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完全转载翻译自网站Taste of Cinema,除了翻译的出入外原内容无任何修改。
原文地址:The 15 Best Movie Set Designs of All Time
原作者:Fernando Pompeu
由于原文用了幽默口语化的英文表达,译文在尽量还原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境及专业知识进行了相应的改动,若有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
像电影制作中的其他创意部门一样,布景设计也决定着一部电影的好坏。 然而,除了那些拥有惊人华丽场景的大片,很多电影的布景设计幕后工作往往被人们所遗忘。如果你没有达到一流的工作能力,那么你很有可能在毫无通知的情况下被频繁调遣甚至辞退。这算是作为一个艺术总监或布景设计师必须要面对的不幸事实。
你可能会问,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伟大的电影布景? 是什么让它充满标志性并令人难忘? 是因为设计者卓越的眼界,长远的雄心,或者入微的细节观察力? 还是设计者所创造的幻境、与角色互动的方式、色彩风格主题、纹理图案等这些因素在影响着布景设计的成败呢?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真实的创作过程,让我们接下来仔细盘点下影史上顶尖的十五个布景设计,它们包括了最新的视效大片和过去的经典老片。
第十五名:《布达佩斯大饭店》
设计师:AdamStockhausen
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电影中的布景设计对观众来说总是有些异想天开,比如那些怪诞但有序的场景构思。当然,他所坚持的对称布景和一点透视在以逐帧逐镜的拍摄方式下,更加有助于强调电影独特的氛围。
想想史蒂夫·齐苏(Steve Zissou)在《水中生活》(Life Aquatic)中设计的错综复杂的移动镜头,摄影机在船空间内外穿越的样子就像在拍一间现实中的娃娃屋。实际上,如果有必要的话,安德森的电影布景看起来就像将娃娃屋变幻成现实。
《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这一技巧上更进了一步。这家酒店的粉红色调,对称的客房、面包房和监狱,一切看起来令人感觉年代久远但设施维护良好。由于酒店坐落在虚构的国家(Zabrowka),艺术总监亚当·斯托克豪森(Adam Stockhausen)不得不在视觉上想方设法地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意味着,虚构的当地人文生活等一切事物都是在一系列人造场景(大多数是纸板和胶带制作的,甚至是火车和火车站)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斯托克豪森认为,安德森对手工制作有强烈的偏好(以及对后期数字技术使用的强烈厌恶)增添了电影独特而可信的魅力,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第十四名:《潘神的迷宫》
设计师:Pilar Revuelta和Eugenio Caballero
吉列尔莫•德•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在电影质量方面没有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准。虽然他的电影在商业层面和艺术层面都表现得十分惊艳,但他往往用分裂的方式来阐释温暖。有趣的是,德·托罗所主导的电影制作和布景设计总是受到人们的大力赞扬。如果考虑到德尔托罗拥有特效化妆师的背景的话,这也就并不奇怪了。
总的来说,《潘神的迷宫》算得上是德·托罗的巨作,包括他最黑暗,最成熟和最具雄心的迷宫设计,一切宛如是电影美术设计专业的教科书。将故事二元性的重复主题转化为视觉媒体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设计师雷韦尔塔斯(Revuelta)和卡巴莱罗(Caballero)还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完成了它。
从整个农场磨坊的建设到代表电影所处的三个不同世界精心挑选的色调变化,迷宫成为了幻想、美丽和威胁的集合。电影中始终带着不祥的氛围,随着故事的发展,反派的法西斯主义令人越来越感到震惊。
然而,雷韦尔塔斯和卡巴莱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在于创造了那些令人感到真实、有机、惊悚的幻想场景。看完电影后,估计没人敢再次进入白化人(Pale Man)的巢穴冒险了吧?
第十三名:《红磨坊》
设计师: Catherine Martin
巴兹·鲁尔曼(Baz Luhrman)夸张的电影风格很可能是许多设计师梦寐以求的状态。毕竟,他那独特的高识别度的美学理念完美地转化为了奢华而极其风格化的布景和氛围。看看他对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开创性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处理,让它变成了一部充满活力且具有轰动效应的电影,尽管把电影中那些比生活中大得多的设计搬上荧幕的任务在当初看来十分的艰巨。
红磨坊可能是他最华丽且最大胆的电影。以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制片厂电影风格制作,红磨坊将戏剧效果提升到了极致,因为鲁尔曼想让电影感觉到“人造的痕迹,一个能够令舞蹈和歌曲集中爆发但令人感觉自然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特殊效果,马丁(Catherine Martin)对电影所处的时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样她就可以创造一个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真实巴黎。
由于电影完全是在摄影棚拍摄的,马丁和一大批雕塑家,模特制作人和场景艺术家都在设计和装饰方面奋力工作,甚至还在内部建造了几座三层高的纸制大象,里面置入了阿拉伯主题的妓院。看着这部电影,你很难不被那些处在场景之中的细节和想法所吸引。
第十二名:《公民凯恩》
设计师: Van Nelst Polglase
《公民凯恩》一直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引入大量的创新技术(包括摄影到特效合成与蒙太奇)并被视为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它的布景设计也不例外,因为电影中场景的发展是紧扣着凯恩(Charles Foster Kane)的故事脉络。
凯恩出身贫穷,死于拥有极度财富之时。他的人生目标是为普通民众做好事,然而他的野心使他淡漠了自己的人性,使他失去了一路上曾经拥有的爱和温暖。随着凯恩财富的增长,场景也相应地变得富贵奢侈起来,童年时代的木材到后期替换成了水泥和凿石。
当他的心离妻子越来越远的时候,他们的早餐桌变得更长了,他们之间的物品越来越多。他的政敌所在的选举集会举办于一个黑暗的不对称的胡同里,下面站满了普通民众; 而凯恩的选举集会几乎和1984年的大型选举会场一样,是一个规模巨大而对称得场地,下面坐着身穿得体服装的上流人士在听着他的演讲。
这些场景不仅有助于讲述凯恩的故事,也在述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伴随着主角的成长和衰败,剧情在对比与推进中进入到一个越来越冷的场景氛围。可以说,波格拉斯(Van Nelst Polglase)的场景设计非常出色,它突出了电影叙事的每一个细节。
第十一名:《卧虎藏龙》
设计师:叶锦添
可以说,李安的终极之作《卧虎藏龙》是一部由华美的布景打造的电影。从摄影、服装到武打动作,这部电影宛如古典芭蕾舞剧或中国戏曲,充满了诗意和戏剧性。这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叶锦添非凡的美学设计能力。
叶先生出生于香港,在进入电影行业前在戏剧和舞台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中国电影文化中,场景与服装造型设计没有明确的区别,两个部门常常合并在一起。
在叶锦添的作品中,服装与场景完美融合,且完全立足于电影所处的时间与空间中。《卧虎藏龙》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清代的服饰融入进精心打造的大型布景之中,并为一系列精美的武打动作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是场景设计界的最高成就。如果没有叶锦添的“新东方主义”美学设计,就不会有剧中那如画的美景和惊人的打斗场面,也不会有这部令人赏心悦目的武侠佳作。
第十名:《飞行家》
设计师: Dante Ferreti
越著名的历史年代对于电影布景设计师来说越缺乏设计发挥的空间,这多少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或略带讽刺意味。 但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定律:电影中越为人所知的时期,观众越不在意场景的可信度和可居性。费雷蒂(Dante Ferreti)非常清楚这点,他与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一同工作,并为他设计了跨越4个不同时期的6部电影场景。
然而,《飞行家》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费雷蒂不得不昼夜不停地工作,因为他只有12周的时间来研究和建立这拥有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狂徒之一的世界。他的工作从没令人失望过。通过在洛杉矶收集家具,古董,绘画和纪念品,然后将它们搬到蒙特利尔的舞台上(大部分电影内景在此拍摄),他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旧世界。
从Cocoanut Grove夜总会到受装饰艺术风格启发的行政办公室(为了达到斯科塞斯所期望的Technicolor外观,所有的场景都涂满了饱和的颜色),费雷蒂不断为这部影片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艺术总监和他的同事甚至在加拿大的一个摄影棚之中制作了好莱坞格劳曼中国剧院的复制品。但是不要担心,它不是全尺寸的,只是比原来那个稍大一点......
第九名:《乱世佳人》
设计师: William Cameron Menzies
它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电影之一。我们可以惊讶的发现,几乎所有版本的《乱世佳人》中美丽的风景和主要的布景都是在卡尔弗城(著名好莱坞影视产业基地)的塞尔兹尼克制片厂的现场拍摄的。然而,这个事实并没有消除电影本身的魔力。相反,这更证明了维克托·弗莱明(Victor Fleming)所提到的这部电影幕后惊人的魅力。
在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部,《乱世佳人》是一个雄心勃勃而十年如一日的故事。艺术总监威廉·孟席斯(William Menzies)负责设计一些电影的标志性布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奥哈拉家族种植园和遭受战争蹂躏的州府。
然而,电影中许多惊人的场面背景从来没有被真正的建造。相反,孟席斯采取了一种现已不幸失传的技术:手工绘制遮罩接景。这里举两个关键的例子,充满活力的夕阳变化序列背景和十二橡树种植园的外观都是手绘的,只是后来和实拍的动作镜头合成在了一起。
孟席斯对电影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美术设计。他还指导了亚特兰大的火灾场景,此幕中,瑞德和斯嘉丽在时间紧迫的时候逃离了燃烧的种植园。为了达成这样的场面,米高梅竟然连续两个小时烧掉了老的电影布景(包括为1933年的《金刚》搭建的城墙)。他们这种对艺术的尊重和追求值得被后人称颂。
第八名:《指环王:王者归来》
设计师: Grant Major
不知应该从谁开始介绍起? 《指环王》三部曲的所有制作任务都被统筹在了一个拍摄制作周期,这里面涉及到数百名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的付出和努力。
在谈论电影的布景设计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艾伦·李(Alan Lee)和约翰·豪(John Howe),他们做为托尔金作品的插画师将这一IP带到了海外。两位艺术家与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并肩工作,描绘出中土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的工作完成后,格兰特·梅杰(Grant Major)被任命为负责将他们的设计落地建造和制作的艺术总监。
如此庞大的工作最终得到了回报,指环王三部曲始终有精美的场景贯穿其中。从白色富饶的米那斯提力斯到夏尔温暖宁静的霍比特村(在拍摄开始前一年建成,拥有实物大小的规模)和穿过黑石山的莫瑞亚之矿,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感觉像是拥有自身的生态系统。
杰克逊希望这些场景具有严谨的真实感,并有一定的历史考究。为此,艾伦·李、约翰·豪和梅杰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著名景点中汲取灵感,如圣米歇尔山,约旦的佩特拉,甚至日本的寺庙。梅杰也受到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和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的创作启发。
除此之外,不提及负责三部曲主要场景置景和陈设的丹·汉纳(Dan Hennah)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他负责了电影中的大量置景建设和改景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七名:《埃及艳后》
设计师: John DeCuir
如果《埃及艳后》放到今天来拍摄制作的话,制造费用可能会达到约3.3亿美元。当然,这些金额数字在当时不可能达到,并且电影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经历了工作人员、剧本、工作室甚至拍摄地国家的变更。虽然这部电影失败的票房险些让二十世纪福克斯破产,但它至今仍被广泛认为是布景和服装设计的大师级作品。
说创造《埃及艳后》的世界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显然还是偏轻描淡写了。要知道,当时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工匠和工人被雇佣来参与制作,并帮助建造由德克尔(John DeCuir)负责设计的70多个场景。
由于大部分的道具和风景都是为这部电影手工特制的,所以开支也越来越大。虽然德克尔被要求建立三倍大于历史规模的场景,仿制的狮身人面像雕像达到了35英尺高,70英尺长,甚至他们用真金装饰服装、道具和布景,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惨淡的票房。
然而,除了制作上的狂妄野心,《埃及艳后》的制作的尺度和规模足以令人惊叹。电影的奢华富裕风格甚至在时尚设计界引发了极度魅惑感(Glamourous and excessive)的新风向,甚至被认为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流行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之一。如果你看过《埃及艳后》,你就会明白它的魅力所在了。
第六名:《2001:太空漫游》
设计师: Anthony Masters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具有强烈完美主义倾向和科学准确性的电影作品。因此,库布里克和同事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雇佣美国宇航局的两名航天器顾问弗雷德里克·奥德韦(Frederick Ordway)和哈里·兰格(Harry Lange)来设计在影片中占据核心地位的飞船和太空舱就不足为奇了。
在他们设想了2001年的科技世界 ,并彻底地解释了剧中每个太空事宜之后,工作就交给了艺术总监安东尼·马斯特斯(Anthony Masters),由他来将这些概念变为现实。
安东尼·马斯特斯倾尽所能。让这部电影的布景显得格外迷人。导演要求他建造真正的旋转装置的离心机慢跑序列,以及红橙色的HAL主机内部场景,这些还仅仅是本片其中的两个主要场景。尽管这些场景在科学技术上都是严谨准确的,但它们仍然具有视觉吸引力、组织的对称性和审美认同感。这不是一个特殊的未来幻想,而是一个1960年代对未来( 一种美丽的复古未来主义)的愿景 ,就像《银翼杀手》也有自己的愿景一样,如今已经很难再从别的电影中找到。
当然,本片出现的白色地板和粉色沙发房间,或是声名狼藉的星际之门序列,让观众看上去都有点国语追求自由和诗意了。但谁在乎呢?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设计,饱含着过去看待未来的先锋理念。可以说,单单是电影场景和美术设计就够支撑起整部片的卖点了。
第五名:《后窗》
设计师: Joseph Macmillan
快速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不设在电影中原来的位置,你能想象后窗应该设置在什么地方吗?问题二:你能否想到一部电影,其中的布景对故事本身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问这些的原因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后窗》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悬疑电影之一,它还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布景设计之一。
《后窗》是一部关于偷窥狂的电影,其中性方面的恋物情节被剧烈的凶杀剧情所取代。这部电影用滑轨摄影机拍摄,在整个场景的窗户间移动摇曳,描绘其中存在的社会氛围和活动。当谋杀嫌疑出现在现场时,剧情伴随着场景逐渐揭露了事实的真相,许多窗帘和窗户开始展现出神秘的关键线索。
艺术总监约瑟夫·麦克米伦(Joseph Macmillan)与希区柯克(Hitchcock,十分擅长利用摄影机的移动拍摄来概念化表达电影的各种元素)广泛合作,他们为摄影机设计了专门的场景。它证明了设计师根据摄影机角度和运动而设计的能力。
希区柯克对他的电影制作非常执着,他相信每一个艺术指导都应该理解建筑。麦克米伦的工作和细致把控力显然让希区柯克十分放心。
第四名:《党同伐异》
设计师: D.W. Griffith and Walter L. Hall
一个导演最著名的电影居然是讲述1910年代美国3k党起义的,这听起来会有些奇怪,特别是这部长达210分钟的电影还是在当时反对团体的强烈抵制下拍摄制作的。除了电影里激发的革命故事,那些熟悉D.W.格里菲斯(D.W. Griffith)职业生涯的人应该意识到这些正是他会做且能够做到的事。
《党同伐异》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胆,最勇敢的电影之一。剧情讲述了四个不同时期的故事线(古代巴比伦,耶稣被钉十字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和1910年的美国),它是一部尺度和规模难以用文字言说的电影。
格里菲斯对用模型制作和摄影技巧来展示巴比伦的伟大不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他全面建成了一个1000英尺高,5300英尺宽,能容纳3000多个演员的全比例布景。事实上,看到如此规模的布景,大多数电影中的工作人员都以为格里菲斯用的是四幅不同的绘画景片。
值得注意的不仅仅是规模问题,这部电影的场景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惊叹:巴比伦城墙上的细节,18世纪法国的一个巨大的贵族轿车里的吊灯,以及数百名目睹耶稣死亡的临时演员。这是一种人们再也看不到但可感知到的雄心壮志,它定义了旧时代的好莱坞,并激励了许多伟大的电影制作者迈出更大的一步。(嘿,这里指的就是你,库布里克)。
第三名:《同流者》
设计师: Ferdinando Scarfiotti
你可能不知道,正式因为斯卡尔菲奥蒂(Ferdinando Scarfiotti)通过先从摄影机观察后设计布景的方法,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指导的《同流者》在布景设计上才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之前很多人认为拍摄场地是彼此分离的实体,其符号和外观必须置入于电影之中,而斯卡菲奥蒂把它们看作是道具、有机的电影场景元素。
斯卡尔菲奥蒂的大胆和偶尔鬼才般的选择在布景设计的实践中是众所周知的。当被问及《同流者》为何一个桌上摆着几个核桃的布景时,斯卡尔菲奥蒂说:“我认为这看起来不错”。这种自由和毫不掩饰的方法使《同流者》与其他电影在场景设计层面上被区分开来。
他不仅将法西斯式的象征主义和建筑融合到多部电影的情境之中,而且是以自由的方式创造布景的视觉意象,而不是以写实的方式重现它们。
想想电影的半程处Marcello访问的精神病院。它看起来不像精神病院,但由于其引发的气氛以及其中所有符合在场的恰当符号和物体,甚至包括诗意化的组织和设计,都令它在知觉上毫无疑问是精神病院。正是在这样假借真实视觉营造不真实感的风格使《同流者》的布景设计独具一格,影响力巨大。
第二名:《异形》
设计师: Ron Cobb and H.R. Giger
那些认为只有汉斯·鲁道夫·吉格尔(H.R.Giger)一直在负责异型场景设计的人显然是错误的。吉格尔只是被雇用来设计外星生物和它们潮湿、恐怖的巢穴部分。美术总监罗恩·科布(Ron Cobb)则设计了诺斯特罗莫(Nostromo)的走廊和哥特式、迷宫式、令人幽闭恐惧的拱顶。换句话说,吉格是怪物背后的设计师,而科布是人类背后的设计师。
在整套场景设计中,两人的协作成为了关键。著名的“异形”是生物有机体和机械设计的可怕组合,并融合到拍摄大部分电影场景所在的太空船中。
同时,这艘船本身就是一个未来功能齐全的太空交通工具。据说科布把这个项目看作是一个工业设计的项目挑战,并且着手确保所有的事情都是真实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燃料公差,重心,发动机的运作方式,辐射屏蔽(各种专业科学词汇......)”。
这种高度融合的艺术性(虽然有着隐射性器官的倾向)以及对细节的关注,确保了《异形》电影成为全世界电影爱好者的传奇。
它也帮助演员们更好地沉浸在他们的角色中,因为诺斯特罗莫的医疗室和桥梁是以真实的规模建造的。如果一个演员想要离开它,他将不得不一路走出去。所以,他们几乎被困在那里,就像他们所扮演的只能可怜沦为异型食物的角色一样。
第一名:《大都会》
设计师: Otto Hunte, Erich Kettelhut and Karl Vollbrecht
让我们在这里再次声明下:一直以来都只有大都会排在第一位(好吧,几乎与《银翼杀会》并列,但是后者受到了前者的深刻启发)。黑暗,忧郁和表现主义,弗里茨·朗(Friedrich Christian Anton Lang)的《大都会》里的布景设计算得上是建筑和设计下的大师之作。
大都市的风景主要由遮罩绘画、传统绘画、平坦的木浮雕模型和1/16高度的三维模型组成,描绘了一个未来的反乌托邦世界:充满了压抑的工厂,令人显得非常渺小,而超级现代办公室里都是些充满雄心壮志的精英。
从包豪斯、艺术装饰风格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中的每一座建筑物和场景都显得强势且令人恐惧,垂直于城市的竖直交通系统穿插于高楼之间。
很难想到一个没有受到弗里兹·朗的视觉和设计影响的科幻电影。在《银翼杀手》中可以直接看到“巴比伦新塔”,而这部影片中的摩天大楼和道路系统概念为之后科幻电影中许多标志性的视觉元素铺平了道路,从《星球大战》到《第五元素》。总而言之,从天才式设计和开创电影新黎明上的层面上说,你无法击败德国人。
就让我们在这里看看电影,品品建筑,做一个造梦的电影建筑师吧!
郭敬明的《小时代》是最好的上海外滩宣传片,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