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在全芬兰地价最高的“钻石”地段——
首都赫尔辛基的市中心,议会大厦对面,
市政府却花了近一亿欧元(人民币近8亿),
造了一所全开放的免费“大客厅”,
无论是流浪汉还是难民,
都可以自由进出!
这里虽然还是叫图书馆,
孩子们进去是为了打网络游戏,
大人们进去可以做衣服、打毛衣、玩乐器,
甚至还能做饭……
这里被取名为“书的天堂”,
竟然一开馆没两天,书架就被拿得空荡荡!
鸟瞰颂歌图书馆
图书馆内的人们
开馆三个多月以来,
访问人数已超过90万人,
每天都有上万人前往。
该建筑也入围了欧洲顶级建筑奖项
密斯奖(Mies vander Rohe Award)的候选名单。
这到底是什么奇葩图书馆?
跟随一条摄制组,
独家揭秘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公共图书馆:
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
点击上方视频,查看全世界第一个
真正关于颂歌图书馆的短视频故事!
撰文 殷紫
芬兰的图书馆制度是全世界第一的。颂歌图书馆于2018年12月6日——芬兰第101个独立日,正式开放。
从1998年正式提案、到后来的公开招标、馆名征集,到设计完工,花了20年。
在2013年的国际公开设计招标中,通过匿名评选,赫尔辛基的ALA建筑设计事务所胜出了。
一座桥,架起一个天堂
颂歌的形状很特别,像一艘庞大的船只,起伏的顶端又好似一片巨型的白云。
整个建筑17000㎡,共三层,内部支撑结构,就是一座铁桥。
图书馆三层结构
图书馆与周围城市环境相融
但其实据设计颂歌的主建筑师之一南安迪(Antti Nousjoki)讲,灵感的出发点,还是在于考虑它的功能:
作为一个地处赫尔辛基市中心,毗邻热闹商圈、火车站和美术馆的公共空间,能够给市民们带来什么样的服务?又能填补哪些缺失的城市设施?
“人们需要的是一个既可以社交互动,又可以独立工作的地方,而它必须基本上是免费的、自由进出的,面向所有人的。”
顶层大厅长达150米
三层:4500㎡的“书的天堂”,不以书为主
桥的上端所支撑的,被建筑师称为“亭子”的,就是顶层“书的天堂”。
周边全部玻璃墙围住,似乎悬空于桥上。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这在北欧冬季,日照极为短暂的天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而被命名为“书的天堂”(Book Heaven),是由全体馆员集体讨论一致通过的结果。
可是开馆没几天,人潮涌动,过于火爆,顶层的书架上的书立刻被拿空了。芬兰媒体纷纷撰文质疑:为什么“颂歌”作为“书的天堂”,书却那么少?
建筑师南安迪说:“图书馆必须储存大量的书——这种陈旧的布尔乔亚式观念,拖了当代图书馆设计的后腿。
有些人固守这种19、20世纪的概念,搞得图书馆越来越不受欢迎,也导致了现在世界上好些地方的图书馆都维持不下去,不得不关门。
在全芬兰最贵的地盘上,造一个大楼,却把大部分空间用来放实体书,也是不合理的。”
在建筑师看来,“书的天堂”更像一个书店的概念,这里基本上陈列最新最热门的书,流动性很大。而不是传统书库概念,永远是一样的内容。
这里的书架只占了整个层面4500平方米中三分之一的面积,建筑师把书架设计得比较低,适合随手翻阅,人们来随意浏览,偶尔发现一些惊喜。
顶层是整个颂歌图书馆唯一能找到书的地方。这里的10万册图书,只是整个赫尔辛基公立图书馆系统350万馆藏的一小部分。
这里实体书虽然少,但人们通过图书馆网络,可以随时查阅自己想要的书,并且选择到离家最近的分馆取书,也可以在任何分馆还书。
图书馆有数量众多的电子书和有声读物供出借,还可凭图书卡登录网络,借阅120个国家,60种语言出版的近6千种杂志和报纸。
所以传统书籍虽然仍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却只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迎合现代人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图书馆必须提供对用户来说更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顶层阶梯式阅读区
三层也是整个图书馆最开放和活跃的空间。凌驾于嘈杂的街面之上,视野开阔,适合读书写字、冥想发呆。大面积采光,大面积的台阶式区域可坐、躺。
顶层为360度全玻璃幕墙,玻璃上有白色斑点,是特殊的定制玻璃,为了在强烈的太阳光照情况下,缓解室内形成的巨大反光和热度
然而这里并非禁语区,人们可以自由走动、交谈,因为景观太美,甚至还有不少人带了行头来表演,来拍艺术照的。
顶层儿童区尽头的故事屋
还有飘着香味的咖啡、点心、茶歇区域,也有满地爬着婴儿的儿童玩耍区。
南安迪说,对于是否要把开放式儿童区设置在顶层一端,建筑设计团队和图书馆员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论。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孩子和家庭是图书馆的重要客户群,不能因为怕孩子吵,而把他们分隔开,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结果开馆后,儿童区附近那一片,成了自由职业者们最喜欢蹲点儿的地盘。虽然是全开放,由于收音特殊设计,不会嘈杂。原先怕孩子吵闹、影响其他用户的担心完全不存在。
首层空间与市民广场无缝衔接
一层:市中心的免费大客厅
颂歌的支撑结构,就是一座铁桥。而桥的下端,是开放底层大厅,好比室内广场,连接户外活动空间。
具有雕塑感的木制拱形元素
这也是整栋建筑最嘈杂的部分,除了信息服务台、还书借书,还有餐厅、电影院和多功能报告厅。
一层电影院(效果图)
电影院外部休息区
公共休息区
在市中心和朋友汇合,走累了歇个脚、上个厕所、喝口水,这里都是最佳选择,没有保安来驱赶你,也没有繁复的安检设施。
二层:汇集各种黑科技,
还可以打游戏、缝衣服、做饭……
而躲在“桥洞”里的中间层,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却是别有洞天。
这一层汇聚了图书馆的精华科技和特色服务,集中体现了芬兰公立图书馆系统强大的公民服务意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用于支撑顶部的桥梁的桁架间,形成了一系列灵活且不规则的空间
相对独立的大开间、工作间,比桥洞下的全开放空间更安静
免费开放的缝纫工作台
宽敞的缝纫工作台、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巨幅海报打印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小仪器,比如塑封、胸章机等等。甚至还有相当专业的木工和金属手工制作工作室。
厨房空间效果
孩子们有专门的电脑游戏室,大人们能玩的东西也不少:专业录音棚、卡拉OK室、琴房……甚至还有一个设备齐全的专业厨房,可以用来聚会请客。
所有这些设备,大多数免费向持有图书卡的用户开放,只需提前上网预约。
一条记者现场制作“一条”布袋
所有机器使用都是免费的,只收取所需材料费。3D材料费便宜得一塌糊涂,每件0.7欧元。
一条记者用电脑激光切割机做“一条”布包所支付的材料费也才几欧元。
还可以免费租用长达3小时的房间:可以最多容纳16人,开会、放电影都没问题。图书馆馆员幽默地告诉我们,用户租了房间后,关起门想干嘛就干嘛。
经过体验,这里绝对是自由职业者的免费办公地点,可以工作,见客户开会,打印扫描等,都不要钱。
用户在免费使用的3D打印机前
不分老幼、不论贫富,为所有居民免费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和娱乐用品——这是芬兰公立图书馆的宗旨。
所以除了书、唱片和DVD这些传统图书馆借品之外,人们还可以在图书馆免费借用:桌游游戏、电脑游戏,手提电脑、iPad、摄像机、耳机、键盘、扫描仪,甚至还有溜冰鞋、滑雪板、网球、哑铃、飞碟等体育用品。琴房提供的各种乐器也是免费的,一些分馆甚至有三角钢琴。
至于五花八门,你想也想不到的东西就更多了去了:血压仪、老花镜、指南针、雨伞、充电器、头盔、电钻、读卡器……
ALA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合影(左一为南安迪)
建筑师的期待:当代公共建筑的未来
颂歌图书馆开馆后,国际各大媒体如英国《卫报》、《金融时报》争相报道。《纽约时报》更是在头版刊登大幅图文,并对比美国一些地方公立图书馆因经费不足、人流稀少不得不关闭。
BBC甚至要求馆方闭馆一天便于拍摄,却被馆方断然拒绝,说这怎么可能,我们是为公众服务的,不能为了迎合媒体这么干。
颂歌图书馆每周7天向市民开放
建筑师南安迪自己谦虚地认为,这是近十年来世界上最具有实验性和大胆的公立图书馆案例。
他还提到,近年来有一个不好的图书馆设计趋势,就是乍一看好惊艳,仔细一看是作秀,华而不实,并没有真正为用户服务。这类建筑有着其他的目的,而非图书馆真谛。
扶梯从首层通向中间层
贯穿三层的螺旋楼梯
从顶层俯瞰中间层
颂歌的三层楼面,是对市中心周边环境三种不同的呼应:
底层:社交大客厅;
二层:工作室/会议室/手工制作间;
三层:读书/写作/休闲。
南安迪认为,因为建筑结构打破了常规的支撑模式,这三层之间并无阻隔,空间流畅,而其中的人和活动也是流动的。
站在螺旋楼梯底部仰视
50年以后,里面的室内设计都可以改变,以适应那个时代用户的实际需求。然而,整个建筑框架和支撑结构是永恒不变的。这样,注定了这栋建筑将是不同寻常的。
从某种程度上,建筑师是从设计出发,尽量保证颂歌将永远是个服务于公众的公共建筑。
赫尔辛基市中心鸟瞰-颂歌图书馆施工中
颂歌图书馆建成后
“在荒郊野外的一座孤零零的建筑,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而像颂歌图书馆这样,和城市生活紧紧相连的建筑,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举足轻重。
所以,建造一个更好的都市领域,是当代建筑师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图片摄影:Tuomas Uusheimo, Daniel Leiviska
鸣谢:颂歌图书馆,ALA建筑事务所
华而不实,乍一看很惊艳,咋就让我联想到了天津图书馆了呢
图书馆是一个提供人们学习的地方,因为一个“书”字捆绑了思维,觉得图书馆应该要提供大量的书才能叫图书馆。可是我感觉现在说学习,大部分年轻人不是在自己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不然就是外面的咖啡店吧。要除了学校的图书馆以外,在外面读书去图书馆的人很少吧。而且在一个地方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要是在我生活的城市,我每天都在那边呆着。
我看着也像一个体验馆,或者叫城市服务综合体,反正不应该再称为图书馆了
回复叶知秋: 颂歌是“服务于公众的公共建筑”,我很赞同,我质疑的是它有多少功能是为获得知识而设计的,这是图书馆本质的用途。
怎么说呢,图书馆提供的氛围不一定是看馆内的书的,不能忽视人对于空间的不同利用啊。比如学校的图书馆,部分是在借阅看书,很多都是在浏览网页或是做自己的工作。
回复叶知秋: 如果设计者的思路在于将科学研究的氛围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他应该在设计中体现两者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将它们放在同一个空间
怎么说呢,图书馆提供的氛围不一定是看馆内的书的,不能忽视人对于空间的不同利用啊。比如学校的图书馆,部分是在借阅看书,很多都是在浏览网页或是做自己的工作。
回复叶知秋: 是的,但那是为以“学习”为需求的人群设计的,我以为这正是图书馆的意义,然而颂歌,你确定人们不只是去娱乐的吗?
怎么说呢,图书馆提供的氛围不一定是看馆内的书的,不能忽视人对于空间的不同利用啊。比如学校的图书馆,部分是在借阅看书,很多都是在浏览网页或是做自己的工作。
回复Charlotte: 信息交流和置换对知识传播有很大的有利影响
“设计师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则是图书馆活动内容的变化。作为快速的社会变革和新的交流方式的产物,图书馆的作用和角色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介更加快捷方便的获取。因此可以想象,一旦图书馆建筑在寻找实际信息方面不再发挥核心和主要角色,那么将图书馆作为信息交流和置换的场所则变得尤为重要。其主要任务是为约会、会议和活动提供一个适宜舒适的场所。鼓励使用者更加积极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和服务也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极强的公共空间。为了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一个运作良好的图书馆必须提供多重体验和经历来促使人们参与到其中。”我赞同这一观点,但颂歌,它有多少功能是与知识传播相关的呢?
重新定义了图书馆这一公共设施对于社会和大众的意义吧,很棒。
很赞,有我曾希望的模样
真牛啊!真正的公共服务设施,真正的便民利民!好想去!
“设计师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则是图书馆活动内容的变化。作为快速的社会变革和新的交流方式的产物,图书馆的作用和角色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介更加快捷方便的获取。因此可以想象,一旦图书馆建筑在寻找实际信息方面不再发挥核心和主要角色,那么将图书馆作为信息交流和置换的场所则变得尤为重要。其主要任务是为约会、会议和活动提供一个适宜舒适的场所。鼓励使用者更加积极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和服务也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极强的公共空间。为了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一个运作良好的图书馆必须提供多重体验和经历来促使人们参与到其中。”我赞同这一观点,但颂歌,它有多少功能是与知识传播相关的呢?
回复Charlotte: 讲道理,这就是你永远设计不出这样的作品的原因
讲道理,我不反对在一个城市综合体的某一层放书,但我不大能理解把这层楼叫做图书馆。
回复Charlotte: 为什么柠檬起来了,名称大于功能?
讲道理,我不反对在一个城市综合体的某一层放书,但我不大能理解把这层楼叫做图书馆。
这个理念太棒了!假如说不够接受的话,不妨设想一个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新式“图书馆”建筑概念。
这样的设计理念既打破了图书馆的固有印象,又在极大程度上真正迎合了公众需求,它已经变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不得不说惊叹于设计师和政治的大胆创新。
他还提到,近年来有一个不好的图书馆设计趋势,就是乍一看好惊艳,仔细一看是作秀,华而不实,并没有真正为用户服务。这类建筑有着其他的目的,而非图书馆真谛。 这说的好像是天津那位吧
很棒的概念。
回复林下之风: 我并不是说颂歌的设计师缺乏逻辑,毕竟这篇短文里介绍甚少,我疑问的是赞美和批评的逻辑
你的观点太固化了,这对于做设计来说太危险了。个人观点而已。
回复林下之风: 优秀的创新是基于对逻辑的理解之上的,直觉性的天马行空也许能建成有想象力的作品,但要成为伟大的作品还远远不够。
你的观点太固化了,这对于做设计来说太危险了。个人观点而已。
回复林下之风: 我追求的是设计的逻辑,颂歌的逻辑是什么?
你的观点太固化了,这对于做设计来说太危险了。个人观点而已。
符合未来空间的主流发展趋势,无定向性空间。
回复Charlotte: 你的观点太固化了,这对于做设计来说太危险了。个人观点而已。
不同楼层的视野阻隔削弱了其他功能与学习功能间的联系
建筑设计理念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认知,应该说是当地的社会福利,制度等一系列公共的因素促成了这样的建筑出现。在中国,还达不到。
回复blue bird: 不同楼层的视野阻隔削弱了其他功能与学习功能间的联系
无论如何它激活城市人群重新进入了图书馆,同时兼具科普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就文中对于传统图书馆的现状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回复blue bird: 来颂歌和接收知识之间并不存在足够强的联系
无论如何它激活城市人群重新进入了图书馆,同时兼具科普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就文中对于传统图书馆的现状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回复blue bird: 知识传播的氛围在一楼是极其有限的
无论如何它激活城市人群重新进入了图书馆,同时兼具科普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就文中对于传统图书馆的现状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回复blue bird: 图书在顶层,它的功能分区和流线并不能影响人们是只在一层活动还是上到顶层去
无论如何它激活城市人群重新进入了图书馆,同时兼具科普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就文中对于传统图书馆的现状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这个是真的强
无论如何它激活城市人群重新进入了图书馆,同时兼具科普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就文中对于传统图书馆的现状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什么时候才能像你一样优秀
回复Charlotte: 怎么说呢,图书馆提供的氛围不一定是看馆内的书的,不能忽视人对于空间的不同利用啊。比如学校的图书馆,部分是在借阅看书,很多都是在浏览网页或是做自己的工作。
这可很难说,在知道颂歌的功能之后有多少人是为了看书来的呢?
回复叶知秋: 这可很难说,在知道颂歌的功能之后有多少人是为了看书来的呢?
那要看有没有这个意义和意向。万达这个空间场所和书馆之类的相差太多,这个建筑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但人们在这里的行为方式或是状态还是有很大程度上看书的可能性的
回复Charlotte: 万达也不是福利建筑,满满的商业气息
那在万达顶层放一层书万达就可以叫图书馆了吗?
回复Charlotte: 那要看有没有这个意义和意向。万达这个空间场所和书馆之类的相差太多,这个建筑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但人们在这里的行为方式或是状态还是有很大程度上看书的可能性的
那在万达顶层放一层书万达就可以叫图书馆了吗?
回复叶知秋: 讨论的意义也不在于说服对方,而是交流逻辑
社会学习同样是一种学习,不是那种狭隘的学习,立意也很清楚,是因为传统的图书馆太过呆板,使得人们失去了性质,这个“图书馆”算是个大突破,更能亲民。如果你硬说它不是图书馆,也没关系,对于一个建筑,定义性质真的很呆
回复叶知秋: 理论的目的是让你厘清自己的理论从而走的更远,纯粹的反理论没有可以借鉴的意义
社会学习同样是一种学习,不是那种狭隘的学习,立意也很清楚,是因为传统的图书馆太过呆板,使得人们失去了性质,这个“图书馆”算是个大突破,更能亲民。如果你硬说它不是图书馆,也没关系,对于一个建筑,定义性质真的很呆
回复叶知秋: 定义的意义不在于限制,而在于厘清的理论。设计师可以对某种理论不屑一顾,但如果他没有自己的逻辑,那他的尝试意义极其有限
社会学习同样是一种学习,不是那种狭隘的学习,立意也很清楚,是因为传统的图书馆太过呆板,使得人们失去了性质,这个“图书馆”算是个大突破,更能亲民。如果你硬说它不是图书馆,也没关系,对于一个建筑,定义性质真的很呆
回复Charlotte: 社会学习同样是一种学习,不是那种狭隘的学习,立意也很清楚,是因为传统的图书馆太过呆板,使得人们失去了性质,这个“图书馆”算是个大突破,更能亲民。如果你硬说它不是图书馆,也没关系,对于一个建筑,定义性质真的很呆
图书馆是供人学习的地方,那么颂歌里有多少功能是为学习设计的呢?
回复★: 图书馆是供人学习的地方,那么颂歌里有多少功能是为学习设计的呢?
图书馆是一个提供人们学习的地方,因为一个“书”字捆绑了思维,觉得图书馆应该要提供大量的书才能叫图书馆。可是我感觉现在说学习,大部分年轻人不是在自己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不然就是外面的咖啡店吧。要除了学校的图书馆以外,在外面读书去图书馆的人很少吧。而且在一个地方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要是在我生活的城市,我每天都在那边呆着。
回复满天: 那在万达顶层放一层书万达就可以叫图书馆了吗?
信息交流和置换对知识传播有很大的有利影响
逻辑较严密
希望小编写文的时候不要带较重的个人情感在里面....看得有点累
观看人间百态或许是另一种层面的阅读
感觉明年的普林兹克要诞生了
回复Raku: “造了一所全开放的免费“大客厅”, 无论是流浪汉还是难民, 都可以自由进出! 这里虽然还是叫图书馆, 孩子们进去是为了打网络游戏, 大人们进去可以做衣服、打毛衣、玩乐器, 甚至还能做饭…… 这里被取名为“书的天堂”, 竟然一开馆没两天,书架就被拿得空荡荡! ”从文章介绍中看,难道不含有对图书馆这个称呼的否定意义吗?
去图书馆这一行为就杂揉着许多其他的行动,像深圳的图书馆,和书城接在一起,本身就处在写字楼林立的市中心,于是书城在临近城市街区的界面有了餐饮,在内部之间联系的地方又有许多文教商店。建筑师后面也说了,这个图书馆的形态是由市民所决定的。
回复Raku: 比较一下颂歌和樟宜机场,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去图书馆这一行为就杂揉着许多其他的行动,像深圳的图书馆,和书城接在一起,本身就处在写字楼林立的市中心,于是书城在临近城市街区的界面有了餐饮,在内部之间联系的地方又有许多文教商店。建筑师后面也说了,这个图书馆的形态是由市民所决定的。
回复Raku: 我再说一遍,我反对的不是在图书馆里加入多功能空间,而是反对以削减图书馆必要的功能来达到创新的目的
去图书馆这一行为就杂揉着许多其他的行动,像深圳的图书馆,和书城接在一起,本身就处在写字楼林立的市中心,于是书城在临近城市街区的界面有了餐饮,在内部之间联系的地方又有许多文教商店。建筑师后面也说了,这个图书馆的形态是由市民所决定的。
回复Raku: 前提是,它需要先满足它的主要功能,再去探索新的形式,而颂歌并没有达到图书馆的公共认知。电子书进入图书馆,与此相反,它是对功能的拓展和创新,而不是在阉割必要功能。
去图书馆这一行为就杂揉着许多其他的行动,像深圳的图书馆,和书城接在一起,本身就处在写字楼林立的市中心,于是书城在临近城市街区的界面有了餐饮,在内部之间联系的地方又有许多文教商店。建筑师后面也说了,这个图书馆的形态是由市民所决定的。
回复Charlotte: 去图书馆这一行为就杂揉着许多其他的行动,像深圳的图书馆,和书城接在一起,本身就处在写字楼林立的市中心,于是书城在临近城市街区的界面有了餐饮,在内部之间联系的地方又有许多文教商店。建筑师后面也说了,这个图书馆的形态是由市民所决定的。
看看新加坡樟宜机场,它也是一个非常美丽,可以看电影购物的多功能机场,但我会反对把它叫做机场吗?不会,因为它确实实现了一个机场需要的功能。我反对的是创新吗?我反对的是模糊概念然后把它叫创新
回复Charlotte: 去图书馆这一行为就杂糅着许多其他
看看新加坡樟宜机场,它也是一个非常美丽,可以看电影购物的多功能机场,但我会反对把它叫做机场吗?不会,因为它确实实现了一个机场需要的功能。我反对的是创新吗?我反对的是模糊概念然后把它叫创新
回复Charlotte: 电子书不配进图书馆吗?我想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出现的时机一定会有人反对它们进入传统图书馆。人的需求本身就是复合的,于是乎去图书馆就存在很多杂糅
讲道理,这就是我不会设计一个综合体然后把它叫图书馆的原因
回复小学生放假了: 看看新加坡樟宜机场,它也是一个非常美丽,可以看电影购物的多功能机场,但我会反对把它叫做机场吗?不会,因为它确实实现了一个机场需要的功能。我反对的是创新吗?我反对的是模糊概念然后把它叫创新
讲道理,这就是你永远设计不出这样的作品的原因
回复小学生放假了: 讲道理,这就是我不会设计一个综合体然后把它叫图书馆的原因
讲道理,这就是你永远设计不出这样的作品的原因
回复希尔: 一个城市中心也可以兼具阅览功能,我当然不反对,我反对的是将醋放进酱油瓶里,然后说这是创新
为什么柠檬起来了,名称大于功能?
回复希尔: 重点是他的藏书量达不到图书馆的大众认知,既然不符合这个名称,为什么不直接叫“颂歌城市中心”呢?
为什么柠檬起来了,名称大于功能?
回复希尔: 名称应该匹配功能,既然不匹配就应该换一个更合适的名称,把图书馆建成城市综合体算什么创新呢?那我在万达某一楼里放张床就可以叫创新住宅吗?
为什么柠檬起来了,名称大于功能?
看了有点小感动
他还提到,近年来有一个不好的图书馆设计趋势,就是乍一看好惊艳,仔细一看是作秀,华而不实,并没有真正为用户服务。这类建筑有着其他的目的,而非图书馆真谛。(建築師吃了誠實豆沙包)
讲道理,我不反对在一个城市综合体的某一层放书,但我不大能理解把这层楼叫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