墙的主干路底部贯穿马路,将遗址公园与马路对侧住宅和商业区连接起来,在这一条狭窄的动线两侧打造具有韵律变化的空间,利用地形和象征性元素还原从前的人们从城墙外到城墙内所经历的视觉和感觉上的体验,利用space abstractiond的手法重现人们对古城墙的回忆。


项目介绍+模型


1 项目简介+模型.jp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单元空间生成过程


2 单元空间生成过程.jp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平面

3 平面.jp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效果图


1560830713(1).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Project 2 - LIVE WITH WATER

GSD暑校做的最后一个项目,被教授和导师评价为“amazing and crazy”? 并且引发了“What’s the nature”的讨论,回来之后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整理。


经过对South Boston的climate、sea level rise、water utility、以及各种城市因素、城市历史政治背景的研究和对Boston seaport 场地调研,发现场地面临着地表径流污染、潮汐腐蚀堤岸、缺少污水排放管道等种种问题,因此项目主要针对该码头存在的这几个问题从形态到功能进行探究,主要应对地表径流与涨潮这两个问题,通过上下交错的地形形成淡水净化和潮间带两个处理系统,以场地和周围环境的肌理以及水流方向延伸出场地的基本格局,以自然水流形态为原型作为平面及立面的形态,通过地形的变化,利用盐沼在潮汐环境下的自然生长,湿地对地表径流的净化作用,以及场地的多层结构扩大人的活动空间并来解决场地问题,最终打造出可以利用潮汐和地表径流形成生物栖息地和适于人们活动并与水互动的海岸公园。


项目介绍

1560830837(1).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前期分析+策略

1560831248(1).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形态生成+平面

1560831310(1).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效果图

1560831465(1).png

photo credit toBichen Wang




关于留学/Abroad06





文书主题
因为我对景观的理解和态度的生成过程真的是跟着很多宝贵的经历走下来的,所以整个文书的逻辑和内容都生成的很快,差不多一次成型,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主题和探讨,主要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视角带给我对景观的理解,和我所看到的景观的可能性,最后是我将来想要探索的问题和方向。

申请总结

在去年过年决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之后就开始疯狂弥补以前精力分散欠下的债,恶补在专业素养方面的缺失,狂刷RAC内部课程视频,找书单,练软件,记得当时在暑校期间和小组课有时差,有时大半夜从studio回住处还要上两个小时课,当时看着grasshopper里一片一片的电池感觉脑子要瓦特了,有时定着大早上的闹钟上完小组课再赶去学校听lecture。


语言准备的相对比较早,但学习时间分散,也是拖了将近一年,好在去年8月从GSD回来之后因为一个半月各种presentation的洗礼口语出现了质的飞跃,飙升到了27,托福勉强过了藤校线。也是八月从GSD summer school回来之后,非正式开始线上脱产辅导作品集,当时进度条几乎为0,以及在老季和浩然的审视下确认了自己的“类转专业”学员的尴尬身份,正式进入焦虑。九月被老季的连环夺命call催到线下正式开始疯狂拉作品集进度条,以大概二十多天一个项目的速度弥补着自己曾经在专业上欠下的债,边做边学,其中一个项目还重做了两遍。直到几个藤校DDL的前几天还在不停改改改。作品集真的是改不完的。


好在我是一个在重压下会很容易出效率的人,于我而言解决焦虑的办法只有把工作做完,别无他法,所以面对老季的每日一句“怎么样,一会儿看一下”,会硬着头皮维持进度,明明是只rhino菜鸟,只要老季对我说“建个模看看吧”,就可以两天内扣一个全模出来,然后得到一句“你不说你不会建模吗,我觉得很ok啊”可以开心一天。申请期间,完成指标就是解脱。

申请经验

1.尽早规划专业方向和申请时间线,好的作品还是很需要强大的功底和时间的磨砺的。

2.语言这种事情可以很早开始考,毕竟一次成型的大神还是很少。而且千万不要和作品集赶到一起,很难出成绩。

3.有一些社会经历和海外交流经历是很有利的,多一些人生阅历,好学校看重的除了专业能力就是综合素质。

4.多沟通多交流,有助身心。

5.实在时间紧张的话,GRE的重要程度可以放在最末位。

6.效率效率效率(重要的事说三遍)


后记

我是个挺能折腾的女生吧,敢想敢做,不怕孤独,不怕喧嚣。一路走来真的很难,但是每一步都不后悔。直到现在,从来不敢觉得自己有多优秀,我也只是个努力过然后得偿所愿的lucky dog罢了。很惭愧的是在本科的这段时间里我并没有那么钻研地对景观进行过很深入的探讨,部分专业素养的匮乏使我在后来的申请季里遭受到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但我并不遗憾,当我将这个世界由体到面再到点如此审视下来,我看到了,也理解到了这个“点”的更多的含义和可能,而有重返GSD读研的我,在以后的生涯中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个“点“将这个世界的面甚至体用我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


想要感谢的人


感谢一路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感谢RAC的各位老师,KAT、周老师、xinyi、各位软件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特别特别感谢老季,堪称能力者、灵魂工程师,在申请季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启发,无论多难都鼓励我OK的,还有来自老季“I’m watching you”的恐惧让我一直不敢懈怠;还有感谢佛系的浩然面对最开始完全不上道的我依然心平气和,耐心指导(毕竟手里还有我的黑历史……)。感谢美丽的天姣老师,强大的文书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还有声音爆炸好听的Manus,天知道我在GSD下offer之前三天收到director面试通知有多慌…Manus的mock interview对我帮助特别大。


还有在RAC结识的几个小伙伴,申请的紧张环境里偶尔互吹彩虹屁,吐槽一下老季还是有点开心的。感谢我在夏校的美国导师Greta, 精神支柱、力量源泉,不论是在美国还是我回国之后,不遗余力的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不仅反复给我确认推荐信的相关事情,还在作品集和申请上给了我很多建议,真的不要太感动。还要感谢男朋友,一直以来当垃圾桶,不断开导我鼓励我。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一路上付出了很多却从未给我压力,做我坚强的后盾,支持我不断向前走。还有,感谢一直很努力的自己。




1条评论
tim
tim2019-06-29 20:07:51 回复 0

厉害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